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紫菜幼苗保藏換網養殖方法
2023-12-05 06:28:31
專利名稱:壇紫菜幼苗保藏換網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壇紫菜幼苗的培育方法,具體地說是指壇紫菜幼苗保藏換網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壇紫菜(Porpnyra haitanensis T.J.Cnang et B.F.Ineng)自然分布於我國東南沿海潮間帶的一些礁石上,為我國紫菜人工養殖的主要品種之一,養殖遍布福建、浙江全省沿海及廣東東部沿海,尤以福建的養殖規模最大,2003年全省養殖面積為10592公頃,生產技術日趨完善。
然而,由於病害、環境等因素,壇紫菜的生產周期卻不斷縮短,如六十年代可養殖到三月份,個別地方可至五月中,而現在壇紫菜的養殖生產大部分在元旦前後或更早些時間就已經結束。生產周期的縮短使壇紫菜的產量大大下降,同時也造成了對中後期這一適宜紫菜生長的海區環境的極大浪費。對此,許多養殖工作者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如對病變的防治、養殖品種的更新、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以及養殖結耕與環境方面的變革等方面的研究,獲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成果。然而,問題仍難獲得較大程度的解決。
六十年代日本發明了條斑紫菜冷藏網的換網養殖,冷藏網大幅度增長,接近秋季養殖網數,使日本的紫菜產量獲得大幅度增產,被譽為日本紫菜生產史上的三大技術革命之一。隨後,我們及許多單位曾將這一方法應用到壇紫菜上,但由於成本較高及多方面因素,直到今天,也未見該方法在壇紫菜養殖上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克服目前壇紫菜生產周期變短而引起的壇紫菜的產量與質量大大下降的問題,而提供一種能延長壇紫菜生產周期的、成本低的、有效的壇紫菜幼苗保藏換網養殖方法。
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壇紫菜幼苗保藏換網養殖方法,將壇紫菜幼苗的苗網從海中取上岸進行間歇性淋水保藏,在保藏期間內每天淋水二次,淋水保藏總時間為六十天以內,然後放入海中養殖。
從表1可以看出,在人工養殖採收4至5水後,將生長在浮筒上面的那一部分小葉體移植到適宜的環境後,可以恢復正常生長,直至剪收。實驗的結果表明,在大規模生產中,存在天然的幼苗保藏現象,若將其轉化為人為控制下的幼苗保藏方法,則將可保藏的幼苗用於中後期的持續生產。
據此,申請人選取人工養殖苗網進行保藏的相關實驗將壇紫菜幼苗的苗網按如下方法排列在面積1.5m2、高2m的空間裡,掛苗網10層,每層4張標準網簾,上部安裝噴水管二支。然後定時進行淋水。
實驗一,淋水時間與壇紫菜幼苗保藏效果的關係。
該實驗在10月31日至12月22日進行,總淋藏時間為52天,實驗結果如下表2淋水時間與壇紫菜幼苗保藏效果的關係表
上述幼苗大小與密度的測定時間為12月27日,對照組的測定時間為11月3日,幼苗大小的單位為cm,密度單位為株/cm·網線。
從表2可以看出第一,大部分實驗組的附苗密度均高於對照組,這可能是因為自然海區脫苗量原本就高於實驗組;第二,第3組每天淋水2次,每次1小時,時間是每天7-8點至15-16點,效果最佳;第三,第5組和第3組實驗結果平均密度最然相近,能達到較佳效果,但第5組的淋水時間是第3組的2倍,從成本上來講不合算;第四,晚間淋水效果不佳;第五,每天淋水過多效果反而下降。
實驗二,幼苗大小與淋藏效果的關係。
實驗條件及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3幼苗大小與淋藏效果的關係表
從表3的兩個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幼苗小的比幼苗大的在淋藏期間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有較多的脫苗現象;幼苗大的在淋藏結束下海養殖後,恢復成長期短。幼苗的長度在4-7cm時效果最佳。
實驗三,淋育用水與淋藏效果的關係。
表1
表中色素的種類一欄中,a表示對波長575nm有選擇性吸收的色素(例如羅丹明B等),b表示對可見光的吸收為一平直的吸收曲線,沒有選擇性吸收的色素(例如碳黑)。
