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碟排出方法及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04:28:11 3
專利名稱:光碟排出方法及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碟排出方法及光碟排出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將光碟裝置內的光碟通過光碟輸送部輸送到光碟排出裝置的合適的排出方法和排出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汽車導航儀器或音樂播放器等車載用或家用的設備,採用了將記錄在光碟內的圖像或聲音的信息再現或記錄的光碟裝置。
在這樣的光碟裝置中,在通過前述旋轉驅動部使保持在設置於光碟裝置內的旋轉驅動部上的光碟旋轉驅動的同時,相對前述光碟使用光頭進行再現或記錄。
並且,在這樣的光碟裝置中,作為用於將光碟裝置內的光碟從光碟裝置中取出的部件,採用了用於將光碟裝置內的光碟,從能夠將其從光碟裝置中取出的光碟排出位置,例如,光碟裝置的插入口,輸送到光碟露出在裝置外部的位置的光碟排出裝置。
前述光碟排出裝置,具有可以使前述光碟在前述旋轉驅動部的光碟保持位置和前述光碟排出位置之間輸送的光碟輸送部。該光碟輸送部具有輸送輥或輸送皮帶輪等能夠與光碟接觸的旋轉體,藉助於通過該旋轉體的向排出方向的旋轉動作,前述光碟被輸送至前述光碟排出位置。
前述光碟輸送部由電機等驅動源旋轉驅動,該驅動源由光碟排出裝置的控制部驅動控制。
在前述控制部中,電連接有用戶用於指示光碟排出的排出按鈕,前述控制部通過接收到前述排出按鈕被按下,開始用於使前述光碟輸送部在排出方向上旋轉驅動的控制。
此外,以往在前述光碟排出裝置中,採用了用於在從前述光碟裝置內的光碟排出處理不正確的情況下,在使光碟返回到前述光碟保持位置之後,執行再次開始光碟的排出處理的重試處理的結構。
因此,在前述光碟排出裝置中,設置有光傳感器等檢測部,通過該檢測部檢測出前述光碟已被輸出到前述光碟排出位置。該檢測部的檢測結果被輸出至前述控制部。
此外,在前述光碟排出裝置中設置有定時器,由該定時器對通過前述光碟輸送部進行的前述光碟的排出處理開始之後的經過時間進行測定。
進一步,前述控制部在設定於前述定時器中的預定時間內通過前述檢測部未檢測出光碟的情況下,在使前述光碟輸送部在與輸送方向相反向的送入方向上旋轉、前述光碟回到前述光碟保持位置之後,進行用於再次開始前述排出處理的控制。
圖7為表示這樣的光碟排出裝置的重試處理的流程圖,在該重試處理中,首先,如圖7中的步驟1(ST1)所示,在由使用者按壓排出按鈕後,在步驟2(ST2)中,使再現或記錄中的光碟的旋轉驅動停止。
接著,通過在步驟3中(ST3),使光碟輸送部在排出方向上旋轉,如隨後的步驟4(ST4)所示,開始光碟的排出處理。
接下來,在步驟5(ST5)中,判斷在前述定時器所設定的預定時間內是否在前述光碟排出位置中檢測出前述光碟,在檢測出的情況下前進到步驟6(ST6),在未檢測出的情況下判斷為排出處理錯誤,回到步驟3(ST3)。此外,儘管圖中未示出,但是在返回到步驟3(ST3)之前,光碟輸送部在送入方向上旋轉,使光碟返回到光碟保持位置上。
通過在步驟6(ST6)中,使光碟輸送部的旋轉停止,如隨後的步驟7(ST7)所示,光碟的排出處理完成。
另一方面,在從步驟5(ST5)返回到步驟3(ST3)的情況下,通過又一次從步驟3(ST3)前進到步驟4(ST4),再次開始光碟的排出處理。
這樣,以往,在發生光碟排出處理的處理錯誤的情況下,通過反覆同樣的排出處理,試圖對錯誤進行恢復。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2003-217220號發明內容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是,作為構成不能正確地進行光碟的排出處理的處理錯誤的原因,形成於光碟上的溢料(ばり)或附著於光碟上的汙漬等佔了大半。
就是說,在排出處理時,由於在前述的光碟輸送部等與光碟接觸的機構部件上,接觸了形成有光碟的溢料或汙漬的部位,妨礙了向光碟的排出方向的輸送。
