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核殼結構的鈦酸鋰電極材料、製備方法及應用與流程
2023-05-20 22:11:5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核殼結構的鈦酸鋰電極材料,同時還涉及該電極材料的製備方法和應用,屬於鋰離子電池材料及電池製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尖晶石結構的鈦酸鋰(Li4Ti5O12,LTO)作為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與傳統石墨負極材料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1)嵌鋰電位高(約1.55V,vsLi/Li+),充放電過程中不會析出鋰枝晶,安全性能好,能從材料上消除鋰離子電池的安全隱患;2)充放電過程中材料結果幾乎不發生任何變化,是一種「零應變」材料,循環性能好;3)鋰電子化學擴散係數比石墨高一個數量級,適合快速充放電;4)充放電電壓平穩,平臺電壓容量超過總容量的90%。鈦酸鋰負極材料也已逐漸成為儲能系統和混合電動汽車的選擇之一。但是,鈦酸鋰電池普遍存在脹氣的問題,這嚴重阻礙了該電池在市場上的推廣。
為解決脹氣問題,申請號201510715892.8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以離子液體電解液替代傳統六氟磷酸鋰(LiPF6)有機溶劑電解液製備的鈦酸鋰電池,從根本上解決了電池充放電過程中,富鋰態鈦酸鋰(Li7Ti5O12)在六氟磷酸鋰的催化作用下與烷基碳酸酯類有機溶劑發生脫羧基、脫羰基和脫氫反應產氣的問題,但是其電導率偏低。申請號201610070026.2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鈦酸鋰電極材料,通過在鈦酸鋰表面包覆石墨烯和碳納米管,能有效提高鈦酸鋰電極材料的導電性能,改善電池脹氣的問題,同時提高其循環性能。但是在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的嵌出速度較慢,電池倍率性能變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核殼結構的鈦酸鋰電極材料,通過改善其脹氣問題提高電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環性能。
同時,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鈦酸鋰電極材料的製備方法。
最後,本發明再提供一種上述電極材料在製備鈦酸鋰電池中的應用。
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具核殼結構的鈦酸鋰電極材料,其內核為鈦酸鋰,沿內核向外依次設有中間碳層和偏鋁酸鋰複合層,中間碳層和偏鋁酸鋰複合層構成材料的外殼。其中,內核的大小為200~800nm,中間碳層、偏鋁酸鋰複合層的厚度分別為10~50nm。
所述鈦酸鋰電極材料的製備原料包括:
內核:鈦酸鋰500~1000g;
外殼:中間碳層:有機碳源50~200g,分散劑1~2g,碳納米管1~2g,溶劑1000mL;
偏鋁酸鋰複合層:偏鋁酸鋰50~200g,聚偏氟乙烯10~20g,N-甲基吡咯烷酮1000mL。
所述中間碳層的製備步驟為:將碳酸鋰加入到中間碳層原料的混合液中,混勻後於氮氣氣氛、200~400℃下燒結2~10h,即得。其中,有機碳源選自葡萄糖、蔗糖、檸檬酸中的一種或多種;分散劑選自聚乙二醇、十二萬基磺酸鈉中的一種或兩種;溶劑選自甲酸、乙酸、丙酸、丁酸、辛酸、己二酸、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馬來酸、酒石酸、苯甲酸、苯乙酸、鄰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中的一種。燒結前、後的升溫速率和降溫速率分別為5~10℃/min。
所述偏鋁酸鋰複合層的製備步驟為:將包覆有中間碳層的鈦酸鋰加入到偏鋁酸鋰複合層原料的混合液中,混勻後噴霧乾燥,即得。其中,噴霧乾燥的工藝參數為:入風溫度300~500℃,進料速率10~50mL/min,空氣流量100~500L/h,出風溫度80~120℃。
具核殼結構的鈦酸鋰電極材料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有機碳源、分散劑、碳納米管與溶劑混合均勻,得混合液A;
將偏鋁酸鋰、聚偏氟乙烯與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均勻,得混合液B;
2)將鈦酸鋰加入到溶液A中,混勻後於氮氣氣氛、200~400℃下燒結2~10h,得到鈦酸鋰/碳複合材料;
