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航道駁岸的牆體消能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11:54:51 3
專利名稱:一種航道駁岸的牆體消能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修能機構,尤其是涉及一種沉航道駁岸的牆體消能結構。
背景技術:
航道駁岸,作為一種常見的航道護岸結構形式,在內河航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主要是由底板、牆身(胸牆)和牆後回填土等組成的直立式駁岸。在一些水面開闊區域的風浪較大,或船舶快速航行時易引起較大的船行波,直立式駁岸承受波浪力和反射波的作用明顯,對船舶航行安全影響較大。
發明內容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消能效果好、保證船舶安全航行的航道駁岸的牆體消能結構。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航道駁岸的牆體消能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擋土牆、面板、立柱和中間板,所述的立柱設置在擋土牆的後部,且與擋土牆平行設置,所述的擋土牆和立柱之間通過中間板連接,而所述的面板設置在所述的擋土牆和立柱的頂部。所述的立柱的橫截面為矩形或梯形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施工方便,通過擋土牆、面板、立柱和中間板形成消能室,使得消能效果良Ii子,有利於減少波浪的反射,保證了船舶航行的安全。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主要標記含義如下1、擋土牆 2、面板 3、立柱 4、中間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具體的介紹。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航道駁岸的牆體消能結構,包括擋土牆1、面板2、立柱3和中間板4, 所述的立柱3設置在擋土牆1的後部,且與擋土牆1平行設置,所述的擋土牆1和立柱3之間通過中間板4連接,而所述的面板2設置在所述的擋土牆1和立柱3的頂部。且所述的立柱3的橫截面為矩形或梯形結構,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的立柱3的橫截面為矩形。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施工方便,通過擋土牆1、面板2、立柱3和中間板4形成消能室,使得消能效果良好,有利於減少波浪的反射,保證了船舶航行的安全。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航道駁岸的牆體消能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擋土牆、面板、立柱和中間板,所述的立柱設置在擋土牆的後部,且與擋土牆平行設置,所述的擋土牆和立柱之間通過中間板連接,而所述的面板設置在所述的擋土牆和立柱的頂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航道駁岸的牆體消能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立柱的橫截面為矩形或梯形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航道駁岸的牆體消能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擋土牆、面板、立柱和中間板,所述的立柱設置在擋土牆的後部,且與擋土牆平行設置,所述的擋土牆和立柱之間通過中間板連接,而所述的面板設置在所述的擋土牆和立柱的頂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施工方便,通過擋土牆、面板、立柱和中間板形成消能室,使得消能效果良好,有利於減少波浪的反射,保證了船舶航行的安全。
文檔編號E02B3/06GK202280040SQ20112039483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7日
發明者錢文軍, 陸飛, 馬騰雲 申請人: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