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日鏡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03:51:06 5
專利名稱:定日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發電塔,並特別涉及設計來用於該太陽能發電塔的定日鏡,並具體涉及其部件。
背景技術:
能源供應商一直在致力於尋求替代性一次能源。一種這樣的能源為太陽能,且一種利用太陽能的方式為採用中央塔式發電站。一種典型的中央塔式發電站裝置包括定日鏡陣列以及收集塔。每個定日鏡均被構造來跟蹤太陽且將日光向收集塔的槽反射,從而加熱此槽及其內容物。構成熱傳輸介質的傳熱流體(其可為例如熔鹽或熱油的液體)容納在上述槽中。 將加熱的熱流體輸送至發電站(例如蒸汽發電站),其中熱流體的熱能用於驅動其一個或多個渦輪,以便以傳統的方式如通過將每個渦輪的輪軸連接至發電機來發電。
實用新型內容根據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主題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用於中央塔式發電站的定日鏡,其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定日鏡的反射表面的角度不容易控制以及定日鏡的支撐結構對反射表面的支撐穩定性不足等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於中央塔式發電站的定日鏡,所述定日鏡包括至少一個反射表面和用於控制所述反射表面的角度的驅動器,所述定日鏡進一步包括塔架,所述塔架包括縱向延伸豎管;驅動支撐裝置,其被構造來支撐安裝在塔架上的裝置;以及防旋轉裝置,其被構造來在部署塔架時抵抗塔架上的旋轉力;定日鏡進一步包括接口裝置,所述接口裝置功能性地連接至驅動器且被構造來促進將驅動器提供的運動傳動至反射表面,從而引起反射表面的旋轉;定日鏡進一步包括反射裝置,所述反射裝置包括反射鏡組件,其包括構成所述反射表面的至少一個反射鏡,和在所述反射鏡後面的多個支撐桁架結構;以及扭矩管,其被構造來將機械能傳動至反射鏡組件;定日鏡進一步包括方位角驅動器,所述方位角驅動器被構造來控制反射表面的方位角,所述方位角驅動器包括電機組件,其被構造來提供機械能;以及諧波驅動器,其被構造來控制機械能的傳動以旋轉反射表面;定日鏡進一步包括仰角驅動器,所述仰角驅動器被構造來控制反射表面的仰角,所述反射表面被定日鏡的第一部件支撐且旋轉鉸接至定日鏡具有固定位置的第二部件,所述仰角驅動器通過第一安裝元件鉸接至扭矩管並且通過第二安裝元件鉸接至接口裝置,並且被構造來通過使第一安裝元件相對於第二安裝元件移動來導致扭矩管旋轉。反射鏡組件可進一步包括桁架,所述桁架包括支撐臂,其基本平行於反射鏡;兩個斜杆,每個斜杆的頂端連接至支撐臂;以及中心支架,其頂端附接至支撐臂且底端附接至斜杆。支撐臂可形成為具有通常Ω形外形的細長構件。反射鏡組件可進一步包括桁架組件,所述桁架組件包括多個所述桁架,其中對所述桁架進行設置,從而使得所述桁架的支撐臂沿曲線軌跡設置。每個中心支架可包括被構造來夾持扭矩管的夾爪。每個斜杆可形成為矩形中空結構截面外形。
·[0023]防旋轉裝置可包括附接至豎管側面的兩個或更多個擠壓角鋼。防旋轉裝置可包括從豎管徑向伸出的兩個或更多個翼片,每個翼片包括在其遠端的楔形件,和主縱向構件,其中翼片和主縱向構件為分體元件。方位角驅動器可包括行星齒輪系,所述行星齒輪系被構造來將機械能從電機組件傳動至諧波驅動器。仰角驅動器可包括電動活塞,所述電動活塞具有帶螺紋軸和縱向鉸接在活塞外殼內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連接至螺帽組件,所述螺帽組件被構造來與帶螺紋杆的至少一部分配合,使得帶螺紋軸的旋轉引起螺帽組件在活塞外殼內的縱向移動,其中安裝元件中的一個剛性連接至活塞杆,且安裝元件中的另一個剛性連接至活塞外殼。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於中央塔式發電站的定日鏡,其具有定日鏡的反射表面的角度容易控制以及定日鏡的支撐結構對反射表面的支撐穩定性高等優點。
為了理解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主題以及為了了解在實踐中本實用新型是如何實施的,現將參照附圖且僅以非限制的示例方式來對實施方案進行描述,其中圖I為中央塔式發電站的示意圖;圖2為圖I中所示的中央塔式發電站的定日鏡的透視圖;圖3A至圖3C為圖2中所示的定日鏡的塔架的實施例的透視圖;圖4A為圖3A中所示的塔架的驅動支撐裝置的近視圖;圖4B為圖3B和圖3C中所示的塔架的驅動支撐裝置的近視圖;圖5為圖3C中所示的塔架的遠端的近視圖;圖6A為圖2中所示的定日鏡的方位角驅動器的透視圖;圖6B為沿圖6A中線III-III截取的橫截面;圖7A和圖7B分別為圖6A中所示的方位角驅動器的殼體的頂部透視圖和底部透視圖;圖8A和圖8B分別為圖6A中所示的方位角驅動器的電機組件的頂部透視圖和底部透視圖;圖9A為圖6A中所示的方位角驅動器的行星齒輪系的透視圖;圖9B為沿圖9A中線VI-VI截取的橫截面圖;圖9C為圖6A中所示的行星齒輪系的透視圖,其中移除了行星齒輪系的內齒輪;[0042]圖10為圖9A至圖9C中所示的行星齒輪系的第二託架的透視圖;圖11為圖6A中所示的方位角驅動器的諧波驅動器的透視圖;圖12A為圖11中所示的諧波驅動器的波發生器的透視圖;圖12B為沿圖12A中線IX-IX截取的橫截面圖;圖12C為圖12A中所示的波發生器的透視圖,其中行星齒輪系的環安裝在波發生器中;圖13為圖11中所示的諧波驅動器的柔輪的透視圖;圖14為圖11中所示的諧波驅動器的剛輪的透視圖;圖15A為圖2中所示的定日鏡的仰角驅動器的透視圖; 