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多子餓死爸的典故
有句俗話叫做"多子餓煞爸".這典故出在九龍江邊。 早年間,有個姓肖的老頭,他有四個兒子:老大、老二和老四是親生子。老三是個檢來養大的。肖老頭辛辛苦苦把四個兒子拉扯大,娶媳婦成了家。肖老頭給他們各自一份財產。他把田給了老大;把一門店鋪給了老二;讓老三學屠宰,給了他一擔賣肉擔;老四進了學,
盜賊的影子
明朝萬曆年間,張正超來到豐陽做縣令,上任不久,就接到州裡的通知,讓把不久前所收賦稅送到州裡。他派人找來縣尉趙步子,把公文交給他看,讓他辦理。趙步子接到任務,按照張縣令的吩咐,讓捕頭劉山帶著一隊人馬,一刻不得停留,把糧食押送到州裡。 張縣令和趙步子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豐陽縣內最近有夥蒙面盜賊,專
沉東京浮福建 救蟲不倘救人
從前,臺灣和大陸相連,中間沒隔一個臺灣海峽。這搭有一個所在叫做東京,很鬧熱,人很多,也很富,但是富的人很枵鬼,認錢沒認人。有一個臭頭和尚,一身生疥爛呀汁流汁滴,去東京共人賞,沒一個要一碗給伊吃,一文給伊用,還鼻孔捂咧趕伊:"去乎,去乎,一身臭嫌嫌,去別處賞,去別處賞!"臭頭和尚一世界賞沒
滅門的秘方
雲城縣縣令黃天才是個貪官。這天上午,他正和心腹商量以治理雲水河為藉口求朝廷下撥銀兩的事,突然,一名衙役跑來稟報,說有人要面見縣太爺有要事相告。 來人是雲城縣賣燒餅的王二,他是特意來向黃天才告密的— 原來,七日前雲城縣來了一個江湖郎中,這郎中姓華,據說是華佗的後裔,醫術高明,醫治好了城中人不少
打虎親兄弟
打虎親兄弟這則故事說的是:從前,閩南某山區半山腰,有一小村莊,村前村後樹林密布,常有野獸出沒。村裡有戶人家,父母早逝,兄弟三人,白天結伴上山砍柴,挑往墟場換口糧,晚上則遵照祖訓,一起練武防身,天長日久,卻也練就一身好拳腳。 由於家境貧寒謀生艱難,老大跟鄉親們一道飄洋過海往南洋打工。幾年
老虎與青蛙 珞巴族民間故事
老虎特別愛吃青蛙,肉香又無骨。青蛙的天敵很多,特別懼怕老虎,它天天在想:用什麼方法才能逃脫老虎的襲擊,過寧靜的生活。 青蛙在沼澤裡"哇哇"歌唱,招來了老虎,問:"小小的青蛙,你往哪裡去?"青蛙答:"我找老虎去,想吃老虎肉".青蛙反問:"虎爺你到哪裡去?"虎答:"我吃青蛙去".虎又說:"
魏紫
一、寶藏 月落西山,更深露重,偌大的相府之中,唯有謙和園仍亮著燈火。 宰相韓翊俯首案前,細細研究著一張泛黃的舊紙。房門響起輕叩聲,清冷的聲音自夜風中傳來:「老爺。」韓翊抬頭回道:「請進,夫人。」 門被輕輕推開,一個身形高挑的女子走進屋來。 明晃晃的燭火照亮了她的容顏,一道可怖的傷痕自左眼
神奇的寶貝
有個年輕人和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砍柴為生。一天他上山砍柴,砍著砍著天突然下起雨來,他便趕緊找地方避雨。看到前面有座山神廟,他便進去避雨。過了一會兒雨漸漸停了,他剛想出去,突然聽到有嘈雜的腳步聲,並遠遠看到一群動物向這裡走來。年輕人很害怕,便趕緊爬到屋梁上躲避。 很快一群動物走了進來,他
憨子娶妻
明朝嘉靖年間,青州府有一個小夥子靠打柴賣柴為生,父親早年去世,只和老母親居住在山村裡相依為命。小夥子叫吳生,已經二十歲了,長得高高大大,頗有幾分秀氣。小時候讀過幾年私塾,閒暇時整天捧著一本本書苦讀。就算上山砍柴,也是先讀上一陣書,常常讀著讀著就入了迷,忘了砍柴,等到天黑了,只能空手回去。在村裡遇
草索拖阮公 草索拖阮爸
草索拖阮公,草索拖阮爸這是閩南一句俗語,其中還有一段故事呢! 老阿公老了,耳朵聽不見了,病在床上半年多,只剩點氣絲。兒子覺得老頭子夠拖累的,不如早點打發他上山。 一天兒子搓了一條很結實的草索,將老阿公捆在一片木板上,然後叫來自己的寶貝兒子——老阿公的孫子——春仔,說:"把阿公拖上後山
一粒未被炒熟的高粱種子
從前有兄弟二人,父母死後,嫂子怕尚未成親的小叔子拖累他們夫妻,便慫恿丈夫分家。糧食、房屋、土地,凡是好的他們都統統留下,只把幾畝薄田、一間破屋分給了老二。老二也不計較,想著自己反正有的是力氣,還怕餓死不成,這樣他就在那間破屋裡安了家。 到了播種的季節,老二沒有高粱種子,只得到哥哥嫂嫂家
塞北沙妖
一 「小姐,過了前面這個關口就到了風沙渡了。」馬車上的青衫老者轉過頭來,掀開了身後的帘子。 馬車裡面的白衣女子本來昏昏欲睡,被他這麼一問,立馬強打起精神,從窗口裡探出頭向外望去。 已是黃昏,前面還是漫天的黃沙,隱隱約約能看清不遠處是一塊兒一人高的青石,上面刻著遒勁有力的「風沙渡」三個大字,
白鷺女神
本劇以廈門的民間傳說為依據而創作的,主要講述了聖潔多情的白鷺,被萬石公子優美的琴聲吸引,結為知音。蛇妖趁機作亂,騙走了白鷺身上象徵生命的七彩翎。白鷺流血不止,斑斑血跡化成熾烈的鳳凰樹,染紅了鷺江……天地垂憐,封之為"白鷺女神",無名小島從此被命名為"鷺島".
