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製備方法及其應用的製作方法

2023-10-20 07:51:02


專利名稱::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製備方法及其應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製備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導管和小葉在結構上的退行性和進行性變化,中醫屬「乳癖」、「乳痞」、「乳中結核」的範疇。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在中國,乳腺增生病的發病年齡多在2044歲之間,發病率約佔育齡婦女的40%,約佔乳腺疾病70%-78%。約有23%患者發生癌變,約有20%-30%乳腺增生病的非典型增生有發生乳腺癌的危險。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西藥極少,如他莫昔芬治療乳腺增生病近期有一定的療效,但復發率高,而且由於他莫昔芬對雌激素的競爭不僅局限於乳腺組織,尚可作用於陰道、子宮內膜等其他雌激素靶點,故易在用藥一段時間後出現副作用,如月經失調、白帶增多、煩躁、噁心、肝功能損害、眼底改變等,因此他莫昔芬不適合長期服用。目前,本病的發病機理西醫傾向認為主要是雌孕激素代謝失調有關,雌激素增多或雌孕激素比例失調及乳腺組織中雌激素受體增多所致。治療多採用內分泌治療為主,調節卵巢內分泌趨向正常或阻斷激素作用靶點,如內分泌治療藥物他莫昔芬,是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能直接與靶器官爭奪受體而阻斷雌激素。手術治療主要針對乳腺增生病伴不典型增生或懷疑有惡變傾向者,也是西醫治療的方法之一。但是,手術有創傷,影響美觀,術後容易再發。目前多用中藥或中成藥口服治療此病,有一定的療效,但由於口服中藥受患者胃腸功能的影響,療程較長,中藥口感欠佳,患者難以長期堅持服用,尤其對於嚴重的乳腺增生病患者,單用口服中藥或中成藥治療,療效欠佳。
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用於替代口服中藥或中成藥治療的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以提高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療效。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又一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上述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的製備方法。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又一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上述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的應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1)、基質製備A、取甘油130-180份、十二烷基硫酸鈉2_5份、三乙醇胺4_8份及適量水攪拌均勻作為水相;B、另取單硬脂酸甘油酯15-30份、硬脂酸80-120份、白凡士林30_80份、液狀石蠟150-250份及羥苯乙酯1-3份作為油相;C、兩相分別置適當容器中,加熱至熔化或溶解,並保持60-80°C,將油相緩緩加入水相中,按同一方向一邊加入一邊攪拌,至凝固即得;(2)、中藥濃縮提取物製備A、取仙靈脾、牡蠣、鬱金、鹿角、肉蓯蓉、海藻、三菱、木香、巴戟天、香附、莪朮、延胡索、地黃、山慈菇、水蛭、夏枯草、丹參、仙茅18味藥各10-30份加8-10倍量水,水提1小時,提取液過濾,B、藥渣加6-8倍量水繼續提取半小時,煎液濾過,合併二次提取液,C、減壓濃縮成浸膏,70-80°C乾燥,粉碎過篩,加適量糊精,混勻乾燥、製成顆粒;(3)中藥膏劑合成在所述的步驟(2)中所得的中藥濃縮提取物中加入步驟(1)製得的基質6份、lml-3ml氮酮及適量水,攪拌均勻,製成中藥膏劑;(4)完整敷貼合成將上述中藥膏劑攤成厚3mm左右、一定面積大小橢圓型中藥敷貼,置於一次性、透氣、不宜致皮膚過敏的可粘性材料的襯底上;經過(或不經過)遠紅外線照射,敷貼中央置入(或不置入)磁貼一枚。