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小批量產品的生產方法及控制裝置與流程
2024-02-27 21:16:15 1

本發明涉及鋼鐵工業技術領域,特別涉及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小批量產品的生產方法及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薄板坯連鑄連軋TSCR(Thin Slab Casting and Rolling)是鋼鐵工業最重要的技術進步之一。通過薄板坯連鑄機與連軋機相連成鑄軋緊密生產線,稱為CSP技術,薄板坯連鑄連軋工程。具有流程短、薄規格軋制能力強等優勢,在世界範圍內迅速發展。
由於,CSP連鑄不能實現中包快換,一般採取同一鋼種組批,單澆次坯寬一次設定,開澆後坯寬調整量≤8mm,而CSP精軋前無大立輥和定寬壓力機,軋鋼成品寬度調整餘地小,鑄軋一體化導致CSP產線生產組織不如常規流程靈活;因此,在CSP產線批量生產規格單一的、同一鋼種,其成本優勢才明顯。
但是,從市場角度出發,客戶需求日益個性化,品種和規格日益多樣化,因此,個性化的小批量產品訂單日益增加;其中。包括很多高附加值薄規格產品,此部分品種生產有利於通過差異化競爭,提高產線效益和產品盈利能力。但此類品種需求量通常較少,相對於薄板坯連鑄連軋工程的批量生產規模而言很小;單獨生產將使得成本增加,生產效率下降;甚至某些產品單獨生產影響產線的正常運轉。
所以,雖然接單產品噸鋼效益較好,但不足以抵消小批量訂單導致的效益損失。為此,CSP產線在綜合權衡產品利潤和產品後續的發展需求上,對大部分小批量訂單不予接單,也影響高附加值產品的技術儲備和市場推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小批量產品的生產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CSP產線生產小批量產品成本高,效率低,生產事故風險高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小批量產品的生產方法,包括:
依據小批量產品的產品參數建立擬生產計劃;
將所述擬生產計劃與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生產計劃資料庫中的待執行生產計劃進行基於產品參數判斷邏輯的篩選匹配;
將篩選得到的符合所述產品參數判斷邏輯的待執行生產計劃與所述擬生產計劃進行組批混澆生產;
其中,所述產品參數判斷邏輯涉及的產品參數包括:產品規格、鋼種牌號、鋼種屬性、鋼種成分體系以及鋼種各合金元素的含量。
進一步地,基於所述產品參數判斷邏輯的篩選步驟包括:
篩選出鋼種屬性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構成一次計劃單元;
在所述一次計劃單元中,篩選出產品規格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構成二次計劃單元;
若且唯若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只有一個待執行生產計劃時,執行其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的組批混澆生產。
進一步地,當所述二次計劃單元包括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時,所述篩選步驟還包括計劃優選步驟:
篩選出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鋼種牌號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直接執行組批混澆生產。
進一步地,當沒有鋼種牌號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時,所述計劃優選步驟還包括:
篩選出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鋼種成分體系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直接執行組批混澆生產。
進一步地,當沒有鋼種成分體系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時,所述計劃優選步驟還包括:
篩選出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鋼種成分體系中合金元素種類與所述擬生產計劃差異最小的待執行生產計劃,直接執行組批混澆生產。
進一步地,當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存在兩個或者以上的待執行生產計劃,其涉及的鋼種成分體系中合金元素種類與所述擬生產計劃差異相同時,所述計劃優選步驟還包括:
篩選出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鋼種各合金元素的含量與所述擬生產計劃差異最小的待執行生產計劃,直接執行組批混澆生產;
其中,鋼種各合金元素的篩選順序為Mn、Cr、Cu以及其它合金元素;
當所述擬生產計劃中,不含有某一在前的合金元素時,順移到與之相鄰的在後元素,直至完成篩選。
進一步地,所述產品規格包括:寬度;
其中,當擬生產計劃與所述待執行生產計劃中的寬度值的偏差值在0~10mm時,認為兩者一致。
進一步地,所述鋼種屬性為依據鋼種含碳量區分的低碳鋼、中碳鋼或者高碳鋼。
一種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小批量產品的生產控制裝置,包括:
擬生產計劃模塊,設置基於產品規格、鋼種牌號、鋼種屬性、鋼種成分體系以及鋼種各合金元素的含量的生產計劃;
生產計劃篩選匹配模塊,與所述擬生產計劃模塊相連,獲取所述擬生產計劃以及產線生產計劃資料庫中的待執行生產計劃,並基於產品參數判斷邏輯進行篩選匹配;
組批混澆生產計劃生成模塊,將篩選得到的符合所述產品參數判斷邏輯的待執行生產計劃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組合生成組批混澆生產計劃;
其中,所述產品參數判斷邏輯涉及的產品參數包括:產品規格、鋼種牌號、鋼種屬性、鋼種成分體系以及鋼種各合金元素的含量。
進一步地,所述基於所述產品參數判斷邏輯的篩選步驟包括:
篩選出鋼種屬性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構成一次計劃單元;
在所述一次計劃單元中,篩選出產品規格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構成二次計劃單元;
若且唯若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只有一個待執行生產計劃時,執行其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的組批混澆生產;
當所述二次計劃單元包括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時,篩選出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鋼種牌號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直接執行組批混澆生產;
當沒有鋼種牌號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時,篩選出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鋼種成分體系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直接執行組批混澆生產;
當沒有鋼種成分體系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時,篩選出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鋼種成分體系中合金元素種類與所述擬生產計劃差異最小的待執行生產計劃,直接執行組批混澆生產;
當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存在兩個或者以上的待執行生產計劃,其涉及的鋼種成分體系中合金元素種類與所述擬生產計劃差異相同時,篩選出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鋼種各合金元素的含量與所述擬生產計劃差異最小的待執行生產計劃,直接執行組批混澆生產;
其中,鋼種各合金元素的篩選順序為Mn、Cr、Cu以及其它合金元素;
當所述擬生產計劃中,不含有某一在前的合金元素時,順移到與之相鄰的在後元素,直至完成篩選;
所述產品規格包括:寬度;當擬生產計劃與所述待執行生產計劃中的寬度值的偏差值在0~10mm時,認為兩者一致;
所述鋼種屬性為依據鋼種含碳量區分的低碳鋼、中碳鋼或者高碳鋼。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小批量產品的生產方法,建立小批量產品生產計劃與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待執行生產計劃間的匹配篩選,尋找最適宜組批混澆的生產計劃,一同執行生產;從而避免了小批量生產的高成本,低效率,以及生產事故風險;使得產線的收益最大化;通過產品規格、鋼種牌號、鋼種屬性、鋼種成分體系以及鋼種各合金元素的含量等五個具體的指標控制參數,建立產品參數判斷邏輯,提升篩選效率和可靠性,使得組批混澆的生產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生產事故風險得到大幅抑制。
