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一種長效抗菌藥物油乳劑及其製備方法

2023-05-13 19:50:06

專利名稱:一種長效抗菌藥物油乳劑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抗菌藥物劑型的改變,更具體地說,涉及的是一種獸藥抗菌藥物特別是獸藥抗菌藥物的長效緩釋劑型的改變,本發明還涉及該劑型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獸用長效製劑(Long-acting Preparations)倍受關注,其開發和應用現已成為一個新的熱點。由於長效製劑在減少給藥次數和用量等多方面的優勢,有效地節約了成本、減少動物應激和人力支出以及環境汙染,因此獸用長效製劑成為廣大養殖用戶期待的理想產品。長效製劑是現代藥物製劑中一種新型的製劑,其優點是可持久的釋放和傳遞藥物,減少用藥次數,提供平穩的血藥濃度,降低血藥濃度「峰谷」現象,提高藥效和安全度。製備長效製劑的原理主要是基於溶出速率的減少和擴散速率的減慢,使藥物的吸收速率減慢,從而達到緩釋和延長療效的目的。長效製劑在臨床上是倍受歡迎的劑型,該劑型具有省時省力,降低不良反應,減少動物對注射的應激,降低獸藥對環境汙染,減少敏感菌的耐藥性,減少或杜絕藥物殘留,具有高效長效的特點。
長效製劑以混懸乳劑、脂質體為多,現有混懸乳劑長效藥物,主要以油性溶媒為分散介質製成一種長效緩釋製劑,是將抗菌藥物分散於油相然後讓攜帶藥物的油滴懸浮在水相中製成的混懸液,靜置時,分為兩層,用時搖勻,讓油相在水相中充分懸浮。現有混懸乳劑在生產實踐中應用時尚有許多不足之處首先是應用範圍受限,難以全面推廣應用,因為水溶性藥物很難分散於油相中,目前的混懸乳劑長效製劑均為不溶於水或在水溶液中不穩定的抗菌藥物,但問題是絕大多數抗菌活性成分藥物易溶於水,這一部分的抗菌活性成分的藥物卻較難製成混懸乳劑類型的長效製劑。另外,目前的混懸乳劑,在臨床應用中毒副作用較大,在應用長效製劑時,往往一次性藥物用量較大,而在混懸乳劑中,分散在油相中的大量抗菌藥物由於緩釋作用,難以在短時間內被運送到肝臟等器官而被迅速代謝,因此使藥物的毒副作用加倍呈現。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旨在研發一種新型長效抗菌藥物劑型,該劑型可充分緩釋抗菌藥活性成分的抗菌作用、節省養殖成本、減少環境汙染等,可適用於與各種水溶性或油溶性抗菌藥的活性成分的配製。在藥物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為健康養殖提供相應的技術保障。
所述的長效抗菌藥物劑型,包括含有抗菌藥物的水相、油相、乳化劑及穩定劑,油相採用的是7#或15#白油;其中水相乳化劑為吐溫-80,油相乳化劑為司盤-80;所述水相被油包覆分散於油相中。
穩定劑包括水相穩定劑和油相穩定劑。水相穩定劑選自羧甲基纖維素和丙三醇兩種。油相的穩定劑選自鯨蠟醇和蜂蠟兩種。
本發明的吐溫-80在水相中優選的添加重量含量為6-10%。司盤-80在油相中優選的添加重量含量為5-12%。
水相穩定劑在水相中優選的添加重量含量為4-8%。油相穩定劑在油相中優選的添加重量含量為1-5%。
水相與油相優選的體積比為1∶1-2。
本發明最優選的重量配比為 油相採用的是7#或15#白油,司盤-80在油相中的添加量為9-10%,鯨蠟醇1.5-2.5%,蜂蠟1-2%; 吐溫-80在水相中的添加量為6.5-8%,羧甲基纖維素2.5-3%,丙三醇3.5-4%,水相中餘下的為抗菌藥水溶液;油相與水相的體積比為1∶1。
所述的含有抗菌藥物的水相中還可將抗菌藥物與甲氧苄啶等抗菌增效劑混合,製成複方抗菌藥物。
本發明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水相的製備在40-45℃下攪拌加入水相穩定劑至水中,使水溶液溫度降至室溫溶解抗菌藥物或複方抗菌藥物,最後加入吐溫-80並充分攪拌使其溶解作為水相。
油相的製備將7#或15#白油加熱至65-130℃加入油相穩定劑攪拌使其充分溶解後,冷卻至50-60℃加入司盤-80充分攪拌使其全部溶解作為油相。
最後將水相、油相混合乳化、 滅菌。
所述的乳化是將油相與水相緩慢混合,邊混合邊攪拌;混勻後用膠體磨充分乳化,直到油乳劑經11000-13000r/min離心不分層為乳化完全。
本發明的油相和水相最優選製備過程為 水相的製備將丙三醇溶解於注射用水,然後加熱至40-45℃邊攪拌邊加入羧甲基纖維素,使該溶液溫度降至室溫溶解抗菌藥物或複方抗菌藥物,最後加入吐溫-80並充分攪拌使其溶解作為水相。
油相的製備將白油加熱至65-70℃加入蜂蠟攪拌使其充分溶解後,繼續加熱至120-130℃溶解鯨蠟醇,冷卻至50-60℃加入司盤-80充分攪拌使其全部溶解作為油相。
本發明作為一種新的抗菌藥物緩釋劑,將減緩藥物在機體吸收和釋放,釋放藥物為恆速或接近恆速,血藥濃度更加平穩,藥物的釋放速率不受環境和酶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同時將抗菌藥物包裹於油顆粒中,使其不與機體直接接觸從而降低毒副作用,是一種具有創新性的長效製劑。本發明的產品具有應用前景廣闊、市場潛力較大。
本發明將抗菌藥物或複方抗菌藥物製備成油包水型(W/O)乳劑劑型,本發明的劑型所包覆的是抗菌藥物顆粒相對於油乳劑滅活疫苗中的免疫原都是生物大分子而言,都是小分子(如抗生素,人工合成的抗菌化合物,具有抗菌能力的中成藥等),抗菌藥物顆粒極其容易從油包水顆粒中穿透而出,同時破壞油乳劑的油包水結構,因此很難製成穩定的油包水的抗菌藥物油乳劑。本發明所提供的劑型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具有良好的油包水的效果,並創造性設計出製備油乳劑的工藝流程,從而首次創造出製備抗菌藥物類生物小分子油包水顆粒及工藝流程。
本發明中特別篩選了7#或15#白油,而是通過反覆試驗,證明只有7#或15#白油是安全無毒,刺激性小能製備出油包水劑型的油類,而現有的油乳劑長效製劑中的油類,難以用於製備油包水型油乳劑,基於以上重要發現,本發明選用了7#或15#白油作為油相。
與普通注射製劑相比,本發明的長效製劑所具有優勢和特點(1)減少給藥次數;(2)血藥濃度平穩,避免「峰谷」現象,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3)增加藥物治療的穩定性;(4)減少用藥總劑量。