所述的完整敷貼滅菌後,裝入專用醫用塑膠袋內並封口備用。所述的步驟(1)、基質製備優選地,其中,A、取甘油150份、十二烷基硫酸鈉3份、三乙醇胺6份及適量水攪拌均勻作為水相;B、另取單硬脂酸甘油酯20份、硬脂酸100份、白凡士林50份、液狀石蠟190份及羥苯乙酯1份作為油相;C、兩相分別置適當容器中,加熱至熔化或溶解,並保持70°C,將油相緩緩加入水相中,按同一方向隨加隨攪拌,至凝固即得;一種如上述方法製備而成的治療乳腺增生的敷貼。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的用法將敷貼貼敷於乳房阿是穴、神闕穴。—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的用法將敷貼貼敷於神闕穴與雙側乳房穴位或病灶處,每日或每隔一天,晚上睡前(或白日)敷貼一次,每次保持6-8小時左右,連續使用3個月。通過臨床表現、彩超、χ線鉬靶或其他檢查驗證療效。所述的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在製備治療乳腺增生疾病藥物中的應用。所述的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在和治療乳腺增生疾病藥物的聯合用藥的應用。所述的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在製備治療乳腺增生疾病藥物中和相關中成藥的聯合用藥的應用。本發明的主要優點在於中藥敷貼療法單獨應用,治療乳腺增生病有效,能替代口服中藥方法治療乳腺增生病患者。在口服「乳癖消」等中成藥的基礎上採用中藥穴位敷貼療法,能夠提高治療乳腺增生病的療效,尤其針對乳腺增生腫塊顯著者療效明顯。穴位貼敷治療患者使用方便,治療可以單獨應用。臨床驗證,敷貼治療乳腺增生病療效顯著,疾病復發率較低,不良反應少,患者使用方便;尤其針對病情較重、手術後復發、或由於種種原因不適應或不願意用口服藥物治療此病的患者,療效顯著。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2007年3月-2009年9月,發明人分別採取中藥穴位貼敷乳房阿是穴、神闕穴結合口服「乳癖消」中成藥(簡稱綜合組)、中藥敷貼乳房阿是穴、神闕穴的中醫外治法(簡稱外治組)、口服『「乳癖消」中成藥的口服法(簡稱口服組)共治療180位乳腺增生病患者,三組治療均為3個月,並進行隨訪,觀察比較三種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患者均為門診就診的乳腺增生病女性患者,年齡18-50歲,有比較規則的月經周期,徵得患者知情同意。採用區組分層隨機化方法,藉助SAS統計分析系統列出流水號為001-198,從198例受試者產生對應的治療分組(綜合組、外治組和口服組)的隨機安排,共設三組,各組比例為111,每組為66例(控制失訪率約為10%),三個研究組共198例。綜合組年齡最小18歲,最大50歲,平均年齡37.2士0.21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24年,平均病程33.7士0.34月。外治組年齡最小18歲,最大50歲,平均年齡36.8士0.17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23年,平均病程33.6士0.33月。口服組年齡最小18歲,最大50歲,平均年齡36.9士0.19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22年,平均病程33.5士0.32月。三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ρ>0.05)。中醫診斷與證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及國家統編教材《中醫外科學》(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2002年中華中醫外科學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乳腺增生病診斷、辨證及療效判定標準》。