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民間故事

貴重的扁擔

  明朝嘉靖年間,在江南地界昌橋村,有一位莊稼漢名叫馬臘生,他有個兒子叫馬行。這一年,馬臘生的老婆生了重病,家中實在沒錢抓藥了,年近二十的馬行忍不住催促父親快想辦法。馬臘生咬咬牙,終於下了決心似的,從柜子裡取出一個物件來。那個物件長長的、窄窄的,馬行定睛一看,這不就是一條普通的木扁擔嗎?  馬臘生一

扁擔島的傳說

  "耕讀世家,勤儉立業",在位於崆峒島和芝罘島之間的扁擔島上,春節人們很喜歡張貼這樣的對聯。據說,這背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每年七夕之夜,牛郎都用一條扁擔,挑著一雙兒女,來到天河畔與織女相會,這種真摯的愛情,感動了無數痴情男女,在七月初七之夜,仰望星空,為他倆祝福。太白金星知道後,駕雲前

謝能舍一筊卓立

  謝能舍的父親姓謝名璉,是明朝一位探花。在未中舉人之前,家境十分貧窮,他只好當教書先生,以舌耕為業,設塾第於漳州楊老巷,和一座伽藍廟做厝邊。由於他的工資僅能應付三頓稀飯,沒有餘錢買好料吃,他就用小木頭削了一支木雞腿,用來醮豆油配稀飯,免得被人看寒酸,說他有飯無菜。  有一天,他發現書匣中有

天煞令

  龍塘齋是個老字號的古玩店。時值兵荒馬亂,店主龍三爺慘澹經營,倒也維持下來了。這不,年關過後,做成了幾單生意,讓龍三爺苦瓜似的臉,也擠出了一絲笑意。  這天,有個客人來古玩店看貨,突然冒出一句話:「老闆,你這裡有皇宮裡的東西麼?」  龍三爺警惕地打量著他,良久才說:「有,有。」拿出了些尋常的鼻煙壺

奇妙的石礅

  相傳,薛河上的西倉橋,是在明朝時候興建的。這座三孔石拱大橋,據說是皇家工程,規模很大,徵調的能工巧將很多,徵用的民工就更多啦。建橋的時候工地上很熱鬧,象個小集市。  一天,從外地來了個白頭髮的石匠老頭,給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窩兒。他一連打了好幾天,歇著的時候,就到工地上轉悠轉悠,看人家雕刻水

謝能舍一漳浦剃頭

  謝能舍是個浪蕩子,花錢似流水,經常讓他老爸氣得一直吹鬍鬚。沒辦法,謝璉叫他去訓示說:"兒啊,你的歲數不小了,雖是官家囝兒,也要學會料理家事,該花的即使一百兩銀子也該花,該省的一文錢也要省下來啊。"小謝聽了連連說是。  這天,小謝看見自己的頭髮長了,就想出對付老爸的辦法:他僱了一頂轎,將他

玉貔貅

  1。血濺三眼橋  民國初年的一個冬日,一場大雪下得紛紛揚揚,光州城好似蒙上了一床大棉被。半晌午時分,何驥野讓管家何福備了暖轎,要去富春樓喝上一壺滾燙的花雕。  轎子到了三眼橋。橋下一片大空場子,圍著一圈人,打圈裡頭不住傳來叫好聲。何驥野一時興起,下了轎子去看熱鬧。  場子裡是一對打把式的爺兒倆。

姑山的傳說

  滕縣的北部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姑山,一座叫夫山。兩山東西相對,象是一對情人在訴說著什麼。原來它們訴說的是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  唐朝末年,這姑山腳下住著一位雙眼都瞎了的老嬤嬤和她的獨生女英姑。英姑水靈靈的眼, 細細的腰,朱唇銀齒,烏眉青絲。英姑不僅長得比西施還俊,而且心地善良,山裡山外,都

紫牡丹

  相傳,明代洪武年間,曹州東北十五裡趙樓村,有片雜草叢生、荊棘遍地的荒土崗。到處長滿不成材的桑樹癟子,人們便稱為"桑籬園".園子西邊住個靠打柴為生的小夥子,名叫趙義。他父母早喪,又聚不起妻,二十歲了,還是單身一人。  這天傍晚,他進城賣柴買米回來,煮好了香噴噴的小米飯,正要飽餐一頓,忽然響

怪俠湖上復仇記

  清朝光緒十年,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橫行於鄱陽湖上的湖盜匪首「追雲豹」親自率領五十名湖盜,乘三艘快船摸到一個叫曹家莊的村子,殺害村裡未及逃走的男女老少三十餘人,搶奪錢糧若干後呼嘯而去,只有一個5歲的孩子曹子遲於酣睡中被母親護在懷中,免遭毒手。  第二天清晨,當曹子遲站在死人堆裡、餓得「哇哇」大哭時

