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美作文:走進圓明園
2024-12-29 04:58:08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今天小編就來分享高中優美作文:走進圓明園,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高中優美作文:走進圓明園(一)
「在圓明園廢墟沉默的石拱上方,被焚毀了的幻夢的碎片依然的閃光。」
一位詩人為了尋找祝福祖國這金色獻辭的來歷,曾經滿懷深情如是說。
哦,圓明園,我們中華民族內心陳年的痛處,誰能忘得了令歷史老人痛心疾首的一
幕,誰能忘得了你那風裡雨裡飽經劫難的廢墟呢?
1990年那個炎熱的夏季,當我再度上北京時,擋不住一腔熱血的呼喚,在那個陰沉沉的下午,與同行的文友又一次來了圓明園。
真的,至今令我感到詫異的是,在北京那個火辣辣的夏天裡,怎麼會有這麼一個陰沉的下午?也許是蒼天有意,竟讓我們邂逅於這片廢墟的煙雨裡。
楊柳青春,湖水藍藍。鳥語花香,曲徑通幽。在這段歡快的過門裡,我們幾乎可以找到任何一座城市或任何一個公園能見到的尋常景致。因此,我們腳步匆匆,直奔「主題」,不為眼前的這一切作哪怕片刻的停留。
直到那斷殘的石柱出現於我們的視野裡,腳步才戛然而止。面對這在課本裡和螢屏前熟悉得可以的廢墟的象徵,我和同伴皆滿臉的肅穆,緘默不語。
那天去看圓明園廢墟的人並不多,只見一對戀人比我們捷足先登,忙著在斷殘的石柱前上下找角度拍照,對著小夥子的鏡頭,女孩忍不住露出燦爛的表情。在這種瞬間的真實面前,我們這些喜歡傷感的「秀才」,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早就看了歷史教科書,知道這個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地方,在清朝皇帝手裡,前前後後修了150多年,才修成了那皇家玩樂的離宮,議政的中心。然而,什麼「蓬島瑤臺」、「九州清宴」,只不過是人們的一廂情願而已。1860年和1900年,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的魔爪,把這一切都化為了泡影,一把大火,帶來一場空前的浩劫。據史料記載,洋鬼子走後,圓明園還分別經歷過「金劫」、「木劫」和「石劫」,這回可是我們那些黑眼睛黃皮膚的同胞造的孽了。
它是怎麼一回事呢?據說在洋鬼子洗劫後的現場,人們蜂擁而至,把園裡的餘燼逐段過篩,以尋找洋鬼子遺落其中的零星的金銀珠寶,當這裡再也篩不出什麼值錢的東西後,人們貪婪的目光並沒有收斂,又在宮殿燒剩的木頭身上打開了主意,大車小車,人拉肩扛,一根一根往外搬,木頭很快就搗弄完了。接著,人們的注意力又盯在宮殿裡那一塊塊精緻的石頭上,開始往外搬石頭了。就這樣,先是偷偷摸摸的幹,再後就是明火執仗的幹,終於,到後來,圓明園除了眼前我們所能看到的這幾根殘存的石柱之外,什麼也沒有留下了。據說這幾根石柱,要不是其貌不揚,說不定也早做了哪個大戶人家豪門的墊腳石呢。國人分享強盜喝剩的殘羹的結果,「萬園之園」從此一蹶不振,成了一片地地道道的歷史廢墟。
當我們徜徉在廢墟遺址前,企圖尋找文明的碎片時,天色愈來愈暗,遠處傳來隱隱約約的雷聲,眼前卻幾乎找不出可以避雨的所在,雨來了,我們就什麼顧不上了,撒開雙腿跑了起來,一口氣跑出了圓明園。
這一跑,竟跑出了我心中濃鬱的詩意和激情,回到房間後,連夜趕寫了這首題為《奔跑在圓明園》的短詩——
「在殘存的石柱下徜徉
說著說著,雷聲就滾過來了
想著想著,雨點就砸下來了
仿佛在提醒我們
沒有必要老呆在這裡了
那些心不在焉的閒情
是應該收斂了
那些沉緬創痛的感嘆
是應該收斂了
是的,我們
沒有必要老呆在這裡了
於是,我們抬起頭
撒開雙腿奔跑起來
在雷雨中,在泥地上
一切真實的陰影,一切病態的纏綿
都因為奔跑而被我們拋棄
我們的肺部,也因此活躍異常
跑出圓明園大門外
有呼嘯的班車成全我們
在另一片天空下,我們發現
彩虹真美!
生活真美!
