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釣線引導器和釣杆的製作方法

2023-08-02 02:09:11

專利名稱:釣線引導器和釣杆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向外穿過用釣線引導器和釣杆。
背景技術:
近年來,作為釣線被銷售有PE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多絲線),該 PE線與現有的尼龍線和碳氟化合物線相比強度格外高,逐漸成為釣線主流。 但與現有的單絲線不同,由於是所謂的編織線,所以沒有張力,格外柔軟, 因此比現有的釣線容易產生纏繞,要求有某種防止纏繞的對策。
纏繞在釣魚的各種情況下發生,穿過了釣線引導器的導線環的釣線由 於"釣線因魚觸動而搖動"等原因而向該導線環的後側回來,巻繞在釣線 引導器上而成為纏繞,除了這典型的情況之外還有在剛剛甩杆後,穿過導 線環之前的釣線巻繞在該釣線引導器上而成為纏繞的情況。
對於後者來說,以安裝有圖13所示直立式的釣線引導器101的釣杆為 例詳細說明。在甩杆的瞬間如圖13 (1 )所示,沒有巻在巻軸的線軸上的直 線狀釣線沒有問題地穿過導線環103,接著如圖13 (2)所示,從線軸釋放 拉出來的螺旋狀釣線被導線環103阻礙而大致成直線狀穿過。但當阻礙進 行不順利時則穿過中的釣線速度下降,位於導線環103後方的螺旋狀釣線 開始堆積。當堆積超過一定程度的量時,如圖13(3)所示,螺旋狀釣線從 導線環103的一側冒出並向前方出來。在這種狀態時如圖13(4)所示,受 到適當的風(這時是來自左側的風)的該冒出來的螺旋狀釣線被向另一側 引導,進入到穿過後的釣線與釣線引導器101之間,進而如圖13(5)所示, 有時把導線環103裹住。由於後續釣線的速度立刻下降,所以上述被裹住 的釣線向杆尾側拉回,並一邊穿過導線環103 —邊向杆前端側前進,在其 拉回時,若被裹住的程度小,則從導線環103的外周滑脫而脫開。但如圖 13(6)所示,若裹住的程度大,則巻繞在導線環103上成為纏繞。
為了消除纏繞,提出了如下消除纏繞的方案把現有釣線引導器的一 對側支腳向杆前端側傾斜。像甩動釣具那樣適當地振動竿體,而使巻繞在釣線引導器上的釣線沿該傾斜面順利地向上滑,最終從杆前端側向上方脫 落。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253778號公報
但在所謂單腳釣線引導器的情況下,側支腳向杆前端側傾斜的程度越 大則纏繞越容易消除,但另一方面,由於從側支腳的根部到導線環的頂部 的距離變長,所以支腳的根部受到的彎曲力矩大,釣線引導器容易產生變形。
由於釣線引導器通常由剛性大的材料(例如不鏽鋼)形成,所以安裝 釣線引導器的杆體部分變成剛性。因此,為了避免釣線引導器的變形而設 置前支腳時,則在前後安裝部之間剛性就更加提高,側支腳向杆前端側傾 斜的程度越大則越難於得到杆體整體的平滑的撓性。重量增加,有握持重 量感。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形狀的釣線引導器, 儘管側支腳向杆前端側傾斜的程度比現有品小,但也能夠謀求與現有品同 樣的防止纏繞效果。
為了完成上述課題,本發明內容1發明的釣線引導器具備導線環、
腳的下端連接並被安裝在竿體上的安裝部,其中,從側面看,所述導線環 向杆前端側傾斜,且所述導線環與所述側支腳的接合角度是杆尾側比杆前 端側小,從正面看,在所述導線環與所述側支腳之間不形成牽掛釣線折回 的牽掛凹部。
本發明內容2的發明是在本發明內容1記載的釣線引導器中,從側面 看,導線環向杆前端側傾斜10°以上。
本發明內容3的發明是在本發明內容1或2記載的釣線引導器中,從 正面看,以被右切線和左切線包圍的區域為基準,使所述左側支腳的外側 輪廓線位於所述區域的左側輪廓線上或與其相比更位於外側,且使所述右 側支腳的外側輪廓線位於所述區域的右側輪廓線上或與其相比更位於外 側,所述右切線以左側安裝部與左側支腳的分界點為始點、以導線環右側 外周上的切點為終點,所述左切線以右側安裝部與右側支腳的分界點為始點、以所述導線環左側外周上的切點為終點。