綜合組證型肝瘀痰凝22例、衝任失調44例;外治組肝瘀痰凝24例、衝任失調42例·口服組肝瘀痰凝23例、衝任失調43例·1.2診斷標準依據2002年中華中醫外科學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的《乳腺增生病診斷、辨證及療效判定標準》(1)症狀與體徵①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脹痛、刺痛或隱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與月經、情緒變化有相關性,連續3個月或間斷疼痛36個月不緩解;②一側或兩側乳房發生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形態多樣的腫塊,腫塊可分散於整個乳房,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與皮膚或深部組織不粘連,推之可動,可有觸痛,可隨情緒及月經周期的變化而消長,部分病人乳頭可有溢液或瘙癢。(2)有以下任一項「輔助檢查」證實為乳腺增生病鉬靶X線攝片、B超、乳腺纖維導管鏡、穿刺細胞學、組織學檢查。1.3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乳腺增生病診斷標準;年齡在18-50歲(含18、50歲)女性,有比較規則的月經周期;心、肝、腎和造血等功能基本正常者;自願參加臨床研究者。排除標準不符合上述乳腺增生病診斷標準;妊娠、哺乳期婦女;乳房良惡性腫瘤;半年內曾使用激素類藥物;近一月使用治療乳腺增生病的中西藥物;過敏體質患者或對治療藥物過敏者;合併有嚴重的心、肝、腦、腎、造血系統疾病、精神障礙者;近一個月正在參加其它藥物臨床研究者。1.5終止臨床試驗標準出現嚴重不良事件或全身過敏反應;臨床研究方案設計或實施中發生了重要偏差,難以評價藥物效應;資料缺失或不全;受試者依從性差或中途退出。2治療方法「乳癖消」中成藥組成鹿角、蒲公英、昆布、天花粉、雞血藤、三七、赤芍、海藻、漏蘆、木香、玄參、牡丹皮、夏枯草、連翹、紅花。薄膜衣片,0.67g/片(中國藥準字Z21021822,遼寧好護士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出品)。穴位敷貼的穴位選擇乳房阿是穴(病灶及疼痛最明顯處)、神闕穴。穴位敷貼中藥製備(1)、基質製備取甘油150份、十二烷基硫酸鈉3份、三乙醇胺6份及適量水攪拌均勻作為水相;另取單硬脂酸甘油酯20份、硬脂酸100份、白凡士林50份、液狀石蠟190份及羥苯乙酯1份作為油相;將上述的兩相分別置適當容器中,加熱至熔化或溶解,並保持70°C,將油相緩緩加入水相中,按同一方向一邊加入一邊攪拌,至凝固即得;(2)、中藥濃縮提取物製備取仙靈脾、牡蠣、鬱金、鹿角、肉蓯蓉、海藻、三菱、木香、巴戟天、香附、莪朮、延胡索、地黃、山慈菇、水蛭、夏枯草、丹參、仙茅各10份加8倍量水,水提1小時,提取液過濾;B、藥渣加6倍量水繼續提取半小時,煎液濾過,合併二次提取液;減壓濃縮成浸膏,70-80°C乾燥,粉碎過篩,加適量糊精,混勻乾燥、製成顆粒;(3)合成在所述的步驟(2)中所得的中藥濃縮提取物中加入步驟(1)製得的基質6份、Iml氮酮及適量水,攪拌均勻,製成中藥膏劑。將上述中藥膏劑置於一次性、透氣、不宜致皮膚過敏的可粘性材料的襯底上,在此中央置入(或不置入)磁貼一枚,製成完整敷貼,經滅菌後裝入專用醫用塑膠袋內並封口備用。2.1綜合組(不分證型)口服「乳癖消」中成藥+穴位敷貼治療。①「乳癖消」片,一次3片,一日三次,連續服用3個月。②穴位中藥敷貼(同時),貼敷於神闕穴與雙側乳房阿是穴各1處,每隔一天,晚上睡前敷貼一次,每次保持6小時,連續3個月。2.2外治組穴位中藥敷貼(單用),貼敷於神闕穴與雙側乳房阿是穴各1處,每隔一天,晚上睡前敷貼一次,每次保持6小時,連續3個月。2.3口服組口服「乳癖消」片,一次3片,一日三次,連續服用3個月。3臨床療效(主要症狀乳房疼痛、乳房腫塊)標準與評價參照《中藥新藥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臨床指導原則》及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外科學會乳腺病專題組制定的療效評定標準(1996年)[2]。臨床治癒乳痛及乳腺腫塊消失,停藥後3個月不復發;顯效乳痛消失或減輕,重型變為輕型,乳腺腫塊縮小大於>2/3;有效乳痛消失或減輕,中型變為輕型,重型變為中型,乳腺腫塊縮小>1/3,<2/3;無效乳痛未減輕或反而加重,乳腺腫塊未縮小或反而增大。(乳房疼痛為疼痛和觸痛的積分和,乳房腫塊為質地、分布規範及大小的積分和;乳房腫塊組織結構變化情況參見「乳房增生腫塊臨床超聲療效標準」)3.1臨床療效觀察指標3.1.1症狀體徵計量及分級量化標準(均在月經來潮前一周內評價,疼痛評價參照標準Cardiff乳腺疼痛圖表。)