特別是,在如圖8所示的DVD盤等貼合盤50的情況下,由於用於盤的貼合的粘接劑51溢出至光碟結合面的外側,而在貼合盤50的外周面上形成顯著的溢料,排出錯誤的可能性變得更高。
在這種以溢料或汙漬為原因產生排出處理錯誤的情況下,在以往的排出方法中,由於在重試處理時只是通過光碟輸送部將光碟向排出方向再次輸送,因此前述的機構部件與盤上的溢料或汙漬的部位的相對位置關係沒有變化,其結果是,幾乎還是再次重複排出處理錯誤。
因而,以往關於用於恢復排出處理的錯誤的排出方法,實際情況是沒有提出任何有效的方案。
因此,本發明是鑑於以上問題而做出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光碟的排出處理的重試處理時,能夠通過使光碟的溢料或汙漬的形成部位與光碟所接觸的機構部件的相對位置關係變化,來降低光碟的排出處理錯誤的再發生率的光碟排出方法及其裝置。
解決問題的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光碟排出方法的特徵在於,一種由光碟輸送部將光碟相對光碟裝置進行送入、排出的光碟裝置的光碟排出方法,開始通過前述光碟輸送部,將前述光碟至少從進行前述光碟的旋轉驅動的光碟裝置的旋轉驅動部的光碟保持位置,向能夠從前述光碟裝置取出前述光碟的光碟排出位置輸送的光碟排出處理,從前述排出處理的開始起預定的時間內未檢測出在前述光碟排出位置的前述光碟的情況下,通過前述光碟輸送部將前述光碟返回到前述光碟保持位置,接著,通過前述旋轉驅動部使前述光碟旋轉驅動,接著,再次開始前述排出處理。
根據這種方法,通過在光碟的排出處理錯誤之後,再次開始光碟的排出處理之前,進行由旋轉驅動部使光碟旋轉驅動的控制,能夠使光碟的溢料或汙漬形成的部位與排出處理時與光碟接觸的光碟輸送部等機構部件的相對位置關係變化。
此外,本發明的光碟排出裝置的特徵在於,具有將光碟相對於光碟裝置進行送入、排出的光碟輸送部,該光碟輸送部將前述光碟在至少進行前述光碟的旋轉驅動的光碟裝置的旋轉驅動部的光碟保持位置,和能夠從前述光碟裝置取出光碟的光碟排出位置之間進行輸送;檢測前述光碟已被輸送到前述光碟排出位置的檢測部;和控制部,用於在進行將前述光碟至少從前述光碟保持位置向前述光碟排出位置輸送的前述光碟排出處理時,從排出處理開始起預定的時間內前述檢測部未檢測出前述光碟的情況下,在由前述光碟輸送部將前述光碟返回到前述光碟保持位置後,控制在再次開始前述排出處理之前通過前述旋轉驅動部使前述光碟旋轉驅動。
根據這種結構,通過在光碟的排出處理錯誤之後,再次開始光碟的排出處理之前,由前述控制部相對前述旋轉驅動部進行使光碟旋轉驅動的控制,能夠使光碟的溢料或汙漬形成的部位與排出處理時與光碟接觸的光碟輸送部的機構部件的相對位置關係變化。
此外,本發明的光碟排出裝置的特徵在於,光碟輸送部具有通過在與前述光碟的外周邊緣部接觸的狀態下進行旋轉動作來進行前述光碟的輸送的輸送皮帶輪。
根據這種結構,即使在使用輸送皮帶輪輸送DVD光碟這樣的容易在外周邊緣部上形成由粘著劑產生的顯著的溢料的貼合光碟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使光碟的溢料部分與輸送皮帶輪的相對的位置關係變化,來迴避輸送皮帶輪與溢料部分的接觸。
發明的效果根據本發明的光碟排出方法,能夠降低光碟的排出處理錯誤的再發生率,使光碟正確地排出。
另外,在反覆發生排出處理錯誤時,存在著不得不採用裝置分解等與通常的光碟取出方法不同的手法來取出光碟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會有導致光碟或光碟裝置損傷的擔憂。根據本發明,由於能夠使光碟正確地排出,能夠避免前述那樣的光碟或光碟裝置的損傷,進而能夠提高產品壽命。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光碟排出裝置,能夠降低光碟的排出處理錯誤的再發生率,使光碟正確地排出,同時,能夠防止損傷光碟或光碟裝置。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光碟排出裝置,特別是,能夠有效地降低使用如DVD光碟這樣的貼合盤時變得顯著的排出處理錯誤的發生頻率。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光碟排出裝置的實施例中,具有光碟排出裝置的光碟裝置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2的沿3-3線剖開的剖面圖。
