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03:06:21 1
專利名稱: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尤其是指一種可避免於側倒翻車時受 到損壞,以延長各部元件的使用壽命,且可分段定位式的調整長度以配合實際車種需求的 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
背景技術:
機車、自行車等各式車輛於前側垂直樞接有一龍頭,龍頭的底端裝設有前輪,以利 用龍頭與前輪控制該車輛的行進方向,而龍頭的左右剎車座或變速座把手的兩側拉杆分別 固接有一手把拉杆,以供控制剎車或變速。然而,上述的車輛在實際使用的時候,由於手把拉杆僅固接於左右剎車座或變速 座把手的兩側拉杆而不具有任何的緩衝結構,當車輛於行進中或靜止狀態下側倒翻車而以 把手碰撞地面的情況下,往往會造成手把拉杆的變形甚至是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以令手把拉杆本體於 碰撞時(例如車輛行進中或靜止狀態下側倒翻車而碰撞地面)上彎90°以避免受到損壞, 並可利用彈性件頂推手把拉杆本體而回彈至原位,藉此可便於使用且能延長各部元件的使 用壽命。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主要具有一連接座, 以供固接於該車輛的左右剎車座或變速座把手的兩側拉杆,而連接座的另一端則形成有一 樞設部,樞設部樞接有一手把拉杆本體,手把拉杆本體的一端形成有一樞接部,樞接部穿設 有一樞軸,以供樞接於該連接座的樞設部,而樞軸的外側套設有一彈性件,彈性件的兩端分 別與連接座、手把拉杆本體相頂掣,以提供手把拉杆本體回彈復位所需的彈力。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具有連接座,連接座樞接於 手把拉杆本體的一端,並於樞接處設有彈性件,彈性件的兩端分別與連接座、手把拉杆本體 相頂掣;所述手把拉杆本體的另一端開設有滑槽,所述滑槽中能滑動的設置有延伸手把,所 述延伸手把設置有定位件,並於所述滑槽形成有定位部,而所述定位件與所述定位部相卡 掣。上述的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中,該連接座形成有樞設部,且該手把拉杆本體的 一端形成有樞接部,樞接部穿設有樞軸,樞軸則樞接於該連接座的樞設部。上述的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中,該彈性件套設於該樞軸。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利用手把拉杆本體上的延伸手把分段定位而調整成 所需的長度,以配合實際車種所需的短把手或長把手而使用,極具實用上的便利性。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於手把拉杆本體的側壁開 設有一滑槽,滑槽中可滑動的設置有一延伸手把,延伸手把的接近末端處開設有一孔洞,孔 洞穿設有一固定件,固定件對應於該滑槽的一端設置有一定位件,並於滑槽的側壁與上下壁分別形成有一孔道與一定位部,而固定件的末端可滑動的穿入孔道中,且定位件與定位部相卡掣。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具有手把拉杆本體,手把 拉杆本體開設有滑槽,滑槽中可滑動的設置有延伸手把,延伸手把設置有定位件,並於滑槽 形成有定位部,而定位件與定位部相卡掣。上述的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中,該定位部為定位齒。上述的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中,該定位件為簧片。上述的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中,該延伸手把形成有連接部,連接部設置於該滑槽。上述的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中,該延伸手把開設有孔洞,孔洞穿設有固定件, 並於該滑槽形成有孔道,而固定件可滑動的穿入孔道中,且該定位件設置於固定件上。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結構相較之下,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的手把拉杆本體樞接於連接座,當受到碰撞時(例如車輛行進中或 靜止狀態下側倒翻車而碰撞地面),手把拉杆本體將向上轉動達90°而避免整體結構的損 壞,且手把拉杆本體的樞接處設有彈性件,可於碰撞的力量消失後頂推手把拉杆本體而回 彈至原位,藉此可便於使用且能延長各部元件的使用壽命。2.本實用新型的手把拉杆本體側壁開設有一滑槽,滑槽中可滑動的設有一延伸手 把,可將延伸手把沿著滑槽滑動而一段段的逐次縮回或拉出並分段定位,以配合實際車種 所需的短把手或長把手而使用,極具實用上的便利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組合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樞接部組合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延伸手把組合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樞接部轉動狀態圖。