與國內現有混懸乳劑長效製劑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勢與創新(1)本發明製備的是超長效製劑,半衰期可達15-20d,而現有的只有1-3d;能更加延長藥物在動物體內的作用時間,更減少動物的給藥次數,並能進一步降低藥物在體內的殘留。(2)本發明可製備長效複方製劑,隨著抗菌藥物在臨床上應用的增加,細菌的耐藥性也逐漸增強,為克服細菌耐藥性和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本發明利用油乳劑滅活疫苗抗原緩釋技術與藥用乳劑製備技術相結合,根據藥物配伍規律,將抗菌藥物與甲氧苄啶製備成複方乳劑,這將打破傳統的長效製劑研製方法,可望進一步提高長效製劑的治療效果。(3)本發明製備得到的抗菌藥物,便於推廣應用,水溶性的抗菌藥物以抗菌藥物水溶液製備水相,脂溶性的抗菌藥物以抗菌藥物的混懸液製備水相,均能成功製備油包水型超長效製劑。(4)本研究篩選的油包水型(W/O)乳劑突破了傳統長效劑型(如混懸劑、脂質體等)的生產工藝複雜、成本價格高以及安全性和穩定性差的技術瓶頸。按本發明製備的超長效乳劑成本低、抗菌效果強、安全性和穩定性均良好,且該乳劑已具備了規模化生產和推廣應用的多項關鍵性條件。本發明乳劑應用於畜牧養殖,可有效地保證動物健康養殖,對環境保護和改善養殖業條件具有重要意義,社會效益明顯,產業化前景廣闊。



本發明製備的油乳劑顆粒顯微照片及模式圖。
圖1油包水乳劑顆粒(100X)。
圖2乳劑顆粒結構模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實施例旨在說明本發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進一步限定。
實施例1 超長效環丙沙星複方油乳劑的製備和應用 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CPLX),又名環丙氟哌酸,是目前獸醫臨床應用的氟喹諾酮類藥物中對革蘭氏陰性菌抗菌活性最強的一種,其作用機理主要通過抑制細菌DNA旋轉酶而發揮其快速殺菌作用。環丙沙星具有脂溶性高、抗菌後效應時間長、體內分布廣及不良反應少等優點因而在國內外被廣泛應用於獸醫臨床來治療感染性疾病。但這種優良的藥物目前在獸醫臨床主要只有口服製劑和普通注射劑,需多次給藥方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開發一種環丙沙星的長效新劑型,充分發揮其在獸醫臨床上的良好效果對防治動物細菌性疾病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製備方法將環丙沙星和甲氧苄啶按4∶1溶於水,並加入吐溫-80(水相8%)、羧甲基纖維素(水相5.5%)和丙三醇(水相7%)配成環丙沙星(水相20%)水溶液作為水相;將鯨臘醇(油相5%)和蜂臘(油相1%)溶於7#或15#白油後加入司盤-80(油相8%),加熱溶解後,121℃,30min滅菌,冷卻至室溫,將水相緩慢加入油相(水相∶油相=1∶1),邊加邊攪拌,然後將混合好的水相和油相轉移至膠體磨充分乳化,直到乳劑經6000r/m,10min離心不分層即可。
複方環丙沙星乳劑的安全性評價 為了評價複方環丙沙星乳劑的安全性,為獸醫臨床提供安全的用藥方案。採用動物藥物安全性評價試驗的方法對不同種動物進行了急性毒性試驗、熱原試驗、溶血性試驗、過敏性試驗以及肌肉刺激試驗。結果表明複方環丙沙星乳劑最大耐受量為2916.7mg/kg,相當於臨床推薦用量(2.5mg/kg)的1166.7倍,為複方環丙沙星溶液LD50的(LD50為1058.93mg/kg,LD5095%可信限為981.26-1136.54mg/kg)2.75倍,無熱源性、溶血性和過敏性,無肌肉刺激反應。因此,複方環丙沙星乳劑在獸醫臨床應用安全。
1材料和方法 1.1試驗材料 1.1.1藥品與試劑 5%複方環丙沙星乳劑(本實驗室和湖南省獸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研製,批號090622,每1ml含50mg乳酸環丙沙星,10mg乳酸甲氧苄啶),5%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本實驗自製,批號090718,每1ml含50mg乳酸環丙沙星,10mg乳酸甲氧苄啶),乳酸環丙沙星原粉(98.3%)、乳酸甲氧苄啶原粉(99.1%)(均由湖南農大動物藥業公司提供),氯化鈉注射液(0.9%,批號B080412,四川科倫股份有限公司),滅菌蒸餾水 1.1.2主要儀器 超淨工作檯(SW-CJ-2FD型,蘇州淨化設備公司),電子溫度計電熱恆溫水溫箱(上海醫療器械七廠),恆溫恆溼培養箱(LRH-250-S,廣東省醫療器械廠),離心機(Z323K型,德國Hermle),電子天平(AY220型,日本Electronic Balance),電熱鼓風乾燥箱(DHG-9240A型,上海精宏試驗設備有限公司),全自動立式電熱壓力蒸汽滅菌器(YXQ-LS-50S II,上海博迅公司醫療設備廠),可調電爐(長沙市遠東電爐廠),移液器,燒杯,量筒,培養皿,試管,試管架。
1.1.3實驗動物 健康昆明系小鼠120隻,體重18~22g,雌雄各半;健康家兔12隻,體重2.5kg左右;豚鼠6隻,體重250~350g之間,雌雄各半。所有實驗動物和飼料均由中南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2方法 1.2.1急性毒性試驗 1.2.1.1注射液急性毒性試驗預實驗 根據參考文獻中環丙沙星的半數致死量的報導,將50隻小鼠隨機平均分成5組,雌雄各半,分別按500,750,1000,1250mg/kg和1500mg/kg的劑量於小白鼠腹腔一次性注射給藥, 連續觀察其死亡情況,反覆試驗摸索出Pm=100%的劑量(Dm)和Pn=0的劑量(Dn),確定組數(n)以及各組劑量公比(r)。
1.2.1.2注射液急性毒性試驗正式實驗 根據預實驗的結果,將60隻小鼠平均分成6組,分別按1333.3,1155.7,1000.6,866.3,750mg/kg和0.5ml/kg氯化鈉注射液對照組於小鼠腹腔一次性注射給藥;與七天內觀察給藥後小鼠的毒性反應,記錄死亡數。重點記錄飲食、精神活動及死亡情況,對死亡小鼠及時進行剖檢,肉眼觀察各組織、器官的病理變化,用改良寇氏法計算LD50及LD50的95%平均可置信區間。
1.2.1.3乳劑的急性毒性試驗 在預試驗中,發現複方環丙沙星乳劑以極限容量1mL/只(含量50mg/ml,為臨床用量的555.6倍)腹腔注射後,小鼠無死亡,不能進行LD50值的測定,因此進行最大耐受量實驗。在多次預試驗基礎上,取小白鼠20隻,雌雄各半,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注射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劑量為972.2mg/kg.bw,腹腔注射0.7mL,另一組按2916.7mg/kg.bw給小白鼠腹腔注射複方環丙沙星乳劑(相當於環丙沙星臨床用量的1166.7倍)分3次在24h內給藥完畢(受製備方法的影響,無法得到高濃度且穩定的複方環丙沙星乳劑,所以分多次給藥以達到所需劑量)。給藥後,觀察並記錄7d內動物外觀體徵、飲食慾、行為活動、大小便、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及死亡動物數。如有動物死亡,及時屍檢,肉眼觀察,如有病變組織則進行切片鏡檢。