圖4為表示本發明的光碟排出裝置的實施例中,具有光碟排出裝置的光碟裝置的示意性側視圖。
圖5為表示本發明的光碟排出裝置的實施例的框圖。
圖6為表示本發明的光碟排出方法的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7為表示以往的光碟排出方法的一個例子的流程圖。
圖8為表示構成光碟的排出處理錯誤的原因的、由於粘接劑形成溢料的貼合盤的結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對於本發明的光碟排出裝置的實施例,參照圖1至圖5,對具有該光碟排出裝置的光碟裝置的結構進行說明。
圖1至圖4示出了具有本發明的光碟排出裝置1的光碟裝置2。
圖1至圖4所示的本實施例的光碟裝置2,如圖4所示在形成有光碟3的插入口4的外殼6內,具有驅動單元5,該驅動單元5具有作為光碟3的旋轉驅動部的轉臺7。
此外,前述驅動單元5具有在轉臺7的下部附近的,相對於轉臺7平行的驅動底盤8,在該驅動底盤8的下面,設置有旋轉驅動轉臺7的主軸電機等驅動源9。
此外,在驅動底盤8下設置有光頭10,藉助於從該光頭10的物鏡照射的再現或記錄用的光通過形成在驅動底盤8上的圖中未示出的缺口而照射在轉臺7上的光碟3的記錄面上,對光碟3進行再現或記錄。
進一步,驅動單元5在相對於驅動底盤8將轉臺7夾在中間的圖3的上方相面對的位置上,具有相對於驅動底盤8平行的夾緊底盤11。該夾緊底盤11通過圖中未示出的夾緊驅動部的動力,可在相對於驅動底盤8接近或離開的方向上移動。
在前述夾緊底盤11上,可自由旋轉地支持有夾緊器12,該夾緊器12通過板簧等推力部件13向轉臺7一側推壓。並且,前述夾緊器12通過藉助於推力部件13的推壓力,相對於處於光碟保持位置的位於轉臺7上的光碟3的推壓接觸,將光碟3保持在轉臺7上。
此外,夾緊器12的推壓接觸是在夾緊底盤11接近驅動底盤8的位置上進行的,隨著夾緊底盤11離開驅動底盤8,通過夾緊器12向光碟3的推壓接觸被解除。
並且,在前述轉臺7與前述光碟3的插入口4之間,設置有光碟3的光碟輸送部,該光碟輸送部通過旋轉動作,能夠將光碟3在至少轉臺7上的光碟保持位置和光碟排出裝置之間進行輸送。此外,在光碟排出位置上,通過光碟3的至少一部分從插入口4露出於光碟裝置2的外側,使用者可從光碟裝置2中取出光碟3。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光碟輸送部被配製為在光碟3的輸送方向上以預定的間隔設置並排列的多個(圖1中為4個)輸送皮帶輪15、16、17、18,並且這些多個輸送皮帶輪15、16、17、18的旋轉軸與轉臺7上的光碟3的旋轉軸相互平行。
如圖3所示,各輸送皮帶輪15、16、17、18的剖面形狀形成為隨著從圖3的上下的兩端部側向中心側呈尖細狀的上下對稱的圓錐狀,在由這些上下圓錐形成的V字狀的槽內,保持有光碟3的外周邊緣部。
如圖5所示,在1個輸送皮帶輪15上,直接或通過減速齒輪等傳動機構連接有電機等驅動源20,該驅動源20的驅動力通過固定設置在各輸送皮帶輪15、16、17、18的同軸上的齒輪15a、16a、17a、18a以及嚙合於各齒輪15a、16a、17a、18a之間的傳動齒輪21、22、23向其他輸送皮帶輪16、17、18傳遞。
其結果是,各輸送皮帶輪15、16、17、18可以相互一致地在同一旋轉方向,即將光碟3向光碟裝置2內送入的送入方向或將光碟3輸送到光碟排出位置的排出方向上旋轉驅動。
回到圖1,在前述外殼6內,相對於多個輸送皮帶輪15、16、17、18,在將光碟3夾在中間並在與光碟3的輸送方向垂直相交的寬度方向上相對的相對位置上,沿光碟3的輸送方向設置有長形的導向部件25。
在前述導向部件25中臨近光碟3的位置上,沿導向部件25的長度方向形成長的導向槽26。並且,通過光碟3的外周邊緣部在導向槽26中滑動接觸,來保持光碟3的輸送。