主要元件標號說明1 連接座11 樞設部2 手把拉杆本體 21 樞接部22 樞軸23 彈性件24 滑槽25 孔道26 定位部 3 延伸手把31 連接部 32 孔洞33 固定件 34 定位件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參照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包括一連接座1、 一手把拉杆本體2及一延伸手把3,其中該連接座1用以固接於機車、自行車等各式車輛的左右剎車座或變速座把手的兩側拉杆,而連接座1的另一端則形成有一樞設部11,以供樞接該手把拉杆本體2 ;該手把拉杆本體2的一端形成有一樞接部21,樞接部21穿設有一樞軸22,以供樞 接於該連接座1的樞設部11,而樞軸22的外側套設有一彈性件23,以提供手把拉杆本體2 回彈復位所需的彈力,並於手把拉杆本體2另一端的側壁開設有一滑槽24,以供接設該延 伸手把3,且於滑槽24的側壁與上下壁分別形成有一孔道25與一定位部26 (例如定位齒), 以助於該延伸手把3定位於滑槽24中;該延伸手把3的一端形成有一扁平狀的連接部31,以供設置於該手把拉杆本體2 側壁的滑槽24,而連接部31的接近末端處開設有一孔洞32,孔洞32穿設有一固定件33,固 定件33對應於該滑槽24的一端設置有一定位件34,例如一簧片,以配合該定位部26將延 伸手把3定位於該滑槽24中。於實施組裝時,請參閱圖2,其將延伸手把3的連接部31卡入手把拉杆本體2側 壁的滑槽24,而延伸手把3的固定件33末端可滑動的穿入孔道25中,請一併參照圖4所 示,且延伸手把3的定位件34與手把拉杆本體2的定位部26相卡掣,並將手把拉杆本體2 的樞接部21與連接座1的樞設部11相對應後,請一併參照圖3所示,將手把拉杆本體2 的樞軸22兩端穿設於樞設部11,且彈性件23的兩端分別與連接座1、手把拉杆本體2相頂 掣,使得手把拉杆本體2可以樞軸22為軸心而轉動,並可藉由彈性件23的彈力而回彈至原 位。於實施使用時,請參照圖4所示,可先施力克服定位件34與定位部26的卡掣狀態 後,將延伸手把3的連接部31沿著手把拉杆本體2的滑槽24滑動而一段段的逐次縮回或 拉出並分段定位成所需的長度,且定位件34與定位部26亦將再次卡掣而將延伸手把3與 手把拉杆本體2固定為此一長度,當延伸手把3受到碰撞時(例如該車輛行進中或靜止狀 態下側倒翻車而以延伸手把3碰撞地面),請一併參照圖5所示,手把拉杆本體2將以樞軸 22為軸心而向上轉動達90°,以減輕碰撞的受力而避免整體結構的損壞,且碰撞的力量消 失後,彈性件23將頂推手把拉杆本體2而回彈至原位,藉此可便於使用且能延長手把拉杆 本體2等元件的使用壽命。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
,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範 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 化與修改,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一種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具有連接座,所述連接座樞接於手把拉杆本體的一端,並於樞接處設有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連接座、所述手把拉杆本體相頂掣;所述手把拉杆本體的另一端開設有滑槽,所述滑槽中能滑動的設置有延伸手把,所述延伸手把設置有定位件,並於所述滑槽形成有定位部,而所述定位件與所述定位部相卡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座形成有樞設部, 且所述手把拉杆本體的一端形成有樞接部,所述樞接部穿設有樞軸,所述樞軸則樞接於所 述連接座的樞設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件套設於所述樞軸ο
4.一種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具有手把拉杆本 體,所述手把拉杆本體開設有滑槽,所述滑槽中能滑動的設置有延伸手把,所述延伸手把設 置有定位件,並於所述滑槽形成有定位部,而所述定位件與所述定位部相卡掣。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部為定位齒。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件為簧片。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件為簧片。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延伸手把形成有連接 部,所述連接部設置於所述滑槽。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延伸手把開設有孔 洞,所述孔洞穿設有固定件,並於所述滑槽形成有孔道,而所述固定件能滑動的穿入所述孔 道中,且所述定位件設置於所述固定件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輛的手把拉杆結構,其主要具有一連接座,以供固接於左右剎車座或變速座把手的兩側拉杆,而連接座的另一端則樞接有一手把拉杆本體,並於樞接處設有一彈性件,以提供手把拉杆本體回彈復位所需的彈力,可於行進中或靜止狀態下側倒翻車時令手把拉杆本體上彎90°,以避免損壞而延長使用壽命,且於手把拉杆本體的側壁開設有一滑槽,滑槽中可滑動的設置有一延伸手把,延伸手把與滑槽設有相卡掣的定位件與定位部,可將延伸手把沿著滑槽一段段的逐次縮回或拉出而分段定位,以配合實際車種所需的短把手或長把手而使用。
文檔編號B62K23/02GK201761609SQ200920179909
公開日2011年3月16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16日
發明者陳芝嫻 申請人:陳芝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