本發明內容4的發明是在本發明內容1到3任一項記載的釣線引導器 中,從側面看,導線環與側支腳的接合角度在杆尾側是175°以下。
本發明內容5的發明是在本發明內容1到4任一項記載的釣線引導器 中,從側面看,所述導線環向杆前端側的傾斜角度在25。以下。
本發明內容6的發明是在本發明內容1到5任一項記載的釣線引導器 中,側支腳由向杆尾側鼓出的彎曲框架所形成。
本發明內容7的發明是釣杆,安裝著本發明內容1到6任一項記載的 釣線引導器。
本發明的釣線引導器一邊是防止纏繞的形式, 一邊使側支腳向杆前端 側傾斜的程度比現有品小。因此,在謀求維持強度的同時且無損釣竿的格 調和使用感,能夠消除纏繞。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釣線引導器的立體圖2是圖1釣線引導器的側視圖3是圖l釣線引導器的主視圖4(1)-(3)是圖1釣線引導器的消除纏繞機制的說明圖5(4)-(6)是圖1釣線引導器的消除纏繞機制的說明圖6(1)-(2)是比較品(釣線引導器)纏繞問題的說明圖7是比較品(釣線引導器)纏繞問題的說明圖8是比較品(釣線引導器)纏繞問題的說明圖9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釣線引導器的主視圖10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釣線引導器的側視圖和主視圖11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釣線引導器的側視圖和主視圖12(1)-(2)是本發明第五、第六實施例釣線引導器的立體圖13(1)-(6)是纏繞產生機制的說明圖。
符號說明
1釣線引導器(第一實施例) 3導線環5保持環
7引導環9、 11側支腳 10、 12外側輪廓線 13安裝部
51釣線引導器(第二實施例) 53、 55側支腳
561釣線引導器(第三實施例) 71釣線引導器(第四實施例) 81釣線引導器(第五實施例) 91釣線引導器(第六實施例)
83安裝部 93安裝部
63前支腳 73、 75側支腳
r杆體S釣線sl巻繞部分s2後續部分s3脫出部分 A右側的折回部位 B左側的4斤回部位 T 4立力 Tl上拉分力6 1導線環的傾斜角度 6 2桿尾側的導線環與側支腳的接合角度 P1安裝部的左側與左側支腳的外側輪廓線上的分界點 P2安裝部的右側與右側支腳的外側輪廓線上的分界點 Ll右切線 L2左切線 X灰色區域
具體實施例方式
按照圖1 圖13說明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釣線引導器1。 首先概略說明釣線引導器1的整體形狀。
如圖1所示,釣線引導器1從一塊金屬制平面的板狀材料而形成一體 的框架狀。首先利用沖壓加工沖壓成規定的框架形狀,然後進行彎曲加工 而成形為規定的立體形狀,釣線引導器1具備有導線環3、 一對側支腳9、 11和安裝部13。
導線環3由保持環5和嵌入其內的引導環7構成。保持環5的內周是 大致正圓形,其內周面內嵌有正圓狀的引導環7。引導環7由陶瓷等耐磨損 性優良的硬質材料形成。
一對側支腳9、 11考慮到平衡而呈現對稱形狀。側支腳9、 11分別從 保持環5桿尾側的左右兩側朝向竿體(r)延伸,在適當的高度匯合,其下 端與安裝部13連接。
安裝部13被省略了圖示,但呈現向後側前端細的舌片形狀,以與竿軸 大致平行取向的狀態與竿體(r)的外表面牴觸。安裝部13由固定線纏繞而 安裝在竿體(r)上。
下面詳細說明釣線引導器1各部分的形狀和各部分之間的位置關係。
首先根據側視圖(圖2)說明側面看的形狀。
為了方便說明,把釣線引導器l配置在竿體(r)的上方。(側面看條件1 ) 導線環3向杆前端側傾斜。
使導線環3相對釣線(S)的拉拽方向傾斜地來安裝釣線引導器1,在 振動竿體(r)並甩動釣具時,即使發生了纏繞,釣線(S)也如箭頭所示那 樣被朝向杆前端側的力(T)所拉拽,因此對於導線環3有向上方的上拉分 力(Tl)。本發明利用該上拉分力(Tl)使釣線(S)滑動來消除纏繞。