症狀體徵積分①疼痛0級(0分)無乳房疼痛;1級(2分)輕度疼痛,不注意時無感覺,不影響工作、生活;2級(4分)經常感到有疼痛,呈陣發性,尚可忍受,對工作、生活略有影響;3級(6分)乳房疼痛明顯,持續性,較難忍受,對工作、生活有較大影響;②觸痛:0級(0分)無觸痛;1級(3分)輕微觸痛、重按之有痛感;2級(6分)中等程度觸痛、稍重按之有痛感;3級(9分)觸痛明顯、輕按之即有痛感,檢查時有不自覺的避讓動作。③腫塊質地0級(0分)無腫塊;1級(2分)質軟如正常腺體;2級(4分)質韌(如鼻尖);3級(6分)質硬韌(如額)。3.1.2高頻彩色都卜勒乳腺B超檢查①腫塊分布範圍(雙側合計)0級(0分)無腫塊;1級(2分)腫塊分布範圍局限於12個乳房象限;2級(4分)腫塊分布範圍為34個乳房象限,3級(6分)腫塊分布範圍為5個及5個以上乳房象限。②腫塊大小(取最大徑腫塊)0級(0分)無腫塊,1級(2分)腫塊最大直徑4.Ocm0乳房增生腫塊臨床超聲療效標準[5]治癒乳房內病變區扁平增厚的低回聲明顯減小到消失。擴張的導管消失,呈圓形或橢圓形散在囊狀小泡。腺體回聲為中等強度。顯效二維聲像圖見結構紊亂及局部增厚的腺組織有明顯的改善,接近正常的腺組織。小於1.5cm的明顯減小結節或消失。有效聲像圖見結構紊亂及增厚的腺組織有所改善,液性暗區的數目減少,但大於2cm以上的腫塊只縮小1/2。無效腺體內異常回聲無明顯改善。3.1.3中醫證候療效評價療效指數(η)=(治療前總積分_治療後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X100%臨床痊癒症狀與體徵積分值降低>90%。顯效症狀與體徵積分值降低彡70%,30%,<70%。無效症狀與體徵積分值降低<30%。3.1.4鉬靶X線攝片檢查採用FFDM,按照美國放射學會(ACR)BI-RADS標準,檢查判斷三組治療前後患者BI-RADS分級變化。BI-RADS分5級1級,陰性;2級,良性;3級,可疑良性;4級,可疑惡性;5級,高度惡性[6]。1-3級者視為診斷良性,4-5級視為診斷惡性[7]。乳腺增生病屬於2-3級範圍。3.1.5性腺激素(促卵泡性腺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Ε2、泌乳素PRL、孕酮P、睪酮Τ)治療前後檢測。檢測均在患者黃體期進行。正常參考值(黃體期)FSH(mIU/ml)1.38-5.47.LH(mIU/ml)0.9-9.33.E2(pg/ml)21-312.PRL(ng/ml)1.2-29.9.P(ng/ml)1.2-15.9、T(ng/ml)0.06-0.82.3.2安全性指標(1)局部皮膚的不良反應含乳房、臍部皮膚紅斑水腫、乾燥脫屑、灼熱瘙癢等。(2)全身不良反應全身性損害主要表現為過敏性休克;藥物過敏樣全身反應如高熱、寒戰、抽搐、昏迷、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等;血常規與凝血功能、肝腎功能異常(治療前後各查一次);嚴重的皮膚及其附件損害如剝脫性皮炎、多形性紅斑、大皰性表皮壞死鬆懈症等。3.3隨訪治療完成後3個月複查,觀察患者主要症狀體徵指標乳房疼痛、增生腫塊;高頻彩色都卜勒檢查乳腺增生腫塊情況,6個月鉬靶X線攝片檢查。3.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採用SPSS17.0統計軟體處理分析,組間變量資料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採用U檢驗,方差不齊時採用秩和檢驗。3.5治療結果3.5.1治療前後綜合組、外治組、口服組症狀體徵積分比較及彩超下增生腫塊改變情況(見表1、2)表1治療前後三組症狀積分比較(χ土SD)組別N時間疼痛觸痛腫塊質地腫塊大小腫塊分布治療前5.03±1.307.65±1.945.03±1.194.77±1.384.67±1.50綜合組60治療後0.47±1.13α0.56±1.520.50±1.400.37±1.OIa0.40±1.09a治療前5.01±1.317.50±2.055.07土1.254.69±1.534.81±1.46外治組60治療後0.79±1.23a1.0±1.980.67±1.210.72±1.43*0.87±1.46A治療前4.97±1.357.52±2.065.08±1.264.67±1.524.80±1.45口服組60治療後0.81±1.24a1.02±1.980.68±1.210.73±1.44Α0.88±1.45A注增生腫塊大小、腫塊分布均為彩超下檢測結果。上述結果顯示三組在乳房疼痛緩解、腫塊縮小及分布減少等方面均有效果,治療前與治療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為P<0.05)。