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式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的製作方法
2023-05-07 01:03:01 1
專利名稱:平板式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特別是涉及一種平板式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圖1是現有的平板式熱管的一分解立體示意圖,圖2是現有的平板式熱管的組合結構情形的一側視剖面圖。現有的平板式熱管1,包括一封裝單元11、一錫膏13、一毛細結構12以及一工作流體14,其中該封裝單元11,包括一第一殼體111及一形狀與該第一殼體111相配合的第二殼體112。該第一殼體111具有一工作區113及一圍繞於工作區113外的第一接合部114。該第一接合部114具有一自其周緣延伸至工作區113的第一槽道115及一嵌置於第一槽道115內的充填管116。
該第二殼體112,覆蓋於第一殼體111上,且具有一間隔地位於工作區113上的殼蓋部117及一位於第一接合部114上的第二接合部118。該第二接合部118具有一與第一槽道115相配合併適合供嵌置充填管116的第二槽道119。
該錫膏13,被設置位於第一接合部114與第二接合部118間,被用以黏合該第一接合部114與第二接合部118。
該毛細結構12與工作流體14,位於一由第一殼體111的工作區113與第二殼體112的殼蓋部117共同界定出的容室110內。
當組合平板式熱管1時,首先塗布含有助焊劑(flux)的錫膏13於第一接合部114與第二接合部118,然後將毛細結構12放置於第一殼體111的工作區113與第二殼體112的殼蓋部117間,再利用一治具(圖中未示)壓合第一殼體111與第二殼體112,使第一接合部114與第二接合部118藉由錫膏13而黏合。然後平板式熱管1會被放入一高溫爐(圖中未示)中烘烤後再冷卻,該錫膏13便可使第一殼體111與第二殼體112氣密結合,然後再經充填管116充填工作流體14至容室110內。
當壓合第一殼體111與第二殼體112時,部分錫膏13因受力壓擠容易進入封裝單元11的容室110中,間接影響毛細結構12與工作流體14的性質與功用,而降低該平板式熱管1的散熱能力。
尤其錫膏13中的助焊劑是為了腐蝕掉所述接合部114、118上的氧化層(圖中未示)及抑制錫本身氧化,以使共晶反應(euteztic reaction)能夠充分完成,如此才能確保第一殼體111與第二殼體112為氣密結合。所以用以腐蝕的該助焊劑為酸性且流動性強,此滲入情況更容易影響毛細結構12與工作流體14的性質與功用,更加降低平板式熱管1的散熱能力。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平板式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在產品結構、製造方法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平板式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是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的結構及方法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欲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創設一種新的平板式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便成了當前業界極需改進的目標。
有鑑於上述現有的平板式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所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於從事此類產品設計製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其專業知識,並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的平板式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平板式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並經反覆試作樣品及改進後,終於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達到散熱能力較穩定功效的平板式熱管。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達到散熱能力較穩定功效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確保結合物不會進入容室中而影響毛細結構與工作流體的性質與功用,以保持散熱能力的平板式熱管及其封裝單元。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確保結合物不會進入容室中而影響毛細結構與工作流體的性質與功用,以保持散熱能力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及其封裝方法。
本發明的更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達到兩殼體間的密合效果較佳的平板式熱管及其封裝單元。
本發明的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達到兩殼體間的密合效果較佳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及其封裝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平板式熱管,其包含一封裝單元,包括一第一殼體及一形狀與該第一殼體相配合的第二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工作區及一圍繞於該工作區外的第一接合部,該第二殼體覆蓋於該第一殼體上,且具有一間隔地位於該工作區上的殼蓋部及一位於該第一接合部上的第二接合部;及一用以黏合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並位於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間的結合物;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殼體還具有一隆起地位於該工作區與該第一接合部間的擋止部。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採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其中所述的第一殼體的擋止部具有一自該工作區的周緣朝上延伸的第一段、一自該第一段的末端轉折朝遠離該工作區方向延伸的第二段及一自該第二段的末端轉折向下延伸的第三段。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分別為一水平壁。