釣線(S)的實際滑動也受導線環3表面性狀的影響,但在使用現在市 場銷售的釣線引導器的材料和加工技術來製造該釣線引導器1時,把引導 環7向杆前端側傾斜10° ( cc )以上時,被確認能夠得到需要大小的上拉 分力(Tl )。
但對一般的旋轉巻軸來說,繞線軸比杆面更位於上方,所以為了使釣 線(S)靠近杆面而把該線軸相對杆面傾斜4~5°左右。因此,剛剛從該線 軸拉出來的釣線(S)向杆前端側傾斜4~5°左右。因此在把釣線引導器1 安裝在與該巻邊巻軸靠近部分的竿體(r )上時,考慮釣線(S )的傾斜角度, 優選把導線環3的傾斜角度(6 1 )設定在15°以上。
優選把導線環3的傾斜角度(6 1 )設定在25°以下。該釣線引導器l 把導線環3的傾斜角度(6 1 )設定在25。以下。
無論是杆尾側還是杆前端側在從杆軸方向看時,當導線環3傾斜,則 內嵌的引導環7的插入孔正圓形狀在縱方向上收縮而外觀上成為橢圓形, 由於釣線(S)的插入範圍狹窄,所以釣線(S)的摩擦阻力變大。因此, 通過把內嵌有引導環7的導線環3的傾斜角度(6 1 )控制在25°以下,則 即使使用容易製造的正圓形的引導環7 ,也能夠設計阻止上述摩擦阻力問題 的明顯化的引導器。
若導線環3的傾斜角度(6 1 )超過25° ,後面有詳細敘述,但在關於 與導線環3和側支腳9、 11的接合角度設定條件的關係上,還有可能出現 釣線引導器1變形問題明顯化,因此,優選把導線環3的傾斜角度(61) 設定在25°以下。
(側面看條件2)
導線環3與側支腳9、 11的接合角度被設定成杆尾側比杆前端側小。 即,杆尾側的接合角度(62)被設定成不到180° 。從上限方向優選設定 成175°以下,該釣線引導器1中被設定成175°以下。由此,特別是,即使在穿過引導環7之前的釣線(S)由上述的原因巻
繞在該釣線引導器1上而成為纏繞的情況時,後面有詳細敘述,如(圖4) 中的折回部位A也能夠順利地移動而消除纏繞。只要把杆尾側的接合角度 (S2)設定在175。以下,纏繞就更加可靠地被消除,所以是優選的。
另一方面,杆尾側的接合角度(62)在側支腳的形狀是直線狀的情況 下優選設定為150°以上。若成為150°以下,則側支腳9、 ll過於傾倒, 有可能出現釣線引導器1變形問題明顯化。
但如圖11所示那樣把側支腳向杆尾側鼓出的情況則不受此限制。 下面根據正面圖(圖3)說明(從杆尾側看)正面看的形狀。 (正面看條件)
在保持環5與側支腳9、 11之間不形成牽掛釣線(S )折回的牽掛凹部。
以具體的形狀i^L明時,以安裝部13的左側與左側支腳9的外側輪廓線 上的分界點(pi)為始點、以保持環5的右側輪廓線外周上的切點為終點 描繪右切線(Ll ),以安裝部13的右側與右側支腳11的外側輪廓線上的分 界點(P2)為始點、以保持環5的左側輪廓線外周上的切點為終點描繪左 切線(L2)。假想被右切線(Ll )和左切線(L2)左右包圍的灰色區域(X)。 灰色區域(X)的左側輪廓線成為在右切線(Ll)與左切線(L2)的交點之 上是左切線(L2)、在該交點之下是右切線(Ll)。同樣地,灰色區域(X) 的右側輪廓線成為在右切線(L1 )與左切線(L2)的交點之上是右切線(L1 )、 在該交點之下是左切線。
左側支腳9的外側輪廓線IO位於灰色區域(X)的左側輪廓線上或與 其相比更位於外側,並且,右側支腳11的外側輪廓線12位於灰色區域(X) 的右側輪廓線上或與其相比更位於外側。
由此,特別是穿過引導環7之前的釣線(S)由上述的原委而成為纏繞 在該釣線引導器1上的纏繞時,後面有詳細敘述,但(圖4)中的折回部位 A順利地移動而能夠消除纏繞。
上述的纏繞按照釣線向旋轉巻軸的巻繞方向而朝嚮導線環3的巻繞部 分(sl)被向左右任何一處分配,但與灰色區域(X)有關的設定條件與巻 繞部分(sl )的部位有關。因此,有巻繞部分(sl )的部位一側雖然只要位 於灰色區域(X)的任一輪廓線上或與其相比更位於外側就足夠了,但由於 旋轉巻軸的巻繞方向並不一定,所以設定滿足"和(力、o)"的條件。下面根據圖4、圖5說明釣線引導器1中穿過引導環7之前的釣線(S) 由上述的原委而成為纏繞在該釣線引導器1上的纏繞時,消除纏繞的機制。
為了方便視認,在各階段描繪釣線引導器1從杆尾側看的正面圖、側 視圖和立體圖。
