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攜式恆溫抑菌增溼智能控制的組合吸氧裝置製造方法
2023-12-08 00:20:21 3
可攜式恆溫抑菌增溼智能控制的組合吸氧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攜式恆溫抑菌增溼智能控制的組合吸氧裝置。包括:氣源裝置連接溫溼調控裝置,氣源裝置,用於補充和存儲氧氣;溫溼調控裝置,用於調控氧氣的溫度和溼度;智能流量控制裝置位於氣源裝置和溫溼調控裝置連接處,用於根據需氧者所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向需氧者輸送氧氣的濃度,吸氧除菌裝置和連接溫溼調控裝置,用於根據需要輸送氧氣的濃度,控制空氣輸入的流量,並對輸入的空氣進行殺菌,以及混合溫溼調控裝置輸出的氧氣和殺菌後的空氣,並將混合氣體發送到需氧者處。該組合吸氧裝置實現了簡便易攜、智能精確供氧、恆溫恆溼且無菌安全。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可攜式恆溫抑菌增溼智能控制的組合吸 氧裝置。 可攜式恆溫抑菌增溼智能控制的組合吸氧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吸氧裝置是心腦血管發作病人、高原缺氧反應、早產兒、孕婦、井窖化糞池清淤人 員的必備急救設備。但目前臨床吸氧裝置以醫用氧氣瓶、氧氣袋、化學藥物制氧、牆排式輸 氧管道為主,這些設備比較笨重,不便於攜帶的問題,無法滿足高原旅行者、心血管患者以 及清淤人員隨身攜帶的要求。
[0003] 另外,目前氧氣供給的流量需要醫護人員或陪護根據患者要求進行人工調節,但 由於患者活動、情緒、體位等實際情況變化,通氧量會發生頻繁的變化,常常需要反覆不斷 調控,非常麻煩,這給給醫護人員和患者都增加巨大的了負擔。人工氧氣調節的量總是無法 精確滿足患者的實際需要,而通氧量過高會導致氧中毒,通氧量過低達不到治療效果,尤其 當需氧者為嬰兒、術後患者、癱瘓患者、孕婦等表達和行動有障礙的患者,按需供氧成了非 常繁瑣且關鍵的工作。
[0004] 有鑑於上述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便攜 式恆溫抑菌增溼智能控制的組合吸氧裝置,使其更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發明內容】
[0005]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攜式恆溫抑菌增溼智能控制的 組合吸氧裝置,該組合吸氧裝置實現了簡便易攜、智能精確供氧、恆溫恆溼且無菌安全。
[0006] 本發明的可攜式恆溫抑菌增溼智能控制的組合吸氧裝置,包括:氣源裝置,智能流 量控制裝置,溫溼調控裝置和吸氧除菌裝置,其中,氣源裝置連接溫溼調控裝置,氣源裝置, 用於補充和存儲氧氣;溫溼調控裝置,用於調控氧氣的溫度和溼度;智能流量控制裝置位 於氣源裝置和溫溼調控裝置連接處,用於根據需氧者所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向需氧 者輸送氧氣的濃度,吸氧除菌裝置和連接溫溼調控裝置,用於根據需要輸送氧氣的濃度,控 制空氣輸入的流量,並對輸入的空氣進行殺菌,以及混合溫溼調控裝置輸出的氧氣和殺菌 後的空氣,並將混合氣體發送到需氧者處。
[0007] 進一步的,氣源裝置包含了氧氣儲瓶進氣口和氧氣儲瓶,通過氧氣儲瓶進氣口對 儲瓶中氧氣進行補充,氧氣儲瓶的瓶蓋為雙層中空結構,氧氣儲瓶的瓶蓋的一側螺旋紋口 與氧氣儲瓶相連,另一側螺旋紋口與溫溼調控裝置相連。
[0008] 進一步的,溫溼調控裝置包含了過濾裝置、溼化瓶、升溫氧氣導管、氣泡分離器、力口 熱棒和溼化瓶的出氣口,其中,溼化瓶存放溼化液,氣源裝置輸出的氧氣儲瓶中的氧氣進入 到過濾除菌裝置,經過過濾除菌裝置過濾除菌後的氧氣進入到升溫氧氣導管,並通過升溫 氧氣導管的傳輸到溼化瓶中,其中在升溫氧氣導管的管口上設置氣泡分離器,在升溫氧氣 導管中的氧氣被氣泡分離器分散成多個小氣泡,並從溼化瓶的底部噴出,溼化瓶一側設有 加熱棒,另一側設有溼化瓶的出氣口,加熱棒,用於根據室外環境溫度,調節加熱棒的溫度, 以確保氧氣通過溫溼調控裝置水杯後,氣體會隨之加熱至特定溫度。
