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稻麥原生脫粒器以及採用該脫粒器的收穫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6:19:26 3

專利名稱:稻麥原生脫粒器以及採用該脫粒器的收穫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原生脫粒稻麥收穫機械。
傳統的聯合收割機因工序多、餵入加工量大,而使其機構龐雜、笨重而造價、功耗居高難下。已公知的免割或割前脫粒稻麥收穫機,無論是無餵入裝置的直接梳脫式或附加餵入機構的擊脫式,因其脫粒部位偏前和脫粒區間太短而存在以下難以克服的缺點1、脫出的籽粒向前飛濺太多難以有效收集,損失率大2、在保證脫粒乾淨的前提下整機的前進速度難以提高,故作業工效低;3、脫粒能力主要依靠大衝擊力而導致斷穗和含雜率高,大量的復脫和清選致使整機結構仍較龐雜,功耗及造價偏高。
為克服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1、提供一種稻麥原生脫粒器,它能夠把原生禾稈鉤引並控制在自身的上面進行脫粒,其結構簡單,脫粒區間長,工效高,功耗低,斷穗及含雜少,脫出的籽粒易於收集;2、提供多類採用上述脫粒器的原生脫粒稻麥收穫機,各機的總體結構簡單、輕便、耗能少、造價低廉、工效高,不同類型的收穫機能夠適應不同地理條件的大規模收穫作業或小塊的水溼田地中收穫作業,有利於普及推廣應用。
以下分別介紹稻麥原生脫粒器和採用該脫粒器的各類原生脫粒稻麥收穫機的技術解決方案。
一、稻麥原生脫粒器本實用新型的稻麥原生脫粒器(以下簡稱脫粒器)至少可橫置地安裝在其收穫機的收穫裝置的前下部,所述單個脫粒器的技術方案是,其軸至少可橫置安裝,它具有眾多脫粒擊齒(簡稱為擊齒)和可被驅動並攜帶脫粒擊齒繞著所述可橫置的、基本水平的單根或多根平行軸作環周運動的載體,擊齒固定在有一定軸向寬度的載體的外周面上並向外伸出一定的長度,擊齒的齒體之間具有若干周向或基本周向連通的存稈空間,也稱為環形存稈通道,載體外周面的單純環周運動的軌跡面中的可接觸原生禾稈腰部的入稈工作面是弧形面,所述環周運動的工作運行方向使處在弧形入稈工作面處的擊齒向上運動;其特徵是,所述眾多脫粒擊齒全部或部分是鉤齒,所述鉤齒的齒體在其工作環周運動方向的至少一側具有至少一個具有一定側向(即軸向)幾何分量的突起或伸出的部分,簡稱為突伸部分或突伸,離載體較遠的突伸稱為外層突伸;突伸的伸端與其相鄰的齒體之間具有入稈間隙,該間隙在工作中具有使原生禾稈較通暢地進入其相應的存杆通道的通暢性;在所述每個存稈通道的外周有鉤齒的外層突伸;至少側向幾何分量較大的外層突伸上的靠近其自身軌跡環外的稜或面形成齒坡,齒坡稜面的傾向和坡度使彈壓其上的原生禾稈易於由其齒頂方滑入所述的存稈通道;齒頂的軸向寬度較小以利於插入原生禾稈叢隙;外層突伸上靠近其自身軌跡環內的稜或面形成齒鉤,齒鉤稜面的傾向和坡度使該齒鉤至少在其相應的工作線速度下能向其存稈通道內鉤壓已從入稈間隙進入該存稈通道的禾稈;至少鉤齒的外層突伸的伸端與其相鄰齒體之間的所述入稈間隙除具有所述通暢性外,還具有使原生禾稈只進不出的所謂單向性;每個存稈通道的可存稈的有效橫截面積的大小至少能夠容納其對應收穫幅寬內的該進入而尚未退離的全部暫存禾稈。
所述鉤齒的至少外層突伸伸端處的入杆間隙在工作中具有入稈的單向性是指在脫粒器的上方或後方無附加脫粒件橫檔禾稈上部的工作情況下,脫粒器能使得凡是其腰部已從入稈工作面進入存稈通道的全部禾稈至少可被多個外層突伸的齒鉤相繼鉤壓而使禾稈上部隨齒鉤的運動軌跡彎曲而使其穗部在脫粒完畢之前被齒鉤控制在該脫粒器載體的較上部的脫粒區的存稈通道中受擊脫粒,並至少使其穗部正在受擊脫粒的禾稈的上部無機會再完全反彈出各個外層突伸伸端處的入稈間隙。
所述單個鉤齒是剛性連體的剛性鉤齒或是在工作受力中可恢復性變形的變形鉤齒,由所述剛性鉤齒構成的所述入稈間隙的通暢性和單向性功能可由與其相關的並涉及鉤齒的外廓形狀及其空間分布的幾何參數與鉤齒的工作線速度的恰當配合來實現;所述可恢復性變形鉤齒至少可採用彈性和/或離心變形鉤齒,該類鉤齒的至少外層突伸與其齒身之間是彈性連接和/或鉸連接的,其彈性力的方向和/或其鉸鏈軸的方向至少使得其外層突伸在工作中所受到的禾稈彈壓力、打擊反力、自身的離心力和/或彈性力等力的合力的變化過程中可變形或位移而使其伸端相對其齒身產生位移而使得其伸端側邊的所述入稈間隙的有效寬度可隨禾稈的彈壓力的改變而自動調節,從而使其更易於具有入杆通暢性和單向性功能。
一個脫粒器中的擊齒可全部採用只有外層突伸的鉤齒,但為了增加作物穗部受擊脫粒的機會而加快脫粒,在不影響鉤齒對禾稈的導入和鉤壓功能的條件下,在各可脫粒的存稈通道中還可增設附加擊齒。例如在每個存稈通道兩側的分立鉤齒齒身的周向間隔處可加杆狀擊齒;在各種擊齒的齒身上可加具有側向幾何分量的小擊齒,也稱為內層突伸。
為了既可增加擊齒的工作線速度而提高擊齒的擊穗頻率從而加快脫粒又可減緩每次打擊穗部的衝擊力從而減少脫出籽粒的含雜率及斷穗率,可製成所謂的斜交式脫粒器,即使得當其擊齒工作運動到載體較上部的所謂脫粒區時各擊齒的主要迎擊稜面在其上每點處的傾向與該點處的工作線速度方向的夾角(該夾角稱為該點處的迎擊角)是較小的銳角,該較小的迎擊角則可與較大的擊齒工作線速度配合;所述迎擊稜面在其上某點處的傾向是圓滑迎擊稜面在該點的切面的傾向或是非圓滑迎擊稜面的假設光滑包絡面在該點的切面的傾向。
還可把上述斜交式脫粒器製成所謂的等力效脫粒器,即使得其擊齒的各主要迎擊稜面上各點處的所述迎擊角的大小隨該點位而變化,並使其變化規律是當擊齒工作運動到所述脫粒區時,其迎擊稜面上工作線速度越大的點位的相應迎擊角越小,這種隨大而變小的理想程度是使脫粒器在同一適合的工作轉速下各迎擊稜面上的各點處對稈穗的打擊力效幾乎等同,以最利於既加快脫粒又減少斷穗及含雜率。
為了使擊齒在較低的工作線速度下有較大的打擊力而較快脫粒(如可用於人力機),也可製成所謂的直交式脫粒器,即其擊齒的各主要迎擊稜面上各點處的所述迎擊角接近直角,這種擊齒稱為直交齒。
為了減少齒身迎擊稜對稈穗的衝擊力,還可製成所謂的隔板式脫粒器,即它的擊齒的載體至少可採用單軸滾筒,固定在滾筒外周面上的鉤齒的齒身是周向或基本周向延長的隔板,軸向相鄰的隔板基本互相平行、等距分布,其突伸固定在隔板上或與隔板連體製成,隔板之間是存稈通道。固定在隔板上的突伸的迎擊稜面可以是斜交的或者是直交的。
本脫粒器的優點是1、因脫出糧粒極少向入稈工作面方向的機外飛濺而易於收集,減少了已有各式免割收穫機難以克服的糧粒飛濺損失;2、作物穗部被壓持在易於收集的脫粒區的齒體間的時間較長,因而可在不受太大擠壓力和不需太大衝擊力的情況下增加受擊次數和脫粒機會,因而可在無籽粒破損、不需復脫以至不需清選的條件下高效收穫作業;3、其脫粒器實現了自身撥禾彎稈至其上部的存稈通道中脫粒而不另需撥禾裝置,使整個收穫裝置結構簡單、功耗低、成本低、工效高,從而為簡化其收穫機的總體結構創造了前提條件,尤為無機行道路的水稻產區提供輕便收穫機創造了條件,有利普及推廣應用。
所述攜帶擊齒作環周運動的載體可如下實現;1、可繞單根水平軸旋轉的滾筒,擊齒固定在滾筒外周的圓柱面上或軸向的板條上,具有這種載體形式的脫粒器稱為單軸脫粒器或鉤齒滾筒;2、可由一前一後兩根平行水平軸上的圓輥所張緊與驅動而作環周運動的環形帶,其傳動帶可以是膠帶、布帶、薄鋼帶或塑料帶等。具有這種載體形式的脫粒器稱為環帶式脫粒器;3、可由一前一後的兩根平行水平軸上的多副鏈輪同步驅動的多根平行鏈條的同位節上的橫連板條,擊齒固定在板條上,板條之間的周向間隔可另用輕質材料封堵以免漏糧粒。具有這種載體形式的脫粒器稱為鏈板式脫粒器;環帶式和鏈板式脫粒器統稱為雙軸脫粒器。
以下先以其軸橫置在收穫機前下部的單軸脫粒器即鉤齒滾筒為例結合附圖來說明,為便於圖示和說明其工作原理,首先介紹全部採用鉤齒的滾筒,其鉤齒的分布規則(以下稱為等距錯開布齒法)是1、同一存稈通道的同一側的鉤齒的單純環周運動的軌跡重合;2、同軌跡的鉤齒至少其外層突伸沿周向等距分布;3、同一存稈通道兩側的鉤齒至少其外層突伸的周向位置等距錯開;4、最好使每個存稈通道也即脫粒通道基本同寬、同構,於是同效,即每個存稈通道是其脫粒器的一個等效工作單元。以下主要給出多種鉤齒齒形及其構成入稈間隙與存稈通道的圖示,其中1、一個鉤齒隨同其載體作單純的工作環周運動的軌跡體的橫截面的外廓線圖形簡稱為鉤齒的跡截廓圖;2、當採用上述的布齒法時,構成和控制同一存稈通道的左右側的鉤齒連同其載體的所述跡截廓圖合稱為該存稈通道的跡截廓圖,還可用它代表整個脫粒器的跡截廓圖;3、在同一個存稈通道的跡截廓圖中,其一個突伸的伸端與其鄰近齒體或突伸的最小距離d稱為該突伸的伸端跡距,d值與所述進稈間隙的有效寬度相關。


圖1至
圖12各是一種安裝在滾筒上的剛性鉤齒的示意圖組,其中各分圖A是相應圖組所示鉤齒的側向視圖,即沿滾筒的軸向視圖;各分圖B是相應圖組所示鉤齒的所述跡截廓圖;各分圖C是相應圖組所示鉤齒的俯視圖即沿滾筒的徑向視圖;各分圖D是由相應圖組所示鉤齒構成的存稈通道的所述跡截廓圖;圖2E、圖9E、
圖11E各是相應圖組所示鉤齒的板材製法下料圖;
圖13是可變形鉤齒在工作中變形的示意圖;
圖14是突伸為彈性鋼絲的彈性鉤齒的示意圖;
圖15是突伸為彈性片的彈性鉤齒的示意圖;
圖16是
圖15所示彈性鉤齒的彈性片的下料圖;
圖17和
圖18各是一種由彈性有機材料製成的可變形鉤齒的結構示意圖;
圖19是突伸可離心變位的離心鉤齒的局部側視圖;圖20是
圖19的D-D剖面圖;圖21是存稈通道中部附加杆狀齒的脫粒器的跡截廓圖;圖22是存稈通道異側的外層突伸的伸端徑向錯開的脫粒器的跡截廓圖;圖23是等力效雙軸脫粒器的側視圖;圖24至圖26各是一種鉤齒滾筒的示意圖組;其中各分圖A是正視圖,各分圖B分別依次是相應圖A的A-A、B-B、C-C剖視圖;由
圖1至
圖12中的多種剛性鉤齒的齒形及其在滾筒周面4上的固定安裝方位(箭頭表示滾筒的工作旋向)可知,各種鉤齒在其工作運動方向的至少一側具有至少一個具有一定側向幾何分量的突起或伸出的部分,即所述突伸,其中至少有一個離其截體4較遠的所謂外層突伸8(因其軌跡環在外層);至少軸向幾何分量較大的外層突伸8上靠近其自身軌跡環外的稜或面形成齒坡10,齒坡的傾向和坡度能使彈壓其上的禾稈易於由其齒頂9一方滑入存稈通道15,(齒坡最好可顯現在鉤齒的跡截廓圖中);至少外層突伸8上靠近其自身軌跡環內的存稈通道15(見各分圖D)的稜或面形成齒鉤11,齒鉤稜面在其跡截廓圖中相對於其載體表面或滾筒軸線的傾向和坡度至少在其相應的工作線速度下能夠向其存稈通道15內鉤壓已由入稈間隙進入存稈通道的全部禾稈;齒頂9的軸向寬度較小以利於插入原生禾稈叢隙。
圖1至
圖10是其齒身6的周向寬度較小的所謂分立鉤齒。圖6、7、9、10是可用於所述斜交式鉤齒滾筒的所謂斜交式鉤齒或也是等力效鉤齒,由滾筒周面4攜帶其上鉤齒的工作旋向可知,各鉤齒的齒身迎擊稜面12的各處後傾至齒頂9,而各突伸迎擊稜面13由齒身向後同時向一側伸出並使各突伸的伸端14離載體周面4有一定距離,這樣可使該鉤齒各主要迎擊稜面上各點的切面或其迎擊稜面的假設的光滑包絡面在各點的切面19(見圖6A)與該點處的工作環周運動的線速度V的方向的夾角∠A(該夾角稱為該點處的迎擊角)都是較小的銳角,以使受擊的杆穗可沿各迎擊稜面相對滑退而減緩衝擊力,從而有利於減少斷穗率和脫粒的含雜率。
由試驗分析可知,擊齒的迎擊稜面的某點位處擊穗脫粒的效率和脫出糧粒中的斷穗及含雜率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1、擊齒的迎擊稜面在該點處的相對於被擊穗粒的運動線速度,即該點處的工作線速度,也稱為打擊速度;2、該點處的迎擊角的大小,該角越小,衝擊力越小,脫粒效率和脫出糧粒的含雜率越低;3、該迎擊稜面在該點處的橫截面的外廓線的曲率半徑,該半徑越小含雜率越高。
因斜交式或等力效脫粒器可使其單純環周運動線速度值比其收穫機的收穫前進速度值大很多倍,在分析與優選其擊齒迎擊稜面的等力效形態時,可把隨點位分布變化複雜的打擊速度的大小及方向都看成近似等於該點處的直觀易算的單純工作環周運動線速度V。圖6至圖7及圖9至
圖12同時還示意了可用於等力效鉤齒滾筒的等力效鉤齒(附加擊齒也同理)的大致形狀,即尤在使其各迎擊稜面的橫截外廓線曲率半徑幾乎相等的條件下使其迎擊稜面上離滾筒周面4越遠(即環周運動線速度越大)的點位處的迎擊角越小,理想的等力效迎擊稜面的形態最終可由多次試驗選優決定,判斷依據是在脫粒器的基本結構、工作轉速和脫粒工效都相同的情況下,越接近等力效形態的迎擊稜面所擊出的糧粒的斷穗率和含雜率越低,或者說,在擊出的糧粒的純淨率相同以及其它相關參數相同條件下,越接近等力效的齒形的脫粒器的脫粒工效越高。
圖1至圖5及圖8是可用於所述直交式鉤齒滾筒的所謂直交式鉤齒的實施例,各鉤齒的齒身6及內、外層突伸的迎擊稜面12及13上各點處的所述迎擊角都是直角或接近直角。
圖11、
圖12是可用於所述隔板式鉤齒滾筒的所謂隔板式鉤齒,各圖是周向連體的環形板狀齒身6的局部圖,外層突伸8周向等距地固定在環形隔板6上,左右側的外層突伸8可沿周向錯開分布(如
圖11)也可周向同位地左右分布(如
圖12)。外層突伸8可與鐵板齒身6連體彎制(見
