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05:21:26
專利名稱: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限位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
背景技術:
參閱圖1與圖2,以往一種自行車1包含一車身11、一前輪12、一手把13、一設置於該車身11的後輪14,以及一轉向裝置15。該轉向裝置15包含一設置於該車身11的頭管單元151,以及一連接該手把13與該前輪12並可以轉動地設置於該頭管單元151中的前叉管單元152。使用者在騎乘該自行車1時要握住手把13帶動該前叉管單元152與前輪12,而可以沿直行方向呈一夾角B轉向。但是在特殊用途(如行動較不便的人士、腦性麻痺患者、年紀尚小的兒童等)使用時,該轉向裝置15仍有下述缺失一、使用者在騎乘時,無法將該手把13控制得宜,可能會有轉向夾角B過大而失控發生危險的機會,導致有安全性較低的缺失。
二、若該自行車1為復健用途,必要時需沿事先定好的固定路線騎乘,將需另外用繩子或鐵絲固定該前叉管單元152與該頭管單元151,導致有定位不便的缺失。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種安全性較高,而且定位方便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安裝於一自行車,該自行車具有一車身、一前輪、一手把,以及一設置於該車身的後輪,該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包含一設置於該車身反向該後輪一端的頭管單元、一可以繞一旋轉軸線旋轉並連接該手把與該前輪的前叉管單元,其特徵在於該頭管單元包括一頭管,以及一自該頭管的一外周面沿徑向朝外延伸的固定塊,該固定塊具有一固定槽孔,該前叉管單元包括一可以繞該旋轉軸線旋轉的前叉管,以及一自該前叉管的一外周面沿徑向朝外延伸的旋轉塊,該前叉管穿設於該頭管中,該旋轉塊具有一旋轉槽孔,該固定槽孔與該旋轉槽孔皆位於以該旋轉軸線為軸線所界定出的一第一假想弧面上,該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還包含一固定件,該固定件可以移除地穿設於該固定槽孔與該旋轉槽孔至少其中一個。
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固定、旋轉槽孔皆呈圓形穿孔狀,該旋轉槽孔的孔徑大於該固定槽孔,並具有位於該第一假想弧面上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固定件穿設於該固定槽孔,該第一、二端隨該前叉管單元旋轉而牴觸該固定件以限定該前叉管單元旋轉特定角度。
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旋轉槽孔是呈沿該第一假想弧面延伸的弧形槽孔狀,並具有位於該第一假想弧面方向上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固定槽孔是呈圓形穿孔狀並位於該第一、二端間,該固定件穿設於該固定槽孔,該第一、二端隨該前叉管單元旋轉而牴觸該固定件以限定該前叉管單元旋轉特定角度。
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頭管單元的固定塊與該前叉管單元的旋轉塊皆形成扁形板狀,該固定、旋轉槽孔皆呈圓形穿孔狀,該固定槽孔的孔徑大於該旋轉槽孔,並具有位於該第一假想弧面方向上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固定件穿設於該旋轉槽孔,該固定件隨該前叉管單元旋轉而牴觸該第一、二端以限定該前叉管單元旋轉特定角度。
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頭管單元的固定塊與該前叉管單元的旋轉塊皆形成扁形板狀,該固定槽孔是呈沿該第一假想弧面方向延伸的弧形槽孔狀,並具有位於該第一假想弧面方向上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旋轉槽孔是呈圓形穿孔狀並位於該第一、二端間,該固定件穿設於該旋轉槽孔,該固定件隨該前叉管單元旋轉而牴觸該第一、二端以限定該前叉管單元旋轉特定角度。
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頭管單元的固定塊與該前叉管單元的旋轉塊皆形成扁形板狀,該固定件是一插銷元件,該固定塊還具有二個間隔該固定槽孔的固定定位穿孔,該固定槽孔、旋轉槽孔與所述固定定位穿孔徑寬實質上相等大小,並皆沿該第一假想弧面設置,該固定件穿設於該旋轉槽孔中,並同時穿設於該固定槽孔與所述固定定位穿孔其中一個,以固定該前叉管單元於特定角度。
