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微生物和使用該微生物的植物病害防除劑的製作方法

2023-07-21 02:44:51

專利名稱: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微生物和使用該微生物的植物病害防除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微生物、含有該微生物的菌體的植物病害防除劑、以及使用該微生物的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背景技術:
本申請要求基於2006年11月8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06-302263號的優先權。
一直以來,對於各種農園藝作物的細菌性病害,使用無機和有機銅劑、春雷黴素、鏈黴素、土黴素等抗生素。此外,作為合成抗細菌劑在1989年註冊了噁喹酸,對作物增產帶來很大幫助。然而,無機和有機銅劑容易對農園藝作物產生藥害,在使用時期、使用作物方面有限制。此外,持續使用抗生素時,具有病原菌對該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等問題。對於噁喹酸,近年也發現耐藥性菌,從而設有使用限制。
因此,為了克服藥害、耐藥性菌的問題,作為代替以往的合成殺菌劑、或者進行合用的方法,對生物農藥的關心提高。生物農藥與以往的合成殺菌劑相比,具有環境汙染極少、與生態體系和諧而且防除效果也優異等優點。作為用於防除農園藝作物的細菌性病害的微生物農藥,已知例如特別用於葉菜類、根菜類的軟腐病防除的非病原性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特別用於作為稻種子傳染性的細菌性病害的細菌性稻穀枯病、細菌性苗立枯病防除的假單胞菌(Pseudomonassp.)CAB-02、深綠木黴(Trichoderma atroviride)等,含有該微生物的農園藝用殺菌劑組合物已經開發上市。此外,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對於作為萵苣的腐敗病菌的菊苣假單胞桿菌(Pseudomonas cichorii)具有防除效果的螢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G7090株。
然而,一般地說,微生物農藥的對象植物病害有限,大多無法期待對其他植物病害也具有效果。例如,非病原性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的對象病害限於葉菜或根菜類的軟腐病,假單胞菌CAB-02或深綠木黴的對象病害限於稻病害,螢光假單胞菌的對象病害限於萵苣的腐敗病,對其他細菌性病害幾乎無法期待效果。此外,非病原性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是通過非病原性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產生的稱為細菌素的抗菌性蛋白質來防除病原性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的,因此擔心會出現對該抗菌性蛋白質的抵抗性(例如非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特開2001-247423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1拮抗微生物所致的作物病害的生物防除III-5非病原Erwinia carotovora所致的蔬菜軟腐病的防除、Kumiai Chemical Industry公司、65-762003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鑑於所述情況而完成的,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對環境負荷少、抵抗性病原菌產生的可能性極低、並且對多種植物病害(特別是葉菜或根菜類的軟腐病、腐敗病、柑橘的潰瘍病、桃的細菌性穿孔病等)具有優異防除能力的微生物,含有該微生物菌體的植物病害防除劑,將該植物病害防除劑施用於植物和/或該植物的栽培土壤的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著眼於在萵苣中常有的微生物,進行了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微生物的檢索。其結果,發現了對萵苣軟腐病具有高防除效果的微生物。研究該微生物的細菌學性質和16SrDNA基因的鹼基序列,推定是羅氏假單胞菌(Pseudomonasrhodesiae)的新株。本發明是基於上述見解而完成的。