圖11E),即突伸塊8沿其環內虛線彎折約90°,突伸迎擊稜面及齒坡都由邊塊13捲筒而形成,而每個外層突伸後方的齒頂9附近的後傾的齒身迎擊稜面由邊塊12捲筒而成並可在其周邊稜上刻制橫向小芽紋以幫助扶直禾杆。鐵板齒身6上還可向左右兩側衝出很多交錯分布的後傾的角形的或左右側凸凹相間的內層突伸7以幫助加快脫粒。鐵板齒身可焊接在其載體上,也可(如
圖11E)經有小孔400的齒根5(彎折90°)鉚在載體上。板狀齒身也可採用別的材料,如塑料板,其突伸可與齒身一體成型,也可分體鉚接,其外層突伸8可由一段鐵棍的前端壓扁並經小孔鉚在齒身6上,外層突伸也可另用鐵板彎制。隔板式鉤齒的各種突伸的迎擊稜面最好是如圖所示的斜交的或等力效的。
各種剛性鉤齒的製法可根據其形狀特點選擇,如可用鐵棍、鐵板彎制或焊接,也可衝壓鑄造或用耐磨塑料塑製成型。如圖9中所示的鉤齒可採用鐵板按照圖9E所示的下料圖下料,可先衝出內層突伸7,並鑽出齒根小塊5上的鉚孔400,然後彎折並使得1)、齒根塊5沿其內邊虛線彎折90°;2)、虛線104形成齒身側面與齒鉤面11的交界線;3)、其餘虛線作為齒身迎擊稜面12或外層突伸迎擊稜面13的邊線;4)、齒頂部9較窄;5)齒身的橫截圖形為U形。
如圖2E所示鉤齒的下料,鐵板也類似地把各虛線外邊的板條彎折成齒伸或突伸。同理,用鐵板下料還可製成只有內層突伸的所述附加的脫粒擊齒並與上述鉤齒混合使用以增加穗粒受擊機會。
圖24、25、26各是一種採用剛性鉤齒18的鉤齒滾筒,鉤齒18固定在滾筒外周面4上。圖24是採用類似
圖1至圖2及圖8的鉤齒的直交式鉤齒滾筒;圖25是採用類似圖6的單側鉤齒的斜交式或等力效的鉤齒滾筒;圖26是採用類似
圖11及
圖12的鉤齒(只無內層突伸)的隔板式鉤齒滾筒,其環形板狀齒身6平行等距地固定在滾筒周面4上。由各圖可見,上述三種鉤齒滾筒都採用了所述等距錯開布齒法,它們的共同特徵還有1)、軸向相鄰的鉤齒18的齒體之間具有周向連通的環形存稈空間,即存稈通道15,且各自的每個工作單元即存稈通道同構、等效;2)、鉤齒滾筒按照箭頭所示的方向旋轉使得處在弧形入稈工作面17處的鉤齒18向上運動;3)、在每個存稈通道15的外周至少有多處具有鉤齒的外層突伸8,所述具有通暢性和單向性的入稈間隙主要由同跡鉤齒的外層突伸的適當周向間距C和/或適當的伸端跡距d以及各伸端14沿弧面的分布來形成(伸端跡距d可大於或小於禾稈直徑);4)、外層突伸8離滾筒外周面的平均距離使得每個存稈通道15的可存稈的有效橫截面積的大小至少能夠存下該進入和尚未退離的全部暫存禾稈。
經對基本結構形式如圖24、25、26所示的鉤齒滾筒採用不同參數組配的試驗,所試主要的參數值或其值的已試變化範圍及相應的工作效果如下1、它們共同的基本參數值或其變化範圍分別是(1)、滾筒直徑約30釐米(該值可由所收穫的禾杆高度決定,應使較矮禾杆的穗部高於滾筒的前部脫粒以免向前飛濺的糧粒不易收集);(2)、外層突伸的齒鉤離滾筒外周面的平均距離約4-7釐米(原生禾杆越密或越高,該距離越大以使存杆通道至少可存下該進入而尚未退離的全部禾杆);(3)、外層突伸的側向幾何分量0.5-2釐米;(4)、存杆通道寬度1.5-5釐米;(5)、所述各迎擊稜面的橫截面外廓線的曲率半徑為1-5毫米;(6)、在齒鉤的跡截廓圖中齒坡10相對其脫粒器的水平軸線的坡度40°-80°,(但對於斜交式的和/或外層突伸的橫向幾何分量較小的鉤齒,所述坡度可更小以至接近零度)。
2、在上述共同的基本參數組配條件下,還有與保證入杆間隙的通暢性和單向性主要相關的配合參數是(1)、鉤齒、尤其外層突伸的工作線速度V;(2)、外層突伸的周向間距C;(3)、外層突伸的伸端跡距d。經試,上述三種參數值至少在以下變化範圍內相應組配時可使其入稈間隙具有通暢性和單向性a、使d值相當一倍至三倍禾稈直徑,相應V值可設在4米/秒至15米/秒以上,相應C值相當於同跡的每周6個至3個外層突伸;b、使d值小於禾稈直徑,但相應的V值適當改小和/或相應的C值適當改大。因稻稈比麥稈彈力小,稻用比麥用脫粒器的相應V值可稍小和/或相應d值、c值稍大。
3、經試驗與推算,上述三類脫粒器的脫出糧粒的斷穗含雜極少,因而可不需復脫與清選的相應工況和工效如下(工況指上述與下述參數值配合情況,工效為脫粒器的每米幅寬每小時的可收穫面積)1)、如圖24的直交式脫粒器可用於收穫水稻,V值約為5米/秒時的工效約1畝/時;2)、如圖25、26的分立齒或隔板式的近似等力效的脫粒器可稻麥兩用,當其迎擊稜面的靠近滾筒周面處的最大迎擊角約20°與約15米/秒的V值配合時,工效約3畝/時;(脫粒工效與禾稈長度即有效脫粒時間相關)。當採用圖9至
圖12的具有很多內層突伸的鉤齒或所述附加擊齒時,工效還可提高。
現以圖24、25、26三種的鉤齒滾筒橫置為例說明其工作過程及原理(見圖25、26及圖6、12,圖24也類似)當鉤齒滾筒隨其機前進並如箭頭旋向旋轉工作時,其入稈工作面17前方的禾稈20即使原生側傾也會被相繼上旋的齒頂9及齒坡10不斷向上挑撥或摩擦而扶直並沿齒坡10滑向突伸伸端14,以下分兩種情況1)、對於各伸端跡距d小於禾稈直徑的脫粒器,因同一存杆通道15的外層突伸8的伸端14的環周運動軌跡在同一圓周面上,在各軸向視圖(見圖25B和26B)中,只要任一伸端14b至其周向相鄰的前後兩伸端14a與14c的連線33的距離h(此距離可理解為當d小於禾稈直徑時的入稈間隙16,它與伸端軌跡圓的直徑、同跡外層突伸8或其伸端14的周向間距c有關)大於禾稈直徑且與鉤齒的工作線速度配合,則可使得當其禾稈20中部沿某齒坡10b側向擺動而彈入該齒鉤的過程中禾稈幾乎還受不到其周向相鄰突伸8a或8c的阻擋。而一旦某禾稈被某齒鉤鉤壓,其上部稈穗便沿該鉤的運動軌跡向後彎曲且其穗部受到主要向後的打擊力而使該稈下部加力壓向齒區而更利於沿齒坡滑入後繼上旋的齒鉤。這樣在不斷被鉤壓彎曲受擊脫粒過程之中,禾稈上部再無機會彈出齒鉤而只能因整機的前進而沿存稈通道相對反轉地退離脫粒器。2)、對於伸端跡距d大於(一倍至幾倍)禾稈直徑的脫粒器,其同一存稈通道15兩側的伸端14之間的軸向距離也成了入稈間隙16,使得入稈間隙的有效寬度更大,入稈通暢性更好,原生禾稈更易進入存稈通道。經試驗證明,只要齒鉤的與d值相應的工作線速度適當大,凡已進入存稈通道的禾稈的上部及穗部因左右受齒體打擊而強烈振擺並蛇形彎曲而再無機會正對準周向連通的入稈間隙而反彈出去反而帶動正對準入稈間隙而直接進入存稈通道的原生禾稈也參與振擺彎曲而擺入齒鉤並也被壓持在存稈通道內,直到脫粒後退離脫粒器。由上述工作過程可知,此類具有通暢性和單向性的入稈間隙的脫粒器,能把原生禾稈的穗部控制在其上部的存稈通道中脫粒以使脫出糧粒主要向後飛濺而易於收集。
當收穫機向某側轉彎作業時,正在脫粒的禾杆的下部首先相對脫粒器逐漸向另側移動,禾稈上部跟隨橫移而相繼進入相鄰的存杆通道,在橫移過程中,被鉤壓在齒區內的禾稈上部能從分立齒體的周向間隔處移至相鄰存稈通道而使其穗部始終可受擊脫粒。環形隔板狀齒身也可周向斷開幾處以形成螺旋線方向的(即非周向的)過稈通道。
由工作過程及原理可知,採用
圖1至
圖12所示的單種或幾種鉤齒混合都可依所述等距錯開布齒法構成脫粒器,例如1)、全用
圖1的鉤齒依圖25A的布齒法可構成直交式脫粒器;2)、滾筒端邊用圖6所示的鉤齒而滾筒中部全用圖7所示的鉤齒可構成斜交式脫粒器。
上述脫粒器實施例中的鉤齒的外層突伸的伸端14都是指向其軌跡環內的(如
圖1、6)或至少不指向環外(如圖8、12),即其齒鉤稜面11的傾向在任何工作線速度下都不會讓被其壓持的禾稈20滑出入稈間隙16(見圖6D)。
圖3至圖5所示鉤齒的外層突伸的伸端14指向其軌跡環外而成齒頂,經試當使其齒鉤稜面11的傾向和坡度與其工作線速度配合而使禾稈受到的向環內的分力能克服禾稈向環外的彈力時也能向環形存稈通道內鉤壓禾稈,尤其當齒體(見圖4)或外層突伸8(見圖3)側傾並前傾時更利於鉤壓禾稈。由相應脫粒器的工作單元的跡截廓圖(見圖3D至5D)可知,此類脫粒器的入稈間隙16較寬,但當某禾稈20沿某齒坡滑進存稈通道15時便會向一側擺動而被該側的齒鉤相繼壓持在通道15內左右受擊脫粒。此類脫粒器的外層突伸的周向間距C可比上述的更小,且軌跡相鄰的鉤齒的周向位置可不錯開。凡是其擊齒的迎擊稜面的迎擊角接近90°的直交式脫粒器的工作線速度可設計在每秒6米以下以減小斷穗含雜率,其它幾何參數可參照上述如圖24的直交式脫粒器的相應參數或試驗選優。
所述直交式或斜交式脫粒器的存稈通道的跡截廓圖可如
圖10D或圖22,即使得每個存稈通道15異側的外層突伸8(內層突伸也可如此)的伸端14的徑向位置錯開,以使其伸端跡距d具有較大徑向分量而使其入稈間隙16更易具有通暢性和單向性,這時同跡突伸的周向間距可更小以利於壓持禾稈。
如圖22,可在各種脫粒器擊齒截體4的外周面上設置有一定徑向分量的附加脫粒擊齒23,並使其迎擊角與鉤齒的迎擊角匹配。還可使脫粒器的跡截廓圖如圖21,即在其較寬的存稈通道15的中部加設同跡的多根較高的杆狀齒24,其外尖端25伸至左右鉤齒的外層突伸8的伸端14之間(杆狀齒的周向位置可與左右鉤齒都錯開),使較寬的入稈間隙16和存稈通道15都被杆狀齒24一分為二以利於入稈的通暢性和單向性。
脫粒器的具有通暢性和單向性的入杆間隙還可用所述的可恢復性變形的鉤齒來實現,
圖13是一個示意存杆通道兩側的變形鉤齒在工作中變形的跡截廓圖。1)、當鉤齒18運動到入杆工作面並有最密最大量的禾稈向載體方彈壓其外層突伸8的齒坡10時,前述各力的合力使其伸端14基本沿以齒頂9為心的弧線22向環內位移而使伸端跡距d變大到d1,以利入稈;2)、當鉤齒運動到載體上方並有最大量禾稈向環外彈壓在其齒鉤稜面上時,前述各力的合力使外層突伸伸端14向環外位移而使伸端跡距d變小到d2以利於鉤壓禾稈;3)、在其它任何情況下,伸端跡距d值在d1值與d2值之間變化。實現上述功能的變形鉤齒的結構製法可如下1、彈性變形鉤齒。1)、用直徑和彈力適中的可淬火鋼絲彎製成以下各型具有直交或斜交迎擊稜面的鉤齒或外層突伸a、彎製成類似圖b的單側鉤齒;b、彎製成如圖5的蛇形鉤齒;c、齒身處兩根或多根鋼絲互絞而外層突伸處鋼絲分開成類似圖7的Y形雙側鉤齒;d、其跡截廓圖如
圖13,即在剛性的分立齒身或隔板式齒身6上固定(如鉚接)一段由鋼絲彎制的外層突伸8。為減少脫粒含雜率,以上具有較細迎擊稜的鋼絲鉤齒可與較多附加擊齒組配成適用較低工作線速度V的脫粒器,也可在較細鋼絲外套上耐磨軟管以加大迎擊稜橫截外廓線的曲率半徑。2)、跡截廓圖如
圖14,即用可淬火的薄鋼片彎制外層突伸8並可鉚接在剛性的齒身6上,突伸迎擊稜面13可由鋼片卷邊而加大。
圖16是用於斜交式脫粒器的薄鋼片的下料圖,兩小孔306是與齒身6的鉚接用孔,整片沿小孔上方虛線307彎折成齒頂9。箭頭表示與齒身鉚接後的工作運動方向,小邊塊13卷邊成與運動方向斜交的突伸迎擊稜面。以上彈性變形的內應力較大的各外層突伸的靠近齒頂的迎擊稜的前方可由與齒身6連體的遮擋片擋住,以防入枝葉或斷穗。3)、至少具有彈力適中的單側或雙側外層突伸的齒體部分由類似耐磨的硬橡膠的有機彈性材料構成,其外層突伸的徑向厚度可小而其周向寬度可大,該橡膠齒體可直接夾緊在載體上或可固定在無外層突伸的剛性齒身上,與剛性齒身的固定方法可如下a、鉤齒的縱剖圖如
圖17,即具有外層突伸8的橡膠齒體的齒身6a由鐵板卷制的剛性齒身夾持,鐵板齒身6b的橫斷圖形可基本是U形,它可經其齒根鉚接、焊接或夾緊在載體4上;b、其縱剖圖如
圖18,即具有外層突伸8的橡膠齒體的齒身6c是中空的套管,它可套在固定在載體4上的杆狀剛性齒身6d上,其外周可繞細鋼絲捆纏緊固。
2、離心變形鉤齒。其局部側視圖如
圖19,即可在分立或隔板式齒身6的齒頂9附近固定一根基本沿其環周運動的軌跡環的切向向後延伸的短軸309,在軸上鉸接一塊或左右兩塊轉動慣量較小的突伸塊8,突伸塊可由耐磨塑料製成或用薄金屬片(如鐵片)卷制軸孔和直交或斜交迎擊稜面13,突伸塊8由短軸309上的臺肩或橫向銷軸向定位,它可繞其軸旋轉一定角度並限位,更具體的結構及工作情況可如下1)、使
圖19的D-D向剖面圖如圖20,即每突伸塊8的可旋轉角度由其軸孔內較寬的軸向凹槽310配合短軸309上的較窄的軸向突稜311來限制並使得其工作情況是a、當突伸塊8隨齒身環周運動到入稈工作面時,禾稈20對齒坡10的彈壓力產生的力矩可克服突身塊自身的離心力矩而使伸端14向環內擺動,這時伸端跡距d變大且齒坡坡度也變大而易於入稈;b、當突伸塊8隨其齒身環周運動到載體上方的脫粒區時,突伸塊8受自身的離心力矩和禾稈向環外反彈力的力矩而使其伸端14向環外擺動直到被其凹槽310和軸上突稜311限位在齒坡角較小的位置,此時伸端跡距d也較小,以利於壓持存稈通道內受擊的稈穗。2)、為了使鉤齒在較大的工作線速度下即突伸塊離心力矩較大的情況下仍使其入稈通暢,還可增設用於抵消突伸離心力矩的扭力彈簧,最好在入稈工作面時使上述兩種力矩抗衡在使齒坡角約為20處,扭力彈簧可安裝在軸孔內或突伸塊後部。
同一脫粒器中具有外層突伸的鉤齒都可用上述的變形鉤齒,但為降低成本也可與剛性鉤齒混用,例如,周向或軸向相鄰的鉤齒由該兩類鉤齒相互間隔分布。全部鉤齒的布置仍可採用等距錯開布齒法,但外層突伸周距可更小或工作線速度可更大。
各種脫粒器都可採用所述的等距錯開布齒法但又不需嚴守其規則,例如1)、鉤齒尤其齒身各向都不須嚴格等距分布;2)、存稈通道同一側的齒體尤其齒身不須軌跡重合,即存稈通道只須基本周向連通。