在圓明園遺址遇雨,這種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情景,令我記憂猶新。無獨有偶,那年夏天攜妻兒去珠海探親,遊覽那裡新修的圓明新園時,我竟又一次與雷雨不期而遇。
這個圓明新園,是按焚毀前的北京圓明園建築為原稿重修的。不知為什麼,遊園時我卻時常倘徉於一種虛幻的感覺裡面。直到晚上7點半,坐在中心劇場露天觀看大型全景舞蹈史詩《圓明滄桑》時,蒼天有淚,才讓我重睹了那熟悉而真實的一幕。在「火燒圓明園」的沖天火光裡,烏雲滾滾,雷雨說來就來了,把我們一個個澆成落湯雞。好大一場雨哇,我們硬是擠在兩把小傘下,堅持看完了演出,臉上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激動的淚水。
歷史往往有某種驚人的相似之處,想不到竟然應驗於我的眼前——圓明園在北京,圓明新園在珠海,一北一南,一古一今,雲情雨意,遙相呼應,冥冥之間,難道這一切真是上蒼的有意安排嗎?那道是無情卻有情的雨絲雲片,穿針引線,莫非要縫補先人幻夢的碎片嗎?
是的,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說的那樣:「沒有廢墟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無論如何,我們不應該老是沉緬創疼,也沒有理由一味迷戀於風花雪月,挾著廢墟走向現代,我們聽見了驚雷的語言,驟雨的語言,無論在北京圓明園,還是在珠海圓明新園。
也許,這是蒼天的暗示,如果可能的話,去看圓明園廢墟還是選擇陰雨天為宜,這樣,天氣與情境互相吻合,心有靈犀的文人,也更容易找準它悲愴的基調,進入思想者的角色。因為除了觀景之外,我們還可以在此另有所獲。
回首風雨洗禮過的圓明園,它那沉默的石柱似乎也在提醒我們,迎著新世紀的彩虹,我們該做的事情,還有許許多多……
高中優美作文:走進圓明園(二)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我有許多次經過首都北京。我知道,只要我輕輕踏上開往圓明園的公共汽車,百孔千瘡的圓明園遺址就會清晰地展現在我的面前。然而,我卻一次次放棄了唾手可得的機會,也許這正如我們每個人一樣,是不會輕易掀開自己重創的傷痕去看的,而圓明園的遺址,正是中華民族一塊重創的疤痕。
然而,我畢竟還是去了,沉重也好,憤怒也罷,我沒有理由放棄對這一獨特的歷史遺蹟的親近。我記得一九八五年北京的深秋天氣顯得格外的湛藍和靜謐。在北京中轉的我,終於踏上了開往圓明園的公共汽車。我想我之所以選擇了落葉蕭蕭的秋天,很大程度上與我觀賞這座遺址的心情相關。即是說,我是以莊嚴和沉重的心情去造訪我夢中的圓明園的。
在開往圓明園的公共汽車上,我的心情難以平靜,儘管我在她的門外徘徊了多年,但一想到馬上要見到圓明園,我複雜傷感的心情,還是無法用語言準確的記錄下來。我在想,關於圓明園的歷史,應該是國人盡知的,儘管這段慘痛的歷史過去許多年了,但八國聯軍燃起那場沖天的充滿罪惡的大火,燒毀的何止是輝煌的建築呢?它灼痛了所有華夏子孫顫慄的心!歷史是不能忘記的,光榮也好,恥辱也罷,我們必須擁有正視歷史的勇氣,唯有如此,才會更有信心開創美好的未來……
圓明園近在咫尺,圓明園正在敞開傷痕累累的胸襟迎接我的到來。我深一腳淺一腳地踏進這段慘痛的歷史。徘徊在偌大的圓明園中,我感到我夢中的圓明園和映入我眼帘的圓明園是不一樣的。我是說我夢中的圓明園總是與烈火與流血相關,而眼前的圓明園完全是另一番情形,只有那些殘垣斷壁,那些光禿禿的石柱,隱約可以捕捉到歷史的影子。不過這些靜物,依然是那麼抽象而又朦朧。因為歷史已經接近了二十世紀的尾聲,時間似乎衝淡了這並不輕鬆的記憶……我開始撫摸那些光禿禿的石柱,那堅硬而冰冷的手感,使我的靈魂猛地顫慄起來……我好象觸到歷史堅硬的鬍鬚,我感到歷史老人一步一步踉蹌地向我走來。
十月的北京,已經有些許的冷意,那些殘留在樹上的黃葉,依舊在頑強地抵抗著秋季的變化,遲遲不肯凋落。只是明淨似水的天空裡,依舊湧滿明亮的溫暖的陽光。不知怎的,我感到冷,感到靈魂被肅殺的秋風簇擁的那種冰冷,而這種感受,是我遊覽其他名勝古蹟從未有過的。這也難怪,我在中華民族的傷痕上駐足和觀望,怎麼能夠快樂如飴呢?不僅僅是我,所有走進圓明園的中國遊人的心情都不大好受。儘管是暮秋時節,前來憑弔這段歷史的遊人依然絡繹不絕。他們同我一樣,臉色莊嚴,表情凝重,即便是年少的孩子,也用茫然的驚奇的目光打量這光禿禿的石柱。或許他們未泯的心田裡,還無法理解這一片只有石柱、沒有房頂的遺蹟,但許多人會用沉重的語氣講給他們聽的……
寂寂的秋天,寂寂的圓明園,以她不同凡響的姿態,吸引和徵服著遊人,只有吹拂的秋風,悄然滑過枝頭,漾起陣陣涼意。透過歷史厚重的窗紗,我開始陷進了深深凝重的思索。而這種思索,也正是所有華夏子孫關注的共同的話題:那就是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富民強中華民族才會揚眉吐氣,才會免遭外敵的入侵和破壞……那麼,圓明園遺址實在是極好的愛國主義教材,她時刻在提醒國人,她是怎樣被野蠻地踐踏、蹂躪和洗劫的……
