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腎病症候群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2023-05-24 18:39:06 2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腎病症候群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治療腎病症候群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 備方法。
技術背景腎病症候群(n印hrotic syndrome, NS)它不是一獨立性疾病,而是腎小球疾病中的一 組臨床症候群。典型表現為大量蛋白尿(每日〉3.5g/ 1.73m2體表面積)、低白蛋白血症(血 漿白蛋白〈30g/L)、水腫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診斷標準應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大量 蛋白尿是腎小球疾病的特徵,在腎血管疾病或腎小管間質疾病中出現如此大量的蛋白尿較為 少見。由於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腫都是大量蛋白尿的後果,因此,認為診斷的標準應 以大量蛋白尿為主。許多疾病可引起腎小球毛細血管濾過膜的損傷,導致腎病症候群。成人的2/3和大部分 兒童的腎病症候群為原發性,包括原發性腎小球腎病急、慢性腎小球腎炎和急進性腎炎等。 按病理診斷主要包括微小病變性腎病,膜性腎小球腎炎(膜性腎病),繫膜毛細血管增生性 腎炎(膜增生性腎炎)和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症。繼發性腎病症候群的原因為感染、藥 物(汞、有機金、青黴胺和海洛因等)、毒素及過敏、腫瘤(肺、胃、結腸、乳腺實體瘤和淋 巴瘤等)、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澱粉樣變及糖尿病等。成人腎病症候群的1/3和兒 童的10%可由繼發性因素引起。腎病症候群在兒童腎小球疾病中佔70% 90%,在成人中亦佔20% 30%。其病因及發 病機理迄今尚未完全明白。近年來,研究表明,本病與細胞免疫功能有關。西醫從50 60年 代開始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70年代又採用大劑量激素進行衝擊療法,雖然使本病的病死 率由過去的60% 70%下降為4% 7%,但是,隨之而來的毒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中醫認為腎病症候群屬"水腫"、"虛勞"範疇。《靈樞,水脹》篇所載"水始起也, 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 頗類本病症候。《素問 湯液醪醴論》還提出了 "去菀陳噩……開鬼門,潔淨府"的治則。隋 朝《諸病源候論》雲"水病無不由脾腎虛所為,脾腎虛則水妄行,盈溢肌膚而令身體腫滿。" 在一定程度上闡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機。中醫將該病分為五種類型-l.脾虛溼困型肢體浮腫不甚,面色萎黃,食欲不振,噁心欲吐,倦怠乏力,腹部脹滿,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質淡胖,苔薄白,脈緩弱或細弱。2. 脾腎陽虛型水腫明顯,可伴胸腹水,面色眺白,形寒肢冷,神疲納少,尿少便溏。 舌質淡胖,邊有齒印,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無力。3. 溼熱蘊結型遍身水腫,口苦口膩,心煩失眠,胸腹痞悶,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或 見咽喉腫痛,皮膚瘡瘍等化膿性感染。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或弦數。4. 肝腎陰虛型面部及下肢浮腫,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面色潮紅,咽幹口燥,心煩 少寐,盜汗目澀,手足心熱,溲黃便幹。舌紅少苔,脈弦細數。5. 氣陰兩虛型無浮腫或輕度浮腫,口乾咽燥,手足心熱,神疲腰酸,少氣懶言,納差, 便溏或乾結。舌淡紅胖嫩,苔薄黃少津,脈沉細無力。另外,尚有瘀水交阻型,此多以兼證的形式出現。症見面色黧黑,唇舌肌膚有瘀點或色 素沉著,尿少,浮腫,納差,泛惡。脈弦,舌暗,苔膩等。中醫釆用健脾益氣、利水化溼、清熱解毒、滋補肝腎的方藥治療此病。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腎病症候群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該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腎病症候群的中藥組合物,是由有效成 分和/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製成,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製成的-陳皮20-30份白朮15-25份 熒實10-15份 山藥5-10份 仙靈脾10-25份黃芪10-20份 黨參5-10份 益母草15-25份 苡仁10-15份 茯茶皮15-25份 熟地10-20份有效成分優選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製成:丹參5-10份 杜仲10-15份 桑寄生10-25份 白茅根15-20份 五加皮15-20份陳皮26份 白朮21份 芡實13份 山藥8份 仙靈脾18份黃疾16份 黨參8份 益母草20份 苡仁13份 茯苳皮20份 熟地16份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該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五加皮粉碎成極細粉備用;丹參8份 杜仲13份 桑寄生18份 白茅根18份 五加皮18份(2) 陳皮、益母草、山藥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過,合併濾液, 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5 (6(TC)的清膏;(3) 黃芪、丹參、黨參、白朮、杜仲、芡實、桑寄生、苡仁、白茅根、茯苓皮、仙靈 脾、熟地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併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 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0 (60°C)的稠膏,加入上述細粉,乾燥,粉碎成細粉, 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製成顆粒、膠囊及片劑。