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其中所述的殼蓋部具有一尺寸大於該工作區的頂面及一自該頂面周圍向下延伸且位於該擋止部外的直立壁。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其中所述的第一殼體的工作區與該第一接合部位於同一平面上。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其中所述的第一殼體的工作區未與該第一接合部位於同一平面上。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一沿其周緣延伸的凹槽。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一沿其周緣延伸的凹槽及一容置於該凹槽內的密封環。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具有一自其周緣延伸至該工作區的第一槽道及一嵌置於該第一槽道內的充填管,且該充填管遠離該工作區的一端是一密封端。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其中所述的第二接合部具有一與該第一槽道配合併適合供嵌置該充填管的第二槽道。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其中所述的平板式熱管還包含一毛細結構,是位於一由該第一殼體的工作區與該第二殼體的殼蓋部共同界定出的容室內。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其中所述的平板式熱管還包含一位於該容室中的工作流體。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其中所述的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的材質為鋁與銅中的一種。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其中所述的結合物是錫絲或膠或黏著劑。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其中所述的結合物是錫膏。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一第一殼體及一形狀與該第一殼體相配合的第二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工作區及一圍繞於該工作區外的第一接合部,該第二殼體具有一對應該工作區的殼蓋部及一對應該第一接合部的第二接合部;(B)塗布一結合物於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中的至少一者上;及(C)蓋合該第二殼體於該第一殼體上,則該第二殼體固定於該第一殼體上;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殼體還具有一隆起地位於該工作區與該第一接合部間的擋止部。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採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驟(B)是塗布該結合物於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上。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驟(B)中更在該第一殼體的工作區形成一毛細結構。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驟(C)中更以一夾具來夾置該已蓋合的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以固定兩者間的位置。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的結合物是錫膏,在該步驟(C)中更加熱該已蓋合的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驟(C)中,是以一高溫爐來加熱該已蓋合的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的已蓋合的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的該工作區與該殼蓋部共同界定出一容室,該第一殼體的第一接合部具有一自其周緣延伸至該工作區的第一槽道及一充填管,該充填管嵌置於該第一槽道內且其長度大於該第一槽道的長度,則其一端與該容室連通且另一端外露。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D)經該充填管充填一工作流體至該容室內;及(E)封閉該充填管外露的一端。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D)是在確認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密合,始經該充填管充填一工作流體至該容室內;及(E)封閉該充填管外露的一端。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驟(E)是先抽離該容室內的氣體後始封閉該充填管外露的一端。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驟(E)是經該充填管來降低該容室內的壓力以抽除該容室內的氣體。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驟(E)中是以一夾焊方式來封閉該充填管外露的一端。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包含一第一殼體,包括一工作區及一圍繞於該工作區外的第一接合部;及一第二殼體,其形狀與該第一殼體相配合併覆蓋於該第一殼體上,且包括一間隔地位於該工作區上的殼蓋部及一位於該第一接合部上的第二接合部;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殼體還包括一隆起地位於該工作區與該第一接合部間的擋止部。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採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中所述第一殼體的擋止部具有一自該工作區的周緣朝上延伸的第一段、一自該第一段的末端轉折朝遠離該工作區方向延伸的第二段及一自該第二段的末端轉折向下延伸的第三段。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分別為一水平壁。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中所述的殼蓋部具有一尺寸大於該工作區的頂面及一自該頂面周圍向下延伸且位於該擋止部外的直立壁。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中所述的第一殼體的工作區與該第一接合部位於同一平面上。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中所述的第一殼體的工作區未與該第一接合部位於同一平面上。