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食譜大全 讓你過個暖暖的冬天
2025-07-22 05:36:12
從炎熱的夏季進入寒冷的冬季,很多人一開始都不是很適應,會發現自己的身體很乾燥、覺得手腳會時不時的發涼。因為我們的身體還沒有適應天氣,所以我們就要幫它去適應,養生這個詞是現今社會的流行的一個重要趨勢,所以到了冬季不好好的保養怎麼行呢?藥補不如食補,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冬季的養生食譜!
冬季為什麼要養生
從炎熱的夏天一下子過度到寒冷的冬天,天氣會突然變得十分的乾燥,對女性朋友來說對皮膚保養也要更注重。冬季為什麼要養生,冬季節的天氣反覆,冷熱交替,很多女性朋友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患病的機率會加大,這時就非常需要通過養生增強自己的身體。
冬季養生食譜
1、黃精參淮燉雞
冬季養生進補,以養陰填精、益肺脾腎為要,故選中藥黃精最為適宜。用它配補中益氣的黨參、健脾養腎的淮山,用來燉小母雞,氣味清潤可口,有溫腎補脾養氣之功,能緩解冬季體倦乏力、腰膝酸軟、怕冷畏寒等症狀,且其藥均性味平和,故適用人群甚廣。
材料:黃精、黨參、淮山各30克(中藥店有售),小母雞1隻,豬瘦肉50克,生薑4片。
做法:藥材洗淨,稍浸泡;母雞宰洗淨,去髒雜、尾部;豬瘦肉洗淨,一起下燉盅,加冷開水1500毫升(約6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便可,進飲方下鹽。
2、胡椒豬肚湯
胡椒性溫熱,有溫中散寒作用;豬肚有健胃養胃的功效。特別冬季,喝上一碗熱乎乎的胡椒豬肚湯,就能夠祛風散寒、增強食慾,而且還能夠吃出好心情呢!
材料:白胡椒30至50粒,豬肚1個。食鹽、料酒、味精各少許。
做法:先將豬肚洗淨(可加鹽、醋並用開水燙洗),鍋內注水,豬肚塊(或絲)下鍋,加入白胡椒,煲兩個小時左右,湯稠肚爛時,加入食鹽、料酒、味精即可食用。此湯可在飯前飲用。
3、牛膝蹄筋
這道食譜對於肝、腎具有很好的補益作用,服用之後能夠起到祛風溼以及強健筋骨的作用。
材料:牛膝、豬蹄筋、蘑菇、辣椒、雞頭、紹酒、生薑、蔥、火腿、食鹽
做法:將牛膝清洗乾淨之後切斜刀口片備用;就豬蹄筋放入碗中,加入適量的清水蒸煮大約四個小時,酥軟之後就可以去除,最後放到冷水中浸泡兩個小時,去除外膜就可以洗乾淨取出瀝乾水分備用了。
將火腿切絲、蘑菇切絲、蔥姜貝斯備用,雞肉切丁;將主題還有雞肉放到蒸碗的最底層,隨後放入牛膝,上面一層放火腿以及蘑菇,最上面則放上蔥姜,最後加上各種調味品和水就可以進行蒸煮了,大約三個小時之後就可以服用了
4、蓮藕豬脊髓湯
如果是一些由於腰肌勞損導致的腰痛、腰膝酸軟或者是四肢無力的情況,那麼在冬天休息的時候服用這道蓮藕豬脊髓湯,能夠很好的輔助身體恢復健康。
材料:蓮藕、豬脊髓、蔥姜、料酒、食鹽
做法:將蓮藕清洗乾淨之後去皮,最後切厚片備用;將豬脊髓清洗乾淨之後放入開水中焯一遍,最後瀝乾水分;將準備好的蓮藕以及豬脊髓一起放入砂鍋中,加入調味品以及清水,慢燉大約兩個半小時就可以了;起鍋之後去除蔥姜,加入食鹽就可以直接服用。
5、當歸生薑羊肉湯
羊肉味甘性溫,主入脾、腎二經。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生薑味辛性微溫,主入肺、脾、胃經。醫聖張仲景擅以生薑入藥、入膳調理病人脾胃,與大棗(今之黑棗)合用起「調和營衛」之保護胃氣之功,其論著《金匱要略》中記載經典用方「當歸生薑羊肉湯」,主治臟腑虛寒冷痛之疾。
材料:當歸2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
