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門杆磨削倒角機的製作方法
2024-02-25 22:36:15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各種發動機的氣門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門杆磨削倒角機。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對車的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
但是發動機氣門桿身的加工技術還是停留在氣門杆兩頭仍有毛刺的加工現狀,即技術存在不足:由切料機切斷氣門杆,氣門杆兩頭存在有毛刺,氣門桿身電墩時定位不夠精準,影響下一道工序的加工,這一現狀在氣門應用領域亟須革新。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氣門杆磨削倒角機,解決了由切料機切斷氣門杆,氣門杆兩頭存在有毛刺,影響下一道工序的加工的問題。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提出的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氣門杆磨削倒角機,包括機架A1、左磨削機構2、右磨削機構3、進料機構4、抓料機構5和儲料箱6,機架A1內對稱設置左磨削機構2、右磨削機構3,機架A1內還設置進料機構4,且進料機構4位於左磨削機構2、右磨削機構3的中間,機架A1一側設置抓料機構5,抓料機構5下部設置儲料箱6,進料機構4通過抓料機構5將磨削後的物料送入儲料箱6內。
所述的機架A1底部設置密封腔7,機架A1另一側設置集塵櫃8,且密封腔7與集塵櫃8連通,將磨削的粉塵通過空氣負壓吸入集塵櫃,防止空氣汙染。
所述的左磨削機構2包括寬度調節機構9、進給機構10、主軸機構11、驅動馬達A12和砂輪13,寬度調節機構9設置在機架A1上,寬度調節機構9上設置進給機構10,進給機構10上分別設置主軸機構11、驅動馬達A12,主軸機構11上旋轉設置砂輪13,且驅動馬達A12通過主軸機構11與砂輪13動力傳動,所述右磨削機構3與左磨削機構2組成結構相同,通過驅動馬達A驅動砂輪高速旋轉,將自轉的氣門杆兩端磨削平滑。
所述的進料機構4包括支撐架14、進料鬥15、撥料齒輪16、驅動馬達B17、送料絲杆18和驅動馬達C19,支撐架14底部安裝在機架A1上,支撐架14前端設置進料鬥15,進料鬥15內旋轉設置撥料齒輪16,進料鬥15側壁上設置驅動馬達B17,驅動馬達B17與撥料齒輪16動力傳動,支撐架14內平行相對旋轉設置一對送料絲杆18,支撐架14前端設置驅動馬達C19,驅動馬達C19與送料絲杆18動力傳動,且撥料齒輪16位於送料絲杆18上側,支撐架14後端設置出料鬥20,氣門杆通過撥料齒輪的旋轉,依次進入一對送料絲槓的內螺紋內,不僅實現了氣門杆的自轉,而且可以按照一定的速率向前推進。
所述的進料鬥15後端豎直對稱設置排料擋板21,防止氣門杆下滑後進入送料絲槓方向雜亂。
所述的支撐架14上側還設置壓料板22,是氣門杆排布更均勻。
所述的抓料機構5包括機架B23、三軸系統24和夾爪機構25,機架B23上設置三軸系統24,三軸系統24的活動端頭上設置夾爪機構25,夾爪機構25將出料鬥20內磨削後的物料送入儲料箱6內,實現了夾爪機構在三維立體空間內的移動,高效將氣門杆放入儲料箱內。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根據氣門桿身的長度與直徑,調整進料鬥的入料擋距及送料機構寬度;啟動設備至設備正常旋轉,氣門桿身通過左、右磨削機構和送料機構;在上述步驟過程中,調節左、右進給機構,至砂輪磨削倒角均勻在磨削過程中,且隨著砂輪磨削,倒角適當調整,保證磨削倒角均勻;氣門桿身磨削過後,由出料機構輸送料至儲料箱中。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氣門杆電墩前兩頭無毛刺問題,使氣門杆在電墩時可以精確定位,並且使氣門杆與砧塊具有更大的接觸面積,有效防止局部點過熱、受力不均勻產生的氣門電墩缺陷;機械智能高精度磨削,製造精密度更高,且生產效率更高;經過在實驗機上生產試車,磨削的氣門杆質量標準達到國際標準,具有很好的市場推廣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左側磨削機構的側視圖;
