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腎陽虧虛型經行洩瀉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11-09 19:29:57 2
本發明屬於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腎陽虧虛型經行洩瀉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每值經行前後或經期,即見大便溏薄,甚或清稀如水,日解數次,經淨即止者,稱「經行洩瀉」,亦稱「經行而洩」。中醫認為,本病主要責之於脾、腎。因脾主運化,腎為胃之關,主司二便。本病病機是脾腎陽虛,運化失司,水溼之邪從大腸而下,遂致洩瀉。臨床可分為肝鬱脾虛型和腎陽虧虛型兩種,本發明主要研究的是臨床常見的腎陽虧虛型經行洩瀉。腎陽虧虛型經行洩瀉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經行期間大便洩瀉或完谷不化,面色晦暗,腰腿酸軟,形寒肢冷,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細。現代醫學常將經行洩瀉歸責於經前期症候群和功能性洩瀉範疇,其發病機理目前仍不是很明確,可能是月經之前,體內激素水平改變,使得大量的前列腺素被分泌出來,從而刺激胃腸道,加快胃腸蠕動,讓人產生要去大便的感覺。目前普遍認為其發病與精神、神經因素相關。經行洩瀉患者精神心理異常的出現率明顯高於普通人。目前,西醫治療該病主要採用激素類等快速止洩藥治療,副作用大,治標不治本,此病的廣大患者亟需一種能夠標本兼治、無依懶性、無副作用的藥物。技術實現要素: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療效確切、標本兼治、無副作用的治療腎陽虧虛型經行洩瀉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於,一種治療腎陽虧虛型經行洩瀉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白蝶花15-30、金雀花20-25、野雞草15-25、大苞葉千斤拔25-50、蕨麻25-50、菅茅根25-50、遊草25-40、紅石耳15-25、大葉地耳根15-30、鞭打繡球10-15、血風藤25-50、滴血根10-15、烏金草10-15、甘草3-8。優選的,一種治療腎陽虧虛型經行洩瀉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白蝶花30、金雀花25、野雞草25、大苞葉千斤拔30、蕨麻25、菅茅根30、遊草30、紅石耳20、大葉地耳根15、鞭打繡球10、血風藤25、滴血根10、烏金草10、甘草5。本發明所含各原料藥的藥理藥性分析如下。白蝶花:為蘭科白蝶蘭屬植物龍頭蘭的塊莖。味甘,性微溫。具有補腎壯陽,健脾,疏肝散寒之功效。常用於腎虛腰痛,慢性腎炎,睪丸炎,陽痿,遺精,寒疝。金雀花:為豆科金雀花屬植物金雀花的全草入藥。性味:酸、澀,溫。可補腎壯陽,接骨止血。用於腎虛陽痿;外用治創傷出血,跌打骨折。野雞草:為石蒜科植物小金梅草的全株。性味:甘、微辛、溫。可溫腎壯陽;理氣止痛。主腎虛腰痛;陽痿;失眠;寒疝腹痛。《貴州草藥》記載:溫腎調氣。大苞葉千斤拔:為豆科植物大苞葉千斤拔的根。性寒,味辛微苦。可清熱利溼,健脾補虛,解毒。蕨麻:為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鵝絨委陵菜的塊根入藥。性味:甘,平。可補氣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溼。用於病後貧血,營養不良,脾虛腹瀉,風溼痺痛。菅茅根:為禾本科植物菅的根莖。性溫,味辛。可解表散寒,祛風溼,利小便。主治風寒感冒,風溼麻木,淋病,水腫。遊草:為禾本科植物遊草的全草入藥。性平,味澀,無毒。可解表散寒,通經絡,利小便。主治感冒,頭痛身疼,瘧疾,痺痛麻木,白帶。紅石耳:為地衣類石耳科石耳屬植物紅腹石耳的葉狀體入藥。性味:淡、微苦,平。可健胃消食,理氣止痛。用於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腹脹,腹痛,痢疾。大葉地耳根:為使君子科植物闊葉風車子的根。性味:味辛;苦;性平。可舒筋活絡;止痛止瀉。主治跌打損傷;腹痛;洩瀉。鞭打繡球:為玄參科植物羊膜草(鞭打繡球)的全草。味微甘;淡;性溫。歸心;肝經。可活血調經,舒筋活絡,祛風除溼。用於經閉,月經不調,肺結核,扁桃體炎,跌打損傷,風溼腰痛;益氣止痛,去瘀止血,治咳嗽吐血,神經衰弱,經閉腹痛;外用治溼疹,瘡瘍,口腔炎,瘰癧,瘡腫溼毒,破傷風。血風藤:為鼠李科植物翼核果的根、莖。性味:甘,溫。可補益氣血,祛風活絡。治氣血虧損,風溼疼痛,跌打損傷。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補氣補血,舒筋活絡。治氣血虧損,月經不調,風溼筋骨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滴血根:為菊科滴血根的根入藥。性味:甘、溫。可溫經,通絡,養血,活血,補腎。主治腎虛腰痛,氣血虛弱,跌打損傷。烏金草:為馬兜鈴科植物長毛細辛的全草。性味:味甘微苦,性平。可平肝風,強心養血,調經。治頭暈,神經衰弱,貧血,高血壓症,月經不調。甘草: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的乾燥根。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可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製備及使用方法為:採用常規水煎法製成湯劑,每日1劑,日服3次,在經前5d開始服藥,連服10d為1療程,每月經周期用藥1療程,連用3個月經周期。