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07:44:31 3
專利名稱:一種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境保護建材領域,具體地,涉及多孔混凝土澆築模具。
背景技術:
在水庫、河川提岸,道路邊坡及山體護坡等因工程需要而必須進行硬化和加固 的場所,多孔混凝土因其與普通混凝土類似的工程性,但又具有普通混凝土不具備的植 物可生長性和生態修復性已逐漸取代普通混凝土成為首先施工材料。目前多孔水泥混凝土施工多採用「工廠預製法」,即先在工廠預製好一定尺寸 的水泥多孔混凝土構件,待養生到一定程度後噴灌含有植物種子、營養土或其它有利植 物生長添加物的土壤,待植物長出後,將構件運輸至施工場地進行拼砌施工。這種施工 的缺點在於施工周期長,成本高。因為植生水泥多孔混凝土構件必須先在預製場進行澆 築,至構件養護完成後還需運輸至施工場地進行施工。而預製場的建設需要大量投入, 並且如果需求量大勢必會要求多個預製場或是加大運距,這些都將提高構件的單位成 本。如果遇到天氣不理想不能運輸或是施工的情況,施工的周期更長,並且因為預製場 庫存過多將影響進一步的施工。但在預製廠澆築植生水泥多孔混凝土能夠有效地控制其 質量,特別是孔隙率。這是因為水泥多孔混凝土對水泥漿的要求非常高,水泥漿需有較 好的流動性以能夠均勻地包裹住粗骨料並將粗骨料連接形成強度;但水泥漿的流動性又 不能太高,以至於水泥漿流淌到構件底部從而大幅減少多孔混凝土的有效孔隙。在實際 施工場地由於人員或機械及其它自然不可控條件的原因,攪拌的水泥漿往往達不到質量 要求。如果將水泥多孔混凝土直接澆築在施工地段,水泥漿將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而流 往低處也就是與施工地面的接觸面從而形成堵塞有效孔隙(所謂有效孔隙就是從上到下 能夠灌通的孔隙,植物可以通過有效孔隙紮根地表)的水泥漿薄塊。因此需要一種技術 能夠使植生型多孔水泥混凝土既能夠向傳統水泥混凝土一樣進行現在施工、現場養護, 又能確保即使在施工控制不能達到試驗室水平的情況下水泥漿也不會匯集在與地表的接 觸面,堵塞多孔混凝土的有效孔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 土連續澆築的模具,使用該模具可以使植生型多孔水泥混凝土能夠在施工現場進行連續 澆築,施工周期短、成本低,並且能夠保證其具有連續孔隙率,有效地控制質量。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包含有波浪凹凸形狀的底託,具 體波浪起伏的程度和凹凸的深度可根據水泥多孔混凝土粗骨料粒徑設計。進一步地,所述底託為雞蛋託式結構,所述雞蛋託式結構由多個中間凹陷的漏 鬥狀結構組成。此種結構可以使多孔混凝土中水泥漿的淤積僅發生於模具底面的凹處, 避免了傳統多孔混凝土中因水泥漿大面積淤積而不能形成有效孔隙的缺點,從而確保多孔混凝土構件的有效孔隙率,有利於植物生長。進一步地,所述底託上部周圍還設置有側板,且所述模具為頂部開口結構。即 周圍側板的有無可以依據實際施工情況而定,可有可無。進一步地,所述模具為多邊形結構,可以根據實際施工需要而改變其尺寸和形 狀,典型尺寸和形為正方型,50X50cm,60X60cm;或是六邊型,菱型等等;在施工時 可將模板鋪在施工面,攪拌好的多孔混凝土可以直接澆築在模板中,待適當振搗後成型 養護後形成有強度的植生多孔混凝土的塊。進一步地,所述模具的厚度S3mm,具體可以依據實際施工情況而定。進一步地,所述模具不可重複使用,其材料可以是易腐蝕的,可腐蝕的或是不 腐蝕的。如果是不腐蝕材料,為確保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的植物生長性能,在模具的波浪 凹凸形底部應該設置有一定數量的開孔,以便水分、營養物和植物根系通過,開孔的大 小和位置可依據實際施工需要而定;或在其中添加具有一定粒徑的(l-3cm)可腐蝕、易 腐蝕材料、營養物質,待這些材料被自然腐蝕或利用後自然形成一定量開孔。如果使用 易腐蝕或可腐蝕材料,材料中可以添加有利於植物生長的營養物質,在模板自然腐蝕的 同時營養物質溶入土壤中以幫助植物的生長;或可溶於水的酸性物質以利於中和水泥混 凝土凝結過程中產生的鹼性物質;其中營養物質可以為側孢芽桿菌或光和細菌。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模具採用波浪凹凸形狀的底託結構,能夠使植生型多孔水泥混凝土既能夠像 傳統水泥混凝土一樣進行現場施工、現場養護,又能確保即使在施工控制不能達到試驗 室水平的情況下水泥漿也不會匯集在與地表的接觸面,堵塞多孔混凝土的有效孔隙,有 利於植物生長,整個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勞動效率高。2、模具的材料為不可重複使用,其可以採用易腐蝕、可腐蝕、不腐蝕(其中添 加一定粒徑的易腐蝕、可腐蝕材料或營養物質等)的材料為原料,原料來源廣泛,待上 述材料腐蝕時營養物質可以融入土壤幫助植物的生長。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 實施例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為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的俯視結構示意圖;結合附圖,本發明實施例中附圖標記如下1-波浪凹凸形底託;2-側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 實施例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如圖1、2所示,為正方形結構的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模具,包括波浪凹凸形底 託1 (即由多個中間凹陷的漏鬥狀結構組成的雞蛋託式結構),波浪凹凸形底託1上部四周還設置有側板2,模具的頂部為開口結構。