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藥盒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08:21:31 1

本發明涉及物聯網智能醫療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智能藥盒系統。
背景技術:
在日程生活中,許多疾病無法得到科學合適的藥物治療,即使獲得合適的治療藥物,藥物必須得到規範服用才能保證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方面,患者對疾病或疾病治療的知識欠缺,從而不能獲得正確的藥物治療;另一方面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漏服、錯服時有發生,導致患者不能規範服藥。據某醫院住院糖尿病患者口服藥物的統計顯示,在所有的不規範用藥的原因中,大約33%是由於患者對合理用藥認知不足導致,大約30%是患者依從性差導致,大約29%是缺乏服用提醒導致。在日程生活用藥中,還有許多患者由於健忘,或者生活不規律比如出差,更加容易導致藥物漏服或錯服。另外,不同的藥具有不同的藥理作用,單服一種藥物時其副作用可能對患者自身的影響並不是很大,但如果同時服用兩種藥物或多種藥物時就可能會對患者的身體產生大的副作用。然而對於缺乏醫學知識的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並不能完全理解藥物特點,有時會將相剋的兩種或多種藥物一起服下,從而容易導致不良事件。患者因為得不到正確藥物,或服用藥物不規範,產生的危害都很大。比如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還有一些感染性疾病比如愛滋病、肺結核等患者,都會極大的影響到醫生對該藥物治療效果的判斷,並影響病情控制。在藥物的安全性方面,據某次在全國開展的「全國安全用藥」調查顯示,我國每年至少有250萬人因為「遭遇」藥物嚴重的不良反應而需要住院治療,因此死亡的患者多達進20萬人。美國醫學研究員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也表明,美國每年有150萬人受到錯誤用藥的傷害。
然而,現有的藥盒大多數隻具有提醒患者按時服藥、自動記錄服藥事件等功能,並不能及時了解患者此時的身體狀態,從而導致該時間點服藥對患者的病症未能達到最佳藥效,例如:高血壓患者,每天定時服用藥物,不能根據患者的血壓狀況選擇恰當的時間點服藥;另外,當患者的病情好轉或惡化時,監護人或患者不能及時了解情況,依舊按照醫生以前開出的藥方進行服藥,未及時做出反應,不方便醫生及時了解患者病情,容易引起患者病情惡化。
技術實現要素:
鑑於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智能藥盒系統,用於解決現有技術中藥盒無法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態選擇最佳時間點服藥,以及無法根據患者身體狀態及時做出調整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藥盒系統,包括藥盒以及與所述藥盒網絡連接的伺服器和穿戴設備;
所述藥盒裝載有處理裝置,其用於根據檢測患者的體徵參數是否落入預設警告閾值時選擇患者服藥的最佳時間;還用於監控患者服藥記錄和所述患者在服藥時間段的體徵參數確定藥物是否有效,根據藥物是否有效確定是否按原來方式服藥;
所述伺服器,用於獲取患者的服藥記錄和所述患者在服藥時間段的體徵參數,並按患者的病歷檔案保存所述患者的服藥記錄和在服藥時間段的體徵參數;
所述穿戴設備,用於採集患者的體徵參數,所述體徵參數包括血壓、血氧、體溫和心率。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智能藥盒系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相比現有藥盒系統,該智能藥盒系統不僅可根據患者的體徵參數確定出患者的最佳服藥時間,另外,通過實時監控患者體徵參數,可根據患者的服藥記錄和所述患者在服藥時間段的體徵參數等歷史記錄判斷藥物是否有效,如果藥物對患者病情無效,可發出告警,通知患者前往醫院診斷,有利於監控患者疾病與方便病情及時治療,防止惡化,提高疾病康復效率。
附圖說明
圖1顯示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智能藥盒系統結構框圖;
圖2顯示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智能藥盒系統中藥盒的第一結構框圖;
圖3顯示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智能藥盒系統中藥盒的第二結構框圖;
圖4顯示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智能藥盒系統實施例的結構框圖。
元件標號說明:
1 藥盒
2 伺服器
3 穿戴設備
4 終端設備
5 控制器
6 第二通信模塊
7 第二電源模塊
8 存儲模塊
9 第二提醒模塊
10 時鐘模塊
