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槐花茜草袪皮膚瘙癢症泡騰片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06:06:21
本發明涉及泡騰片的技術領域,尤指一種槐花茜草袪皮膚瘙癢症泡騰片。
背景技術:
皮膚瘙癢症是指皮膚無原性損害,只有瘙癢及因瘙癢而引起的繼發性損害的一種皮膚病。本病好發於老年人及成年人,多見於冬季。根據臨床表現,可分全身性皮膚瘙癢症和局限性皮膚瘙癢症兩種。前者周身皆可發癢,部位不定,此起彼伏,常為陣發性,以夜間為重。病人因癢而搔抓不止,皮膚常有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等;後者瘙癢僅局限於某一部位,常見於肛門、外陰、頭部、腿部、掌部等。中醫學屬風瘙癢、癢風等範疇。
槐花是指豆科植物的花及花蕾,但一般將開放的花朵稱為"槐花",也稱"槐蕊",花蕾則稱為"槐米"。常植於屋邊、路邊,中國各地普遍栽培,主要在北方,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為多,一般在每年4-5月開花,花期一般為10-15天左右。洋槐花具有良好的觀賞價值,每到花期來臨時,一串串潔白的槐花綴滿樹枝,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古代中土與槐花有關的詩歌,比如:"嫋嫋秋風多,槐花半成實"(白居易《秋日》),"風舞槐花落御溝,終南山色入城秋"(子蘭《長安早秋》,這些詩歌歌詠的是中國本地物種國槐,而非洋槐或者刺槐,因為洋槐自北美傳入中國的時候已經是19世紀的事。槐花味道清香甘甜,富含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同時還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肺、降血壓、預防中風的功效。
目前,市場上雖然有槐花製藥等產品出現,但利用槐花茜草中藥粉製作泡騰片還卻未見報導,如果將槐花中藥粉經過深加工,製造出方便使用的泡騰片,並不會傷到胃及肝臟等;即可以提高加槐花的經濟價值、又能達到藥用保健的目的,將是個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一種槐花茜草袪皮膚瘙癢症泡騰片,採用槐花和茜草輔以牡丹皮、紫草、金銀花、蚤休、白鮮皮、甘草8味中藥製成槐花茜草中藥粉,加入冰片和nahco3等原料,再加以輔料相配合,製成水溶性好的槐花茜草中藥粉泡騰片,實現快速祛皮膚瘙癢之目的。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槐花茜草袪皮膚瘙癢症泡騰片的主原料組分:槐花茜草中藥粉49%~51%,nah2co340%~42%、冰片5%~7%。
輔助原料組分:乙醇溶液0.12ml/g配料、聚乙二醇60002%~4%。
製備步驟:
(1)萃取:將槐花、茜草、牡丹皮、紫草、金銀花、蚤休、白鮮皮、甘草分別除雜、清洗、烘乾,磨粉機磨粉,得槐花茜草中藥粉;
(2)制粒:採用含1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70%乙醇溶液與槐花茜草中藥粉、冰片、nahco3混合成顆粒狀,用20和30目篩整粒,取兩篩間顆粒於50℃下鼓風乾燥至含水量<3%;
(3)壓片:取上述乾燥的顆粒與聚乙二醇6000混合均勻,入壓片機壓片。
本發明各種組份的藥性及作用:
所述的槐花:具有涼血止血、清肝明目;主腸風便血、痔瘡下血、血痢、尿血、血淋、崩漏、吐血、衄血、肝熱頭痛、目赤腫痛、癰腫瘡瘍;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等症狀的功效;
所述的茜草:具有涼血活血、祛瘀、通經的功效;用於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經閉瘀阻、關節痺痛、跌扑腫痛;涼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於熱證出血、經閉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的功效;
所述的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吐衄、熱病後期熱伏陰分發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扑傷痛、風溼熱痺的功效;
所述的紫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用於血熱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瘡瘍、溼疹、水火燙傷;清熱涼血,用於麻疹,熱病癍疹,溼疹,尿血,血淋,血痢,瘡瘍,丹毒,燒傷,熱結便秘的功效。