圖15B為圖15A中所示的仰角驅動器的透視圖,其中移除了主外殼;圖16A為圖15A中所示的仰角驅動器的控制裝置的透視圖;圖16B為沿圖16A中的線IV-IV截取的橫截面視圖;圖17A為圖16A和16B中所示的控制裝置的行星齒輪系統的透視圖;圖17B為沿圖17A中的線V-V截取的橫截面視圖;圖17C為圖17A中所示的行星齒輪系統的分解圖;圖18為圖17A中所示的行星齒輪系統的第二內齒輪體的透視圖;圖19A為圖15A中所示的仰角驅動器的電動活塞的透視圖;圖19B為沿圖19A中的線VII-VII截取的橫截面視圖;圖20A為圖19A和19B中所示的電動活塞的螺帽組件的透視圖;圖20B為圖8A中所示的螺帽組件的螺帽的透視圖;圖20C為圖20A中所示的螺帽組件的滑動元件的透視圖;圖21為圖15A中所示的仰角驅動器的底端的特寫透視圖;圖22為圖15A中所示的仰角驅動器的端蓋的透視圖;圖23為圖19A和19B中所示的電動活塞的帶螺紋杆的底端的透視圖;圖24為圖15A中所示的仰角驅動器的透視圖,其示出為安裝到圖2中所示的接口裝置和定日鏡的扭矩管;圖25A為圖2中示出的定日鏡的接口裝置的透視圖;圖25B為圖25A的透視圖,其中移除了接口裝置的電機遮蓋裝置;圖26為圖25B中示出的接口裝置的底部透視圖;圖27A為圖25B的透視圖,其中移除了接口裝置的反射器軸;圖27B為沿圖27A中的線V-V截取的橫截面;圖28為接口裝置的反射器軸的透視圖;圖29A為接口裝置的透視圖,其中附接了扭矩管夾具;圖29B為圖29A中示出的扭矩管夾具的支撐臂的透視圖;圖30A和圖30B為圖2中示出的定日鏡的反射裝置的兩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31為圖30A和圖30B中所示的反射裝置的扭矩管的透視圖;圖32A為圖30A和圖30B中所示的反射裝置的支撐臂的側視圖;圖32B和圖32C為圖32A中所示的支撐臂的實施例的透視圖;圖33為圖30A和圖30B中所示的反射裝置的斜杆的透視圖;[0079]圖34A為圖30A中所示的反射裝置的實施例的中心支架的透視圖;圖34B為圖34A中所示的中心支架的分解視圖;圖34C為圖30B中所示的反射裝置的實施例的中心支架的透視圖,其中具有圖31中所示的扭矩管;圖34D為圖34C中所示的中心支架的分解圖;以及圖35為圖30A和圖30B中所示的反射裝置的修改的底部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提供了大體以10表示的中央塔式發電站。中央塔式發電站10包括定 日鏡12的陣列,其被構造來向收集塔14反射撞擊的太陽輻射。收集塔14含有由反射的太陽輻射加熱並從而用於向發電站提供電力的熱流體(未示出)。發電站可為例如水力發電,在這種情況下,加熱的熱流體用於使水過熱,這些水隨後通過渦輪膨脹,以獲取有用能源並進行發電。如圖2所示,每個定日鏡12均包括被構造來將定日鏡支撐在地面中的固定位置的底座裝置16以及由底座裝置支撐的反射鏡組件18。底座裝置16包括將固定在地面中的塔架20以及尤其是支撐反射鏡組件18的位置的接口裝置22。底座裝置還包括方位角驅動器24和仰角驅動器26,其分別控制反射鏡組件18的反射表面的方位角和仰角。反射鏡組件18包括支撐多個支撐臂30的扭矩管28。支撐臂30支撐一個或多個反射鏡32,這些反射鏡構成定日鏡12的反射表面。另外,提供了可安裝至反射鏡組件18的功率控制模塊(PCM)組件34。如圖3A至圖3C所示,塔架20包括縱向延伸的管狀豎管100,該豎管可為中空的。豎管100可由鍍鋅鋼或任何其它合適的材料製成。塔架包括其近端104處大體以102表示的驅動支撐裝置以及靠近豎管100的遠端108大體以106表示的防旋轉裝置。另外,如圖3C所示,塔架20可包括遠端108處的錐形蓋110。(應當理解,雖然圖3C示出了與圖3B中所示的具有蓋110的塔架類似的塔架20,但圖3A所示的塔架也可設有該蓋)。如圖4A和圖4B所示,驅動支撐裝置102包括若干(如六個)插座112,其被構造來方便容納連接至如上所述的驅動器的緊固元件(未示出)。插座102可均勻分布在豎管100的圓周周圍。每個插座112由形成於豎管100中的縱向延伸的圓形側壁114以及底座116限定。底座116可具有任何合適的形狀。例如,如圖4A所示,底座116可為扁平的,並且一般垂直於側壁,或者如圖4B所示,底座可為圓形。環形法蘭118限定每個插座112的上邊緣。法蘭118向內伸出每個插座112的上方,以便為其提供充分的覆蓋。通孔120設置在每個插座112上方的法蘭118中。防旋轉裝置106可朝向豎管100的遠端102來形成。其作用為在豎管位於地面上時以及在其部署期間抵抗豎管100上的旋轉力。這些力可能來自作用於定日鏡32的上部(例如,作用於反射鏡12)的風力或其它力。另外,防旋轉裝置106可用於如通過方位角和/或仰角驅動器來抵抗可在反射鏡32的旋轉期間產生的力,從而保持定日鏡12在使用期間的穩定性。應當理解,所提供的防旋轉裝置106的類型可取決於要安裝塔架20的地面的類型。另外,應當理解,可提供任何類型的防旋轉裝置106,而與所提供的驅動支撐裝置102的類型無關。根據一個實施例,如圖3A所示,防旋轉裝置106可包括連接至豎管100的側面的若干(如四個)擠壓角鋼122。角鋼122可以一定角度(例如大約45度)連接至豎管100。可成對提供以對角彼此相對連接的角鋼122 (S卩,當從單個方向觀察時,這些角鋼成對角)。角鋼122可由任何合適的材料,例如與豎管100相同的材料製成,並且可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如焊接與豎管連接。這種類型的防旋轉裝置106可適用於要將塔架20安裝在混凝土中的情況。根據另一個實施例,如圖3B和圖3C所示,防旋轉裝置106可包括從豎管100徑向伸出的縱向翼片124,該豎管可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如焊接進行連接。翼片124在其遠端126處在徑向高度上從大致為零處增加,並達到整個徑向高度(即,至其近端的相對較短的軸向距離),從而形成楔形件128。楔形件128的軸向長度可等於或大於翼片124的徑向高度。此形狀有利於通過減小翼片124的軸向阻力而將塔架20插入地面。這種類型的防旋轉裝置106可適用於要將塔架20安裝在地面中的情況。·[0093]從圖5中最清楚地看出,楔形件128可被成形為與翼片124的主縱向構件130獨立的元件。主縱向構件130可被成形為大致呈V形的外形,其包括沿其長邊134連接的兩個面板132。一個或多個翼片124可被成形為具有例如成形於楔形件128內的通孔136。在使用或部署定日鏡12時,該孔136無功能用途,但是其被形成來便於塔架20的製造,例如通過在塔架的製造期間用鉤或其它類似的支撐構件來將其懸掛起來。雖然所示的塔架20包括三個翼片124,但是也可提供任何合適數量的翼片。從圖5中最清楚地看出,蓋110可具有圓形尖端138,並且被成形為具有通孔140。在塔架20的使用過程中,孔140不會起到任何作用,而只是製造過程中的人工產物,其中該孔有利於氣體的釋放,該氣體為鍍鋅過程的副產物。為了同樣的目的,可將一個或多個附加孔146設置在蓋110的側面上。孔140、146應儘可能地小,以便例如在部署定日鏡12時,將塔架插入地面期間,防止砂粒或其它物質經過該孔而進入塔架20的內部。蓋110可被成形為在其最近端處具有相對較短的圓柱形部分142。圓形尖端138可被成形為在其最遠端處具有扁平部分144,通孔140形成於該扁平部分中。