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護型避雷針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11:00:5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防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護型避雷針。
背景技術:
避雷針是最為常見的防雷設備,其用於保護陸面上高大建物、海面上大型艦船等,以免被雷擊。當雷雲放電接近地面時,地面電場發生畸變,在避雷針的尖端,聚集較強的局部電場,影響雷電先導放電的放電方向,引導雷電向避雷針放電,通過接地線將雷電超強電流引入大地。現有的避雷針不論晴雨天氣都直接暴露在外,長期受自然侵蝕,影響其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防護型避雷針。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防護型避雷針,包括:防護罩、驅動機構、避雷針體、託臺和導電柱,其中:
防護罩豎直布置並固定,防護罩具有豎直布置且頂端開放的容納腔;
避雷針體豎直固定在託臺上,避雷針體側壁且位於靠近託臺的一端設有與其一體成型的導體;
託臺位於所述容納腔內,託臺為絕緣體;
導電柱位於防護罩的外部,且其一端伸入容納腔內,其另一端設有用於連接接地裝置的下導體下引線;
驅動機構位於防護罩內用於驅動託臺上下運動,且託臺在上下運動過程中,具有第一運動位置和第二運動位置,當託臺運動至第一運動位置時,避雷針體位於防護罩的外部,設置在避雷針體上的導體與導電柱連接;當託臺運動至第二運動位置時,避雷針體位於防護罩的內部,且設置在避雷針體上的導體脫離導電柱。
優選地,導體遠離避雷針體一端的周面上設有軸向延伸的對接凹槽,且當託臺位於第一運動位置時,導電柱伸入至容納腔的一端卡入凹槽內。
優選地,防護罩的頂部安裝有蓋板,蓋板的一側與防護罩鉸接。
優選地,防護罩的一側設有防護殼,防護殼具有豎直布置的腔室,腔室的頂部設有與容納腔連通的過道孔,腔室的底部設有與外界連通的導出孔。
優選地,導電柱豎直布置在腔室內,且其一端通過過道孔伸入至容納腔內。
優選地,防護殼與防護罩一體成型。
優選地,防護罩包括底座和豎直安裝在底座上並與底座一體成型的筒體,其中,底座上且位於筒體的外周設有用於固定的螺栓孔。
優選地,避雷針體與託臺之間設有絕緣墊。
優選地,託臺外周面與容納腔的內周面滑動密封。
優選地,防護罩的內周面設有多條繞其內腔環形布置其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滑槽;託臺的外周面設有與滑臺數量一致並與其滑動密封的滑塊。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避雷針體安裝在託臺上,通過將託臺安裝在防護罩內,並通過驅動機構驅動託臺在防護罩內進行上下運動,且託臺在上下運動過程中具有第一運動位置和第二運動位置,當其運動至第一運動位置時,避雷針體位於防護罩的外部,設置在避雷針體上的導體與導電柱連接,當其運動至第二運動位置時,避雷針體位於防護罩的內部,且設置在避雷針體上的導體脫離導電柱;雷雨電氣時,利用驅動機構將託臺推動至第一運動位置,使避雷針體處於防護罩的外部,並使設置在避雷針體上的導體與導電柱連接,以實現避雷工作;天氣晴朗時,利用驅動機構將託臺推動至第二運動位置,使得避雷針體位於防護罩內,利用防護罩體對避雷針體進行防護,避免其受長期暴露在外而受到外界侵蝕。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防護型避雷針,通過驅動機構與託臺相互配合使得避雷針體可以在防護罩內部或外部進行來回切換,從而避免避雷針體長期暴露在外,從而有效延長了避雷針體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防護型避雷針中所述託臺處於第一運動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防護型避雷針中所述託臺處於第二運動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2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防護型避雷針中所述託臺處於第一運動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防護型避雷針中所述託臺處於第二運動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參照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防護型避雷針,包括:防護罩1、驅動機構2、避雷針體3、託臺4和導電柱5,其中:
防護罩1包括底座11和豎直安裝在底座11上並與底座11一體成型的筒體12,其中,底座11上且位於筒體12的外周設有用於固定的螺栓孔;防護罩1的頂部安裝有蓋板6,蓋板6的一側與防護罩1鉸接;防護罩1豎直布置並通過螺栓固定,防護罩1具有豎直布置且頂端開放的容納腔;防護罩1的一側設有與防護罩1一體成型的防護殼7,防護殼7具有豎直布置的腔室,腔室的頂部設有與容納腔連通的過道孔,過道孔處安裝有絕緣圈;腔室的底部設有與外界連通的導出孔。
避雷針體3豎直固定在託臺4上,避雷針體3側壁且位於靠近託臺4的一端設有與其一體成型的導體31,導體31遠離避雷針體3一端的周面上設有軸向延伸的對接凹槽;託臺4位於所述容納腔內,且託臺4為絕緣體,託臺4外周面與容納腔的內周面滑動密封;導電柱5豎直布置在腔室內,且其一端通過過道孔伸入至容納腔內,其另一端穿過導出孔伸入至腔室的外部,且位於腔室外部的一端設有用於連接接地裝置的下導體下引線;驅動機構2位於防護罩1內用於驅動託臺4上下運動,且託臺4在上下運動過程中,具有第一運動位置和第二運動位置,當託臺4運動至第一運動位置時,避雷針體3位於防護罩1的外部,設置在避雷針體3上的導體31與導電柱5連接,導電柱5伸入至容納腔的一端卡入凹槽內;當託臺4運動至第二運動位置時,避雷針體3位於防護罩1的內部,且設置在避雷針體3上的導體31脫離導電柱5。
本實施例中,避雷針體3與託臺4之間設有絕緣墊,以進一步加強避雷針體3與託臺4之間的絕緣性。
本實施例中,防護罩1的內周面設有多條繞其內腔環形布置其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滑槽,託臺4的外周面設有與滑臺數量一致並與其滑動密封的滑塊,以提高託臺4上下運動的平穩性。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避雷針體3安裝在託臺4上,通過將託臺4安裝在防護罩1內,並通過驅動機構2驅動託臺4在防護罩1內進行上下運動,且託臺4在上下運動過程中具有第一運動位置和第二運動位置,當其運動至第一運動位置時,避雷針體3位於防護罩1的外部,設置在避雷針體3上的導體31與導電柱5連接,當其運動至第二運動位置時,避雷針體3位於防護罩1的內部,且設置在避雷針體3上的導體31脫離導電柱5;雷雨電氣時,利用驅動機構2將託臺4推動至第一運動位置,使避雷針體3處於防護罩1的外部,並使設置在避雷針體3上的導體31與導電柱5連接,以實現避雷工作;天氣晴朗時,利用驅動機構2將託臺4推動至第二運動位置,使得避雷針體3位於防護罩1內,利用防護罩1體對避雷針體3進行防護,避免其受長期暴露在外而受到外界侵蝕。
由上可知,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防護型避雷針,通過驅動機構2與託臺4相互配合使得避雷針體3可以在防護罩1內部或外部進行來回切換,從而避免避雷針體3長期暴露在外,從而有效延長了避雷針體3的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