11 容器
12 操作按鈕
13 限位開關
14 彈簧
15 電磁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發明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發明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需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以下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圖示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構想,遂圖式中僅顯示與本發明中有關的組件而非按照實際實施時的組件數目、形狀及尺寸繪製,其實際實施時各組件的型態、數量及比例可為一種隨意的改變,且其組件布局型態也可能更為複雜。
請參閱圖1,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藥盒系統結構框圖,包括:藥盒1以及與所述藥盒1網絡連接的伺服器2和穿戴設備3;
所述藥盒1裝載有處理裝置,其用於監控患者服藥記錄和所述患者在服藥時間段的體徵參數確定藥物是否有效,根據藥物是否有效確定是否按原來方式服藥;還用於根據檢測患者的體徵參數是否落入預設警告閾值時選擇患者服藥的最佳時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藥盒1用於存儲患者的服藥記錄和所述患者在服藥時間段的體徵參數;還用於根據患者服藥記錄和所述患者在服藥時間段的體徵參數判斷藥物是否有效,根據藥物是否有效確定是否按原來方式服藥,如果藥物有效,則產生繼續服用信號;否則,發出告警信號,通知患者到醫院進行診斷。
其中,原來方式服藥為醫生所開藥方所規定的服用次數和時間,也可為藥物所對應的產品說明書。
具體地,藥盒1根據監測穿戴設備3採集的用戶體徵參數,可準確獲取用戶身體機能的某些體徵參數,參考提前預設警告閾值,從而選擇最佳服藥時間提醒用戶服藥;例如,當用戶為高血壓患者,可根據患者的血壓是否落入預設警告閾值(血壓範圍)確定患者每天的最佳服藥時間,發出提醒信號通知穿戴設備3與藥盒1,以防止用戶無法及時接收到通知,錯過最佳服藥時間。另外,當用戶為糖料病患者時,或者,用戶患有感冒、心血管疾病之類等疾病,均可設置相應的預設警告閾值,確定最佳服藥時間,從而使藥物為患者的疾病發揮最大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另外,藥盒1還可根據患者近期的服藥記錄與體徵參數記錄確定在按醫生所開藥方服藥的效果;例如,在預設時間,如、三天、五天、七天等根據患者服藥記錄以及對應患者的體徵參數確定藥物是否有效,如果藥物有效,則產生繼續服用信號;否則,發出告警信號,通知患者到醫院進行診斷;這樣不僅可監控患者服用藥物的體徵參數,也能獲取到醫生所開的藥物是否對患者有效,藥物有效才繼續服用,藥物無效則不服用,監測出藥物療效。同時,也保證患者的疾病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佳診斷方式(是繼續服用藥物還是到醫院進行相應診斷),不會導致病情嚴重,患者仍然在不知情的狀態下繼續按原有方式繼續服用藥物。
所述藥盒1可根據患者的個人信息建立相應的患者檔案,將患者檔案同步至伺服器2進行保存,如圖2所示,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智能藥盒系統中藥盒的第一結構框圖,具體如下:
所述處理裝置包括控制器5、第二通信模塊6、第二電源模塊7、存儲模塊8、第二提醒模塊9和時鐘模塊10。所述控制器5用於檢測接收的患者的體徵參數是否落入預設警告閾值,當所述患者的體徵參數落入預設警告閾值時,則發送最佳用藥時間的提醒信號至穿戴設備3與第二提醒模塊9;當患者的體徵參數未落入警告閾值時,則不發送提醒信號;還用於根據患者服藥記錄與體徵參數記錄判斷患者判斷藥物是否有效,如果患者體徵參數不高於預設危險值,則所述藥物有效;如果患者體徵參數高於預設危險值,則所述藥物無效;當所述藥物有效,則繼續使用,當所述藥物無效則發出告警信號,通知患者到醫院進行診斷。所述第二通信模塊6用於與伺服器2、終端設備4、穿戴設備3之間交互信息;其中,包含體徵參數、設置藥盒1的各項參數。所述第二電源模塊7為藥盒1內(控制器5、第二通信模塊6、存儲模塊8、第二提醒模塊9和時鐘模塊10)供電。所述存儲模塊8用於存儲患者的病歷檔案、服藥記錄和所述患者在服藥時間段的體徵參數。所述第二提醒模塊9用於接收提醒信號告知用戶用藥時間;還用於根據告警信號通知用戶,提醒信號與告警信號分別以不同方式顯示,當接收到告警信號時,則停止服藥去醫院,當接收到提醒信號時,則表示到服藥時間。所述時鐘模塊10用於產生實時時鐘,記錄時間。
所述藥盒1內設有多個容器11,每個容器11設有對應不同編號,所述藥盒1還設有操作按鈕12,其中,操作按鈕12至少包括若干按鍵與顯示屏,所述按鍵用於按照容器11編號依次設置存放相應的藥物,所述顯示屏用於在按鍵操作時顯示交互信息;通過操作按鍵可用於設置藥物的名稱、服用次數、服用時間。
具體地,所述藥盒1通過操作按鈕12或終端設備4可將藥物按照使用次數設置,也可將藥物按照根據體徵參數設置選擇服藥時間。
