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東海小龍女 媽祖廟修建的故事
東海龍王的小女兒決心向林默報復,討還殺夫之血債。因此,她首先要害死林默的三個哥哥給她以沉重地打擊,然後再向她本人下手。一個龍王的小公主,要向已經是凡人的林默復仇,本來是易如反掌的事,但此事卻違反了天條,是要遭天譴的,所以,龍王是不會輕易讓女兒去幹這種蠢事的。 有一天,這小龍女趁父王到天
哈尼族新米先餵狗的由來
傳說哈尼族祖先原來不會開田種地。後來天上有一位掌管五穀的神仙,他在天上有一丘栽種七十七種穀物的大田,耕耘這丘田,必須有一千二百個仙童,駕馭著一千兩百頭神牛梨耙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犁耙完。栽種的時候,必須有一萬二千個仙姑,用七十七種穀物栽插一天,才能把整丘田栽種滿。除草的時候,必須有一萬二
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伙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裡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
失蹤的李大山
李利三年前辭去了鋼鐵公司的工作,來這個燕山深處的小山村,承包了這片荒山,開了生態養殖農莊。每天夜裡,一車一車的豬羊往山外運,讓村民們很是眼紅。 這天一大早,大山的媳婦坐在生態養殖農莊門口,連哭帶喊:「我們當家的昨天晚上沒有回家,一定是你們害了他……」 李利趕緊跑到門口,蹲下來問:「嫂子,你這
媽祖成為中國最大的女海神
宋代是一個積弱積貧的封建王朝,北方遭受契丹的威脅,朝廷便與遼東的金國一起滅了契丹,如今金國又成了北宋的邊患,宋徽宗再次採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企圖聯合高麗從金國的背後襲擊,使得金國首尾不能兼顧,一舉擊敗他,恢復已經失去的廣袤的中原大地。 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給事中路允迪奉旨出使高
哈尼族民間故事
流傳在哈尼族民間的故事是很豐富的,其中分為造天造地造萬物的傳說、傳人種的傳說、尋求光明的神話故事、關於哈尼文字的傳說等。 《紅爹米爹》("紅爹米爹"是哈尼語,即造天造地)。這個故事以豐富的想像力描述了臘白阿雅、伽比阿朗兩個被神化了的人物。當時既無天也無地,宇宙間只是一團蒙朦朧朧的霧氣,
山羊馱磚
嘉峪關城,城牆高9米,還要在城牆之上修建數十座大小不同的樓閣和眾多的垛牆,用磚數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設備,全靠人工搬運。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裡以外的地方燒制而成。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於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
追殺大戲
大洪山腳下有一座莊園叫趙家莊,莊主趙金鑫富甲一方。他的獨子趙乾坤在廣州求學,八國聯軍入侵時,就回來避亂了。 讓趙金鑫不敢相信的是,趙乾坤在廣州的這幾年裡,染上了大菸癮,他帶回來的東西,除了幾杆煙槍,就是幾大箱煙土,整天在家裡吞雲吐霧,任趙金鑫怎麼勸誡,趙乾坤就是無動於衷。有一次,趙金鑫勸著勸著
棒槌精的傳說
老早以前,藥山叫長樂山。那時候人們還不完全認識中草藥,更沒有多少人見過"百草之王"中的棒槌精啦。下面這個小故事,就是發生在那個年月裡。 話說有這么娘倆,兒子叫關良,年紀十六七歲兒,長得粗眉大眼,結結實實,顯得很誠懇善良。娘倆住在長樂山腳下,常年靠打柴過日子。 一天,關良在山上打柴,累
半屏山和望夫石
在臺灣島西南海邊左營附近,有一座山叫半屏山。這座山面向臺灣海峽,而對面的大陸上也有一座狀似半屏山的山和它遙遙相對,這就是福州的南屏山。它們似一座被劈成兩半的山隔海相望。在海峽兩岸都流傳著關於這兩座山被迫分開的傳說,僅臺灣的傳說就有好幾個版本。 水根和石花 這是一個悲壯感人的傳說。那是
擊石燕鳴