各種雙軸脫粒器的鉤齒形狀、布齒方式都可與上述單軸脫粒器的類似,且入稈工作面17也是弧形,則其工作原理也類似,不另細述。圖23是等力效雙軸脫粒器的軸向視圖,因處在其載體4上方的脫粒區的擊齒的每點處的工作運動速度都相同,則等力效迎擊角也應各點處相等,則在其軸向視圖中各擊齒(圖中為鉤齒18)的迎擊稜面在各點處的所述迎擊角相等。
在試驗尋找各式脫粒器的最佳參數配合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入稈通道的通暢性根好而其單向性不可靠(即壓持不良),則可把下列相關參數單獨地或多個參數同時地如下改變 1)、把外層突伸的周向距離改小;2)、把各伸端跡距改小;3)、把擊齒的工作線速度改大;4)、把突伸、尤其外層突伸的軸向幾何分量加大。相反如果發現入稈通道的單向性好(即壓持好)而通暢性欠佳,則可把上述參數作相反的改變,此外,還可把齒坡的坡度加大。
為了加強對半傾伏禾稈的扶直作用,可在各種脫粒器的齒頂上和/或齒頂近處設置密而小的牙紋103,如
圖11E、26B,牙紋的鋒利程度以不致於割斷稈穗為限。
擊齒固定在載體上的方法很多,如釘、鉚、焊、夾等,還可如下實現1)、對於鉤齒滾筒,可用多個與存稈通道同寬的硬度(如硬塑料)環形片夾持鉤齒,環形片的外周面作滾筒周面,環形片軸向開多孔或內周邊有多個半圓孔槽用以穿過多根長螺栓與滾筒輻板固定且夾緊鉤齒;2)、對於環形皮帶或鋼帶作載體的雙軸脫粒器,為了既使環帶易於曲直變形又使鉤齒不易擺動,可用平行於傳動輥或傳動輪軸的剛性板條從環帶的外面或同時內外兩面固定夾緊環帶,鉤齒固定在板條上。環內板條的後邊緣可製成可與驅動輥的軸向凹槽的後邊緣相嚙合驅動的齒面狀。如用鋼帶作載體所述窄板條可釺焊或鉚在鋼帶上。
二、原生脫粒稻麥收穫機採用上述稻麥原生脫粒器的收穫機的技術構思是,它包括收穫裝置、存糧裝置及驅控部分;所述收穫裝置至少包括脫粒裝置,或還包括在脫粒裝置與存糧裝置之間的穀物輸送裝置;所述驅控部分具有行走及轉向裝置、操縱機構及動力傳動機械;所述存糧裝置和/或驅控部分是該機專用的或借用配套的;其特徵在於所述脫粒裝置具有前述的一個或多個脫粒器和用以圍擋濺射穀粒的防濺罩,脫粒器的軸橫置或縱置,脫粒器的入稈工作面可接觸原生禾稈的腰部,脫粒器與防濺罩之間有入稈導粒通道,該通道的一端是入稈口,其另一端與存糧裝置或穀物輸送裝置連通。
以下主要以只具有一個橫置的脫粒器為主結合附圖來說明多類收穫機。
圖27是脫粒裝置附加分禾錐或者附加橫擋脫粒件的側視圖;圖28是圖27中附加分禾錐的A向視圖;圖29是附加分禾錐的另一種設置方式的俯視圖;圖30是圖27中與附加橫擋脫粒件相配用的可排稈脫粒器的B向視圖;圖31是脫粒裝置附加梳狀脫粒件的側視圖。
圖32是圖31中附加梳狀脫粒件的B向視圖;圖33是脫粒裝置附加防濺簾的側視圖;圖34是圖33的C向視圖;圖35是簾葉為彈性絲條的防濺簾的正視圖36是防濺簾多層簾條的分布示意圖;圖37是防濺簾簾條的斷面圖;圖38是可設置在鉤齒滾筒齒區的一種傳動輪及其傳動帶的局部剖視圖;圖39是脫粒裝置附加防濺簾輪的側視圖。
圖40至圖42各是一種人力低位箱式稻麥收穫機的結構示意圖;圖43是一種自走低位箱式稻麥收穫機的結構示意圖;圖44和圖45各是一種人力筐裝式或袋裝式稻麥收穫機的結構示意圖;圖46至圖52中的整機圖各是一種手扶袋裝式稻麥收穫機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47和圖48是手扶袋裝式稻麥收穫機的系帶操作方法示意圖;圖53是一種前驅動輪後滑行板袋裝式稻麥收穫機的結構示意圖;圖54和圖55各是一種前滑行板後驅動輪袋裝式稻麥收穫機的結構示意圖;圖56是一種全輪袋裝式稻麥收穫機的結構示意圖;圖57至圖60各是一種載貨汽車前懸式稻麥收穫機的結構示意圖;圖61至圖63各是一種載貨汽車底懸式稻麥收穫機的結構示意圖;圖64是一種倉裝式稻麥收穫機的結構示意圖;圖65是圖64的A-A剖視圖;圖66是一種與手扶拖拉機配套使用的稻麥收穫機的示意圖;圖67至圖69各是一種尾氣清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0至圖71各是一種可與各式穀物輸送裝置配套使用的清選復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2至圖73各是一種在糧雜分離器的內腔中兼設復脫器的結構示意圖;圖74和圖75各是一種攔雜篩的結構示意圖;圖76是一種其單軸脫粒器即鉤齒滾筒為縱置的脫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7是圖76所示脫粒裝置的D向視圖;圖78是圖76所示脫粒裝置的B-B剖視圖;圖79至圖81是收穫機中用於收穫作業時行走轉向的自動控制系統的示意圖,其中圖79是具有轉向自動控制系統的收穫機在收穫作業中的俯視圖;圖80是感壓開關控制直流電動機的電路圖;圖81是感壓開關控制液壓閥的示意圖。
(一)、具有橫置脫粒器的脫粒裝置如圖40至圖66的各整機圖及圖27、31、33的脫粒裝置圖所示,在各機前部的所述脫粒裝置中具有一個其軸橫置的單軸脫粒器即鉤齒滾筒1或雙軸脫粒器2;所述防濺罩具有在脫粒器兩側的側擋板315及在脫粒器上方或上後方的頂罩板49,防濺罩與脫粒器載體的上表面共同圍成入稈導粒通道317,通道的前端是入稈口,通道後端連通存糧裝置或穀物輸送裝置。防濺罩側擋板固定在脫粒器兩側的支架上,側擋板與該側脫粒器載體端面的間隙最好不能滑下糧粒;頂罩板前部的高度最好可調以適應不同高度的作物;離脫粒器較近的頂罩板的後部的內面可加設使糧谷緩衝的疏軟緩衝材料以防止糧粒反射後由脫粒器下部齒區飛離。
為防止脫粒器兩側的低位機件損傷邊界作物,脫粒器的軸承可設置在脫粒器端面內以減小端面外側機件的寬度;還可加設分禾錐,如圖28,分禾錐319的內側後邊緣320與脫粒器1的最側邊的鉤齒18的齒頂9之間最好不能擠入在收穫幅寬內的禾稈;也可使分禾錐319的前端(見圖29)伸至脫粒器1的最側邊的鉤齒的突伸8的軌跡環之內。
為使不增設脫粒裝置離地高度的調節機構(以下簡稱調高機構)的機型能適應對禾稈高度差別較大的作物收穫作業並幫助加快脫粒,可在上述防濺罩內加設所述的附加脫粒件;該脫粒件可如下實現(1)、後置脫粒件a、如圖25,40、41、45、56,在脫粒器1的近後方設置與其同幅寬的一橫梁321,橫梁上可固定有一排或多橫排向上伸出一定高度的脫粒梳齒322,梳齒的間距由對水稻或小麥的穗部21的梳脫效果選優;b、在脫粒器1的近後方橫置一個與其同幅寬的小脫粒滾筒,它的脫粒擊齒可是鉤齒或普通齒。上述附加脫粒件可配用斜交式脫粒器中的一種所謂的可排稈脫粒器1(同時見圖30),即它的突伸迎擊稜13的方向使得因受到橫擋的禾稈20以及穗部21能在脫粒器後方的附加脫粒件上停留而預先脫粒並易於收集。由圖27和圖30可見,該類脫粒器1上的鉤齒18的突伸迎擊稜13的可排稈的方向是①在徑向視圖30中,突伸迎擊稜13與脫粒器軸向的夾角∠B適當大,經試大於60即可排稈;②在軸向視圖27中,突伸迎擊稜13與其線速度V的方向的夾角∠C適當小,經試小於20可排稈。反之,∠B小和/或∠C大的脫粒器稱為非排稈脫粒器,它至少當禾稈上部受附加脫粒件的阻力不太大時不可排稈。(2)、如圖31、33所示,在鉤齒滾筒1的上方或後方安裝一橫梁323,橫梁上固定有間隔橫排而各自沿其縱垂平面前伸的眾多較長梳齒324,梳齒的前尖端326不前於脫粒器1的入稈工作面17上的鉤齒18的外層突伸8,梳齒的間距稍大於稻或麥的穗部21的捏合厚度。該附加脫粒件使得稈穗在被鉤齒鉤壓而後擺時經過梳齒間隙及因機前進而向前退離該間隙的過程中增加梳刮脫粒的機會,尤對較高的作物,預先脫粒後再被脫粒器脫粒。
每梳齒的兩側可固定眾多短小而密布的、有一定側伸幾何分量的小捋齒325。長梳齒可用鐵板製成,小捋齒可由該鐵板衝出或由多塊鐵片夾持細短鋼絲而成。兩種齒的分布密度、小捋齒的傾向及橫梁的安裝位置是否可橫擋稈穗等因素都影響穗部通過時的阻力大小,需與所配用的脫粒器的排稈難度協調,協調情況可如下(終由試驗選優)1)、配用所述非排稈或難排稈的脫粒器,因它能鉤壓禾稈而拖動受梳脫阻力較大的穗部,則梳齒及捋齒的間距都可稍小,捋齒的傾向可與穗行方向接近直交以至逆向梳刮,但梳刮最大阻力以不被鉤齒折斷禾稈為限,橫梁323的安裝位置最好不橫擋稈穗。為適應不同高度的作物,橫梁位置最好前後可調或脫粒裝置設調高機構。上述強力梳脫方式梳脫工效高,但脫粒含雜多,該機可增設清選或復脫裝置。當脫粒器的伸端跡距d較小或每個入稈間隙的正上方正對一個梳齒324時更不易排稈。2)、為了梳脫含雜少和不易鉤斷禾稈,上述梳脫件可配用較易排稈的脫粒器並使梳脫阻力相應減小,即梳齒、捋齒都間距稍大,捋齒可相對穗行方向後傾。
為阻擋在脫粒器較前部脫粒時向前飛濺的少量糧粒,可加設下列裝置。
1、防濺簾。在單軸或雙軸脫粒器的前上方設置與其同幅寬的防濺簾,其側視圖如圖33,前視圖如圖34或圖35,該簾具有安裝在脫粒器1的防濺罩的頂罩板49的前緣的橫梁330及其上端固定在橫梁上的一橫排或多橫排的簾條331,各簾條基本平行地向下伸出,簾條的下端332懸空並接近脫粒器1前上部的齒頂,簾條之間至少能較順利地通過作物稈穗。
為了既利於稈穗21通過又利於阻擋向前濺射的糧粒,簾條最好由不易於向後彎曲變形而易於側向彈性變形的簾骨335及由簾骨向兩邊側後伸出而易於彈性變形的眾多簾葉333或絲條334(見圖35)構成,簾條的橫斷面可如圖37。即其簾骨335是扁形,左右簾葉333形成頂角向前的角形(簾條的下端的外廓線也可成尖角形),簾葉和絲條可用彈性有機材料製成,絲條也可用細鋼絲;簾葉和絲條可夾持在簾骨335上,也可先與管套336連體再把管套套在簾骨上。全簾橫斷圖36表示相鄰排的簾條331最好錯開分布。
2、簾輪。如圖39,在單軸或雙軸脫粒器1的上方安裝一個與其同幅寬的簾輪,簾輪由左右對稱的兩輻板338連體製成,其中心軸339水平橫置地被支承在其兩側的機架340上,左右輻板的外圈處沿周向均勻分布有多對軸孔,每對軸孔上軸向限位地安裝有一根可旋轉的簾軸341,每根簾軸上固定有平行間隔分布的長度相等的若干簾條342(相鄰簾軸341上的簾條的軸向位錯開分布);每根簾軸的至少一側伸端上固定有一撥杆343;在該側機架340的上端固定有一擋塊344,該擋塊可撥動旋轉至該處的撥杆343並使它向後擺動較大角度而使與它同軸的簾條342則向前擺動相同的角度。
當簾輪和脫粒器1隨機前進收穫作業時,各自依圖示箭頭方向旋轉,而簾輪可由禾稈20推動旋轉或由其傳動輪345驅動,其轉速可使得其簾軸心的線速度接近或稍大於收穫機的前進速度以使簾輪下部的簾條相對於靜止的稈穗20a的運動速度較小;各處簾條及撥杆的方向基本如圖所示,開始被擋塊344撥動的撥杆343a的簾軸341a上的簾條342a開始向前擺動,將離開擋塊的撥杆的簾軸341b上的簾條342b可因其自身重力繼續前擺直到壓在前一簾軸上,各簾條以與垂線較小的夾角插入稈穗,處在脫粒器1前上方的簾條342c的下端接近脫粒器齒頂軌跡線以增加防濺面積。簾條的結構可參照上述防濺簾的簾條以利於被脫粒器鉤壓而後擺的稈穗20b易於穿過簾條間隔。
3、前置風機。在脫粒器的前上方設置一個或多個同軸的離心風機,該風機的軸水平橫置,葉輪的旋向最好使其下部向後旋轉,出風口的位置可調節到稍高於作物穗頭,使風流向後斜下把稈穗提前吹至脫粒器的上方;多個同軸風機的出風口可橫向漸擴前伸和/或在出風口內設置導風葉片,以使全幅寬內的穗稈受到的風力均勻。該風機既可防止穀粒向前濺射又可提前餵入稈穗以增加脫粒的時間。
脫粒器可由其軸伸端上的動力傳動輪驅動,也可由設置在其齒區的傳動輪驅動,該傳動輪及其傳動帶的剖面圖如圖38,即傳動輪346及其傳動帶347共同形成具有齒坡10、齒身6或還有突伸8的鉤齒形狀,如用多個此種傳動輪可與別的鉤齒軸向相間。
(二)低位箱式收穫機圖40至圖43各示出了一種低位箱式收穫機。該類機型包括脫粒裝置3、存糧箱51和驅控部分。所述脫粒裝置3位於整機的前方,其中含有一個橫置的單軸脫粒器即鉤齒滾筒1或雙軸脫粒器。所述存糧箱51與機架固定或可抽出地設置在脫粒裝置3的後下方,其箱口跟脫粒裝置3中鉤齒滾筒1與防濺罩49之間的入稈導粒通道317相通,並使箱口的前邊52無接觸地靠近鉤齒滾筒1的下方或後下方,脫粒裝置所脫下的穀物經其入稈導粒通道317直接歸入存糧51,箱內的穀物可從防濺罩47後部可揭開的部分48取出(如圖40)或隨箱抽出卸下(如圖41至圖43),也可以從存糧箱後部延長而常敞開的取糧口取出(圖中未示)。所述驅控部分包括與全人力或與發動機相適應的動力傳動裝置,行走裝置或及其轉向機構,其中行走裝置至少具有設置在存糧箱51下方的滑行板53或一對從動輪86(如圖41),或在存糧箱51的後方還設有驅動輪61,根據所採用的不同力源,驅控部分可由以下具體方式來實現;1、人力背推式。如圖40所示,該驅控方式在存糧箱51的底面設有滑行板53,在存糧箱51的後方設有較低位並具有一定橫向寬度的坐墊54和靠背墊55。鉤齒滾筒1的傳動機構由一對並聯同步設置在機身兩側的曲柄搖杆機構56和一對升速齒輪57組成,其手動件是一根與兩側的搖杆58剛性連體的橫置推拉杆59。作業時,操作者背向前方坐靠在坐墊54和靠背墊55上,雙手對推拉杆59往復推拉做功驅動鉤齒滾筒1運轉,同時,雙腳交替蹬地做功推動整機滑行前進,整機的轉向由改變對靠背墊55的著力位置或改變腳對面的蹬推力線使其左右受到不平衡的推力來實現。
