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烘青綠茶生產線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1:19:51 1

本發明涉及茶葉生產領域,具體講是一種烘青綠茶生產線。
背景技術:
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世界衛生組織調查了許多國家的飲料優劣情況,最終認為:茶為中老年人的最佳飲料。據科學測定,茶葉含有蛋白質、脂肪、10多種維生素,還有茶多酚、咖啡鹼、和脂多糖等近300種成分,具有調節生理功能,發揮多方面的保健和藥理作用。目前,對於茶葉的生產製備來講,出現了一些列關於不同茶葉的生產線。
經過檢索發現,專利號cn201210467457.4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香茶全自動生產線及用該生產線制香茶的方法,屬於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其包括殺青機、第一攤涼機、回潮機、揉捻機組、解塊機、第一循環滾炒系統、第二攤涼機、第二循環滾炒系統、第三攤涼機和裝袋打包機,上述各設備通過設置的輸送銜接設備連接,上述各設備均連接控制櫃,控制櫃之間通過乙太網互聯並由一臺上位機控制。
專利號cn201410402052.1的發明公開了一種紅綠茶共用茶葉生產線,它包括通過輸送機構依次連接的曬青機構、萎凋機構、殺青機構、渥堆機構、揉捻機構、發酵機構、烘乾機構以及控制裝置;輸送機構用於輸送茶青;該萎凋機構的出茶端通過輸送機構分別連接殺青機構和渥堆機構的進茶端,殺青機構和渥堆機構的輸出的茶青分別通過輸送機構輸送至該揉捻機構;揉捻機構的出茶端還通過輸送機構連接發酵機構,發酵機構的出茶端通過輸送機構與烘乾機構連接。
經過分析發現,現有的茶葉生產線由於設計不合理,因而操作時綜合性能低,很難實現茶葉的連續化生產;並且其生產效率較低,所生產的產品質量差、不穩定,會導致茶葉生產成本增高,故需要加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不足,本發明在此提供一種烘青綠茶生產線;本發明所述的烘青綠茶生產線,設計合理,實現了茶葉的連續化生產;生產效率高且產品質量穩定、設備利用率高,有效降低了茶葉生產成本。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構造一種烘青綠茶生產線,其特徵在於:其運行工藝如下:茶葉鮮葉萎凋後進入提升機,通過提升機輸送帶將茶葉送入蒸汽熱風殺青機(或連續式滾筒殺青機),通過蒸汽熱風殺青機內的高溫蒸汽,迅速對茶葉鮮葉進行殺青,同時流化床的振動運動,把殺青後的茶葉輸送入異形提升機將殺青後的茶葉提升入動態烘乾機,通過動態烘乾機對茶葉補殺青,同時在動態烘乾機的運動下,把殺青後的茶葉送入振動冷卻輸送機,冷風通過振動冷卻輸送機的網篩對茶葉進行冷卻,同時把茶葉輸送入滾筒冷卻輸送機進行回潮和轉運;
滾筒冷卻輸送機轉運殺青的茶葉入揉捻機組,通過揉盤對茶葉進行加壓並圓周搓揉,對殺青後的茶葉進行初揉,使之初捲曲成型;揉捻成型後的茶葉入茶葉提升機進入動態烘乾機,通過動態烘乾機筒體內的熱風,對茶葉進行第一次脫水和做型,同時在動態烘乾機的旋轉運動下,把初脫水的茶葉輸送入振動冷卻輸送機,通過振動輸送機輸送,把茶葉送入滾筒冷卻輸送機,在滾筒作用下對茶葉進行冷卻和分級,出料後進入攤涼平臺回潮後進行轉運;
攤涼平臺轉運的茶葉入揉捻機組,通過揉盤對茶葉進行加壓並圓周搓揉,對殺青後的茶葉進行復揉,使之精捲曲成型。揉捻成型後的茶葉通過茶葉提升機進入動態烘乾機,在動態烘乾機的運動下,對茶葉進行做型,並將茶葉送入冷卻振動輸送機,出冷卻振動輸送機後通過茶葉提升機將茶葉提升入烘乾機初烘,初烘的茶葉通過振動冷卻輸送機進入異形提升機進入烘乾機,對茶葉進行復烘,復烘後的茶葉通過振動冷卻輸送機進入異形提升機提升入烘乾機進行第三次烘乾,出烘乾機後由振動冷卻輸送機和異形提升機送入三層冷卻室,最終冷卻後即為成品茶葉。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所述的烘青綠茶生產線,設計合理,實現了茶葉的連續化生產;生產效率高且產品質量穩定、設備利用率高,有效降低了茶葉生產成本。具有如下優點:
其一:通過蒸汽熱風殺青機內的高溫蒸汽,迅速對茶葉鮮葉進行殺青,同時流化床的振動運動,把殺青後的茶葉輸送入異形提升機將殺青後的茶葉提升入動態烘乾機,通過動態烘乾機對茶葉補殺青;
其二:同時在動態烘乾機的運動下,把殺青後的茶葉送入振動冷卻輸送機,冷風通過振動冷卻輸送機的網篩對茶葉進行冷卻,同時把茶葉輸送入滾筒冷卻輸送機進行回潮和轉運;
其三:滾筒冷卻輸送機轉運殺青的茶葉入揉捻機組,通過揉盤對茶葉進行加壓並圓周搓揉,對殺青後的茶葉進行初揉,使之初捲曲成型;揉捻成型後的茶葉入茶葉提升機進入動態烘乾機,通過動態烘乾機筒體內的熱風,對茶葉進行第一次脫水,同時在動態烘乾機的旋轉運動下,把初脫水的茶葉輸送入振動冷卻輸送機,通過振動輸送機輸送,把茶葉送入滾筒冷卻輸送機,在滾筒作用下對茶葉進行冷卻和分級,出料後進入攤涼平臺回潮後進行轉運;