雖然孔140示為被成形於尖端138的中心(B卩,在塔架20的最遠端處),但是該孔也可被成形於其另一個位置處,例如,在蓋110的側面上。可選擇尖端138上的孔140的中心位置,以便於製造。如圖6A和圖6B所示,方位角驅動器24包括殼體200。在圖7A中可最佳看出,殼體200為碗形,即其具有朝其上端開放的凹形形狀。殼體200的內部形成有數個擱板202,用於支撐方位角驅動器24的各種元件。突出部分204具有形成於其中的中心盲孔206和兩個側盲孔208,所述突出部分204從殼體200的底部突出。此外,數個盲孔210形成在一或多個擱板202中。以下將描述這排孔206、208、210的作用。數個突起212沿殼體200的底部周邊形成。在圖7B中可見,每個突起212形成有盲孔214。這些盲孔214被構造來將緊固構件(未示出)收納於其中,所述緊固構件用於將方位角驅動器24附接至其下的塔架20。因此,它們對應於形成在塔架20的驅動器支撐裝置102的法蘭118中的孔120形成。[0100]如圖8A和圖SB所示,提供電機組件216以提供方位角驅動器24的旋轉所必需的機械能。電機組件216包括大體以218標示的控制器,和大體以220標示的電機。控制器218被構造來指導電機220的操作,使得所述電機220引起反射鏡組件18的預定旋轉。這由控制器218通過調節提供給電機220的內部元件的電量來實現。提供電纜222以允許控制器218連接至外部元件,以便接收來自外部元件的電力和/或接收來自外部元件的控制信號。提供計數器組件224,其被構造來檢測方位角驅動器24的旋轉元件承受的旋轉量。計數器組件224經電纜225與控制器218通信。控制器218被構造來在指導電機220的操作時考量由計數器組件224提供的信息。可在控制器218的上表面上提供散熱片226。電機220可為用於將電能轉化成機械能,例如旋轉能的任意適合設備。其可提供為步進電機,其被構造來由控制器218指導其操作。所述步進電機包括定子組件228,其容納步進電機轉子(未示出);和輸出軸230 (其示出為帶有安裝在其上的第一太陽齒輪244a,·以下將描述所述第一太陽齒輪244的作用)。如圖SB所示,所述步進電機可進一步包括安裝板232,所述安裝板232包括被構造用於將電機220固定在適當位置的貫穿孔234。使用步進電機作為電機組件216的電機220的優勢在於其可用於以小增量使反射鏡組件18旋轉。另一個優勢在於其扭矩隨其速度的減小而增加。從而,因為其速度在使用期間非常低,其可向反射鏡組件18提供相對高的力,例如抵消如來自風等的作用於反射鏡組件18的外力。雖然本說明書公開了提供旋轉能的電機,但將了解,電機可提供另一種機械能(例如其可包括線性致動機構);本領域技術人員將認識到,應提供適合的傳動和/或齒輪傳動元件來將由電機提供的運動轉化成使反射鏡組件18旋轉所必需的旋轉運動。如圖9A至圖9C所示,提供行星齒輪系236以控制電機220提供給反射鏡組件18的機械能(在這種情況下是旋轉能)的傳動。所述行星齒輪系236包括在環240中的兩個行星組238a和238b。環240包括內齒輪242,所述內齒輪242呈現為內部帶齒表面的形態,並且是兩個行星組238a、238b的共用內齒輪。此外,環240包括數個貫穿孔243。每組中相應齒輪的尺寸可不同,以促進在傳動期間速度的減小或增加。第一行星組238a包括與三個行星齒輪246a嚙合的太陽齒輪244a,所述三個行星齒輪246a又與形成在環240內表面上的內齒輪242嚙合。太陽齒輪244a通過將輸出軸230收納在其安裝孔248a中來安裝在所述輸出軸230上。行星齒輪246a安裝在第一託架250a上,所述第一託架250a與行星齒輪246a —起圍繞太陽齒輪244a移動。太陽齒輪244a的安裝孔248a可為非圓形,如其形成有平坦側面252a,以防止在其與輸出軸230之間的打滑,以便即使在高扭矩下也確保安裝孔248a與輸出軸230 —起轉動。輸出軸230因此形成有相應形狀。在圖9B中可最佳看出,每個託架250a、250b包括三個孔254a、254b (僅可看出其中的一者),每個孔被構造來將軸255a、255b收納在其中,行星齒輪246a、246b中的一者安裝在所述軸上。將認識到,雖然孔254a、254b示出為貫穿的,但其可具有任何適合的構造。例如,其可為盲孔。或者,軸255a、255b可與第一託架250a形成為一體。第二行星組238b的太陽齒輪244b從第一託架250a的下側突出。將認識到,雖然太陽齒輪244b公開為構成第一託架250a的一體部件,但僅與第一託架250a—起旋轉是必須的。因此,太陽齒輪244b可形成為分體元件,將其安裝至第一託架250a使得與第一託架250a —起旋轉。例如,第一託架250a可形成有非圓形孔,同時太陽齒輪244b形成有凸出物,所述凸出物被塑形成貼適地裝配在太陽齒輪244b中,如上文參考太陽齒輪244a的安裝孔248a所述。第二行星組238b包括從第一託架250a突出的太陽齒輪244b,和三個行星齒輪246b。第二行星組238b的行星齒輪246b安裝在第二託架250b上,所述第二託架250b承載行星齒輪246b的方式與第一託架250a承載其相應行星齒輪246a的方式類似。將認識到,雖然公開行星組238a、238b每個都包括三個行星齒輪246a、246b,但可提供任何適合的數量。此外,行星齒輪可以任何適合的構造而配置。如圖10所示,第二託架250b包括外平臺256,行星齒輪246b安裝在所述外平臺256上。例如,外平臺256可含有以上所述的孔254b。此外,第二託架250b包括被外平臺
256圍住的凹部258。凹部258的底260形成有中心孔262和兩個側孔264。三個孔262、264是貫穿的,且被配置成對應於形成在殼體200的突出部分204中的中心盲孔206和側盲孔208。中心孔262的上端直徑比其下端直徑寬,從而產生凸出壁架266。在圖6B中可最佳看出,提供螺栓268,其穿過中心孔262並固定在形成在殼體200的突出部分204中的中心盲孔206中,並提供銷270,其穿過每個側孔264且被收納在形成在殼體的突出部分中的側盲孔208中。(中心孔262上端的較寬直徑容納螺栓268的頭部。)因此,第二託架250b被牢固地錨定到殼體200,從而與殼體200 —起移動。如圖11所示,提供大體以272標示的諧波驅動器。諧波驅動器272被構造來傳動來自行星齒輪系236的旋轉運動,以提供控制反射鏡組件18的方位角所必需的旋轉。諧波驅動器272包括波發生器274、柔輪276和剛輪278。如圖12A和圖12B所示,波發生器274包括具有中心孔282的底座280,所述底座的尺寸可以將第二託架250b和/或殼體的突出部分204容納在其中。此外,在中心孔282中提供軸承284,所述軸承位於底座280與第二託架250b/突出部分204之間。軸承284促進波發生器274在殼體200中的旋轉。底座280形成有圍繞其外圍的較小孔286,所述孔對應於形成在環240中的貫穿孔243。這些孔286通過適合的緊固元件促進環240與波發生器274的連接。波發生器274進一步包括相對布置的翼片288。每個翼片288都具有頂板290a和底板290b,所述兩板將數個滾柱292固持在中間,所述滾柱壓抵柔輪276,以下將對此作進