為減小整機的推進阻力,該機還可以在坐墊54的下方加設一個萬向從動輪60(圖40雙點畫線所示)。
為提高雙腳對地面尤其是對水溼地的蹬推效果,操作者還可穿用一種特製蹬鞋,此蹬鞋可以是輕便的空心三角殼體,其底面間隔附有多個伸出一定面積的齒片。
為方便操作,操作者可藉助反射鏡來觀察行駛方向,反射鏡可戴在頭上或固定在收穫機上。
2、人力輪驅式(一)。如圖41所示,該驅控方式其鉤齒滾筒1的傳動裝置與上述背推式相同,而行走裝置包括存糧箱51下方的滑行板53和後方的一個腳踏式驅動輪61。驅動地輪61的輪軸設置在輪叉62的下端,輪叉52輕輪叉軸63設置在固定的輪叉軸軸套64上。驅動地輪61的兩側各有一支踏杆65,此踏杆65的一端與驅動輪61的輪軸66同軸或同軸線鉸接在地輪叉62上,其杆上有直接作用在驅動輪61的輪葉67上的棘爪68(也可以作用在與地輪固定一體的棘輪上),另一端設有踏板69。在驅動輪61上方的輪叉軸63上端設有坐墊54。作業時,操作者乘坐在坐墊54上,雙手對推拉杆59做功帶動鉤齒滾筒1運轉,同時雙腳交替對踏板69做功驅動整機前進。由於驅動輪61、踏板69和坐墊54都處在以輪叉軸63為迴轉中心的同一系統中,操作者在做功運動中同時對手動推拉杆59兼施側向力便可使板69獲得外力矩而帶動驅動輪61轉向。
上述採用曲柄搖杆機構和齒輪副來帶動鉤齒滾筒的人力機還可將其曲柄搖杆機構換位安裝於鉤齒滾筒的前方(如圖40雙點劃線所示)兼作由一個人操作的扶把式人力打稻機使用;為便於操作,採用該兼用方式時,防濺罩49的上罩板其前部最好是可收縮或卸下的。當然也可以不作上述換位安裝而由兩個人協同作業。
3、人力輪驅式(二)。如圖42所示,該驅控方式與圖41所示的輪驅式相比,其不同之處在於(1)鉤齒滾筒1的傳動機構由一對三角皮帶輪70或一對鏈輪和一組並聯同步的曲柄連杆機構組成,其中一側曲柄71固定在主動輪上,另一側曲柄71固定在與主動輪剛性連接的輪軸72上,兩側連杆73的一端分別與橫置的手動推拉杆59兩端剛性連接,另一端經曲柄銷與曲柄71連接;(2)驅動輪61採用了鏈傳動,其主動鏈輪74與左右兩個各具有三個踏板69的腳踏輪共軸剛性連接設置在與輪叉62連體的支架75上;(3)採用了行星輪轉向機構,該機構有一個以輪叉軸63為中心固定在機架上的扇形齒輪76,其外同上有一個設置在與輪叉62連體的輪架87上的小齒輪77與其嚙合,轉向盤78經轉向軸驅動小齒輪77旋轉,小齒輪77在自轉中同時繞著扇形齒輪76作行星運動而帶動驅動輪61轉向。
4、自走式,如圖43所示,該驅控方式在滑行板53的後方至少有一個驅動輪61,經輪軸設置在存糧箱51後方與機架79固定連接的輪架上或傳動箱上。發動機80設置在驅動輪61上方的機架79的中部或一側。鉤齒滾筒1宜採用三角皮帶傳動,為使鉤齒滾筒1既可方便地調節工作高度又不改變傳動輪的中心距,可將其連同防濺罩49設置在鉸接中心90與介輪81共軸或共軸線的可同步迴轉的左右支臂82上,調節設置在支臂82上的支撐套83與支撐杆84的連接長度,鉤齒滾筒1便被穩定在需要的工作高度上。該機可以手扶步跟操作,其扶把85與機架固定連接設置在驅動輪61的後上方,整機由操作者直接對扶把85施加側向力實現轉向。如果在扶把85的後下方增設一個與機架活性連接的拖板或尾輪並在其上設置坐墊,該機便可乘坐或步跟兩用(參見圖51和圖52)。
為了使鉤齒滾筒1工作高度的調節更為簡便,上述各低位箱式機的滑行板53還可將其後端與機架鉸接(如圖42所示),調節支撐杆84的支撐高度,滑行板53繞鉸銷迴轉,整機前部連體升高而使鉤齒滾筒1獲得需要的工作高度。
為因地制宜選擇較小的行駛阻力,上述各低位箱式機還可在滑行板53的前方或下方設置一對可方便卸下的從動輪86,如圖41所示,該從動輪86最好設置在可滑動調節支撐高度的支撐杆84下端。當用於水溼地作業時,卸下從動輪86,使滑行板53在泥水上滑行有利於減小行進阻力;當用於幹硬地作業時,裝上從動輪86便可利用阻力較小的滾動行進。調節支撐杆84的支撐高度,可使鉤齒滾筒獲得需要的工作高度,如果與上述設置橫擋物321並用,對作物高度的適應範圍則更寬。
(三)袋裝式或筐裝式收穫機(簡稱為袋裝式收穫機)圖44至圖56中的整機圖各示出了一種袋裝式收穫機,該類機型的收穫裝置包括含有一個橫置且前軸低後軸高的雙軸脫粒器2的脫粒裝置3(如圖44),或包括含有一個橫置的單軸脫粒器即鉤齒滾筒1的或雙軸脫粒器2的脫粒裝置3和穀物輸送裝置(如圖45至圖56整機圖所示)。脫粒裝置3位於整機的前部,其脫下的穀物經前低後高的雙軸脫粒器2與防濺罩49之間的入稈導粒通道317直接被揚升至後方的入袋管50(如圖44),或經鉤齒滾筒1或雙軸脫粒器2與防濺罩49之間的入稈導粒通道317歸入輸送裝置而被輸送至後方的入袋管50(如圖45至圖56整機圖所示)。入袋管50設置在操作者伸手可及的位置上,其入袋管口的高度至少能使糧粒流入存糧裝置即糧袋或糧筐88。
對於直接與含有雙軸脫粒器2的脫粒裝置相接的入袋管50,還可在雙軸脫粒器2的後部下方設有拾漏箱100(如圖46和圖54),以防糧粒漏損。
為使在換袋時不讓糧粒繼續流向即將取下的糧袋,入袋管50可分為兩個支管,在兩支管的匯合處可設有一個轉換截糧閥,或各支管分別設有一個截糧閥;也可在具有一定存糧管段的單根入袋管50上設一截糧閥91(如圖46和圖52)。
所述存糧裝置即糧袋或糧筐放置在託袋板89上,託袋板89可以是專設的,也可以由行走裝置中的滑行板53兼用。託袋板89的所在位置由具體機型的驅控方式和整機的總體布置確定。為方便裝袋卸糧,可採用如下簡單有效的措施(1)如圖54,將託袋板89鉸接在固定架上,託袋時將其平置鎖定,卸袋時將其偏轉傾斜使糧袋88自動滑下;(2)如圖51,在入袋管50外面設置至少兩個袋鉤92,糧袋88的袋口直接或經袋耳掛在袋鉤92上;(3)如圖50,兩袋鉤或至少一個袋鉤92系在一端固定於入袋管50上部的具有一定長度的繩索或彈性膠帶上,作業中可將多個備用糧袋88的一側預先穿入繩索或膠帶,換帶時逐個取用,拉伸膠帶使其伸長可輕鬆地把袋鉤92從將要換下的滿載糧袋88中退出。
袋裝式或筐裝式收穫機的驅控部分可借用其他農用行走機械,也可採用以下專用方式來實現1、人力輪驅式。由圖44和圖45可知,該驅控方式的行走裝置和傳動裝置可採用上述低位箱式人力機的基本方式,其區別在於(1)脫粒裝置3後下方的滑行板23可兼作託袋板89;(2)手動推拉杆59經傳動機構帶動雙軸脫粒器2(圖44),或同時帶動鉤齒滾筒1與輸送裝置(圖45);為使結構簡單,如圖44所示,驅動輪61的轉向節93可設置在滑行板53的後中部,乘坐在坐墊54上的操作者在做功運動中同時對手動推拉杆59兼施側向力,整機便可如同手扶拖拉機那樣實現轉向。
2、手扶式(一)。如圖46所示,該驅控方式具有橫置在脫粒裝置3後下方的輪軸66,輪軸66可驅動左右兩個驅動輪61,在驅動輪61的後方有託袋板89,機架79上有延伸至託袋板89後上方的扶把85,發動機經減速或變速機構帶動雙軸脫粒器2和驅動輪61,操作者扶把步跟作業。
為兼顧轉向和方便調節脫粒器的工作高度,可分別或綜合地採取以下措施(1)在驅動輪61的前方或後方(整機重心所在一方)的機架底面設一高度可調的滑行板;(2)使兩扶把85的離地高度可調,以便當機前高度變化時,扶把的雙手保持舒適;(3)如圖47和圖48所示,操作者可採用如下系帶協助作業,其中肩帶94的兩端分別拴在左右扶把85上,腰帶95圍在腰部並有左右對稱的兩段邊帶96拴在扶把85上;還可增設襠帶97,它經兩條下邊帶98與扶把85連接,操作者雙腿跟99位於襠帶97的兩側;上述各帶接觸人體受力部位可設有軟墊。作業中,適當調節各帶的長度可改變脫粒器的工作的高度,操作者的雙手可解放出來用於換袋卸糧。
為適應窄道行走,兩驅動輪61的輪距最好是可調的,例如,可將驅動輪61的輪軸66的中段和兩驅動輪61的輪轂的內孔做成相應的方形或花鍵,在輪軸66上設有調節輪距的定位孔,根據需要選定輪距後可用定位銷或定位螺栓鎖定。
3、手扶式(二)。如圖49至52所示,該驅控方式在脫粒裝置3的後下方設有具有一定橫向寬度的滑行板53,在滑行板53的後方有經輪軸設置在傳動箱上的一個或兩個驅動輪61,發動機80設置在驅動輪61上方的機架上,託袋板89設置在驅動輪61的後方,託袋板89的後上方有從機架伸出的左右兩個扶把85,操作者扶把步跟作業,整機的轉向依靠對扶把85施加側向力或經轉向離合器來實現。
為較為簡便地切斷與接合發動機的動力傳遞,對於首級採用三角帶傳動的傳動裝置,可採用移動發動機的方法來張緊三角帶,該張緊機構有一偏心杆101和連接偏心杆101與發動機的推拉杆102,向後或向前擺動偏心杆101,並使其限位,發動機受列推拉便在機座上滑移而使三角帶張緊或放鬆。
為使手扶式收穫機在作業中既可步跟又可乘坐,可在扶把85的後下方設有拖板103(圖51)或尾輪104(圖52)和置於其上的坐墊54,該坐墊54連同拖板103或尾輪104經牽引銷(套)與託袋板89連接,需要時裝上或卸下。
4、前驅動輪後滑行板式。如圖53所示,該驅控方式在脫粒裝置3後方有一驅動輪61,在驅動輪後方有滑行板53,滑行板53兼作拖袋板89,滑行板53上有位於入袋管50後方的坐墊54,整機的轉向可單獨或綜合採用如下方式(1)採用橫向寬幅的坐墊54,操作者向左或向右移動乘坐位置,使滑行板53左右兩邊對地的正壓力不相等產生不對稱的前進阻力而使整機轉向;(2)採用入泥舵板106。該舵板106設置在立軸107上,其前部有與轉向主動齒輪108相嚙合的扇形齒輪,舵板106為扁形並低於滑行板53以使入泥,當收穫機直線前進時,舵板106與前進方向平行而阻力很小,當手動或腳動方向盤經主動齒輪108驅動扇齒輪109偏轉時,舵板106因有一定側面積不能劃開泥土偏轉而帶動整機轉向。手動方向盤78可經轉向軸110設置在操作者正坐時腹部的前進方,以便雙手換袋時用腹部控制轉向;低位的腳動方向盤其上表面可設凸凹花紋,以使腳動穩健;也可設置同軸的手動和腳動方向盤。(3)採用左右對稱的兩個腳踏式入泥增阻器(參見圖54)。
5、前滑行板後驅動輪式(一)。如圖54所示,該驅控方式在整機的後中部有一個驅動輪61,至少在驅動輪61的前方有寬幅的滑行板53,驅動輪61上方有坐墊54,坐墊54的前上方是入袋管50,前下方是託袋板89。整機的轉向機構可單獨或同時採用以下兩種方式(1)寬幅坐墊54和滑行板53可分別延伸至驅動輪61的兩側,以使操作者既可採用左右移動來操作整機轉向又不會導致整機傾斜;(2)在滑行板53後方的左右兩側各設一個腳踏式入泥增阻器111,其剛性杆112的前端113鉸接在機架上,杆的後端固定有易於入泥的耙齒,耙齒最好橫排多個間隔,杆的中部有踏板69和使其向上回位的彈簧192,踏下某一側增阻器111使其入泥,該側前進阻力增大而使整機向該側轉向,轉彎半徑由入泥的深淺程度控制。因收穫機前進速度較慢,增阻器耗功不多。
6、前滑行板後驅動輪式(二)。如圖55所示,該驅控方式在脫粒裝置3的後下方有一滑行板53,在滑行板53的後方有左右兩個驅動輪61,兩驅動輪61的上方有坐勢54,發動機80徑機座設置在滑行板53上,託袋板89設置在坐墊54前下方的支架上或直接由滑行板53兼用。所述左右兩個驅動輪61可同步驅動使整機直線行駛,也可單動而使整機轉向,其同步驅動和單動的實現方式可以是(1)兩驅動輪61分別設置在傳動箱的左右兩根半軸伸端,傳動箱內設有左右兩個轉向離合器,兩轉向離合器同時接合或某一個分離而使整個直線行駛或轉向(圖中未示)。
(2)兩驅動輪61由具有轉向離合器的傳動箱113的輸出軸分別經鏈傳動機構帶動(圖55)。
(3)如圖55所示,滑行板53延至兩驅動輪61的前方,或在兩驅動輪的前方或之間另外設有滑行板,兩驅動輪61經輪軸分別設置在左右對稱的兩個輪叉114的後端,兩輪叉114的前端分別鉸接在傳動箱113的左右輸出軸115上,或鉸接在機架上而鉸接中心與輸出軸115的軸線重合,輸出軸115分別經鏈傳動機構把動力傳給左右驅動輪61。兩驅動輪61低於滑行板53的入泥深度分別由連接在機架與兩輪叉114之間的左右彈簧116限制,適當並左右對稱地調節彈簧116的彈力或連接位置,可使兩驅動輪61獲得適合的入泥深度而減少不必要的陷深阻力;克服某一側彈簧116的彈力使相應一側的輪叉114帶動驅動輪61向上提升一定高度,可使相應一側驅動輪61的附著力減小以至離開地面,收穫機則由單側驅動輪61驅動而轉向。克服彈簧116的彈力使驅動輪61提升的提升機構可由簡單省力的槓桿機構來實現,該機構的槓桿117的支點鉸接在機架上,其上的一端經拉杆118與輪叉114的中部或後部鉸接,另一端設有供操作的踏板69。
上述採用輪叉114的鉸接中心與輸出軸115的軸線重合的驅控方式,如果拆離彈簧116和槓桿機構中的拉杆118,將輪叉114連同驅動輪61迴轉至整機的前下方並限位(圖55雙點劃線所示),還可利用設置在視架或坐墊架上的扶把85手扶步跟用於道路行駛。
7、全輪式。如圖56所示,該驅控方式在脫粒裝置3或穀物輸送裝置的後下方有兩個驅動輪61,在兩驅動輪61的後方有一個(或兩個)轉向輪119,轉向輪119的上方有坐墊54,託袋板89設置在驅動輪61與轉向輪119之間的機架上,發動機80設置在託袋板89的側旁或前方,整機的轉向可由如下方式來實現(1)如圖56所示,將一個轉向輪119徑輪軸設置在輪叉62上,輪叉62經其上部的輪叉軸63設置在機架的輪叉軸套64上,操縱設置在輪叉62上向兩側伸出的踏板69,轉向輪119隨輪叉62偏轉而使整機轉向;如果在兩驅動輪61之間設有差速傳動裝置,將會使轉向更為靈活;(2)在傳動裝置中設有可使驅動輪61單動的轉向離合器,這時,上述轉向輪119便成為自動適應轉向的萬向尾輪,當然同樣還可以操縱踏板69使其配合轉向。