3)將鈦酸鋰/碳複合材料加入到溶液B中,混勻後噴霧乾燥,得到鈦酸鋰/碳/偏鋁酸鋰複合材料,也即鈦酸鋰電極材料。
步驟2)中燒結前、後的升溫速率和降溫速率分別為5~10℃/min。
步驟3)中噴霧乾燥的工藝參數為:入風溫度300~500℃,進料速率10~50mL/min,空氣流量100~500L/h,出風溫度80~120℃。
上述鈦酸鋰電極材料在製備鈦酸鋰電池中的應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中鈦酸鋰電極材料(也即鈦酸鋰/碳/偏鋁酸鋰複合材料)呈核殼結構,其內核為鈦酸鋰,沿內核向外依次為中間碳層和偏鋁酸鋰複合層,中間碳層和偏鋁酸鋰複合層構成材料的外殼。在該結構中,中間碳層能夠阻隔鈦酸鋰與電解液間的電子遷移,避免二者直接接觸,從而降低副反應的發生,減少電池脹氣量,降低其膨脹率。並且,包覆碳層具有與電解液相容性高等特性。同時,電極材料表面包覆的偏鋁酸鋰材料具有鋰離子導電率高的特點,能夠提高鈦酸鋰電池在大倍率條件下的鋰離子傳輸速率,從而提高電池的倍率性能。並且,因高溫下粘結劑分解而在偏鋁酸鋰複合層中形成的納米/微米孔洞能夠吸收和儲存電解液,有利於提高電極材料的循環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鈦酸鋰電極材料的SEM圖;
圖2為實施例1中扣式電池的充放電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述實施例僅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
實施例1
具核殼結構的鈦酸鋰電極材料,其內核為鈦酸鋰,沿內核向外依次設有中間碳層和偏鋁酸鋰複合層,中間碳層和偏鋁酸鋰複合層構成材料的外殼。其中,內核的大小為500nm,中間碳層的厚度為30nm,偏鋁酸鋰複合層的厚度為30nm。
鈦酸鋰電極材料的製備步驟為:
1)中間碳層原料混合液、偏鋁酸鋰複合層原料混合液的製備:
將100g葡萄糖、2g聚乙二醇、2g碳納米管與1000mL甲酸混合均勻,得混合液A,即為中間碳層原料混合液;
將100g偏鋁酸鋰、15g聚偏氟乙烯與1000mL 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均勻,得混合液B,即為偏鋁酸鋰複合層原料混合液;
2)將800g鈦酸鋰(購自天津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型號:LTO-1)加入到混合液A中,30rpm轉速下攪拌2h,後轉移至管式爐中,氮氣氣氛下以8℃/min的升溫速率升至300℃,保溫6h後,再以8℃/min的降溫速率降至室溫,得到鈦酸鋰/碳複合材料;
3)將鈦酸鋰/碳複合材料加入到溶液B中,3500rpm轉速下高速分散2h,噴霧乾燥(工藝參數:入風溫度400℃,進料速率30mL/min,空氣流量300L/h,出風溫度100℃),得到鈦酸鋰/碳/偏鋁酸鋰複合材料,也即具核殼結構的鈦酸鋰電極材料。
鈦酸鋰扣式電池,取9g上述製備的鈦酸鋰電極材料、0.5g導電劑SP、0.5g聚偏氟乙烯(粘結劑)與220mL 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均勻,塗膜於銅箔上製成膜片,以鋰片為負極,celegard 2400為隔膜,1mol/L LiPF6/EC+DMC(體積比1:1)為電解液(EC即碳酸乙烯酯,DMC即碳酸二乙酯),在氧氣和水含量均低於0.1ppm的手套箱中組裝扣式電池。
鈦酸鋰軟包電池(5Ah),以上述製備的鈦酸鋰電極材料為負極材料,LiNi1/3Co1/3Mn1/3O2三元材料為正極材料,celegard 2400為隔膜,1.3mol/L LiPF6/EC+DEC(體積比1:1)為電解液製備。
實施例2
具核殼結構的鈦酸鋰電極材料,其內核為鈦酸鋰,沿內核向外依次設有中間碳層和偏鋁酸鋰複合層,中間碳層和偏鋁酸鋰複合層構成材料的外殼。其中,內核的大小為200nm,中間碳層的厚度為10nm,偏鋁酸鋰複合層的厚度為10nm。
鈦酸鋰電極材料的製備步驟為:
1)中間碳層原料混合液、偏鋁酸鋰複合層原料混合液的製備:
將50g蔗糖、1g十二烷基磺酸鈉、1g碳納米管與1000mL乙酸混合均勻,得混合液A,即為中間碳層原料混合液;
將50g偏鋁酸鋰、10g聚偏氟乙烯與1000mL 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均勻,得混合液B,即為偏鋁酸鋰複合層原料混合液;
2)將500g鈦酸鋰(購自天津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型號:LTO-1)加入到混合液A中,30rpm轉速下攪拌2h,後轉移至管式爐中,氮氣氣氛下以5℃/min的升溫速率升至200℃,保溫10h後,再以5℃/min的降溫速率降至室溫,得到鈦酸鋰/碳複合材料;