振動竿體(r)並甩動釣具時,釣線(S)被向杆前端側拉拽。即,被 作用有朝向箭頭方向的拉力(張力)(T)。因此,纏繞在釣線引導器l上成 為纏繞的釣線(S)中嚮導線環3纏繞的巻繞部分(sl )受到上拉分力(Tl ), 如圖4 ( 1 )的箭頭所示,由於釣線(S)被向杆前端側拉拽而巻繞部分(sl ) 一邊在保持環5上嚮導線環3的頂部滑動一邊被上拉。
巻繞部分(sl )有在其跟前側被保持環5和右側支腳11折回而架設在 釣線引導器1的杆尾側面並進而被左側支腳9折回的後續部分(s2),如圖 4(2)箭頭所示,該後續部分(s2)也隨著巻繞部分(sl )的移動而被上拉。 這時,由於作用有拉力(T),所以後續部分(s2)通過最短距離而再次返 回倒杆前端側。因此,靠近巻繞部分(sl )側的右側的折回部位(A)(圖 中以被O包圍表示)經常一邊保持靠近巻繞部分(sl )的位置一邊滑動地被 上拉。
如圖4 (3)箭頭所示,當巻繞部分(sl)到達導線環3的頂部或其附 近時,後續部分(s2)的折回部位(A)則越過巻繞部分(sl )而朝向左側。 於是如圖5(4)所示,後續部分(s2)從保持環5的頂部與左側部之間被 向杆前端側脫落出。接著,這次如圖5(5)的箭頭所示,該脫出部分(s3) 被向杆尾側拉拽後穿過插入孔,這時如圖5(6)所示,最終從保持環5的 頂部與右側部之間向杆尾側脫落,與巻繞部分(sl )共同進入到穿過插入孔。
相反,如圖6的釣線引導器21那樣,在導線環3與右側支腳11之間 形成牽掛釣線S折回的牽掛凹部23時,具體說就是右側支腳11的外側輪 廓線12'位於灰色區域(X)的右側輪廓線內側時,就陷於以下的狀態。
相對於釣線引導器1中釣線(S)從圖4 ( 1 )向圖4 (2)遷移而如上 述那樣設定釣線引導器21時,是從圖6 (1)向圖6 (2)所示的遷移。即 隨著巻繞部分(sl )的滑動而後續部分(s2)也被上拉,但其折回部位(A) 被牽掛凹部23所牽掛而留置在那裡,不能與巻繞部分(sl ) —起被上拉。 因此,纏繞不被消除。
如圖7的釣線引導器31那樣,導線環3與右側支腳11的接合角度是杆尾側比杆前端側大的情況下,後續部分(S2)為了通過最短距離而再次返 回到杆前端側,而右側的折回部位(A)想保持在左側的折回部位(B)的
近旁位置。因此右側的折回部位(A)不能與巻繞部分(sl) —起被上拉,
纏繞不被消除。
如圖8的釣線引導器41那樣,導線環3與右側支腳11的接合角度是 杆前端側與杆尾側相同時,有時不出現產生上述現象的情況,但防止纏繞 的目的不能夠充分達到。
如上述比較說明的那樣,本實施例的釣線引導器1能夠把釣線(S)插 入引導環7之前產生的複雜纏繞順利消除。
所謂"釣線因魚觸動而搖動"引起纏繞的情況由於也利用上述的上拉 分力(Tl)而把向杆尾側回來的釣線(S)上拉,所以能夠被順利消除。
根據圖9的正面圖說明第二實施例的釣線引導器51。與第一實施例的 釣線引導器1不同之處在於由側支腳53、 55進一步向外側鼓出的框架所形 成。
由於這樣鼓出而釣線(S)的被上拉更加順利,所以纏繞被更加迅速消除。
根據圖10的側面圖和正面圖說明第三實施例的釣線引導器61。與第一 實施例的釣線引導器1不同之處在於具備前支腳(杆前端側支腳)63。該 釣線引導器61屬於所謂的雙腳。
前支腳63的存在實質上並不影響纏繞時釣線(S )的移動軌跡。因此, 該釣線引導器61也能夠得到與釣線引導器1同樣的纏繞消除效果。且通過 具備前支腳63而使釣線引導器61難於變形。由於側支腳9、 11比現有傾 斜式的釣線引導器上立,所以即使具備前支腳63也能夠把向杆體(r)安裝 的長度抑制得比現有品短,給杆體整體撓性帶來的損害少。
根據圖11的側面圖和正面圖說明第四實施例的釣線引導器71。與第二 實施例的釣線引導器51不同之處在於由側支腳73、 75的框架向杆尾側鼓 出地彎曲。
通過這樣設定,即使導線環與杆尾側的接合角度在150。以下,也能夠 縮短各側支腳73、 75端部之間的前後距離(d),釣線引導器71難於變形。
根據圖12的立體圖說明第五、第六實施例的釣線引導器81、 91。這些 釣線引導器81 、91的安裝部83、93是環狀(所謂套筒(7 y 、7 7°才乂))。這種形狀的安裝部83、 93隻要滿足上述側面圖和正面圖中的形狀條件,也 能夠得到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釣線引導器1同樣的效果。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本^明的具體結構並不限定於上述實 施例,不脫離本發明要旨範圍的設計變更也包含在本發明內。
