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逆變器及其通風窗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10:49:39
一種逆變器及其通風窗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逆變器的通風窗,設置於逆變器的出風口,包括基材和開設在基材上的出風通孔,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基材的導向片,所述導向片導向逆變器內部的熱風,使其偏離逆變器的入風口和所述出風口的排布方向。當沿入風口和出風口的排布方向並列設置逆變器時,即使上遊逆變器的出風口和下遊逆變器的入風口相對,由於上遊逆變器的從出風口流出的熱風不再對準下遊逆變器的入風口,因此熱風也不會被輕易吸入,從而保證相鄰的兩個逆變器的散熱效果。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逆變器。
【專利說明】—種逆變器及其通風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光電能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逆變器及其通風窗。
【背景技術】
[0002]光伏電站在建設時,一般將多個逆變器集中放在一起,逆變器工作時將產生大量的熱量,強制風冷是一種普遍使用的逆變器的散熱方式,採用這種方式的逆變器的工作箱具有進風口和出風口,進風口用於吸入冷風,冷風從工作箱內流過,帶走熱量而成為熱風,並沿原來的流動方向從出風口除的出風通孔流出。
[0003]各逆變器沿入風口和出風口所在的方向並列設置,即上遊逆變器的出風口對準下遊逆變器的入風口,如此,若兩逆變器的間距很小,上遊逆變器排出的熱風經出風通孔後,將可能被與之相鄰的逆變器的入風口吸入,而導致兩逆變器均不能夠正常散熱。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現有的做法是將相鄰的逆變器的間距增大,以避免上遊逆變器的出風口排出的熱風進入下遊逆變器的進風口,進一步避免兩逆變器的散熱效果受到影響。
[0005]但是,上述技術方案將導致逆變器集中放置的空間較大。
[0006]因此,如何提供一種逆變器,使各逆變器沿入風口和出風口所在的方向並列布置時,各逆變器的間距較小,且散熱效果較好,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為提供一種逆變器及其通風窗。各逆變器沿入風口和出風口所在的方向並列布置時,各逆變器的間距較小,且散熱效果較好。
[0008]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逆變器的通風窗,設置於逆變器的出風口,包括基材和開設在基材上的出風通孔,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基材的導向片,所述導向片導向逆變器內部的熱風,使其偏離逆變器的入風口和所述出風口的排布方向。
[0009]當沿入風口和出風口所在的方向並列設置逆變器時,即使上遊逆變器的出風口和下遊逆變器的入風口相對,由於上遊逆變器的從出風口流出的熱風不再對準下遊逆變器的入風口,因此熱風也不會被輕易吸入,從而保證相鄰的兩個逆變器的散熱效果。
[0010]優選地,所述導向片導向所述熱風,使其流向所述排布方向的水平兩側。
[0011]優選地,所述出風通孔為豎直設置的長型孔,所述導向片沿所述長型孔的豎直邊沿設置。
[0012]優選地,所述導向片與所述基材形成大於90度並小於180度的夾角。
[0013]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逆變器,包括工作箱和通風窗,所述通風窗連接在所述工作箱上,所述通風窗為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通風窗。
[0014]由於具有上述各實施方式的通風窗,該逆變器具有上述各通風窗的有益效果。
[0015]優選地,所述通風窗螺栓連接在所述工作箱上。
[0016]優選地,所述通風窗與所述工作箱一體成型。
[0017]優選地,所述導向片設置於所述工作箱的內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通風窗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圖1中的A-A斷面示意圖;
[0020]圖3為各安裝有圖1中的通風窗的逆變器並列設置的布置圖,示出各逆變器的入風口和出風口的風向;
[0021]圖4為圖安裝有圖1中的通風窗的逆變器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0022]圖5為圖安裝有圖1中的通風窗的逆變器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0023]圖6為導向片設置在通風窗外側的示意圖,示出導向片與基材的夾角為鈍角或者銳角的情況;
[0024]圖7為導向片設置在通風窗內側的示意圖,示出導向片與基材的夾角為鈍角或者銳角的情況。
[0025]圖1-圖 7 中:
[0026]通風窗10、基材101、導向片102、出風通孔103、工作箱20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8]請參考圖1至圖3,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通風窗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A-A斷面示意圖;圖3為各安裝有圖1中的通風窗的逆變器並列設置的布置圖,示出各逆變器的入風口和出風口的風向。
[0029]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通風窗10用於逆變器的出風口,包括基材101和開設在基材101上的出風通孔103,以及設置在基材101上的導向片102,該導向片102對流出逆變器的熱風起到導向作用,使得從出風口的出風通孔103流出的熱風的流向改變。
[0030]若不設置導向片102,則熱風沿著其初始的流動方向流動,即沿著入風口和出風口所在的方向流動,這裡所述的出風口和熱風口所在的方向應該理解為出風口的風口中心和入風口的風口中心的連線方向。
[0031]而本實用新型設置的導向片102應該能夠將熱風導向至偏離初始的流動方向,比如,兩鳳口中心的連線方向的水平兩側、上側或者下側。
[0032]如圖3所示,箭頭方向代表風向,其中直箭頭代表未經導向的入風口的風向,彎箭頭代表經導向的出風口的風向,參考箭頭方向,逆變器A布置在逆變器B的上遊。
[0033]當沿入風口和出風口所在的方向並列設置逆變器時,如圖3中所示,兩逆變器的間距為L,即使上遊逆變器的出風口和下遊逆變器的入風口相對,由於上遊逆變器的從出風口流出的熱風不再對準下遊逆變器的入風口,因此熱風也不會被輕易吸入,從而保證相鄰的兩個逆變器的散熱效果。
