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並絲模具和自動並絲機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16:41:16 1

本實用新型屬於預絞絲加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並絲模具和一種自動化的自動並絲機。
背景技術:
絞絲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將單根的絞絲合併,形成多跟絞絲繞在一起的絞絲。現有技術中,絞絲並絲都是人工操作,需要工作人員將需要並絲的絞絲一點一點纏繞才能完成並絲操作,用人多,勞動強度大。特別是單絲直徑3亳米以上的絞絲並絲需要較大力量才能將幾根絲並起來,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因此,發明一種能夠方便工作人員進行並絲操作的並絲模具和能自動並絲的自動並絲機還是很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自動並絲機,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預絞絲並絲預絞絲並絲手工並絲效率低、操作繁瑣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並絲模具,包括:
設置有並絲孔的本體。
進一步,所述本體包括均設置有半孔的模具一和模具二,所述模具一的半孔和所述模具二的半孔組成所述並絲孔。
進一步,所述並絲孔內徑為絞絲螺旋外徑的1-1.2倍,所述模具一和所述模具二均包括固定件和與所述固定件可拆卸連接的並絲件,所述並絲件上設置有所述半孔。
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一種自動並絲機,包括
包括上述的並絲模具,還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分絲給料機構,所述分絲給料機構下方設置有受料機構,所述受料機構一側設置有推進機構,另一側依次設置有壓緊送料機構和並絲機構,所述並絲機構包括所述並絲模具。
進一步,所述並絲機構還包括並絲氣缸,所述並絲氣缸輸出端通過齒條與主動齒輪連接,所述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嚙合,所述主動齒輪和所述從動齒輪的中心軸上分別設置有所述模具一和所述模具二;所述模具一和所述模具二的所述固定件分別與所述主動齒輪和所述從動齒輪的中心軸連接。
進一步,還包括活動設置在所述並絲孔內的定位件。
進一步,所述分絲給料機構包括絞絲軌道,所述絞絲軌道上方設置有與分絲氣缸輸出端連接的分絲刀,所述分絲刀側面設置有擺臂,所述擺臂遠離所述絞絲軌道一端與旋轉軸連接。
進一步,所述絞絲軌道為傾斜軌道,最下端設置有擋絲凸起,所述擋絲凸起與所述絞絲軌道一體設置,
所述推進機構包括推進氣缸,所述推進氣缸輸出端深入至所述受料機構內,
壓緊送料機構包括壓緊輥一和設置在所述壓緊輥一下方的壓緊輥二,所述壓緊輥一或所述壓緊輥二與驅動部分連接,所述壓緊輥二與其上方的壓緊氣缸連接。
進一步,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壓緊送料機構和所述受料機構之間的導向孔一、設置在所述壓緊送料機構和所述並絲機構之間的導向孔二,所述導向孔一和所述導向孔二均為錐形孔,且均從進絲側到出絲側孔徑逐漸減小。
進一步,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壓緊送料機構靠近所述並絲機構一側的計數機構,所述計數機構、所述分絲給料機構、所述推進機構、所述壓緊送料機構和所述並絲機構均與控制器連接,
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分絲給料機構和所述受料機構之間的導料鬥,所述導料鬥上端為漏鬥狀。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原理為:
並絲模具在使用過程中,工作人員將第一根絞絲放入至本體的並絲孔內,再將第二根絞絲沿第一根絞絲推入,完成絞絲的並絲操作。
前一工序切斷下來的絞絲,人工挑選並倒角,去掉尖角毛刺,人工放入並絲機的分絲給料機構,分絲給料機構逐根將整齊的絲分開,並將絞絲剝離絞絲軌道,送入受料機構內;推進機構將單根絞絲推動至壓緊送料機構中,壓緊輥一和壓緊輥二在驅動部分的帶動下,將絞絲壓緊,並帶動絞絲進入並絲機構的並絲孔內,前一絞絲在絞絲孔內,後一絞絲在壓緊送料機構的帶動下,沿前一絞絲的螺旋不斷前進,完成絞絲並絲的工序。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如何實現預絞絲快速自動並絲一直是本行業無法解決的難題,現有技術只能通過人工手動並絲,發明人經過研究發現,多根預絞絲經過圓孔或長管可以很好的實現快速自動並絲,在此基礎上,本發明設計實現了機械自動並絲,相比現有技術中的人工並絲,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勞動力成本。