綜合組在乳房疼痛緩解、腫塊縮小及分布減少方面的效果優於外治組及口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3.5.2治療前後BI-RADS分級變化三組治療前後BI-RADS分級情況如下綜合組60例,治療前分級情況I級0例、II級25例、III級35例。治療後分級情況I級47例、II級12例、III級1例。其中,II級轉I級24例、II級保持不變1例;III級轉I級23例、III級轉II級10例、III級保持不變1例。外治組60例,治療前分級情況I級0例、II級26例、III級34例。治療後分級情況I級32例、II級26例、III級2例。其中II級轉I級26例、II級保持不變0例;III級轉I級6例、III級轉II級26例、III級保持不變2例。口服組60例,治療前分級情況I級0例、II級27例、III級33例。治療後分級情況I級31例、II級27例、III級2例。其中,II級轉I級26例、II級保持不變0例;III級轉I級5例、III級轉II級26例、III級保持不變2例。上述治療後結果顯示三組均有不同數量患者BI-RADS從III級轉I級、III級轉II級,其中,綜合組患者BI-RADSIII級轉I級例數明顯多於外治組、口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為P0.05)。3.5.3三組性腺激素治療前後變化(見表2)表2三組治療前後性腺激素變化(χ土SD)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提示三組黃體期治療前與正常值比較,E2、PRL均有不同程度增高,Ρ、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為ρ<0.05)。治療後三組E2、PRL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T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回升。其中,綜合組E2、PRL下降程度及P、T回升程度較外治組、口服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為ρ0.05)。3.5.4臨床療效比較(表3)表3三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結果提示綜合組痊癒率優於外治組、口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總有效率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5.5不良反應兩組患者均未出現全身不良反應,如過敏性休克;藥物過敏樣全身反應如高熱、寒戰、抽搐、昏迷、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等;血常規與凝血功能、肝腎功能異常;嚴重的皮膚及其附件損害如剝脫性皮炎、多形性紅斑、大皰性表皮壞死鬆懈症等。治療組60例患者中有6例(10%)、外治組5例(8.33%)出現穴位敷貼部位因貼固定膠布處局部皮膚紅斑、瘙癢,經局部塗擦皮質激素類軟膏再行中藥敷貼,繼續完成療程。4討論4.1中藥穴位敷貼的治療作用與意義乳腺增生病發生通常被認為與患者內分泌紊亂、雌激素增多或雌孕激素比例失調及乳腺局部組織對雌激素過於敏感有關。治療多採用內分泌治療為主,調節卵巢內分泌趨向正常或阻斷激素作用靶點,如內分泌治療藥物他莫昔芬,是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能直接與靶器官爭奪受體而阻斷雌激素。1998年10月FDA正式批准他莫昔芬可用於高危婦女乳腺癌的預防,使之成為第一種也是至今為止唯一獲準可用於預防乳腺癌的藥物。他莫昔芬治療乳腺增生病近期效果較好,但復發率高,而且由於他莫昔芬對雌激素的競爭不僅局限於乳腺組織,尚可作用於陰道、子宮內膜等其他雌激素靶點,故其易在用藥一段時間後出現副作用,如月經失調、白帶增多、煩躁、噁心、肝功能損害、眼底改變等,因此他莫昔芬不適合長期服用。Fentiman也證明增加他莫昔芬劑量或療程並不能提高有效率和降低復發率,因此臨床使用他莫昔芬治療乳腺增生病要慎重對待。中醫治療乳腺增生病歷史悠久,傳統中醫學依據整體觀念採取辨證論治方法治療乳腺增生病具有療效突出,毒副作用較小等優點。中醫認為,導致乳腺增生病病因病機主要由於患者肝氣鬱結、痰瘀凝滯、衝任不調所致,陸德銘[10]認為衝任失調為發病之本,肝氣鬱結、痰瘀凝滯為發病之標。採用陸德銘教授治療乳腺增生病中藥「小葉增生方」的臨床療效得到普遍證實。