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一沿其周緣延伸的凹槽。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一沿其周緣延伸的凹槽及一容置於該凹槽內的密封環。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中所述的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的材質為鋁與銅中的一種。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具有一自其周緣延伸至該工作區的第一槽道及一嵌置於該第一槽道內的充填管。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中所述的第二接合部具有一與該第一槽道配合併適合供嵌置該充填管的第二槽道。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另外還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平板式熱管的封裝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一第一殼體及一形狀與該第一殼體相配合的第二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工作區及一圍繞於該工作區外的第一接合部,該第二殼體具有一對應該工作區的殼蓋部及一對應該第一接合部的第二接合部;(B)塗布一結合物於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中的至少一者上;及(C)蓋合該第二殼體於該第一殼體上,則該第二殼體固定於該第一殼體上;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殼體還具有一隆起地位於該工作區與該第一接合部間的擋止部。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採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驟(B)是塗布該結合物於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上。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驟(C)中更以一夾具來夾置該已蓋合的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以固定兩者間的位置。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方法,其中所述的結合物是錫膏,在該步驟(C)中更加熱該已蓋合的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驟(C)中,是以一高溫爐來加熱該已蓋合的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
前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方法,其中所述的已蓋合的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的該工作區與該殼蓋部共同界定出一容室,該第一殼體的第一接合部具有一自其周緣延伸至該工作區的第一槽道及一充填管,該充填管嵌置於該第一槽道內且其長度大於該第一槽道的長度,則其一端與該容室連通且另一端外露。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的主要技術內容如下本發明平板式熱管包含一封裝單元及一結合物。
該封裝單元包括一第一殼體及一形狀與該第一殼體相配合的第二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工作區及一圍繞於該工作區外的第一接合部。該第二殼體覆蓋於該第一殼體上,且具有一間隔地位於該工作區上的殼蓋部及一位於該第一接合部上的第二接合部。
該結合物位於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間並被用以黏合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
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殼體還具有一隆起地位於該工作區與該第一接合部間的擋止部。
另外,本發明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一第一殼體及一形狀與該第一殼體相配合的第二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工作區及一圍繞於該工作區外的第一接合部。該第二殼體具有一對應該工作區的殼蓋部及一對應該第一接合部的第二接合部。
(B)塗布一結合物於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中的至少一者上。
(C)蓋合該第二殼體於該第一殼體上,以使該第二殼體固定於該第一殼體上。
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殼體還具有一隆起地位於該工作區與該第一接合部間的擋止部。
經由上述可知,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平板式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該平板式熱管,包含一封裝單元及一結合物,該封裝單元包括一第一殼體及一形狀與該第一殼體相配合的第二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工作區、一圍繞於該工作區外的第一接合部及一隆起地位於該工作區與該第一接合部間的擋止部,該第二殼體得覆蓋於該第一殼體上,且具有一間隔地位於該工作區上的殼蓋部及一位於該第一接合部上的第二接合部,該結合物位於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間並用以黏合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當壓合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時,該擋止部則可擋住該結合物進入該封裝單元中。
藉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平板式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至少具有下列優點本發明的功效在於增加一隆起於該工作區與該第一接合部間的擋止部,則當塗布該結合物時,該擋止部可以限制該結合物塗布的範圍,甚至當壓合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時,該擋止部可以防止該結合物進入該容室中,而可以確保該毛細結構與工作流體的性質與功用不會因結合物而受到影響,進而可以保持該平板式熱管的散熱能力。
