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的製造方法
2023-11-04 02:33:07 3
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包括機殼、變速器組件和超越離合器及變速器組件制動裝置,所述變速器組件包括內殼、變速器輸入軸和輸出軸,同時在內殼中設置有雙向液壓變量泵、定量液壓馬達、變量控制驅動裝置及控制系統,其中雙向液壓變量泵與定量液壓馬達為串聯安裝,雙向液壓變量泵與定量液壓馬達及其連通的兩條油道構成閉合迴路,連接雙向液壓變量泵與定量液壓馬達的兩條油道上各連接有一個緩衝腔,同時在雙向液壓變量泵的一個油口與定量馬達的一個油口之間,安裝有第二液壓電磁閥,所述第一、第二電磁閥均與控制系統電連接。本實用新型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結構簡單、緊湊,製造成本低,傳動比連續且承載能力大,傳動效率高,安全可靠,又使用壽命長。
【專利說明】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傳動類變速器,特別是涉及一種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汽車上使用較多的自動變速器是將液力變矩器和行星齒輪系統組合在一起的的自動變速器,但它具有明顯的缺點:機械結構及控制系統複雜,傳動比不連續,動力損耗大、效率低,保養、維修成本高。另一種無級變速器(CVT),它是採用金屬傳動帶以及改變主、從動輪的配合直徑來實現變速及傳遞動力,但CVT的弱點是金屬帶承載能力小,傳遞功率有限,並且造價高,壽命短。此外,由於其控制系統相當複雜,致使輔助成本增加。因而,該無級變速器(CVT)目前只能用於低排量車型。因此,如何開發一種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造價低廉、性能優良、安全可靠又傳動效率高的無級變速器,便成為機械行業多年來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傳動比連續且承載能力大,傳動效率高,安全可靠,又使用壽命長,在工作過程中能夠根據負載變化自動調整扭矩,實現無級變速運轉的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包括機殼,安裝在機殼內的變速器組件和超越離合器及變速器組件制動裝置,所述變速器組件包括內殼,安裝在內殼兩端且位於同一軸線上的變速器輸入軸和輸出軸,且該輸入軸和輸出軸端部分別從機殼兩端伸出,同時在內殼中設置有雙向液壓變量泵、定量液壓馬達、變量控制驅動裝置及控制系統,其中雙向液壓變量泵與定量液壓馬達為串聯安裝,雙向液壓變量泵與定量液壓馬達及其連通的兩條油道構成閉合迴路,雙向液壓變量泵的一個油口通過第一液壓電磁閥與雙向變量液壓泵的另一個油口連接,雙向液壓變量泵的另一個油口通過過濾器與定量液壓馬達的另一個油口連接,連接雙向液壓變量泵與定量液壓馬達的兩條油道上各連接有一個緩衝腔,同時在雙向液壓變量泵的一個油口與定量馬達的一個油口之間,安裝有第二液壓電磁閥,用於控制變速組件是處於變速狀態還是整體運轉狀態。所述第一、第二電磁閥均與控制系統電連接,所述雙向液壓變量泵的輸入軸為變速器的輸入軸,定量液壓馬達的輸出軸為變速器的輸出軸,變量控制驅動裝置安裝在雙向變量泵的泵體內,在變速器組件的內殼與機殼之間安裝有所述超越離合器及變速器組件制動裝置。
[0006]所述變量控制驅動裝置包括固定安裝在雙向液壓變量泵泵體內的變量控制驅動螺杆,套裝在變量控制驅動螺杆外部的變量控制螺套,固定套裝在變量控制螺套外部的變量控制蝸輪,與變量控制蝸輪傳動配合的變量控制蝸杆,以及與變量控制蝸杆直連的變量驅動電機。