所述的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宣散風熱、還善清解血毒;用於各種熱性病、如身熱、發疹、發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症狀的功效。
所述的蚤休具有清熱解毒、平喘止咳、熄風定驚;治癰腫,疔瘡,瘰癧,喉痺,慢性氣管炎,小兒驚風抽搐,蛇蟲咬傷症狀的功效。
所述的白鮮皮具有清熱燥溼、祛風止癢、解毒;主治:風熱溼毒所致的風疹、溼疹、疥癬、黃疸、溼熱痺等症狀的功效。
所述的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症狀的功效。
所述的槐花茜草中藥粉是由槐花20克、茜草20克、牡丹皮20克、紫草20克、金銀花15克、蚤休15克、白鮮皮15克、甘草10克等8味中藥分別除雜、清洗、烘乾,磨粉機磨粉,混合後得槐花茜草中藥粉;具有清熱利溼止癢的功效。
所述的冰片具有通諸竅,散鬱火,去翳明目,消腫止痛,清熱散毒,散火解毒。治乳腺結塊,中風口噤,熱病神昏,驚癇痰迷,氣閉耳聾,喉痺,口瘡,中耳炎,癰腫,痔瘡,目亦翳膜,蟯蟲病症狀的功效。
所述的co2含量:nahco37.5mg/ml加水量。
所述的粘合劑的選用含10%pvp的75%乙醇溶液作為粘合劑,此溶液用量約為0.12ml/g配料。
所述的選用具有潤滑性好,抗粘性好,水溶性好的聚乙二醇6000作為泡騰片的潤滑劑,壓片前與顆粒混勻,添加量為2%~3%。
所述的泡騰片單片劑重約3.52g,溶於200ml溫水後,co2充足,具有易於運輸、保存期長、製作簡單、使用方便的特點;且水溶性好,即衝即洗、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價格低廉。
本發明槐花茜草中藥祛皮膚瘙癢症泡騰片,若是患有皮膚瘙癢炎的患者,泡騰片單片溶於200ml溫水後每天1次,每次洗10分鐘,5次1療程,用一個療程明顯的止癢、殺黴菌;本發明是利用槐花茜草中藥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祛瘀透疹的功效和冰片具有消腫止痛,清熱散毒,散火解毒的中藥成份;藥性合理搭配,可以相輔相成、增進藥效;特別是對全身性皮膚瘙癢症和風熱症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1)主原料組分:槐花茜草中藥粉49%,nah2co342%、冰片7%;
輔助原料:乙醇溶液0.12ml/g配料、聚乙二醇60002%。
(2)工藝製備步驟:
1)萃取:將槐花、茜草、牡丹皮、紫草、金銀花、蚤休、白鮮皮、甘草分別除雜、清洗、烘乾,萃取,得槐花茜草中藥粉;
2)制粒:採用含1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70%乙醇溶液與槐花茜草中藥粉、冰片、nahco3混合成顆粒狀,用20和30目篩整粒,取兩篩間顆粒於50℃下鼓風乾燥至含水量<3%;
3)壓片:取上述乾燥的顆粒與聚乙二醇6000混合均勻,入壓片機壓片。
實施例2
(1)主原料組分:槐花茜草中藥粉50%,nah2co341%、冰片6%;
輔助原料:乙醇溶液0.12ml/g配料、聚乙二醇60003%。
(2)工藝製備步驟:
1)萃取:將槐花、茜草、牡丹皮、紫草、金銀花、蚤休、白鮮皮、甘草分別除雜、清洗、烘乾,萃取,得槐花茜草中藥粉;
2)制粒:採用含1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70%乙醇溶液與槐花茜草中藥粉、冰片、nahco3混合成顆粒狀,用20和30目篩整粒,取兩篩間顆粒於50℃下鼓風乾燥至含水量<3%;
3)壓片:取上述乾燥的顆粒與聚乙二醇6000混合均勻,入壓片機壓片。
實施例3
(1)主原料組分:槐花茜草中藥粉51%,nah2co340%、冰片5%;
輔助原料:乙醇溶液0.12ml/g配料、聚乙二醇60004%。
(2)工藝製備步驟:
1)萃取:將槐花、茜草、牡丹皮、紫草、金銀花、蚤休、白鮮皮、甘草分別除雜、清洗、烘乾,萃取,得槐花茜草中藥粉;
2)制粒:採用含1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70%乙醇溶液與槐花茜草中藥粉、冰片、nahco3混合成顆粒狀,用20和30目篩整粒,取兩篩間顆粒於50℃下鼓風乾燥至含水量<3%;
3)壓片:取上述乾燥的顆粒與聚乙二醇6000混合均勻,入壓片機壓片。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發明的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