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衰的症狀表現 老人心衰能治好嗎?
2025-07-23 01:58:20
老人心衰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不過許多人卻也不是很了解心衰,心衰是因為各種心臟疾病導致心臟擴大,心臟收縮乏力,血液沒有辦法順利的輸送到全身的疾病,老人心衰出了心臟方面的疾病,在消化道、肺部、精神方面也會出現明顯的症狀,那麼我們應該怎麼來治療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明一下。
老人心衰的症狀表現
1、出現消化道症狀:心衰往往伴有內臟瘀血,使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狀,通常表現為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脹等,嚴重者可致胃腸道出血,表現為嘔血、黑便等。
2、精神症狀突出:心衰時常伴有失眠、焦慮不安,或嗜睡、表情淡漠、呆滯等。這與心衰時心臟排血減少,腦細胞缺氧有關。
3、心衰症狀易被掩蓋:老年人常有多種疾病並存,相互影響,造成病情複雜化,症狀多樣性,掩蓋心衰症狀。應關注老年人的心率與呼吸情況,如果出現心率過快或心律不齊,以及呈現陣發性呼吸困難時,就要慮及心衰,及時去看醫生。
4、出現肺部體徵:如果患者出現可疑症狀;可貼近老人的胸部聽聽。如果聽見明顯的哮鳴音或溼羅音,表明老人已有心功能不全,必須及時採取措施改善治療。
老人心衰的病因
1、病因綜述
1.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原發性心肌肌原纖維收縮功能障礙所致的心力衰竭,此時泵功能障礙是原發的。心肌因種種原因收縮無力,不能噴射足夠的血液到外周的血管中去以滿足全身組織代謝的需要時,就發生心力衰竭。
2.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如心臟瓣膜病時,由於心肌負荷過重而發生心肌肥大和心臟擴大,繼則心肌收縮性相對不足而導致心力衰竭,此時泵功能障礙是繼發的,在除去瓣膜障礙時較易逆轉。
3.由心肌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在晚期往往也伴有心肌損害。
4.除了心臟本身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肌病、嚴重的心律失常、心內膜炎等,心臟以外的疾病,如急性腎炎、中毒性肺炎、重度貧血、溶血、大量靜脈補液以及外科手術後的併發症等等,也可以引起心力衰竭。
2、基本病因
1.原發性心肌損害
(1)缺血性心肌損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2)心肌炎和心肌病:各種類型的心肌炎及心肌病均可導致心力衰竭,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最為常見。
(3)心肌代謝障礙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為常見,其他如繼發於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低的心肌病,心肌澱粉樣變性等。
老人心衰能治好嗎
心血管疾病專家指出,心衰是一種慢性疾病,一旦患者得了心衰,一般是不可能治療到患者發病以前的完全健康狀態的,但是我們醫療能做到的就是控制心衰患者的病情進展,同時在對心衰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心衰患者的養心護心就顯得尤為重要。
總的來說,心衰患者如果各項控制得好的話,他們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穩定下來的。但是如果想要完全恢復到和正常人一樣的心功能,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心衰患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心衰患者的病情穩定時,也要每隔兩到三周回醫院複查。
老人心衰的方法
一、藥物治療方法
1、減輕心臟負荷
1.休息
2.控制鈉鹽攝入
3.利尿劑的應用:利尿劑是心力衰竭治療中最常用的藥物,通過排鈉、排水來減輕水腫,緩解淤血症狀,藥物有雙氫克尿噻、速尿等。利尿劑口服,一般每天兩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下午一次最好在四點以前,利尿劑用量可以根據尿量的多少加減,尿量少可以不斷的加量,直至雙下肢浮腫消退,然後減量或者停藥。
2、增加心臟收縮的藥物
地高辛,每天半粒口服,可長期應用,對改善心衰症狀有良好效果,但地高辛能減慢心率,如有明顯心率減慢則可安置心臟起搏器,在心臟起搏器的保護下再使用此類藥物。
3、改善心臟遠期預後的藥物
1.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的應用:這是一類抗高血壓藥物,無論患者有無血藥升高都需要終生大劑量應用,代表藥物有洛汀新、代文等。
2.抗醛固酮製劑的應用:螺內酯即安體舒通,每天一粒口服。
3.β受體阻滯劑的應用:β受體興奮劑能提高增加心臟收縮藥物的療效;減低心肌氧耗、抗室性心律失常,降低猝死率。這是治療慢性心衰,改善患者預後的最重要的藥物之一,代表藥:美託洛爾、卡維地洛及比索洛爾等。注意一般待心衰症狀情況穩定後,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長期維持。但其也會有減慢心率的副作用,如有應用中有明顯心率減慢則可安置心臟起搏器,在心臟起搏器的保護下再使用此類藥物。
二、非藥物治療方法
如藥物應用患者症狀沒有改善,同時患者還有以下情況:心電圖顯示有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心臟超聲顯示心功能EF≤40%,則可安置雙心室再同步心臟起搏器治療,能明顯緩解心衰的症狀,改善患者的預後。
總結:隨著人們越來越不珍惜自己的身體,心衰也已經不僅僅是老人才會患的病了,許多年輕人身上也都出現過,心衰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階段,如果你不想讓自己長時間甚至一輩子都小心翼翼,從你看完這一篇文上開始,就必須要保護好自己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