此外,在導向部件25中臨近轉臺7的位置上,在光碟3的輸送方向上以預定間隔設置有用於檢測光碟3已輸送到轉臺7上的第1檢測傳感器27和第2檢測傳感器28。前述第1檢測傳感器27及前述第2檢測傳感器28分別具有嚮導向部件25的導向槽26內突出的致動器27a、28a。並且,這兩個檢測傳感器27、28的致動器27a、28a通過被輸送的光碟3的外周面推壓,使兩個檢測傳感器27、28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是,檢測出轉臺7上的光碟3。
再者,多個輸送皮帶輪15、16、17、18與導向部件25分別固定設置在第1移動部件30及第2移動部件31之上。這些第1移動部件30及第2移動部件31,通過藉助於齒輪或齒條等傳動機構33傳動電機等驅動源32的驅動力,可沿寬度方向相互接近或離開地移動。
因而,根據由輸送皮帶輪組15、16、17、18所輸送的光碟3的直徑,能夠調整輸送皮帶輪15、16、17、18與導向部件25之間的間隔。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光碟排出裝置1具有排出按鈕35,通過由使用者的操作按壓該排出按鈕35,對光碟排出裝置1指示光碟3的排出。
此外,本實施例中的光碟排出裝置1具有光傳感器等檢測部36,該檢測部36在光碟3的排出處理時,檢測光碟3已被輸送到光碟排出位置上。
進一步,本實施例中的光碟排出裝置1具有進行用於光碟排出的重試處理的控制的控制部37。
排出按鈕35、輸送皮帶輪15、16、17、18的驅動源20、轉臺7的驅動源9、檢測部36、第1、第2檢測傳感器27、28及測定排出處理開始後的經過時間的定時器38被電氣地連接至前述控制部37,在這些各個構成部分之間,控制部37進行用於重試處理的各種控制。
即,控制部37在通過電信號檢測出排出按鈕35被按壓之後,通過將用於使輸送皮帶輪15、16、17、18在排出方向上旋轉驅動的控制信號相對於輸送皮帶輪15、16、17、18的驅動源20輸出,開始光碟3的排出處理。
此外,控制部37在從光碟3的排出處理開始經過定時器38中設定的預定時間內沒有接收到來自檢測部36的檢測信號的情況下,判斷發生了排出處理錯誤。在發生排出處理錯誤的情況下,控制部37通過將用於在與排出方向相反的送入方向上旋轉驅動輸送皮帶輪15、16、17、18的控制信號相對於輸送皮帶輪15、16、17、18的驅動源20輸出,使光碟3返回到轉臺7上的光碟保持位置。
進一步,控制部37在通過來自第1檢測傳感器27及第2檢測傳感器28的電信號檢測出光碟3已返回到光碟保持位置上之後,通過將用於旋轉驅動轉臺7的控制信號相對於轉臺7的驅動源輸出,使轉臺7被旋轉驅動。
由此,轉臺7上的光碟3被旋轉驅動,可以使光碟3的溢料或汙漬的形成部位與排出處理時與光碟3接觸的輸送皮帶輪15、16、17、18或導向部件25等機構部件相對的位置關係變化。此外,在這種情況下的光碟3的旋轉驅動量根據需要可進行各種變更。
並且,在光碟3被旋轉驅動之後,控制部37通過再次將用於使輸送皮帶輪15、16、17、18在排出方向上旋轉驅動的控制信號相對於輸送皮帶輪15、16、17、18的驅動源20輸出,進行再次開始光碟3的排出處理的重試處理。
除上述的結構以外,光碟裝置2在位於轉臺7的附近的與輸送皮帶輪15、16、17、18相反側的位置上,具有使得在裝置2內貯存多枚光碟3成為可能的貯存部40。在前述貯存部40中,以上下複合的方式設置有保持光碟3的外周邊緣部的多個光碟固定器41。
在外殼6內可自由旋轉地直立設置的導引支柱45,通過形成於其外周面上的螺旋槽44而被卡合至各光碟固定器41,在該導引支柱45的下端部上,固定設置有小直徑齒輪43。
進一步,在小直徑齒輪43上嚙合有與電機等驅動源連接的大直徑齒輪42。並且,光碟固定器41通過藉助於大直徑齒輪42、小直徑齒輪43及導引支柱45傳遞前述驅動源的驅動力,而能夠沿導引支柱45上下移動。
由此,能夠選擇保持在任意的光碟固定器41上的光碟3,並與光碟固定器41一同移動到與轉臺7相同的高度上。
然後,位於與轉臺7相同高度位置上的光碟3通過輸送皮帶輪15、16、17、18而被輸送到轉臺7上,並可以通過光頭10用於再現或記錄。
此外,驅動單元5被支持在支持底盤47上,並且可以以不妨礙光碟固定器41的上下運動的方式,通過電機等驅動源的驅動力與支持底盤47一體地在輸送方向上適當移動。此外,圖4中以點劃線表示的驅動單元5的位置,為對光碟3進行再現或記錄的位置,以虛線表示的位置為迴避與上下運動的光碟固定器41接觸的退避位置。
進一步,光碟3能夠通過輸送皮帶輪15、16、17、18從貯存部40直接輸送到光碟排出位置。
