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四衝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1-05 19:21:42 1
專利名稱:手持式四衝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通用動力機械設備領域,涉及一種廣泛應用於農業、林業、牧業、茶場、園藝和建築等行業的四衝程汽油機,具體地說是一種手持式四衝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系統。
背景技術:
國內外對手持式四衝程汽油機的研發已有二十餘年,但仍然得不到普及和大面積推廣,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製作成本較高,機油潤滑系統不完善,導致該型汽油機在使用過程中經常發生溢油,燒機油,過熱,脹缸,熄火等問題。因此,為了更好地普及推廣四衝程汽油機,就有必要著手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巧妙、合理的手持式四衝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系統,該系統在結構上做了重大改進,有效解決了上述存在的問題,同時降低了製造成本。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手持式四衝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系統,特徵在於:右箱體和左箱體合箱後形成曲軸箱,所述曲軸箱具有曲軸室,曲軸設置於曲軸室中,所述曲軸通過連杆連接設置於缸體內的活塞;右箱體外側與右箱蓋構成機油池;缸體設置在曲軸室的上方,所述缸體頂部與缸頭罩組合成搖臂室;所述搖臂室下端依次連接推桿室及凸輪室,缸體上設有油道,所述油道上端接通搖臂室,下端接通曲軸室。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缸體右壁上設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穿過箱體壁與凸輪室接通,凸輪室底部設有彎頭向上的吸油彎管及排油口,並且,吸油彎管的管口設在機油池中心位置。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凸輪室內的曲軸上裝有油氣分離器,所述油氣分離器內有葉片。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右箱體上設有鋼球單向閥,所述鋼球單向閥一端接通曲軸室,另一端與設置在機油池中的吸油管相連接,所述吸油管端部設置吸油頭。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推桿室內設置推桿,推桿上端連接設置於搖
臂室中的搖臂。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排油口設置在吸油彎管的端部。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曲軸內軸向設置曲軸中心孔,在曲軸上徑向設置第一廢氣孔、第二廢氣孔及分別與第一廢氣孔、第二廢氣孔相對應的二道環槽,所述第一廢氣孔、第二廢氣孔接通曲軸中心孔。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推桿室內設置推桿,所述推桿上端連接搖臂,下端連接下搖臂。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優點在於:本實用新型的曲軸箱及缸體分別採用分體式結構,有利於潤滑油路的布置,同時可降低生產製造成本15%左右;本實用新型機油潤滑系統完善,在工作過程中不會產生溢油,燒機油,過熱,脹缸,熄火等問題。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B-B剖視圖。圖3為圖1中I處的局部放大圖。圖4為圖3的A-A剖視圖。圖5為鋼球單向閥32的裝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飛所示,包括1.右箱蓋、2.機油池、3.右箱體、4.油氣分離器、5.左箱體、6.曲軸室、7.曲軸、8.活塞、9.缸體、10.搖臂、11.搖臂室、12.火花塞、13.缸頭罩、14.推桿、15.推桿室、16.下搖臂、17.回油孔、18.凸輪、19.凸輪室、20.第一廢氣孔、21.第二廢氣孔、22.曲軸中心孔、23.吸油彎管、24.排油口、25.吸油頭、26.廢氣口、27.廢氣管、28.油道、29.氣門、30.連杆、31.吸油管、32.鋼球單向閥等ο如圖Γ5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手持式四衝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系統,右箱體3和左箱體5合箱後形成曲軸箱,所述曲軸箱具有曲軸室6,曲軸7設置於曲軸室6中,所述曲軸7通過連杆30連接設置於缸體9內的活塞8 ;右箱體3外側與右箱蓋I構成機油池2 ;缸體9設置在曲軸室6的上方,所述缸體9頂部與缸頭罩13組合成搖臂室11 ;所述搖臂室11下端依次連接推桿室15及凸輪室19,缸體9上設有油道28,所述油道28上端接通搖臂室11,下端接通曲軸室6,當活塞8下行時,利用曲軸室6的壓力將機油霧壓入搖臂室11,再通過推桿室15進入凸輪室19。缸體9右壁上設有回油孔17,所述回油孔17穿過箱體壁與凸輪室19接通,當活塞8上行時回油孔17打開,下行時關閉,凸輪室19底部設有彎頭向上的吸油彎管23、排油口 24,並且,吸油彎管23的管口設在機油池2中心位置,即使360度迴轉,管口也不會浸入油中。凸輪室19內的曲軸7上裝有油氣分離器4,所述油氣分離器4內有葉片,在曲軸7高速運轉時,利用油氣分離器4上的葉片將進入凸輪室19的機油進行分離,機油分離出來後回到凸輪室19,廢氣則通過曲軸7上的二道環槽和曲軸中心孔22進入廢氣口 26和廢氣管27。