其四:攤涼平臺轉運的茶葉入揉捻機組,通過揉盤對茶葉進行加壓並圓周搓揉,對殺青後的茶葉進行復揉,使之精捲曲成型。
其五:揉捻成型後的茶葉通過茶葉提升機進入動態烘乾機,在動態烘乾機的運動下,對茶葉進行做型,並將茶葉送入冷卻振動輸送機,出冷卻振動輸送機後通過茶葉提升機將茶葉提升入烘乾機初烘;
其六:初烘的茶葉通過振動冷卻輸送機進入異形提升機進入烘乾機,對茶葉進行復烘,復烘後的茶葉通過振動冷卻輸送機進入異形提升機提升入烘乾機進行第三次烘乾,出烘乾機後由振動冷卻輸送機和異形提升機送入三層冷卻室,最終冷卻後即為成品茶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烘青綠茶生產線的前段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烘青綠茶生產線的中段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烘青綠茶生產線的後段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1-圖3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本發明通過改進在此提供一種烘青綠茶生產線,如圖1-圖3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實施;其運行工藝如下:茶葉鮮葉萎凋後進入提升機1,通過提升機輸送帶將茶葉送入蒸汽熱風殺青機2(或連續式滾筒殺青機),通過蒸汽熱風殺青機內的高溫蒸汽,迅速對茶葉鮮葉進行殺青,同時流化床的振動運動,把殺青後的茶葉輸送入異形提升機3將殺青後的茶葉提升入動態烘乾機4,通過動態烘乾機對茶葉補殺青,同時在動態烘乾機的運動下,把殺青後的茶葉送入振動冷卻輸送機5,冷風通過振動冷卻輸送機的網篩對茶葉進行冷卻,同時把茶葉輸送入滾筒冷卻輸送機6進行回潮和轉運;
滾筒冷卻輸送機轉運殺青的茶葉入揉捻機組7,通過揉盤對茶葉進行加壓並圓周搓揉,對殺青後的茶葉進行初揉,使之初捲曲成型;揉捻成型後的茶葉入茶葉提升機8進入動態烘乾機9,通過動態烘乾機筒體內的熱風,對茶葉進行第一次脫水和做型,同時在動態烘乾機的旋轉運動下,把初脫水的茶葉輸送入振動冷卻輸送機10,通過振動輸送機輸送,把茶葉送入滾筒冷卻輸送機11,在滾筒作用下對茶葉進行冷卻和分級,出料後進入攤涼平臺12回潮後進行轉運;
攤涼平臺轉運的茶葉入揉捻機組13,通過揉盤對茶葉進行加壓並圓周搓揉,對殺青後的茶葉進行復揉,使之精捲曲成型。揉捻成型後的茶葉通過茶葉提升機14進入動態烘乾機15,在動態烘乾機的運動下,對茶葉進行做型,並將茶葉送入冷卻振動輸送機16,出冷卻振動輸送機後通過茶葉提升機17將茶葉提升入烘乾機18初烘,初烘的茶葉通過振動冷卻輸送機19進入異形提升機20進入烘乾機21,對茶葉進行復烘,復烘後的茶葉通過振動冷卻輸送機22進入異形提升機23提升入烘乾機24進行第三次烘乾,出烘乾機後由振動冷卻輸送機25和異形提升機26送入三層冷卻室27,最終冷卻後即為成品茶葉。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所述的烘青綠茶生產線,設計合理,實現了茶葉的連續化生產;生產效率高且產品質量穩定、設備利用率高,有效降低了茶葉生產成本。具有如下優點:
其一:通過蒸汽熱風殺青機內的高溫蒸汽,迅速對茶葉鮮葉進行殺青,同時流化床的振動運動,把殺青後的茶葉輸送入異形提升機3將殺青後的茶葉提升入動態烘乾機4,通過動態烘乾機對茶葉補殺青;
其二:同時在動態烘乾機的運動下,把殺青後的茶葉送入振動冷卻輸送機5,冷風通過振動冷卻輸送機的網篩對茶葉進行冷卻,同時把茶葉輸送入滾筒冷卻輸送機6進行回潮和轉運;
其三:滾筒冷卻輸送機轉運殺青的茶葉入揉捻機組7,通過揉盤對茶葉進行加壓並圓周搓揉,對殺青後的茶葉進行初揉,使之初捲曲成型;揉捻成型後的茶葉入茶葉提升機8進入動態烘乾機9,通過動態烘乾機筒體內的熱風,對茶葉進行第一次脫水,同時在動態烘乾機的旋轉運動下,把初脫水的茶葉輸送入振動冷卻輸送機10,通過振動輸送機輸送,把茶葉送入滾筒冷卻輸送機11,在滾筒作用下對茶葉進行冷卻和分級,出料後進入攤涼平臺12回潮後進行轉運;
其四:攤涼平臺轉運的茶葉入揉捻機組13,通過揉盤對茶葉進行加壓並圓周搓揉,對殺青後的茶葉進行復揉,使之精捲曲成型。
其五:揉捻成型後的茶葉通過茶葉提升機14進入動態烘乾機15,在動態烘乾機的運動下,對茶葉進行做型,並將茶葉送入冷卻振動輸送機16,出冷卻振動輸送機後通過茶葉提升機17將茶葉提升入烘乾機18初烘;
其六:初烘的茶葉通過振動冷卻輸送機19進入異形提升機20進入烘乾機21,對茶葉進行復烘,復烘後的茶葉通過振動冷卻輸送機22進入異形提升機23提升入烘乾機24進行第三次烘乾,出烘乾機後由振動冷卻輸送機25和異形提升機26送入三層冷卻室27,最終冷卻後即為成品茶葉。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