綜上所述,本發明新穎的平板式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提供了一種可達到散熱能力較穩定功效的平板式熱管;另提供了一種可以達到散熱能力較穩定功效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又提供了一種確保結合物不會進入容室中而影響毛細結構與工作流體的性質與功用,以保持散熱能力的平板式熱管及其封裝單元;再提供了一種確保結合物不會進入容室中而影響毛細結構與工作流體的性質與功用,以保持散熱能力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及其封裝方法;還提供了一種可以達到兩殼體間的密合效果較佳的平板式熱管及其封裝單元;更提供了一種可達到兩殼體間的密合效果較佳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及其封裝方法。本發明具有上述諸多優點及實用價值,其不論在產品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皆有較大改進,在技術上有較大進步,並產生了好用及實用的效果,且較現有的平板式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具有增進的功效,從而更加適於實用,並具有產業的廣泛利用價值,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並且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現有的平板式熱管的一分解立體示意圖。
圖2是現有的平板式熱管的組合結構情形的一側視剖面圖。
圖3是本發明平板式熱管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分解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平板式熱管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組合結構的一側視剖面圖。
圖5是本發明平板式熱管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圖6是本發明平板式熱管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一側視剖面圖。
圖7是本發明平板式熱管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一側視剖面圖。
圖8是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製造方法中以一夾具來夾置已蓋合的一第二殼體與一第一殼體的一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出的平板式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方法、步驟、特徵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後。
有關本發明的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三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為了方便說明,以下的實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
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圖3是本發明平板式熱管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分解立體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平板式熱管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組合結構的一側視剖面圖。本發明平板式熱管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封裝單元2、一結合物5、一毛細結構3以及一工作流體4。
上述的封裝單元2,包括一第一殼體21及一形狀與該第一殼體21相配合的第二殼體22。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殼體21與該第二殼體22的材質為鋁與銅中的一種,但是也可以為其他具有延展性且導熱性佳的材質。
該第一殼體21,具有一工作區211、一圍繞於該工作區211外並與該工作區211位於同一平面上的第一接合部212及一隆起地位於該工作區211與第一接合部212間的擋止部213。
該擋止部213,具有一自工作區211的周緣朝上延伸的第一段217、一自該第一段217的末端轉折朝遠離工作區211方向延伸的第二段218及一自該第二段218的末端轉折向下延伸的第三段219。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殼體21為模鑄一體成型,但是也可以用電鑄或其他加工方法將擋止部213固定於工作區211與第一接合部212間。
該第一接合部212,具有一自其周緣延伸至工作區211的第一槽道214及一嵌置於該第一槽道214內的充填管215,且該充填管215在封裝後經夾焊方式讓遠離工作區211的一端構成一密封端(容後再述)。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接合部212為一水平壁,但是也可以是其他形狀。
該第二殼體22,覆蓋於第一殼體21上,且具有一間隔地位於工作區211上的殼蓋部221及一位於第一接合部212上的第二接合部222。該殼蓋部221,具有一尺寸大於工作區211的頂面223及一自該頂面223周圍向下延伸且位於擋止部213外的直立壁224。該第二接合部222,具有一與第一槽道214相配合併適合供嵌置充填管215的第二槽道225。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接合部222為一水平壁,但是也可以是與第一接合部212相配合的其他形狀。
上述的結合物5,位於第一接合部212與第二接合部222間,並被用以黏合該第一接合部212與該第二接合部222。在本實施例中,該結合物5是含有助焊劑的錫膏,但是也可以是不含助焊劑的錫絲或可使第一接合部212與第二接合部222氣密的膠或黏著劑。該助焊劑是為了腐蝕掉所述接合部212、222上的氧化層(圖中未示)及抑制錫本身氧化,以使共晶反應能夠充分完成,如此才能確保第一殼體21與第二殼體22為氣密結合。
但是也可使用無助焊劑的錫絲,然後利用氣氛(protective gas)去保護所述接合部212、222以防止氧化。例如使用包含95%氮氣與5%氫氣的氣氛,則氮氣可作為保護氣體,而氫氣則可和所述接合部212、222上的氧化物進行還原反應以去除氧化物,所以可取代助焊劑的功用。
上述的毛細結構3,與該工作流體4位於一由第一殼體21的工作區211與第二殼體22的殼蓋部221共同界定出的容室23內。在本實施例中,該毛細結構3為一被工作流體4所浸潤的金屬網,並包括多數相互連通的毛細孔31。但是該毛細結構3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形成,如該毛細結構3包括多數直立的毛細管(圖中未示),或該毛細結構3直接形成於工作區211或殼蓋部221。
該毛細結構3可使液體發生毛細現象,所以當該毛細結構3的一部分與一液體接觸時,該液體可經由該毛細結構3擴散至該毛細結構3的其它部分,且此擴散過程與重力方向無關。因此,所述毛細孔31的大小需依該毛細結構3的材質,及配合該毛細結構3所使用的工作流體4而定。