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旋轉塊的旋轉槽孔是形成於該旋轉塊的一頂面朝下延伸至一底面,該旋轉槽孔具有一鄰近該旋轉塊頂面的弧形槽部,以及多數個鄰近該旋轉塊底面的定位孔部,該弧形槽部沿該第一假想弧面方向延伸,並具有位於該第一假想弧面方向上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定位孔部自該弧形槽部底端朝下延伸至該旋轉塊的底面,並相互間隔地沿該第一假想弧面等角度分布,且與該固定槽孔徑寬實質上相等大小,該固定件穿設於該固定槽孔,並相對該頭管單元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定位,當該固定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固定件一底端位於該旋轉槽孔的弧形槽部,該第一、二端可隨該前叉管單元旋轉而牴觸該固定件以限定該前叉管單元旋轉角度,當該固定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固定件的底端穿設於所述定位孔部其中一個,以固定該前叉管單元於特定角度。
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頭管單元的固定塊還具有一連接該固定塊一頂、底面的一外周面與一內周面,以及一形成於該外周面並沿徑向朝內延伸至該內周面的卡制槽,該內周面界定出該固定槽孔,該卡制槽連通該固定槽孔,該固定件具有一桿身、一設置於該桿身的拉環,以及一間隔該拉環設置於該桿身的卡制頭,當該固定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卡制頭恆彈伸於該卡制槽中,當該固定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卡制頭恆彈伸於該固定塊下方,該拉環抵住該固定塊的項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該固定件與該固定、旋轉槽孔間的配合,可以限制該前叉管單元的旋轉角度,進而限制該自行車的行進角度。
圖1是一側視圖,說明以往一自行車;圖2是一俯視局部剖視圖,說明該自行車的一轉向裝置;圖3是一側視圖,說明本實用新型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的一第一較佳實施例安裝於該自行車的情形;圖4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立體圖,說明一前叉管單元穿設於一頭管單元中;圖5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俯視剖視圖,說明一旋轉槽孔的一第一端牴觸一固定件;圖6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側視圖,說明該固定件;圖7是一類似圖5的視圖,說明該旋轉槽孔的一第二端牴觸該固定件;圖8是一類似圖7的視圖,說明該固定件穿設於一固定定位穿孔中,使該自行車能直線前進;圖9是一類似圖8的視圖,說明該固定件穿設於另一個固定定位穿孔中,使該自行車能持續向左前進;圖10是一類似圖9的視圖,說明該固定件穿設於另一個固定定位穿孔中,使該自行車能持續向右前進;圖11是一俯視剖視圖,說明本實用新型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的一第二較佳實施例;圖12是一俯視剖視圖,說明本實用新型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的一第三較佳實施例;圖13是一俯視剖視圖,說明本實用新型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的一第四較佳實施例;圖14是一俯視剖視圖,說明本實用新型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的一第五較佳實施例;圖15是一側視圖,說明本實用新型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的一第六較佳實施例;
圖16是該第六較佳實施例的一前視局部剖視圖,說明一固定件位於一第一位置;圖17是該第六較佳實施例的一側視圖,說明一第一假想弧面;以及圖18是一類似圖16的視圖,說明該固定件位於一第二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參閱圖3,本實用新型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安裝於一自行車2,該自行車2具有一車身21、一前輪22、一手把23,以及一設置於該車身21的後輪24。
該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包含一設置於該車身21反向該後輪24一端的頭管單元3、一可以繞一旋轉軸線Y旋轉並連接該手把23與該前輪22的前叉管單元4,以及一固定件5。
參閱圖4,該頭管單元3包括一頭管31,以及一自該頭管31的一外周面沿徑向朝外延伸的固定塊32,該固定塊32具有一固定槽孔321,以及一間隔該固定槽孔321的固定定位穿孔322。