[0034]應當說明,本文中所述的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內側、外側,均以通風窗10安裝在逆變器的工作箱20後,逆變器正常工作時的狀態為參考。
[0035]請參考圖4至圖5,圖4為圖安裝有圖1中的通風窗的逆變器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5為圖安裝有圖1中的通風窗的逆變器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0036]圖4和圖5中的箭頭代表入風口處的風向,那麼,導向片102優選為將熱風導向至出風口和入風口所在的方向的水平兩側,即圖4中入風口風向(直箭頭指向)的左側;或者圖5中入風口風向(直箭頭指向)的右側。
[0037]該實施方式中,導向片102在水平面內導向熱風,其工作平面豎直設置,有利於避免導向片102的導向面積灰積水,從而延長通風窗10的使用壽命。
[0038]進一步地,出風通孔103還可以為長型孔,如長圓孔、長方孔等,該長型孔沿豎直方向設置,具有相對的兩個豎直的邊沿,導向片102沿該豎直的邊沿設置。
[0039]當然,出風通孔103也可以為圓孔,那麼,導向片102也可以沿其邊沿設置為弧形片,而形成弧形的導向面,只是加工工藝相對複雜;或者為僅具有一個豎直的邊沿的不規則形狀孔等。
[0040]本實施方式中,導向片102設置在長型孔的相對的另個豎直邊沿,導向片102自然可以加工為直片,加工工藝簡單,成本較低;並且,每個出風通孔103均可以設置兩個導向片102,增加導向片102的數目,獲得更好的導向效果。
[0041]請參考圖6和圖7,圖6為導向片設置在通風窗外側的示意圖,示出導向片與基材的夾角為鈍角或者銳角的情況;圖7為導向片設置在通風窗內側的示意圖,示出導向片與基材的夾角為鈍角或者銳角的情況。
[0042]圖6中的箭頭代表風向,導向片102與與其連接的基材101形成夾角,該夾角可以為al,即大於90度並小於180度;還可以為a2,即大於O度小於90度。
[0043]可見,形成銳角a2的基材101和導向片102形成一個導向等待區域,熱風流經該區域時,並不進行轉向,而是沿著原始流向流動,直至受到導向片102的阻礙後才進行轉向,從而延長了熱風的轉向路徑;而對於夾角為鈍角al的情況,熱風一旦流出出風通孔103便受到導向片102的阻礙而轉向,具有較小的轉向路徑,能夠較大程度地利用材料,提高導向效率,具有更好的導向效果。
[0044]圖7中的箭頭代表風向,導向片102與與其連接的基材101形成夾角,該夾角可以為bl,即大於90度並小於180度;還可以為b2,即大於O度小於90度。
[0045]可見,形成銳角b2的基材101和導向片102形成一個漩渦區,該區域不利於熱風流動,不利於逆變器散熱;而對於夾角為鈍角bl的情況,處於導向片102和基材101之間的區域的熱風將在上遊熱風的帶動下自然流出,有利於逆變器的散熱。
[0046]可見,基材101與導向片102的夾角優選為鈍角。
[0047]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逆變器,該逆變器具有工作箱20和安裝在該動作箱的通風窗10,該通風窗10為上述各實施方式的通風窗10。
[0048]由於具有上述各實施方式的通風窗10,該逆變器具有上述各通風窗10的有益效果O
[0049]通風窗10可以通過螺栓可拆卸地連接在工作箱20上,方便拆卸以更換或者維修通風窗10。
[0050]通風窗10也可以與工作箱20 —體成型,如此,避免螺栓等連接件受熱變形而影響通風窗10固定。
[0051]更進一步地,導向片102還可以設置在通風窗10的內側,即通風窗10安裝在逆變器後,導向片102位於工作箱20內部,如上文中圖4和圖5所示,如此,避免在搬運過程中損壞導向片102,也有利於保證逆變器外部平整,便於維護。
[0052]當然,導向片102也可以設置在工作箱20的外部。
[0053]應當說明的是,導向片102設置的位置和其導向方向可以自由組合;導向片102與基材101形成的角度具體可以根據現場情況而定,只要能夠使得熱風偏離初始風向,並流至不對逆變器的工作造成影響的區域即可。
[0054]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逆變器及其通風窗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逆變器的通風窗,設置於逆變器的出風口,包括基材(101)和開設在基材(101)上的出風通孔(103),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基材(101)的導向片(102),所述導向片(102)導向逆變器內部的熱風,使其偏離逆變器的入風口和所述出風口的排布方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風窗,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片(102)導向所述熱風,使其流向所述排布方向的水平兩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通風窗,其特徵在於,所述出風通孔(103)為豎直設置的長型孔,所述導向片(102)沿所述長型孔的豎直邊沿設置。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通風窗,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片(102)與所述基材(101)形成大於90度並小於180度的夾角。
5.一種逆變器,包括工作箱(20)和通風窗(10),所述通風窗(10)連接在所述工作箱(20)上,其特徵在於,所述通風窗(10)為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通風窗(10)。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逆變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通風窗(10)螺栓連接在所述工作箱(20)上。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逆變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通風窗(10)與所述工作箱(20)—體成型。
8.如權利要求5-7任一項所述的逆變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片(102)設置於所述工作箱(20)的內部。
【文檔編號】H02M1/00GK204168692SQ201420599810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6日
【發明者】胡孔紅, 李永紅, 李浩源 申請人: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