例如,釣線的導線環是把不同部件即硬質的引導環內嵌在保持環的內 周面處,但只要確保希望的強度、硬度、耐磨損性,則也可以由單一的部 件構成。
本發明在所謂高腳的情況下更有用,但並不限定於此。
除了本發明內容的事項之外,現有的或將來提案的形狀、原料和製造 方法都能被任意組合。
只要使用安裝有本發明釣線引導器的釣竿,則即使使用PE線,也能防 止纏繞,同時確保強度,且無損釣竿的風格和使用感。
因此,本發明的釣線引導器是垂釣人期盼的商品。
權利要求
1、一種釣線引導器,具備導線環、從所述導線環的左右兩側出來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對側支腳、與所述側支腳的下端連接並被安裝在竿體上的安裝部,其特徵在於,從側面看,所述導線環向杆前端側傾斜,且所述導線環與所述側支腳的接合角度是杆尾側比杆前端側小,從正面看,在所述導線環與所述側支腳之間不形成牽掛釣線折回的牽掛凹部。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釣線引導器,其特徵在於, 從側面看,導線環向杆前端側傾斜10°以上。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釣線引導器,其特徵在於, 從正面看,以被右切線和左切線包圍的區域為基準,使所述左側支腳的外,'J輪廓 線位於所述區域的左側輪廓線上或與其相比更位於外側,且使所述右側支 腳的外側輪廓線位於所述區域的右側輪廓線上或與其相比更位於外側,所 述右切線以左側安裝部與左側支腳的分界點為始點、以導線環右側外周上所述導線環左側外周上的切點為終點。
4、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釣線引導器,其特徵在於, 從側面看,導線環與側支腳的接合角度在杆尾側是175°以下。
5、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釣線引導器,其特徵在於, 從側面看,所述導線環向杆前端側的傾斜角度在25°以下。
6、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釣線引導器,其特徵在於, 側支腳以向杆尾側鼓出的方式由彎曲框架形成。
7、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釣線引導器,其特徵在於, 從側面看,導線環與側支腳的接合角度在杆尾側是175°以下。
8、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釣線引導器,其特徵在於, 從側面看,所述導線環向杆前端側的傾斜角度在25°以下。
9、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釣線引導器,其特徵在於, 側支腳以向杆尾側鼓出的方式由彎曲框架形成。
全文摘要
一種釣線引導器。課題是纏繞在釣魚的各種情況下發生,穿過了釣線引導器的導線環的釣線由於「釣線因魚觸動而搖動」等原因而向該導線環的後側回來,卷繞在釣線引導器上而成為纏繞,除了這種情況之外還有在剛剛甩杆後,穿過導線環之前的釣線卷繞在該釣線引導器上而成為纏繞的情況。解決方法是如下設計釣線引導器從側面看,導線環(3)向杆前端側傾斜,且導線環(3)與側支腳(9)、(11)的接合角度是杆尾側比杆前端側小,從正面看,在導線環(3)與側支腳(9)、(11)之間不形成牽掛釣線折回的牽掛凹部。
文檔編號A01K87/04GK101584309SQ200810211159
公開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19日
發明者大村一仁 申請人:富士工業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