2、並絲氣缸帶動主動齒輪旋轉,主動齒輪帶動從動齒輪旋轉,並絲模具包括模具一和模具二,當模具一和模具二分別在主動齒輪中心軸和從動齒輪中心軸的帶動下旋轉時,可實現並絲孔的打開和閉合,完成並絲操作和並絲後絞絲的放料操作。
3、並絲孔內徑為絞絲螺旋外徑的1-1.2倍,幫助下一絞絲與並絲孔內絞絲完成並絲操作,模具一和模具二為可拆分結構,不同絞絲的螺旋外徑不同,需要相應的尺寸的並絲孔,可以將並絲件拆下來更換成與絞絲相應的並絲件,方便操作,不用將整個模具拆卸即可完成更換操作。
4、並絲孔內的定位件,可以對絞絲形成定位,幫助完成並絲操作;分絲刀在分絲氣缸的帶動下將整齊的絞絲分開,擺臂在旋轉軸的帶動下將絞絲從絞絲軌道上剝離並送入至受料機構內,實現機械自動分絲操作;絞絲軌道為傾斜軌道,最下端設置有擋絲凸起,絞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不斷沿軌道下滑,節省絞絲運輸的能量消耗,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性;漏鬥狀的導料鬥,可以對絞絲進行導料,保證絞絲掉落至受料結構內,保證本實用新型的穩定性。
5、導向孔一和導向孔二可以將絞絲定向直線傳遞,避免絞絲在傳送過程中的跑偏,提高生產效率;計數機構可以記錄絞絲的根數並檢測絞絲信號,並將信號傳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分絲給料機構將下一根絞絲送入受料機構,並控制推進機構進行推進操作、壓緊送料機構完成壓緊送料操作,最後控制並絲機構進行並絲和放料操作;通過控制器接收計數機構信號,控制相應機構進行動作,保證受料機構內只有一根絞絲,保證並絲操作的順利進行;通過這些裝置的設置可以實現機械的自動化操作,大量節省人工操作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與時代發展相符合。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控制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並絲模具閉合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並絲模具打開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擋絲凸起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壓緊送料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控制結構框線示意圖;
圖中:1-機架,2-分絲給料機構,21-絞絲軌道,22-分絲氣缸,23-分絲刀,24-擺臂,25-旋轉軸,26-擋絲凸起,3-受料機構,4-推進機構,41-推進氣缸,5-壓緊送料機構,51-壓緊輥一,52-壓緊輥二,53-壓緊氣缸,6-並絲機構,61-並絲孔,62-模具一,621-固定件,622-並絲件,63-模具二,64-並絲氣缸,65-齒條,66-主動齒輪,67-從動齒輪,7-導向孔一,8-導向孔二,9-計數機構,11-控制器,12-導料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如圖3-圖4所述,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並絲模具,
實施例1:
並絲模具包括設置有並絲孔61的本體。
工作人員並絲模具在使用過程中,工作人員將第一根絞絲放入至本體的並絲孔內,用手或其他工具使第一根絞絲設置在並絲孔61內,再將第二根絞絲沿第一根絞絲推入,完成絞絲的並絲操作。
實施例2:
並絲模具包括設置有並絲孔61的本體,本體包括均設置有半孔的模具一62和模具二63,模具一62的半孔和模具二63的半孔組成並絲孔61。
工作人員按照實施例1中的方法,完成並絲操作後,將模具一和模具二分開,將完成並絲的絞絲取出,這樣可以方便並絲模具的使用。
實施例3:並絲模具包括設置有並絲孔61的本體,本體包括均設置有半孔的模具一62和模具二63,模具一62的半孔和模具二63的半孔組成並絲孔61,並絲孔61內徑為絞絲螺旋外徑的1-1.2倍,模具一62和模具二63均包括固定件621和與固定件621可拆卸連接的並絲件622,並絲件622上設置有半孔。