1.2.2熱源試驗 挑選健康無傷家兔8隻,體重1.7-3.0kg,雌兔應無孕,試驗前在實驗室內觀察1周,體重應不減輕,精神、食慾、排洩等不得有異常現象。將家兔在17℃-28℃室溫條件下飼養3天,給藥前用電子溫度計進入直腸(6cm)測定直腸溫度4次(1h/次),每次體溫均在38.0-39.6℃之間。挑選符合要求的家兔3隻,測定正常體溫後15min內,將複方環丙沙星乳劑溫熱至38℃,按0.5mg/kg體重大腿肌肉注射, 然後進行1h/次測溫,共測4次,每次1.5min。
1.2.3體外溶血性試驗 1.2.3.1 2%紅細胞混懸液的製備 健康家兔1隻,自心臟採新鮮血液20mL,置三角燒瓶中,用竹籤反覆攪拌以除去纖維蛋白,再用生理鹽水衝洗3~5次,每次加生理鹽水10ml混勻後2000r/min離心10min,去除上清液,再加入生理鹽水混勻離心,反覆洗4~5次,至上清液為無色透明方可用於實驗。將所得紅細胞按其容積,用生理鹽水稀釋成2%的混懸液。
1.2.3.2溶血試驗 取試管7支並編號,按表1中依次加入各種溶液,第6管不加供試品溶液,作為空白對照管;第7管仍不加供試品溶液,用蒸餾水代替生理鹽水,作為完全溶血的對照。輕輕搖勻各試管並置於37℃水浴保溫,2h取出後對照表2判斷標準並記錄結果。
表1溶血試驗操作表(單位ml) Table 1
注試管7用蒸餾水代替生理鹽水 表2溶血性實驗結果判定標準 Table 2 Standard of haemolytic test
結果判斷一般認為,2h後凡第3管或第3管以前的各管出現溶血、部分溶血或出現凝集反應的製劑,不宜做靜脈注射用;以0.3mL注射液(第三管)在2h內不發生溶血作用者認為可供注射用。
1.2.4刺激性試驗[11-12] 1.2.4.1肌肉刺激性試驗 取體重2~3kg健康家兔6隻,分三組,每組雌雄各半。第一組左側股四頭肌注射0.5ml/kg的複方環丙沙星乳劑,右側注射0.5ml/kg生理鹽水;第二組均於同樣部位注射0.5ml/kg的生理鹽水,進針角度以為30°~45°為準;第三組為空白對照組。48h後家兔應健康如常。放血致死家兔,解剖取出股四頭肌,縱向切開觀察注射部位跟對照組比較有無明顯病理變化。肌肉刺激反應評分標準見表3。
表3注射樣品對肌肉刺激反應評分標準 Table 3 Standard of stimulus response of injection samples on muscle
凡2隻家兔的平均反應級數在2以下的可供肌肉注射之用;平均反應超過3的不能供肌肉注射之用;平均反應級數在2~3之間的可進行複試或結合其他項目考慮其臨床試用問題。凡刺激性試驗不能達到肌肉注射要求的製劑一般也不宜供皮下注射或黏膜面給藥和創面給藥。
1.2.4.2腹腔刺激性試驗 取昆明系小鼠20隻,平均體重18~22克,雌雄各半,設置兩組。一組腹腔注射複方環丙沙星乳劑0.5ml/只g;另一組腹腔注射同劑量的滅菌生理鹽水。注射後觀察小鼠活動情況,若有扭體反應為有刺激性,無扭體反應為無刺激性。
1.2.5過敏性試驗[12] 取豚鼠6隻,體重250~350g,雌雄各半,隔天肌肉注射複方環丙沙星乳劑0.5ml/只,連續三次。將豚鼠平均分成兩組。第一組在首次注射後的第14天由腹腔注射乳劑3ml/只進行攻擊,並觀察注射後豚鼠有無用爪搔鼻、噴嚏、豎毛、抽搐、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休克和死亡等現象。第二組於首次注射後的第21天同樣方法操作,並觀察動物反應。過敏反應登記表見表4。
表4豚鼠過敏反應級數 Table 4
如果兩組豚鼠均為出現明顯過敏反應,可認為該供試品反應試驗陰性;如果有反應可按表4的標準分級,從而判斷是否合格。反應等級數達2級以上(包括2級)時,可認為該供試品過敏反應試驗陽性。
2結果 2.1急性毒性試驗結果 2.1.1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急性毒性預試驗結果 經過反覆摸索從而確定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Pm=100%的劑量為(Dm)為1333.3mg/kg和Pn=0的劑量(Dn)為750mg/kg,分為5組,各組劑量公比(r)為1.155。則D5=1333.3mg/kg,D4=1155.7mg/kg,D3=1000.6mg/kg,D2=866.3mg/kg D1=750mg/kg。
2.1.2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急性毒性正式試驗結果 按預實驗結果各劑量組給藥後,小鼠逐漸出現活動減少,被毛逆亂,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有的俯臥不動,呼吸困難,腹式呼吸明顯,糞便變軟等中毒症狀。高劑量組少數動物後肢癱瘓,並於5h內出現死亡。對死亡動物剖檢,藥物吸收完全,注射部位無異常,高劑量組動物肝臟有黑色小斑點,未發現其他病理變化。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急性毒性實驗結果見表5。
表5 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急性毒性實驗結果 Table 5 Results of acute toxicity of

根據上表顯示的動物用藥劑量以及死亡數量的實驗數據,按改良寇氏法計算半數致死量,求得LD50為1058.93mg/kg,LD5095%可信限為981.26-1136.54mg/kg。空白對照組無死亡情況,生長正常。
2.1.3複方環丙沙星乳劑最大耐受性試驗 以972.2mg/kg.bw劑量注射複方環丙沙星注射劑的小鼠,有9隻小鼠立即出現精神委靡,肌肉震顫直至抽搐,7d內小鼠死亡4隻。以2916.7mg/kg.bw劑量注射的小鼠在給藥後7d內,未見有小鼠死亡,但有15%以上的小鼠在最後一次注射後,產生行走減少、嗜睡的症狀,2-3h後恢復正常。可知複方環丙沙星乳劑對小鼠的最大耐受量大於2916.7mg/kg.bw,此量相當於臨床用量的1166.7倍。結果表明複方環丙沙星乳劑的毒性顯著低於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