即,本發明涉及(1)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羅氏假單胞菌(Pseudomonas rhodesiae);(2)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3)為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的變異株、並且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變異株;(4)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羅氏假單胞菌、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或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的變異株,其中,植物病害是選自潰瘍病、細菌性穿孔病、軟腐病、細菌性斑點病、細菌性黑斑病、青枯病、細菌性褐斑病、細菌性莖壞疽病、細菌性稻穀枯病、細菌性苗立枯病、白葉枯病、腐敗病和黑腐病中的1種或2種以上的植物病害;(5)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羅氏假單胞菌、羅氏假單胞菌BP-10912或羅氏假單胞菌BP-10912的變異株,其中,植物病害是由於如下病原菌所致的植物病害,即選自黃單胞菌(Xanthomonas)屬、歐文氏菌(Erwinia)屬、假單胞菌(Pseudomonas)屬、勞爾氏菌(Ralstonia)屬和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屬中的1種或2種以上的病原菌。
此外,本發明涉及(6)含有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羅氏假單胞菌的菌體的植物病害防除劑;(7)如上述(6)所述的植物病害防除劑,其中,羅氏假單胞菌的菌體是選自上述(2)所述的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的菌體、和上述(3)所述的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的變異株的菌體的1種或2種以上的菌體;(8)如上述(6)所述的植物病害防除劑,其中,植物病害是選自潰瘍病、細菌性穿孔病、軟腐病、細菌性斑點病、細菌性黑斑病、青枯病、細菌性褐斑病、細菌性莖壞疽病、細菌性稻穀枯病、細菌性苗立枯病、白葉枯病、腐敗病和黑腐病中的1種或2種以上的植物病害。
進而,本發明涉及(9)植物病害的防除方法,其特徵在於,將上述(1)~(3)中任一項所述的羅氏假單胞菌、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或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的變異株施用於植物和/或該植物的栽培土壤。
本發明的植物病害的防除劑和防除方法對環境負荷少、抵抗性病原菌產生的可能性極低、並且對多種植物病害具有更長期的優異防除能力。此外,在植物病害中,特別是對葉菜或根菜類的軟腐病、腐敗病、黑腐病、柑橘的潰瘍病、桃的細菌性穿孔病等發揮優異效果,在這一點上與以往的微生物農藥相比尤為顯著有利。



圖1是表示基於16SrD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製作的、本發明的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株)的系統樹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的微生物 本發明的微生物只要是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羅氏假單胞菌(Pseudomonas rhodesiae)就沒有特別限制。在此,所謂「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是指對任意植物病害的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本發明的微生物通過對植物病害的病原菌發揮拮抗作用,預防或治癒由該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尤其對預防植物病害的效果優異。