圖3是圖1中左側磨削機構的正視圖;
圖4是圖1中進料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中進料機構的俯視圖;
圖6是本發明抓料機構正視圖;
圖7是本發明抓料機構側視圖;
圖8是本發明左磨削機構、右磨削機構、進料機構的電路原理圖;
圖9是本發明抓料機構電路原理圖。
其中,1-機架A、2-左磨削機構、3-右磨削機構、4-進料機構、5-抓料機構、6-儲料箱、7-密封腔、8-集塵櫃、9-寬度調節機構、10-進給機構、11-主軸機構、12-驅動馬達A、13-砂輪、14-支撐架、15-進料鬥、16-撥料齒輪、17-驅動馬達B、18-送料絲杆、19-驅動馬達C、20-出料鬥、21-排料擋板、22-壓料板、23-機架B、24-三軸系統、25-夾爪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參照圖1-9,本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的一種氣門杆磨削倒角機,包括機架A1、左磨削機構2、右磨削機構3、進料機構4、抓料機構5和儲料箱6,機架A1內交錯設置左磨削機構2、右磨削機構3,機架A1內還設置進料機構4,且進料機構4位於左磨削機構2、右磨削機構3的中間,機架A1一側設置抓料機構5,抓料機構5下部設置儲料箱6,進料機構4通過抓料機構5將磨削後的物料送入儲料箱6內。
所述的機架A1底部設置密封腔7,機架A1另一側設置集塵櫃8,且密封腔7與集塵櫃8連通,將磨削的粉塵通過空氣負壓吸入集塵櫃,防止空氣汙染。
所述的左磨削機構2包括寬度調節機構9、進給機構10、主軸機構11、驅動馬達A12和砂輪13,寬度調節機構9設置在機架A1上,寬度調節機構9上設置進給機構10,進給機構10上分別設置主軸機構11、驅動馬達A12,主軸機構11上旋轉設置砂輪13,且驅動馬達A12通過主軸機構11與砂輪13動力傳動,所述右磨削機構3與左磨削機構2組成結構相同,通過驅動馬達A驅動砂輪高速旋轉,將自轉的氣門杆兩端磨削平滑。
所述的進料機構4包括支撐架14、進料鬥15、撥料齒輪16、驅動馬達B17、送料絲杆18和驅動馬達C19,支撐架14底部安裝在機架A1上,支撐架14前端設置進料鬥15,進料鬥15內旋轉設置撥料齒輪16,進料鬥15側壁上設置驅動馬達B17,驅動馬達B17與撥料齒輪16動力傳動,支撐架14內平行相對旋轉設置一對送料絲杆18,支撐架14前端設置驅動馬達C19,驅動馬達C19與送料絲杆18動力傳動,且撥料齒輪16位於送料絲杆18上側,支撐架14後端設置出料鬥20,氣門杆通過撥料齒輪的旋轉,依次進入一對送料絲槓的內螺紋內,不僅實現了氣門杆的自轉,而且可以按照一定的速率向前推進。
所述的進料鬥15後端豎直對稱設置排料擋板21,防止氣門杆下滑後進入送料絲槓方向雜亂。
所述的支撐架14上側還設置壓料板22,是氣門杆排布更均勻。
所述的抓料機構5包括機架B23、三軸系統24和夾爪機構25,機架B23上設置三軸系統24,三軸系統24的活動端頭上設置夾爪機構25,夾爪機構25將出料鬥20內磨削後的物料送入儲料箱6內,實現了夾爪機構在三維立體空間內的移動,高效將氣門杆放入儲料箱內。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根據氣門桿身的長度與直徑,調整進料鬥的入料擋距及送料機構寬度;啟動設備至設備正常旋轉,氣門桿身通過左、右磨削機構和送料機構;在上述步驟過程中,調節左、右進給機構,至砂輪磨削倒角均勻在磨削過程中,且隨著砂輪磨削,倒角適當調整,保證磨削倒角均勻;氣門桿身磨削過後,由出料機構輸送料至儲料箱中。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於:氣門杆電墩前兩頭無毛刺問題,使氣門杆在電墩時可以精確定位,並且使氣門杆與砧塊具有更大的接觸面積,有效防止局部點過熱、受力不均勻產生的氣門電墩缺陷;機械智能高精度磨削,製造精密度更高,且生產效率更高;經過在實驗機上生產試車,磨削的氣門杆質量標準達到國際標準,具有很好的市場推廣前景。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凡是採用本發明的相似結構及變化,均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