在本實施例中,該工作流體4為水,但是也可以為諸如甲醇或丙醇等等的其他材料。
上述的封裝單元2,還包括一吸熱端24及一散熱端25,其位置可以互換。且該容室23內的壓力等於工作流體4的飽和蒸氣壓,使該工作流體4處於液態與氣態共存的穩定平衡態。
當吸熱端24受熱而升溫時,位於該吸熱端24的工作流體4的穩定平衡態被破壞,使位於該吸熱端24的液態工作流體4蒸發成氣態的工作流體4。則該吸熱端24的蒸氣壓大於散熱端25的蒸氣壓,使該氣態工作流體4由該吸熱端24往散熱端25擴散。由於該散熱端25的溫度較低,使位於該散熱端25的氣態工作流體4凝結成液態工作流體4,過量的液態工作流體4便經由毛細結構3流回該吸熱端24,如此便完成一將熱量由吸熱端24傳至散熱端25的導熱流程。
該導熱流程是因為該工作流體4的穩定平衡態被破壞而產生,所以只要吸熱端24與散熱端25間有溫差,該導熱流程便會一直循環進行以傳導熱量。但是不同的工作流體4有不同的工作溫度,所以當工作環境的溫度超出該工作溫度時,該導熱流程便無法進行。
在下文中,請參閱圖3、圖4及圖5所示,圖5是本發明平板式熱管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製造方法的流程圖,並依據前述的構件來說明本實施例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
在步驟61中,提供第一殼體21及第二殼體22,且把充填管215嵌置於該第一殼體21的第一槽道214內,此刻,該充填管215的長度大於第一槽道214的長度,使該充填管215的一端可穿過擋止部213連通至工作區211而另一端外露於第一殼體21外。
在步驟62中,塗布該結合物5於第一接合部212與第二接合部222中的至少一者上。在本實施例中,該結合物5是錫膏,且同時塗布於第一接合部212與第二接合部222上。
在步驟63中,在該第一殼體21的工作區211形成一毛細結構3。在本實施例中該毛細結構3為金屬網。熟習該項技藝的人當知,步驟62與步驟63的執行順序可依設計需求而調整,並不應受限於本實施例所揭露。
在步驟64中,蓋合第二殼體22於第一殼體21上,並以一夾具7(請結合參見圖8所示,是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製造方法中以一夾具來夾置已蓋合的一第二殼體與一第一殼體的一示意圖)來夾置已蓋合的第二殼體22與第一殼體21以固定兩者間的位置,使該第二殼體22定位於第一殼體21上。
本實施例的結合物5是錫膏,所以在步驟65中,送入一高溫爐(圖中未示)或以一熱風槍(圖中未示)來加熱已蓋合的第二殼體22與第一殼體21,使該錫膏熔融以黏著於第一接合部212與第二接合部222。在加熱完成後,讓高溫的該第一、第二殼體21、22冷卻以利用結合物5使兩者間黏著固定,使容室23成為一隻有充填管215可向外界連通的空間。該高溫爐可為一回焊爐(圖中未示)。熟習該項技藝的人當知,若該結合物5不含錫則跳過步驟65,逕自執行步驟66。
若該第一接合部212與第二接合部222間未完全密合,代表該容室23除充填管215外還有其他地方可向外界連通,可能會導致該平板式熱管無法正常工作。所以本實施例在步驟66中,先利用洩漏測試來確認經前述封裝流程(指步驟61~65)後的該第一接合部212與該第二接合部222是否密合。若步驟66中判斷未完全密合,指有洩漏情況發生,逕自結束而不再對該平板式熱管作後續的製造流程,以避免不良品的產生。相反地,若步驟66中判斷是密合時,始執行步驟67來繼續後續製造流程。
在步驟67中,以一除氣充填機(圖中未示)經該充填管215充填一工作流體4至容室23內。
在步驟68中,再以該除氣充填機經充填管215來降低容室23與充填管215內的壓力,以抽除該容室23內的多餘氣體,使當該容室23內的壓力等於工作流體4的飽和蒸氣壓。
在步驟69中,以一夾焊方式來封閉充填管215外露的一端。該夾焊方式為用一夾合機(圖中未示)夾合該充填管215的管口,然後用一剪斷機(圖中未示)剪斷該充填管215,再用一焊縫機(圖中未示)點焊該充填管215,使該充填管215完全氣密,以完成平板式熱管的製造。
又,該第一殼體21的工作區211除可與第一接合部212位於同一平面上外,該工作區211也可不與該第一接合部212部位於同一平面上,指該工作區211的平面高或低於該第一接合部212的平面,用以調整容室23內的空間。請參閱圖6所示,是本發明平板式熱管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一側視剖面圖,本發明平板式熱管的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殼體21』的工作區211』的平面低於第一接合部212』的平面,以增加容室23內的空間。
另外,當錫膏顆粒較大時,需使用管徑更大的針頭(圖中未示)塗布錫膏,則錫膏容易溢流過多而進入容室23中。所以請參閱圖7所示,是本發明平板式熱管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一側視剖面圖,本發明平板式熱管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第一接合部212」還具有一沿其周緣延伸的凹槽228,以在封裝過程中容置較大顆粒或溢流過多的錫膏於其中,以防止錫膏進入容室23中。又,為了增加該第一、第二接合部212」、222」之間的密合度,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接合部222」還具有一沿其周緣延伸的凹槽226以及一容置於該凹槽226內的密封環(o-ring)227。熟習該項技藝的人當知,該凹槽228也可設置於第二接合部222」上,及該凹槽226也可設置於第一接合部212」上,並不應受限於本實施例所揭露。
歸納上述,本發明平板式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2,其藉由增加一隆起於工作區211、211』與第一接合部212、212』、212」間的擋止部213,以在塗布結合物5時,利用擋止部213來限制該結合物5塗布的範圍,甚至當壓合與加熱第一殼體21、21』與第二殼體22時,可藉由該擋止部213阻擋結合物5進入容室23中,以確保該結合物5不會進入容室23中而影響毛細結構3與工作流體4的性質與功用,進而可達到保持該平板式熱管的散熱能力的功效。又,該第一接合部212」的凹槽228的設計可輔助容置較大顆粒或溢流過多的錫膏,以及該第二接合部222」還具有一凹槽226及一容置於該凹槽226內的密封環227,而可以確保該第一、第二接合部212」、222」間的密合,熔融後又不溢流,進而能夠達到提高產品優良率的功效,所以確實能達成本發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平板式熱管,其特徵在於其包含一封裝單元,包括一第一殼體及一形狀與該第一殼體相配合的第二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工作區及一圍繞於該工作區外的第一接合部,該第二殼體覆蓋於該第一殼體上,且具有一間隔地位於該工作區上的殼蓋部及一位於該第一接合部上的第二接合部;及一用以黏合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並位於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間的結合物;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殼體還具有一隆起地位於該工作區與該第一接合部間的擋止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熱管,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一殼體的擋止部具有一自該工作區的周緣朝上延伸的第一段、一自該第一段的末端轉折朝遠離該工作區方向延伸的第二段及一自該第二段的末端轉折向下延伸的第三段。