在此所說的「預防植物病害」,是指除了將本發明的微生物施用於沒有被植物病害病原菌感染或病症沒有出現的植物或者其栽培土壤這一點不同以外、其他都是在同樣適合的條件下進行栽培的情況下,施用了本發明微生物的植物的病害程度比未施用本發明微生物的植物低。此外,上述的「治癒植物病害」,是指除了將本發明的微生物施用於被植物病害病原菌感染而出現病症的植物這一點不同以外、其他都是在同樣適合的條件下進行栽培的情況下,施用了本發明微生物的植物的病害程度比未施用本發明微生物的植物低。
所謂「病害程度低」,是指例如發病度(或率)低、防除價(preventivevalue)大於0。防除價優選更大的值,若在30以上則是優異的,若在50以上則更優異,若60或70以上則特別優異。
作為本發明的微生物,可優選列舉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羅氏假單胞菌JCM11940株和這些菌株的變異株,其中,從作為植物病害防除劑而具有更優異性質出發,可更優選列舉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和該菌株的變異株。另外,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是由本申請人在2006年9月12日在獨立行政法人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專利生物保藏中心(日本國茨城縣筑波市東1丁目1號1中央第6)作為保藏號FERM P-21025進行日本國內保藏,然後在2007年9月25日作為國際保藏號FERM BP-10912進行國際保藏。此外,羅氏假單胞菌JCM11940株在獨立行政法人理化學研究所筑波研究所BioResource Center(日本國茨城縣筑波市高野臺3丁目1號-1)作為JCM11940進行保藏。
本說明書中的「某菌株X的變異株」只要是具有與該菌株X同樣的菌學性質、並且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菌株即可,也包括由該菌株X誘導的任意變異株。變異包括利用化學變異劑、紫外線等的人工變異、以及自然變異。作為某菌株X的變異株,可優選列舉關於後述表1中記載的菌學性質具有與菌株X相同的菌學性質、並且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變異株。
在本發明的微生物中,作為優選微生物的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FERM BP-10912株)的菌學性質如下。
為革蘭氏陰性桿菌,不形成芽孢,細胞全長為2.0~2.5μm、全寬為0.7~0.8μm,看到運動性。在肉汁瓊脂培養基上呈現平滑圓形的菌落,在King’s B培養基上產生螢光性色素。在41℃沒有看到生長,過氧化氫酶活性為陽性,OF培養基試驗氧化,硝酸鹽的還原為陰性,吲哚產生為陰性,尿素酶活性為陰性,明膠的分解為陽性,β-半乳糖苷酶活性為陰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為陰性。此外,在LOPAT試驗中,果聚糖產生為陽性,土豆塊莖腐敗為陰性,菸草過敏性反應為陰性,氧化酶活性為陽性,精氨酸的分解為陽性。澱粉同化性為陰性,關於糖、有機酸等碳化合物的同化性,D-葡萄糖為陽性,L-阿拉伯糖為陽性,D-甘露糖為陽性,D-甘露醇為陽性,N-乙醯基-D-葡糖胺為陽性,麥芽糖為陰性、葡糖酸鉀為陽性,正癸酸為陽性,己二酸為陰性,dL-蘋果酸為陽性,檸檬酸鈉為陽性,乙酸苯酯為陰性,蔗糖為陽性,海藻糖為陽性,阿東糖醇為陰性,山梨醇為陽性,丁酸為陽性,丙酸為陽性,丙二醇為陽性。各項目的測定方法等如後述實施例所記載。
本發明的微生物只要對至少1種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即可,但是優選對選自潰瘍病、細菌性穿孔病、軟腐病、細菌性斑點病、細菌性黑斑病、青枯病、細菌性褐斑病、細菌性莖壞疽病、細菌性稻穀枯病、細菌性苗立枯病、白葉枯病、腐敗病、和黑腐病中的1種以上、優選2種以上、更優選對上述所有的植物病害都具有防除能力。此外,本發明的微生物特別優選至少對軟腐病、腐敗病、黑腐病、潰瘍病、細菌性穿孔病中的任一種以上、優選2種以上、更優選對所有病害都具有防除能力。
作為這些植物病害的病原菌,可以列舉屬於Xanthomonas屬、Erwinia屬、Pseudomonas屬、Ralstonia屬、Burkholderia屬等的1種或2種以上的病原菌等。更詳細地說,雖然在表1中示出,但是與本發明相關的病原菌並不限於這些病原菌等。
表1
此外,作為成為本發明微生物適用對象的植物,只要是本發明的微生物能夠發揮防除能力的植物就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以列舉屬於十字花科、茄科、葫蘆科、百合科、豆科、菊科、藜科、禾本科、薔薇科、石竹科、報春花科、芸香科、葡萄科、獼猴桃科、柿科、傘形科、旋花科、或天南星科的植物,其中可優選列舉白菜等屬於十字花科的植物、萵苣等屬於菊科的植物、土豆等屬於茄科的植物、檸檬、臍橙等屬於芸香科的植物、桃等屬於薔薇科的植物等。
