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快開快卸裝置的過濾器的製作方法
2023-11-01 12:50:37 1
專利名稱:一種具有快開快卸裝置的過濾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過濾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快開快卸裝置的過濾器。
背景技術:
過濾器包括筒體及蓋體,筒體中裝置濾芯。蓋體及筒體之間裝有密封圈,並要求用 緊固裝置將蓋體與筒體密封緊固。現有技術中兩者的密封緊固是沿蓋體及筒體周邊加裝許 多緊固螺栓及其螺帽,其缺點是要開啟或者關閉蓋體時,螺栓螺帽的安裝及拆卸費工費時, 使用麻煩,同時增加工作強度,在打開蓋時,容易掉下來,具有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新穎、操作簡單、安全可靠、運轉 靈活、不受環境變化影響、使用壽命長,可減輕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的具有快開快卸裝置的 過濾器ο具體設計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具有快開快卸裝置過濾器包括筒體、盲板蓋以及筒體進出口,筒體與盲板蓋 通過卡箍鎖緊機構固定鎖緊,筒體一端設有盲板支座,盲板支座的上部設有轉背機構,盲板 支座及轉背機構將盲板蓋與卡箍鎖緊機構固定於筒體上。所述卡箍鎖緊機構包括左瓣抱箍、右瓣抱箍以及中瓣抱箍,中瓣抱箍的兩端分別 與左瓣抱箍、右瓣抱箍的一端藉助鉸鏈連接,鉸鏈板分別與左瓣抱箍、中瓣抱箍焊接,鉸鏈 板通過鉸鏈軸連接,左瓣抱箍、右瓣抱箍的另一端分別焊接支撐座,卡箍開合絲杆通過支撐 座軸向固定於底座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體現在以下方面當卡箍鎖緊時,密封圈與密封面之間無相對轉動,密封面不易損壞,從而更好地保 護了密封系統,外部卡箍環為三瓣鎖緊,實現了鎖緊時同時動作,受力均勻,減少了開啟絲 杆長度,使開關變得更加靈活可靠,同時增大咬齒面積,更實用於高壓大口徑管線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圖3為卡箍鎖緊機構的結構圖。1、筒體,2、盲板蓋,3、卡箍鎖緊機構,4、轉背機構,5、盲板支座,6、筒體進出口,7、 左瓣抱箍,8、右瓣抱箍,9、中瓣抱箍,10、鉸鏈板,11、鉸鏈軸,12、鉸鏈板,13、支撐座,14、支 撐座,15、卡箍開合絲杆,16、固定鉸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3[0014]實施例參見圖1、圖2,一種具有快開快卸裝置過濾器的包括筒體1、盲板蓋2以及筒體進 出口 6,筒體1與盲板蓋2通過卡箍鎖緊機構3固定鎖緊,筒體1 一端設有盲板支座5,盲板 支座5的上部設有轉背機構4,盲板支座5及轉背機構4將盲板蓋2與卡箍鎖緊機構3固定 於筒體1上。參見圖3,所述卡箍鎖緊機構包括左瓣抱箍7、右瓣抱箍8以及中瓣抱箍9,中瓣抱 箍9的兩端分別與左瓣抱箍7、右瓣抱箍8的一端藉助鉸鏈連接,鉸鏈板10、12分別與左瓣 抱箍7、中瓣抱箍9焊接,11為鉸鏈軸。左瓣抱箍7、右瓣抱箍8的另一端分別焊接支撐座 13、14,卡箍開合絲杆1通過支撐座13、14軸向固定於底座上。在實際使用時,用活動扳手輕輕旋轉卡箍開合絲杆15兩端,在固定鉸鏈16的作用 下,從而使卡箍部分自動打開。旋轉盲板蓋,從而使盲板蓋上下自由活動,可及時更換和清 洗過濾器內的過濾網,從而保證管道的暢通。
權利要求一種具有快開快卸裝置的過濾器,其特徵在於包括筒體(1)、盲板蓋(2)以及筒體進出口(6),筒體(1)與盲板蓋(2)通過卡箍鎖緊機構(3)固定鎖緊,筒體(1)一端設有盲板支座(5),盲板支座(5)的上部設有轉背機構(4),盲板支座(5)及轉背機構(4)將盲板蓋(2)與卡箍鎖緊機構(3)固定於筒體(1)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快開快卸裝置的過濾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卡箍鎖 緊機構(3)包括左瓣抱箍(7)、右瓣抱箍(8)以及中瓣抱箍(9),中瓣抱箍(9)的兩端分別與 左瓣抱箍(7)、右瓣抱箍(8)的一端藉助鉸鏈連接,鉸鏈板(10)、(12)分別與左瓣抱箍(7)、 中瓣抱箍(9)焊接,鉸鏈板通過鉸鏈軸(11)連接,左瓣抱箍(7)、右瓣抱箍(8)的另一端分 別焊接支撐座(13)、(14),卡箍開合絲杆⑴通過支撐座(13)、(14)軸向固定於底座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快開快卸裝置過濾器,包括筒體、盲板蓋以及筒體進出口,筒體與盲板蓋通過卡箍鎖緊機構固定鎖緊,筒體一端設有盲板支座,盲板支座的上部設有轉背機構,盲板支座及轉背機構將盲板蓋與卡箍鎖緊機構固定於筒體上;卡箍鎖緊機構包括左瓣抱箍、右瓣抱箍以及中瓣抱箍,中瓣抱箍的兩端分別與左瓣抱箍、右瓣抱箍的一端藉助鉸鏈連接,鉸鏈板分別與左瓣抱箍、中瓣抱箍焊接,鉸鏈板通過鉸鏈軸連接;左瓣抱箍、右瓣抱箍的另一端分別焊接支撐座,卡箍開合絲杆通過支撐座軸向固定於底座上;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操作簡單、安全可靠、使用壽命長,可減輕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B01D35/30GK201744238SQ201020288020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4日
發明者吳玉俊, 李家志, 李新民, 李正陽, 梁華琪 申請人:合肥利都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