我悄然走出了圓明園,又融入了喧鬧擁擠的人流,但我並不會忘記一九八五年北京寂寂的秋天,我是以怎樣的心情走進圓明園的。儘管圓明園上空飛翔著一群群銀色的和平鴿,但那短暫的心痛早已沉進我的血脈深處……
高中優美作文:走進圓明園(三)
圓明園是清朝皇帝的一座別宮,經雍正、亁隆、嘉慶、道光等諸帝用150餘年時間,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對其不斷修繕、擴建,把它精心營建成一論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圓明園由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組成,總面積五千多畝,連綿20華裡,是人工創造的一處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大型山水園林,不僅匯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風格,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平地疊山理水,精製園林建築,廣植樹木花卉,以斷續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臺、曲廊、洲島、橋堤等,將廣闊的空間分割成大小百餘處山水環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風景群。園內水面佔三園總面積十分之四,大中小水面由環流的溪水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河湖水系。園內又綴疊大小土山、假石山250座,與水系相結合,水隨山轉、山因水活,使整個園林比煙水迷離的江南更加迷人,被人們譽為「萬園之園」、「世界園林的典範」。圓明園典藏過豐,由全國各地進獻的古玩奇書,甚至是世上之孤品,難怪被搶劫。1857年12月,英法悍然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經過3年的作戰,於1860年10月兵臨北京城下。三年戰爭時間裡,由於受到中國軍民的英勇抵抗,英法侵略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求補償,盯上了寶藏充棟的圓明園。具有諷剌意味的是,在劫掠行動開始之前,竟然貼出布告,聲稱「宇宙之內,任何事物,無論貴如帝王,既犯虛偽欺詐之行為,即不能逃避其所應受之責任與刑法也......決於十八日焚燒圓明園」云云。一幅文明人懲治野蠻人樣子,難怪印第安人的財富被劫掠,印加文化、瑪雅文明會消亡,這都是文明人所做的文明事呀!
據說,圓明園被劫掠的珍寶,除一小部分獻給當朝皇帝外,其餘都被私藏。座落在倫敦城西北的大英博物館,陳列中國的稀世珍品數量多達兩萬件;法國楓丹白露宮的中國館是拿破崙三世歐也妮王后建立,興建的原因是為了存放從圓明園劫來敬獻的戰利品,可見數量之多。現在中國人民想看看祖先遺留下來的珍物,需要跑到大英博物館、楓丹白露宮去觀賞,不能不說是中國人的一種悲哀!眼觀那些琳琅滿目的珍品,感受的是恥辱!唉哉,曾經災難深重的中國!
高中優美作文:走進圓明園(四)
每一個來到圓明園的人,所看到的都是相同的風景,那就是一片被戰爭煙燻火燎後的斷垣殘壁。當然,這是用眼睛膚淺地去看。如果用心靈深邃地去看,看到的則是一座海市蜃樓。時光是幻影,可以讓記憶破碎,也可以讓記憶重合。
這座曾經被譽為「萬園之王」的圓明園,從失火的那天開始,就在歷史的心口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痕,連同北京城乃至整個中國都被灼傷。你腳下的石頭還留有被烈焰焚燒後殘餘的溫度,空曠的原野含有一種被掏空的清醒。瀰漫在圓明園上空的煙火,嗆得你不能縱情快意地思想。有時候,做一個深邃的人,卻不如做一個膚淺的人淡泊沉穩。
圓明園曾經是一座富麗堂皇的人間天堂,可是天堂失火了。失火後的圓明園是一盤散亂的殘局,昔日的帝王在這裡負傷而逃,還有誰可以反敗為勝?它不再絕世獨立,不再國色天香,被毀了容顏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不能傾國傾城。一位脫去了龍袍、摘下了王冠、丟失了權杖的帝王,還能君臨天下、叱吒風雲嗎?上蒼奪回了他呼風喚雨的權力,從此連做一個平民百姓的資格都沒有了。也許曾經擁有王者之風的圓明園,不屑於做一個凡人,活著時輝煌鼎盛,死去也要燦爛成灰。
大火燒了三個晝夜不熄,煙雲籠罩整座北京城,灼傷了萬千中國人的眼睛。大清王朝的懦弱,被圓明園這場大火映照得一覽無餘。體無完膚之後,誰來為它療傷?
暮色四合,皓月當空,當年那輪搖掛在圓明園中天的月亮,也是這麼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