[0007]所述變速器組件制動裝置包括安裝在輸出軸側機殼和內殼之間的變速器組件制動帶,制動帶一端固定在機殼上,制動帶另一端固定安裝有制動套,與制動套螺紋轉動配合連接有制動螺杆,制動螺杆端部直連有制動電機,還包括固定套裝於輸入軸在機殼與內殼之間軸段上的帶磁體的轉盤,以及安裝在機殼上的與轉盤邊緣相對的轉速傳感器。
[0008]所述控制系統包括安裝在內殼中的控制電路板,該控制電路板通過滑環、電刷及四個接線端子與外部的手柄控制器的四個接線端子通過導線對應連接。
[0009]所述機殼和內殼均為圓筒狀殼體。
[0010]所述第一、第二液壓電磁閥均為快開慢關型液壓電磁閥。
[0011]所述雙向液壓變量泵和定量液壓馬達分別為軸向柱塞變量泵和軸向柱塞馬達。
[001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0013]本實用新型是利用雙向變量液壓泵能變量輸出液壓油量及液壓油輸出方向可變的功能,來驅動液壓馬達運轉並達到調節其轉速、扭矩及運轉方向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採用新的結構組合及新的控制方式,將液壓變量泵、液壓馬達、油道、過濾器、緩衝腔、液壓電磁閥、變量控制驅動裝置以及控制液壓電磁閥與變量控制驅動裝置的部分元件及其供電線路等部件安裝在內殼裡,液壓變量泵,液壓馬達採用串聯安裝的方式,液壓變量泵的輸入軸,同時也是變速器的輸入軸,液壓馬達的輸出軸,同時也是變速器的輸出軸,液壓變量泵的輸入軸與液壓馬達的輸出軸安裝在同一軸線上,變速器組件的重心在輸入軸與輸出軸的軸線上,變速器組件的內殼與機殼之間安裝有超越離合器。控制系統根據變速器的輸入軸的轉速,輸出相應的控制信號,控制變量控制驅動裝置動作,改變液壓變量泵的輸出油量,從而改變液壓馬達的輸出轉速及扭矩,在變速器組件完成變速過程後,控制系統輸出控制信號,使串聯在變量泵與液壓馬達之間的液壓電磁閥緩慢關斷,由於電磁閥對液壓油的阻尼及關斷作用,促使雙向變量泵與液壓馬達以及其控制部分等所組成的變速器組件,進行整體同向、同角速度的運轉,以提高變速器的傳動效率,使其在輸出最大扭矩的同時,還能輸出最高轉速,從而可靠的完成液壓自動無級變速功能。
[0014]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在結構上,本實用新型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是在現有液壓傳動變速器的基礎上,利用雙向液壓變量泵及液壓馬達的成熟技術,將原液壓傳動變速器的結構重新設計,使其結構更加緊湊,控制系統更加簡單可靠,使變速器中的變速器組件在完成變速(即輸出轉速達到輸入轉速)後,變速器組件的各個組成部分能整體同向、同角速度的運轉,使輸出轉速、扭矩及功率達到最大、最佳狀態,大幅提高了變速器的傳動效率,並且整體結構簡單、緊湊,製造成本顯著降低。
[0016]2、在結構上,本實用新型因為省去了傳統液壓傳動變速器所含的液力變矩器及摩擦式離合器,噪音低,發熱少,變速器油不易變質,動力損耗低,轉動效率高,使用壽命長,同時這樣以來,還降低了製造成本,並且保養、維修費用也低;所述變速器組件中的內殼為一圓桶狀的殼體,用來安裝液壓泵、液壓馬達、液壓電磁閥、控制裝置等部件。
[0017]3、在結構上,本實用新型所述變速器組件的油路為密封的閉合迴路,並在油路上設有緩衝腔,以減緩液壓泵運轉時產生的高壓油脈衝及變速器組件在變速過程中使液壓油升溫產生的熱膨脹;所述變速器組件中的液壓電磁閥為快開慢關型的液壓電磁閥,以緩衝液壓傳動系統因工作狀況或負載發生變化,而導致的液壓系統中液壓油壓力的大幅變化。