做法:當歸20克,生薑30克,衝洗乾淨,用清水浸軟,切片備用。羊肉500克剔去筋膜,放入開水鍋中略燙,除去血水後撈出,切片備用。當歸、生薑、羊肉放入砂鍋中,加清水、料酒、食鹽,旺火燒沸後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燉至羊肉熟爛即成。
6、脊肉粥
本粥除體虛面色不悅之人食外,平素健康之人常喝此粥,有防皺除皺的作用。
取脊肉50克洗淨切小塊,用少許油炒後與粳米50克、適量水同煮成粥,加食鹽少許調味,早晚空腹食用。
《隨息成飲食譜》載,豬肉補腎液,充胃汁,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止消渴,起洭羸。豬脊肉的特點是色白面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B1、B2等多種具有美容作用的營養成分。
7、蔬菜(蔬菜食品)牛肉粥
原料:牛肉40克,米飯1/2碗,菠菜1棵,肉湯1/2杯,土豆、胡蘿蔔、洋蔥1/5個,鹽適量。
做法:準備牛肉精肉並磨碎;將菠菜、胡蘿蔔、洋蔥、土豆燉熟並搗碎;將米飯、蔬菜和肉末放入鍋中煮,並用鹽調味。
8、雞蛋粥
原料:雞蛋1個,胡蘿蔔1/5個,菠菜1棵,米飯1/2碗,肉湯1/2杯,鹽少許。
做法:將胡蘿蔔和菠菜燉熟切碎;將米飯、肉湯和切碎的胡蘿蔔、菠菜倒入鍋中同煮;煮開之後放入搗好的蛋糊並攪開,加鹽調味。
冬季養生的飲食禁忌
1、吃黑斑紅薯會中毒
表皮呈褐色或黑色斑點的紅薯,是受到了黑斑病菌的汙染。黑斑病菌排出的毒素,含有番薯酮和番薯酮醇,使番薯變硬,發苦,對人體的肝臟不劇毒。這種毒素用水煮、蒸和火烤,其生物活性均不能破壞,故生吃或熟吃有黑斑病的紅薯均能引起中毒。
2、牛奶的飲食禁忌
冬天喝一杯溫熱的牛奶,暖胃又好睡眠。談到牛奶似乎總不能忘記巧克力,但是喝牛奶同時吃巧克力是很不科學的。因為牛奶含有豐富的鈣和蛋白質,而巧克力中含有草酸,牛奶和巧克力一起吃時,牛奶中的鈣易和巧克力中的草酸形成不溶於水的沉澱物———草酸鈣。人不但無法吸收,時間長了,還會出現頭髮乾枯、腹瀉、缺鈣和生長發育遲緩等現象。所以,喝牛奶與吃巧克力的時間要分開。
不宜與牛奶同吃的食物:橘子與牛奶--在喝牛奶前後1小時左右,不宜吃橘子。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質一旦與橘子中的果酸相遇,就會發生凝固,從而影響牛奶的消化與吸收,在這個時間段裡也不宜進食其他酸性水果。果汁與牛奶--牛奶在果汁酸性的環境裡凝集牛奶中的蛋白質80%為酪蛋白,牛奶的酸鹼度在4.6以下時,大量的酪蛋白便會發生凝集、沉澱,難以消化吸收,嚴重者還可能導致消化不良或腹瀉。所以牛奶中不宜添加果汁等酸性飲料。牛奶與糖--牛奶與糖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有害物牛奶中含有的賴氨酸在加熱條件下能與果糖反應,生成有毒的果糖基賴氨酸,有害於人體。鮮牛奶在煮沸時不要加糖,煮好牛奶等稍涼些後再加糖不遲。
3、吃火鍋不當易得病
火鍋是人們冬天最喜愛的美食之一,但是吃火鍋也有許多飲食禁忌,稍微不當,就很有可能出現腸胃不適甚至中毒事項。第一,吃涮羊肉,不宜單純講究肉「嫩」。很多人吃火鍋認為七八分熟的羊肉片吃起來才有味,但是這樣做容易感染上旋毛蟲病。第二,吃炭火火鍋的時間不宜過長。因為,吃鍋時往往是人多房間小,室內溫度高、空氣不流通,室內缺氧,木炭燃燒不透,就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容易使人中毒。
火鍋的配料多是肉類、海鮮和青菜等,這些材料混合在一起煮後所形成的濃湯汁中,含有一種濃度極高的叫「卟啉」的物質,經肝臟代謝生成尿酸,可使腎功能減退,排洩受阻,致使過多的尿酸沉積在血液和組織中,而引發痛風病。
4、不宜過多食用橘子