2.2熱源性試驗結果 經試驗的3隻家兔的體溫數據見表6 表6熱源性試驗體溫結果(℃) Table 5
每隻家兔體溫升高均小於0.5℃,並且3隻家兔體溫升高總和(1.0℃),小於1.4℃,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0]規定。從而確定複方環丙沙星乳劑無熱源反應。
2.3體外溶血試驗結果 複方環丙沙星乳劑體外溶血性試驗結果見表7 表7複方環丙沙星乳劑溶血試驗結果(單位ml) Table 7 hemolytic test result
注「-」為不溶血; 「+」為溶血 試驗結果表明複方環丙沙星乳劑無溶血現象。
2.4刺激試驗結果 2.4.1肌肉刺激性試驗結果 試驗動物中乳劑注射部位同生理鹽水對照組相比肌肉組織無任何差異,組織病理學檢查,肌纖維未見充血、水腫、炎細胞浸潤等,肌肉刺激反應為0級。
2.4.2腹腔刺激性試驗結果 受試動物經乳劑和生理鹽水對照組腹腔注射後,無扭體等異常刺激反應,判定複方環丙沙星乳劑為無腹腔刺激性反應。
2.5過敏性試驗結果 兩組豚鼠在經過腹腔注射後均無明顯反應,根據判定標準[12]得出複方環丙沙星乳劑過敏性試驗為0級,無過敏性反應。
複方環丙沙星乳劑的研製及體外抑菌實驗 為了充分發揮環丙沙星在獸醫臨床上的效果,克服其半衰期短和連續用藥導致的不良反應,研製了一種複方環丙沙星乳劑。採用油乳劑滅活疫苗抗原緩釋技術與藥物乳劑製備技術相結合,將環丙沙星和乳酸TMP按5∶1比例製備成一種油乳劑,並對其性狀及穩定性進行研究。用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作為對照,進行了該乳劑對五種細菌(大腸桿菌、巴氏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的體外抑菌試驗。結果表明複方環丙沙星乳劑為淡黃色、油乳狀,pH值為6.3~6.6,顆粒平均大小為7.6μm,穩定性良好;複方環丙沙星乳劑對五種細菌的MIC值和MBC值顯著強於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P<0.01)。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試劑與儀器 乳酸環丙沙星原粉(98.3%)、乳酸甲氧苄啶原粉(乳酸TMP,99.1%)(均由湖南農大動物藥業公司提供),7#白油(北京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span-80、tween-80(批號F20080723、F20080213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硬脂酸鋁(批號080728天津市申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5%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本實驗室自製,批號090718,每1ml含50mg乳酸環丙沙星,10mg乳酸甲氧苄啶),膠體磨(JM-L50型,鄭州玉祥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全自動立式電熱壓力蒸汽滅菌器(YXQ-LS-50S II,上海博迅公司醫療設備廠),超淨工作檯(SW-CJ-2FD型,蘇州淨化設備公司),恆溫恆溼培養箱(LRH-250-S,廣東省醫療器械廠),冷凍離心機(Z323K型,德國Hermle),電子天平(AY220型,日本Electronic Balance),光學顯微鏡(Nikon Eclipse E200日本),可攜式pH計(PHB-1型,杭州科盛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1.2試驗菌種及培養基 大腸埃希氏菌(C83901)、多殺性巴氏桿菌(Kober-6)、鼠傷寒沙門氏菌(C77-31)、金黃色葡萄球菌(C56023)、豬獸疫鏈球菌(C55138)均購自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營養瓊脂(批號200902 15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普通肉湯培養基。
1.3乳劑的性狀檢測 1.3.1乳劑的物理性狀 通過肉眼觀察每個批號複方環丙沙星乳劑的顏色和性狀;利用可攜式pH計測定每種批號乳劑的pH值;採用顯微鏡觀察乳劑顆粒大小並拍照,運用Nikon編輯軟體測定乳劑顆粒直徑大小,計算平均值。
1.3.2乳劑穩定性測定方法及判斷標準 1)加速老化法,高溫37℃貯存10天若不破乳(不分層),可穩定存放一年。
2)離心加速分層法,可通過離心乳劑的方法測定在半徑為10cm的離心機中,以3000r/min離心15min,不分層為合格。
3)粘度測定取內口直徑為1.2mm的吸管,在25℃條件下吸滿1ml乳劑,垂直放出0.4ml所需時間為5s為合格。
1.4體外抑菌試驗 1.4.1菌液製備及細菌計數 將保存的大腸桿菌、巴氏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及鏈球菌菌種接種於營養肉湯培養基中活化(其中鏈球菌需加5%新生牛血清),37℃恆溫箱中培養18h。
採用試管10倍稀釋法將每種活化的菌液在試管中依次進行10倍稀釋,然後對第4、5、6、7管平皿菌落計數,平行三次求平均值。
1.4.2最低抑菌濃度(MIC)的測定 採用試管液體二倍稀釋法測定將藥液(複方環丙沙星乳劑和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試管進行二倍稀釋至第24管,每管加入菌液使其濃度為105cfu/mL,同時平行進行前23管陰性和第24管陽性對照。以目測法與對照組比較法判斷結果,以完全無細菌生長的最低藥物濃度作為細菌對該藥物的敏感度,即為該藥物最低抑菌濃度(MIC)。相同過程重複3次,求平均值。
1.4.3最小殺菌濃度(MBC)的測定 採用平皿菌落計數法將藥物組無菌生長的試管中的混合液分別取0.1mL接種於平皿瓊脂培養基上,每個做三個重複,置37℃恆溫箱中培養18h,菌落計數,低於5個的平皿所對應的藥物濃度為該藥物的殺菌濃度,求平均值,濃度最低者即為該藥物的最小殺菌濃度(MBC)。
2結果與分析 2.1乳劑的性狀 2.1.1物理性狀 複方環丙沙星乳劑為淡黃色乳劑,其pH值為6.3~6.6。(該藥物中乳酸環丙沙星和乳酸TMP的總含量為60mg/mL,比例為5∶1)。顯微鏡拍照及軟體計算結果乳劑顆粒直徑平均大小7.6μm,符合獸用注射乳劑質量標準[16],圖片見圖1。根據油包水型(W/O)乳劑理論構建乳劑顆粒結構模式圖見圖2。