進一步地,產品參數判斷邏輯基於上述參數的有序篩選,即按照鋼種屬性、產品規格、鋼種牌號、鋼種成分體系以及鋼種各合金元素的含量的順序,建立以產品特徵為主體,成分次之的篩選過程,更符合生產實際可控性的程度梯度,使得生產過程更加順暢高效,產品的質量得以充分保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小批量產品的生產方法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所述產品參數判斷邏輯的篩選步驟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計劃優選步驟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申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小批量產品的生產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CSP產線生產小批量產品成本高,效率低,生產事故風險高的技術問題;達到了提升小批量產品生產效率,安全性,降低成本的技術效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技術方案的總體思路如下:
通過以鋼種屬性、產品規格、鋼種牌號、鋼種成分體系以及鋼種各合金元素的含量為控制參量建立小批量生產計劃,與產線待執行的生產計劃進行匹配,依據既定參數邏輯,篩選出匹配度最高的待執行生產計劃,並與之構成組批混澆生產計劃,高質量的生產出小批量產品;解決了CSP產線小批量計劃和新實驗鋼種單獨開澆增加中包耐材成本的問題,還大大減少了小批量薄規格合同單獨開澆過渡材進現貨的效益損失,同時也避免了合金含量較高的新試品種開澆易發生漏鋼的問題。特別對於需求量較小的小批量薄規格高附加值帶鋼而言,更能大大提高主軋材的比例,減少過渡材現貨銷售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通過此發明的實行,也能減小合金含量較高鋼種開澆時的漏鋼風險,保證生產順行。
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具體特徵是對本申請技術方案的詳細的說明,而不是對本申請技術方案的限定,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參見圖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小批量產品的生產方法,包括:
依據小批量產品的產品參數建立擬生產計劃;
將所述擬生產計劃與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生產計劃資料庫中的待執行生產計劃進行基於產品參數判斷邏輯的篩選匹配;
將篩選得到的符合所述產品參數判斷邏輯的待執行生產計劃與所述擬生產計劃進行組批混澆生產;
其中,所述產品參數判斷邏輯涉及的產品參數包括:產品規格、鋼種牌號、鋼種屬性、鋼種成分體系以及鋼種各合金元素的含量。
下面具體闡述基於所述產品參數判斷邏輯的篩選步驟包括。
參見圖2,具體來說,篩選出鋼種屬性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構成一次計劃單元;
在所述一次計劃單元中,篩選出產品規格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構成二次計劃單元;
若且唯若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只有一個待執行生產計劃時,執行其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的組批混澆生產。
對已有未生產,待執行的生產計劃資料庫;此資料庫包括:訂單規格,以寬度為主,包括厚度;鋼種牌號;鋼種屬性,低碳或中碳,具體來說,CSP不能澆鑄包晶鋼的特點,CSP商品材主要是C含量為0.03-0.07%的低碳鋼或0.17-0.20%的中碳鋼;鋼種成分體系,除C外,Mn、Si和Cu、Cr、Ni等其他主要合金元素種類;鋼種各合金元素成分範圍Mn、Si、Cu、Cr和Ti等。
根據寬度和鋼種屬性情況,查找當前資料庫內,可與小批量產品生產計劃,例如某些需求較小的高附加值產品,新實驗鋼種等,相互匹配的合同。其匹配先後順序可以是:鋼種屬性一致(低碳或中碳);寬度相差0-10mm。獲得可以匹配的待執行生產計劃,若只有一個就可以直接構成組批混澆計劃,進行混澆生產。若沒有,此小批量產品不組織生產。
參見圖3,進一步地,當所述二次計劃單元包括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時,所述篩選步驟還包括計劃優選步驟。對待執行生產計劃進行優選,匹配出最合適的。其優選的先後順序為:是否同鋼種;不同鋼種是否同成分體系,通常不考慮Ti、V、Nb等微合金元素;不同鋼種、不同成分體系時,Mn和其他合金成分最接近的訂單。