該前叉管單元4包括一前叉管41,以及一自該前叉管41的一外周面沿徑向朝外延伸的旋轉塊42。該固定塊32與該旋轉塊42皆形成扁形板狀,該旋轉塊42具有一旋轉槽孔421,以及三個間隔該旋轉槽孔421的旋轉定位穿孔422,該旋轉槽孔421具有一第一端423以及一第二端424。
參閱圖4與圖5,該前叉管41可以繞該旋轉軸線Y旋轉地穿設於該頭管31中,定義以該旋轉軸線Y為軸線所界定出的一第一假想弧面A1,以及一第二假想弧面A2。該旋轉槽孔421是呈沿該第一假想弧面A1延伸的弧形槽孔狀,該第一、二端423、424位於該第一假想弧面A1方向上,該固定槽孔321是呈圓形穿孔狀並位於該第一、二端423、424間,所述旋轉定位穿孔422與該固定定位穿孔322皆沿該第二假想弧面A2設置。
參閱圖6,該固定件5為一以往的插銷元件,非關本實用新型的重點,在此不再詳述其構造及作用。
參閱圖3、圖5、圖7,使用者可以將該固定件5穿設於該固定槽孔321中,該旋轉槽孔421的第一、二端423、424可以隨該前叉管單元4旋轉而牴觸該固定件5以限定該前叉管單元4旋轉特定角度C,進而限制該自行車2的行進角度。
參閱圖3與圖8,使用者可以將該固定件5取出該固定槽孔321,而插設置於該固定定位穿孔322中,同時穿設於所述旋轉定位穿孔422其中一個。該前叉管單元4可以與該頭管單元3固定使該自行車2呈直線前進(如圖8所示)、也可以與該頭管單元3夾特定角度C使該自行車2持續向左行進(如圖9所示),或是反向夾特定角度C使該自行車2持續向右行進(如圖10所示)。
在特殊用途(如行動較不便的人士、腦性麻痺患者、年紀尚小的兒童等)使用時,本實用新型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不只可以轉向,還具有以下功效一、該固定件5設置於所述固定槽孔321中時,限制了該前叉管單元4的轉向角度,就算使用者騎乘時無法將該手把23控制得宜時,騎乘仍然不會發生轉向角度過大的問題,因而達到安全性較高的功效。
二、若有使用者為了復健用途而需要沿事先定好的固定路線騎乘,只需將該固定件5穿設在所需的固定、旋轉定位穿孔322、422中,就可以固定該前叉管單元4與該頭管單元3轉向於特定角度C,因此有定位方便的功效。
參閱圖11,本實用新型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其不同的地方在於該固定、旋轉槽孔321、421皆呈圓形穿孔狀,該旋轉槽孔421的孔徑大於該固定槽孔321,並具有位於該第一假想弧面A1方向上的一第一端423及一第二端424。該固定件5穿設於該固定槽孔321,該第一、二端423、424可以隨該前叉管單元4旋轉而牴觸該固定件5以限定該前叉管單元4旋轉特定角度C,藉此同樣可以達到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功效。
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大致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其不同的地方在於該固定塊32具有一固定槽孔321,以及三個間隔該固定槽孔321的固定定位穿孔322,該固定槽孔321具有一第一端323以及一第二端324。該旋轉塊42具有一旋轉槽孔421,以及一個間隔該旋轉槽孔421的旋轉定位穿孔422。
該固定槽孔321是呈沿該第一假想弧面A1延伸的弧形槽孔狀,且該固定槽孔321的第一端323及第二端324位於該第一假想弧面A1方向上。該旋轉槽孔421是呈圓形穿孔狀並位於該第一、二端323、324間,該固定件5穿設於該旋轉槽孔421,並可以隨該前叉管單元4旋轉而牴觸該第一、二端323、324以限定該前叉管單元4旋轉特定角度C。所述旋轉定位穿孔422與該固定定位穿孔322皆沿以該第二假想弧面A2設置,該固定件5也可以穿設於所述旋轉定位穿孔422與該固定定位穿孔322中,以固定該前叉管單元4於特定角度C。此外,此較佳實施例中的該固定槽孔321形狀若改為孔徑大於該旋轉槽孔421的圓形穿孔狀(圖未示),同樣也可以達到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功效。
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大致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其不同的地方在於該固定塊32具有一固定槽孔321,該旋轉塊42具有一旋轉穿槽421,以及二個間隔該旋轉槽孔421設置的旋轉定位穿孔422。該固定槽孔321、旋轉槽孔421與所述旋轉定位穿孔422徑寬實質上相等大小,並皆沿該第一假想弧面A1設置。該固定件5穿設於該固定槽孔321中,並同時穿設於該旋轉槽孔421與所述旋轉定位穿孔422其中一個,以固定該前叉管單元4於特定角度C,同樣可以達到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所述定位方便的功效。