2.1.2穩定性及粘度結果 O∶W按1∶1,2∶1,3∶1,3∶2四種容量比的複方環丙沙星乳劑穩定性及粘度結果見表1 表1四種複方環丙沙星乳劑的穩定性及粘度結果 Table 1 The stability and viscosity of four kinds of Compound CiprofloxacinEmulsion
結果表明O∶W的乳劑穩定性很好,完全可在常溫下可存放一年以上不破乳、不分層。二者粘度測定所需時間為4s,表明乳劑粘度小,注射時通針性良好。O∶W按1∶1容量比的乳劑為最佳配比。
2.2體外抑菌試驗結果 複方環丙沙星乳劑和注射液對五種不同細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和最低殺菌濃度(MBC)見表2和表3。
表2複方環丙沙星乳劑和注射液對五種不同細菌的平均MIC值(μg/ml) Table 2 The average MIC values of the Emulsion and Injection of CompoundCiprofloxacin for five different kinds of bacteria(μg/ml)
表3複方環丙沙星乳劑和注射液對五種不同細菌的平均MBC值(μg/ml) Table 3 The average MBC values of the Emulsion and Injection of CompoundCiprofloxacin for five different kinds of bacteria(μg/ml)

將上述實驗數據通過SAS8.1和EXCEL2003進行數據統計及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複方環丙沙星乳劑對五種細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和最小殺菌濃度(MBC)均明顯優於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P<0.01)。
2.3體外抑菌試驗結果分析 由表2和表3可知,複方環丙沙星乳劑和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對五種菌都表現了較強的體外抑菌效果,說明複方環丙沙星為廣譜、強效抗菌藥,此結果與文獻表述一致;兩種劑型對五種細菌中的大腸桿菌效果較為顯著,特別是乳劑對其MIC值達到了0.00976μg/ml,對巴氏桿菌和沙門氏菌的抑菌效果也非常明顯,說明了環丙沙星對革蘭氏陰性菌是一類很強的氟喹諾酮類藥物;根據段傳可[18]等報導環丙沙星注射液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葡萄球菌的MIC值均為0.06μg/ml,說明複方環丙沙星乳劑和注射劑均有較強的抑菌能力。統計結果顯示複方環丙沙星乳劑對五種細菌的MIC和MBC明顯強於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P<0.01),說明複方環丙沙星通過劑型的改變其體外抑菌效果發生了顯著的提升。
實施例2 超長效恩諾沙星複方油乳劑的製備和應用 恩諾沙星又名乙基環丙沙星、恩氟沙星。系統命名1-環丙基-7-(4-乙基-1-哌嗪基)-6-氟-1,4-二氫-4-氧代-3-喹啉羧酸。本品目前被國家指定為動物專用藥。藥動學內服和肌注的吸收迅速和較完全,0.5-2小時血藥度達高峰。除了中樞神經系統外,幾乎所有的組織的藥物濃度都高於血漿,這有利於全身感染和深部組織感染的治療。本品通過腎和非腎方式進行消除,約15%-50%的藥物原形通過尿排洩。在動物體內的代謝主要是脫去乙基而成為環丙沙星。藥理作用本品為廣譜殺菌藥,對支原體有特效。對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沙門氏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嗜血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溶血性巴氏桿菌、金葡菌、鏈球菌等都有殺菌效用。
製備方法恩諾沙星不溶於水,將恩諾沙星和甲氧苄啶按4∶1混勻後加入水中,並加入吐溫-80(水相8%)、羧甲基纖維素(水相5.5%)和丙三醇(水相7%)配成恩諾沙星(水相20%)混懸液作為水相;將鯨臘醇(油相5%)和蜂臘(油相1%)溶於7#或15#白油後加入司盤-80(油相8%),加熱溶解後,121℃,30min滅菌,冷卻至室溫,將水相緩慢加入油相(水相∶油相=1∶1),邊加邊攪拌,然後將混合好的水相和油相轉移至膠體磨充分乳化,直到乳劑經6000r/m,10min離心不分層即可。
複方恩諾沙星乳劑的安全性評價 為了評價複方恩諾沙星乳劑的安全性,為獸醫臨床提供安全的用藥方案。採用動物藥物安全性評價試驗的方法對不同種動物進行了急性毒性試驗、熱原試驗、溶血性試驗、過敏性試驗以及肌肉刺激試驗。結果表明複方恩諾沙星乳劑最大耐受量為3021.5mg/kg,相當於臨床推薦用量(2.5mg/kg)的1208.8倍,為複方恩諾沙星溶液LD50的(LD50為1163.58mg/kg,LD5095%可信限為995.37-1213.25mg/kg)3.12倍,無熱源性、溶血性和過敏性,無肌肉刺激反應。因此,複方環丙沙星乳劑在獸醫臨床應用安全。
1材料和方法 1.1試驗材料 1.1.1藥品與試劑 5%複方恩諾沙星乳劑(本實驗室和湖南省獸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研製,批號090622,每1ml含50mg乳酸恩諾沙星,10mg乳酸甲氧苄啶),5%複方恩諾沙星注射液(本實驗自製,批號090718,每1ml含50mg乳酸恩諾沙星,10mg乳酸甲氧苄啶),乳酸恩諾沙星原粉(98.3%)、乳酸甲氧苄啶原粉(99.1%)(均由湖南農大動物藥業公司提供),氯化鈉注射液(0.9%,批號B080412,四川科倫股份有限公司),滅菌蒸餾水 1.1.2主要儀器 超淨工作檯(SW-CJ-2FD型,蘇州淨化設備公司),電子溫度計電熱恆溫水溫箱(上海醫療器械七廠),恆溫恆溼培養箱(LRH-250-S,廣東省醫療器械廠),離心機(Z323K型,德國Hermle),電子天平(AY220型,日本Electronic Balance),電熱鼓風乾燥箱(DHG-9240A型,上海精宏試驗設備有限公司),全自動立式電熱壓力蒸汽滅菌器(YXQ-LS-50S II,上海博迅公司醫療設備廠),可調電爐(長沙市遠東電爐廠),移液器,燒杯,量筒,培養皿,試管,試管架。
