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助力泵葉片的製作方法
2023-11-06 02:10:32 1
專利名稱:轉向助力泵葉片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向助力泵葉片。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的載重卡車發展迅速,隨著濰柴、重汽、錫柴、玉柴等發動機廠商不斷引進大功率的發動機品種,我國的卡車牽引力和載重量不斷加大,從幾年前的200多馬力猛增到400多馬力,而且馬力還在不斷增加,然而轉向助力泵的形式和結構並未發生大的變化,存在小馬拉大車現象,尤其是礦山用載重卡車,在大噸位的車型上,經常超載運輸,而且經常處於原地重載轉向的極限工況狀態,目前,轉向助力泵的生產廠家只是單純地增加泵的壓力和流量,未對應卡車載重量的增加而改變,使轉向助力泵經常處於大壓力的極限工作條件,使用壽命大幅減少,如圖I和圖2所示,原設計葉片底角與轉子槽之間刮削形不成油膜,槽口運動方向前側易磨損,主要出現轉子槽與葉片的嚴重磨損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降低轉子槽在葉片底角處的磨損的轉向助力泵葉片。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轉向助力泵葉片,在葉片旋轉運動方向的前向面下方設有懸浮油槽。所述懸浮油槽設置在葉片的單側。所述懸浮油槽深度為0. 3-0. 3008mm。本實用新型的轉向助力泵葉片,在葉片的運動方向前向面下方設立油槽,利用槽口底部的背壓形成液壓懸浮,與葉片底角(葉片運動方向前方)與轉子槽側面的摩擦力F2形成反作用力,使葉片底角處的摩擦力減小,降低轉子槽在葉片底角(葉片運動方向前方)處的磨損。
以下結合附圖
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I是傳統的轉向助力泵葉片立體結構圖;圖2是傳統的轉向助力泵葉片主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轉向助力泵葉片立體結構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轉向助力泵葉片主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轉向助力泵葉片側視圖(A-A剖面);圖6是本實用新型轉向助力泵葉片在油區延定子的半徑向轉子的槽內收縮狀態示意圖;圖7是圖6的A處局部放大圖。圖中1、懸浮油槽;2、轉子;3、葉片;4、定子。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轉向助力泵葉片,在葉片旋轉運動方向的前向面下方設置有懸浮油槽1,該懸浮油槽I設置在葉片3的單側,懸浮油槽I的深度為0. 3mm-0. 38mm,由於油泵工作時葉片3在壓油區延定子4的半徑向轉子2的槽內收縮,葉片3的收縮要克服3個力,轉子槽根部的壓力油的背壓力Fl、葉片運動方向反向面與轉子槽口間的摩擦力F3、葉片底角(葉片運動方向前方 )與轉子槽側面的摩擦力F2,原設計葉片底角與轉子槽之間刮削形不成油膜,槽口運動方向前側易磨損,本實用新型在葉片的運動方向前向面下方設立懸浮油槽1,利用槽口底部的背壓形成液壓懸浮,與F2形成反作用力,使b點的摩擦力減小,降低轉子槽在葉片底角(葉片運動方向前方)處的磨損。
權利要求1.一種轉向助力泵葉片,其特徵在於在葉片旋轉運動方向的前向面下方設置有懸浮油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轉向助力泵葉片,其特徵在於所述懸浮油槽設置在葉片的單側。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轉向助力泵葉片,其特徵在於所述懸浮油槽深度為.0.3—0. 3008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轉向助力泵葉片,在葉片旋轉運動方向的前向面下方設置有懸浮油槽。本實用新型的轉向助力泵葉片,在葉片的運動方向前向面下方設立油槽,利用槽口底部的背壓形成液壓懸浮,與葉片底角(葉片運動方向前方)與轉子槽側面的摩擦力F2形成反作用力,使葉片底角處的摩擦力減小,降低轉子槽在葉片底角(葉片運動方向前方)處的磨損。
文檔編號F04C15/00GK202510363SQ201220130850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30日
發明者劉健 申請人:大連易斯達汽車轉向系統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