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的第五較佳實施例大致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其不同的地方在於該旋轉塊42具有一旋轉槽孔421,該固定塊32具有一固定槽孔321,以及二個間隔該固定槽孔321設置的固定定位穿孔322。該固定槽孔321、旋轉槽孔421與所述固定定位穿孔322徑寬實質上相等大小,並皆沿該第一假想弧面A1設置,該固定件5穿設於該旋轉槽孔421中,並同時穿設於該固定槽孔321與所述固定定位穿孔322其中一個,以固定該前叉管單元4於特定角度C,同樣可以達到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所述定位方便的功效。
參閱圖15,本實用新型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的第六較佳實施例大致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其不同的地方在於該頭管單元3的固定塊32與該前叉管單元4的旋轉塊42不呈扁形板狀,而呈現整體厚度較大的形狀。
參閱圖16與圖17,該固定塊32具有一連接該固定塊32一頂、底面的一外周面325與一內周面326、一形成於該外周面325並沿徑向朝內延伸至該內周面326的卡制槽327,以及一由該內周面326所界定出的固定槽孔321,該卡制槽327連通該固定槽孔321。
該旋轉塊42具有一旋轉槽孔421,該旋轉槽孔421是形成於該旋轉塊42的一頂面朝下延伸至一底面,該旋轉槽孔421具有一鄰近該旋轉塊42頂面的弧形槽部425,以及多個鄰近該旋轉塊42底面的定位孔部426,該弧形槽部425沿該第一假想弧面A1方向延伸,並具有位於該第一假想弧面A1方向上的一第一端427以及一第二端428,所述定位孔部426自該弧形槽部425底端朝下延伸至該旋轉塊42的底面,並相互間隔地沿該第一假想弧面A1等角度分布,且與該固定槽孔321徑寬實質上相等大小。該固定槽孔321與該旋轉槽孔421皆位於該第一假想弧面A1上。
該固定件5穿設於該固定槽孔321,該固定件5具有一桿身51、一設置於該桿身51的拉環52,以及一間隔該拉環52設置於該桿身51的卡制頭53。
參閱圖16與圖18,該固定件5可以相對該頭管單元3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定位。當該固定件5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固定件5一底端位於該旋轉槽孔421的弧形槽部425,該卡制頭53恆彈伸於該卡制槽327中。該第一、二端427、428可以隨該前叉管單元4旋轉而牴觸該固定件5以限定該前叉管單元4旋轉特定角度C。
參閱圖17與圖18,當該固定件5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卡制頭53恆彈伸於該固定塊32下方,該拉環52抵住該固定塊32的頂面,該固定件5的底端穿設於所述定位孔部426其中一個,以固定該前叉管單元4於特定角度C,如此,同樣可以達到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功效。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該自行車具有一車身、一前輪、一手把,以及一設置於該車身的後輪,該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包含一設置於該車身反向該後輪一端的頭管單元,以及一連接該手把與該前輪的前叉管單元,其特徵在於該頭管單元包括一頭管,以及一自該頭管的一外周面沿徑向朝外延伸的固定塊,該固定塊具有一固定槽孔,該前叉管單元包括一前叉管,以及一自該前叉管的一外周面沿徑向朝外延伸的旋轉塊,該前叉管穿設於該頭管中,該旋轉塊具有一旋轉槽孔,該固定槽孔與該旋轉槽孔皆位於以該前叉管的旋轉軸線為軸線所界定出的一第一假想弧面上,該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還包含一固定件,該固定件可移除地穿設於該固定槽孔與該旋轉槽孔至少其中一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固定、旋轉槽孔皆呈圓形穿孔狀,該旋轉槽孔的孔徑大於該固定槽孔,並具有位於該第一假想弧面上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固定件穿設於該固定槽孔,並穿設於該旋轉槽孔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旋轉槽孔是呈沿該第一假想弧面延伸的弧形槽孔狀,並具有位於該第一假想弧面方向上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固定槽孔是呈圓形穿孔狀並位於該第一、二端間,該固定件穿設於該固定槽孔,並穿設於該旋轉槽孔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頭管單元的固定塊與該前叉管單元的旋轉塊皆形成扁形板狀,該固定塊還具有一間隔該固定槽孔的固定定位穿孔,該旋轉塊還具有三個間隔該旋轉槽孔的旋轉定位穿孔,所述旋轉定位穿孔與該固定定位穿孔皆沿以該旋轉軸線為軸線所界定出的一第二假想弧面設置,並供該固定件穿設。