發明人認為,患者素體腎陽虛衰,命火不足,經行氣血下注衝任,腎氣益虛,不能上溫脾陽,脾失溫煦,水溼不運,下注大腸,而成洩瀉;五更之時,陰寒較盛,故為五更洩瀉;腰為腎之府,腎陽虛衰,失於溫養,則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畏寒肢冷;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臟腑,影響血之生化,故經色淡而質稀;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均為腎陽虛衰之候。本發明依據本病病因病機嚴格組方,用白蝶花、金雀花、野雞草溫腎壯陽;用蕨麻、大苞葉千斤拔健脾補虛、清熱利溼;用遊草、菅茅根解表散寒,用紅石耳理氣健胃,用大地耳根、鞭打繡球活絡止瀉;因本病與月經周期相關,還須有養血和血之品以使血氣平和,故用血風藤、滴血根、烏金草補益氣血、養血調經,用甘草調和諸藥。本發明組方精練而嚴謹,與病機環環相扣,全方具有溫腎壯陽、健脾除溼、解表散寒、活絡止瀉、養血通經的功效,治療腎陽虧虛型經行洩瀉切中病機、標本兼治、療效確切、無副作用。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治療腎陽虧虛型經行洩瀉的中藥組合物(單位:克):白蝶花15、金雀花20、野雞草15、大苞葉千斤拔25、蕨麻25、菅茅根25、遊草25、紅石耳15、大葉地耳根15、鞭打繡球10、血風藤25、滴血根10、烏金草10、甘草3。採用常規水煎法製成湯劑,每日1劑,日服3次,在經前5d開始服藥,連服10d為1療程,每月經周期用藥1療程,連用3個月經周期。實施例2:一種治療腎陽虧虛型經行洩瀉的中藥組合物(單位:克):白蝶花30、金雀花25、野雞草25、大苞葉千斤拔30、蕨麻25、菅茅根30、遊草30、紅石耳20、大葉地耳根15、鞭打繡球10、血風藤25、滴血根10、烏金草10、甘草5。採用常規水煎法製成湯劑,每日1劑,日服3次,在經前5d開始服藥,連服10d為1療程,每月經周期用藥1療程,連用3個月經周期。實施例3:一種治療腎陽虧虛型經行洩瀉的中藥組合物(單位:克):白蝶花30、金雀花25、野雞草25、大苞葉千斤拔50、蕨麻50、菅茅根50、遊草40、紅石耳25、大葉地耳根30、鞭打繡球15、血風藤50、滴血根15、烏金草15、甘草8。採用常規水煎法製成湯劑,每日1劑,日服3次,在經前5d開始服藥,連服10d為1療程,每月經周期用藥1療程,連用3個月經周期。下面結合臨床資料對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做進一步說明。臨床資料68例病例均為某三甲醫院門診病歷,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33歲;病程6月-4年,平均病程1.5年。分為治療組34例和西藥對照組3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上無差異。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制訂:經行期間大便洩瀉或完谷不化,面色晦暗,腰腿酸軟,形寒肢冷,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細。經後恢復正常,下次經前或經期再復發。大便檢查未見異常。治療方法治療組: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單位:克):白蝶花30、金雀花25、野雞草25、大苞葉千斤拔30、蕨麻25、菅茅根30、遊草30、紅石耳20、大葉地耳根15、鞭打繡球10、血風藤25、滴血根10、烏金草10、甘草5。。採用常規水煎法製成湯劑,每日1劑,日服3次,在經前5d開始服藥,連服10d為1療程,每月經周期用藥1療程,連用3個月經周期。在此期間不宜服用生冷、油膩之物。對照組:用諾氟沙星膠囊200mg口服,1d3次,在經前2d開始服用,5d為1療程,每周期用藥1療程,連用3個月經周期觀察療效。療效標準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制訂:治癒:經行大便正常,無周期性發作;好轉:經行洩瀉次數減少,症狀減輕。或洩瀉雖止,但3個月經周期內又復發者;未愈:經行洩瀉症狀無變化。治療結果組別治癒好轉未愈總有效率治療組(34例)26(76.47%)8(23.53%)0100%對照組(34例)12(35.29%)10(29.41%)12(35.29%)64.71%兩組比效,治療組效果明顯,有臨床意義。治療組患者在服用本發明中藥期間,未發現任何不良反應。典型病例。孫某,女,42歲。患者每值經期均出現大便稀爛,已2年餘,經行期間面色晦暗,腰腿酸軟,形寒肢冷,小便清長。近兩月經期腹瀉加重,每天5—6次,便質稀溏或如水樣。舌淡、苔白,脈無力。查大便常規未見異常。診為腎陽虧虛型經行洩瀉,服用本發明中藥,採用常規水煎法製成湯劑,每日1劑,日服3次,在經前5d開始服藥,連服10d為1療程,用藥3劑大便成形,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減輕。連續服用三個月經周期諸症消除,隨訪半年未復發。王某,女,35歲。主訴:經行洩瀉3年餘。近1年來患者經期每月超前而行,每次經行大便增多,少則3~4次,多則5~6次。經行第4d,色淡、質稀。常夜間洩瀉,經行期間大便完谷不化,日行4次,伴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畏寒肢冷。診斷為腎陽虧虛型經行洩瀉。服用本發明中藥,採用常規水煎法製成湯劑,每日1劑,日服3次,在經前5d開始服藥,連服10d為1療程,用藥一個月經周期大便規律,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症減輕。連續服用三個月經周期諸症消除,隨訪半年未復發。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