鯉魚躍龍門的故事
東海中一大群金背鯉魚白肚鯉魚,灰眼鯉魚,聽說禹王要挑選能躍上龍門的風流毓秀之才管護龍門,便成群結隊,沿黃河逆流而上。 還沒望見龍門的影子,那一條條灰服鯉魚便被黃河中的泥沙打得暈頭轉向,就拐過頭來,順流而下,不費吹灰之力又遊回黃海。不幸,正碰上張著大口的魚鱉海怪,便嗚呼哀哉了。 但金背
別惹手藝人
民國初年,魯中沂山鎮有個富豪叫李天翔,他名義上是個生意人,實際上是聚糧寨土匪的幕後老闆。他住著高牆大院,豢養著看家護院的武裝打手,有自己的碉樓,碉樓上伸著十幾條快槍,官府都怕他。 鎮上有三個結拜的手藝人:鐵匠王大貴、木匠李二娃、石匠鄭三炮。三人和李天翔本無糾葛,偏偏李天翔酒後在集市上撒野,一腳
漢江沙金
自古至今,人們都說漢江沙金質優色正,形狀各異:大的像蠶豆、玉米、黃豆,小的似麥米、麩皮、細沙。可是,你知道嗎?關於漢江沙金的來歷,民間有一個神奇的傳說。 話說是很久很久以前,在韓家州頭河對岸,店子河村下江灣臺地裡,有兩座氣勢恢宏,金碧輝煌的廟宇。一座是土地廟,另一座是娘娘廟。廟宇都是坐
拿飯匙抵貓
從前,步文鄉有個老人,姓陳名勤。為人善良,團結鄉裡,一生抱負立足於"和為貴",在其家門前高掛"無事牌".一天,村裡有個家財萬貫的員外,見了此牌,呵呵大笑道:"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小小的農佬,豈敢高掛無事牌,吾偏叫你有事。但見他搔搔腦瓜,拍拍長衫角,大搖大擺地闖過陳家。陳老人連忙迎入
盾師
唐朝貞觀年間,長安城的棋盤大街上,有一家譚記盾鋪,這家店的老闆譚六製作的牛皮盾牌,不僅輕便,而且堅固。譚六自號長安城第一盾師。 譚六這天正在和自己的徒弟秦飛製作盾牌,兵部侍郎吳大人找他們製作盾牌來了。吳大人要譚六做十二面最為堅固的盾牌。大食國的小王子羅查猜最近要來大唐,他要和大唐商議出兵,滅掉
毓璜頂的故事
毓璜頂,其實原來叫玉皇頂。據傳,自從宋朝徽宗皇帝封光焰妙樂國國王淨德的兒子為昊天金闋至尊玉皇大帝,並下詔書天下各地建廟塑像供奉。此後,全國不少高山峰巔都建有玉皇廟,或稱玉皇頂。 現在的毓璜頂之名更於清光緒十九(公元一八九三)年。當時在煙臺奇山所,有一位雅士,名叫劉次垣,他經常遊逛毓璜頂
漳州詔安貓仔粥
貓仔粥是客人來現煮現吃的,特點是快速利落,味鮮可口。當食客在桌邊坐定時,攤主連忙在小鍋裡放上清肉湯,再放進預先蒸熟的白米飯,配上魚片、肉片、肝臟、蝦仁、牡蠣、香菇絲等生料,煽起猛火,等清湯滾過,再調上胡椒粉、香菜、蒜油,不到五分鐘,就煮成一碗熱乎乎、香噴噴的"貓仔粥".為什麼叫做"貓仔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