8、前滑行板後驅動兼轉向獨輪式。該驅控方或在脫粒裝置的下方或後下方設有寬幅的滑行板,在滑行板的後方有一個驅動兼轉向的驅動輪,驅動輪的上方有坐墊,入袋管和託袋板分別設置在坐墊的前上方和前下方,整機由手動和/或腳動轉向盤徑轉向傳動機構帶動驅動輪偏轉而轉向。驅動輪具有驅動和轉向雙重作用的實現方式可採用類似越野汽車轉向驅動橋的半邊結構;也可將與驅動輪固定連接的輪軸徑軸承安裝在可繞轉向節迴轉的輪叉上,輪軸的一端徑萬向節與動力傳動軸連接。
上述各袋裝式收穫機其脫粒器工作高度的調節可採用如下較為簡便的實施方式(1)如圖44、49、50、51、52、55所示,在脫粒器或脫粒裝置或整個收穫裝置與滑行板53之間左右對稱地各設一支撐杆84,該支撐杆84兩端鉸接或其中一端與支撐套83連接,改變支撐杆84與滑行板53上的不同鉸接孔位或調節與支撐套83的連接長度,脫粒器便可單獨或連同防濺罩或連同輸送裝置繞著其支架的迴轉中心升高或降低;所述支架的迴轉中心最好與脫粒器的傳動介輪的軸線重合;(2)如圖53所示,在一人可繞迴轉中心156迴轉的迴轉架158上設一棘爪157,與其嚙合的棘輪159固定在定架上。迴轉驅動件由與迴轉架連體的搖杆160和可伸縮的套管161組成,其長度可通過套管調節。手壓套管161使脫粒器位於所需要的工作高度後由棘爪157鎖定在棘輪159上。
上述各式輪驅機的驅動輪的外周可設有入泥葉片以增加在溼軟地塊收穫作業時的附著力,為使入泥葉片不影響收穫機在幹硬道路上行走,可在驅動輪外周套上包絡葉片便端並可軸向和周向定位的可方便拆卸的箍帶或鏈帶;也可將入泥葉片設置在可方便地裝卸於驅動輪的箍帶或鏈帶的外周上,上路時取下帶葉片的箍帶或鏈帶。
(四)車前懸式收穫機所述收穫機的驅控部分及存糧裝置可由兼用載貨汽車提供,該車及與它配套使用的收穫裝置的相應特徵包括
1)在該車架前部和該收穫裝置機架上設有或備有可在收穫期間安裝的相應的懸掛機構,該懸掛機構能在收穫時把該收穫裝置機架整個地懸掛在該車的前方;2)該收穫裝置中具有把穀物裝入該車箱的穀物輸送裝置,或在該車中還具有相應配套的穀物輸送裝置;3)在該車與該收穫裝置中具有把該車發動機的動力分給該收穫裝置的相應的動力傳動機構,或該收穫裝置具有自給的動力裝置,該車宜具有基本適合該收穫裝置的收穫作業前進速度的前進檔位的額定速度。
所述兼用貨車的車架前端可無固定的保險杆,所述的二者相應的懸掛機構可如下實現1、如圖57所示,該機構有一對左右對稱可安裝在車架370前端的固定支架360,在兩固定支架360與收穫裝置機架361之間有一對左右對稱的兩端分別與其鉸接的雙搖杆362,收穫裝置的工作高度由升降機構調節,左右雙搖杆362隨調節高度的變化同步偏轉而使收穫裝置穩定在相應的位置上。所述升降機構可以是液壓油缸、鋼絲絞盤、槓桿機構或如圖57所示的螺旋機構363。為使收穫裝置中向後伸至車廂的升運管後部不受前部高度調節的影響而始終不離開支撐點360,升運管最好有一段可彎曲變形的軟管。如果將各搖杆362等長且平行設置,收穫裝置則以平動調節高度,工作性能更為穩定。
2、在該車架左右縱梁的前段有多個可穿入較大螺栓的橫向螺栓孔,其用法如下1)在與該相應配用的收穫裝置機架的後面固定有左右兩根平行後伸的相應臂杆,臂杆後端上有相應的多個螺栓孔可經螺栓固定在該車架左右縱梁上並使該收穫裝置離地面有一定離度,該收穫裝置可採用上述不需調高的脫粒裝置或使該脫粒裝置支架相對於該收穫裝置機架調高,如採用迴轉調高法;2)所述車架縱梁上的螺栓孔也可用於固定由車架前伸的懸掛機件,見後述。
3、在車架前部固定有或可安裝左右兩根基本對稱平行前伸一定長度的叉杆,其用法及所配用的收穫裝置機架特徵可如下1)在該收穫裝置機架上設有左右基本對稱的一對或離地高度不同的多對與所述左右叉杆相應的開口向後的槽孔,在該機架的邊角處安裝有四根可調高度的螺杆支腿,每根螺杆支腿的下端設有可繞螺杆轉動且著地面積較大的支撐。該收穫裝置懸掛在該汽車上用於收穫作業或上路時操作步驟如下(1)用手盤旋轉四根螺杆支腿使收穫裝置升高至所需作業高度;(2)開動汽車使左右叉杆插入相應高度的左右槽孔;(3)可使收穫裝置機架後部與車架前部暫時鉤連以防機架向前滑退;(4)用手盤反向旋轉四根螺杆支腿使其下端支掌離地至所需高度;當汽車需要與收穫裝置分離用於運糧時,旋轉四根螺杆支腿使其支掌著地,汽車退離。
2)使所述左右叉杆的長度可使其前端伸至該收穫裝置的重心處的橫垂面位置,在該橫垂面的左右設有基本對稱的兩塊滑塊,兩滑塊可分別在其垂面的滑行軌道內由其上方的手動螺杆上下推移,滑行軌道和螺杆的相應螺母固定在收穫裝置機架上,兩滑塊下部的弧面可與所述左右兩叉杆前上部的弧面凹槽相應鉸合,整個收穫裝置機架被左右叉杆託舉後可繞左右滑塊弧面水平中心線迴轉,並可輕便地手扶轉動該機架,使在該機架前部的脫粒器處在適合作業高度的位置時使該機架迴轉定位,迴轉定位機構可以是在該機架後端與該車架前端相應的定位孔銷或棘爪,其定位銷孔或棘爪板條是多孔位或多齒位的。
4、如圖60,在該車架370前部固定有或可安裝左右居中的一根或左右基本對稱前伸的兩根懸臂376,懸臂前端可伸至與汽車相配用的收穫裝置重心的上方並可掛鋼索371;在收穫裝置機架上不影響收穫部件安裝及操作方便的位置上安裝有機動或手動的鋼索卷揚機構,該機構可正反轉驅動及制動左右居中的一個或左右基本對稱的兩個鋼索卷揚輥373,由卷揚輥引出的鋼索的另一端直接或經定滑輪372改向後掛在懸臂的前端,為防止懸掛後的收穫裝置的擺動及更方便其前部的脫粒器的調高,在收穫裝置機架的後端及車架的前端可設相應定位機構,該機構可以是1)在該機構後端設左右兩塊定位板,該板上有一個或多個基本垂向排列的橫向銷孔,車架前端固定有具有相應銷孔的支架;2)見後敘的鉸連機構。
上述的叉杆或懸臂的後部可用橫向螺栓固定在車架縱梁前部,懸臂可如圖60那樣曲折前伸也可斜向前伸。
5、如圖58、59、60,在車架縱梁370或縱梁延伸件379的前端或下端固定一根或左右兩段具有同一橫向軸心線的套管380,(套管內可安裝動力傳動軸381以方便所配用的收穫裝置從汽車發動機引用動力),套管的兩側段可作為鉸鏈軸頸,其用法可如下1)如圖59,在所述套管380的左右軸頸上鉸接左右對稱的兩根槓桿383,左右槓桿後部可由螺杆連體,槓桿的後端與液壓缸384的活塞杆下端385鉸接,液壓缸體上端與車架370鉸接,(液壓泵可由汽車或手搖液壓泵提供),槓桿的前端可伸到所配用的收穫裝置的重心處的橫向垂面,在該橫垂面附近的收穫裝置機架382的兩側固定有可供左右槓桿383託舉該機架的託架,該託架可採用以下形式(1)在該橫垂面前後有稍大距離的兩對左右對稱的短軸或管軸,管軸內也可安裝動力傳動軸,前後軸位基本同高或前軸稍高;在左右槓桿前上部的與每個短軸相應接觸處有一相應弧形凹槽,以防懸掛時的機架前後滑動;(2)如圖59,在該橫垂面上只有左右對稱的一對短軸或管軸386,在左右槓桿的前上部387有半圓凹槽可與短軸鉸吻合,同時在該收穫裝置機架382後端與車架前端或槓桿上有如前所述的機架迴轉定位機構,例如在機架382後端有一段以短軸386的軸心為中心的弧形板,該板上有多個可供機架迴轉定位的銷孔388與車縱梁前伸件379上的銷孔配用以插銷定位。在懸掛和收穫作業過程中,槓桿前部的高度都由液壓缸調節。
2)如圖58、60,在該收穫裝置機架374的後部設有左右兩塊近乎半圓形的開口基本向後的瓦座390,左右瓦座可相對於該收穫裝置機架同步調高或固定在該機架後部而且在每個瓦座的上端有斜坡狀導軌375,每個瓦座的下端由橫向銷軸391與近乎半圓形的瓦蓋392鉸接,瓦蓋的另端有橫向銷孔393或扣鉤,以便當左右瓦座與所述車前套管380的左右軸頸對接後可向上旋轉瓦蓋並使瓦蓋另端的銷孔393或扣鉤與瓦座390上端處的相應的橫向銷孔394或彈壓扣鉤互鎖而與軸頸形成鉸鏈。另有迴轉調高機構,可使該收穫裝置機架374繞所述車前套管的軸頸迴轉或制動以用於調節位於機架374前部的脫粒器1的工作高度,該機構可如下實現(1)在收穫裝置機架上安裝如前述的鋼索卷揚機構,它與所述的車前活性鉸鏈及瓦座上方導軌的合作情況如下a、如圖58,由該卷揚機構的卷揚輥373引出的鋼索371的另端可掛在該車體的較高處;所述瓦座390上方的導軌375由瓦座向後向上斜伸。當該車瞄準前進對接時,車前套管380沿導軌375滑進瓦座390並使收穫裝置機架374的後部離地升高,合上瓦蓋392並暫鎖後即可由鋼索卷揚輥373的正、反轉或制動來調節或穩定收穫裝置前部的脫粒器的工作高度;b、如圖60,由所述鋼索卷揚輻373引出的左右鋼索的另端掛在上述車前的左右懸臂376的前端,且使所述瓦座390及其上端的斜坡狀導軌375固定在收穫裝置機架後部的稍低於車前套管380的位置。當機架374被收卷的鋼索提升時先使車前套管390沿導軌375滑入左右瓦座390並可合上左右瓦蓋392且暫鎖,再繼續收卷或揚放鋼索時則可使機架374迴轉而使其前部的脫粒器調節到所需作業高度。
(2)由液壓系統實現,如圖58,該系統的液壓缸體395的上端與固定在車架370上的支架由橫向銷軸396鉸連接或由球關節連結,從車前套管380下方前伸的液壓缸體由軟索397或拉簧懸掛;液壓缸活塞杆的前端與其所頂推的收穫裝置機架下部的相應的某部位的接觸或連結關係可以是①活塞杆的前端與收穫裝置機架下部的支架可由便於拆卸的橫向銷軸鉸連接;②活塞杆前端是球面或橫向的柱面或是裝有橫軸的小滾輪398,在活塞杆中心線399的延長線上有固定在收穫裝置機架後下部的相應的凹面板401,該凹面的形狀與大小在與該車對接時利於與活塞杆前端自動對中或至少使活塞杆前端限位防滑。
為了在軟硬程度不同的田地上使瓦座能與車前套管的軸頸直接對接,可採取以下措施a、如圖58,使所述固定瓦座390的上端的斜坡狀導軌375的下面向後向上斜伸一定長度,並使導軌的後高端不低於車前鉸鏈軸頸的上部,以使該車前進對接時能使軸頸沿導軌375滑入瓦座。
b、使左右瓦座的高度可調。例如,在收穫裝置機架後部設置一根水平橫向的迴轉軸,迴轉軸上固定有左右對稱的兩根後伸一定長度的輻杆,輻杆的後端分別固定所述左右對稱的半圓瓦座,迴轉軸可被動力或手動力矩驅動而迴轉一定角度且可制動以調節瓦座的高度。也可使瓦座固定在滑塊上,滑塊在垂嚮導軌內由螺杆調高。
套管380的中段可製成類似汽車動力橋的形式以方便取用汽車發動機的動力,經縱向傳動軸由管殼向後的開口處輸入傳給管殼內的傳動軸再由該軸一端的傳動輪傳至收穫裝置。
為了在懸掛過程中易於對準相應的連接機構,可加設對接瞄準裝置。可在正坐司機某眼的正前方的駕駛室玻璃上塗上或貼一個長點狀標記,在該標記正前方的車架上立一垂杆標記,在配用的收穫裝置的後部也塗上成一條狀標記,當以上三個標記在同一縱垂面上時正好對準活性連接機構及其它該對接的相應部件。
所述該收穫裝置中或該車上相應的把糧粒裝入該車廂的穀物輸送裝置的後級或末級可如下實現1)如圖60,在收穫裝置機架374的中後部安裝一臺常用的三輥環帶式揚谷器,該揚谷器的具有一定寬度的環形傳送帶402被帶環內的前輥403、後輥404及傳送帶402上部的壓輥405所張緊和驅動,各輥軸水平橫置,前後輥中至少有一個主動輥;前輥與壓輥之間的傳送帶上方有入糧鬥,該鬥的上部是較寬口的入糧口,鬥的下部逐漸過渡成橫向較長而縱向較窄的出糧口,以使出糧較均勻地落在傳送帶的中部;後輥404與壓輥405之間的傳送帶402的揚升坡度與傳送帶的線速度配合以使糧粒主要揚至車廂的中部;在車廂兩側欄板的上邊緣上可鉸接有一定寬度的滑谷板,以便在有自然風收穫作業時可使被風吹偏的糧粒沿滑谷板滑入車廂,滑谷板使用時可由活性支架支撐成滑板狀,不用時可下垂或拆下。
為防止傳送帶上的糧粒被壓輥擠至帶邊下落,可採取以下措施(1)傳送帶稍寬和/或帶速稍大(與仰角配合),可主要或只用傳送帶的中部來接觸與傳送糧粒即夠傳送工效;(2)壓輥的外周層套上一圈軟質彈性材料和/或使其外周成多槽坑的形狀以減少向側邊擠壓糧粒;(3)傳送帶上邊的兩側加設檔板和/或傳送膠帶的側邊有向環外立起的突稜,突稜可周向斷開成小條,以不影響環形帶的撓性變形。
上述三輥環帶式揚升器也可用於前述的整個機架迴轉調高的收穫裝置,(當迴轉角改變時),為了使糧粒始終主要揚至車廂中部,可使揚谷器的揚出角度即壓輥與後輥之間的傳送帶的坡度是可調節的,可調的結構方式如下
(1)使壓輥405的左右軸承座的位置是可同步前後移位調節的,並使環節傳送帶可在相應的調節範圍內可彈性伸縮變形;(2)使三個輥中的另兩個輥的軸承座架鉸接在主動輥的輥軸上並可調節迴轉角度。
在自然風作業時,為保證揚出糧粒不因側風而偏離到車廂外,可在車廂左右側欄板的上邊稜處各鉸接一塊可拆卸的滑谷板,需要時用一頭鉸接的撐杆使滑板被支撐定位在可起到滑板作用的斜坡角度,暫不需要時可分離撐杆的一頭而使撐杆和滑板都垂吊在車廂側板外側。