[0009] 進一步的,升溫氧氣導管的形狀為螺旋的。
[0010] 進一步的,智能流量控制裝置包含智能流量控制開關、呼氣管、二氧化碳濃度監測 器和信號傳遞線,呼氣管設有二氧化碳濃度監測器,二氧化碳濃度監測器,用於監測到需氧 者通過呼氣管所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信號,並將二氧化碳濃度信號通過信號傳遞線傳遞給 智能流量控制開關上,智能流量控制開關,用於接收到需氧者所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信號 後,通過計算後自動調節釋放純氧氣的量。
[0011] 進一步的,吸氧除菌裝置由氧氣入口、空氣管入口、除菌濾膜裝置、氣體混合導管 交叉口和吸氧管組成,氧氣入口連接溫溼調控裝置杯蓋上端的氧氣出氣口處,並接收氧氣, 空氣管入口,用於根據智能流量控制裝置調控,接收一定量的空氣,並將一定量的空氣傳輸 到除菌濾膜裝置,除菌濾膜裝置,對空氣進行殺菌,並將殺菌後的空氣輸送到導管上氣體混 合交叉口和氧氣出氣口處接收的氧氣進行混合,吸氧管,用於將混合後的氣體傳輸到需氧 者處。
[0012] 藉由上述方案,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0013] 1.氣源裝置採用液態氧滿足了氧源體積小、輕便易攜帶且供氧量大的需求,實現 了隨時隨地供應足夠的氧氣;2.智能流量控制裝置,可以隨時感應到使用者呼出的二氧化 碳濃度,通過二氧化碳濃度確定使用者的實際需氧量,從而實現同步、自動調節氧氣供應 量,大大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且實現了精確供氧;3.溫、溼調控裝置保證了所使用的 氧氣的溼度和溫度,保溼功能有效降低了吸氧對使用者呼吸道的損傷,保溫功能避免了冷 空氣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4.吸氧、除菌裝置上的濾菌膜可以保證吸入的氣體為無菌氣 體,適用於早產兒、呼吸道破損及其他有無菌吸氧要求的使用者。該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 供氧量充足、方便攜帶、精確供氧、智能操作、使用便捷,且能夠對所提供的氧氣進行個性化 的溫、溼調節且有效除菌。
[0014]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 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 圖1是本發明可攜式恆溫抑菌增溼智能控制的組合吸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 例用於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0017] 參見圖1所示,一種可攜式恆溫抑菌增溼智能控制的組合吸氧裝置,包括:氣源裝 置,智能流量控制裝置,溫溼調控裝置和吸氧除菌裝置。其中,氣源裝置連接溫溼調控裝置, 氣源裝置,用於補充和存儲氧氣;溫溼調控裝置,用於調控氧氣的溫度和溼度;智能流量控 制裝置位於氣源裝置和溫溼調控裝置連接處,用於根據需氧者所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調 整向需氧者輸送氧氣的濃度,吸氧除菌裝置和連接溫溼調控裝置,用於根據需要輸送氧氣 的濃度,控制空氣輸入的流量,並對輸入的空氣進行殺菌,以及混合溫溼調控裝置輸出的氧 氣和殺菌後的空氣,並將混合氣體發送到需氧者處。
[0018] 具體的:氣源裝置包含了氧氣儲瓶進氣口 1、氧氣儲瓶2和氧氣儲瓶出口總開關4。 為了克服醫用氧氣瓶巨大不能攜帶,氧氣袋供氧量少的問題,本發明利用氧氣可壓縮特性, 將液態氧裝入可攜式氧氣儲瓶作為氣源裝置,氧氣儲瓶的瓶體為雙層中空不鏽鋼瓶,即如 圖1的氧氣儲瓶2。瓶體外側帶有卡扣掛鈎口,可以依據實際需要連接掛鈎13或者掛線的 等;氧氣儲瓶的瓶蓋為雙層中空結構,氧氣儲瓶的瓶蓋的一側螺旋紋口用與氧氣儲瓶相連, 另一側螺旋紋口與溫溼調控裝置相連。在瓶蓋體中央為溫溼調控裝置的升溫氧氣導管9,升 溫氧氣導管開口於氧氣儲瓶瓶蓋,為螺旋式不鏽鋼管。通過氧氣儲瓶進氣口 1對儲瓶中氧 氣進行補充,氧氣儲瓶2通過螺紋接口 3與溫溼調控裝置的溼化瓶7相連接。