[0018]4、綜上,本實用新型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結構簡單、緊湊,製造成本低,傳動比連續且承載能力大,傳動效率高,安全可靠,又使用壽命長,在工作過程中能夠根據負載變化自動調整扭矩,實現無級變速運轉,徹底解決了機械行業多年來急需解決的問題,而且,本實用新型還有助於提高汽車性能、降低燃油消耗,有利於環境保護,符合國家對節能環保的發展要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因此,非常適於推廣實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所含液壓雙向變量泵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所含液壓馬達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4為圖1所示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4]圖5為圖1所示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的B-B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5]圖6為本實用新型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的液壓系統原理圖;
[0026]圖7為本實用新型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的電路控制系統原理圖;
[0027]圖8為本實用新型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的電路控制系統的接線圖;
[0028]圖中序號:1、機殼,2、內殼,3、輸入軸,4、輸出軸,5、雙向液壓變量泵,6、定量液壓馬達,7、油道,8、過濾器,9、緩衝腔,ΙΟ-a、第一液壓電磁閥,ΙΟ-b、第二液壓電磁閥,11、變量控制驅動螺杆,12、變量控制螺套,13、變量控制蝸輪,14、變量控制蝸杆,15、變量驅動電機,16、超越離合器,17、滑環,18、電刷,19、轉速傳感器(霍爾元件),20、帶磁體轉盤,21、變速組件制動帶,22、制動螺杆,23、螺杆套,24、制動電機,25-A、25-B、25-C、25-D、油口,KZ、控制電路板。
[0029]【具體實施方式】
[0030]實施例一:
[0031]參見圖1至圖8,圖中,本實用新型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包括機殼I,安裝在機殼I內的變速器組件和超越離合器12,變速器組件包括內殼2、輸入軸3、輸出軸
4、雙向液壓變量泵5、定量液壓馬達6、油道7、過濾器8、緩衝腔9、第一、第二液壓電磁閥10-a、10-b、變量控制驅動螺杆11、變量控制螺套12、變量控制蝸輪13、變量控制蝸杆14、變量驅動電機15、超越離合器16、滑環17、電刷18、轉盤(帶磁體)20等部件。雙向變量泵5、定量馬達6採用串聯安裝的方式,安裝在內殼2裡,雙向變量泵的輸入軸與定量馬達的輸出軸安裝在同一軸線上,液壓變量泵的輸入軸,同時也是變速器的輸入軸,液壓馬達的輸出軸,同時也是變速器的輸出軸,變速器組件的重心在輸入軸與輸出軸的軸線上,變速器組件的內殼2與機殼I之間安裝有超越離合器16。雙向變量泵的一個油口 25-A通過液壓電磁閥ΙΟ-b與定量馬達的一個油口 25-C連接,雙向變量泵的另一個油口 25-B通過過濾器8與定量馬達的另一個油口 25-D連接。連接雙向變量泵與定量馬達的兩條油道7上各連接有一個緩衝腔9。變量控制驅動螺杆11、變量控制螺套12、變量控制蝸輪13、變量控制蝸杆14及變量驅動馬達都安裝在雙向變量泵的泵體內,它們的工作狀態受其控制電路的控制,靠它們來控制雙向液壓變量泵5的排油量及排油的換向。第一液壓電磁閥ΙΟ-a安裝在雙向液壓變量泵5的泵體上,通過控制系統根據傳動系統的工作狀況,來控制第一液壓電磁閥ΙΟ-a的開啟與關閉,其作用相當於離合器。第二液壓電磁閥ΙΟ-b也受控於控制系統,通過控制系統根據傳動系統的工作狀況,來控制第二液壓電磁閥ΙΟ-b的開啟與關閉,從而控制變速器組件是處於變速狀態還是整體運轉狀態。液壓雙向變量泵5受控制系統控制,並通過第二液壓電磁閥ΙΟ-b控制向定量馬達6輸送的液壓油量,來改變定量馬達6的輸出轉速,輸出扭矩,以及改變向定量馬達6的供油方向,從而改變定量馬達6的輸出軸的運轉方向。變速器組件的內殼與機殼之間安裝有超越離合器16及變速組件制動帶21、制動螺杆22、螺杆套23、制動電機24、轉速傳感器19等。變速器的控制電路KZ安裝在內殼裡,通過滑環17、電刷18、接線端子A、B、C、D與手柄控制器的接線端子A、B、C、D通過導線對應連接。手柄控制器的接線端子A、B、C、D與手柄控制器的檔位的對應關係是:端子A為P檔;端子B為R檔;端子C為N檔;端子0為D檔。