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板式熱管,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分別為一水平壁。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熱管,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殼蓋部具有一尺寸大於該工作區的頂面及一自該頂面周圍向下延伸且位於該擋止部外的直立壁。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熱管,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一殼體的工作區與該第一接合部位於同一平面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熱管,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一殼體的工作區未與該第一接合部位於同一平面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熱管,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一沿其周緣延伸的凹槽。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熱管,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一沿其周緣延伸的凹槽及一容置於該凹槽內的密封環。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熱管,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具有一自其周緣延伸至該工作區的第一槽道及一嵌置於該第一槽道內的充填管,且該充填管遠離該工作區的一端是一密封端。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平板式熱管,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二接合部具有一與該第一槽道配合併適合供嵌置該充填管的第二槽道。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熱管,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平板式熱管還包含一毛細結構,是位於一由該第一殼體的工作區與該第二殼體的殼蓋部共同界定出的容室內。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平板式熱管,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平板式熱管還包含一位於該容室中的工作流體。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熱管,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的材質為鋁與銅中的一種。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熱管,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結合物是錫絲或膠或黏著劑。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熱管,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結合物是錫膏。
16.一種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一第一殼體及一形狀與該第一殼體相配合的第二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工作區及一圍繞於該工作區外的第一接合部,該第二殼體具有一對應該工作區的殼蓋部及一對應該第一接合部的第二接合部;(B)塗布一結合物於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中的至少一者上;及(C)蓋合該第二殼體於該第一殼體上,則該第二殼體固定於該第一殼體上;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殼體還具有一隆起地位於該工作區與該第一接合部間的擋止部。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步驟(B)是塗布該結合物於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上。
18.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步驟(B)中更在該第一殼體的工作區形成一毛細結構。
19.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步驟(C)中更以一夾具來夾置該已蓋合的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以固定兩者間的位置。
20.根據權利要求16或19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結合物是錫膏,在該步驟(C)中更加熱該已蓋合的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
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步驟(C)中,是以一高溫爐來加熱該已蓋合的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
22.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已蓋合的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的該工作區與該殼蓋部共同界定出一容室,該第一殼體的第一接合部具有一自其周緣延伸至該工作區的第一槽道及一充填管,該充填管嵌置於該第一槽道內且其長度大於該第一槽道的長度,則其一端與該容室連通且另一端外露。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該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D)經該充填管充填一工作流體至該容室內;及(E)封閉該充填管外露的一端。