本發明是為解決這些問題而作出的,目的在於提供具備能有效防止AEF,具有與TCO準則對應的低表面電阻,並且能提高對比度,有自然的理想的體色(散射光的反射色,亦即非顯示時的反射光的色調)的防反射膜的陰極射線管。
又,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具備有那樣低的表面電阻值,對比度等得以提高的反射膜的陰極射線管的製造方法。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陰極射線管是具備透明面板、配置於所述面板外表面的兩層或兩層以上的疊層結構的防反射膜,以及配設於上述面板內表面的螢光體層的陰極射線管,其中,所述防反射膜具有至少一層透明的導電層,並且該透明導電層分別包含著色的ITO表6淋藏中幼苗健康狀況分析表
表5和表6的實驗數據可以說明,經淋藏後的壇紫菜幼苗下海養殖後,比該海區大面積生產歷史平均畝產有了較明顯的提高,最高畝產可達244公斤;第二,整個淋藏期間,都有觀察到帶有死亡細胞的植株,其比例並不隨著淋藏時間的延長而增加。
結合生產實踐的需要和上述實驗數據,淋藏時間通常在四十五天至五十五天左右,但並不局限於此,比如,根據生產的需要,完全可以將淋藏時間控制在四十五天以內,也可以適當超過五十五天。
申請人將上述生產性實驗的產品採收的第一水的紫菜乾品與其他四個樣品的營養成份進行對比分析,其他各樣品分別為深沃未水菜;海水含氮量較低的廈門鍾宅未水菜;實驗場一水菜;低比重海區九龍江口白礁一水菜。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7壇紫菜樣品分析結果(樣品以幹基計算) 表7的分析只是一般的營養分析,從中可以看出,淋藏換網養殖實驗所獲得的一水菜優於其他未水菜,而與其他樣品的一水菜相似。
上述僅為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但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於侵犯本發明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壇紫菜幼苗保藏換網養殖方法,包括將壇紫菜幼苗的苗網從海中取上岸進行間歇性淋水保藏,在保藏期間內每天淋水二次,淋水保藏總時間為六十天以內,然後放入海中養殖。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壇紫菜幼苗保藏換網養殖方法,優選的淋水保藏的總時間為四十五天至五十五天。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壇紫菜幼苗保藏換網養殖方法,進一步包括,二次淋水的時間分別是早上七點至八點和下午十五點至十六點。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壇紫菜幼苗保藏換網養殖方法,進一步包括,二次淋水的時間分別是早上七點至九點和下午十五點至十七點。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壇紫菜幼苗保藏換網養殖方法,進一步包括,從海中取上岸的壇紫菜幼苗葉體長度為0.1至7釐米。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壇紫菜幼苗保藏換網養殖方法,進一步包括,淋水所採用的水為新鮮海水加入200PPM的氮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壇紫菜幼苗保藏換網養殖方法,進一步包括,進行淋水保藏的壇紫菜幼苗的排列方法為在面積1.5m2、高2m的空間裡,掛苗網10層,每層4張標準網簾。
全文摘要
壇紫菜幼苗保藏換網養殖方法,包括將壇紫菜幼苗的苗網從海中取上岸進行間歇性淋水保藏,在保藏期間內每天淋水二次,淋水保藏總時間為六十天以內,然後放入海中養殖。本發明壇紫菜幼苗的換網養殖方法可大大延長壇紫菜的養殖生產時間,平均比正常生產多二個月以上的收穫時間,大大提高壇紫菜的產量;而且,這一方法的採用,使冬春適宜養殖的海區得到了充分利用,意義深遠;另外,本發明提供的壇紫菜幼苗保藏換網養殖方法操作簡單,容易進行,成本低,適宜在我國推廣利用。
文檔編號A01G33/00GK1864475SQ200510043600
公開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05年5月18日
發明者李西林, 葉金聰, 林小潔 申請人:福建省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