相傳,古時有一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一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牆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一直悲鳴到死。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牆,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
鴛鴦石的傳說
仫佬山鄉有個村莊叫中寨,寨前有一峭壁深巖,巖洞中有一種石頭,叫"鴛鴦石".關於它,有這樣一個傳說—— 從前,中寨有一個年輕姑娘,名叫勒耶,生得聰明、美麗,心地善良,是仫佬山鄉有名的歌手,方圓十裡八寨的後生誰不羨慕,他們常來和她對歌,向她求婚,可是,都被她拒絕了。 那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到
斷臂的僧人
一天晚上,夜色黑漆漆的,伸手不見五指。突然,一聲響亮的鑼響,一座小廟的四周,燈籠火把映照得如白天一樣。官兵們吶喊著圍住小廟,正準備堆積柴草,燒掉這座小廟。鬧鬧哄哄之際,只聽得小廟裡面一聲大吼,廟門打開,一個和尚手舞著棗木棍,風一樣卷了出來。 這個和尚,名叫明海。 官兵們見了,發一聲喊,扔了火
馬頭琴由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個放牛娃,名字叫蘇和。 一天,太陽下山了,天慢慢地黑下來了,蘇和才趕著羊回家。走著,走著,忽然看見前面路邊有個毛茸茸的東西,走近一看,啊,原來是一匹剛生下來的小白馬,多可憐啊,蘇和就把它抱回家去養著。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小白馬一天天長大了,渾身雪白,又美麗又健壯
孟姜女和望夫石的傳說
葉縣辛店鄉東南方向有一座小山叫望夫石山,山高455米。這裡風景秀麗,景色怡人。更讓人神往的是這裡被當地人譽為古代愛情的發源地。而這些都源於望夫石山那段悽婉纏綿的傳說故事。 那是在很久以前,在這座大山腳下住著姜姓和孟姓兩戶人家。他們老實本分,世代靠打柴為生,兩家的關係和睦融洽,生活過得平
萬年灰與燕京城
人們都說,是秦始皇最早修的萬裡長城。其實開始的長城並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有個燕王,他的國土小、兵馬少、力量弱,隨時都有被鄰國吃掉的危險。為了保住國土,燕王就徵用了民夫,在他的國土邊界山頂上築起高高的城牆,以防外敵入侵。 因為那時還沒有石灰,他築的城牆,石、磚都是用泥
向姜傳奇
莒南縣大店鎮的許家灘井、王家灘井、莊家灘井一帶,是春秋時向國的舊址。向國是莒國的附庸,國君為姜姓。據說,向君最小的女兒名叫向姜。俗話說天下爺娘痛小兒,更何況向姜自幼生得聰明伶俐,爹娘更把她看成掌上的明珠,那真是揣在懷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向姜四五歲時便讀書念字,七八歲上就能詩會畫,到十四
誰最孝順?
有這么弟兄倆:哥哥在城裡開著門頭做賣買,是方圓百裡數一數二的富豪人家,弟弟在家下莊戶,一年到頭靠耕種那點山嶺簿地,不用說吃大米、白面,就連地瓜、餅子也填不飽肚子! 這弟兄倆的娘早已下世,留下個老爹輪流著養活。上半年,爹到老大家吃住;下半年就到老二家吃住。 老爹每當輪到老大家時,住得是
雕花古床
三喜是個木匠,三十出頭,心靈手巧,要價公道,在河東一帶名頭不算小。 三喜掙下的手藝錢主要做了三樣事,一是蓋房,二是買木料,三是淘古舊家具。年頭長了,他的藏品擺了整整三大間屋子,其中不乏珍稀絕品。三喜收藏有幾張百年老床,工藝繁複,雅韻古然,但是沒有一張能令他真正滿意。 某天,三喜聽說一個皮貨商
有關財神的民間故事
每逢春節,廣大的漢族民眾在紛繁的民俗活動中,有一項必不可少:迎財神,祭財神。人們在按著世代傳承的民俗程式操作的同時,也完成了心靈的期盼與精神的歸屬。財神已經成為民眾祈求招財進寶、生活富足的一個符號被善良的民眾崇拜著、供奉著。 英勇武財神 武財神有趙公明、關帝。趙公明即趙玄壇,又稱"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