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磁線圈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21:22:31 2
專利名稱:一種電磁線圈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電磁線圈技術領域[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器配件,特別是一種電磁線圈。
背景技術:
[0002]電磁線圈作為電磁四通換向閥的重要組成部件,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對電源通斷的控制用來改變電磁四通換向閥的冷媒流路方向來實現對空調系統冷媒流向的切換。普通電磁線圈如圖I所示,主要由線圈本體01和導磁架02兩部分組成。所述線圈本體主要由絕緣包覆物封裝在線圈骨架上的繞組以及位於所述繞組向外引出的導線03組成。所述導磁架通過前後兩個側板卡裝在線圈本體上,並通過設置在導磁架內側壁上的兩個內凹凸點021 卡住線圈本體,然後在導磁架上位於內凹凸點的對面設置內凹部022與線圈本體上的外凸部011配合,其餘的配合面均為光面。熱泵空調用電磁四通換向閥配套用的電磁線圈,其線圈本體與導磁架通過緊貼配合,配合後要求線圈本體和導磁架配合緊密,應能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至於脫落,而目前的兩者之間的配合面均為光面,所述導磁架上的兩個內凹凸點僅能防止線圈本體的轉動,因此,採用該結構的線圈,容易出現鬆動、脫落等不良,從而引起線圈電磁性能的下降,在使用時會導致電磁四通換向閥的換向不良甚至失效等嚴重故障。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供一種電磁線圈,使電磁線圈的導磁架和線圈本體配合緊密,並能達到所要求的拉脫力要求,提高電磁線圈的穩定性,從而達到提升電磁四通換向閥整體性能的目的。[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磁線圈,由線圈本體和導磁架組成,所述導磁架的內側壁上設有內凹凸點,所述線圈本體的前側面上引出導線的部分設有第一外凸部抵在導磁架的上端面上,所述線圈本體的後側面上設有第二外凸部,所述導磁架的後側板上設有與第二外凸部配合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線圈本體的前側面上設有第三外凸部,所述導磁架的前側板上設有與第三外凸部配合的第二定位槽。[0005]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凸部高出線圈本體後側面的高度大於導磁架後側板的厚度。[0006]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凸部設在線圈本體後側面的中間上部,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上端開口。[0007]進一步的,所述第三外凸部設在第一外凸部的下方。[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三外凸部設在線圈本體的左右兩側。[0009]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槽中位於導磁架左側的第二定位槽的左端開口,所述第二定位槽中位於導磁架右側的第二定位槽的右端開口。[0010]進一步的,所述第三外凸部設在線圈本體的相同高度位置上。[0011]進一步的,所述第三外凸部的下表面設有便於線圈本體扣入導磁架的過渡斜面。 便於第三外凸部安裝卡入到第二定位槽中。3[0012]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凸部和第一定位槽之間及所述第三外凸部和第二定位槽之間為線性配合。線性配合在這裡的意思是指所述第二外凸部、第三外凸部和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之間至少有三個以上線接觸部位。[0013]進一步的,所述內凹凸點設在導磁架的前側板的內側壁上或設在導磁架的後側板的內側壁上。[0014]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通過至少三個位置的裝配關係使電磁線圈的導磁架和線圈本體配合緊密,並能達到所要求的拉脫力要求,提高電磁線圈的穩定性,從而達到提升電磁四通換向閥整體性能的目的。
[0015]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0016]圖I為現有一種電磁線圈的結構示意圖;[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18]圖3為圖2所示實施例的前部視圖;[0019]圖4為圖2所示實施例的後部視圖;[0020]圖5為圖2所示實施例實體結構的前部示意圖;[0021]圖6為圖2所示實施例實體結構的後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如圖2至6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一種電磁線圈,由線圈本體I和導磁架2 組成,所述導磁架的內側壁上設有內凹凸點23,所述線圈本體的前側面上引出導線3的部分設有第一外凸部11抵在導磁架的上端面上,其特徵在於所述線圈本體的後側面上設有第二外凸部12,所述導磁架的後側板21上設有與第二外凸部配合的第一定位槽24,所述線圈本體的前側面上設有第三外凸部13,所述導磁架的前側板22上設有與第三外凸部配合的第二定位槽25。所述第二外凸部高出線圈本體後側面的高度大於導磁架後側板的厚度。 這樣方便了導磁架的安裝。[002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外凸部設在線圈本體後側面的中間上部,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上端開口。