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大便黏稠粘馬桶會是結腸癌?
2025-07-21 03:44:08
有人說大便粘稠不易衝走,可能是結腸癌的前兆?這是否真實呢?大便為什麼會粘稠,要怎麼改善?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大便黏稠衝不走是結腸癌的前兆嗎?首先肯定的是,大便粘稠並不是結腸癌的前兆。在討論糞便與大腸癌間的關連性之前,首先得從導致糞便的構成物說起。大便只是反映出了人體飲食內容的指標。大便的主要構成元素為人體無法消化吸收的膳食纖維:日常飲食中攝取較多的蔬果、五穀雜糧等高纖食物,排洩而出的糞便則較易成形。吃過多的高油、高蛋白、精製澱粉(糕點、白麵包、玉米粉)的食物,自然就會導致糞便不易成形,型態與質地較為幹黏。專家表示,在診斷結腸癌時,大便的性狀確實是重要的參考因素,但其中卻並不包含大便粘馬桶這一現象。所以說大便粘馬桶這一現象並不是結腸癌的前兆,有可能是體內溼氣較重再加上飲食習慣的原因造成的。
結腸癌的前兆是什麼?結腸癌的前兆通常會有三個方面:一是大便次數明顯增加;二是大便是否成形;三是是否伴有便血。西醫並不認為大便粘在馬桶上屬於疾病範疇,只考慮不良生活習慣造成,如水攝入量不足或吃的水果太少。在出現大便異常時,從為患者的角度考慮,通常會選擇做腸鏡排除器質性病變,如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但臨床中絕大多數出現大便粘馬桶只是因體質引起,中醫稱「腸道溼熱」。這類患者通常還會表現出舌質偏大、舌苔偏黃,腹脹、消化不良等,但專家提醒,如同時伴有便血或大便次數增加則需警惕。
大便的沉浮是判斷健康標誌嗎?影響便便浮沉與否的關鍵,跟糞便的組成結構有關。當人體膳食纖維攝取豐富,糞便密度較低,自然會浮於水上;當三餐大魚大肉、高油、高糖的情況下,便便的質地較黏稠、密度變高,便會沉入馬桶中,和身體健康與否並無太大關聯,而是反映出人體飲食形態。在醫學上,排便次數3天少於1次就算便秘,1天大於3次以上,則有腹瀉疑慮。一旦出現上述異常,需特別留意。從糞便的型態來看,色澤無異常,如果只是稍偏深、偏黃棕色無大礙;但若便便色澤偏暗黑,或是有帶血的情況,需當心是否為痔瘡、腸癌釀禍。
如何改善大便粘稠的問題?西醫通常認為是宿便積得太久,建議補充足夠的水分,即每天攝入2000-2500毫升水;多吃水果,如蘋果、柚子等;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紅薯、玉米、小麥、芹菜、胡蘿蔔、牛蒡、苦瓜等。在中醫看來,大便粘在馬桶上卻是一個身體不良狀態的體現,將其歸為腸道溼熱症型,所以必須清熱化溼。 大便是能檢測你身體的一些毛病,但是大便粘馬桶基本上是因為你體內的溼熱導致的,只要飲食上調整下,在加上適當的運動,對身體是及有益處的。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於大便粘稠衝不走的相關內容,小了解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中國太極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