1.1.3實驗動物 健康昆明系小鼠120隻,體重18~22g,雌雄各半;健康家兔12隻,體重2.5kg左右;豚鼠6隻,體重250~350g之間,雌雄各半。所有實驗動物和飼料均由中南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2方法 1.2.1急性毒性試驗 1.2.1.1注射液急性毒性試驗預實驗 根據參考文獻中恩諾沙星的半數致死量的報導,將50隻小鼠隨機平均分成5組,雌雄各半,分別按500,750,1000,1250mg/kg和1500mg/kg的劑量於小白鼠腹腔一次性注射給藥,連續觀察其死亡情況,反覆試驗摸索出Pm=100%的劑量(Dm)和Pn=0的劑量(Dn),確定組數(n)以及各組劑量公比(r)。
1.2.1.2注射液急性毒性試驗正式實驗 根據預實驗的結果,將60隻小鼠平均分成6組,分別按1333.3,1155.7,1000.6,866.3,750mg/kg和0.5ml/kg氯化鈉注射液對照組於小鼠腹腔一次性注射給藥;與七天內觀察給藥後小鼠的毒性反應,記錄死亡數。重點記錄飲食、精神活動及死亡情況,對死亡小鼠及時進行剖檢,肉眼觀察各組織、器官的病理變化,用改良寇氏法計算LD50及LD50的95%平均可置信區間。
1.2.1.3乳劑的急性毒性試驗 在預試驗中,發現複方恩諾沙星乳劑以極限容量1mL/只(含量50mg/ml,為臨床用量的555.6倍)腹腔注射後,小鼠無死亡,不能進行LD50值的測定,因此進行最大耐受量實驗。在多次預試驗基礎上,取小白鼠20隻,雌雄各半,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注射複方恩諾沙星注射液,劑量為995.4mg/kg.bw,腹腔注射0.7mL,另一組按3021.5mg/kg.bw給小白鼠腹腔注射複方恩諾沙星乳劑(相當於恩諾沙星臨床用量的1166.7倍)分3次在24h內給藥完畢(受製備方法的影響,無法得到高濃度且穩定的複方環丙沙星乳劑,所以分多次給藥以達到所需劑量)。給藥後,觀察並記錄7d內動物外觀體徵、飲食慾、行為活動、大小便、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及死亡動物數。如有動物死亡,及時屍檢,肉眼觀察,如有病變組織則進行切片鏡檢。
1.2.2熱源試驗 挑選健康無傷家兔8隻,體重1.7-3.0kg,雌兔應無孕,試驗前在實驗室內觀察1周,體重應不減輕,精神、食慾、排洩等不得有異常現象。將家兔在17℃-28℃室溫條件下飼養3天,給藥前用電子溫度計進入直腸(6cm)測定直腸溫度4次(1h/次),每次體溫均在38.0-39.6℃之間。挑選符合要求的家兔3隻,測定正常體溫後15min內,將複方恩諾沙星乳劑溫熱至38℃,按0.5mg/kg體重大腿肌肉注射,然後進行1h/次測溫,共測4次,每次1.5min。
1.2.3體外溶血性試驗 1.2.3.12%紅細胞混懸液的製備 健康家兔1隻,自心臟採新鮮血液20mL,置三角燒瓶中,用竹籤反覆攪拌以除去纖維蛋白,再用生理鹽水衝洗3~5次,每次加生理鹽水10ml混勻後2000r/min離心10min,去除上清液,再加入生理鹽水混勻離心,反覆洗4~5次,至上清液為無色透明方可用於實驗。將所得紅細胞按其容積,用生理鹽水稀釋成2%的混懸液。
1.2.3.2溶血試驗 取試管7支並編號,按表1中依次加入各種溶液,第6管不加供試品溶液,作為空白對照管;第7管仍不加供試品溶液,用蒸餾水代替生理鹽水,作為完全溶血的對照。輕輕搖勻各試管並置於37℃水浴保溫,2h取出後對照表2判斷標準並記錄結果。
表1溶血試驗操作表(單位ml) Table 1
注試管7用蒸餾水代替生理鹽水 表2溶血性實驗結果判定標準 Table 2 Standard of haemolytic test

結果判斷一般認為,2h後凡第3管或第3管以前的各管出現溶血、部分溶血或出現凝集反應的製劑,不宜做靜脈注射用;以0.3mL注射液(第三管)在2 h內不發生溶血作用者認為可供注射用。
1.2.4刺激性試驗[11-12] 1.2.4.1肌肉刺激性試驗 取體重2~3kg健康家兔6隻,分三組,每組雌雄各半。第一組左側股四頭肌注射0.5ml/kg的複方恩諾沙星乳劑,右側注射0.5ml/kg生理鹽水;第二組均於同樣部位注射0.5ml/kg的生理鹽水,進針角度以為30°~45°為準;第三組為空白對照組。48h後家兔應健康如常。放血致死家兔,解剖取出股四頭肌,縱向切開觀察注射部位跟對照組比較有無明顯病理變化。肌肉刺激反應評分標準見表3。
表3注射樣品對肌肉刺激反應評分標準 Table 3 Standard of stimulus response of injection samples on muscle
凡2隻家兔的平均反應級數在2以下的可供肌肉注射之用;平均反應超過3的不能供肌肉注射之用;平均反應級數在2~3之間的可進行複試或結合其他項目考慮其臨床試用問題。凡刺激性試驗不能達到肌肉注射要求的製劑一般也不宜供皮下注射或黏膜面給藥和創面給藥。
1.2.4.2腹腔刺激性試驗 取昆明系小鼠20隻,平均體重18~22克,雌雄各半,設置兩組。一組腹腔注射複方恩諾沙星乳劑0.5ml/只g;另一組腹腔注射同劑量的滅菌生理鹽水。注射後觀察小鼠活動情況,若有扭體反應為有刺激性,無扭體反應為無刺激性。
1.2.5過敏性試驗 取豚鼠6隻,體重250~350g,雌雄各半,隔天肌肉注射複方恩諾沙星乳劑0.5ml/只,連續三次。將豚鼠平均分成兩組。第一組在首次注射後的第14天由腹腔注射乳劑3ml/只進行攻擊,並觀察注射後豚鼠有無用爪搔鼻、噴嚏、豎毛、抽搐、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休克和死亡等現象。第二組於首次注射後的第21天同樣方法操作,並觀察動物反應。過敏反應登記表見表4。
表4豚鼠過敏反應級數 Table 4
如果兩組豚鼠均為出現明顯過敏反應,可認為該供試品反應試驗陰性;如果有反應可按表4的標準分級,從而判斷是否合格。反應等級數達2級以上(包括2級)時,可認為該供試品過敏反應試驗陽性。
2結果 2.1急性毒性試驗結果 2.1.1複方恩諾沙星注射液急性毒性預試驗結果 經過反覆摸索從而確定複方恩諾沙星注射液Pm=100%的劑量為(Dm)為1333.3mg/kg和Pn=0的劑量(Dn)為750mg/kg,分為5組,各組劑量公比(r)為1.155。則D5=1333.3mg/kg,D4=1155.7mg/kg,D3=1000.6mg/kg,D2=866.3mg/kg D1=750mg/kg。
2.1.2複方恩諾沙星注射液急性毒性正式試驗結果 按預實驗結果各劑量組給藥後,小鼠逐漸出現活動減少,被毛逆亂,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有的俯臥不動,呼吸困難,腹式呼吸明顯,糞便變軟等中毒症狀。高劑量組少數動物後肢癱瘓,並於5h內出現死亡。對死亡動物剖檢,藥物吸收完全,注射部位無異常,高劑量組動物肝臟有黑色小斑點,未發現其他病理變化。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急性毒性實驗結果見表5。