2)如圖58、59,穀物輸送裝置中的末級採用安裝在收穫裝置後部的離心風機406,其入糧口或管(以下簡稱為入糧鬥管)的下端與風機一側的進氣口連通,或直接或經閉風器407後連通風機出風管段上的入糧口;該風機的出風管與穀物輸運管408可方便對接或分離,為實現自動對接並氣密,輸送管的前段可用可彈性伸編的波紋管,其前部可用軟索或彈簧懸掛;其前埠與裝車風機的出風管段的後埠還可用錐形對接口和/或軟墊來密封。輸運路徑方向是以下兩者之一a、如圖58,輸運管向後向上越過該車駕駛室把糧粒吹至車箱,輸運管408由收穫裝置機架上後伸的支架或該車上的支架支撐,適應調節其出糧管段的仰角還可對上揚的穀物進行一次清選;b、輸運管從車架下方向後處伸並可向上連通一根或多根裝車管,在該車車廂的底板上有一個或多個相應洞孔,在收穫作業期間,每個洞孔可安裝一根所述裝車管,該管上端的出糧口高於車廂欄板頂部,每根裝車管可由其上的法蘭盤經螺栓固定在車箱底架上,當該車做其它貨物運輸用時每個洞孔可由與它相應的堵蓋把車廂底板上表面堵平。
用於液壓傾卸車型的裝車管的下埠與輸運管上向上的埠可採用內外錐形口自動對接或加軟墊使接口氣密;裝車管的上端可連通用於調節糧粒裝車方位的導糧管以利於車廂載滿,導糧管可採用彎管、三通管、軟管等,它們可在裝車管上橫向擺動來調節裝車方位。
如果採用所述入糧鬥管連通其進氣口的離心風機作穀物末級升運,為避免糧粒被風機葉片的邊緣擠破,可使風機葉片的兩側邊徑向端邊都離風機蝸殼有稍大的距離,或在上述三邊緣上或在整個葉片上固定一層類似橡膠或軟質塑料之類的緩衝材料;如果採用所述直接連通風機出風管段上的入糧口的入糧鬥管,為了減少入糧口處向外的漏風量,可採取以下措施a、使得從該入糧口起到裝車管出糧口為止的整個輸運管道的截面積始終逐漸擴大以減小入糧口處的靜氣壓;b、採用較大流量而較低風壓的風機;c、可利用適當的漏氣風速採用敞開入糧鬥口對落入的穀物中的輕雜物進行一次分離。
所述把該車發動機的動力分給該收穫裝置的傳動機構可如下實現a、從汽車的變速器中的取力齒輪取出動力或從汽車前置發動機的曲軸的前伸端取出動力(冷卻水箱的形式和/或位置可讓出向前傳輸動力的空間);b、取出的動力經過所述的車前的套管殼內的過渡動力傳動軸和/或撓性萬向傳動機構傳給收穫裝置;c、在上述傳動路線中設有離合器,該離合器安裝在車架上或收穫裝置機架上;離合操縱機構設在車的駕駛室內或在車外操縱並使操縱手杆可暫鎖在使離合器分離的狀態,以便啟動發動機。
上述分取該車發動機動力的傳動機構中可設有可拆離的連軸器以便於該車與該收穫裝置分離,該連軸器也可設在該車發動機曲軸的前伸端處;採用所述車前套管內的傳動軸時,可以從該套管的中段開口輸入動力給該軸,(如經錐形齒輪副),由該軸至少一側端的傳動皮帶輪或鏈輪輸出動力給收穫裝置,皮帶上可設調整其鬆緊度的壓帶輪,以便用拆裝傳動帶來取代可拆裝的連軸器。
(五)車底懸式收穫機前述收穫機的驅控部分及存糧裝置可由一種兼用的載貨汽車提供,該車具有前置發動機、驅動後橋、由鋼板彈簧懸掛的車架、載貨車箱,該車及與它配用的收穫裝置的相應特徵包括1)、該車的變速器中至少具有一級基本適合該收穫裝置的收穫前進速度的倒擋,收穫時該車退行作業;2)、該車架和其側伸支架上具有可安裝該收穫裝置部件的相應活性連接機構,在收穫作業期間,所述脫粒裝置可安裝在該車架的後下方即該車後輪的後方,其脫粒器收穫幅寬的至少一側邊超出該車輪的外側,以免車輪損壞邊界作物;3)、該收穫裝置中具有從該車車箱側邊或穿過該車箱底板把糧粒裝入車箱的穀物輸送裝置;4)、該收穫裝置分取該車發動機動力或另設較小功率的發動機。
此類收穫機可採用以下方式來調節其脫粒器工作高度1)、使脫粒器的安裝支架經水平橫向銷軸與該車架鉸連接,用手搖降速機構或液壓缸使該支架迴轉調高;2)、使脫粒裝置的安裝支架固定在該車架後部,且該車上設有可調節車架後部的也即脫粒器的高地高度的或兼用於使該車箱傾卸的液壓系統,該系統具有左右對稱的兩個或左右居中的一個(該車的差速器可偏置)液壓缸,該液壓缸體的下端由水平橫向銷軸與固定在該車後橋殼管上的支架鉸接或經球關節連結,該液壓缸活塞杆的上端或該活塞的行程放大機構的液壓動力輸出端是以下兩種鉸接方式之一a、對於車箱固定在該車架上的非自卸車型,上述液壓動力輸出端經由水平橫向銷軸或經球關節與該車架連結,以使液壓缸可在收穫作業中通過調節該車架後部的離地高度來調節懸掛其上的脫粒裝置中的脫粒器的離地高度;b、對於車箱底架與該車架後端鉸連接的液壓自卸車型,上述液壓動力輸出端與車箱底架由水平橫向銷軸鉸連接或經球關節連結;該車還具有可使車箱底架與該車架鉤連或脫離的活動掛鈎H及可使該車架與該車後橋殼管鉤連或脫離的活動掛鈎L,當掛鈎H使車箱底架與車架鉤連且掛鈎L不使車架與該車後橋殼管鉤連時,所述液壓缸可在收穫作業中通過調節車架後部的離地高度來調節脫粒器的高地高度;當掛鈎H不使車箱底架與車架鉤連而掛鈎L使車架與該車後橋殼管鉤連時,所述液壓缸可使該車箱傾覆卸糧。
將收穫裝置懸掛於該車架後底部的懸掛形式由如下實施方式來實現。如圖61、62、63所示,具有單軸脫粒器1或雙軸脫粒器2及防濺罩(由側擋板315和頂罩板49圍成)的脫粒裝置經其支架410及支架的橫梁411由螺栓固定在該車的副梁413的後下部即該車後輪431的後方,脫粒器收穫幅寬的至少一側邊超出該側車輪431的外側,以免車輪損壞邊界作物。該車左右縱梁最好採用上下兩層式,以使上部副梁413的後伸段的下部離地更高而適應收穫較高的作物。該收穫裝置中具有的從該車箱435側邊或穿過該車箱底板把糧粒裝入車箱的穀物輸送裝置的各部位經螺栓固定在車架或其延伸支架上。該穀物輸送裝置的末級升運裝置由如下方式來實現1)、由鏈條刮板升運器或升運攪龍或揚谷器或風機的升運管經車箱的至少一側欄板的上方把糧粒升運至車箱中,各種升運管的上部出糧口連通向車箱內導糧的導糧管,對於採用液壓傾卸的車型,該導糧管可以是可旋轉的或可拆卸的,以便卸糧時不阻礙車箱傾覆;2)、在該車的車箱底板上設有一個或多個洞孔,在收穫期間,每個洞孔可安裝一段糧粒裝車管,該管段上端出糧口高出該車箱的四周欄板,該管段的下端可連通相應的前級穀物輸送裝置的出糧口,當該車運輸其它貨物時每個洞孔可由與其相應的堵蓋把該車箱底板上表面堵平。所述裝車管可經其上的法蘭盤由螺栓固定在車廂底架上。
與上述裝車管相應的穀物輸送裝置的末級可以是1)、末級升運離心風機,風機的入糧口可如前述,風機的出風口連通上述裝車管;2)、末級葉輪式揚谷器,其出糧口連通上述裝車管,裝車管可彎成相應的拋物線形狀;3)、以上述裝車管為外殼構成升運攪龍。對於液壓自卸的車型,該裝車管的下端與其相應的升運管的上端活性自動對接,上述升運攪龍的外殼和軸也可都分兩段在卸糧時自動對接。裝車管的出糧口的方位最好可使車箱基本滿載或連通可改換裝車方位的可橫伸的導糧管。
圖63是所述液壓系統兼用使脫粒器調高和使車箱傾斜卸貨的車底懸式收穫機的實施例,其車箱435的底架412的後端與副梁413的後端由水平橫向銷軸436鉸接,其收穫裝置及脫粒器1的安裝支架410固定在副梁413的後部;液壓缸體428的下端由橫向銷軸429與支架430鉸接,支架430與後橋殼管432連體,其液壓缸活塞的行程放大機構由缸體兩側的拉杆427和兩側的扛杆415構成,兩拉杆427下端由銷軸429鉸接,其上端由橫向銷軸414與兩槓桿415的後端鉸接,兩扛杆的前端由橫向銷軸419與車箱底架412鉸接,兩扛杆的中後部銷孔由橫向銷軸416與活塞杆417的上端鉸接;為操縱方便,所述的活動掛鈎是左右對稱地安裝在車架大梁370外側的兩個雙鉤H和L,每側的雙鉤連體製成,雙鉤的中部經橫向銷軸422與車架大梁370鉸接;(最好將左右雙鉤固定在可轉動的通軸422上),至少有一側的雙鉤的下部鉤L上設有使其脫鉤的拉簧425,而其上部鉤H上設有能克服拉簧力而使其脫鉤的拉索424,拉索可引入駕駛室操縱;其工作過程是當拉簧425使左右下部鉤L脫離並使左右上部鉤H與車箱底架412上的橫軸鉤連時,只要控制液壓缸428活塞的行程即可調節副梁413後部和脫粒器1的高地高度,以適應收穫不同高度的作物;當操縱拉索424克服拉簧425而使左右上部鉤H脫離並使左右下部鉤L與橫銷423鉤連時,因橫銷423的支架426與鋼板彈簧434由U形螺栓433與後橋殼管緊固一起,所以液壓缸活塞上行傾箱卸糧時副梁不會被銷軸436提升。還可採用套筒式液壓缸來增大其活塞杆行程而不另設行程放大機構。為了當車箱裝糧滿載與不滿載時即車架與後橋距離不同時都可使下部鉤L能鉤住其相應的橫銷423,可採用如下措施1)、採用雙作用液壓缸,當車箱不滿載卸糧時,可使活塞下行做功並強制車架與後橋的距離變小直到下部鉤L可鉤住其相應橫銷,然後使活塞上行做功傾箱卸糧;2)、使下部鉤L相應的橫銷423離後橋殼管的距離可調,例如使該橫銷的左右支架426具有多對不同高度的橫向銷孔,這種支架最好與後橋殼管連體鑄造,其位置可在該側液壓缸體的內側,相應的活動掛鈎也安裝在該支架的上方即車架大梁的內側。
該收穫機上路運糧時,可使液壓缸活塞處於自由浮動狀態,它可協助鋼板彈簧起緩衝作用。液壓閥的操縱機構可設在駕駛室內以方便操作。該機收穫作業時可利用後視鏡判斷退行方向。
收穫裝置所需動力可如下提供1)、分取該車發動機的動力,例如a、在該車離合器後設一分動器把動力分給車後橋和收穫裝置各部件;b、從該車變速器中的取力齒輪分取動力經另一縱向傳動路線向車後部的收穫裝置傳送;2)、在車架上安裝另一較小功率的發動機。
(六)其它機型圖64和圖65示出了一種倉裝式收穫機,該機適用與袋置式和車裝式收穫機基本相同的脫粒裝置3和穀物輸送裝置,其行走裝置採用了著地面積較大的履帶120,在行走裝置的後上方設有糧倉121和復脫清選裝置,發動機80和坐墊54設置在糧倉121和復脫清選裝置的前方,脫粒裝置3的工作高度由液壓油缸162或其他有省力機構調節控制,其脫下的穀物經輸送裝置送至復脫清選裝置。復脫清選裝置的底部有把乾淨的糧粒送往糧倉121的橫集攪龍163,糧倉121內有與攪龍163軸向相對的橫集攪龍164,在兩橫集攪龍軸端之間有升運攪龍165,在糧倉121上部有與升運攪龍165交叉相接的排糧攪龍166,排糧攪龍166的龍槽底面有一可開可關的進糧口167。當需要存糧時,進糧口167打開,攪龍164停轉,清選後的糧粒經攪龍163、165和166排入糧倉121;當需要排出糧倉121內的糧粒時,進糧口167關閉,攪龍163停轉或推力相向旋轉,倉內的糧粒經攪龍164、165和166排出卸下;當採用隨行載貨車輛接糧或有專人接糧不需要存糧時,進糧口167仍關閉,攪龍164停轉,其他三個攪龍運轉。
圖66示出一種與手扶拖拉機配套使用的裝箱式收穫機,該機的脫粒裝置3連同輸送裝置的前部設置在滑行板53上方的同一支架168上,支架168的後端與手扶拖拉機169的機架鉸接,為方便傳動,其鉸銷最好與中間傳動輪170的輪軸共軸或共軸線。為避免後伸較長的輸運管408彎曲和影響整機轉向,輸運管408可用繩索或鏈條171懸掛在支架172上,同時最好使輸運管408與拖拉機169跟拖車173之間的牽引銷174的垂線相交,並在此處設有球形關節。
(七)收穫機的穀物輸送裝置為避免過多的重複敘述和便於引用,現以T表示穀物輸送裝置並依穀物的流程來分類編號敘述。
T1大類。其共同特徵是,如圖44、46、51、54、61、62,它們都配用其後軸位置較高的雙軸脫粒器2,其載體把脫下的穀物輸送至較高位置,其防濺罩的兩側擋板315、頂罩板49和後方的滑谷板440圍成可向後導出穀物的高位導糧通道317。
T11類。如圖44、46,T1所述的高位導糧通道317向後逐漸收幅成一根或左右兩根入袋管50,即T11類穀物輸送裝置可用於前述各種幅寬較小且糧袋靠近脫粒裝置的輕便袋裝機。採用左右兩根入袋管時,其公共隔板的前部最好可手控地左右擺動用以控制左右入袋管的出谷量以便一人作業時可不停機而交替更換左右糧袋88。
T12型。如圖51,所述高位導糧通道317向後向下使糧粒滑入末級升運風機406的出風管442,與該出風管連通的穀物輸運管408把糧粒吹升入糧袋88。
T13類。其共同特徵如圖54、61、62,T1所述的導糧通道317把穀物歸入雙軸脫粒器2後方的高位橫集攪龍26,該攪龍把糧粒橫集至其側端或中部的出糧口。
T131型。如圖54,上述攪龍26中部的出糧口27連通升運攪龍445的外殼的下部入糧口,攪龍445外殼的上部開口連通入袋管50。升運攪龍可由其下部的錐形齒輪副503驅動。
T132型。用於車底懸式收穫機時可如圖62,T13所述攪龍26中部的出糧口27向下經閉風器407後連通末級升運風機406的出風管442,與該出風管連通的升運管408的上端固定地或自動對接地連通所述安裝在車箱435底架上的裝車管446。此型也可用於車前懸式收穫機。
T133類。對於所述的車底懸式收穫機,還可在所述的高位橫集攪龍26與該車後橋之間經支架和螺栓安裝一個或左右並列的多個升運攪龍或升運離心風機或葉輪式揚谷器,使高位橫集攪龍的出糧口27與它們的進糧口(見前述)相應連通,它們的升運管垂直或後傾地向上連通穿過車箱底板的所述裝車管446。
T134型。用於車前懸式收穫機,所述高位橫集攪龍26中部的出糧口27使糧粒落入前述的三輥式揚升器而後揚入車箱。
T135類。用於袋裝機或車底懸式收穫機,所述攪龍26把糧粒推向其側端,在該側安裝與攪龍26同軸的鏈條刮板升運器或葉輪揚谷器或離心風機,它們的升運管把糧粒升運至糧袋或車箱。如圖61,在汽車後輪431側後的與攪龍26同軸的揚谷器37經其揚升管447把糧粒從車箱435側邊揚入車箱,揚升管上端可連通向車箱內彎曲的導糧管。揚谷器37可由鏈條刮板升運器取代。