在陸德銘教授治療乳腺增生病的學術理論指導下,以經典方「乳腺小葉增生方」為基礎,以調攝衝任,疏肝活血,破血消徵為治法,篩選出易循經絡走竄、辛味、易透皮吸收的中藥,如炙香附、延胡索、水蛭、鹿角等數味藥,加入透皮吸收劑、製成中藥敷貼劑型聯合「乳癖消」中成藥口服或單用中藥敷貼治療乳腺增生病,本研究證明均有療效。中醫外治法即是運用非口服藥物的方法,通過刺激經絡、穴位、皮膚、黏膜、肌肉、筋骨等以達到防病治病為目的的一種傳統醫學療法,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有效,病人依從性好,作用局部,療效顯著等特點。中藥敷貼療法,是一種無創傷性中醫外治方法,它避免了口服給藥可能發生的肝臟首過效應以及胃腸道消化液對藥物的滅活,可以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作用,避免口服給藥引起的血藥濃度峰谷現象,降低不良反應,而且是一種方便使用的治療方法。從中醫經絡穴位的角度分析,神闕穴為任脈24穴之一,位於人體中心,與督脈相連,也是衝脈行經之處。衝脈為經脈之海。任、督、衝「一源三歧」相通。神闕穴又與臟腑相通。《靈樞》「夫十二經脈者,內屬臟腑,外絡肢節。」藥物之氣味,通過神闕穴以任脈、督脈、衝脈為主幹,以絡脈為網絡,溝通人體百脈,傳導於人體表裡內外、上下各個部分。同時,乳房的阿是穴,既是穴位,又為病灶部位。本研究中中藥敷貼療法作用可能為一是根據人體經脈走行以及乳房和經絡的關係,選擇神闕穴及乳房阿是穴作為中藥貼敷給藥的途徑,利用中藥敷貼刺激與乳房密切相關的經絡與穴位達到治療作用。二是中藥貼敷直接作用於乳房病變部位,提高有效中藥在乳房局部的藥物濃度與活性,增加中藥持續作用病灶的時間,提高治療效果。另外,神闕穴是胚胎發育中腹壁的最終閉合處,皮下組織少,屏障功能差,血液循環好,藥物也有部分經臍皮膚直接入血吸收。由於製作中藥敷貼中加入了氮酮,可能有利於中藥的透皮吸收,增加了作用於乳房病灶的有效中藥藥物濃度與持續時間,有利於治療疾病。現代科學實驗已證實,藥物透皮吸收過程包括釋放、穿透及吸收進入血液循環三個階段。釋放係指藥物從基質中脫離出來並擴散到皮膚或黏膜表面上;穿透係指藥物通過表皮進入真皮、皮下組織,主要對局部組織起作用;吸收係指藥物通過皮膚微循環或黏膜接觸後通過血管或淋巴管進入體循環而產生全身作用。其中分子量小的藥物,能向角質層中擴散,擴散速度越往裡越大;分子量較大的藥物則以毛孔和汗腺途徑為主。當達到平衡後,強極性藥物主要是以與組織蛋白水合的水等為媒介進行擴散;極性低的藥物則通過脂溶性介質擴散[14]。近年來中國許多學者的研究工作提示,中藥的作用是通過神經、激素、免疫三者整合協同而體現的。細胞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激素一受體一環化酶一{AMP-蛋白激酶,這個過程好比一個生物學的放大系統,極微量的激素可產生明顯的生理效應。貼敷於穴位的中藥,其中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質可能具有影響受體的作用。儘管它們含量極微,卻極有可能通過以上途徑產生生理放大效應。本研究通過對比各組乳房疼痛、乳房增生腫塊、BI-RADY分級變化及臨床療效提示在口服「乳癖消」中成藥的基礎上採用中藥穴位敷貼療法,能夠提高治療乳腺增生病的療效,尤其針對乳腺增生腫塊顯著者療效明顯。中藥敷貼療法單獨應用,治療乳腺增生病有效,有可能替代口服中藥方法治療乳腺增生病患者。三種治療方法均無明顯不良反應。4.2中藥穴位敷貼對機體性腺激素(促卵泡性腺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睪酮T)的影響。本研究結果提示,三組乳腺增生病患者黃體期治療前E2、PRL均有不同程度增高,Ρ、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治療後E2、PRL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T均有不同程度回升。其中,治療後綜合組E2、PRL下降程度及P、T回升程度較外治組、口服組明顯。中藥治療可能調整乳腺增生病患者紊亂的下丘腦一垂體_卵巢軸相關環節,幫助恢復乳腺組織正常的增生復舊過程。本研究中上述性腺激素變化類似於其他研究者.導致上述性腺激素變化的機理尚需要進一步研究。4.3本研究一是提供了一種的中藥穴位敷貼結合口服中成藥的綜合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方法,臨床驗證,療效顯著;此法有利於縮短用藥時間與療程,尤其針對病情較重的患者,較單純口服中成藥或單用敷貼療法的療效顯著。二是單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乳腺增生患者,亦可取得較滿意的療效,有望替代由於種種原因不適合或不願意口服中藥治療的患者。