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養生的方法 你都知道多少?
2025-07-22 03:45:11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寒露時節的到來,氣溫漸漸下降,地面的露水更冷,而這個時候人體會感覺到乾燥,這個時候要注意養生,衣食住行對我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哦。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寒露時節的養生辦法都有什麼吧!
寒露是什麼意思
每年的寒露,從10月8日或9日開始,到23日或24日結束。送走美好的九月,迎來金秋十月,我們從處暑、白露、秋分一路走來,一直在讚美著秋天,到了寒露時節,我們仍舊不會吝惜美好的語言。秋高氣爽、日麗風清,星月交輝,依然是我國許多地區這一時期天氣的主旋律。此時,南方的人們在開始享受涼爽的秋風之時,北方的人們已在領略深秋的悽美了。
寒露養生的飲食起居
1、飲食
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幹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2、起居
寒露以後,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強。此時很多疾病的發生會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應警惕的是心腦血管病另外,中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復發、哮喘病復發、肺炎等疾病也嚴重地威脅著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據統計,老慢支病人感冒後90%以上會導致急性發作,因此要採取綜合措施,積極預防感冒。在這多事之秋的寒露節氣中,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對身體的健康有著重要作用。眾所周知,古代的勞動人們,之所以將一年分為四季二十四節氣是為更好的早農事上早做準備。
寒露養生的衣食住行
1、衣
秋季涼熱交替,氣溫逐漸下降,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是一條很好養身之道。「一場秋雨一場涼」,我們要隨著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話說「春捂秋凍」。
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黏膜耐寒力,對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涼意甚濃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瀉多發季節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2、食
秋季神經興奮,食慾驟增,要防止飲食過量。要少吃辛辣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熱飲熱軟食物。中秋之後,天氣乾燥易出現口渴咽幹唇燥皮膚乾澀等「秋燥病」,應多吃水果,常喝開水、綠豆湯、豆漿、牛奶等,年老體弱之人可對症選擇補品。
3、住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勞逸結合。初秋白天氣溫高電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如條件許可,可在居室及其周圍種植綠葉花卉,既能讓環境充滿生機又能淨化空氣促進身體健康。
4、行
秋天雖沒有春天那樣春光明媚,生機勃勃,但秋高氣爽遍地金黃另有一番動人景象。到公園湖濱郊野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可增強體質。秋遊也一種好的活動形式既可調節精神又可強身健體。
寒露養生該注意的事項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發生,緩解疲勞。
2、適時添衣
寒露過後,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黏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3、早睡早起
寒露過後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的論段,就是告訴人們秋季養生的道理。
4、養陰防燥
寒露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悅的「涼燥」症狀,即咽幹、鼻燥、皮膚乾燥等。蘇所長表示,寒露時節養生跟秋分不一樣,寒露養生最主要的是預防「涼燥」,從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方面入手。
5、養胃
秋天氣溫漸漸變涼,而胃腸道對於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嚴重。因此,寒露以後的養生特別要注意養護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後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間睡覺要注意蓋好棉被。
6、適量運動
秋季是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鍊,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會增加人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
7、掃除抑鬱