T2類。在所述單軸或雙軸脫粒器的後下方有縱向的穀物輸送裝置,它接納由脫粒裝置的導糧通道下落的糧粒並向後向上輸送至高位橫集攪龍26,該攪龍的後級穀物輸送裝置可同上述T13類。縱向穀物輸送裝置可如下實現T21縱向輸送帶。如圖60,傳送帶448與脫粒器1同寬,其前輻較小以可橫置於脫粒器1下後方近處的較前位以利於收集穀物,其後輥450可作驅動輥。為使加大傳送帶448緊邊的上行坡度,可在前輥449後不遠處加設上壓帶輥451和下壓帶輥452,上壓帶輥的外周可包一層緩衝材料,以防止糧粒濺射損失。傳送帶外表面可加設相間的小凸凹,如圖中的小鋸齒狀凸凹。脫粒器的兩側擋板315可向後延伸擋住傳送帶的兩側。輸送帶向後上方拋出的糧粒由其後滑谷板440和頂罩板49歸入高位橫集攪龍26。攪龍26中部的出糧口27可使糧粒落入三輥揚升器的前輥403與壓輥405之間的輸送帶402上。
T22,抖動板。如圖56,在脫粒器1的近後方設置一塊與其同幅寬的抖動板41;抖動板的前端伸至脫粒器的後下方以利於接納脫出糧粒,抖動板的上端的後下方有高位橫集攪龍26,抖動板的上表面具有側視圖形為鋸齒狀的橫向凸稜與凹槽42,抖動板被驅動而作斜上斜下的小幅度的往復抖動時把其上糧粒向後向上拋升,其兩側擋板可由脫粒器的側擋板向後延長而成。抖動板可由其骨架上部的曲柄機構43驅動,其骨架的低位部可與搖杆44鉸接,搖杆另端與機架鉸接。抖動板的前段還可向前彎伸並經滾輪被限位在基本水平的導軌內作前後抖動。
T3大類。如圖45、49、50、52、53、55、56、57、58、59、60、63、64、66所示,此類穀物輸送裝置的共同特徵是,所述脫粒裝置防濺罩的兩側擋板315、頂罩板49把糧粒歸入單軸脫粒器1後方的與其同幅寬的低位橫集攪龍28,攪龍28的槽殼29與脫粒器之間可加設滑谷板30。攪龍28把糧粒橫推至其中部或側端的出糧口,該出糧口連通如下穀物升運裝置T31型。如圖50、53,安裝在上述攪龍28的軸伸段的葉輪揚谷器37的揚升管36連通入袋管50。
T32型。如圖45、55、64,鏈條刮板式升運器31的下端鏈輪與攪龍28同軸,升運器的上部出糧口連通入袋管50或復脫清選裝置(見圖64)。
T33,如圖49,所述攪龍28的出糧口連通升運攪龍504下部的入糧口,升運攪龍504的上部出糧口連通入袋管50。(凡與低位攪龍28同軸的升運器可安裝在攪龍28的某側軸伸段上,如果設置在攪龍28的中部,該升運器外殼的前方可加設俯視圖形為頂角向前的角形狀的糧粒反射板以使糧粒不向前下方反射而損失)。
T34型,如圖59,與上述低位橫集攪龍28同軸的小揚谷器把糧粒揚入其後的較大揚谷器37,其揚升管36上端經閉風器407連通升運風機406的升運管408,升運管408從車架底下連通前述的裝車管。
T35。如圖52、57、58、63、66,所述低位橫集攪龍28左右兩段正、反向的螺旋葉片可把糧粒橫集至其中部或某側的某處,該處的攪龍槽殼29向後下方開口連通吸運管38,吸運管的上端連通糧雜分離器39的擴腔部,分離器39的頂部開口經吸氣管40連通吸氣離心風機的進氣口而使低壓罐工作時保持的負壓能吸升穀物,糧粒因重力下落經分離器下方的閉風器407進入末級升運風機406,升運風機的升運管408連通入袋管50或裝車管。
所述的吸氣離心風機可以是(1)專用的吸氣排雜風機,即只有穀物中的輕雜物能經吸氣管進入吸氣排雜風機再經該風機的出風管吹出機外;(2)如圖52、57,吸氣離心風機同時也是所述末級升運風機408,其進風口只連通吸氣管40。所述分離器39可採用通常的容積式或旋風式分離器等,所述閉風器可以是轉葉式的或單向閥式的。所述單向閥式閉風器可以是如圖51、52、57、66所示的一種鉸接在給糧管501內的利用重力和/或彈力關閉的閥門,它由為推開閥門而堆積在其上一定厚度的穀物來阻隔吹運管408的氣流向吸運管回流。上述無論哪種型式都可用於前述兩種兼用載貨汽車式收穫機。
當用於車底懸式收穫機時,如圖63,分離器39的罐體可安裝在車後輪431的前方、車縱梁370的外側,也可佔車箱側外的空間,其下部可向車內傾斜以使糧粒可經閉風器407落入安裝在車縱梁上的升運離心風機406的出風管442。如另採用吸氣排雜風機,其葉輪可與升運風機406的葉輪同一橫軸安裝。吸運管38可由車中部穿過車縱梁上的圓孔502後連通分離器39。
(八)穀物分離,復脫和清選裝置為了提高收穫作業的效率,防止穀物在輸送過程中發生破損和獲得純淨的糧粒,上述各類收穫機還可單一或綜合選擇地附加穀物分離、復脫和清選裝置。
圖50示出一種溜篩126,固定設置在升運管36與入袋管50之間,依靠篩片的傾斜和發動機在運轉中不可避免的振動而使谷、雜分離。
圖51、52、57、66示出了一種極為簡單的尾氣清選裝置127,該裝置具有與吹運管408串通而過流面積相對擴大的清選流道128,進入清選流道128的帶粒氣流減速至糧粒的懸浮速度(約7米/秒)以下使糧粒沉降並經斜面129滑入入袋管50(或出糧管),而輕雜物繼續懸浮被氣流帶入排雜管130直至排出機外或排入拾雜箱。為了提高清選效果,還可在清選流道中設置百葉滑板131,該百葉滑板131的上斜面面迎來流方向,其排列間距和斜面的坡度至少可讓糧食粒順利滑下。
根據上述擴管減速沉降原理,還可採用如下尾氣清選方式(1)如圖67,吹運管408上端的相對擴大的清選流道128的上部有一曲面132,它可使隨氣流減速的糧粒向下反射迅速落入出糧管50,而輕雜物繼續懸浮被氣流帶入排雜管130。
(2)如圖68,在吹運管408上埠的近上方有一棗核形的中空的封閉的內殼132,內殼與外殼133由筋骨固定在吹運管408上,內、外殼之間構成橫斷面為環形且截面積漸擴的清選流道128,隨氣流進入清選流道128的糧粒減速沉降經外殼133下端與吹運管408之間的環形出糧管134落入斜滑槽135,最終進入存糧裝置,而輕雜物仍隨減速氣流上行經排雜管130排出機外。
(3)如圖69,其吹氣管408連通過流面積擴大的清選流道128,清選流道128的下表面136傾斜可使沉降的糧粒滑入出糧管50,而輕雜物隨減速氣流經排雜管130排出機外。
在上述圖67至圖69所示的三種尾氣清選裝置中,為防止輕雜物沉降或糧粒被吹至排雜管,最好在吹運管408的出口與出糧管50的進口之間設有只允許氣流和糧粒通過的過流網137或還在清選流道128或其附近排雜管130的外殼上設有洩流口,該洩流口有隻透氣而不能讓穀物通過的柵欄138和具有一定重力或彈力的堵氣板139,堵氣板139鉸接在清選流通128或排雜管130的外殼上,當清選流道128內的氣壓過高時,堵氣板139被氣流推開而放氣,也可由人工調節堵氣板的開度。
為了提高收穫機的作業效率,允許脫粒斷穗而採用較為簡便的復脫裝置完成復脫是經濟合算的。圖57和圖72示出一種在容積式糧雜分離器39的內腔中增設復脫器的兼用結構,其兼用方式是在分離器的殼體140內橫置一個可定軸轉動的紋杆式或擊齒式復脫滾筒141,在復脫滾筒141的下方設有凹板篩142,為使糧雜分離而且只對雜餘進入復脫,在凹板篩142一側的上方還可設有與其相接的欄雜篩143,由吸運管38吸送的穀物經彎管144進入復脫滾筒141的上方,由於分離器殼體140的內腔過流面積增大和慣性作用,穀物在沉降的過程中繼續向前運動,其籽粒穿過欄雜篩143落入給糧管501,而雜餘則被截留而落入復脫器,復脫滾筒141按箭頭所示方向旋轉,雜餘被捲入復脫滾筒141與凹板篩142之間的脫粒間隙,被脫下的籽粒穿過凹板篩142落入給糧管501與未經復脫的糧粒匯合經單向閥407注入吹運管408,而雜草則從脫粒間隙排出被吸運氣流帶入風機406。
圖52所示的復脫器145與圖57、72所示設置在分離器內腔中的復脫器基本相同,區別在於將其設置在鉤齒滾筒1的後方可同時兼作橫擋物使用。
圖73是在容積式分離器的內腔中增設復脫器的另一種兼用結構,其工作原理與上述方式基本相同,區別在於它是軸流式的,由氣流輸送的穀物經復脫滾筒141前段的螺旋齒146及凹板篩142前段的柵格篩148把籽粒與雜餘分離,並把雜餘推往復脫滾筒141與凹板篩142及螺旋導板147構成的脫粒間隙中,復脫後的雜草從復脫滾筒141的另一端排出,並與從柵格篩148和從凹板篩142分離出來的籽粒重新匯合落入給糧管501。
上述欄雜篩143最好採用如圖74、圖75所示的結構,其篩條149均勻間隔垂直或傾斜向下懸伸,以免掛草。
圖70示出了一種可與各式輸送裝置配套使用的復脫清選裝置。請裝置在清糧室150的上方有一橫置的復脫器,復脫器的復脫滾筒141可以是紋杆式的或擊齒式的,設置在由上半部的螺旋導板147和下部的凹板篩142所圍成的圓筒形內腔中。圓筒形內腔的一端與糧管501相通,另一端與排雜管130相通。從糧管501進入內腔的穀物在復脫過程中其糧粒從凹板篩142穿過落入清糧室150,而雜草在復脫滾筒141與螺旋導板147的作用下作軸向移動而從排雜管排出。進入清糧室150的糧粒受到風扇151的偏吹使輕雜物從排雜口(管)130排出機外,經清選後的乾淨糧粒則落入下方的橫集攪龍164而被送往存糧裝置。
圖71示出另一種可與各式輸送裝置配套使用的復脫清選裝置。該裝置的復脫與清選部分與圖70所示結構相同,其區別在於在復脫器的上方另有一個斜置的圓筒篩152,此圓筒篩可以轉動,其較高的一端與糧管501的圓形管口153套接,較低的一端經給雜槽154與復脫器的入雜口相通。作業時,從糧管501進入圓筒篩152內的穀物在圓筒篩適當轉速的翻動下把糧粒與雜餘分離,被分離出來的糧粒落入清糧室150,而雜餘則從圓筒篩152的低端經給雜槽154進入復脫器經復脫器復脫出來的糧粒穿過凹板篩142同樣落入清糧室150。
圖64和圖65所示復脫清選裝置也可與各式輸送裝置配套使用。該裝置在清糧室150的上方有一由曲柄連杆機構176帶動的下吊式谷、雜分離篩177,其一端位於與輸送裝置的出糧口相接的給糧口501的下方,另一端的下方有由復脫滾筒141與凹板篩142組成的復脫器,凹板篩142的後上方有與其相接的滑板178,從給糧口501落在分離篩177上的穀物被分離後其籽粒直接下落,而雜餘則從分離篩177的層端經滑板178進入復脫器,風扇151的風流從復脫器的上、下兩空間通過,沿箭頭所示方向旋轉的復脫滾筒141使從脫粒間隙出來的雜餘向上拋揚,已脫完粒的輕雜物被風流吹出排雜管130,而尚未完全脫粒的雜餘因比重較大不能隨風飄移過遠而再次進入復脫器,如此循環直至完全脫粒排出機外為止。調節偏風板179,可獲得適合的循環復脫次數。被復脫器脫出的糧粒和從分離篩177分離出來的糧粒經清選後落入橫集攪龍164被輸往存糧裝置,而輕雜物從排雜口130排出機外。
(九)具有縱置脫粒器的脫粒裝置所述脫粒裝置也可以採用另一種結構形式。如圖76至圖78所示,該式脫粒裝置包括脫粒器、分禾器319和防濺罩200。脫粒器宜採用如上所述的單軸脫粒器即鉤齒滾筒1,將其經基本與前進方向平行的軸199單個或多個橫向間隔排列地縱置在高度不變或可調節的支架上,其工作高度如同上述橫置式,其入稈工作面17可接觸原生禾稈的腰部。分禾器319為前端尖且至少兩側有斜稜或斜面的錐體,間隔排列分設在每一個鉤齒滾筒1的前方和脫粒裝置靠近鉤齒滾筒入稈工作面17一側的前方。防濺罩200為具有每一個脫粒器圍罩空間197的殼體,其前面有與分禾器319的排列間隙相銜接的高於作物的入稈口196,每一圍罩空間197中位於鉤齒滾筒入稈工作面17的一側的側罩面195與鉤齒18齒頂之間的間隙宜小,主要經齒高和齒間構成的空隙與地面相通,另一側與其下方用以將穀粒導入橫置攪龍28的縱置溜槽194相通。為使被收原生物稈順利地進入和通過鉤齒滾筒1的工作齒區並獲得良好的脫粒效果,防濺罩200的前面可全方位敞開或其前罩面193最好具有與分禾器319相應的向前漸擴的斜面192,鉤齒滾筒上的鉤齒18宜採用螺旋線間隔分布,其螺線頭數即同一軌跡單面內的齒數最好能使待進入的直線狀態的原生禾稈20不同時接觸多個同一軌跡平面的鉤齒18(也包括有一定高度的非鉤齒齒數)。工作時,整機的前進使相對後移的原生禾稈20在分禾器319和前罩面的斜面192的分理導向作用下向入稈口196靠攏並進入鉤齒滾筒的入稈工作面齒區,鉤齒滾筒相對於禾稈20向上運轉使其彎曲而把穗部引至上部脫粒區191進行脫粒,被脫下的穀粒經防濺罩200、溜槽194和攪龍28輸向後續輸送裝置而被脫完粒的秸稈原生退離脫粒裝置。為儘量降低鉤齒滾筒的工作高度以適應較矮作物的作業要求,溜槽194也可由縱置的攪龍取代。該縱置式脫粒裝置可使禾稈在相對於鉤齒滾筒作軸向移動的脫粒過程中的脫粒區高度不變因而可加長滾筒來延長單穗的脫粒時間或提高收穫機前進速度。
(十)原生脫粒稻麥收穫機的收穫作業行走轉向的自動控制系統在較大型的尤如車底懸式收穫機上可增設收穫作業行走轉向的自動控制系統。該系統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如圖79)1、在收穫機45前部的脫粒器1的至少一側的下方或後方設有靠近外側的感壓板B1和靠近B1內側的感壓板B2,每塊感壓板當受到剛收穫後的禾稈的彈壓力時可改變由它控制的至少一個電開關的開關狀態,由感壓板B1和B2控制的全部電開關的開關組合狀態及由其電路所操縱的收穫機轉向執行機構的工作狀態是以下三種a、當前趟已收穫作物面S1與當趟剛收穫作物面S2的交界線L在感壓板B2的內側時,兩感壓板都無剛收穫禾稈彈壓,全部電開關的組合狀態經其電路操縱轉向執行機構使收穫機向左轉彎或減小左轉的轉彎半徑;b、當交界線L在感壓板B1的外側時,兩感壓板都受到剛收穫禾稈的彈壓,全部電開關的第二種組合狀態經其電路操縱轉向執行機構使收穫機向右轉彎或減小右轉的轉彎半徑;c、當L在B1與B2的可感壓部位之間時,全部電開關的第三種組合狀態經其電路操縱轉向執行機構保持收穫機轉向輪的已有偏角;2、在所述兩感壓板的機另側有低位的壓禾滾(也可利用行走輪)或割刀以使處在交界線L外側的已收穫禾稈的彈壓力明顯比處在交界線L內側的剛收穫禾稈的彈壓力要小而不能改變感壓板的電開關的開關狀態。