3)將鈦酸鋰/碳複合材料加入到溶液B中,4500rpm轉速下高速分散2h,噴霧乾燥(工藝參數:入風溫度300℃,進料速率10mL/min,空氣流量100L/h,出風溫度80℃),得到鈦酸鋰/碳/偏鋁酸鋰複合材料,也即具核殼結構的鈦酸鋰電極材料。
鈦酸鋰扣式電池及軟包電池的製備均同實施例1。
實施例3
具核殼結構的鈦酸鋰電極材料,其內核為鈦酸鋰,沿內核向外依次設有中間碳層和偏鋁酸鋰複合層,中間碳層和偏鋁酸鋰複合層構成材料的外殼。其中,內核的大小為500nm,中間碳層的厚度為50nm,偏鋁酸鋰複合層的厚度為50nm。
鈦酸鋰電極材料的製備步驟為:
1)中間碳層原料混合液、偏鋁酸鋰複合層原料混合液的製備:
將200g檸檬酸、2g十二烷基磺酸鈉、2g碳納米管與1000mL苯甲酸混合均勻,得混合液A,即為中間碳層原料混合液;
將200g偏鋁酸鋰、20g聚偏氟乙烯與1000mL 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均勻,得混合液B,即為偏鋁酸鋰複合層原料混合液;
2)將1000g鈦酸鋰(購自天津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型號:LTO-1)加入到混合液A中,35rpm轉速下攪拌2h,後轉移至管式爐中,氮氣氣氛下以10℃/min的升溫速率升至400℃,保溫2h後,再以10℃/min的降溫速率降至室溫,得到鈦酸鋰/碳複合材料;
3)將鈦酸鋰/碳複合材料加入到溶液B中,4000rpm轉速下高速分散2h,噴霧乾燥(工藝參數:入風溫度500℃,進料速率50mL/min,空氣流量500L/h,出風溫度120℃),得到鈦酸鋰/碳/偏鋁酸鋰複合材料,也即具核殼結構的鈦酸鋰電極材料。
鈦酸鋰扣式電池及軟包電池的製備均同實施例1。
對比例
鈦酸鋰/碳複合材料的製備步驟為:
1)將50g蔗糖、1g十二烷基磺酸鈉、1g碳納米管與1000mL甲酸混合均勻,得碳源混合液;
2)將500g鈦酸鋰(購自天津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型號:LTO-1)加入到碳源混合液中,35rpm轉速下攪拌2h,後轉移至管式爐中,氮氣氣氛下以5℃/min的升溫速率升至200℃,保溫10h後,再以5℃/min的降溫速率降至室溫,得到鈦酸鋰/碳複合材料。
鈦酸鋰扣式電池及軟包電池的製備均同實施例1。
試驗例
1)SEM測試
取實施例1中鈦酸鋰電極材料進行SEM測試,如圖1所示,電極材料顆粒呈類球形,大顆粒間均勻分布有小顆粒。
2)扣式電池性能測試
將實施例1~3及對比例中鈦酸鋰扣式電池連接到藍電測試儀上,以0.1C的倍率充放電,電壓範圍1.0~2.8V,循環3周後停止,充放電曲線見圖2,測試結果見下表1。
3)軟包電池性能測試
取實施例1~3及對比例中鈦酸鋰軟包電池,以0.1C倍率充電,恆流充電至3.2V,排出充電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再以0.1C倍率放電至1.0V,充放電循環2次後排出氣體備用。
循環性能測試:分別取上述軟包電池,在2.0C/2.0C倍率條件下測試其循環性能(1000次,1.5~2.8V),結果見下表2。
倍率性能測試:分別取上述軟包電池,充放電電壓1.5~2.8V、溫度25±3℃下,以0.3C倍率充電,再分別以0.3C、1.0C、5.0C、10.0C、20.0C倍率放電,測試結果見下表3。
厚度測試:記錄循環前電池的厚度d1;在60℃、1.5~2.8V電壓下,以1.0C倍率充電、1.0C倍率放電進行循環測試,循環500次後記錄電池的厚度d2,計算電池的厚度膨脹率(d2-d1)/d1,結果見下表4。
表1實施例與對比例中扣式電池的性能比較
由表1可知,實施例1~3中鈦酸鋰電極材料的克容量和首次效率明顯優於對比例。分析原因為:電極材料表面包覆的偏鋁酸鋰材料具有鋰離子傳輸速率高的特點,能提高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的傳輸速率,有助於鈦酸鋰克容量的發揮,從而提高複合材料的放電容量和首次效率。
表2實施例與對比例中軟包電池的循環性能比較
表3實施例與對比例中軟包電池的倍率性能比較
表4實施例與對比例中軟包電池的厚度變化比較
由表2可知,實施例1~3中鈦酸鋰軟包電池的循環性能明顯優於對比例。分析原因為:具核殼結構的鈦酸鋰電極材料在電解液中性質穩定,其最外側包覆的偏鋁酸鋰能在充放電過程提供充足的鋰離子,進而改善電池在大倍率條件下循環的結構穩定性。
由表3可知,實施例1~3中鈦酸鋰軟包電池的倍率性能明顯優於對比例。分析原因為:在充放電過程中,偏鋁酸鋰複合層能夠為鋰離子的傳輸提供衝到,加快鋰離子的轉移,從而提高電池的倍率性能。
由表4可知,實施例1~3中鈦酸鋰軟包電池的厚度變化遠小於對比例。分析原因為:鈦酸鋰表面包覆的中間碳層能夠阻隔鈦酸鋰與電解液間的電子遷移,避免二者直接接觸,降低副反應的發生,從而減少電池的脹氣量,降低其膨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