秋季臨床上抑鬱狀態的患者明顯增多。專家指出,由於深秋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常會勾起悽涼之感,使人們情緒不穩,易於傷感。因此,在深秋時節,人們需保持良好心態,宣洩積鬱之情,因勢利導,培養樂觀豁達之心,這也是秋季養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點。
8、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溼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溼,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9、多飲湯水
秋季空氣乾燥,把進補的物品製成湯水服用比較適宜。一般人宜用食補,即選擇新鮮的白菜、蘿蔔、蓮藕等加入魚、肉等做成湯,如花生雞爪湯、蓮藕牛肉湯、菠菜豬肝湯、蘿蔔排骨湯等。還可食用有利尿解熱作用的寒涼類水果,如蘋果、雪梨、柑橘、荸薺、葡萄等,可補充大量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寒露養生的食譜
1、芝麻
芝麻,在《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等醫藥學專著裡都享有很高的評價:健脾胃、利小便、和五臟、助消化、化積滯、降血壓、順氣和中、平喘止咳,可治神經衰弱,抗衰老。
芝麻分為白芝麻、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為好,藥用以黑芝麻為好。白芝麻通常稱為「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是不能省略的,也不是多餘的。
諺語說:「嚼把黑芝麻,活到百歲無白髮」,意思是說「黑色芝麻養黑髮」。在中醫看來,黑芝麻不僅能養黑髮,還有護膚美膚作用,常吃黑芝麻,乾燥、粗糙的皮膚能變得細緻、光滑、柔嫩,從而延緩衰老。
(1)芝麻粥
原料:芝麻50克、大米100克。
做法:先將芝麻(黑,白混合更佳)炒熟,最好研成細末,可加少許鹽,胡椒粉,俗稱「芝麻鹽」,待米煮熟後,拌入芝麻同食。
2、鴨子
秋季是鴨子最肥壯的季節,更重要的是,鴨子本是涼性食品,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適宜於滋陰養津以防秋燥。
中醫稱鴨為「藥」和滋補上品。這是因鴨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鴨肉中的脂肪含量適中,約為7.5%,比雞肉高,比豬肉低。
喝鴨湯進補,最好結合自己的體質狀況、配合中藥或者食物進行。對於平時容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等體質較弱的人群來說,可以在製作鴨湯時,加入食物(山藥、蓮子)、中藥(黃芪或西洋參),一般為30~60克;對於女性來說,由於秋季皮膚乾燥,可以在製作鴨湯時,加入食物(百合)、中藥(玉竹),以起到養顏護膚的作用。
(1)海帶燉鴨
原料:淨鴨500克、淨海帶150克。
做法:將鴨剁成小塊,海帶切成方塊。將鴨和海帶在開水中焯一下。加水燒開,撈去浮沫,加入大蔥末、薑末、料酒、花椒用慢火燉至爛熟,再加入精鹽、胡椒粉、味精,調味即可。
3、花菜
花菜性平味甘,有健脾養胃、清肺潤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秋燥引起的脾虛胃熱、口臭煩渴者更為適宜。
花菜所含的多種維生素、纖維素、胡蘿蔔素、微量元素硒都對抗癌、防癌有益,其中西蘭花所含維生素C更多,加之所含蛋白質及胡蘿蔔素,可提高細胞免疫功能。
國外研究還發現,花菜中含有多種吲哚衍生物,能降低雌激素水平,可以預防乳腺癌的發生。
(1)奶油花菜
原料:花菜500克、火腿末5克、牛奶70克、精鹽3克、紹酒10克、味精1克、雞湯200克、水澱粉10克、精製菜油50克。
做法:花菜去根,削去黑斑,洗淨,將花蕾用刀切成小塊,放入沸水鍋中焯水撈出。用清水浸泡一下,然後撈起瀝乾炒鍋上火,放入油燒至六成熟,倒入花菜,加入雞湯、紹酒、精鹽、味精燒沸,用水澱粉勾芡,加入牛奶與芡汁調勻燒至略沸,出鍋裝入盤中,撒上火腿末即成。
4、大棗
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效,適用於中氣不足,血虛證,髒躁證及緩和藥性等。大棗善治中氣不足,脾胃虛弱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群芳譜》記載:「十月取大棗,中破之,去皮核,小火反覆炙香,煮湯飲,健脾開胃甚宜人」。
脾胃虛弱、腹瀉、倦怠無力的人,每日吃大棗五至七顆,或與黨參、白朮共用,能補中益氣、健脾胃,達到增加食慾、止瀉的功效;大棗和生薑、半夏同用,可以治療飲食過飽所引起的胃脹、嘔吐等症狀,現在還常用於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
(1)百合銀耳紅棗湯
原料:幹的百合,紅棗,銀耳各適量。
做法:銀耳先泡發。百合洗淨待用。紅棗洗淨,加小半碗水泡發待用。電飯煲放適量水,先加百合煮十分鐘。然後再放銀耳繼續煮至軟爛,至少要煮半小時以上。最後下入泡發好的紅棗,連泡好的水一起倒下去。煮好後可以一直保溫,準備喝的時候加三小塊方糖。
(2)紅棗花生山藥粥
原料:紅棗10枚,花生45克,山藥1段,大米100克。
做法:山藥洗淨去皮切塊,花生、紅棗洗淨。加水適量。先把山藥、花生、紅棗煮開,然後把大米放進去,用勺子攪拌一下,防止粘鍋。煮10來分鐘就好了。
5、山藥
山藥健脾,慄子補腎,兩者煮粥,可取健脾補腎、和胃理腸之效,既治腰痛,又止腹瀉。
(1)山藥慄子粥
原料:山藥300克,熟慄子100克,大米40克,糯米60克,枸杞10克,紅棗7枚。
做法:山藥去皮。紅棗洗淨,慄子去皮。山藥切成均勻大小的塊。鍋裡放水,把大米和糯米淘洗乾淨後放入鍋中。放入山藥和紅棗。煮到40分鐘時放入慄子和枸杞再煮10多分鐘即熟。
總結:秋燥時節,還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現在早晚的溫度比較低,大家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還是要多穿點衣服的,在飲食方面也要多多食用保暖的食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