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儀球形殼體的製作方法
2023-11-05 14:21:57 2
地震儀球形殼體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地震儀球形殼體,球形殼體表面設有多個平行的凹環,每個凹環所在平面與左半球殼體轉軸或右半球殼體轉軸垂直,所述相鄰的凹環之間通過設在球形殼體表面的圓弧形凹槽相連,所述球形殼體表面設有多個散熱孔及多個通孔,散熱孔直徑大於通孔,球形殼體上設有儀器孔,儀器孔有兩個,分別位於左半球殼體轉軸頂點和右半球殼體轉點頂端。本實用新型在相鄰的凹環之間設有圓弧凹槽相連,纏繞完上一個凹環後,銅絲從圓弧凹槽中穿過即可纏繞下一個凹環,節省時間,位置固定,形成的電磁場穩定。因為銅絲在通電時會產生熱量,故設置散熱孔用於散熱。在球形殼體表面上先加工出臺階,再在臺階的平層上加工線槽,加工難度明顯降低。
【專利說明】地震儀球形殼體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震儀球形殼體,適用於地震儀上。
【背景技術】
[0002]地震儀是一種探測地球磁場變化的儀器,地震儀通常採用球形殼體,並在殼體上纏上許多圈銅絲,通電後即可在殼體內產生電磁場。傳統的球形殼體就是在上面刻上一圈圈的凹槽供銅絲纏繞,纏繞的時候需要將銅絲截成一段一段的與凹槽尺寸相適宜的長度,才能恰當的纏繞到凹槽內,操作起來很麻煩。而且因為球形的特點,在球形的表面上加工出凹槽比較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方便纏繞銅絲的地震儀球形殼體。
[0004]為此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地震儀球形殼體,包括左半球殼體和右半球殼體,所述左半球殼體上設有突起機構,右半球殼體上設有凹進機構,可與左半球殼體的突起機構配合組合成整個球形殼體,球形殼體表面設有多個平行的凹環,每個凹環所在平面與左半球殼體轉軸或右半球殼體轉軸垂直,所述相鄰的凹環之間通過設在球形殼體表面的圓弧形凹槽相連,所述球形殼體表面設有多個散熱孔及多個通孔,散熱孔直徑大於通孔,所述球形殼體上設有儀器孔,所述儀器孔有兩個,分別位於左半球殼體轉軸頂點和右半球殼體轉點頂端。
[0005]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凹環由臺階和線槽組成,線槽設置在所述臺階的平層上,臺階的平層平行於左半球殼體轉軸。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散熱孔呈環狀分布,其環狀所在平面與凹環所在平面平行,在左半球殼體及右半球殼體上均有4條環狀分布的散熱孔,其中靠近左半球殼體轉軸頂點的兩條環狀上分布的散熱孔、靠近右半球殼體轉軸頂點的兩條環狀上分布的散熱孔其軸心平行於左半球殼體轉軸,其餘的散熱孔軸心均通過球形殼體的球心。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通孔在左半球殼體和右半球殼體上分別有3個。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凹環在球形殼體表面之間的距離相等,所述凹環的數量為30個。
[0009]本實用新型在相鄰的凹環之間設有圓弧凹槽相連,纏繞銅絲的時候可以用一整根銅絲來纏繞,纏繞完上一個凹環後,銅絲從圓弧凹槽中穿過即可纏繞下一個凹環,節省時間,且銅絲全部位於凹環或凹槽中,位置固定,形成的電磁場穩定。因為銅絲在通電時會產生熱量,故設置散熱孔用於散熱。通孔為球形殼體內外的導線通道。在球形殼體表面上先加工出臺階,再在臺階的平層上加工線槽。這樣的加工的時候操作難度明顯降低。【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從右半球殼體轉軸的頂點方向看右半球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圖1的A-A剖面示意圖。
[0012]圖3為圖2的I部分放大示意圖。
[0013]圖4為圖2的II部分放大示意圖。
[0014]圖5為圖2的III部分放大示意圖。
[0015]圖6為左半球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其觀察方向與圖2相同。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闡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實施例1