見圖80,感壓板B1控制的兩個常開電開關K11、K12及直流電源46共同操縱直流電動機M,電動機驅動收穫機轉向減速傳動機構。與上述相應的三種工作狀態是a、兩感壓板都無剛收穫禾稈彈壓,即電開關K11和K12斷開而K21和K22閉合,這時電動機M的轉向使收穫機向左轉或減小左轉的轉彎半徑;b、兩感壓板都受剛收穫禾稈彈壓,即電開關K11和K12閉合而K21和K22斷開,這時電動機M反轉,收穫機向右轉或減小右轉的轉彎半徑;c、當L在B1與B2的可感壓部位之間時,B1不受剛收穫禾稈彈壓而K11和K12斷開,B2受到剛收穫禾稈彈壓而K21和K22也斷開,電動機無電流經過,收穫機轉向輪偏角不變。
使用方向盤轉向時,為了避開電動機轉子的慣性阻力矩,可設撥叉使經滑鍵與電機軸連動的傳動輪可軸向滑移而使其處在分離狀態。
對於有液壓系統的收穫機,例如已有液壓傾卸裝置,可利用液壓缸來控制收穫機轉向。如圖81,不收穫作業時,可用手動方向盤驅動某軸601轉動而帶動其輻杆602擺動,輻杆另端通過長孔活銷機構603使液壓缸的控制閥604的閥芯605滑動,閥體604可與機架608鉸接,閥芯605外端與輻杆602由銷軸603鉸接。收穫作業時自動控制系統控制雙作用液壓缸推拉轉向臂轉向,且轉軸601有回位彈簧(如扭簧)使其趨於保持在中立位置。在上述輻杆602上固定一塊永久磁鋼606,與其匹配的電磁鐵607上繞有直流線圈609,線圈的兩端如圖80那樣經感壓開關組與直流電源連接,上述四個電開關的三種工作組合狀態正好相應於此例中的磁鋼606三種位置的工作狀態a、線圈609正嚮導通,磁鋼606吸合,液壓閥控制液壓缸使收穫機向某一側轉向;b、線圈609反嚮導通,磁鋼606受到排斥力而控制收穫機向另一側轉向;c、線圈609不通電,磁鋼606被回位彈簧保持在中立位置,因而液壓閥604使液壓缸活塞穩定在已有位置,收穫機的已有行進狀態保持不變。
永久磁鋼606可由軟鐵取代,該軟鐵可與左右兩塊電磁鐵分別吸合,左右電磁鐵受所述感壓開關的控制轉向。執行機構也可借用收穫機發動機的動力,例如,分取發動機動力經一個小型換檔箱後把動力傳至方向盤軸系,該換檔箱的撥叉由上述電磁鐵來轉換至其正檔、倒檔或空檔三種工作狀。
為使轉向自動控制系統工作更穩定可靠,可採取以下措施1、避免感壓開關流過大電流,例如,用感壓開關控制其相應的大電流三極體的基極小電流或控制繼電器;2、為了使該自控系統處在所述工作狀態C時收穫機轉向輪的偏角不自行改變,可在轉向傳動軸系中加設阻尼或制動機構,例如可設計電磁製動閘並使三種工作狀態的轉換同步協調;3、為防止感壓開關每次啟動轉向執行機構至其停止動作的時間過長,即為防止每次改變轉彎半徑的量都過度,可在感壓開關電信號的轉換電路中加設定時器,即定時器有電信號輸出的時間才是轉向執行機構的動作時間。每個定時器的功能最好是1)、每當接受到感壓開關電信號時開始輸出電信號並保持t1時值後停止輸出;2)、每次輸出完畢後保持t2時值的停止輸出狀態,即在t2時值內有輸入也不輸出;3)、t1、t2時值分別可調。在收穫實踐中,可把控制工作狀態a及b的定時器的時值t1及t2分別調節到使處於工作狀態C的平均時間最長。
(十一)稻麥秸稈處理根據農業專家們的願望,秸稈最理想的處理辦法是直接還田做肥,肥效最高,成本又低,而割後運回村寨脫粒後再過馥還田,秸稈的有機成份損失多、肥效差、也浪費運力。免割脫粒後的稻麥秸稈直接翻壓深埋的梨具還可如下實現在畜力或機動的單鏵或多鏵犁的犁鏡的前方的一根作物稈長度的距離內拖掛有一定寬度和重量的橫置的壓滾或壓梳,以順向地壓倒並壓住秸杆的上部,以利於其後的犁鏡把秸稈翻壓深埋做肥。壓梳橫梁上指向下的短梳還可把不順向的禾稈也梳理至犁鏵前進方向以更利於深埋及耙耕作業。
如需割下秸稈,該機可在脫粒裝置的後下方加設切割裝置,加圖57所示,其割刀181可設置在距離脫粒裝置後部大於禾稈長度的位置上,其割下的秸稈由設置在割刀181後上方的橫向輸送帶182輸送至收割機的一側鋪放在地面上。
權利要求
1.一種至少可橫置於其稻麥收穫機的脫粒裝置前下部的稻麥原生脫粒器,它具有眾多脫粒擊齒和可被驅動並攜帶脫粒擊齒繞著基本水平的單根軸或者多根平行軸作環周運動的載體,擊齒固定在有一定軸向寬度的載體的外周面上並向外伸出一定的長度,擊齒的齒體之間具有若干周向或者基本周向連通的存稈空間,也稱為存稈通道,載體外周面的單純環周運動的軌跡面中的接觸原禾稈腰部的入稈工作面是弧形面,所述環周運動的工作運行方向使處在弧形入稈工作面上的擊齒向上運動;其特徵是,所述眾多脫粒擊齒全部或者部分是鉤齒,所述鉤齒的齒體上在其工作環周運動方向的至少一側具有至少一個具有一定側向幾何分量的突起或者伸出的部分,簡稱為突伸部分或突伸,離載體較遠的突伸稱為外層突伸;突伸的伸端與其相鄰的齒體之間具有入稈間隙,該入稈間隙在工作中具有使原生禾稈較通暢地進入其相應的存稈通道的通暢性;在所述每個存稈通道的外周有鉤齒的外層突伸;至少側向幾何分量較大的外層突伸上的靠近其自身軌跡環外的稜或面形成齒坡,齒坡稜面的傾向和坡度使彈壓其上的原生禾稈易於由其齒頂方滑入所述的存稈通道;齒頂的軸向寬度較小以利於插入原生禾稈叢隙;外層突伸上靠近其自身軌跡環內的稜或面形成齒鉤,齒鉤稜面的傾向和坡度使該齒鉤至少在其相應的工作線速度下能夠向其存稈通道內鉤壓已從入稈間隙進入該存稈通道的禾稈;至少鉤齒的外層突伸的伸端與其相鄰齒體之間的所述入稈間隙除具有所述的通暢性之外還具有使原生禾稈只進不出的所謂單向性;每個存稈通道的可存稈的有效橫截面積的大小至少能夠容納其對應收穫幅寬內的該進入而尚未退離的全部暫存禾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稻麥原生脫粒器,其特徵是,所述單個鉤齒是彈性和/或離心變形鉤齒,該類鉤齒的至少外層突伸與其齒身之間是彈性連接和/或鉸連接的,其彈性力的方向和/或其鉸鏈軸的方向至少使得其外層突伸在工作中所受到的禾稈彈壓力、打擊反力、自身的離心力和/或彈性力等力的合力的變化過程中可變形或位移而使其伸端相對其齒身產生位移而使得其伸端側邊的所述入稈間隙的有效寬度可隨禾稈的彈壓力的改變而自動調節,從而使其更易於具有入稈通暢性和單向性功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稻麥原生脫粒器,其特徵是,當其擊齒工作運動到載體較上部的所謂脫粒區時各擊齒的主要迎擊稜面在其上每點處的傾向與該點處的工作線速度方向的夾角(該夾角稱為該點處的迎擊角)是較小的銳角,該較小的迎擊角則可與較大的擊齒工作線速度配合;所述迎擊稜面在其上某點處的傾向是圓滑迎擊稜面在該點的切面的傾向或是非圓滑迎擊稜面的假設光滑包絡面在該點的切面的傾向。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稻麥原生脫粒器,其特徵是,其擊齒的各主要迎擊稜面上各點處的所述迎擊角的大小隨該點位而變化,其變化規律是當擊齒工作運動到所述脫粒區時,其迎擊稜面上工作線速度越大的點位的相應迎擊角越小,這種隨大而變小的理想程度是使脫粒器在同一適合的工作轉速下各迎擊稜面上各點處對稈穗的打擊力效幾乎等同,以最利於既加快脫粒又減少斷穗及含雜率。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所述的稻麥原生脫粒器,其特徵是,它的擊齒的載體是單軸滾筒,固定在滾筒外周面上的鉤齒的齒身是周向或基本周向延長的隔板,軸向相鄰的隔板基本互相平行、等距分布,其突伸固定在隔板上或與隔板連體製成,隔板之間是存杆通道。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一種稻麥原生脫粒器,其特徵是,在脫粒器的齒頂上和/或齒頂近處設置有密而小的牙紋以加強對半傾伏禾稈的扶直作用。
7.一種原生稻麥收穫機,它包括收穫裝置、存糧裝置及驅控部分;所述收穫裝置至少包括脫粒裝置,或還包括在脫粒裝置與存糧裝置之間的穀物輸送裝置;所述驅控部分具有行走及其轉向裝置、操縱機構及動力傳動機構;所述存糧裝置和/或驅控部分是該機專用的或借用配套的;其特徵在於所述脫粒裝置具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個或多個脫粒器和用以圍擋濺射穀粒的防濺罩,脫粒器的軸可橫置或縱置,脫粒器的入稈工作面可接觸即收原生禾稈的腰部,脫粒器與防濺罩之間有入稈導粒通道,該通道的一端是入稈口,其另一端與存糧裝置或穀物輸送裝置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原生稻麥收穫機,其特徵是,在該收穫機的單軸或雙軸脫粒器的前上方設置有與脫粒器同幅寬的防濺簾,該簾具有安裝在脫粒器防濺罩的頂罩板的前緣的橫梁以及其上端固定在橫梁上的一橫排或多橫排的簾條,各簾條基本平行地向下伸出,簾條的下端懸空並接近脫粒器前上部的齒頂,簾條之間至少能較順利地通過作物稈穗。
9.一種可提供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收穫機的驅控部分的兼用載貨汽車,它及與它配套使用的所述收穫裝置的相應特徵包括1)、在該車架前部和該收穫裝置機架上設有或備有相應的可在收穫期間安裝的懸掛機構,該懸掛機構能在收穫時把該收穫裝置機架整個地懸掛在該車的前方;2)、該收穫裝置中具有把穀物裝入該車箱的穀物輸送裝置,或在該車中還具有相應配套的穀物輸送裝置;3)、在該車與該收穫裝置中具有把該車發動機的動力分給該收穫裝置的相應的動力傳動機構,或該收穫裝置具有自給的動力裝置;
10.一種可提供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收穫機的驅控部分的兼用載貨汽車,它和與它配用的所述收穫裝置的相應特徵包括1)、該車的變速器中至少具有一級基本適合該收穫裝置的收穫前進速度的倒檔,收穫時該車退行作業;2)、該車架和其側伸支架上具有可安裝該收穫裝置部件的相應活性連接機構,在收穫作業期間,所述脫粒裝置可安裝在該車架的後下方即該車後輪的後方,其脫粒器收穫幅寬的至少一側邊超出該側車輪的外側,以免車輪損壞邊界作物;3)、該收穫裝置中具有從該車車箱側邊或穿過該車箱底板把糧粒裝入車箱的穀物輸送裝置;4)、該收穫裝置分取該車發動機動力或另設較小功率的發動機。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一種兼用載貨汽車,其特徵是它還具有可調節該車架後部離地高度的或兼用於使該車箱傾覆自卸的液壓系統,該系統具有左右對稱的兩個或左右居中的一個液壓缸,該液壓缸體的下端由水平橫向銷軸與固定在該車後轎殼管上的支架鉸接或經球關節連結,該液壓活塞杆的上端或該活塞的行程放大機構的液壓動力輸出端是以下兩種鉸接方式之一a、對於車箱固定在該車架上的非自卸車型,上述液壓動力輸出端經由水平橫向銷軸或經球關節與該車架連結,以使液壓缸可在收穫作業中通過調節該車架後部的離地高度來調節懸掛其上的脫粒裝置中的脫粒器的離地高度;b、對於車箱底架與該車架後端鉸連接的液壓自卸車型,上述液壓動力輸出端與車箱底架由水平橫向銷軸鉸連接或經球關節連結;該車還具有可使車箱底架與該車架鉤連或脫離的活動掛鈎H及可使該車架與該車後橋殼管鉤連或脫離的活動掛鈎L,當掛鈎H使車箱底架與車架鉤連且掛鈎L不使車架與該車後橋殼管鉤連時,所述液壓缸可在收穫作業中通過調節車架後部的離地高度來調節脫粒器的離地高度;當掛鈎H不使車箱底架與車架鉤連而掛鈎L使車架與該車後橋殼管鉤連時,所述液壓缸可使該車箱傾覆卸糧。
12.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兼用載貨汽車,其特徵是在該車的車箱底板上有一個或多個洞孔,在收穫作業期間,每個洞孔可安裝一段糧粒裝車管,該管段上端出糧口高出該車箱的四周欄板,該管段下端可連通相應穀物輸送裝置的升運管,當該車運輸其它貨物時每個洞孔可由與其相應的堵蓋把該車箱底板上表面堵平。
全文摘要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稻麥原生脫粒器和多種類型採用該脫粒器的稻麥收穫機。所述脫粒器是其外周設有眾多鉤齒的鉤齒滾筒或鉤齒帶,它能夠把原生物稈鉤引彎稈至自身的上部一次完成脫粒而供以直接收集或只對少量雜餘進行後續處理;與其組配而成的稻麥原生脫粒收穫機可以有人力機、自走式或機引式等大中小多種機型,整機輕、便、簡、廉、低耗、高效,適合各種地理條件和各種生產規模的使用要求,有利於普及推廣。
文檔編號A01D41/00GK1194771SQ98107189
公開日1998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1998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1997年4月1日
發明者陳興中, 陳興芳, 陳興安 申請人:陳興芳, 陳興中, 陳興安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