[0032]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0033]參見圖1至圖8,當車輛需要行駛時,啟動發動機運轉,由於發動機輸出軸與變速器輸入軸3相連接,,動力通過輸入軸3驅動雙向變量泵5運轉,由於控制手柄起始處於P(停車)檔位,與P檔位聯動的行程開關K8常開觸點接通,電源通過端子A、滑環H1、D1向液壓電磁閥ΙΟ-a供電,使其處於開啟狀態,由於液壓電磁閥ΙΟ-a的旁路作用,無論雙向變量柱塞泵5的斜盤處於任何角度,都不能向液壓馬達6傳遞動力,液壓電磁閥ΙΟ-a的作用相當於離合器,此時液壓馬達6的輸出軸4處於靜止狀態,變速器不向主減速器輸出動力。
[0034]若此時踏下制動踏板,控制手柄置於R(倒車)檔位,與R檔位聯動的行程開關K7常開點接通,電源通過K7、端子B、滑環H2、D2、K4向液壓電磁閥10_a供電,首先使變速器處於離合狀態,同時,電源通過K4、D5、向繼電器J3供電,J3吸合,變量驅動電機15 (Ml)反轉,通過變量驅動蝸杆14,驅動變量驅動蝸輪13、變量控制螺套12及變量控制驅動螺杆11,推動變量柱塞泵的變量斜盤,反向偏轉,由於行程開關K4的作用,當斜盤在驅動機構的作用下,偏轉一定角度後,與變量控制驅動螺杆11聯動的K4斷開,變量驅動電機15 (MD斷電停轉,電源不再通過D2向液壓電磁閥ΙΟ-a供電,但液壓電磁閥ΙΟ-a仍通過Dl供電,保持導通。此時斜盤所處的角度,相當於變速器倒檔所對應的速比的角度。同時電源通過D18向液壓電磁閥ΙΟ-b供電,使其導通,雙向變量泵通過它向定量馬達輸送高壓油,驅動液壓馬達運轉。另外電源通過K7、KlO向J6供電,使J6吸合,制動電機24得電運轉,使變速器組件制動不轉。螺杆套最大行程兩端安裝有行程開關K9、KlO以限制螺杆套23的行程,當KlO斷開後,由於C7、R13的作用,能使J6繼續吸合一段時間,確保制動電機24驅動制動螺杆22、螺杆套23使制動帶可靠地將變速組件制動。此時抬起制動踏板,Kl斷開,液壓電磁閥ΙΟ-a失電逐漸關斷,車輛開始反向行駛。當倒車完成需停車時,踩下制動踏板,電源通過K5常閉點、Kl行程端子A、D1向液壓電磁閥ΙΟ-a供電,變速器處於離合狀態,車輛停止。
[0035]當控制手柄置於N (空檔)檔位,與N檔位聯動的行程開關K6常開點接通,電源通過K6、端子C、滑環H3、D3向液壓電磁閥ΙΟ-a供電,使其得電導通,變速器處於離合狀態。另外電源通過K6、端子C、行程開關K2、D13、D14使VT2導通,J2吸合,變量驅動電機15 (Ml)得電正轉,當雙向變量泵5的斜盤的斜面到達垂直於輸入軸軸線的位置(中位)時,與變量控制驅動螺杆11,聯動的行程開關K2斷開,變量驅動電機15 (Ml)停止轉動,此時雙向液壓變量泵5不向外輸出油量和油壓,相當於空檔位。
[0036]當踏下制動踏板,Kl接通,J7吸合,常開點閉合,常閉點斷開,電源通過J7常開點、K1、端子A、滑環Hl加到液壓電磁閥?ο-a上,促使其開啟導通。控制手柄置於D (行車)檔位,與D檔位聯動的行程開關K5常開點接通,常閉點斷開,電源通過K5常開點加到J7常閉點上,當抬起制動踏板,Kl斷開、J7釋放,其常閉點閉合,常開點斷開。Kl斷開後液壓電磁閥ΙΟ-a失電逐漸關斷。J7常閉點閉合,將電源一路通過端子D、滑環H4加到主控制電路(KZ,圖7中右邊主電路部分),使其得電開始工作;另一路通過K9使J5得電吸合,驅動制動電機24 (M2)運轉,使制動帶21放開復位。