表5 複方恩諾沙星注射液急性毒性實驗結果 Table 5 Results of acute toxicity of
根據上表顯示的動物用藥劑量以及死亡數量的實驗數據,按改良寇氏法計算半數致死量,求得LD50為1058.93mg/kg,LD5095%可信限為981.26-1136.54mg/kg。空白對照組無死亡情況,生長正常。
2.1.3複方恩諾沙星乳劑最大耐受性試驗 以995.4mg/kg.bw劑量注射複方恩諾沙星注射劑的小鼠,有9隻小鼠立即出現精神委靡,肌肉震顫直至抽搐,7d內小鼠死亡4隻。以3021.5mg/kg.bw劑量注射的小鼠在給藥後7d內,未見有小鼠死亡,但有15%以上的小鼠在最後一次注射後,產生行走減少、嗜睡的症狀,2-3h後恢復正常。可知複方恩諾沙星乳劑對小鼠的最大耐受量大於3021.5mg/kg.bw,此量相當於臨床用量的1208.8倍。結果表明複方恩諾沙星乳劑的毒性顯著低於複方恩諾沙星注射液。
2.2熱源性試驗結果 經試驗的3隻家兔的體溫數據見表6 表6熱源性試驗體溫結果(℃) Table 5
每隻家兔體溫升高均小於0.5℃,並且3隻家兔體溫升高總和(1.0℃),小於1.4℃,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0]規定。從而確定複方恩諾沙星乳劑無熱源反應。
2.3體外溶血試驗結果 複方恩諾沙星乳劑體外溶血性試驗結果見表7 表7複方恩諾沙星乳劑溶血試驗結果(單位ml) Table 7 hemolytic test result
注「-」為不溶血; 「+」為溶血 試驗結果表明複方恩諾沙星乳劑無溶血現象。
2.4刺激試驗結果 2.4.1肌肉刺激性試驗結果 試驗動物中乳劑注射部位同生理鹽水對照組相比肌肉組織無任何差異,組織病理學檢查,肌纖維未見充血、水腫、炎細胞浸潤等,肌肉刺激反應為0級。
2.4.2腹腔刺激性試驗結果 受試動物經乳劑和生理鹽水對照組腹腔注射後,無扭體等異常刺激反應,判定複方恩諾沙星乳劑為無腹腔刺激性反應。
2.5過敏性試驗結果 兩組豚鼠在經過腹腔注射後均無明顯反應,根據判定標準[12]得出複方恩諾沙星乳劑過敏性試驗為0級,無過敏性反應。
複方恩諾沙星乳劑的研製及體外抑菌實驗 為了充分發揮恩諾沙星在獸醫臨床上的效果,克服其半衰期短和連續用藥導致的不良反應,研製了一種複方恩諾沙星乳劑。採用油乳劑滅活疫苗抗原緩釋技術與藥物乳劑製備技術相結合,將恩諾沙星和乳酸TMP按4∶1比例製備成一種油乳劑,並對其性狀及穩定性進行研究。用複方恩諾沙星注射液作為對照,進行了該乳劑對五種細菌(大腸桿菌、巴氏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的體外抑菌試驗。結果表明複方恩諾沙星乳劑為淡黃色、油乳狀,pH值為6.3~6.6,顆粒平均大小為7.6μm,穩定性良好;複方恩諾沙星乳劑對五種細菌的MIC值和MBC值顯著強於複方恩諾沙星注射液(P<0.01)。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試劑與儀器 乳酸恩諾沙星原粉(98.3%)、乳酸甲氧苄啶原粉(乳酸TMP,99.1%)(均由湖南農大動物藥業公司提供),7#白油(北京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span-80、tween-80(批號F20080723、F20080213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硬脂酸鋁(批號080728天津市申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5%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本實驗室自製,批號090718,每1ml含50mg乳酸環丙沙星,10mg乳酸甲氧苄啶),膠體磨(JM-L50型,鄭州玉祥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全自動立式電熱壓力蒸汽滅菌器(YXQ-LS-50S II,上海博迅公司醫療設備廠),超淨工作檯(SW-CJ-2FD型,蘇州淨化設備公司),恆溫恆溼培養箱(LRH-250-S,廣東省醫療器械廠),冷凍離心機(Z323K型,德國Hermle),電子天平(AY220型,日本Electronic Balance),光學顯微鏡(Nikon Eclipse E200日本),可攜式pH計(PHB-1型,杭州科盛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1.2試驗菌種及培養基 大腸埃希氏菌(C83901)、多殺性巴氏桿菌(Kober-6)、鼠傷寒沙門氏菌(C77-31)、金黃色葡萄球菌(C56023)、豬獸疫鏈球菌(C55138)均購自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營養瓊脂(批號20090215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普通肉湯培養基。
1.3體外抑菌試驗 1.3.1菌液製備及細菌計數 將保存的大腸桿菌、巴氏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及鏈球菌菌種接種於營養肉湯培養基中活化(其中鏈球菌需加5%新生牛血清),37℃恆溫箱中培養18h。
採用試管10倍稀釋法將每種活化的菌液在試管中依次進行10倍稀釋,然後對第4、5、6、7管平皿菌落計數,平行三次求平均值。
1.3.2最低抑菌濃度(MIC)的測定 採用試管液體二倍稀釋法測定將藥液(複方恩諾沙星乳劑和複方環丙沙星注射液)試管進行二倍稀釋至第24管,每管加入菌液使其濃度為105cfu/mL,同時平行進行前23管陰性和第24管陽性對照。以目測法與對照組比較法判斷結果,以完全無細菌生長的最低藥物濃度作為細菌對該藥物的敏感度,即為該藥物最低抑菌濃度(MIC)。相同過程重複3次,求平均值。
1.3.3最小殺菌濃度(MBC)的測定 採用平皿菌落計數法將藥物組無菌生長的試管中的混合液分別取0.1mL接種於平皿瓊脂培養基上,每個做三個重複,置37℃恆溫箱中培養18h,菌落計數,低於5個的平皿所對應的藥物濃度為該藥物的殺菌濃度,求平均值,濃度最低者即為該藥物的最小殺菌濃度(MBC)。
2結果與分析 2.1體外抑菌試驗結果 複方恩諾沙星乳劑和注射液對五種不同細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和最低殺菌濃度(MBC)見表1和表2。
