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短管的自動拉伸成型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07:21:2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短管的自動拉伸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管件在拉伸成型的過程中由於動力設備提供的瞬時衝量過大且豎嚮導向的力度不夠,容易使得管件在拉伸過程中重心偏移從而使得管件拉伸之後出現管壁尺寸不一且差距較大的情況,這增加了大量的次品,嚴重影響了加工效率、加工成品率以及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費。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管件拉伸裝置作進一步的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上述所提及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短管的自動拉伸成型裝置,包括有下上設置的底座和支架,底座的頂部設置有短管的定位基座,支架上設置有液壓缸,液壓缸包括有固設在支架上的本體和設置在本體下方的輸出端;液壓缸的輸出端在定位基座的上方,液壓缸的輸出端的底部設置有基準頂柱,定位基座上開設有容置基準頂柱穿入的基準孔;底座的頂部環繞定位基座地設置有若干豎向的第一立柱,第一立柱上套設有能夠豎向運動的第一平臺,第一立柱位於第一平臺下方的部分套設有能夠兩端分別抵住第一平臺和底座的彈性件,第一平臺上開設有容置基準頂柱穿過的第一通孔,液壓缸的輸出端的底部還設置有能夠在上方抵住第一平臺的凸臺;液壓缸的輸出端上還設置有第二平臺,底座上設置有若干第二立柱,第二平臺上開設有容置第二立柱穿過的第二通孔;底座上設置有能夠在上方向下壓住定位基座的壓塊。
優選的,凸臺的底部設置有第一螺紋孔,基準頂柱的頂部設置有對應螺紋孔的外螺紋。
優選的,彈性件是彈簧。
優選的,第一立柱包括有均布在定位基座周圍的四個。
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短管的自動拉伸成型裝置通過第一立柱配合第一平臺的豎嚮導向、第二立柱配合第二平臺的豎嚮導向、凸臺與第一平臺配合彈性件的豎向緩衝,使得管件在拉伸成型過程中能夠在持續穩定的衝量下進行,使得管件拉伸均勻,管件拉伸後的管件尺寸統一,產品質量和加工效率均得到顯著提升,次品率減少,原材料得以充分利用。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其中:
圖1 為自動拉伸成型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短管的自動拉伸成型裝置,包括有下上設置的底座1和支架2,底座1的頂部設置有短管的定位基座,支架2上設置有液壓缸3,液壓缸3包括有固設在支架2上的本體和設置在本體下方的輸出端。液壓缸3的輸出端在定位基座的上方,液壓缸3的輸出端的底部設置有基準頂柱4,定位基座上開設有容置基準頂柱4穿入的基準孔。基準孔和基準頂柱4決定了短管拉伸成型後的管型,短管套設在基準頂柱4外,短管隨基準頂柱4壓入基準孔內,基準孔優選為從上至下為大孔徑側壁、錐形側壁及小孔徑側壁,短管的初始外管徑是大於基準孔的小孔徑側壁的孔徑,錐形側壁利於短管被擠壓過程中的均勻變形,小孔徑側壁的孔徑是拉伸後的基準。在短管進入基準孔被拉伸之前,優選的通過噴油管對短管進行噴油潤滑,所用油優選為食用油,食用油在高溫拉伸過程中不容易產生強沾附的殘渣,起到潤滑作用的同時不易使基準孔上沾附殘渣,保證拉伸精度。
底座1的頂部環繞定位基座地設置有若干豎向的第一立柱5,第一立柱5上套設有能夠豎向運動的第一平臺6,第一立柱5位於第一平臺6下方的部分套設有能夠兩端分別抵住第一平臺6和底座1的彈性件7,第一平臺6上開設有容置基準頂柱4穿過的第一通孔,液壓缸3的輸出端的底部還設置有能夠在上方抵住第一平臺6的凸臺8。在液壓缸3的輸出端帶動凸臺8下壓的過程,基準頂柱4能夠穿過第一平臺6並把短管頂入基準孔被進行拉伸,由於液壓缸3的瞬時衝量很大,短管又需要相對較緩的持續衝量來進行拉伸變形,因而,需要通過第一平臺6配合彈性件7來提供對凸臺8的緩衝力,使得液壓缸3的較大瞬時衝量轉化為持續穩定的拉伸所需的衝量,使得拉伸過程平穩,拉伸變形量均勻。
液壓缸3的輸出端上還設置有第二平臺9,底座1上設置有若干第二立柱10,第二平臺9上開設有容置第二立柱10穿過的第二通孔。基準頂柱4在頂住短管壓入基準孔之中進行拉伸變形的過程中,一旦短管的受力不均勻,則拉出來的短管會出現壁厚不一的情況,短管的質量下降,因此,通過第二平臺9和第二立柱10的結構來使得短管在被逐漸拉伸變形的過程中提供豎嚮導向基準,使得基準頂柱4會精確的沿其軸線下壓,保證短管的變形均勻,提升產品質量。
定位基座包括有固定在底座1上的固定端11以及和固定端11可分離連接的基準端12,底座1上設置有能夠在基準端12的上方向下壓住基準端12於固定端11上的壓塊13。凸臺8的底部設置有第一螺紋孔,基準頂柱4的頂部設置有對應螺紋孔的外螺紋。基準端12的外側壁設置有外螺紋,固定端11的頂部設置有對應基準端12上外螺紋的第二螺紋孔。根據不同短管的內管徑和外管徑的拉伸尺寸的需求變化,需要更換作為基準的基準頂柱4和基準端12的尺寸來與需要加工的短管要求對應,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使得基準端12和固定端11能夠相互分離,從而可以更換基準端12;通過基準頂柱4和凸臺8之間的螺紋配合,可以更換基準頂柱4。使得拉伸裝置拉伸柔性增強,產品適應性加強。
壓塊13和底座1通過螺栓穿過,螺栓控制壓塊13壓住基準端12的力度。壓塊13包括有設置在基準頂柱4兩側的兩個,兩個壓塊13相向的側壁設置有能夠貼合基準頂柱4外側壁的圓弧面。壓塊13包括有橫向臂和豎向臂,豎向臂插入底座1中且能夠在底座1中升降運動,橫向臂上穿設有螺栓,螺栓還能夠穿過底座1,通過螺栓來調整橫向臂的高度,橫向臂用於在基準端12的上方壓住基準端12,從而輔助固定基準端12,在需要更換基準端12時,使得橫向臂上升,基準端12上的圓弧面還同時可以堆基準頂柱4進行豎向定位,保證基準頂柱4能夠豎向運動。
其中,彈性件7優選為彈簧。第一立柱5優選的包括有均布在定位基座周圍的四個。第二立柱10優選的包括有均布在定位基座周圍的四個。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並非對其進行限制,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