這時轉速傳感器19 (U1,霍爾器件)接收到由安裝在輸入軸3上的轉盤20 (帶有磁體)的轉速信號,通過離心開關KO常閉點送至C2、R5兩端,經C2、R5整形濾波,在C2兩端形成信號電壓,此電壓經R4送至VTl進一步放大處理,放大後的轉速信號從VTl發射極輸出,經D6送至R6、C3整形濾波後,一路加至比較器U3的3腳,一路加至U3的5腳,並通過R7、C4加至U3的6腳。由於R7、C4的作用,使U3的6腳的信號電壓低於U3的5腳,U3的7腳輸出高電平,通過D12、Rl2使VT2導通,使J2吸合,驅動變量驅動電機15 (Ml)通過變量驅動蝸杆14,驅動變量蝸輪13,變量控制螺套12及變量控制驅動螺杆11,推動變量柱塞泵5的變量斜盤正向偏轉。同時轉速信號電壓又加到U4的2腳、6腳,由於C5的作用,它兩端的電壓初始階段小於3分之I電源電壓U4的3腳輸出高電平使Jl吸合,向J2、VT2、J3、VT3供電,也通過D17向液壓電磁閥10_b供電使其開啟導通這時雙向液壓變量泵5通過液壓電磁閥ΙΟ-b向液壓馬達輸送高壓油,驅動液壓馬達運轉,超越離合器阻止內殼反轉,液壓馬達6通過輸出軸4向汽車主減速器傳遞動力,驅動車輛行駛。若此時踏下油門踏板,加到油門,發動機轉速提高,同時也使安裝在輸入軸3上的轉盤20轉速增大,Ul輸出的轉速信號增強,頻率增高。VTl輸出的信號電壓升高,由於R7、C4的作用,比較器U3的5腳仍比U3的6腳電壓高,7腳持續輸出高電平,繼續驅動變量驅動電機15 (Ml)通過變量驅動蝸杆14、蝸輪13、螺套12、變量螺杆11,推動變量柱塞泵5的變量斜盤正向偏轉,使變量泵5的輸出油量增大,液壓馬達的轉速提高。當發動機轉速達到1500轉/分鐘(車型不同設置會有所差異)以上,車速達到50千米/小時(車型不同設置會有所差異)以上,這時轉速傳感器19輸出的轉速信號已較強,VTl輸出的電壓已較高,使U4的2腳、6腳的電壓超過2/3電源電壓,U4的3腳輸出低電平,Jl釋放,VT2、J2失電釋放,變量驅動電機15 (MD斷電停止轉動,液壓電磁閥ΙΟ-b也失電逐漸關閉,這時變速器的輸入轉速等於輸出轉速,由於液壓電磁閥ΙΟ-b的關閉,致使高壓油的動力無法通過液壓電磁閥ΙΟ-b傳遞給液壓馬達,液壓變量泵5、液壓馬達6各部件之間不再產生相對運動,動力通過液壓變量泵輸入軸一液壓變量泵泵體一內殼一液壓馬達泵體一輸出軸,傳遞給汽車的主減速器,這時,變速組件的各個部件進行同向、同角速度地整體運轉,超越離合器也放開對變速組件的鉗製作用。同時,安裝在內殼2內的離心開關KO受內殼旋轉產生的離心力的作用,使常閉點斷開,常開點閉合,轉速傳感器19 (U2)得電工作,與安裝在機殼I上的磁體,產生相對作用 ,向主控制電路輸送轉速信號。此時變速器基本完成變速過程,車輛正常行駛。
[0037]若車輛需要減速,抬起油門踏板,踏下制動踏板,車速降低,發動機轉速也降低,變速器組件仍保持整體運轉狀態,當車速降低到約40千米/小時(車型不同設置有所差異),發動機的轉速低於800轉/分鐘時(車型不同設置會有所差異),這時,轉速傳感器U2輸出的轉速信號較低,低於1/3電源電壓,U4輸出高電平,Jl吸合,電源向J2、VT2、J3、VT3供電,通過D17使液壓電磁閥ΙΟ-b得電導通。比較器U3的3腳的電壓低於2腳,I腳輸出低電平,VT4導通J4吸合,使液壓電磁閥ΙΟ-a得電導通,將高壓油旁路,停止向液壓馬達輸送高壓油,為停車做準備;比較器U3的5腳電壓低於6腳,7腳也輸出低電平,VT3導通,J3吸合,電源驅動變量驅動電機15 (Ml)運轉,通過變量驅動蝸杆14、蝸輪13、螺套12、變量螺杆11,推動變量柱塞泵5的變量斜盤反向偏轉,來調整變量泵5的輸入軸與液壓馬達6的輸出軸的傳動比,當車速繼續降低,比較器U3的5腳電壓持續低於6腳,7腳仍輸出低電平,變量泵5的變量斜盤繼續反方向偏轉,直至斜盤的斜面垂直於輸入軸3的軸線(中位),與變量螺杆聯動的行程開關K3斷開,變量驅動電機15斷電停止運轉,此時,變速器組件也退出整體運轉狀態,超越離合器又恢復對變速器組件的鉗製作用。若繼續踏下制動踏板,汽車將停止行駛,控制手柄推回P (停車)檔位,變速器完成一個工作循環。
