一種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及其施工方法與流程
2023-12-02 00:34:26

本發明涉及水運工程高樁碼頭橫梁鋼筋綁紮施工技術領域,具體地指一種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長江下遊碼頭施工中,存在部分高樁碼頭橫梁施工受汛期及潮位影響較大的現象,即趕水位施工。汛期到來前未完成橫梁結構的中下橫梁部分的施工,將直接導致後續施工停滯,需等到下個枯水期再行施工,同時水位上漲又造成了下橫梁可作業時長變短。因此,橫梁結構的中下橫梁部分的施工進度影響著碼頭工程總體進度。趕水位施工期間,各工序間銜接緊密,作業面小,橫梁鋼筋綁紮需在有限的支撐底模作業面上快速、高效、準確的完成鋼筋綁紮施工作業,以便橫梁施工快速進行。但由於受汛期影響,施工往往無法在受汛期影響的條件下完成,導致後期施工停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在水位影響的工況下,將下橫梁鋼筋綁紮施工作業面標高抬高,增加施工作業時長,優化鋼筋綁紮順序,簡化綁紮流程,提高鋼筋綁紮功效的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及其施工方法。
為實現此目的,本發明所設計的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其特徵在於:包括支撐架底座、固定於支撐架底座上的多根支撐架立杆和固定於多根支撐架立杆頂部的支撐架頂板,所述支撐架頂板上設有鋼筋升降支撐裝置,所述多根支撐架立杆的其中一根支撐架立杆上固定有鋼筋支撐裝置。
具體的,所述鋼筋升降支撐裝置包括豎直穿過支撐架頂板的鋼筋調節螺杆,所述鋼筋調節螺杆上套設有調節螺母,所述調節螺母的底面與支撐架頂板的頂面貼合,所述鋼筋調節螺杆的底部固定有鋼板,所述鋼板上固定有水平設置的第一鋼筋支撐橫杆支撐柱。
具體的,所述鋼筋支撐裝置為水平固定於多根支撐架立杆的其中一根支撐架立杆上的第二鋼筋支撐橫杆支撐柱。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鋼筋支撐橫杆支撐柱與支撐架立杆之間綁紮有鐵絲。
具體的,所述支撐架底座是由三根支撐架橫杆首尾連接而成的三角架,所述三腳架的每個轉角處分別連接有一根與水平面成銳角的支撐架立杆。
基於上述所述的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鋪設橫梁底模支架,在橫梁底模支架上鋪設竹膠板,在竹膠板上布置底模保護層墊塊;
2)、沿橫梁底模支架的長度方向間隔布置多組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每組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包括設置於竹膠板左右兩側的兩個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在兩個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的鋼筋升降支撐裝置之間設置第一鋼筋橫杆,在兩個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的鋼筋支撐裝置之間設置第二鋼筋橫杆;
3)、在第一鋼筋橫杆上布置上層主筋,在第二鋼筋橫杆上布置下層主筋,綁紮水平箍筋和豎直箍筋;
4)、敲落鋼筋支撐裝置,使下層主筋下落至水平箍筋底部,調整上層主筋之間的間隙和下層主筋之間的間隙後進行綁紮操作,移除鋼筋支撐裝置;
5)、調節鋼筋升降支撐裝置,將水平箍筋下放至底模保護層墊塊上,進行拉鉤綁紮操作。
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沿橫梁底模支架的長度方向每間隔5m布置一組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第一鋼筋橫杆的高度高於第一鋼筋橫杆的設計高度20cm以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支撐架的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製作材料易於獲得。2、優化了鋼筋綁紮順序。3、抬高了鋼筋綁紮作業面,降低了水位對施工影響,增加了作業時長,同時提高了人工綁紮的操作效率。4、成型的鋼筋骨架升降採用螺杆調節,可確保橫梁底部保護層精確調整到位。利用本發明所設計的支撐架進行鋼筋綁紮操作,效率提高了30%以上,基本可保證在一個潮位內完成鋼筋綁紮施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設計的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所設計的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中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布置於橫梁底模支架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一組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上布置主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安裝水平箍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安裝豎直箍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中敲斷第二鋼筋支撐橫杆支撐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中下層主筋掉落至水平箍筋底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中主筋整體結構下落至底模保護層墊塊上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支撐架底座(1.1—支撐架橫杆),2—支撐架立杆,3—支撐架頂板,4—鋼筋調節螺杆,5—調節螺母,6—鋼板,7—第一鋼筋支撐橫杆支撐柱,8—第二鋼筋支撐橫杆支撐柱,9—鐵絲,10—竹膠板,11—底模保護層墊塊,12—第一鋼筋橫杆,13—第二鋼筋橫杆,14—上層主筋,15—下層主筋,16—水平箍筋,17—豎直箍筋,18—橫梁底模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2所示的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包括支撐架底座1、固定於支撐架底座1上的多根支撐架立杆2和固定於多根支撐架立杆2頂部的支撐架頂板3,支撐架底座1是由三根支撐架橫杆1.1首尾連接而成的三角架,三腳架的每個轉角處分別連接有一根與水平面成銳角的支撐架立杆2。
支撐架頂板3上設有鋼筋升降支撐裝置,鋼筋升降支撐裝置包括豎直穿過支撐架頂板3的鋼筋調節螺杆4,鋼筋調節螺杆4上套設有調節螺母5,調節螺母5的底面與支撐架頂板3的頂面貼合,鋼筋調節螺杆4的底部固定有鋼板6,鋼板6上固定有水平設置的第一鋼筋支撐橫杆支撐柱7。
多根支撐架立杆2的其中一根支撐架立杆2上固定有鋼筋支撐裝置。鋼筋支撐裝置為水平固定於多根支撐架立杆2的其中一根支撐架立杆2上的第二鋼筋支撐橫杆支撐柱8。第二鋼筋支撐橫杆支撐柱8與支撐架立杆2之間綁紮有鐵絲9。
如圖3—9所示為本發明所設計的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鋪設橫梁底模支架18,在橫梁底模支架18上鋪設竹膠板10,在竹膠板10上布置底模保護層墊塊11;
2)、沿橫梁底模支架18的長度方向每間隔5m布置一組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每組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包括設置於竹膠板10左右兩側的兩個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在兩個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的鋼筋升降支撐裝置之間設置第一鋼筋橫杆12第一鋼筋橫杆12的高度高於第一鋼筋橫杆12的設計高度20cm以上,在兩個橫梁鋼筋綁紮支撐架的鋼筋支撐裝置之間設置第二鋼筋橫杆13;
3)、在第一鋼筋橫杆12上布置上層主筋14,在第二鋼筋橫杆13上布置下層主筋15,綁紮水平箍筋16和豎直箍筋17;
4)、敲落鋼筋支撐裝置,使下層主筋15下落至水平箍筋16底部,調整上層主筋14之間的間隙和下層主筋15之間的間隙後進行綁紮操作,移除鋼筋支撐裝置;
5)、調節鋼筋升降支撐裝置,將水平箍筋16下放至底模保護層墊塊11上,進行拉鉤綁紮操作。
本發明中,由於提高了第一鋼筋橫杆12和第二鋼筋橫杆13的高度,因此提高了主筋的綁紮高度,解決了由於汛期潮水上漲,影響主筋包紮的問題,同時由於主筋綁紮高度提升,方便了人工的操作,因此進一步增加了人工的工作效率,工人操作熟練後,現場實際配置10人,花費4小時可完成鋼筋綁紮作業。相比直接在底模上綁紮的工藝,至少縮短了2小時,效率提高了30%以上,基本可以保證在一個潮位內完成鋼筋綁紮施工。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的結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