24.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該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D)是在確認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密合,始經該充填管充填一工作流體至該容室內;及(E)封閉該充填管外露的一端。
25.根據權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步驟(E)是先抽離該容室內的氣體後始封閉該充填管外露的一端。
26.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步驟(E)是經該充填管來降低該容室內的壓力以抽除該容室內的氣體。
27.根據權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步驟(E)中是以一夾焊方式來封閉該充填管外露的一端。
28.一種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特徵在於其包含一第一殼體,包括一工作區及一圍繞於該工作區外的第一接合部;及一第二殼體,其形狀與該第一殼體相配合併覆蓋於該第一殼體上,且包括一間隔地位於該工作區上的殼蓋部及一位於該第一接合部上的第二接合部;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殼體還包括一隆起地位於該工作區與該第一接合部間的擋止部。
29.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一殼體的擋止部具有一自該工作區的周緣朝上延伸的第一段、一自該第一段的末端轉折朝遠離該工作區方向延伸的第二段及一自該第二段的末端轉折向下延伸的第三段。
30.根據權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分別為一水平壁。
31.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殼蓋部具有一尺寸大於該工作區的頂面及一自該頂面周圍向下延伸且位於該擋止部外的直立壁。
32.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一殼體的工作區與該第一接合部位於同一平面上。
33.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一殼體的工作區未與該第一接合部位於同一平面上。
34.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一沿其周緣延伸的凹槽。
35.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一沿其周緣延伸的凹槽及一容置於該凹槽內的密封環。
36.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的材質為鋁與銅中的一種。
37.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具有一自其周緣延伸至該工作區的第一槽道及一嵌置於該第一槽道內的充填管。
38.根據權利要求37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單元,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第二接合部具有一與該第一槽道配合併適合供嵌置該充填管的第二槽道。
39.一種平板式熱管的封裝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一第一殼體及一形狀與該第一殼體相配合的第二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工作區及一圍繞於該工作區外的第一接合部,該第二殼體具有一對應該工作區的殼蓋部及一對應該第一接合部的第二接合部;(B)塗布一結合物於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中的至少一者上;及(C)蓋合該第二殼體於該第一殼體上,則該第二殼體固定於該第一殼體上;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殼體還具有一隆起地位於該工作區與該第一接合部間的擋止部。
40.根據權利要求39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步驟(B)是塗布該結合物於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上。
41.根據權利要求39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步驟(C)中更以一夾具來夾置該已蓋合的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以固定兩者間的位置。
42.根據權利要求39或41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結合物是錫膏,在該步驟(C)中更加熱該已蓋合的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
43.根據權利要求42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步驟(C)中,是以一高溫爐來加熱該已蓋合的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
44.根據權利要求39所述的平板式熱管的封裝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已蓋合的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的該工作區與該殼蓋部共同界定出一容室,該第一殼體的第一接合部具有一自其周緣延伸至該工作區的第一槽道及一充填管,該充填管嵌置於該第一槽道內且其長度大於該第一槽道的長度,則其一端與該容室連通且另一端外露。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平板式熱管及其製造方法與封裝單元。該平板式熱管,包含一封裝單元及一結合物,該封裝單元包括一第一殼體及一形狀與第一殼體配合的第二殼體,第一殼體具有一工作區、一圍繞於工作區外的第一接合部及一隆起地位於工作區與第一接合部間的擋止部,第二殼體得覆蓋於第一殼體上,且具有一間隔地位於工作區上的殼蓋部及一位於第一接合部上的第二接合部,該結合物位於第一接合部與第二接合部間並用以黏合第一接合部與第二接合部,當壓合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時,該擋止部則可擋住結合物進入封裝單元中。本發明藉由擋止部可限制結合物塗布範圍,可防止結合物進入容室中,確保毛細結構與工作流體的性質與功用不會受到影響,而可保持平板式熱管散熱能力。
文檔編號F28D15/04GK101025344SQ20061000835
公開日2007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21日 優先權日2006年2月21日
發明者楊修維, 陳佩佩, 餘文華, 吳志華, 鄭兆翔 申請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