機油吸油裝置設在右箱體3中間位置,箱體上設有鋼球單向閥32,所述鋼球單向閥32 —端接通曲軸室6,另一端與設置在機油池2中的吸油管31相連接,所述吸油管31端部設置吸油頭25 ;當活塞8上行時,此閥打開,機油通過吸油管31和吸油頭25吸入曲軸室6,活塞8下行時,此閥則關閉。所述推桿室15內設置推桿14,推桿14上端連接設置於搖臂室11中的搖臂10。所述排油口 24設置在吸油彎管23的端部。[0026]曲軸7內軸向設置曲軸中心孔22,在曲軸7上徑向設置第一廢氣孔20、第二廢氣孔21,所述第一廢氣孔20、第二廢氣孔21接通曲軸中心孔22。在推桿室15內設置推桿14,所述推桿14上端連接搖臂10,下端連接下搖臂16。如圖1、圖2、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如下:當活塞8上升時,曲軸室6內產生負壓,鋼球單向閥32打開,機油池2內的機油通過吸油頭25和吸油管31將機油吸入曲軸室6內,由於曲軸7的高速運轉,機油飛濺成油霧,使曲軸7、連杆30、活塞8缸體9等部件得到潤滑。當活塞8下行時,單向閥32關閉,這時曲軸室6內正壓,加上燃燒室內的一部分廢氣通過活塞環間隙竄入曲軸室6,將機油霧及廢氣通過油道28壓入搖臂室11,再經過推桿室15進入凸輪室19,於是使搖臂10、氣門29、推桿14、凸輪18等所有運動部件都得到了潤滑。參照圖1和圖2和圖3,進入凸輪室19的油霧和廢氣由三個通道分流排出,第一個通道是回油孔17,當活塞6上行時此孔打開,利用曲軸室6的負壓將油霧從凸輪室吸入曲軸室6 ;第二個通道是凸輪室19底部的排油口 24,因機油池2內的機油通過單向閥32不斷吸入曲軸室6,機油池2始終呈負壓,可將凸輪室19內的油氣不斷地吸入機油池2,吸油彎管23的出油口在油池的中心位置,任何狀態吸油口都不會浸入機油中;第三個通道是離心式油氣分離器32,當油氣分離器4高速運轉時,葉片將機油從油霧中分離出來回到凸輪室19,而廢氣經過第一廢氣孔20、曲軸中心孔22和第二廢氣孔21進入廢氣口 26和廢氣管27,由於經過多道分離,使進入廢氣管的機油已經極少,微量的機油經廢氣管27吸入化油器和氣缸內燃燒掉。本實用新型的曲軸箱及缸體分別採用分體式結構,有利於潤滑油路的布置,同時可降低生產製造成本15%左右;本實用新型機油潤滑系統完善,在工作過程中不會產生溢油,燒機油,過熱,脹缸,熄火等問題。
權利要求1.一種手持式四衝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系統,其特徵在於:右箱體(3)和左箱體(5)合箱後形成曲軸箱,所述曲軸箱具有曲軸室(6),曲軸(7)設置於曲軸室(6)中,所述曲軸(7)通過連杆(30)連接設置於缸體(9)內的活塞(8);右箱體(3)外側與右箱蓋(I)構成機油池(2);缸體(9)設置在曲軸室(6)的上方,所述缸體(9)頂部與缸頭罩(13)組合成搖臂室(11);所述搖臂室(11)下端依次連接推桿室(15 )及凸輪室(19 ),缸體(9 )上設有油道(28 ),所述油道(28)上 端接通搖臂室(11),下端接通曲軸室(6)。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四衝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系統,其特徵在於:缸體(9)右壁上設有回油孔(17),所述回油孔(17)穿過箱體壁與凸輪室(19)接通,凸輪室(19)底部設有彎頭向上的吸油彎管(23)及排油口(24),並且,吸油彎管(23)的管口設在機油池(2)中心位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四衝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系統,其特徵在於:凸輪室(19)內的曲軸(7)上裝有油氣分離器(4),所述油氣分離器(4)內有葉片。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四衝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系統,其特徵在於:右箱體(3)上設有鋼球單向閥(32),所述鋼球單向閥(32) —端接通曲軸室(6),另一端與設置在機油池(2)中的吸油管(31)相連接,所述吸油管(31)端部設置吸油頭(25)。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四衝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系統,其特徵在於:曲軸(7)內軸向設置曲軸中心孔(22),在曲軸(7)上徑向設置第一廢氣孔(20)、第二廢氣孔(21)及分別與第一廢氣孔(20)、第二廢氣孔(21)相對應的二道環槽,所述第一廢氣孔(20)、第二廢氣孔(21)接通曲軸中心孔(2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通用動力機械設備領域,涉及一種廣泛應用於農業、林業、牧業、茶場、園藝和建築等行業的四衝程汽油機,具體地說是一種手持式四衝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系統,右箱體和左箱體合箱後形成曲軸箱,所述曲軸箱具有曲軸室,曲軸設置於曲軸室中,所述曲軸通過連杆連接設置於缸體內的活塞;右箱體外側與右箱蓋構成機油池;箱體上設有進油單向閥、回油孔,曲軸上狀有油氣分離器。本實用新型潤滑油路布置合理、巧妙,有效解決了現有四衝程汽油機存在的溢油,燒機油,過熱,脹缸,熄火等問題。
文檔編號F01M13/04GK203081524SQ201320036299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3日
發明者顧啟華 申請人:顧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