穴位貼敷治療患者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少。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權利要求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1)、基質製備A、取甘油130-180份、十二烷基硫酸鈉2-5份、三乙醇胺4-8份及適量水攪拌均勻作為水相;B、另取單硬脂酸甘油酯15-30份、硬脂酸80-120份、白凡士林30-80份、液狀石蠟150-250份及羥苯乙酯1-3份作為油相;C、兩相分別置適當容器中,加熱至熔化或溶解,並保持60-80℃,將油相緩緩加入水相中,按同一方向一邊加入一邊攪拌,至凝固即得;(2)、中藥濃縮提取物製備A、取仙靈脾、牡蠣、鬱金、鹿角、肉蓯蓉、海藻、三菱、木香、巴戟天、香附、莪朮、延胡索、地黃、山慈菇、水蛭、夏枯草、丹參、仙茅18味藥各10-30份加8-10倍量水,水提1小時,提取液過濾,B、藥渣加6-8倍量水繼續提取半小時,煎液濾過,合併二次提取液,C、減壓濃縮成浸膏,70-80℃乾燥,粉碎過篩,加適量糊精,混勻乾燥、製成顆粒;(3)中藥膏劑合成在所述的步驟(2)中所得的中藥濃縮提取物中加入步驟(1)製得的基質6份、1ml-3ml氮酮及適量水,攪拌均勻,製成中藥膏劑;(4)完整敷貼合成將上述中藥膏劑攤成厚3mm左右、一定面積大小橢圓型中藥敷貼,置於一次性、透氣、不宜致皮膚過敏的可粘性材料的襯底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將完整合成後的敷貼經過遠紅外線照射,敷貼中央置入磁貼一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完整敷貼滅菌後,裝入專用醫用塑膠袋內並封口備用。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1)、基質製備優選地,其中,A、取甘油150份、十二烷基硫酸鈉3份、三乙醇胺6份及適量水攪拌均勻作為水相;B、另取單硬脂酸甘油酯20份、硬脂酸100份、白凡士林50份、液狀石蠟190份及羥苯乙酯1份作為油相;C、兩相分別置適當容器中,加熱至熔化或溶解,並保持70°C,將油相緩緩加入水相中,按同一方向隨加隨攪拌,至凝固即得;5.一種如上述製備方法得到的治療乳腺增生的敷貼。6.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的用法將敷貼貼敷於乳房阿是穴、神闕穴。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的用法,其特徵在於,將敷貼貼敷於神闕穴與雙側乳房穴位或病灶處,每日或每隔一天,晚上睡前或白日敷貼一次,每次保持6-8小時左右,連續使用3個月。8.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在製備治療乳腺增生疾病藥物中的應用。9.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在和治療乳腺增生疾病藥物的聯合用藥的應用。10.一種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在製備治療乳腺增生疾病藥物中和相關中成藥的聯合用藥的應用。全文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敷貼製備方法及其應用。一種治療乳腺增生的敷貼製備方法,包括基質的製備由甘油等組成的水相,單硬脂酸甘油酯等組成的油相;所述的水相和油相混合得到上述的基質;由包括18味中藥的濃縮提取物的製備;最後將上述中藥膏劑置於一次性、透氣、不宜致皮膚過敏的可粘性材料的襯底上。本發明的敷貼,貼敷於患者雙側乳房穴位、神闕穴或病灶處,適用於乳腺增生病;早期乳腺纖維腺瘤、纖維化形成、不典型增生;乳腺纖維腺瘤術後復發或並髮乳腺增生病者。本發明的中藥敷貼可單獨應用,或與相關中成藥或中藥聯合應用,患者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少。文檔編號A61K47/44GK101804178SQ20101014796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申請日期2010年4月15日優先權日2010年4月15日發明者王小平申請人:王小平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