[0018]本地震儀球形殼體,包括左半球殼體I和右半球殼體2,所述左半球殼體I上設有突起機構11,右半球殼體2上設有凹進機構21,與左半球殼體I的突起機構11配合,用於與左半球殼體組合成整個球形殼體,球形殼體表面設有多個平行凹環3,每個凹環3所在平面與左半球殼體轉軸12或右半球殼體轉軸垂直,所述相鄰的凹環3之間通過設在球形殼體表面的圓弧形凹槽4相連,球形殼體表面設有多個散熱孔5及多個通孔6,所述散熱孔5呈環狀分布,其環狀所在平面與凹環3所在平面平行,在左半球殼體I及右半球殼體2上均有4條環狀分布的散熱孔5,其中靠近左半球殼體轉軸12頂點的兩條環狀上分布的散熱孔5、靠近右半球殼體轉軸頂點的兩條環狀上分布的散熱孔5其軸心平行於左半球殼體轉軸12,其餘的散熱孔5軸心均通過球形殼體的球心,通孔6在左半球殼體I和右半球殼體2上分別有3個。所述球形殼體上設有儀器孔7,所述儀器孔7有兩個,分布位於左半球殼體轉軸12頂端和右半球殼體轉軸頂端。凹環3由臺階31和線槽32組成,線槽32設置在所述臺階31的平層上,臺階的平層平行於左半球殼體轉軸12。凹環3在球形殼體表面之間的距離相等,所述凹環的數量為30個。
[0019]左半球殼體I與右半球殼體2的結構基本相同,其區別在於左半球殼體I上設有突起機構11,右半球殼體2上設有凹進機構21。
[0020]其中左半球殼體轉軸12與右半球殼體轉軸是為了便於描述引入的線,在球形殼體上並不存在相應的實體結構。
[0021]使用時,將需置於球形殼體內的儀器放置在殼體內,儀器的連接部分從球形殼體兩端的儀器孔伸出,將左半球殼體I和右半球殼體2拼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球形殼體,在凹環3內繞上銅絲,銅絲從直徑最小的凹環3開始繞,繞好一條凹環3後銅絲通過凹槽4進入相鄰的凹環繼續繞,直至將所有的凹環3都繞上銅線為止。
【權利要求】
1.一種地震儀球形殼體,包括左半球殼體和右半球殼體,所述左半球殼體上設有突起機構,右半球殼體上設有凹進機構,與左半球殼體的突起機構配合,用於與左半球殼體組合成整個球形殼體,球形殼體表面設有多個平行的凹環,每個凹環所在平面與左半球殼體轉軸或右半球殼體轉軸垂直,所述相鄰的凹環之間通過設在球形殼體表面的圓弧形凹槽相連,所述球形殼體表面設有多個散熱孔及多個通孔,散熱孔直徑大於通孔,所述球形殼體上設有儀器孔,所述儀器孔有兩個,分別位於左半球殼體轉軸頂點和右半球殼體轉點頂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儀球形殼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凹環由臺階和線槽組成,線槽設置在所述臺階的平層上,臺階的平層平行於左半球殼體轉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儀球形殼體,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孔呈環狀分布,其環狀所在平面與凹環所在平面平行,在左半球殼體及右半球殼體上均有4條環狀分布的散熱孔,其中靠近左半球殼體轉軸頂點的兩條環狀上分布的散熱孔、靠近右半球殼體轉軸頂點的兩條環狀上分布的散熱孔其軸心平行於左半球殼體轉軸,其餘的散熱孔軸心均通過球形殼體的球心。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地震儀球形殼體,其特徵在於:所述通孔在左半球殼體和右半球殼體上分別有3個。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地震儀球形殼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凹環在球形殼體表面之間的距離相等,所述凹環的數量為30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地震儀球形殼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球形殼體採用聚醚醚銅製成。
【文檔編號】G01V3/40GK203490376SQ201320628381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2日
【發明者】楊文光, 陳卓 申請人:南京肯特複合材料有限公司, 南京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