一步解釋。如圖12C所示,環240固定地安裝在波發生器274中,使得所述環與波發生器一起旋轉。為實現這一目的,可提供緊固元件275 (可為螺栓),其穿過形成在波發生器的底座280中的孔286和形成在環中的孔243。如圖13所示,柔輪276包括平滑內表面294,和帶齒外表面296。所述柔輪由柔性材料,例如薄鋼或適合的彈性體材料製成。回到圖11,柔輪276圍繞波發生器274的滾柱292而安裝。這一配置導致滾柱292壓抵柔輪276的內表面294,以便賦予柔輪稍顯橢圓的形狀。如圖14所示,剛輪278包括上環273和下環277,所述環相對於彼此自由旋轉。上環273和下環277由剛性材料,如鋼製成,並且每個環都包括帶齒內表面298、299。每個帶齒內表面298、299的齒數彼此略有不同,並且其中一個的齒數與柔輪276的帶齒外表面296的齒數相同。例如,剛輪278的上環273的帶齒內表面298和柔輪276的帶齒外表面296都可具有160個齒,而剛輪的下環277的帶齒內表面299具有162個齒。(或者,上環273的帶齒內表面298可包括162個齒,而下環277的帶齒內表面299包括160個齒。)上環273在殼體200中自由旋轉。在上環273與殼體200之間提供軸承281 (在圖6B中示出)以促進這一旋轉。此外,下環277固定到殼體200。在諧波驅動器272的操作中,波發生器274在剛輪278中旋轉。這樣,柔輪276的形狀改變,使得其中柔輪為橢圓形的方向在剛輪278中旋轉。由於如上所述的柔輪276的帶齒表面296、298、299和剛輪278的環273、277的齒數(具體來說是剛輪的一個環與柔輪的齒數不同,且剛輪的另一個環與柔輪的齒數相同),剛輪的環相對於彼此旋轉。因為下環277固定到殼體200,所以上環273相對於殼體旋轉。上輪緣273的上輪緣300形成有數個插孔302,所述每個插孔形成有孔304。此外, 上輪緣300形成有數個孔306,其中一些孔用來將銷308 (在圖6A和圖6B中示出)收納在其中。銷308被構造來收納在接口裝置22中以促進將方位角驅動器24的旋轉運動傳動至所述接口裝置。回到圖6B,方位角驅動器24進一步包括電機-軸承元件310,提供所述電機-軸承兀件來承載電機220。電機-軸承兀件包括錨定電機220的電機承載表面311,和上板312。電機承載表面311和上板312通過垂直連接壁313而連接。在電機-軸承元件310與波發生器274之間提供軸承314,以促進兩者在上板312與連接壁313之間形成的空間中的相對旋轉。電機-軸承元件310包括數個凸出物315,所述數個凸出物收納在形成於剛輪278的上輪緣300中的相應插孔302中。提供緊固裝置316,如螺栓,以將電機-軸承元件310與剛輪278固定在一起,從而確保二者一起移動。將認識到,因為電機220緊固至電機-軸承元件310,並因此隨其移動,並且因為第一太陽齒輪244a安裝至輸出軸230的方式防止了二者間的打滑,所以電機-軸承元件的旋轉移動與第一太陽齒輪的旋轉直接有關。在操作中,控制器218決定(例如根據外部指令)使反射鏡組件18旋轉預定量。從而,控制器218指示電機220使其輸出軸230旋轉一個量,考慮到行星齒輪系236與諧波驅動器272的齒輪齒數比,所述量將使反射鏡組件18旋轉所述預定量。因為第二託架250b的位置相對於殼體200是固定的,所以輸出軸230引起的行星齒輪系236的活動導致了內齒輪242的旋轉,且從而導致了環240的旋轉。因為環240是剛性安裝在諧波驅動器272的波發生器274中的,所以其旋轉導致波發生器旋轉,由此導致了如上所述的剛輪278的上環273在殼體200中的旋轉。因為反射鏡組件18使剛輪278的上環273旋轉,所以通過安裝到反射鏡組件的接口裝置22的支撐,電機220的輸出軸230的旋轉導致反射鏡組件旋轉穿過其方位角。如圖15A和圖15B所示,仰角驅動器26包括控制裝置320、主外殼322、電動活塞324和電纜326。控制裝置320被構造來指導仰角驅動器26的操作,並且利用電能來向電動活塞324提供機械能。電動活塞324被構造來利用機械能相對於主外殼322延伸和/或縮回,從而引起扭矩管28圍繞接口裝置22的相對旋轉,並且使定日鏡12的反射表面樞轉以調節其仰角,以下將對此作解釋。電纜326被構造用於促進與控制裝置320的通信,並對其提供電力。如圖16A和圖16B所示,控制裝置320包括在電機裝置外殼330內的電機裝置328,和在傳動裝置外殼334內的傳動裝置332。電機裝置328被構造來提供電動活塞324所需要的機械能。其從而可包括如圖16B所最佳示出的電機336和控制器(未示出)。電機336可為用於將電能轉化成機械能,例如旋轉能的任意適合設備。其可包括由控制器控制的步進電機。其可進一步包括安裝板340、具有步進電機轉子(未示出)的定子組件342和輸出軸344。此外,通常提供電纜(未示出)以促進與控制器的通信並且向電機336提供電力。使用如電機336的步進電機的優勢在於其可用於以小增量使扭矩管28旋轉。另一個優勢在於其扭矩隨其速度的減小而增加。從而,因為其速度在使用期間非常低,其可提供相對高的力,例如來抵消如來自風等的作用於反射表面上的外力。雖然本描述公開了提供旋轉能的電機,但將了解,電機可提供另一種機械能(例如,其可包括線性致動機構);本領域技術人員將認識到,應提供適合的傳動和/或齒輪傳動元件來將由電機提供的運動轉化成使扭矩管28旋轉所必需的運動。提供傳動裝置332以將來自電機336的機械能傳動到電動活塞324。這樣,其可減小提供的機械能的速度,並且增加其扭矩(或反之亦然)。如圖16B所最佳示出的,傳動裝置外殼334在其頂端剛性附接到電機336,並且在其底端附接到主外殼322。其進一步包括複合行星齒輪系統348。如圖17A至圖17C所示,行星齒輪系統348包括太陽齒輪350,太陽齒輪350安裝在電機336的輸出軸344上以便隨其旋轉。太陽齒輪350與三個行星齒輪352嚙合,所述三個齒輪又與第一和第二內齒輪354、356嚙合。每個行星齒輪352可包括兩個可旋轉地安裝在共軸360上的獨立齒輪,所述共軸橫跨在兩個託架362之間並且安裝在兩個託架362上。行星齒輪系統348被設計成使得每個軸360上的獨立齒輪共同旋轉。(例如,可通過配置圖350使得獨立齒輪中的一個與第一和第二內齒輪354、356兩者嚙合來實現此共同旋轉。)第一和第二內齒輪354、356分別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內齒輪體364、366的內表面上。