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 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只要含有本發明的羅氏假單胞菌的菌體就沒有特別限制。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中含有的本發明的羅氏假單胞菌的菌株種類可以是1種,也可以是2種以上。
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通過其中所含的本發明的羅氏假單胞菌的菌體對植物病害的病原菌發揮拮抗作用,預防或治癒由該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可以作為植物病害的預防劑或植物病害的治療劑使用,作為植物病害的預防劑的效果特別優異。
羅氏假單胞菌主要呈現營養細胞的形態,但本發明的羅氏假單胞菌的菌體可以是以羅氏假單胞菌的營養細胞為代表的、羅氏假單胞菌的活菌所示出的任意形態(例如休眠細胞)的菌體。此外,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中使用的羅氏假單胞菌的菌體的形態種類可以是1種,也可以是2種以上。
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中使用的羅氏假單胞菌的菌體可以通過如下方式得到,例如以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FERM BP-10912株)的16SrDNA基因的序列(參照序列號1)和/或該菌株的上述菌學性質為指標進行分離、將所獲得的羅氏假單胞菌等本發明的羅氏假單胞菌進行培養而得到。作為本發明的羅氏假單胞菌的培養方法,只要是羅氏假單胞菌的菌體增殖的方法,無論培養基的種類或培養條件等如何,可以是任意的方法,例如,固體培養時,可以列舉使用標準瓊脂培養基、普通瓊脂培養基、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等在20~35℃下進行靜置培養的方法,液體培養時,可以列舉使用從上述瓊脂培養基中除去瓊脂而得到的各種液體培養基等在20~35℃下振蕩並進行攪拌培養的方法。
作為羅氏假單胞菌的菌體,即使是羅氏假單胞菌的菌體自身、含有該菌體的懸浮液、含有該菌體的培養液、或它們的濃縮物、糊狀物、乾燥物、稀釋物(以下,有時稱為「羅氏假單胞菌的菌體等」)等任意形態,也都可以用於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
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中所含的羅氏假單胞菌的菌體濃度,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就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以優選列舉將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稀釋到1000~2000倍時,換算成菌體濃度為1×102~1×1011cfu/ml、優選1×104~1×109cfu/ml的範圍內。
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除了本發明的羅氏假單胞菌的菌體等以外,還可以含有任意成分。作為任意成分,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就沒有特別限制,可以列舉載體、表面活性劑、分散劑、輔助劑等。此外,根據需要,可以添加抗氧化劑、著色劑、潤滑劑、紫外線吸收劑、防靜電劑、防腐劑等。
作為上述的載體,可以列舉碳酸鈣、氯化鉀、硫酸鈉、硫酸鈣、硫酸銨等無機鹽類;檸檬酸、蘋果酸、硬脂酸等有機酸以及它們的鹽;葡萄糖、乳糖、蔗糖等糖類;氧化鋁粉、矽膠、沸石、羥基磷灰石、磷酸鋯、磷酸鈦、氧化鈦、氧化鋅、水滑石、高嶺石、蒙脫石、滑石、粘土、硅藻土、膨潤土、白碳、高嶺土、蛭石等固體載體。
此外,作為上述表面活性劑(可以作為分散劑使用),只要是能夠在通常的農園藝用製劑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劑就沒有特別限定,具體地說,有以下的非離子性表面活性劑、陰離子性表面活性劑、陽離子性表面活性劑、兩性表面活性劑。