以下,參照圖6對本發明的光碟排出方法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在發生光碟的排出處理的錯誤的情況下,在通過光碟輸送部將光碟返迴旋轉驅動部的光碟保持位置之後,進行再次開始排出處理的重試處理這一點上,與前述以往的光碟排出方法相同。
但是,在本實施例中,與以往不同是在重試處理之前,進行用於通過旋轉驅動部對光碟進行旋轉驅動的控制。
圖6為表示這樣的本實施例中的光碟排出方法的流程圖,在本實施例中,首先,如圖6中的步驟1(ST1)所示,在由使用者按壓光碟排出裝置1的排出按鈕35時,在此後的步驟2(ST2)中,停止由作為光碟裝置2的旋轉驅動部的轉臺7進行的光碟3的旋轉驅動。
接著,在步驟3(ST3)中,通過使作為光碟輸送部的輸送皮帶輪15、16、17、18在排出方向上旋轉,如此後的步驟4(ST4)所示開始光碟3的排出處理。
接下來,在步驟5(ST5)中,判斷在定時器38所設定的預定時間內通過檢測部36是否在光碟排出裝置中檢測出光碟3,在檢測出的情況下進到步驟6(ST6),在未檢測出的情況下判斷為排出錯誤,進到步驟7(ST7)。
在步驟6(ST6)中,通過使輸送皮帶輪15、16、17、18向排出方向的旋轉停止,如此後的步驟8(ST8)所示光碟3的排出處理完成。
在步驟7(ST7)中,通過使輸送皮帶輪15、16、17、18在與排出方向相反方向的送入方向上旋轉,光碟3返回到轉臺7的光碟保持位置,並且該光碟3通過夾緊器12而被保持在轉臺7上。然後,在通過夾緊端的檢測等確認光碟3保持在轉臺7上之後,通過轉臺7使光碟3旋轉驅動。
然後,在經過步驟7之後,通過返回到步驟2(ST2),停止光碟3的旋轉驅動,接著在步驟3(ST3)及步驟4(ST4)中再次開始排出處理。
此時,由於通過步驟7(ST7)中的光碟3的旋轉驅動,光碟3的溢料或汙漬形成的部位和排出處理時與光碟3接觸的輸送皮帶輪15、16、17、18或導向部件25等的機構部件的相對位置關係發生了變化,因此溢料或汙漬的部位與機構部件再次接觸的機率被降低。
由此,能夠降低排出處理的錯誤再發生的機率,能夠更正確地進行光碟3的排出處理。
並且,被輸送到光碟排出位置上的光碟3能夠通過使用者的手從光碟裝置2中取出。
此外,本發明並不限於前述的實施例,可根據需要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在前述實施例中,儘管作為光碟輸送部,採用了與光碟3的外周端邊緣部接觸的輸送皮帶輪15、16、17、18,但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本發明在使用與光碟3的記錄面或其內面接觸並對光碟3進行輸送的輸送輥的情況下也可有效地適用。
此外,本發明在將貯存部40作為排出處理的初期位置的光碟3的排出處理的情況下,也能得到與前述實施例同樣的良好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光碟排出方法,用於在通過光碟輸送部將光碟相對於光碟裝置進行送入、排出的光碟裝置中,其特徵在於開始一排出處理,該排出處理是由所述光碟輸送部將所述光碟至少從進行所述光碟的旋轉驅動的光碟裝置的旋轉驅動部的光碟保持位置,向能夠從所述光碟裝置取出所述光碟的光碟排出位置輸送,從所述排出處理的開始起預定的時間內未檢測出所述光碟在所述光碟排出位置上的情況下,由所述光碟輸送部將所述光碟返回到所述光碟保持位置,接著,所述光碟通過所述旋轉驅動部而被旋轉驅動,接著,再次開始所述排出處理。
2.一種光碟排出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光碟排出裝置具有將光碟相對於光碟裝置進行送入、排出的光碟輸送部,該光碟輸送部將所述光碟在至少進行所述光碟的旋轉驅動的光碟裝置的旋轉驅動部的光碟保持位置,和能夠從所述光碟裝置取出光碟的光碟排出位置之間輸送;檢測所述光碟已被輸送到所述光碟排出位置的檢測部;在進行將所述光碟至少從所述光碟保持位置向所述光碟排出位置輸送的所述光碟的排出處理時,從排出處理開始起預定的時間內所述檢測部未檢測出所述光碟的情況下,在通過所述光碟輸送部將所述光碟返回到所述光碟保持位置之後,在再次開始所述排出處理之前,進行用於使所述光碟通過所述旋轉驅動部而被旋轉驅動的控制的控制部。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碟排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光碟輸送部具有通過在與所述光碟的外周邊緣部接觸的狀態下進行旋轉動作來進行所述光碟的輸送的輸送皮帶輪。