內齒輪354、356具有不同齒數。例如,第一內齒輪354具有40個齒可具有40個齒,而第二內齒輪356具有37個齒。如圖17A所最佳示出的,第一內齒輪體354包括花鍵368,花鍵368與形成在傳動裝置外殼346內表面上的相應凹槽(未不出)卩齒合,從而確保第一內齒輪體354隨傳動裝置外殼346共同移動。當傳動裝置外殼346與仰角驅動器26的主外殼322彼此剛性連接時,第一內齒輪體364不相對於仰角驅動器的主外殼移動。如圖18所示,第二內齒輪體366包括與花鍵372 —起形成的中心貫穿孔370。此夕卜,所述內齒輪體形成至少一個側孔374,至少一個與凹槽376 —起形成。以下將解釋這一構造的目的。在行星齒輪系統348的操作中,電機336運轉以使其輸出軸344旋轉,從而使太陽齒輪350旋轉。太陽齒輪350的旋轉驅動行星齒輪352,使得各自的軸360承受輸出軸344的旋轉(因為第一內齒輪體364的運動被剛性附接到電機336的傳動裝置外殼346的運動所約束,所以第一內齒輪354不旋轉)。因為第一內齒輪354的齒數不同於第二內齒輪356的齒數,所以行星齒輪352與每個內齒輪之間的齒輪齒數比不同。結果,與兩個內齒輪354、356嚙合的行星齒輪352的旋轉導致兩個內齒輪之間的相對旋轉。因為第一內齒輪354相對於傳動裝置外殼346是固定的,所以主外殼322、第二內齒輪356且從而第二內齒輪體366相對於仰角驅動器26的主外殼旋轉。如圖19A和圖19B所示,電動活塞324包括活塞杆378,活塞杆378形成為帶螺紋軸380 (其可為滾珠螺杆)收納於其中的中空管,使得兩者適合於相對於彼此縱向移動。仰角驅動器26的主外殼322構 成電動活塞324的活塞外殼。此外,電動活塞包括軸支架349,和螺帽組件351。帶螺紋軸380的至少一部分是帶螺紋的;或者,其可沿其整個長度帶有螺紋。帶螺紋軸被構造來與第二內齒輪體366 —起旋轉,從而相對於主外殼322旋轉。帶螺紋軸380的頂端382帶有螺紋,並且與行星齒輪系統348的限制螺栓384 (圖19A和圖19B中未示出;在圖17B中可最佳看出)配合。回到圖17B和圖17C,在限制螺栓384下的帶螺紋軸380上提供墊片386。墊片384包括上翹端388,上翹端388抵靠且與限制螺栓386的側面之一齊平,以便限制各自相對於彼此的移動。此外,墊片386包括向下突出物390,向下突出物390可為形成在第二內齒輪體366的定址孔374中的凹槽376,以便限制各自相對於彼此的移動。槽392形成在帶螺紋軸380靠近其頂端382的一側中。帶螺紋軸380被插入穿過第二內齒輪體366的中心貫穿孔370,使得內齒輪體的花鍵372收納在槽392內,從而確保帶螺紋軸與第二內齒輪體共同旋轉。根據以上配置,第二內齒輪體366的旋轉(由電機336的輸出軸344的旋轉導致)導致帶螺紋軸380旋轉,而不會導致限制螺栓342相對於其旋轉並因此自其脫離。提供軸支架349以為帶螺紋軸380提供穩定性,以下將對此作解釋。所述軸支架包括軸襯394和數個軸承396。軸承396剛性安裝在傳動裝置332的外殼334內。軸支架349包括穿過軸襯394和軸承396的貫穿孔398。這一配置促進帶螺紋軸380的軸支架349的收納。如圖20A至圖20C所示,螺帽組件351包括可為球頭螺帽的螺帽400,和滑動元件402。如圖20B所最佳示出的,螺帽400包括上部404、下部406和貫穿孔408。上部404以非圓形形成。例如,其可包括交替的平坦側面和圓側面410、412。下部406包括花鍵414。貫穿孔408被構造來與帶螺紋軸380的帶螺紋部分配合。如圖20C所最佳示出的,滑動元件402包括貫穿孔416,貫穿孔416的形狀對應於螺帽400的上部404,例如具有交替的平坦側面和圓側面418、420。此外,其包括兩對凸出物422,每對產生在其間的凹槽424。凹槽424對應於形成在仰角驅動器26的主外殼322內部的凸出物(未示出)。當螺帽組件351安裝在主外殼322內,使得凹槽424將凸出物收納於其中時,從而限制了螺帽組件在主外殼內的旋轉,而允許其在主外殼內的縱向移動。如上所述,活塞杆378以中空管的形式存在。回到圖20A,其頂端428形成以便裝配在螺帽400的下部406上。其形成有隆脊432以便確保隨其一起縱向移動。此外,其在內部的形成方式使得其與下部406的花鍵414貼適地裝配,以便隨其一起旋轉。活塞杆378進一步具有在其底端436處的端蓋434,如圖21所示。[0145]如圖22所示,端蓋434包括具有花鍵438的上端437和底端440,底端形成為圓柱並且包括貫穿其中的貫穿孔442。此外,活塞杆378的底端436的形成方式與以上參考圖19A所述的其頂端428相似,具體來說,其形成方式使得其裝配在端蓋434的上端436上。帶螺紋軸380穿過軸支架349和螺帽組件351,並且幾乎延伸穿過活塞杆378的整個長度。為防止其在帶螺紋杆380中的徑向移動,提供在帶螺紋軸380底端處的環444,如圖23所示。所述環的外徑約等於活塞杆378的內徑,並且裝配在帶螺紋軸上以便促進其在活塞杆中的旋轉。回到圖21,主外殼322的底端包括側向凸出物446。凸出物446可與外殼整體形成,或如圖所示,作為以448表示的牢固安裝到主外殼322的分體元件的部件。凸出物包括貫穿其中的貫穿孔450。如圖24所示,仰角驅動器26經由端蓋434安裝到接口裝置22,即接口裝置的安裝杆538 (參見圖25A)可旋轉地收納在端蓋的貫穿孔442內。此外,其經由凸出物446安 裝到扭矩管28,即附接到扭矩管的安裝元件可旋轉地收納在凸出物的貫穿孔450內。端蓋434和凸出物446因此構成了仰角驅動器26的安裝元件。在使用時,控制器向電機336發送信號以使其輸出軸344旋轉。如上所述,這導致帶螺紋軸380的旋轉。由於帶螺紋軸380在螺帽組件351內的螺接,帶螺紋軸的旋轉導致螺帽組件在主外殼322內縱向滑動,從而導致活塞杆378相對於主外殼的延伸或回縮,並且由此導致了附接到活塞杆的端蓋434相對於主外殼的延伸或回縮。端蓋434的這一移動導致端蓋434的貫穿孔442與凸出物446的貫穿孔450之間距離的改變。因為扭矩管28圍繞以圖24中X表示的軸旋轉鉸接至接口裝置,而所述軸與端蓋434的貫穿孔442和凸出物446的貫穿孔450兩者的連接點是隔開的,所以距離的改變導致扭矩管28的樞轉,並且由此導致了反射鏡組件18的樞轉,於是導致了反射表面的仰角的改變。如圖25a和圖25b所示,接口裝置22包括接口主體500以便承受其使用期間所經受的載荷。接收裝置是由可以承受高度循環載荷而不會經歷疲勞和/或裂紋擴展的材料構成,如(例如)根據ASTM 536的規定製造的延性鐵。該材料可為砂型鑄件,並且具有高度的旋轉剛度(例如,150NM/mrad)o接口主體500包括底座502、支撐反射器軸506的軸支架504以及跨越所述底座與所述軸支架之間的支柱508。