作為非離子性表面活性劑,可以列舉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C12~18)、POE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C12~18)、蔗糖脂肪酸酯等糖酯型表面活性劑;POE脂肪酸酯(C12~18)、POE樹脂酸酯、POE脂肪酸二酯(C12~18)等脂肪酸酯型表面活性劑;POE烷基醚(C12~18)等醇型表面活性劑;POE烷基(C8~12)苯基醚、POE二烷基(C8~12)苯基醚、POE烷基(C8~12)苯基醚甲醛縮聚物等烷基苯酚型表面活性劑;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烷基(C12~18)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醚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型表面活性劑;POE烷基胺(C12~18)、POE脂肪醯胺(C12~18)等烷基胺型表面活性劑;POE脂肪酸雙苯基醚等雙苯酚型表面活性劑;POA苄基苯基(或苯基苯基)醚、POA苯乙烯基苯基(或苯基苯基)醚等多芳香環型表面活性劑;POE醚和酯型矽和氟系表面活性劑等矽系、氟系表面活性劑;POE蓖麻油、POE硬化蓖麻油等植物油型表面活性劑;等。
作為陰離子性表面活性劑,可以列舉烷基硫酸鹽(C12~18、Na、NH4、烷醇胺)、POE烷基醚硫酸鹽(C12~18、Na、NH4、烷醇胺)、POE烷基苯基醚硫酸鹽(C12~18、NH4、烷醇胺)、POE苄基(或苯乙烯)苯基(或苯基苯基)醚硫酸鹽(Na、NH4、烷醇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硫酸鹽(Na、NH4、烷醇胺)等硫酸鹽型表面活性劑;烯烴(烷烴)磺酸鹽(C12~22、Na、Ca、烷醇胺)、AOS(C14~16、Na、烷醇胺)、二烷基磺基丁二酸鹽(C8~12、Na、Ca、Mg)、烷基苯磺酸鹽(C12、Na、Ca、Mg、NH4、烷基胺、烷醇、胺、環己烷基胺)、單或二烷基(C3~6)萘磺酸鹽(Na、NH4、烷醇胺、Ca、Mg)、萘磺酸鹽-甲醛縮聚物(Na、NH4)、烷基(C8~12)二苯基醚二磺酸鹽(Na、NH4)、木質素磺酸鹽(Na、Ca)、POE烷基(C8~12)苯基醚磺酸鹽(Na)、POE烷基(C12~18)醚磺基琥珀酸半酯(Na)等磺酸鹽型表面活性劑;羧酸型脂肪酸鹽(C12~18、Na、K、NH4、烷醇胺)、N-甲基-脂肪酸肌氨酸鹽(C12~18、Na)、樹脂酸鹽(Na、K)等POE烷基(C12~18)醚磷酸酯(Na、烷醇胺)、POE單或二烷基(C8~12)苯基醚磷酸酯(Na、烷醇胺)、POE苄基(或苯乙烯)化苯基(或苯基苯基)醚磷酸酯(Na、烷醇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Na、烷醇胺)、磷脂醯膽鹼-磷脂醯乙醇亞胺(卵磷脂)、烷基(C8~12)磷酸酯等磷酸酯型表面活性劑;等。
作為陽離子性表面活性劑,可以列舉烷基三甲基氯化銨(C12~18)、甲基-聚氧乙烯-烷基氯化銨(C12~18)、烷基-N-甲基吡啶鎓溴化物(C12~18)、單或二烷基(C12~18)甲基化氯化銨、烷基(C12~18)五甲基丙二胺二氯化物等銨型表面活性劑;烷基二甲基苯扎氯銨(C12~18)、苄索氯銨(辛基苯氧乙氧基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銨)等苄烷銨型表面活性劑;等。
作為兩性表面活性劑,可以列舉二烷基(C8~12)二氨基乙基甜菜鹼、烷基(C12~18)二甲基苄基甜菜鹼等甜菜鹼型表面活性劑;二烷基(C8~12)二氨基乙基甘氨酸、烷基(C12~18)二甲基苄基甘氨酸等甘氨酸型表面活性劑;等。
表面活性劑和/或分散劑可以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作為上述的輔助劑,可以列舉例如羧甲基纖維素、聚乙二醇、阿拉伯膠、澱粉等。
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的形態沒有特別限制,可以採用通常的農園藝用藥能夠採用的形態,例如粉劑、可溼性粉劑、乳劑、懸浮(flowable)劑、粒劑等形態。
作為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所適用的植物病害,只要是本發明的羅氏假單胞菌顯示防除能力的病原菌感染植物所引起的植物病害就沒有特別限制。可以列舉例如潰瘍病、細菌性穿孔病、軟腐病、細菌性斑點病、細菌性黑斑病、青枯病、細菌性褐斑病、細菌性莖壞疽病、細菌性稻穀枯病、細菌性苗立枯病、白葉枯病、腐敗病和黑腐病等。
