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敷料的製作方法
2023-11-06 10:14:27 1
專利名稱:傷口敷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衛生材料,具體是涉及一種傷口敷料。
背景技術:
傷口敷料一方面由於與傷口接觸需要保持柔軟舒適的特性,另一方面 需要具有快速吸收液體的功能,同時其表面還需具備防水、阻菌功能。現 有技術一般在吸收層兩面都具有防黏膜,兩面都可以吸水,由於透氣性太 大,阻菌性能較低;或者在單面複合PE或PU,提高阻菌功能,但無法達 到透溼、透氣的功能,無法保持柔軟舒適;也有採用PET膜進行打孔後利 用化學纖維中混入的滌綸加熱後與其粘合,但對天然棉纖維與PET膜複合 就會有局限性,其反面採用一層全滌綸的不吸水無紡布作為拒水層,也無 法直接與中間吸收層進行複合,如果利用膠粘劑進行複合,會導致手感發 硬,降低材料的滲透性、舒適度,且這種敷料的生產設備複雜,周期長。 另外,目前市場上的傷口敷料均為簡單的切割,造成敷料的四邊暴露,雖 然其表面進行了拒水處理或者復膜防護,但未能將四邊防護考慮在內,在 敷料使用過程中容易從四邊造成傷口的外來感染。如英國smith&nephew 公司的melolin產品,採用的是一層拒水無紡布與人造纖維複合一層PET 網膜構成,該網膜的生產過程較為複雜,材質硬挺,舒適感差,且四邊蓬 松,水容易從四周被人造纖維吸附,從而造成傷口感染。該公司的melolite 產品採用的雙層網膜來進行拒水處理,使用過程中網膜容易被浸溼,造成 傷口感染,其內層材料為人造纖維和化學纖維漆綸,也容易造成患者皮膚 過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彌補以上缺陷,提出一種傷口敷料,
其透溼透氣、柔軟舒適,且具有更好的防水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解決的。 這種傷口敷料的特點在於包括吸收層,所述吸收層的一側表面進行
拒水整理形成拒水層。
進一步的,還包括由防粘連網膜構成的覆蓋層,所述覆蓋層與吸收層
的另一側表面複合。
所述吸收層、拒水層和覆蓋層的四邊為封邊。
所述吸收層為經過抗菌整理的抗菌吸收層。
所述覆蓋層為抗菌防粘連網膜覆蓋層。
所述吸收層為脫脂棉,所述脫脂棉的兩面經過水刺整理。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對比的有益效果是直接在吸收層的單面進行 功能性拒水整理以形成拒水層,可有效地屏蔽細菌的侵擾,減少使用過程 中接觸水對創傷面的感染機率;吸收層使用全棉無紡布,材質柔軟舒適, 透溼透氣,且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廉;敷料的周邊經縫合、封邊處理, 可以有效地防止毛絨從切割處脫落,封閉四邊吸水的途徑,避免使用中邊 緣吸液造成感染。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傷口敷料,如圖1所示,包括拒水層1、吸收層2和覆蓋層3。吸 收層2為用水刺工藝製成的全棉無紡布材料,對吸收層2的單側表面經拒 水整理形成覆蓋層3,其方法如將拒水整理漿料以塗布的方式均勻塗敷 在全棉無紡布的一側表面上,再經過烘乾形成固體拒水層。在吸收層2的 另一表面複合有防粘連網膜,形成覆蓋層3,其與創口面接觸。
吸收層進行抗菌整理。覆蓋層防粘連網膜可進行抗菌整理或直接採用 具有抗菌功能的防粘連網膜。
敷料的四邊4經過封合,如通過縫合、熱合、超聲波等方式,將拒水 層l、吸收層2和覆蓋層3密合,從而防止纖維脫落,提高阻隔性。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 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 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 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傷口敷料,其特徵在於包括吸收層,所述吸收層的一側表面進行拒水整理形成拒水層。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傷口敷料,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由防粘連網膜 構成的覆蓋層,所述覆蓋層與吸收層的另一側表面複合。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傷口敷料,其特徵在於所述吸收層、拒水層 和覆蓋層的四邊為封邊。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傷口敷料,其特徵在於所述吸收層為經過抗 菌整理的抗菌吸收層。
5.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傷口敷料,其特徵在於所述覆蓋層為抗菌防 粘連網膜覆蓋層。
6. 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傷口敷料,其特徵在於所述 吸收層為脫脂棉,所述脫脂棉的兩面經過水刺整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告了一種傷口敷料,包括吸收層,在所述吸收層的一側表面進行拒水整理形成拒水層。還包括由防粘連網膜製成的覆蓋層,所述覆蓋層與吸收層的另一側表面複合。所述吸收層、拒水層和覆蓋層的四邊為封邊。所述吸收層為脫脂棉,所述脫脂棉的兩面經過水刺整理。所述吸收層和覆蓋層為抗菌層。本實用新型直接在吸收層的單面進行功能性拒水整理以形成拒水層,可有效地屏蔽細菌的侵擾,減少使用過程中接觸液體對創傷面的感染機率;材質柔軟舒適,透溼透氣;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廉;敷料的周邊經封合、封邊處理,避免使用中邊緣吸水造成感染。
文檔編號A61L15/16GK201175472SQ20082009273
公開日2009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21日
發明者李建全, 敏 楊 申請人:穩健實業(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