這樣便於加工製造以及配合安裝。所述第三外凸部設在第一外凸部的下方。 優選的,所述第三外凸部設在線圈本體的左右兩側。這樣線圈本體上包括第二外凸部和第三外凸部總共有三處與導磁架上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進行卡配。簡化生產工藝,所述第二定位槽中位於導磁架左側的第二定位槽的左端開口,所述第二定位槽中位於導磁架右側的第二定位槽的右端開口。所述第三外凸部設在線圈本體的相同高度位置上。另外, 所述第三外凸部的下表面設有便於線圈本體扣入導磁架的過渡斜面131,便於第三外凸部安裝卡入到第二定位槽中。[0024]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外凸部和第一定位槽之間及所述第三外凸部和第二定位槽之間為線性配合,線性配合在這裡的意思是指所述第二外凸部、第三外凸部和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之間至少有三個以上線接觸部位,這樣使電磁線圈的導磁架和線圈本體配合緊密,並能達到所要求的拉脫力要求,提高電磁線圈的穩定性,從而達到提升電磁四通換向閥整體性能的目的。所述內凹凸點設在導磁架的前側板的內側壁上或設在導磁架的後側板的內側壁上,在上述實施例中,內凹凸點設在導磁架的前側板的內側壁上。[0025]除上述優選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他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改變和變形,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所定義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電磁線圈,由線圈本體(I)和導磁架(2 )組成,所述導磁架的內側壁上設有內凹凸點(23),所述線圈本體的前側面上引出導線(3)的部分設有第一外凸部(11)抵在導磁架的上端面上,其特徵在於所述線圈本體的後側面上設有第二外凸部(12),所述導磁架的後側板(21)上設有與第二外凸部配合的第一定位槽(24),所述線圈本體的前側面上設有第三外凸部(13),所述導磁架的前側板(22)上設有與第三外凸部配合的第二定位槽(25)。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電磁線圈,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外凸部高出線圈本體後側面的高度大於導磁架後側板的厚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磁線圈,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外凸部設在線圈本體後側面的中間上部,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上端開口。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電磁線圈,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外凸部設在第一外凸部的下方。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電磁線圈,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外凸部設在線圈本體的左右兩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電磁線圈,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定位槽中位於導磁架左側的第二定位槽的左端開口,所述第二定位槽中位於導磁架右側的第二定位槽的右端開□。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電磁線圈,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外凸部設在線圈本體的相同高度位置上。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電磁線圈,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外凸部的下表面設有便於線圈本體扣入導磁架的過渡斜面(131)。
9.根據權利要求I至8任一所述的一種電磁線圈,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外凸部和第一定位槽之間及所述第三外凸部和第二定位槽之間為線性配合。
10.根據權利要求I至8任一所述的一種電磁線圈,其特徵在於所述內凹凸點設在導磁架的前側板的內側壁上或設在導磁架的後側板的內側壁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磁線圈,由線圈本體和導磁架組成,所述導磁架的內側壁上設有內凹凸點,所述線圈本體的前側面上引出導線的部分設有第一外凸部抵在導磁架的上端面上,所述線圈本體的後側面上設有第二外凸部,所述導磁架的後側板上設有與第二外凸部配合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線圈本體的前側面上設有第三外凸部,所述導磁架的前側板上設有與第三外凸部配合的第二定位槽。本實用新型通過至少三個位置的裝配關係使電磁線圈的導磁架和線圈本體配合緊密,並能達到所要求的拉脫力要求,提高電磁線圈的穩定性,從而達到提升電磁四通換向閥整體性能的目的。
文檔編號H01F5/00GK202816526SQ20122038728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7日
發明者金華海, 邵巨燦, 俞玲霞 申請人:浙江盾安禾田金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