此外,作為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所適用的植物病害,可以列舉選自潰瘍病、細菌性穿孔病、軟腐病、細菌性斑點病、細菌性黑斑病、青枯病、細菌性褐斑病、細菌性莖壞疽病、細菌性稻穀枯病、細菌性苗立枯病、白葉枯病、腐敗病和黑腐病中的一種以上、優選2種以上、更優選全部的植物病害。尤其是至少軟腐病、腐敗病、黑腐病、潰瘍病、細菌性穿孔病中的任何一種以上、優選2種以上、更優選全部的病害。
本發明的植物病害的防除方法 本發明的植物病害的防除方法只要是將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施用於植物和/或該植物的栽培土壤的方法就沒有特別限制,與使用通常的化學農藥的情況相同,可以根據植物病害的種類或適用植物的種類等而適當選擇。例如,通過將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直接塗布或散布於植物等,可以將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施用於植物,或者通過將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混合、散布或灌注於栽培植物的土壤(植物的栽培土壤)等,可以將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施用於植物的栽培土壤。其中,將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施用於植物的栽培土壤時,可以將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施用於土壤後種植植物,此外,還可以將植物種植於土壤中後將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施用於該土壤。此外,也可以如特開2001-302407號公報記載的那樣,在向設施內送風的送風裝置的送風口附近設置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與從送風口送出的空氣一起散布農藥。
將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施用於植物和/或該植物的栽培土壤時,可以將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用適當量的水等稀釋後使用。作為將本發明的植物病害防除劑施用於植物和/或該植物的栽培土壤的量,可以根據植物病害的種類、適用植物的種類等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無法一概而定,但向土壤中散布處理時,換算成羅氏假單胞菌的菌體濃度,通常可以設為1×102~1×1011cfu/ml、優選1×104~1×109cfu/ml的範圍。
此外,散布次數可以根據植物病害的種類或適用植物的種類、病害程度等適當選擇。
以下,通過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並不限於這些例示。
實施例 〔實施例1〕菌的鑑定和植物病害防除可溼性粉劑組合物的製備 1.對萵苣軟腐病具有防除能力的菌株的篩選 將田地中採取的萵苣葉在少量的滅菌水中均質化,將得到的懸浮液塗抹於標準瓊脂培養基(酪蛋白制腖0.5%(w/v)、酵母提取物0.25%(w/v)、葡萄糖0.1%(w/v)、瓊脂1.5%(w/v)、滅菌後的pH為6.9~7.1)(日水製藥社制)上,在25℃培養2天,採取生長的微生物菌落,進而以成為單一菌落的方式進行分離、獲取。對於所獲取的多個微生物菌株,進行後述實施例中記載的萵苣軟腐病防除效果試驗(室內試驗),篩選對萵苣軟腐病的病原菌(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具有防除效果的微生物菌株。對於所篩選的菌株,進而實施與後述的白菜軟腐病防除效果試驗(田地試驗)同樣的萵苣軟腐病防除效果試驗(田地試驗),在田地試驗中也篩選了對萵苣軟腐病具有防除效果的050572I9株。
2.16SrDNA基因的解析 對於050572I9株,為了解析16SrD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由050572I9株嘗試16SrDNA的分離。具體地說,首先,按照常法由050572I9株分離基因組DNA。將得到的基因組DNA為模板,使用在16SrDNA的分離中經常使用的27F引物(序列號2)和1544R引物(序列號3)進行PCR擴增。通過使用瓊脂糖凝膠的電泳確認PCR產物的有無後,分別對含有多種聚核苷酸的該PCR產物進行序列測定,從而確定多種核苷酸序列。基於所得的多種核苷酸序列信息進行彙編,確定16SrDNA的全長的核苷酸序列。以序列號1表示050572I9株的16SrD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基於050572I9株的16SrD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使用BLAST進行同源性檢索。此外,使用ClustalW解析050572I9株的16SrD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將得到的解析結果用Tree View進行處理,由此製作與050572I9株相關的系統樹(圖1)。通過該系統樹,可知050572I9株的分類學上所處位置。其結果強烈提示050572I9株是羅氏假單胞菌的可能性。