表1複方恩諾沙星乳劑和注射液對五種不同細菌的平均MIC值(μg/ml) Table 2 The average MIC values of the Emulsion and Injection of CompoundCiprofloxacin for five different kinds of bacteria(μ g/ml)
表2複方恩諾沙星乳劑和注射液對五種不同細菌的平均MBC值(μg/ml) Table 3 The average MBC values of the Emulsion and Injection of CompoundCiprofloxacin for five different kinds of bacteria(μg/ml)
將上述實驗數據通過SAS8.1和EXCEL2003進行數據統計及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複方恩諾沙星乳劑對五種細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和最小殺菌濃度(MBC)均明顯優於複方恩諾沙星注射液(P<0.01)。
2.2體外抑菌試驗結果分析 由表2和表3可知,複方恩諾沙星乳劑和複方恩諾沙星注射液對五種菌都表現了較強的體外抑菌效果,說明複方恩諾沙星為廣譜、強效抗菌藥,此結果與文獻表述一致;兩種劑型對五種細菌中的大腸桿菌效果較為顯著,特別是乳劑對其MIC值達到了0.00976μg/ml,對巴氏桿菌和沙門氏菌的抑菌效果也非常明顯,說明了恩諾沙星對革蘭氏陰性菌是一類很強的氟喹諾酮類藥物;恩諾沙星注射液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葡萄球菌的MIC值均為0.06μg/ml,說明複方恩諾沙星乳劑和注射劑均有較強的抑菌能力。統計結果顯示複方恩諾沙星乳劑對五種細菌的MIC和MBC明顯強於複方恩諾沙星注射液(P<0.01),說明複方恩諾沙星通過劑型的改變其體外抑菌效果發生了顯著的提升。
權利要求
1.一種長效抗菌藥物油乳劑,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長效抗菌藥物劑型,包括含有抗菌藥物的水相、油相、乳化劑及穩定劑,油相採用的是7#或15#白油;其中水相乳化劑為吐溫-80,油相乳化劑為司盤-80;所述水相被油包覆分散於油相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效抗菌藥物油乳劑,其特徵在於,穩定劑包括水相穩定劑和油相穩定劑,水相穩定劑選自羧甲基纖維素和丙三醇兩種。油相的穩定劑選自鯨蠟醇和蜂蠟兩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效抗菌藥物油乳劑,其特徵在於,本發明的吐溫-80在水相中添加的重量含量為6-10%。司盤-80在油相中添加的重量含量為5-1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效抗菌藥物油乳劑,其特徵在於,水相穩定劑在水相中添加的重量含量為4-8%。油相穩定劑在油相中添加的重量含量為1-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效抗菌藥物油乳劑,其特徵在於,水相與油相優選的體積比為1∶1-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效抗菌藥物油乳劑,其特徵在於,
油相採用的是7#或15#白油,司盤-80在油相中的添加量為9-10%,鯨蠟醇1.5-2.5%,蜂蠟1-2%;吐溫-80在水相中的添加量為6.5-8%,羧甲基纖維素2.5-3%,丙三醇3.5-4%,水相中餘下的為抗菌藥水溶液;油相與水相的體積比為1∶1。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效抗菌藥物油乳劑,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含有抗菌藥物的水相中還可將抗菌藥物與抗菌增效劑混合,製成複方抗菌藥物。
8.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效抗菌藥物油乳劑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水相的製備在40-45℃下攪拌加入水相穩定劑至水中,使水溶液溫度降至室溫溶解抗菌藥物或複方抗菌藥物,最後加入吐溫-80並充分攪拌使其溶解作為水相。
油相的製備將7#或15#白油加熱至65-130℃加入油相穩定劑攪拌使其充分溶解後,冷卻至50-60℃加入司盤-80充分攪拌使其全部溶解作為油相。.
最後將水相、油相混合乳化、滅菌。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長效抗菌藥物油乳劑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乳化是將油相與水相緩慢混合,邊混合邊攪拌;混勻後用膠體磨充分乳化,直到油乳劑經11000-13000r/min離心不分層為乳化完全。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長效抗菌藥物油乳劑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油相和水相製備過程為
水相的製備將丙三醇溶解於注射用水,然後加熱至40-45℃邊攪拌邊加入羧甲基纖維素,使該溶液溫度降至室溫溶解抗菌藥物或複方抗菌藥物,最後加入吐溫-80並充分攪拌使其溶解作為水相。
油相的製備將白油加熱至65-70℃加入蜂蠟攪拌使其充分溶解後,繼續加熱至120-130℃溶解鯨蠟醇,冷卻至50-60℃加入司盤-80充分攪拌使其全部溶解作為油相。
全文摘要
一種長效抗菌藥物油乳劑,為長效抗菌藥物劑型,包括含有抗菌藥物的水相、油相、乳化劑及穩定劑,油相採用的是7#或15#白油;其中水相乳化劑為吐溫-80,油相乳化劑為司盤-80;所述水相被油包覆分散於油相中。該劑型可充分緩釋抗菌藥活性成分的抗菌作用、節省養殖成本、減少環境汙染等,可適用於與各種水溶性或油溶性抗菌藥的活性成分的配製。在藥物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為健康養殖提供相應的技術保障。
文檔編號A61K47/38GK101766569SQ20101011339
公開日2010年7月7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24日
發明者董偉, 李孝文, 孫志良 申請人:湖南農業大學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