玉田軼事

  趙玉田是曹州牡丹鄉的一位能工巧匠。他一生獨有一癖,愛花如命。白天在花園幹活,常常忘掉吃飯。整年累月無晌無乏地幹,身體逐漸消瘦起來。老伴心疼他,每天給他送碗雞蛋湯滋補身體。他卻背著老伴把雞蛋湯澆在牡丹根上。過了一段時間,被澆灌的牡丹長得特別健壯,大夥見了覺得蹊蹺,便詢問原因,玉田將澆雞蛋湯

龍泉塔的來歷

  相傳在很久以前,滕縣這個地方非常美麗富裕,太平盛世,國泰民安,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忽然有一天,變得天昏地暗,劈雷閃電,大雨下個不停。這是怎麼回事?原來是玉皇太帝把一條犯了天規的白龍貶下凡間。但它執迷不悟,仍然不守規矩,危害百姓。  老百姓們不知老天爺為什麼發怒,都紛紛在家裡燒香磕頭,

凌波仙子

  漳州城西南的九龍江畔,高高地聳立著一座圓山。這座圓山從前後望去有十二面,景色都不一樣。俗話說:"圓山十二面,面面都有寶。"這裡單說圓山的東北面山麓,有一塊坡地,樹林蒼鬱,環繞成琵琶形狀,地名叫琵琶坂。坂上湧出一股清清的泉水,滋潤著山下田園,這就是馳名中年的水仙花產地了。然而,你可知道水仙

彈劍問情

  最後一天了,蕭無塵不死,餘歌就得死。  蕭無塵是彈劍門門主,20年前,他憑一柄劍縱橫江湖。也許深感自己殺孽太深,20年來他從未踏出彈劍門半步。饒是如此,仍有不少人找他報仇,但他們一旦踏入彈劍門,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像一滴水融進大海裡。  20年時間,雖沒人看過蕭無塵出劍,但沒人懷疑他的劍法已經到了

香玉

  嶗山下清宮,美麗幽靜。院內有耐冬樹木高達兩丈,大數十圍;一株牡丹高達丈餘,花開時節璀璨似錦。  膠州黃生在嶗山下清宮讀書。一天,黃生正在窗下讀書,讀得久了,有些疲憊,於是向窗外觀看。忽然發現有一穿著素衣的年輕女郎,掩映在百花叢中。他心中疑惑:這深山古寺怎麼會有這少女出現呢?於是開門出去,

店子河白龍廟的傳說

  在堵河與漢江交匯地北岸的店子河村後的左側山腰處,有一個用山石疊砌而成的泉潭,叫白龍聖泉。泉水清澈見底,純淨甘甜,冬暖夏涼,汩汩有聲;泉上常呈嫋嫋輕煙,冬天煙霧瀰漫,夏季紫氣縈繞,映透著神靈瑞氣。泉周圍有巖石砌的道場,據說這兒就是人們傳說的那天意琢成、神靈顯赫、香火鼎盛的白龍廟遺蹟。  傳

木棉庵

  在漳州城南12公裡處的九龍嶺下,即龍海市九湖鎮木棉村口的公路邊,有一座前後兩進的古庵廟。四周林木蒼蘢;庵前榕樹復蓋,並豎起一座長方形石碑,高約一丈、寬有四尺餘,上面鐫刻"宋鄭虎臣誅賈似道於此"十個字。這就是閩南聞名的文物古蹟木棉庵。歷代騷人墨客到此憑弔遺蹟,無不謳歌忠義之士鄭虎臣為國除奸

風水寶地

  唐河岸邊的鍋灘鎮,平疇百裡,地肥水美,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富饒之地。大凡富裕之地,最易招徠各方藝人,來此賣藝賣藥賣技術,各顯神通,掙些錢物。這一天,就有一個賣藥的老者,飄然來到了鍋灘鎮。  老者姓吳,眉須皆白,一副仙風道骨模樣。來到鎮中心繁華處,豎起一面三角小旗,上面寫了行字:行醫天下,專治哮喘。然

魏紫牡丹

  明代,曹州牡丹已名震京城。  傳說,有一年的穀雨過後,明朝皇帝朱元璋帶著軍師劉伯溫及一班文武大臣來曹州觀花。  他們一行人來到曹州的一處牡丹園,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驚異了。只見牡丹園內,紅、黃、黑、白、蘭、綠、粉八色牡丹爭奇鬥豔,光彩耀眼,滿目富麗堂皇。香氣襲人,沁人肺腑,真如天堂一般,遠遠

新疆民間故事——花的傳說

  在新疆維吾爾族民間流傳玉是美麗而善良的姑娘的化身。  相傳古代于田國的玉河畔,居住一位技藝絕倫的老石匠,帶了一個徒弟。  在六十歲生日那天,於玉河中拾到一塊很大的羊脂玉,精心琢成了一個非常漂亮的玉美人。  老石匠情不自禁地說:"我要有這樣一個女兒多好啊!"  果然,這玉美人變成了一個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