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蟲病症狀有哪些?分享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2025-07-22 07:40:09
肝吸蟲病是一種因為肝吸蟲寄生在人體肝內膽而引起的寄生蟲病,肝吸蟲常出現在一些淡水魚蝦身上,如果沒有煮熟就吃進去,就容易被肝吸蟲寄生,寄生數量到了一定以後患者就會出現各種症狀,類似消化不良、上腹隱痛、腹瀉、精神不振等,下面我們來重點看一下怎麼治療和預防肝吸蟲病。
肝吸蟲病的病因
人類常因食用未經煮熟含有華支睪吸蟲囊蚴的淡水魚或蝦而被感染。輕度感染者可無症狀,重度感染者可出現消化不良、上腹隱痛、腹瀉、精神不振、肝大等臨床表現,嚴重者可發生膽管炎、膽結石以及肝硬化等併發症。感染嚴重的兒童常有顯著營養不良和生長發育障礙。
肝吸蟲病的症狀
本病患者的臨床症狀視感染輕重而異。感染較輕者可無症狀,當初次大量感染非流行區居民時,人體反應常特別顯著,患者可出現發熱、乏力、黃疸、肝區疼痛,肝臟腫大且有壓痛。流行區居民慢性多次感染, 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瀉、乏力、營養不良、黃疸、肝臟腫大等症狀。少數長期反覆嚴重感染者,最後可發展為膽汁性肝硬化,當成蟲遷移至總膽管時,可引起膽絞痛和梗阻性黃疸。
肝吸蟲病的檢查
1、血液檢查
急性患者可有血液白細胞計數增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嚴重感染者尚可出現嗜酸性粒細胞類白血病反應,白細胞計數可達50×109/L,嗜酸性粒細胞數可達60%以上。慢性患者可呈輕度貧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輕度增加,多數病例嗜酸性粒細胞輕度增加(5%~10%)。血沉加快,血清鹼性磷酸酶、丙氨酸轉氨酶和γ-穀氨醯轉肽酶活力增高。血漿總蛋白和清蛋白減少。
2、免疫學檢查
皮內試驗、間接血凝試驗、對流免疫電泳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間接螢光抗體試驗等都曾試用於華支睪吸蟲病的輔助診斷,但檢測結果出入較大,且與其他消化道寄生蟲感染(尤以吸蟲類感染)有較明顯的交叉反應,不能用作確診,現僅作為流行病學調查初篩之用。近年來,有學者曾試用夾心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法檢測循環抗原,其靈敏性及特異性優於循環抗體檢測法。
肝吸蟲病的危害
魚生雖然好吃,但是淡水魚肉中有華支睪吸蟲(肝吸蟲),這是一種寄生蟲,它會使人感染肝吸蟲病。人在早期感染時症狀不明顯,主要是腹瀉、腹脹、上腹部疼痛、身體不舒服、食慾不佳、乏力等。隨著吃魚生次數的增加,體內蟲子數也將不斷增加,如不及時治療,最終會引起一系列病症,尤其是肝膽疾病,如肝臟腫大、膽囊增大、膽結石、膽囊炎、肝硬化等,最可怕的就是引起膽管癌。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署於2009年將肝吸蟲確認為膽管癌1類致癌物。研究表明,肝吸蟲感染者發生膽管癌的風險是非感染者的4.5倍。
肝吸蟲病怎麼治療
藥物驅蟲
1、驅蟲藥物:吡喹酮、阿苯達唑。
2、劑量療程如下:
(1)吡喹酮治療:
吡喹酮總劑量按體重75mg/kg計,2天分服,每天2次。治療1個月後肝吸蟲蟲卵未轉陰者,再服用1個療程。
(2)阿苯達唑(如史克腸蟲清)治療:
阿苯達唑總劑量按體重64mg/kg計,4天分服,每天2次。
治療1個月後肝吸蟲蟲卵未轉陰者,再服用1個療程。
史克腸蟲清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成分阿苯達唑的典範,是世界衛生組織及衛生部推薦的首選驅蟲藥。兩片驅蟲,不留蟲卵。20多年領導品牌,專家強力推薦。史克腸蟲清能夠阻斷蟲體對多種營養及葡萄糖的吸收,導致寄生蟲能量之耗竭,致蟲體死亡。該藥除殺死成蟲及幼蟲外,並使蟲卵不能孵化。
由於史克腸蟲清口服後迅速吸收,在肝和肺等組織中均能達到相當高的濃度,所以對於肝吸蟲病是同樣有效的。只要按劑量使用,效果顯著。
怎麼預防肝吸蟲病
1、吸蟲病是由於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淡水魚、蝦所致,預防華支睪吸蟲病應抓住經口傳染這一環節,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本病的關鍵。
2、做好宣傳教育,使群眾了解本病的危害性及其傳播途徑,自覺不吃魚生及未煮熟的魚肉或蝦,改進烹調方法和飲食習慣,注意生、熟吃的廚具要分開使用。
3、家養的貓、狗如糞便檢查陽性者應給予治療,不要用未經煮熟的魚、蝦餵貓、狗等動物,以免引起感染。加強糞便管理,不讓未經無害化處理的糞便下魚塘。
4、結合農業生產清理塘泥或用藥殺滅螺螄,對控制本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5、治療華支睪吸蟲病的藥物,應用最多的是吡喹酮與阿苯噠唑。
6、不少愛吃魚生的人,認為吃魚生時只要蘸調料,既殺蟲又消菌,但通過實驗卻得到相反結果,幾組實驗的囊蚴都還存活。
7、最好吃熟魚,常吃淡水魚生要進行檢查。淡水魚最好不生吃,殺死肝吸蟲囊蚴最好的辦法是高溫,超過90度只需要幾秒鐘肝吸蟲就能被殺死,所以只有吃熟魚才安全。
8、經常吃淡水魚生的人一定要進行檢查和殺蟲,只需將糞便送檢,發現有肝吸蟲蟲卵就能確診,也可通過B超,CT五等可作為輔助檢查。確診已感染肝吸蟲病後需馬上治療。
此外,不僅淡水魚不能生吃,曾經在淡水、半鹹水裡生活過的海魚也不能生吃。通常只有完全在海裡生活的海魚才可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