如圖3所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智能藥盒系統中藥盒的第二結構框圖,包括:
所述藥盒1內每個容器11還包括限位開關13與彈簧14及電磁閥15,所述容器11為抽屜式,可被控彈出,用於放置單一藥品;所述限位開關13用於感測容器11的閉合,並向所述控制器5發出感測信號;所述彈簧14為機械彈簧14,用於彈出容器11;所述電磁閥15為微電磁閥15,用於彈出和鎖定容器11。
所述控制器5按照編號分別連接每個限位開關13與電池閥,通過操作按鈕12或終端設備4可控制容器的開啟或關閉狀態,具有較好的操作性和實用性。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藥盒1操作按鈕12控制藥盒1內容器11依次打開,將所要保存或服用的藥物按照種類不同存放在不同編號的容器11中,將每種藥物按照醫生的藥方或叮囑設置藥量的用法;同時,通過終端設備4網絡連接藥盒1,採用終端設備4或操作按鈕12設置進行服用藥物、服用次數等參數的設置,穿戴設備3採集用戶(患者)體徵參數,伺服器2與藥盒1、終端設備4均網絡連接,穿戴設備3與藥盒1網絡連接。
所述伺服器2,用於獲取患者的服藥記錄和所述患者在服藥時間段的體徵參數,並按患者的病歷檔案保存所述患者的服藥記錄和在服藥時間段的體徵參數;
具體地,所述伺服器2網絡連接多個終端設備4與多個藥盒1,每個穿戴設備3對應一個藥盒1,每個所述終端設備4至少可綁定一個藥盒1;它們之間均採用網絡連接實現相互通信,實現交互信息的作用。伺服器2所述伺服器2設有主備之分,可達到備份體徵參數與病歷檔案的目的;
其中,穿戴設備3還可無線網聯終端設備4,通過終端設備4設置穿戴設備3,方便用戶佩戴穿戴設備3不在藥盒1附近無法連接時,通過網聯的終端設備4將採集的體徵參數上傳到伺服器2,達到同步到藥盒1作用,提高了其實用性。
其中,所述伺服器2將接收的患者的服藥記錄和所述患者在服藥時間段的體徵參數,按照患者的病歷檔案進行歸檔保存。
所述穿戴設備3,用於採集患者的體徵參數,所述體徵參數包括血壓、血氧、體溫和心率;
具體地,所述穿戴設備3至少包括血壓傳感器、血氧傳感器、體溫傳感器、心率傳感器、第一通信模塊、第一提醒模塊以及第一電源模塊,所述血壓傳感器、血氧傳感器、體溫傳感器和心率傳感器分別用於採集患者血壓、血氧、體溫和心率,所述第一通信模塊用於傳輸交互信息(其中包含所述患者的體徵參數),所述第一提醒模塊用於提醒患者用藥,所述第一電源模塊用於供電穿戴設備3。
其中,傳感器的類型可根據用戶需求進行設置,例如,當用戶為高血壓患者時,至少需設血壓傳感器與溫度傳感器;當用戶為糖尿病患者時,可根據需求設置血糖採集傳感器;因此,至少包含血壓傳感器、血氧傳感器、體溫傳感器、心率傳感器,用於血壓、血氧、體溫和心率;
第一電源模塊為穿戴設備3中傳感器、第一通信模塊和第一提醒模塊提供電源支持,且第一電源模塊為可充放電的鋰電池或鉻鎳電池等,多次循環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塊為無線通信中藍牙或WIFI或3/4/5G通信模塊中任意一種或幾種。
所述第一提醒模塊包括震動模塊、LED發光模塊和語音播放模塊,所述震動模塊用於發出震動提醒,所述LED發光模塊用於發出光線提醒,所述語音播放模塊用於語音播報提醒。所述穿戴設備3可為手環、腕帶或其他可佩帶物品。
如圖4所示,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智能藥盒系統實施例的結構框圖;
所述終端設備4網聯藥盒1與伺服器2,用於查詢患者的服藥記錄和所述患者在服藥時間段的體徵參數;還用於設置預設警告閾值與預設危險值。
在本實施例中,為智能藥盒系統另一種模式,如果使用者將穿戴設備3離開藥盒所連接的範圍,如,外出;通過終端設備4與穿戴設備之間的連接,達到網絡互聯的功能。具體包括:用戶通過終端設備4發送查詢信號,從藥盒1與伺服器2中獲取到用戶的服藥記錄和相應體徵參數,同時,參考伺服器2中的病歷檔案可迅速了解患者病情;通過發送控制信號調節預設警告閾值和預設危險值;其中,預設警告閾值為判斷用戶服藥的時間的閾值條件,根據用戶的具體病情進行相應設定,可為血壓值、血糖值、溫度值或心率值等參數的一個或多個;預設危險值為判斷藥物是否對患者病情有效的閾值條件,根據用戶的具體病情所服用藥物的種類及作用設置,該閾值條件為穿戴設備3所能採集體徵參數所對應設置的閾值。
具體地,所述終端設備4為微型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具有Web訪問功能的裝置,用於訪問智能藥盒1與伺服器2,方便用戶訪問系統或配置藥盒1的各項參數設置。
綜上所述,本發明相比現有藥盒系統,該智能藥盒系統不僅可根據患者的體徵參數確定出患者的最佳服藥時間,另外,通過實時監控患者體徵參數,可根據患者的服藥記錄和所述患者在服藥時間段的體徵參數等歷史記錄判斷藥物是否有效,如果藥物對患者的病情無效,可發出告警,通知患者前往醫院診斷,有利於監控患者疾病與方便病情及時治療,防止惡化,提高疾病康復效率。所以,本發明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發明的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