具體來說,篩選出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鋼種牌號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直接執行組批混澆生產。
進一步地,當沒有鋼種牌號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時,所述計劃優選步驟還包括:
篩選出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鋼種成分體系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直接執行組批混澆生產。
進一步地,當沒有鋼種成分體系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時,所述計劃優選步驟還包括:
篩選出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鋼種成分體系中合金元素種類與所述擬生產計劃差異最小的待執行生產計劃,直接執行組批混澆生產。
進一步地,當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存在兩個或者以上的待執行生產計劃,其涉及的鋼種成分體系中合金元素種類與所述擬生產計劃差異相同時,所述計劃優選步驟還包括:
篩選出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鋼種各合金元素的含量與所述擬生產計劃差異最小的待執行生產計劃,直接執行組批混澆生產;
其中,鋼種各合金元素的篩選順序為Mn、Cr、Cu以及其它合金元素;
當所述擬生產計劃中,不含有某一在前的合金元素時,順移到與之相鄰的在後元素,直至完成篩選。
具體來說,所述產品規格包括:寬度;其中,當擬生產計劃與所述待執行生產計劃中的寬度值的偏差值在0~10mm時,認為兩者一致。此處寬度可以是產品的軋制寬度,還可以是訂單寬度;主要根據資料庫的設定選取。
所述鋼種屬性為依據鋼種含碳量區分的低碳鋼、中碳鋼或者高碳鋼。
下面具體描述一下混澆生產工藝過程。
組織小批量擬生產計劃與已優選出的最優化待執行生產計劃進行組批混澆生產。
兩個不同鋼種混澆,冶煉時,以Mn成分作為主要的控制目標,若Mn成分目標差異>0.5%時,混澆時的一爐鋼Mn成分含量少的鋼種在放行標準範圍內提高,控制實際值差異在0.5%內,其餘成分不變。若Mn含量少鋼種的放行標準不允許Mn含量增加或兩個鋼種Mn成分目標差異<0.5%,成分不予變化。
混澆生產步驟為:
生產組織時,優先安排兩個訂單鋼種中Mn和Si合金元素含量較低的鋼種進行開澆生產,更利於保證開澆的穩定性。坯寬和液芯壓下按先開澆鋼種訂單進行設定。
混澆時,為縮短不同鋼種化學成分的過渡時間,使混澆坯最少,連澆時中包保持最小澆鑄重量,可設為25噸,連澆後根據不同鋼種要求修改二冷水錶。同時,若鋼種成分體系不同且Mn差異>0.5%,混澆開始時即更換保護渣。若成分體系相同或成分體系不同而Mn差異<0.5%,保護渣不予更換。
混澆開始時,連鑄拉速控制在3.6-3.8m/min,連澆後15min內拉速恢復正常,同時根據兩個不同訂單的寬度情況,通過結晶器調錐完成坯寬調寬或調窄操作。
銜接過渡坯的切割:
混澆開始時,連鑄平臺至擺剪處的鑄坯為連澆前一鋼種的正常板坯,此鑄坯長度為15m左右,在擺剪處進行切割。根據數據摸索情況,此板坯後的60m板坯分切為兩塊,均為兩種成分銜接過渡坯,後續為連澆後一鋼種的正常板坯。
銜接坯的軋制工藝設定和軋後鋼卷處理:
為保證銜接坯設定的準確性,前一塊過渡坯定義為連澆前一鋼種,各元素成分按前一鋼種實際成分進行設定,後一塊過渡坯定義為連澆後一鋼種,其成分按後一鋼種的實際成分進行設定。此兩塊板坯軋制厚度定義為2.0-3.0mm(若後續軋制為薄材)或6mm(軋制厚材),終軋溫度和卷取溫度分別設定為870℃和620℃。此兩個鋼卷根據實際性能進行鋼種判定。
下面通過幾個具體的生產案例,說明本方法。
案例一
本例要求接訂一種WYS500合同,合同規格為1.4*1250mm,訂單量為120噸。WYS500的目標成分設計為0.05C-0.8Mn-0.2Si,以及適量的Ti含量,其餘為P、S、N等雜質元素。
該筆訂單接單和生產步驟為:
經查詢待執行生產計劃資料庫,有大量1250mm斷面的低碳Q235B計劃,以及1260mm斷面的低碳SPHC,此合同接單。
匹配優選:
Q235B和SPHC的成分體系均為C-Si-Mn,其中Q235B的目標成分設計為0.05C-0.4Mn-0.15Si,SPHC的目標成分設計為0.04C-0.2Mn-0.03Si,其餘均為P、S、N等雜質元素。根據小批量WYS500的成分情況,優選與其成分差異相對較小的低碳Q235B合同,進行混澆組批。
混澆生產安排,Q235B與WYS500的Mn成分差異<0.5%,成分均按各自目標成分控制。