底座502被整體形成,而支柱508被構造來與方位角驅動器24連接。反射器軸506位於反射鏡組件18的重心,並且被構造來與扭矩管28連接,以下將對此作解釋。底座502包括多個穿通孔510,所述穿通孔被構造來促進接口主體500與主體下方的方位角驅動器24連接,例如,通過穿過所述孔的調節螺釘或其它適當的固定構件。(圖25A及26B中可見一些孔510 ;圖26中示出所有的孔。)孔510繞中心開口 512呈拱形配置(參見圖25B)。如圖26所示,底座502的底表面514包括環形凹槽516,當底座502與方位角驅動器24連接時,方位角驅動器的向外突出環形部容納在所述環形槽中。凹槽516界定在底座502的外壁518與底座的內壁520之間。內壁520具備缺口 522,構成了允許方位角驅動器24的對搭組件(counter assembly)穿過其中的通道。如上所述,支柱508跨越在接口主體500的底座502與軸支架504之間。支柱508的主要功能是支撐軸支架504以及定日鏡12的其它部件。回到圖25A和圖25B,支柱508大致上從底座502垂直隆起,得到大體上L形輪廓的接口裝置,其中底座502構成L形的一段直角邊而接口裝置的支柱508構成L形的另一段直角邊。支柱508與底座502之間的敞開區域524可將扭矩管28容納在其中。支柱508形成有開口 526,可利用該開口來容納穿過其中的電纜。如圖5B所示,支柱508可能是中空的。如圖27A所示,軸支架504包括兩個開口 528 (圖中僅可見一個開口),所述開口形成在支柱508頂端的對側處。開口 528經過大小調整以便使反射器軸506適當地容納在開口中,而仍然允許反射器軸在開口中旋轉。如圖28所示,反射器軸506包括具有中心軸X的跨越在兩個法蘭532之間的連接管530。每個法蘭532包括幾個穿通孔534。管530及兩個法蘭532可以各自以獨立的元件形成,並且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連接在一起。或者,管530及法蘭532之一可以整體形成單一裝置,而第二法蘭在穿過軸支架504的開口 528後就與管的自由端連接。回到圖25A,仰角驅動器固定裝置536設置在接口主體500的底端。固定裝置536被構造來使仰角驅動器26的一端固定在固定裝置上。這樣一來,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安裝杆538,該安裝杆具有位於其遠端的徑向穿通孔540和位於遠端上的止檔件542。開口銷544 適配在孔540內部。裝配期間,使安裝杆538穿過仰角驅動器26的穿通孔(未示出)及止檔件542,以使得仰角驅動器介於接口主體500與止檔件之間。開口銷544適配在孔540中以防止仰角驅動器26及止檔件542滑出安裝杆538。大體以546標明的電動機遮蓋裝置設置在底座502上,其遮蓋底座的中心開口512。電動機遮蓋裝置546被構造來保護方位角驅動器24的電動機裝置(未示出);移去電動機遮蓋裝置可允許進入電動機裝置。電動機遮蓋裝置546包括遮蓋板548及電纜裝置550。電纜裝置550包括電力和/或通信電纜,其連接方位角驅動器的電動機裝置。遮蓋板548通過幾個連接元件(例如螺釘552)連接底座502,從而有利於在必要時移去螺釘來進入電動機裝置。如圖29A所示,大體以554標明的一對扭矩管夾具被設置來促進扭矩管28與接口裝置22的連接。每一扭矩管夾具554包括支撐臂556和與其連接的夾爪558。每一夾爪538可以包括(例如)通過焊接與其剛性連接的兩個夾爪臂560。如圖29B所不,每一支撐臂556包括主面板562和頂板564、底板566以及後板568。主面板562包括三個穿通孔570,其被構造來與反射器軸506的法蘭532中形成的穿通孔534對齊置放。其它孔574可能形成於支撐臂556中。回到圖7A,緊固構件572被設置來穿過穿通孔534、570,以便使支撐臂556連接反射器軸506。夾爪538包括幾個扭矩管接觸表面576,其被幾個凹口 578分開。這種結構為夾爪538提供靈活性,從而有利於在容納在扭矩管28中時由夾爪向扭矩管施加壓力。在裝配時,鄰近夾爪臂560的扭矩管接觸表面576可以重疊。當支撐臂556被固定到扭矩管28上時,由於支撐臂與扭矩管剛性連接,扭矩管通過仰角驅動器26的旋轉使支撐臂繞反射器軸506旋轉。應了解,因為反射器軸506的位置收到軸支架504的限制,所以支撐臂556的旋轉使扭矩管28以繞反射器軸的弧形移動。因此,反射器軸506充當了反射表面在旋轉達到所述反射表面仰角時的旋轉軸,即,反射表面繞反射器軸的中心軸X旋轉達到所述反射表面的仰角。如圖30A和30B所示,反射裝置600包括大體以601表示的反射鏡組件,和扭矩管28。(應理解,在圖3A和3B中,反射鏡32示為透明的,以便有助於示出其下的元件。)每個支撐臂30與兩個斜杆38和中心支架602 —起構成反射鏡組件601的桁架604。中心支架602頂住扭矩管28,從而加強桁架604,並同時用於支撐扭矩管,從而便於將其運動傳輸至反射鏡32。如圖31所示,扭矩管28為在兩端開口的中空管。其可由任何合適的材料製成,且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以將旋轉運動形式的機械能傳輸至反射鏡組件601,而不會發生顯著變形,即達到該變形將不利地影響其工作的程度。提供了支撐臂30以沿其寬度支撐反射鏡32。通常,為每個反射鏡32提供若干個(例如,三個)彼此平行間隔的支撐臂30。每個支撐臂30可由任何合適的材料,例如鐵、鋁或諸如塑料之類的合成材料製成。其可使用任何合適的方法,諸如軋制、閘壓或擠出來製成。支撐臂30的長度可等於反射鏡的長度或小於其長度。 從例如圖32A中可看出,每個支撐臂30形成為具有通常Ω形外形的細長構件,其具有頂壁608和基本垂直地從其向下方伸出的兩個側壁610。頂壁608 —般為平坦的,以便適於將反射鏡32附著於其上,並形成為具有沿支撐臂30的長度延伸的頂部通道612(在圖32A中看到的是向內的凹痕)。每個側壁610的最底端部分端接上翻端614,每個上翻端614限定側通道616。每個側壁610的頂部在靠近其至頂壁608的連接的區域中成形為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分618。例如當與相同長度和/或重量的通道或L形外形相比時,支撐臂30的上述剖面形狀增加了其彎曲慣矩。如圖32B所示,每個側壁610包括斜杆安裝孔620a,所述斜杆安裝孔620a可與中心支架安裝孔620b等距間隔。斜杆安裝孔620a和中心支架安裝孔620b中的每個均與在另一側壁610中與其相對成形的對應孔關聯。應理解,斜杆安裝孔620a可沿支撐臂30的長度非對稱成形,其中與形成於支撐臂的另一端的另一組斜杆安裝孔相比,斜杆安裝孔中的一組形成為更靠近支撐臂的一端。