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套筒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06:36:47 1
專利名稱:一種套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套筒。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鏈條行業小規格套筒巻制基本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工藝水平,其過程為
(1)按套筒展開長度斷料,(2)彎曲成"U"形,(3)巻製成圓形,(4)整形。該巻制方
法所用設備最大優點凸輪控制,結構簡單。但其最大缺點是套筒圓度差。即使有後道
工序的整形也難以提高其圓度精度。其圓度(內圓度或者外圓度) 一般在0. 05-0. 10mm範 圍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圓度精度高的套筒。
該套筒,在沿一圓柱體的軸線上開有通 L,其圓度(內圓度或者外圓度)為0-0. 03圓。
對於該套筒,其巻制方法是將長度等於套筒展開長度的坯料兩端各彎成1/4圓弧,然 後再將坯料巻成圓形零件。利用巻制彎曲工藝中"長比短容易彎曲成形"的原理,改變傳 統巻圓的先後順序,先難後易,將套筒難以成形的部位先彎曲即坯料兩端先各彎成l/4圓 弧,再彎中間部分。採用該巻制方法,其圓度精度可控制在0-0.03mm範圍內。
作為改進,上述的套筒,坯料兩端各彎成1/4圓弧的方法是把第一次送料來的扁絲 進行第一次"U"形折彎;在"U"形部分的中點對扁絲第一次切斷(料頭為廢料,剔除); 對扁絲進行第二次送料並進行第二次"U"形折彎;在"U"形部分的中點對扁絲第二次切 斷,這時候切下的部分為一個完整套筒的坯料。
作為改進,上述的套筒,對扁絲第二次切斷後,重複下述步驟對扁絲進行第二次送 料並進行第二次"U"形折彎;在"U"形部分的中點對扁絲第二次切斷。扁絲在經過第一 次送料、切斷後,重複進行第二次送料、第二次"U"形折彎、第二次切斷,達到連續生 產。
作為改進,上述的套筒,對圓形零件進行整形,使圓度進一步提高。對圓形零件進行 整形的方法可以是將圓形零件依次通過三個鎢鋼圈。
圖1是本專利七個步驟的流程圖
圖2是圓形零件進行整形的裝置構造圖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 2,套筒巻制步驟步驟l:第一次扁絲送料;
步驟2:依靠模具將扁絲彎成含有一個半圓的"U"形;
步驟3:在半圓的中點利用切斷刀進行第一次切斷,料頭為廢料,剔除,扁絲上餘下
的1/4圓弧為一個套筒零件的頭部;
步驟4:扁絲第2次送料,間隔一段直線後又靠模具彎成一個半圓的"U"形; 步驟5:在這個半圓的中點用切斷刀第二次切斷,這時候切下的部分為一個完整套筒
的坯料;
步驟6:該坯料被送入巻圓工位後巻成圓形零件;
步驟7:圓形零件再依次通過鎢鋼圈8、鎢鋼圈9、鎢鋼圈10進行整形,得到圓度進 一步提高的套筒。
重複步驟4-7,達到連續生產。
權利要求1.一種套筒,其特徵是在沿一圓柱體的軸線上開有通孔,其圓度為0-0.03mm。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徵是該套筒巻制方法是將長度等於套筒展開長度 的坯料兩端各彎成1/4圓弧,然後再將坯料巻成圓形零件。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套筒,其特徵是坯料兩端各彎成1/4圓弧的方法是把第一 次送料來的扁絲進行第一次"U"形折彎;在"U"形部分的中點對扁絲第一次切斷; 對扁絲進行第二次送料並進行第二次"U"形折彎;在"U"形部分的中點對扁絲第二次切斷。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套筒,其特徵是對扁絲第二次切斷後,重複下述步驟對扁 絲進行第二次送料並進行第二次"U"形折彎;在"U"形部分的中點對扁絲第二次切 斷。
5. 根據權利要求2、 3或4所述的套筒,其特徵是對圓形零件進行整形。
6. 權利要求5所述的套筒,其特徵是對圓形零件進行整形的方法是將圓形零件依次通過三個鉤鋼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圓度精度高的套筒。該套筒,在沿一圓柱體的軸線上開有通孔,其圓度(內圓度或者外圓度)為0-0.03mm。對於該套筒,其卷制方法是將長度等於套筒展開長度的坯料兩端各彎成1/4圓弧,然後再將坯料捲成圓形零件。
文檔編號F16G15/00GK201301928SQ200820216020
公開日2009年9月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21日
發明者俞燮元, 許惠康 申請人:蘇州環球鏈傳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