並絲孔61內徑為絞絲螺旋外徑的1-1.2倍,幫助下一絞絲與並絲孔61內絞絲完成並絲操作,模具一62和模具二63為可拆分結構,不同絞絲的螺旋外徑不同,需要相應的尺寸的並絲孔,可以將並絲件622拆下來更換成與絞絲相應的並絲件622,方便操作,不用將整個模具拆卸即可完成更換操作。
如圖1-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自動並絲機,包括:
上述的並絲模具,還包括機架1,機架1上設置有分絲給料機構2,分絲給料機構2下方設置有受料機構3,受料機構3一側設置有推進機構4,另一側依次設置有壓緊送料機構5和並絲機構6,並絲機構6包括並絲模具。
前一工序切斷下來的絞絲,人工挑選並倒角,去掉尖角毛刺,人工放入並絲機的分絲給料機構2,分絲給料機構2逐根將整齊的絲分開,並將絞絲剝離絞絲軌道21,送入受料機構3內;推進機構4將單根絞絲推動至壓緊送料機構5中,壓緊輥一51和壓緊輥二52在驅動部分(未示出)的帶動下,將絞絲壓緊,並帶動絞絲進入並絲機構6的並絲孔61內,前一絞絲在絞絲孔61內不動,後一絞絲在壓緊送料機構5的帶動下,沿前一絞絲的螺旋不斷前進,完成絞絲並絲的工序。
如何實現預絞絲快速自動並絲一直是本行業無法解決的難題,現有技術只能通過人工手動並絲,發明人經過研究發現,多根預絞絲經過圓孔或長管可以很好的實現快速自動並絲,在此基礎上,本實用新型設計實現了機械自動並絲,相比現有技術中的人工並絲,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勞動力成本。
進一步,並絲機構6還包括並絲氣缸64,並絲氣缸64輸出端通過齒條65與主動齒輪66連接,主動齒輪66與從動齒輪67嚙合,主動齒輪66和從動齒輪67的中心軸上分別設置有模具一62和模具二63;模具一62和模具二63的固定件621分別與主動齒輪66和從動齒輪67的中心軸連接。
並絲氣缸64帶動主動齒輪66旋轉,主動齒輪66帶動從動齒輪67旋轉,並絲模具包括模具一62和模具二63,當模具一62和模具二63分別在主動齒輪66中心軸和從動齒輪67中心軸的帶動下旋轉時,可實現並絲孔61的打開和閉合,完成並絲操作和並絲後絞絲的放料操作。
進一步,還包括活動設置在並絲孔61內的定位件。
進一步,分絲給料機構2包括絞絲軌道21,絞絲軌道21上方設置有與分絲氣缸22輸出端連接的分絲刀23,分絲刀23側面設置有擺臂24,擺臂24遠離絞絲軌道21一端與旋轉軸25連接。
進一步,絞絲軌道21為傾斜軌道,最下端設置有擋絲凸起26,擋絲凸起26與絞絲軌道21一體設置,
推進機構4包括推進氣缸41,推進氣缸41輸出端深入至受料機構3內,
壓緊送料機構5包括壓緊輥一51和設置在壓緊輥一51下方的壓緊輥二52,壓緊輥一51或壓緊輥二52與驅動部分連接,壓緊輥二52與其上方的壓緊氣缸53連接。
並絲孔61內的定位件,可以對絞絲形成定位,幫助完成並絲操作;分絲刀23在分絲氣缸22的帶動下將整齊的絞絲分開,擺臂24在旋轉軸25的帶動下將絞絲從絞絲軌道21上剝離並送入至受料機構3內,實現機械自動分絲操作;絞絲軌道21為傾斜軌道,最下端設置有擋絲凸起26,絞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不斷沿絞絲軌道21下滑,節省絞絲運輸的能量消耗,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性;漏鬥狀的導料鬥12,可以對絞絲進行導料,保證絞絲掉落至受料結構3內,保證本實用新型的穩定性。
進一步,還包括設置在壓緊送料機構5和受料機構3之間的導向孔一7、設置在壓緊送料機構5和並絲機構6之間的導向孔二8,導向孔一7和導向孔二8均為錐形孔,且均從進絲側到出絲側孔徑逐漸減小。
進一步,還包括設置在壓緊送料機構5靠近並絲機構6一側的計數機構9,計數機構9、分絲給料機構2、推進機構4、壓緊送料機構5和並絲機構6均與控制器11連接,
還包括設置在分絲給料機構2和受料機構3之間的導料鬥12,導料鬥12上端為漏鬥狀。
導向孔一7和導向孔二8可以將絞絲定向直線傳遞,避免絞絲在傳送過程中的跑偏,提高生產效率;計數機構9可以記錄絞絲的根數並檢測絞絲信號,並將信號傳送至控制器11,控制器11控制分絲給料機構2將下一根絞絲送入受料機構3,並控制推進機構4進行推進操作、壓緊送料機構5完成壓緊送料操作,最後控制並絲機構進行並絲和放料操作;通過控制器11接收計數機構9信號,控制相應機構進行動作,保證受料機構3內只有一根絞絲,保證並絲操作的順利進行;通過這些裝置的設置可以實現機械的自動化操作,大量節省人工操作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與時代發展相符合。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