支撐臂30的端部可形成為限定垂直於支撐臂延伸方向的平面,如圖32B所示。或者,如圖32C所示,支撐臂30的端部可形成為限定其相對於支撐臂延伸的方向形成銳角的平面。此外,其它孔620c可形成於支撐杆30中。在使用或部署反射鏡組件601時,這些孔無任何功能用途,但是其被形成來便於反射鏡組件601的製造,例如通過便於在製造或部署反射鏡組件或其部件時用鉤或其它類似的支撐構件來將其懸掛起來。當反射裝置600全部裝配時,支撐臂30具有曲線形狀,例如拋物線形狀或近拋物線形狀。這可通過製造具有所需形狀的支撐臂30,或通過提供支撐臂為直立元件並在裝配反射裝置600期間將其彎曲來實現。在後者情況下,所需形狀可例如通過在裝配桁架604期間調節斜杆28的長度,或通過非常精確地形成斜杆安裝孔620a來實現,其中提供精確的緊固元件以將斜杆緊固到支撐臂30上。將粘合劑施加於支撐臂30的頂壁608上,以便有助於將反射鏡附著於其上。粘合劑可為任何合適的物質或粘合帶。在粘合劑的情況下,可沿支撐臂30的全長使用單個粘合帶,或可沿其全長使用多個粘合帶。例如,粘合劑可為壓敏粘合劑,諸如由3M公司以商品名「VHB 」提供的壓敏粘合劑。隨後將反射鏡的下側附接到粘合劑。如圖33所示,每個斜杆38成形為具有矩形HHS (中空結構部分)外形的細長構件。斜杆38可通過擠出或通過任何其它合適的方法來形成。每個斜杆38的頂端622可為圓形的(如圖33中所示),或其可為平坦的。斜杆38的兩個平行設置的側板624中的每個均形成為具有靠近頂端622的支撐臂安裝孔626,以及靠近斜杆的底端630的中心支架安裝孔628。孔626、628中的每個均相對於另一側板624中形成的對應孔而形成。此外,另一孔632可形成於斜杆38中。在使用或部署反射鏡組件601時,這些孔無任何功能用途,但是其被形成來便於反射鏡組件601的製造,例如通過便於在製造或部署反射鏡組件或其部件時用鉤或其它類似的支撐構件來將其懸掛起來。 如上所述,提供中心支架602以便加強桁架604,並支撐扭矩管28(換言之,其便於由扭矩管支撐桁架)。根據一個實施例,如圖34A和34B所示,中心支架602具有通常三角的形狀,並包括通常圓形的夾爪634,所述夾爪634被構造來夾持扭矩管28。中心支架602包括相同的第一部分636a和第二部分636b (在下文中,當統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時,其將由附圖標記636來表示),對每個中心支架602進行設置,從而使得其通過相對另一中心支架旋轉180°而移位。每個部分636包括前面638、後面640和橫跨於前面和後面之間並將其連接的上側連接件642和下側連接件644,其中上側連接件和下側連接件由間隙646隔 開。每個部分636的前面638在其上端形成有突出部分648,而後面640形成為具有對應槽口 650。形成槽口 650以便在其中接納突出部分648。每個部分的前面638還形成為具有靠近其下端的前斜杆接納孔652a,以及形成於突出部分648中的支撐臂接納孔654。此外,每個部分636的後面640形成為具有後斜杆接納孔652b,該後斜杆接納孔652b相對前斜杆接納孔652a而形成。夾爪634由座限定,所述座大體以658表不,並形成於每個部分636的前面638和後面640的每個中。每個座658包括由若干槽口 662隔開的若干扭矩管接觸表面660。該結構為中心支架602提供了柔性,特別是在夾爪634的區域中,從而便於當在其中接納夾爪時通過夾爪將壓力施加在扭矩管28上。該壓力可通過在中心支架602上提供向內的力,例如通過調節斜杆38的位置來施加。當裝配中心支架602時,對其部分636進行設置,從而使得每個部分的前面638與另一部分的後面640共面重合,其中每個突出部分648被接納於另一部分的對應槽口 650中。當對部分638進行如此設置時,支撐臂接納孔654彼此相對設置。桁架604可裝配如下提供了第一部分636a和第二部分636b,並對其進行設置,從而使得第一部分通過相對第二部分旋轉180°而移位,其中每個部分的前面638與另一部分的後面640共面重合,因此構成中心支架602 ;對部分636進行設置,從而使得扭矩管28被接納於中心支架的夾爪634中並由其夾持;中心支架602通過固定穿過支撐臂的中心支架安裝孔620b和支撐臂接納孔654的緊固構件附接至支撐臂30,其中所述支撐臂接納孔654形成於中心支架的兩個部分636的突出部分648中;提供了兩個斜杆38,其中每個斜杆的頂端630通過固定穿過每個斜杆的支撐臂安裝孔626和支撐臂的斜杆安裝孔620a中的一個的緊固構件(其可為例如高強度抗疲勞鉚釘)附接至支撐臂30;以及[0179]每個斜杆38的底端630被接納於間隙646中並設置在中心支架602的部分636之間;斜杆38的底端630通過固定穿過斜杆的中心支架安裝孔620b和中心支架的前斜杆接納孔652a和後斜杆接納孔652b的緊固構件附接至其上。應理解,以上描述了可如何裝配桁架604的一個實施例,且也可以採用任何其它合適的方法。根據另一個實施例,如圖34C和圖34D所示,中心支架602包括具有通常矩形的上夾爪部分672,和下夾爪部分674。根據該實施例,中心支架602的上夾爪部分672和下夾爪部分674限定具有開口側的通常圓形夾爪676,其被構造用於夾持扭矩管28。上夾爪部分672包括第一部分678a和第二部分678b (下文中,當統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時,其將由附圖標記678來表示),每個部分設置為互相反射。上夾爪部分672的每個部分678包括前面680和通過帶條684連接至其上的側壁682。前面680形成為具有形成於其頂端(其也為中心支架602的頂端)的支撐臂容納孔 686,以及若干個可選孔688,其可為圓形或具有任何其它合適的形狀,諸如帶有圓形頂點的梯形。側壁682可形成為具有形成於其接觸邊緣692中的伸長槽口 690 (從圖34D中最清楚地看到),從而在裝配所述部分678時引起插槽694以形成上夾爪部分672。下夾爪部分674形成為具有帶有側壁696和平坦底部698的基本為U形的外形。側壁696的頂端700向外張開。每個側壁696都形成為具有在中心支架602的底端形成為其相對端部的兩個斜杆容納孔702。夾爪676由上插座和下插座限定,所述上插座和下插座分別形成於上夾爪部分672和下夾爪部分674中且通常分別由704a和704b表示(在下文中,當統稱上插座和下插座時,其將被稱為「插座」,並由附圖標記704來表示)。每個插座704都包括由若干個槽口708分離的若干個扭矩管接觸表面706。該結構特別是在夾爪676區內提供具有柔性的中心支架602,從而有利於當容納在其中時由夾爪在扭矩管28上施加壓力。