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可以與藥學上可接收的載體,例如填充劑如澱粉、微晶纖維素等; 粘合劑如維生素衍生物、澱粉等;通過顆粒劑、膠囊劑、片劑口服給藥的方式使用。本發明中藥組合具有健脾益氣、利水化溼、清熱解毒、滋補肝腎等作用,用於腎病綜合 徵引起的大量蛋白尿、嚴重水腫、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等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範圍。實施例l:本發明中藥組合物顆粒劑(1) 五加皮180g粉碎成極細粉備用;(2) 陳皮260g、益母草200g、山藥8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過, 合併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5 (60°C)的清膏;(3) 黃芪160g、丹參80g、黨參80g、白朮210g、杜仲130g、芡實130g、桑寄生180g、 苡仁130g、白茅根180g、茯苓皮200g、仙靈脾180g、熟地160g加水煎煮二次, 每次2小時,濾過,合併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 1. 20 (6(TC)的稠膏,加入上述細粉,乾燥,粉碎成細粉,加乳糖400g,糊精1000g, 混勻,以75%乙醇溼法制粒即得。實施例2:本發明中藥組合物膠囊劑(1) 五加皮180g粉碎成極細粉備用;(2) 陳皮260g、益母草200g、山藥8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過, 合併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5 (60°C)的清膏;(3) 黃芪160g、丹參80g、黨參80g、白朮210g、杜仲130g、芡實130g、桑寄生180g、 苡仁130g、白茅根180g、茯苓皮200g、仙靈脾180g、熟地160g加水煎煮二次, 每次2小時,濾過,合併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 1.20 (60°C)的稠膏,加入上述細粉及清膏,乾燥,粉碎成細粉,加入糊精700g 混勻,裝入空膠囊內即得。實施例3: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片劑(1) 五加皮180g粉碎成極細粉備用;(2) 陳皮260g、益母草200g、山藥8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過, 合併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5 (6(TC)的清膏;(3) 黃芪160g、丹參80g、黨參80g、白朮210g、杜仲130g、芡實130g、桑寄生180g、 苡仁130g、白茅根180g、茯苓皮200g、仙靈脾180g、熟地160g加水煎煮二次, 每次2小時,濾過,合併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 1.20 (6(TC)的稠膏,加入上述細粉及清膏,乾燥,粉碎成細粉,加澱粉300g, 微晶纖維素200g,混勻,以70%乙醇溼法制粒,壓片,包衣即得。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腎病症候群的中藥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製成的黃芪10-20份 陳皮20-30份 丹參5-10份黨參5-10份 白朮15-25份 杜仲10-15份益母草15-25份芡實10-15份 桑寄生10-25份苡仁10-15份 山藥5-10份 白茅根15-20份茯苓皮15-25份仙靈脾10-25份五加皮15-20份熟地10-20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 成的陳皮20-30份 白朮15-25份 芡實10-15份 山藥5-10份 仙靈脾10-25份丹參5-10份 杜仲10-15份 桑寄生10-25份 白茅根15-20份 五加皮15-20份陳皮26份 白朮21份 芡實13份 山藥8份 仙靈脾18份丹參8份 杜仲13份 桑寄生18份 白茅根18份 五加皮18份黃疾16份 黨參8份 益母草20份 苡仁13份 茯苓皮20份 熟地16份。
3、 如權利要求l-2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組合可製成顆粒、膠囊及片 劑。
4、 一種如權利要求l-3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下述步驟(1) 五加皮粉碎成極細粉備用;(2) 陳皮、益母草、山藥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過,合併濾液,減壓 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5 (60°C)的清膏;(3) 黃芪、丹參、黨參、白朮、杜仲、芡實、桑寄生、苡仁、白茅根、茯苓皮、仙靈脾、 熟地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併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減壓濃 縮成相對密度為1.20 (60°C)的稠膏,加入上述細粉,乾燥,粉碎成細粉,與藥學上 可接受的載體製成顆粒、膠囊及片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腎病症候群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由黃芪、陳皮、丹參、黨參、白朮、杜仲、益母草、芡實、桑寄生、苡仁、山藥、白茅根、茯苓皮、仙靈脾、五加皮、熟地和/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製成。本發明還涉及了該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本發明中藥組合具有健脾益氣、利水化溼、清熱解毒、滋補肝腎等作用,用於腎病症候群引起的大量蛋白尿、嚴重水腫、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等症。
文檔編號A61K36/8994GK101259232SQ20081010504
公開日2008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25日
發明者何俊保 申請人:北京中泰天和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