[0019] 溫溼調控裝置包含了過濾裝置6、溼化瓶7、溼化液8、升溫氧氣導管9、氣泡分離器 10、可調溫加熱棒11、USB接口 12和溼化瓶7的出氣口 14,其中,溼化瓶7為帶螺紋口的不 鏽鋼雙層中空升溫瓶,瓶體底部2/3為分割與氣源裝置通過氣源裝置的瓶蓋互相連接,氣 源裝置輸出的氧氣通過升溫氧氣導管9直接注入溫溼調控裝置,升溫氧氣導管9的形狀為 螺旋的,可以確保了輸出氧氣的恆溫恆溼。溼化瓶7和杯蓋通過二者接口處的螺旋紋口緊 密連接,溼化瓶7存放溼化液8。氧氣儲瓶中的氧氣進入到過濾除菌裝置6,經過過濾除菌 裝置6過濾除菌後的氧氣進入到升溫氧氣導管9,並通過升溫氧氣導管9的傳輸到溼化瓶7 中,其中在升溫氧氣導管9的管口上設置氣泡分離器10,在升溫氧氣導管9中的氧氣被氣泡 分離器10分散成許多的小氣泡,然後從溼化液8的底部噴出,從而讓氧氣與溼化液8更充 分的接觸,達到溼化的目的。另外,由於螺旋升溫氧氣導管呈螺旋形增加了氧氣在溼化液8 中停留的時間,使其溫度更能接近於溼化液的溫度,從而實現恆溫的效果。溼化瓶7 -側設 有可調溫加熱棒11,另一側設有溼化瓶7出氣口 14,溼化瓶7的杯蓋側方為加熱棒的電源 配電USB接口 12,加熱棒溫度調節旋鈕位於杯蓋外側,可以隨著室外環境溫度的變化調節 加熱棒溫度調節旋鈕,以確保氧氣通過溫、溼調控裝置水杯後,氣體會隨之加熱至吸氧者感 覺舒服的溫度。在杯蓋側方為配電插口,通過該插口為加熱棒提供電能,配電插口所連接的 電源線為帶有USB 口的電線,可以通過USB插口與手機、電腦、車載USB 口或其他蓄電裝置 相連接,為其提供電能。
[0020] 智能流量控制裝置包含智能流量控制開關5、呼氣管19、二氧化碳濃度監測器20 和信號傳遞線21,呼氣管19設有二氧化碳濃度監測器20,二氧化碳濃度監測器20,用於 監測到需氧者通過呼氣管19所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信號,該信號通過信號傳遞線21傳遞 給智能流量控制開關5,智能流量控制開關5,用於接收到需氧者所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 信號後,通過晶片處理後自動調節釋放純氧氣的量,智能流量開關釋放純氧氣濃度範圍為 0% -100%。
[0021] 吸氧除菌裝置由氧氣入口、空氣管入口 15、除菌濾膜裝置16、氣體混合導管交叉 口 17和吸氧管18組成,氧氣入口連接溫溼調控裝置杯蓋上端的氧氣出氣口處14,並接收氧 氣,空氣管入口,用於根據智能流量控制裝置調控,接收一定量的空氣,並將一定量的空氣 傳輸到除菌濾膜裝置,除菌濾膜裝置,對空氣進行殺菌,並將殺菌後的空氣輸送到導管上氣 體混合交叉口和氧氣出氣口處接收的氧氣進行混合,吸氧管,用於將混合後的氣體傳輸到 需氧者處具體,混合氣體通過混合氣體導管從吸氧管18釋放後,可以連接鼻插管式或面罩 式吸氧裝置給使用者。
[0022]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3] 本【具體實施方式】使用時,氧氣由螺紋接口 3進入,經過智能流量控制開關5和過濾 裝置6進入螺旋升溫氧氣導管9中,經過溼化液8的加熱使其溫度上升,然後經過氣泡分離 器10將氧氣打碎成無數的小氣泡,小氣泡經過溼化液8完成氧氣溼化,從雙層中空升溫溼 化瓶出氣口 14進入吸氧管18與空氣在氣體混合導管交叉口 17混合,然後供給需氧者,吸 氧人呼出的氣體通過呼氣管19傳達給二氧化碳濃度監測器20檢測,然後將信號轉達智能 流量控制開關5,從而實現自動調節氧氣流量。
[0024] 本設計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功能,便捷,抑菌,恆溫恆溼兼智能調控的吸氧裝置, 它具有過濾功能,有效抑制細菌;恆溫恆溼,不損害使用者的健康;更兼智能調控,既滿足 使用者的需求,又能有效的減少手動調控的繁瑣;便捷的USB接口,隨時隨地控制所需氧氣 的溫度。由於在氧氣溼化前進行過濾除菌,避免了水分對濾膜的汙染,從而保證了濾膜的正 常工作,使抑菌的過程能夠持續的進行。