連鑄採用合金含量較少的Q235B先開澆,為保證WYS500的薄規格軋制,在該澆次Q235B最後一爐大包鋼水澆完前,進行液芯壓下,坯厚至55mm(若已經液芯壓下,則無需進行)。並在中包噸位為25噸時開始混澆WYS500,拉速為3.8m/min。連澆15min後按WYS500的拉速執行。同時二冷冷卻水錶修改為WYS500的對應水錶,保護渣不予變化。
銜接坯按30m長切割,各銜接坯分別按Q235B和WYS500的實際成分進行設定軋制,軋制厚度為2.0mm,軋制終軋溫度和卷取溫度分別設定為870℃和620℃。
後續WYS500板坯按系統下發工藝執行,軋制厚度為合同厚度1.4mm。
案例二
本例要求生產高附加值高強貨櫃鋼產品,牌號為WJX750-NH,屈服強度超過700MPa,合同規格為1.2*1110mm,訂單量為280噸。WJX750-NH的目標成分設計為0.05C-1.55Mn-0.2Si-0.15Cu-0.35Cr-0.1Ni,以及0.1%以上的Ti和適量的V,為高合金鋼,其餘為P、S、N等雜質元素。
該筆訂單接單和生產步驟為:
經查詢待執行生產計劃資料庫,有1115-1120mm斷面的低碳SPA-H合同,以及1115mm斷面的低碳RST330合同,同時該鋼種為CSP主推鋼種,接單。
匹配優選:
SPA-H鋼的成分體系均為0.05C-0.55Mn-0.25Si-0.08P-0.28Cu-0.35Cr,並含有0.035%的Ti,而RST330的成分體系設計為0.05C-0.7Mn-0.05Si,含有0.045%的Ti,對此結合成分。根據選用成分體系儘量相近原則,考慮採用SPA-H與WJX750-NH混澆。
混澆生產安排,SPA-H與WJX750-NH的Mn成分差異達到1%,查詢SPA-H目標Mn成分的上限為0.6%,其Mn目標不予調整。兩個鋼種均按目標成分進行控制。
連鑄採用合金含量較少的SPA-H先開澆,為保證WJX750-NH的1.2mm薄規格軋制,在該澆次SPA-H最後一爐大包鋼水澆完前,液芯壓下保證坯厚至55mm。並在中包噸位為25噸時,WJX750-NH混澆。拉速降低為3.6m/min,15min後拉速按WJX750-NH拉速執行。同時二冷冷卻水錶修改為WJX750-NH對應水錶,保護渣更換為WJX750-NH對應保護渣。
銜接坯按30m長切割,各銜接坯分別按SPA-H和WJX750-NH的實際成分進行設定軋制,軋制厚度為3.0mm,軋制終軋溫度和卷取溫度分別設定為870℃和620℃。
為保證1.2mm厚度WJX750-NH熱軋極限規格的穩定軋制,後續WJX750-NH按實際情況進行過渡,其過渡情況較單獨開澆過渡材比例減少45%。此外,採用此種方法,後續未發生WJX750-NH的漏鋼問題。
案例三
本例要求接訂並生產武鋼高強鋼WYS600,合同規格為(2.0-4.0)*1350mm,訂單量為150噸。WYS600的目標成分設計為低碳成分,0.05C-1.0Mn-0.2Si,以及0.1%的Ti,其餘為P、S、N等雜質元素。
該筆訂單接單和生產步驟為:
經查詢待執行生產計劃資料庫,有1345mm斷面的低碳RST330合同,寬度規格相近,接單。
因只有一個計劃,WYS600與1345mm斷面的RST330混澆。
RST330的成分體系設計為0.05C-0.7Mn-0.05Si,含有0.045%的Ti,RST330與WYS600的Mn成分差異為0.3%(<0.5%),兩個鋼種均按目標成分進行控制。
連鑄選用合金含量較少的RST330先開澆,(2.0-4.0)mm厚度WYS600坯厚可採用60mm,在該澆次RST330最後一爐大包鋼水澆完前,液芯壓下保證坯厚至60mm。並在中包噸位為25噸時,進行WYS600連澆,拉速降低為3.7m/min。連澆15min後按WYS600拉速執行,同時二冷冷卻水錶修改為WYS600對應水錶,保護渣不予更換。
銜接坯按30m長切割,各銜接坯分別按RST330和WYS600的實際成分進行設定軋制,軋制厚度為3.0mm,軋制終軋溫度和卷取溫度分別設定為870℃和620℃。
後續WYS500板坯按系統下發工藝執行,軋制厚度按合同訂單執行。
案例四
本例要求生產S355MC,合同規格為(1.2-1.5)*1000mm,訂單量為120噸。S355MC的目標成分設計為低碳成分,0.05C-0.6Mn-0.03Si,以及0.05%的Ti,其餘為P、S、N等雜質元素。
該筆訂單接單和生產步驟為:
經查詢待執行生產計劃資料庫,有1000mm斷面的低碳Q235B和QJ235合同,寬度規格相同,接單。
匹配優選:
低碳Q235B鋼的成分體系均為0.05C-0.4Mn-0.2Si,而QJ235的成分體系設計為0.05C-0.2Mn-0.1Si,對此結合成分。根據選用成分體系儘量相近原則,選用低碳Q235B與S355MC混澆。
低碳Q235B與S355MC的Mn成分差異為0.2%(<0.5%),兩個鋼種均按目標成分進行控制。
連鑄選用合金含量較少的低碳Q235B先開澆,(1.2-1.5)mm厚度S355MC坯厚為55mm。在該澆次Q235B最後一爐大包鋼水澆完前,液芯壓下保證坯厚至55mm。並在中包噸位為25噸時,進行WYS600混澆,拉速降低為3.8m/min。連澆15min後按S355MC拉速執行,同時二冷冷卻水錶修改為S355MC對應水錶,保護渣不予更換。