該壓力可通過在下夾爪部分674上提供向上(例如朝向扭矩管28)方向的力來施加,例如通過調節斜杆38的位置。相鄰桁架604可沿扭矩管28以不同位置設置,以形成桁架組件,從而使得支撐臂30沿曲線軌跡延伸,其中最外面的支撐臂與扭矩管間隔最遠,而最裡面的支撐臂與其間隔最近,即,曲線的開口朝向反射鏡32。邊沿的形狀可為拋物線或近拋物線形狀。支撐臂30的曲線布置使反射鏡32在與支撐臂長度垂直的方向上呈曲線形狀。反射鏡32為具有高度反射表面的平面元件。每個反射鏡32可為一整塊,如例如圖30A和圖30B所示。根據修改,如圖35所示(其中僅示出反射鏡32和支撐臂30),每個反射鏡可由若干個帶狀反射鏡元件664構成,所述帶狀反射鏡元件664垂直設置並附接至支撐臂。反射鏡32可由超白玻璃或任何其它合適的材料製成。這些反射鏡32應至少具有略微的柔性,例如以便於其彎曲為如上所述的拋物線形狀。反射鏡的反射率可為90%以上,例如92. 5%。反射鏡的後面可設有塗層,該塗層被設計來保護其不受惡劣環境(例如沙漠環境)的影響。本實用新型所屬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易於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加以必要的修訂)範圍的情況下,可對其進行多種變化、變更和修改。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中央塔式發電站的定日鏡,其特徵在於所述定日鏡包括至少一個反射表面和用於控制所述反射表面的角度的驅動器,所述定日鏡進一步包括塔架,所述塔架包括: 縱向延伸的豎管; 驅動支撐裝置,其被構造來支撐安裝在所述塔架上的裝置;以及 防旋轉裝置,其被構造來在部署所述塔架時抵抗所述塔架上的旋轉力; 所述定日鏡進一步包括接口裝置,所述接口裝置功能性地連接至所述驅動器且被構造來促進將所述驅動器提供的運動傳動至所述反射表面,從而引起反射表面的旋轉; 所述定日鏡進一步包括反射裝置,所述反射裝置包括 反射鏡組件,其包括構成所述反射表面的至少一個反射鏡,和在所述反射鏡後面的多個支撐桁架結構;以及 扭矩管,其被構造來將機械能傳動至所述反射鏡組件; 所述定日鏡進一步包括方位角驅動器,所述方位角驅動器被構造來控制所述反射表面的方位角,所述方位角驅動器包括 電機組件,其被構造來提供機械能;以及 諧波驅動器,其被構造來控制所述機械能的傳動以旋轉所述反射表面; 所述定日鏡進一步包括仰角驅動器,所述仰角驅動器被構造來控制所述反射表面的仰角,所述反射表面被所述定日鏡的第一部件支撐且旋轉鉸接至所述定日鏡具有固定位置的第二部件,所述仰角驅動器通過第一安裝元件鉸接至所述扭矩管並且通過第二安裝元件鉸接至所述接口裝置,並且被構造來通過使所述第一安裝元件相對於所述第二安裝元件移動來導致所述扭矩管旋轉。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定日鏡,其特徵在於所述反射鏡組件進一步包括桁架,所述桁架包括支撐臂,其基本平行於所述反射鏡;兩個斜杆,每個斜杆的頂端連接至所述支撐臂;以及中心支架,其頂端附接至所述支撐臂且底端附接至所述斜杆。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定日鏡,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臂被形成為具有通常Ω形外形的細長構件。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定日鏡,其特徵在於所述反射鏡組件進一步包括桁架組件,所述桁架組件包括多個所述桁架,其中對所述桁架進行設置,從而使得所述桁架的所述支撐臂沿曲線軌跡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定日鏡,其特徵在於每個所述中心支架包括被構造來夾持所述扭矩管的夾爪。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定日鏡,其特徵在於每個所述斜杆形成為矩形中空結構截面外形。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定日鏡,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旋轉裝置包括附接至所述豎管側面的兩個或更多個擠壓角鋼。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定日鏡,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旋轉裝置包括從所述豎管徑向伸出的兩個或更多個翼片,每個翼片包括在其遠端的楔形件,和主縱向構件,其中所述翼片和所述主縱向構件為分體元件。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定日鏡,其特徵在於所述方位角驅動器包括行星齒輪系,所述行星齒輪系被構造來將機械能從所述電機組件傳動至所述諧波驅動器。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定日鏡,其特徵在於所述仰角驅動器包括電動活塞,所述電動活塞具有帶螺紋軸和縱向鉸接在活塞外殼內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連接至螺帽組件,所述螺帽組件被構造來與所述帶螺紋杆的至少一部分配合,使得所述帶螺紋軸的旋轉引起所述螺帽組件在所述活塞外殼內的縱向移動,其中所述安裝元件中的一個剛性連接至所述活塞杆,且所述安裝元件中的另一個剛性連接至所述活塞外殼。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中央塔式發電站的定日鏡,所述定日鏡包括至少一個反射表面和用於控制所述反射表面的角度的驅動器。所述定日鏡進一步包括塔架;方位角驅動器,其用於控制所述反射表面的方位角;仰角驅動器,其用於控制所述反射表面的仰角;接口裝置,其功能性地連接至所述驅動器且被構造來促進將所述驅動器提供的運動傳動至所述反射表面;以及反射鏡組件,其包括所述反射表面。
文檔編號G05D3/12GK202748670SQ20122040183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4日
發明者S.赫斯, Z.什維茨, R.巴沃爾, M.斯盧茨基, N.克盧格曼 申請人:光之源工業(以色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