[0025]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應當指出,對於本技 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 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可攜式恆溫抑菌增溼智能控制的組合吸氧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氣源裝置, 智能流量控制裝置,溫溼調控裝置和吸氧除菌裝置,其中,所述氣源裝置連接所述溫溼調控 裝置,所述氣源裝置,用於補充和存儲氧氣;所述溫溼調控裝置,用於調控氧氣的溫度和 溼度;所述智能流量控制裝置位於所述氣源裝置和所述溫溼調控裝置連接處,用於根據需 氧者所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向需氧者輸送氧氣的濃度,所述吸氧除菌裝置和連接溫 溼調控裝置,用於根據需要輸送氧氣的濃度,控制空氣輸入的流量,並對輸入的空氣進行殺 菌,以及混合溫溼調控裝置輸出的氧氣和殺菌後的空氣,並將混合氣體發送到需氧者處。
2. 如權利要求1的可攜式恆溫抑菌增溼智能控制的組合吸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氣源裝置包含了氧氣儲瓶進氣口和氧氣儲瓶,通過氧氣儲瓶進氣口對儲瓶中氧氣進行補 充,氧氣儲瓶的瓶蓋為雙層中空結構,氧氣儲瓶的瓶蓋的一側螺旋紋口與氧氣儲瓶相連,另 一側螺旋紋口與溫溼調控裝置相連。
3. 如權利要求1的可攜式恆溫抑菌增溼智能控制的組合吸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溫溼調控裝置包含了過濾裝置、溼化瓶、升溫氧氣導管、氣泡分離器、加熱棒和溼化瓶的出 氣口,其中,溼化瓶存放溼化液,氣源裝置輸出的氧氣儲瓶中的氧氣進入到過濾除菌裝置, 經過過濾除菌裝置過濾除菌後的氧氣進入到升溫氧氣導管,並通過升溫氧氣導管的傳輸到 溼化瓶中,其中在升溫氧氣導管的管口上設置氣泡分離器,在升溫氧氣導管中的氧氣被氣 泡分離器分散成多個小氣泡,並從溼化瓶的底部噴出,溼化瓶一側設有加熱棒,另一側設有 溼化瓶的出氣口,加熱棒,用於根據室外環境溫度,調節加熱棒的溫度,以確保氧氣通過溫 溼調控裝置水杯後,氣體會隨之加熱至特定溫度。
4. 如權利要求1的可攜式恆溫抑菌增溼智能控制的組合吸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升溫氧氣導管的形狀為螺旋的。
5. 如權利要求1的可攜式恆溫抑菌增溼智能控制的組合吸氧裝置,其特徵在於,智能 流量控制裝置包含智能流量控制開關、呼氣管、二氧化碳濃度監測器和信號傳遞線,呼氣管 設有二氧化碳濃度監測器,二氧化碳濃度監測器,用於監測到需氧者通過呼氣管所呼出的 二氧化碳濃度信號,並將所述二氧化碳濃度信號通過信號傳遞線傳遞給智能流量控制開關 上,智能流量控制開關,用於接收到需氧者所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信號後,通過計算後自動 調節釋放純氧氣的量。
6. 如權利要求1的可攜式恆溫抑菌增溼智能控制的組合吸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吸氧除菌裝置由氧氣入口、空氣管入口、除菌濾膜裝置、氣體混合導管交叉口和吸氧管組 成,氧氣入口連接溫溼調控裝置杯蓋上端的氧氣出氣口處,並接收氧氣,空氣管入口,用於 根據智能流量控制裝置調控,接收一定量的空氣,並將所述一定量的空氣傳輸到除菌濾膜 裝置,所述除菌濾膜裝置,對空氣進行殺菌,並將殺菌後的空氣輸送到導管上氣體混合交叉 口和氧氣出氣口處接收的氧氣進行混合,吸氧管,用於將混合後的氣體傳輸到需氧者處。
【文檔編號】A61L9/16GK104096302SQ201410337089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5日
【發明者】秦海宏, 程興華, 王惠國, 盧軒, 張玲玲 申請人:大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