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7:10:36 4
專利名稱:一種汽車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電氣控制的技術領域,涉及汽車信號傳感器的技術, 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節氣門位置傳感器。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上常用的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直接和ECU相連,由ECU進行模 擬信號的採集和處理。這種方法走線較長,整車線路設計不方便,容易受到幹 擾,並且ECU的負擔較重。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汽車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其目的是 優化整車線路設計,減少幹擾,並減輕ECU的負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這種汽車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由電源模塊供電,所述的 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通過單片機與整車CAN總線連接。
為使本實用新型更加完善,還進一步提出了以下更為詳盡和具體的技術方 案,以獲得最佳的實用效果,更好地實現發明目的,並提高本實用新型的新穎 性和創造性-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單片機中設CAN模塊和AD轉換模塊,所述的AD轉換
模塊為模擬 數位訊號轉換器,所述的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釆集的模擬信號傳送 給AD轉換模塊,經所述的AD轉換模塊轉換為數位訊號,再通過所述的CAN 模塊轉換為CAN總線信號發送給整車CAN總線。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單片機採用STM32F103C6的晶片作為所述的AD轉換模塊和CAN模塊的主控晶片。
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的節氣門位置傳感器與AD轉換模塊之間的連接電路上, 設RC濾波電路。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CAN模塊上設CANTXD和CANRXD兩個信號輸出端, 這兩個輸出端與CAN通訊控制器的晶片連接,所述的CANTXD和CANRXD 輸出端輸出的信號,經過所述的CAN通訊控制器的晶片的處理,由CAN通訊 控制器的兩個輸出埠CANH和CANL,分別轉換為CAN的高、低信號,再經 過電感濾波器的濾波,輸出到所述的整車CAN總線上。
以上所述的CAN通訊控制器的晶片為A82C250晶片。
以上所述的電感濾波器為BB2793濾波器。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源模塊採用LM7805晶片將主繼電器後取來的12V電 壓VIGK,轉換為供單片機工作的5V電壓VCC。
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具備CAN通訊功能, 它由主繼電器後電壓直接驅動,通過AD轉換,將節氣門位置的模擬信號轉換 為數位訊號,並由單片機的CAN模塊發送給整車CAN網絡。這種方案使整車 線路設計更加合理,減少幹擾,並減輕ECU的負荷。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幅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節氣門位置傳感器與AD轉換模塊之間的RC濾波電 路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的CAN通訊部分的電路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電源模塊電路圖。圖中標記為
1、節氣門位置傳感器,2、電源模塊,3、單片機,4、 CAN模塊,5、 AD 轉換模塊,6、整車CAN總線,7、 RC濾波電路,8、 CAN通訊控制器,9、電 感濾波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所 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係、各部分的作 用及工作原理、製造工藝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以幫助本 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 理解。所涉及的技術特徵後的數字標記與附圖標記一致。
如圖1、所表達的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汽車節氣門位置傳 感器,所述的節氣門位置傳感器l由電源模塊2供電。
為了解決在本說明書背景技術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術存在的問題並克服 其缺陷,實現優化整車線路設計,減少幹擾,並減輕ECU的負荷的發明目的, 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節氣門位置傳感器1通過單片機3 與整車CAN總線6連接。控制器區域網CAN (Controller Area Net)是一種現場 總線,主要用於各種過程檢測及控制。CAN被設計作為汽車環境中的微控制器 通訊,在車載各電子控制裝置ECU之間交換信息,形成汽車電子控制網絡。其 優點是將所有的線束由電腦集中控制,所有的控制指令由電腦變成數位訊號, 明顯減少了各系統的線束量,接頭數量也相應減少,降低了故障率,提高了自 動化程度。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以下的具體實施示例,供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參考和選用 實施例一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單片機3中設CAN模塊4和AD轉換模塊5,所述的AD 轉換模塊5為模擬 數位訊號轉換器,所述的節氣門位置傳感器1採集的模擬 信號傳送給AD轉換模塊5,經所述的AD轉換模塊5轉換為數位訊號,再通過 所述的CAN模塊4轉換為CAN總線信號發送給整車CAN總線6。