4.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碟排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光碟輸送部具有通過在與所述光碟的記錄面或內面接觸的狀態下進行旋轉動作來進行所述光碟的輸送的輸送輥。
5.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碟排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光碟裝置為具有在裝置內貯存多個光碟的光碟貯存部的轉換型光碟裝置。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碟排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光碟輸送裝置還在所述光碟貯存部的光碟貯存位置和所述旋轉驅動部的光碟保持位置之間輸送所述光碟。
7.一種光碟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光碟裝置具有用於插入、排出光碟的插入口;進行光碟的旋轉驅動的旋轉驅動部;在所述旋轉驅動部與所述插入口之間輸送所述光碟的光碟輸送部;檢測光碟已被輸送到能夠取出所述光碟的所述插入口的光碟排出位置上的檢測部;在進行將所述光碟從所述旋轉驅動部的保持位置向所述光碟排出位置輸送的所述光碟的排出處理時,從排出開始起預定時間內所述檢測部未檢測出所述光碟的情況下,在通過所述光碟輸送部將所述光碟返回到所述保持位置之後,在再次開始所述排出處理之前,進行用於使所述光碟通過所述驅動部而被旋轉驅動的控制的控制部。
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碟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光碟裝置為具有在裝置內貯存多個光碟的光碟貯存部的轉換型光碟裝置。
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光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光碟輸送部還在所述光碟貯存部的光碟貯存位置和所述旋轉驅動部的光碟保持位置之間輸送所述光碟。
10.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部在進行將所述光碟貯存部中貯存的光碟向所述光碟的排出位置輸送的光碟排出處理時,從排出處理的開始起預定時間內所述檢測部未檢測出所述光碟的情況下,在通過所述光碟輸送部將所述光碟輸送到所述旋轉驅動部的保持位置、並且通過所述旋轉驅動部進行旋轉驅動之後,再次開始所述排出處理。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在光碟的排出處理的重試處理時,通過使光碟的溢料或汙漬的形成部位與接觸光碟的機構部件的相對位置關係變化,能夠降低光碟的排出處理錯誤的再發生率的光碟排出方法及其裝置。在發生光碟(3)的排出處理的錯誤的情況下,在由光碟輸送部(15、16、17、18)將光碟(3)返回到旋轉驅動部(7)的光碟保持位置之後,進行再次開始排出處理的重試處理的光碟排出方法,在再次開始排出處理之前,控制使得返回光碟保持位置的光碟(3)通過驅動部(7)而被旋轉驅動。
文檔編號G11B17/22GK1658308SQ20051000906
公開日2005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2月17日 優先權日2004年2月17日
發明者藤長健 申請人:阿爾派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