橘子是含熱量較大的水果,一次性過多食用,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會導致「上火」,出現口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因此,橘子不宜食用過多,若已「上火」,可用海帶50克,洗滌後切碎,煎水代茶飲,可「去火」。
5、忌食未醃透的酸菜
未醃透的酸菜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中,將正常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為高鐵血紅蛋白,使紅細胞失去攜氧功能。導致全身缺氧,出現胸悶、氣促、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狀。此外。亞硝酸胺類化合物還是致癌物質。
6、不宜經常食用砂鍋燉菜
使用砂鍋燉製的菜餚,由於加熱時間過長,動物性食用原料蛋白質降解,水的化解能力減弱,凝膠液體大量析出,使其韌性增加,食用時口感差,不利於人體的消化吸收。且用砂鍋燉菜,原料中的礦物質、維生素損失率高。另外,由於密封較嚴,原料中異味物質也難逸出,部分戊酸及低脂肪還存於原料及湯汁中,在熱反應中,生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冬季養生的飲食注意事項
1、食物要足量,能量應平衡
冬季,天寒地凍。生活在北方的居民,有供暖設施,雖然在室外活動倍感寒冷,但室內溫暖如春。但在南方,室內沒有集中供暖設施,室內室外溫度一個樣,甚至室內還比室外冷,人體對能量的需要增加,需要注意能量的充足供應。保證足夠量的主食,建議每天吃半斤-八兩的穀類食物,除了饅頭、米飯、窩頭等,可以「軟硬兼施」,經常喝粥。
動物性食物不僅含蛋白質豐富,還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可增強身體免疫力,提高抗寒防病能力。每天應該有3兩-半斤的動物性食物,可以包括瘦肉、蛋、禽、魚或奶等,經常變換種類。
2、少食生冷,多喝粥湯
冬季食用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腸胃,造成腹痛、腹瀉等。因此,注意選擇適宜的烹調方式也很重要。建議在加工冬季食物時,儘量多採用燉、煮、蒸、燴等烹調方式,這樣更易保存食物營養,有利健康。
3、多吃蔬果,強體抗病
冬季乾燥,特別是北方地區,由於吃肉較多,容易出現大便乾燥。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還可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因此,應注意蔬菜水果的補充。蔬菜可選擇胡蘿蔔、白蘿蔔、大白菜、土豆、山藥、蓮藕、菠菜、油菜、芹菜、香菇、冬筍、娃娃菜等,水果可選擇蘋果、梨、獼猴桃、香蕉、柚子、柑橘等。
4、適量補充,點到為止
冬季寒冷,日照時間縮短,人們的戶外活動減少,很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注意經常吃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奶類、豆製品、海產品、動物肝臟等。冬季可供選擇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如夏秋季節豐富,容易出現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不足。因此,可以選擇營養素補充劑,補充膳食中的不足,如維生素C、維生素D等。但是不應該作為營養素的主要來源,原則是適量、不過量!
總結:冬季是一個進補的好時節,多喝寫暖暖的湯粥,給自己的身體補充一些能量。但是冬季的飲食的禁忌和注意事項更是要知道,不能補錯了食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