[003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範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比如所述的雙向液壓變量泵及定量液壓馬達,並不局限於實施例中所採用的軸向柱塞變量泵及軸向柱塞馬達,所有現有技術中的液壓變量泵及液壓馬達,只要通過採用適當的控制方式,都適用於本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包括機殼,安裝在機殼內的變速器組件和超越離合器及變速器組件制動裝置,其特徵是:所述變速器組件包括內殼,安裝在內殼兩端且位於同一軸線上的變速器輸入軸和輸出軸,且該輸入軸和輸出軸端部分別從機殼兩端伸出,同時在內殼中設置有雙向液壓變量泵、定量液壓馬達、變量控制驅動裝置及控制系統,其中雙向液壓變量泵與定量液壓馬達為串聯安裝,雙向液壓變量泵與定量液壓馬達及其連通的兩條油道構成閉合迴路,雙向液壓變量泵的一個油口通過第一液壓電磁閥與雙向液壓變量泵的另一個油口連接,雙向液壓變量泵的另一個油口通過過濾器與定量液壓馬達的另一個油口連接,連接雙向液壓變量泵與定量液壓馬達的兩條油道上各連接有一個緩衝腔,同時在雙向液壓變量泵的一個油口與定量液壓馬達的一個油口之間安裝有第二液壓電磁閥,用於控制變速組件是處於變速狀態還是整體運轉狀態,所述第一、第二電磁閥均與控制系統電連接,所述雙向液壓變量泵的輸入軸為變速器的輸入軸,定量液壓馬達的輸出軸為變速器的輸出軸,變量控制驅動裝置安裝在雙向變量泵的泵體內,在變速器組件的內殼與機殼之間安裝有所述超越離合器及變速器組件制動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其特徵是:所述變量控制驅動裝置包括固定安裝在雙向液壓變量泵泵體內的變量控制驅動螺杆,套裝在變量控制驅動螺杆外部的變量控制螺套,固定套裝在變量控制螺套外部的變量控制蝸輪,與變量控制蝸輪傳動配合的變量控制蝸杆,以及與變量控制蝸杆直連的變量驅動電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其特徵是:所述變速器組件制動裝置包括安裝在輸出軸側機殼和內殼之間的變速器組件制動帶,制動帶一端固定在機殼上,制動帶另一端固定安裝有制動套,與制動套螺紋轉動配合連接有制動螺杆,制動螺杆端部直連有制動電機,還包括固定套裝於輸入軸在機殼與內殼之間軸段上的帶磁體的轉盤,以及安裝在機殼上的與轉盤邊緣相對的轉速傳感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其特徵是:所述控制系統包括安裝在內殼中的控制電路板,該控制電路板通過滑環、電刷及四個接線端子與外部的手柄控制器的四個接線端子通過導線對應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其特徵是:所述機殼和內殼均為圓筒狀殼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其特徵是:所述第一、第二液壓電磁閥均為快開慢關型液壓電磁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其特徵是:所述雙向液壓變量泵和定量液壓馬達分別為軸向柱塞變量泵和軸向柱塞馬達。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傳動自動控制無級變速器,其特徵是:所述變速器組件的重心在輸入軸、輸出軸的軸線上。
【文檔編號】F16H39/06GK203730684SQ201420069589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18日
【發明者】王俊生 申請人:王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