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瓶盤及輸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09 20:09:03 6

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食品、醫藥包裝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理瓶盤及輸瓶裝置。
背景技術:
在食品、醫藥包裝機械領域中,理瓶盤裝置用來將雜亂無序的瓶體進行整理,使瓶體有規律地輸送至下一工序。現有的理瓶機構包括理瓶盤、分瓶欄柵及理瓶杆,理瓶盤表面紋理呈同心圓或弧形排列,瓶體運動軌跡與理瓶盤紋理一致,瓶體在理瓶盤的轉動帶動下順著理瓶盤紋理運動至分瓶欄柵,通過分瓶欄柵形成的理瓶軌道實現有序分流,其工作原理是將無序排列的瓶體經過理瓶盤的勻速轉動和理瓶杆的整理使瓶體有序排列,然後從出瓶口逐個送出。
由於理瓶盤的轉動速度較快,而瓶體運動軌跡與理瓶盤紋理一致是為了減小瓶底的摩擦力以實現快速理瓶。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瓶體在進入理瓶軌道時如果瓶底的摩擦力很小,將無法適應速度較快的理瓶盤,容易出現倒瓶,如現有技術中的同心圓或弧形排列的紋理,其使得瓶底摩擦力很小,在進入理瓶軌道時無法適應速度較快的理瓶盤。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防倒瓶、可提高理瓶和出瓶效率的理瓶盤及輸瓶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理瓶盤,包括理瓶盤本體,所述理瓶盤本體於其理瓶面上設有第一理瓶區,所述第一理瓶區外圍設有用於出瓶的第二理瓶區,所述第二理瓶區的摩擦係數大於所述第一理瓶區的摩擦係數。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第二理瓶區外圍設有第三理瓶區,所述第一理瓶區和第三理瓶區的摩擦係數小於或等於1.6μm,所述第二理瓶區摩擦係數設置在3.2-6.3μm之間。
所述第一理瓶區、第二理瓶區以及第三理瓶區上均設有理瓶紋理,其中第一理瓶區和第三理瓶區的理瓶紋理與瓶體運動軌跡一致,第二理瓶區的理瓶紋理與瓶體運動軌跡交錯。
所述第一理瓶區和第三理瓶區的理瓶紋理設置為圓弧形或同心圓形。
所述第一理瓶區和第三理瓶區的理瓶紋理設置為圓弧形時,各列圓弧形的理瓶紋理的圓心連線形成一個圓。
所述第二理瓶區的理瓶紋理設置為直線形,各列直線形理瓶紋理的延長線經過理瓶盤本體的圓心。
一種輸瓶裝置,包括欄柵組件、過渡板組件和上述的理瓶盤,所述欄柵組件上設有出瓶通道,所述欄柵組件和過渡板組件設於理瓶盤本體上、且過渡板組件設於進瓶位置,所述第二理瓶區的部分區域位於出瓶通道下方。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欄柵組件包括外欄柵和內欄柵,所述外欄柵設於第三理瓶區邊沿,所述內欄柵與外欄柵之間形成所述出瓶通道,所述外欄柵內側裝設至少一條摩擦係數小於外欄柵內側摩擦係數的欄柵凸條。
所述欄柵凸條設有兩條,兩條欄柵凸條呈上下布置且與瓶體的接觸面保持平齊。
所述過渡板組件包括過渡板和墊條,所述墊條嵌設在過渡板內側壁上,所述墊條的摩擦係數與欄柵凸條的摩擦係數相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
本實用新型的理瓶盤,理瓶盤本體於其理瓶面上設有第一理瓶區,第一理瓶區外圍設有用於出瓶的第二理瓶區,第二理瓶區的摩擦係數大於第一理瓶區的摩擦係數。該結構中,第一理瓶區摩擦係數小,在理瓶盤本體勻速轉動時,可將無序排列的瓶體快速整理使瓶體有序排列,當瓶體進入第二理瓶區時,摩擦係數增大,以適應速度較快的理瓶盤本體,瓶體在進入出瓶軌道時不會出現倒瓶,提高了理瓶出瓶效率。本實用新型的輸瓶裝置,包括欄柵組件、過渡板組件和上述的理瓶盤,因此具備上述理瓶盤相應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理瓶盤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理瓶盤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輸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A-A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輸瓶裝置中過渡板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標號表示:
1、理瓶盤本體;11、第一理瓶區;12、第二理瓶區;13、第三理瓶區;2、欄柵組件;21、外欄柵;22、內欄柵;23、欄柵凸條;3、過渡板組件;31、過渡板;32、墊條;4、出瓶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理瓶盤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理瓶盤的第一種實施例,包括理瓶盤本體1,理瓶盤本體1於其理瓶面上設有第一理瓶區11,第一理瓶區11外圍設有用於出瓶的第二理瓶區12,第二理瓶區12的摩擦係數大於第一理瓶區11的摩擦係數。該結構中,第一理瓶區11摩擦係數小,在理瓶盤本體1勻速轉動時,可將無序排列的瓶體快速整理使瓶體有序排列,當瓶體進入第二理瓶區12時,摩擦係數增大,以適應速度較快的理瓶盤本體1,瓶體在進入出瓶軌道時不會出現倒瓶,提高了理瓶出瓶效率。
本實施例中,第二理瓶區12外圍設有第三理瓶區13,第一理瓶區11和第三理瓶區13的摩擦係數小於或等於1.6μm,第二理瓶區12摩擦係數設置在3.2-6.3μm之間。該結構中,第三理瓶區13設在最外側,在瓶體進入理瓶盤本體1時,由於瓶體的受力方向會發生改變,該第三理瓶區13可防止進瓶時發生倒瓶現象,將第一理瓶區11和第三理瓶區13的摩擦係數設置在小於或等於1.6μm,即摩擦係數小,便於快速理瓶,而第二理瓶區12摩擦係數設置在3.2-6.3μm之間,即摩擦係數增大,以適應速度較快的理瓶盤本體1,瓶體在進入出瓶軌道時不會出現倒瓶,提高了理瓶出瓶效率。
本實施例中,第一理瓶區11、第二理瓶區12以及第三理瓶區13上均設有理瓶紋理,其中第一理瓶區11和第三理瓶區13的理瓶紋理與瓶體運動軌跡一致,第二理瓶區12的理瓶紋理與瓶體運動軌跡交錯。該結構中,第一理瓶區11和第三理瓶區13的理瓶紋理與瓶體運動軌跡一致,可保證第一理瓶區11和第三理瓶區13的即摩擦係數較小,便於理瓶,第二理瓶區12的理瓶紋理與瓶體運動軌跡交錯則增大了第二理瓶區12的摩擦係數。
本實施例中,第一理瓶區11和第三理瓶區13的理瓶紋理設置為同心圓形,由於理瓶盤本體1勻速轉動,故同心圓形的理瓶紋理與瓶體運動軌跡一致,便於快速理瓶。
本實施例中,第二理瓶區12的理瓶紋理設置為直線形,各列直線形理瓶紋理的延長線經過理瓶盤本體1的圓心。直線形的理瓶紋理與瓶體運動軌跡形成了交錯,增大了瓶底摩擦係數。
理瓶盤實施例2: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理瓶盤的第二種實施例,該理瓶盤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僅在於:第一理瓶區11和第三理瓶區13的理瓶紋理設置為圓弧形。該圓弧形的理瓶紋理與瓶體運動軌跡基本一致,便於快速理瓶,並且,圓弧形的理瓶紋理還可減小瓶體在理瓶盤本體1上徑向位移的摩擦力,可進一步防止倒瓶。
本實施例中,第一理瓶區11和第三理瓶區13的理瓶紋理設置為圓弧形時,各列圓弧形的理瓶紋理的圓心連線形成一個圓。這樣設置,保證了各條理瓶紋理間的有序排列,對瓶體的徑向作用力最小,更好的避免了倒瓶現象的發生。
圖3至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輸瓶裝置的一種實施例,包括欄柵組件2、過渡板組件3和上述的理瓶盤,欄柵組件2上設有出瓶通道4,欄柵組件2和過渡板組件3設於理瓶盤本體1上、且過渡板組件3設於進瓶位置,第二理瓶區12的部分區域位於出瓶通道4下方。該結構中,第一理瓶區11摩擦係數小,在理瓶盤本體1勻速轉動時,可將無序排列的瓶體快速整理使瓶體有序排列,當瓶體進入第二理瓶區12時,摩擦係數增大,以適應速度較快的理瓶盤本體1,瓶體在進入出瓶通道4時不會出現倒瓶,提高了理瓶出瓶效率。
本實施例中,欄柵組件2包括外欄柵21和內欄柵22,外欄柵21設於第三理瓶區13邊沿,內欄柵22與外欄柵21之間形成出瓶通道4,外欄柵21內側裝設至少一條摩擦係數小於外欄柵21內側摩擦係數的欄柵凸條23。在理瓶過程中,隨著理瓶盤本體1的勻速轉動,瓶體會有序的移至外欄柵21內側,再進入出瓶通道4出現有序的出瓶,該欄柵凸條23的設置,可減小外欄柵21與瓶體接觸時的摩擦力,保證瓶體能快速的進入第二理瓶區12。
本實施例中,欄柵凸條23設有兩條,兩條欄柵凸條23呈上下布置且與瓶體的接觸面保持平齊。兩條欄柵凸條23呈上下布置,可保證瓶體受力均勻,避免瓶體受力不均而倒瓶。
本實施例中,過渡板組件3包括過渡板31和墊條32,墊條32嵌設在過渡板31內側壁上,墊條32的摩擦係數與欄柵凸條23的摩擦係數相同。該墊條32的設置,可減小過渡板31內側與瓶體接觸時的摩擦力,保證進瓶的順暢。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示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範圍的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應落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保護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