上述結構的模具可以用於高速公路路邊溝的多孔混凝土的澆築,即將若干具有 上述結構的,30cm(長)X30cm(寬)X8cm(高),厚1.5mm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 築的模具(其原材料為廢紙和營養物質側芽孢桿菌或光合細菌)根據要求鋪在已開挖完 成的高速公路水溝溝體內。模具的結合必須緊密,不能有明顯的縫隙。待模具鋪設完成 後,將攪拌好的多孔水泥混凝土均勻倒入模具內,與模具頂邊平行。再用平板震搗機在 頂面震搗約30秒。或模具兩邊有輕微變形即停止震搗。完成後,將多孔水泥混凝土養 護21天,噴射有種子和營養的土,再養護,待植物長出約5cm後即完成施工。上述結構的模具還可以用於池塘和水庫邊坡,即將若干具有上述結構的, 50cm(長)X 50cm(寬)X IOcm(高),厚2mm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其 原材料為廢紙和可溶於水的酸性物質)根據要求鋪在已平整好的邊坡上,模具間接合緊 密,不能有明顯縫隙。將攪拌好的水泥多孔混凝土均勻倒入鋪好的模具中,水泥混凝土 漿需與模具頂邊平行。用平板震搗機對多孔混凝土進行震搗30秒 40秒,然後進行 養護,14天後噴射含有草種和營養物質的土,再進行養護,待草長出約5cm時,施工完 成。上述結構的模具還可以根據實際施工需要,採用梯形、六邊形、菱形等結構, 還可以採用不腐蝕材料如PVC材料、橡膠材料等,此時需要在波浪凹凸形底託上設置大 量開孔;或在其中添加入粒徑Umm的固態合成肥料、秸稈等易腐蝕材料,待上述添加 的材料腐蝕或消耗後,會形成一定量的開孔,以便水分、營養物質和植物根系的通過。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 明,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 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 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 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模具包含有波浪 凹凸形狀的底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 底託為雞蛋託式結構,所述雞蛋託式結構由多個中間凹陷的漏鬥狀結構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 底託上部周圍還設置有側板,且所述模具為頂部開口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 模具為多邊形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 4所述的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其特徵在於, 所述模具的厚度<3mm。
6.根據權利要求1 4所述的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其特徵在於, 所述模具的材料為不腐蝕材料且所述底託上設置有多個開孔。
7.根據權利要求1 4所述的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其特徵在於, 所述模具的材料為不腐蝕材料且在其中添加有l-3mm的可腐蝕、易腐蝕材料或營養物 質,所述添加物質在腐蝕或消耗後形成開孔。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 營養物質為側孢芽桿菌或光和細菌。
9.根據權利要求1 4所述的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其特徵在於, 所述模具的材料為可腐蝕或易腐蝕的材料,且在其中添加有營養物質或可溶於水的酸性 物質。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其特徵在於,所 述營養物質為側孢芽桿菌或光和細菌。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適合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連續澆築的模具,其特點是包含有波浪凹凸形狀的底託,因此多孔混凝土構件中水泥漿的淤積僅發生於模具底面的凹處,從而確保多孔混凝土構件的有效孔隙率,有利於植物的生長。該模具不可重複使用,其構成成分可以為可腐蝕、易腐蝕、不腐蝕材料;如果採用易腐蝕或是可腐蝕材料,可以在配方中添加營養物質,在模具被水或是其它自然因素腐蝕的同時,營養物質被釋放以方便植物的生長。如果採用不腐蝕材料,為確保植生多孔混凝土的植物生長性能,模具的波浪凹凸形底部需設有開孔,以便水分、營養物質和植物根系的通過。
文檔編號E04G9/10GK102011375SQ201010181968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5日
發明者周開壹, 孫學軍 申請人:周開壹, 孫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