銜接坯按30m長切割,各銜接坯分別按Q235B和S355MC的實際成分進行設定軋制,軋制厚度為3.0mm,軋制終軋溫度和卷取溫度分別設定為870℃和620℃。
後續S355MC板坯按系統下發工藝執行,軋制厚度按合同訂單執行。
本實施例提供了基於上述方法的裝置。
具體來說:
一種板坯連鑄連軋產線小批量產品的生產控制裝置,包括:
擬生產計劃模塊,設置基於產品規格、鋼種牌號、鋼種屬性、鋼種成分體系以及鋼種各合金元素的含量的生產計劃;
生產計劃篩選匹配模塊,與所述擬生產計劃模塊相連,獲取所述擬生產計劃以及產線生產計劃資料庫中的待執行生產計劃,並基於產品參數判斷邏輯進行篩選匹配;
組批混澆生產計劃生成模塊,將篩選得到的符合所述產品參數判斷邏輯的待執行生產計劃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組合生成組批混澆生產計劃;
其中,所述產品參數判斷邏輯涉及的產品參數包括:產品規格、鋼種牌號、鋼種屬性、鋼種成分體系以及鋼種各合金元素的含量。
進一步地,所述基於所述產品參數判斷邏輯的篩選步驟包括:
篩選出鋼種屬性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構成一次計劃單元;
在所述一次計劃單元中,篩選出產品規格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構成二次計劃單元;
若且唯若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只有一個待執行生產計劃時,執行其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的組批混澆生產;
當所述二次計劃單元包括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時,篩選出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鋼種牌號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直接執行組批混澆生產;
當沒有鋼種牌號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時,篩選出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鋼種成分體系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直接執行組批混澆生產;
當沒有鋼種成分體系與所述擬生產計劃相同的待執行生產計劃時,篩選出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鋼種成分體系中合金元素種類與所述擬生產計劃差異最小的待執行生產計劃,直接執行組批混澆生產;
當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存在兩個或者以上的待執行生產計劃,其涉及的鋼種成分體系中合金元素種類與所述擬生產計劃差異相同時,篩選出所述二次計劃單元中,鋼種各合金元素的含量與所述擬生產計劃差異最小的待執行生產計劃,直接執行組批混澆生產;
其中,鋼種各合金元素的篩選順序為Mn、Cr、Cu以及其它合金元素;
當所述擬生產計劃中,不含有某一在前的合金元素時,順移到與之相鄰的在後元素,直至完成篩選;
所述產品規格包括:寬度;當擬生產計劃與所述待執行生產計劃中的寬度值的偏差值在0~10mm時,認為兩者一致;
所述鋼種屬性為依據鋼種含碳量區分的低碳鋼、中碳鋼或者高碳鋼。
工作過程不再贅述。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小批量產品的生產方法,建立小批量產品生產計劃與薄板坯連鑄連軋產線待執行生產計劃間的匹配篩選,尋找最適宜組批混澆的生產計劃,一同執行生產;從而避免了小批量生產的高成本,低效率,以及生產事故風險;使得產線的收益最大化;通過產品規格、鋼種牌號、鋼種屬性、鋼種成分體系以及鋼種各合金元素的含量等五個具體的指標控制參數,建立產品參數判斷邏輯,提升篩選效率和可靠性,使得組批混澆的生產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安全風險得到大幅抑制。
進一步地,產品參數判斷邏輯基於上述參數的有序篩選,即按照鋼種屬性、產品規格、鋼種牌號、鋼種成分體系以及鋼種各合金元素的含量的順序,建立以產品特徵為主體,成分次之的篩選過程,更符合生產實際可控性的程度梯度,使得生產過程更加順暢高效,產品的質量得以充分保證。
最後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實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