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的不幸生活 同治帝的政治主張
2023-11-06 04:30:07 3
同治帝幼年登基,還有一個吊炸天的母親,慈禧太后。看見小編提出他的「不幸」這麼一個命題,相信很多人會覺得奇怪吧!小小年紀就順理成章的當了皇上,沒有經過殘酷的帝位之爭,到底是哪兒不幸了?
其實在小編看來,清朝末年的皇帝都是不幸的。其中最大的不幸,就是他們生活在清朝末年,國力衰退,財狼遍地。而同治帝的不幸,首先是幼年喪父。父親的早逝,讓同治帝小小年紀就繼承了皇位,未能盡情享受無憂的童年。而是穿著厚重的朝服,一動不動的端坐高位,聽著聽不懂的奏摺。這對正處於好奇亂動時期的孩子來說,是多麼大的不幸。
第二個不幸,就是有慈禧這麼一個權利慾極重的母親。慈禧太后也許是愛同治的,但同治遠沒有權利來的重要。他一再壓制同治,不僅嚴格要求,經常訓斥他,而且還一直拖延同治的親政時間。
第三個不幸,大概就是英年早逝了,同治帝只活了19歲便去世了。
同治帝時期實際上是清朝末年一個較為輕鬆的階段,在國內處於「太平天國」與「義和團」兩同治帝次重大社會動蕩之間,在國際處於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兩次入侵之間。這樣一個極具戲劇性的時機,給予了清王朝喘息的時間,同時也給同治皇帝提供了革新的極好環境。同治帝抓住了這一時期,開始推行「同治新政」。成立總理衙門,掌管清廷與各國間的外交事務,而且包括對外貿易、海關稅務、邊疆防務、海軍建設、新式工礦業,以及建新式學校、興修鐵路、礦務等,實際上它相當於清廷的內閣兼外交部。設立同文館,辦新式學校,派人出洋,如斌椿率三名同文館的學生及自己的兒子廣英,離京從上海乘輪船出洋,在歐洲遊歷110多天,訪問了法、英、荷蘭、丹麥、瑞典、芬蘭、俄國、普魯士、挪威、比利時等國。回國後寫出《乘槎筆記》,寫下火車、輪船、電報、電梯、機器印刷、蒸汽機、攝影、起重機、抽水機、顯微鏡、幻燈機、紡織廠、兵工廠等先進物事。給清朝政府打開了視野,介紹了先進的技術科學。為後來辦廠開礦、修築鐵路等,實行學習西方近代化舉措,開始走向開放、進步打下基礎。
經濟軍事上,最為著名的應當要算洋務運動。當時舉辦新式軍用工業,編練新式軍隊,加強國防建設等,其宗旨是「求強」與「求富」。許多大臣都開始興建一系列的軍功廠,聘請外員來解決技術問題,以期能增強本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同治三年,已開辦有江南製造局、金陵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西安機器局等20餘個。後來還推廣到洋槍廠、洋炮廠、炮彈廠、火藥廠、輪船廠、煉鋼廠、子彈廠、水雷廠。此次軍工廠的開辦,使得中國的軍船到中法戰爭前共制出15艘軍艦,最大者為2800噸,小者只有數百噸。
外交上,著名的是與日本的外交事務,以及真正走出去,派遣留洋學生在外學習技術知識。日本以臺灣高山族人誤殺漂流到臺灣的琉球人為藉口,發動侵略臺灣的戰爭。訂立《北京專款》,清政府賠償白銀50萬兩。
教育文化上,設立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出國。去國外學習先進的外國科學知識與技術,回國之後投入到政府的各個機構,為國家做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從事行政和外交者24人,其中成為領事、代辦者12人,外交次長、公使2人,成為總長者1人,內閣總理1人;加入海軍者20人,其中成為海軍將領者14人;從事教育者5人,其中成為大學校長者2人;從事實業者30人,其中成為工礦負責人者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