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頭管單元的固定塊與該前叉管單元的旋轉塊皆形成扁形板狀,該固定件是一插銷元件,該旋轉塊還具有二個間隔該旋轉槽孔的旋轉定位穿孔,該固定槽孔、旋轉槽孔與所述旋轉定位穿孔徑寬實質上相等大小,並皆沿該第一假想弧面設置,該固定件穿設於該固定槽孔中,並同時穿設於該旋轉槽孔與所述旋轉定位穿孔其中一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頭管單元的固定塊與該前叉管單元的旋轉塊皆形成扁形板狀,該固定、旋轉槽孔皆呈圓形穿孔狀,該固定槽孔的孔徑大於該旋轉槽孔,並具有位於該第一假想弧面方向上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固定件穿設於該旋轉槽孔,並穿設於該固定槽孔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頭管單元的固定塊與該前叉管單元的旋轉塊皆形成扁形板狀,該固定槽孔是呈沿該第一假想弧面方向延伸的弧形槽孔狀,並具有位於該第一假想弧面方向上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旋轉槽孔是呈圓形穿孔狀並位於該第一、二端間,該固定件穿設於該旋轉槽孔,並穿設於該固定槽孔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固定塊還具有三個間隔該固定槽孔的固定定位穿孔,該旋轉塊還具有一間隔該旋轉槽孔的旋轉定位穿孔,所述旋轉定位穿孔與該固定定位穿孔皆沿以該旋轉軸線為軸線所界定出的一第二假想弧面設置,所述旋轉定位穿孔與該固定定位穿孔供該固定件穿設。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頭管單元的固定塊與該前叉管單元的旋轉塊皆形成扁形板狀,該固定件是一插銷元件,該固定塊還具有二個間隔該固定槽孔的固定定位穿孔,該固定槽孔、旋轉槽孔與所述固定定位穿孔徑寬實質上相等大小,並皆沿該第一假想弧面設置,該固定件穿設於該旋轉槽孔中,並同時穿設於該固定槽孔與所述固定定位穿孔其中一個。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旋轉塊的旋轉槽孔是形成於該旋轉塊的一頂面朝下延伸至一底面,該旋轉槽孔具有一鄰近該旋轉塊頂面的弧形槽部,以及數個鄰近該旋轉塊底面的定位孔部,該弧形槽部沿該第一假想弧面方向延伸,並具有位於該第一假想弧面方向上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定位孔部自該弧形槽部底端朝下延伸至該旋轉塊的底面,並相互間隔地沿該第一假想弧面等角度分布,且與該固定槽孔徑寬實質上相等大小,該固定件穿設於該固定槽孔,並相對該頭管單元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定位,當該固定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固定件一底端位於該旋轉槽孔的弧形槽部,該第一、二端可隨該前叉管單元旋轉而牴觸該固定件以限定該前叉管單元旋轉角度,當該固定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固定件的底端穿設於所述定位孔部其中一個,以固定該前叉管單元於特定角度。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頭管單元的固定塊還具有一連接該固定塊一頂、底面的一外周面與一內周面,以及一形成於該外周面並沿徑向朝內延伸至該內周面的卡制槽,該內周面界定出該固定槽孔,該卡制槽連通該固定槽孔,該固定件具有一桿身、一設置於該桿身的拉環,以及一間隔該拉環設置於該桿身的卡制頭,當該固定件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卡制頭恆彈伸於該卡制槽中,當該固定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卡制頭恆彈伸於該固定塊下方,該拉環抵住該固定塊的頂面。
專利摘要一種自行車的行進角度限位裝置,包含一頭管單元、一可以繞一旋轉軸線旋轉的前叉管單元,以及一固定件,該頭管單元包括一頭管,以及一自該頭管沿徑向朝外延伸的固定塊,該固定塊具有一固定槽孔,該前叉管單元包括一可以旋轉的前叉管,以及一自該前叉管沿徑向朝外延伸的旋轉塊,該前叉管穿設於該頭管中,該旋轉塊具有一旋轉槽孔,該固定槽孔與該旋轉槽孔皆位於一第一假想弧面上,該固定件可以移除地穿設於該固定槽孔與該旋轉槽孔至少其中一個,該固定件與該固定、旋轉槽孔間的配合,可以限制該前叉管單元的旋轉角度,進而限制該自行車的行進角度。
文檔編號B62K21/00GK2915655SQ20062012132
公開日2007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23日
發明者黃俊雄 申請人:尚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