實施例二
模塊5和CAN模塊4的主控晶片。
STM32F103C6是ST公司最近推出的最低價格的32位ARM7晶片,單片 機STM32F103C6由5V供電,通過AD轉換模塊5將節氣門位置傳感器1的模 擬信號轉換為數位訊號,經過適當格式處理後通過CAN模塊將信號發送給整車 CAN總線。
實施例三
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的節氣門位置傳感器1與AD轉換模塊5之間的連接電 路上,設RC濾波電路7。
本實用新型從傳統節氣門位置傳感器1採集的模擬信號,經RC濾波電路7 濾波,送至單片機3的AD轉換模塊5。
實施例四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CAN模塊4上設CANTXD和CANRXD 兩個信號輸出端,這兩個輸出端與CAN通訊控制器8的晶片連接,所述的 CANTXD和CANRXD輸出端輸出的信號,經過所述的CAN通訊控制器8的兩 個輸出埠 CANH和CANL,分別轉換為CAN的高、低信號,再經過電感濾波器9的濾波,輸出到所述的整車CAN總線6上。實施例五
以上所述的CAN通訊控制器8的晶片為A82C250晶片。實施例六
以上所述的電感濾波器9為BB2793濾波器。
單片機3的CAN模塊4輸出CANTXD和CANRXD兩個信號,信號經A82C250晶片轉換為CAN的高低信號,再經BB2793濾波器電感濾波,輸出到整車CAN總線6上。
實施例七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源模塊2釆用LM7805晶片將主繼電器後取來的12V電壓VIGK,轉換為供單片機3工作的5V電壓VCC。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從主繼電器電壓取電,經電源模塊將12V蓄電池電壓轉換為5V電壓。如圖4所示,採用LM7805晶片將主繼電器後取來的電壓VIGK,轉換為可供單片機工作的5V電壓VCC。 LM7805為固定輸出三端穩壓器。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並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採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節氣門位置傳感器,所述的節氣門位置傳感器(1)由電源模塊(2)供電,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節氣門位置傳感器(1)通過單片機(3)與整車CAN總線(6)連接。
2、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單 片機(3)中設CAN模塊(4)和AD轉換模塊(5),所述的AD轉換模塊(5) 為模擬 數位訊號轉換器,所述的節氣門位置傳感器(1)採集的模擬信號傳送 給AD轉換模塊(5),經所述的AD轉換模塊(5)轉換為數位訊號,再通過所 述的CAN模塊(4)轉換為CAN總線信號發送給整車CAN總線(6)。
3、 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單 片機(3)採用STM32F103C6的晶片作為所述的AD轉換模塊(5)和CAN模 塊(4)的主控晶片。
4、 按照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車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其特徵在於在所 述的節氣門位置傳感器(1)與AD轉換模塊(5)之間的連接電路上,設RC濾 波電路(7)。
5、 按照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車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 的CAN模塊(4)上設CANTXD和CANRXD兩個信號輸出端,這兩個輸出端 與CAN通訊控制器(8)的晶片連接,所述的CANTXD和CANRXD輸出端輸 出的信號,經過所述的CAN通訊控制器(8)的晶片的處理,由CAN通訊控制 器(8)的兩個輸出埠 CANH和CANL,分別轉換為CAN的高、低信號,再 經過電感濾波器(9)的濾波,輸出到所述的整車CAN總線(6)上。
6、 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CAN 通訊控制器(8)的晶片為A82C250晶片。
7、 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感濾波器(9)為BB2793濾波器。
8、按照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車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源模塊(2)採用LM7805晶片將主繼電器後取來的12V電壓VIGK, 轉換為供單片機(3)工作的5V電壓VCC。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由電源模塊供電,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通過單片機與整車CAN總線連接。單片機中設CAN模塊和AD轉換模塊,AD轉換模塊為模擬~數位訊號轉換器,節氣門位置傳感器採集的模擬信號傳送給AD轉換模塊,經AD轉換模塊轉換為數位訊號,再通過CAN模塊轉換為CAN總線信號發送給整車CAN總線。採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具備CAN通訊功能,它由主繼電器後電壓直接驅動,通過AD轉換,將節氣門位置的模擬信號轉換為數位訊號,並由單片機的CAN模塊發送給整車CAN網絡。這種方案使整車線路設計更加合理,減少幹擾,並減輕ECU的負荷。
文檔編號F02D9/00GK201288611SQ200820216840
公開日2009年8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9日
發明者任學禮 申請人:蕪湖卓越線束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