3.菌學性質的解析 由上述2.的16SrDNA基因的序列解析結果認為,050572I9株是假單胞菌屬的微生物、其中特別是羅氏假單胞菌或螢光假單胞菌的可能性很高。為了確定050572I9株的種類,按照後述規定的方法研究050572I9株的菌學性質。050572I9株的菌學性質如下。為革蘭氏陰性桿菌,沒有形成芽孢,細胞全長為2.0~2.5μm,全寬為0.7~0.8μm,看到了運動性。在肉汁瓊脂培養基上呈現平滑圓形菌落,在King’s B培養基上產生螢光性色素。在41℃沒有看到生長,過氧化氫酶活性為陽性,OF培養基試驗為氧化,硝酸鹽的還原為陰性,吲哚產生為陰性,尿素酶活性為陰性,明膠的分解為陽性,β-半乳糖苷酶活性為陰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為陰性。此外,在LOPAT試驗中,果聚糖產生為陽性,土豆塊莖腐敗為陰性,菸草過敏性反應為陰性,氧化酶活性為陽性,精氨酸的分解為陽性。澱粉同化性為陰性,關於糖、有機酸等碳化合物的同化性,D-葡萄糖為陽性,L-阿拉伯糖為陽性,D-甘露糖為陽性,D-甘露醇為陽性,N-乙醯基-D-葡糖胺為陽性,麥芽糖為陰性,葡糖酸鉀為陽性,正癸酸為陽性,己二酸為陰性,dL-蘋果酸為陽性,檸檬酸鈉為陽性,乙酸苯酯為陰性,蔗糖為陽性,海藻糖為陽性,阿東糖醇為陰性,山梨醇為陽性,丁酸為陽性,丙酸為陽性,丙二醇為陽性。將其綜合在表中如下所示。
表2

上述表2的項目中,對於硝酸鹽的還原、吲哚產生、OF試驗、精氨酸的分解、尿素酶活性、明膠的分解、β-半乳糖苷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D-葡萄糖的同化性、L-阿拉伯糖的同化性、D-甘露糖的同化性、D-甘露醇的同化性、N-乙醯基-D-葡糖胺的同化性、麥芽糖的同化性、葡糖酸鉀的同化性、正癸酸的同化性、己二酸的同化性、dL-蘋果酸的同化性、檸檬酸鈉的同化性、乙酸苯酯的同化性,使用API20NE(BioMerieux Japan公司制),按照所附的實驗方案進行試驗。氧化酶活性使用Oxidase Reagent(BioMerieux Japan公司制)進行試驗,過氧化氫酶活性使用ID color Catalase(BioMerieux Japan公司制)進行試驗。此外,對於King’s B培養基試驗中使用的King’s B培養基,使用榮研化學株式會社制的King’s B培養基來進行。對於革蘭氏染色,使用Color Gram2(BioMerieux Japan公司制)來進行。對於果聚糖產生試驗,在添加5%蔗糖的普通瓊脂培養基的平板上畫線移植菌株,在25℃培養3天,將形成白色並具有粘性的大大隆起為圓屋頂狀的菌落判斷為陽性。
對於土豆塊莖腐敗試驗,如下進行。
將剝皮後以7~8mm的厚度切成圓片的土豆水洗後浸於醇中立即進行火焰消毒,然後裝入培養皿中,保持在過溼狀態。在切成圓片的土豆切片上塗布濃菌液,在25℃培養2天。將在接種菌後的切片的大部分中觀察到腐敗的評價為陽性,將接種地方稍微腐敗程度的評價為陰性。這次,作為土豆使用「とかちこがね」。
對於菸草過敏性反應試驗如下進行。
用注射器向菸草(White Burley或Bright Yellow)的葉肉內注入菌液。菌液使用菌濃度為1×108cells/ml的和菌濃度為1×109cells/ml的兩種。將注入有各種菌液的菸草栽培5天,將菌液的浸潤部發生脫水症狀、呈現褐色或暗綠色的判定為陽性。將即使注入任何菌液,也不發生變化或黃化的程度的判斷為陰性。
澱粉的同化性試驗如下進行。首先,在普通瓊脂培養基(在水1L中含有瓊脂35g和可溶性澱粉10g)上畫線移植菌株,在30℃培養2~3天。培養後,將Lugol的碘溶液(在水30ml中含有碘0.1g和碘化鉀0.2g)注到上述的瓊脂培養基上,將在菌的菌落周圍看到透明部分的情況判定為陽性。
糖或有機酸等碳化合物的同化性是在後述組成的基礎培養基5ml中添加碳化合物(D-葡萄糖、蔗糖、海藻糖、阿東糖醇、山梨醇、丁酸、丙酸、丙二醇中的任意之一)0.1重量%或0.2重量%(對於D-葡萄糖、蔗糖、海藻糖、阿東糖醇、山梨醇為0.2重量%;對於丁酸、丙酸、丙二醇為0.1重量%)來製作培養基,在所製作的培養基上種植菌體,在30℃培養2~3天(對於丁酸為5天)後,將看到菌增殖的判定為陽性。
·基礎培養基(1L)的組成 ·Hutner的無機鹽溶液(1L)的組成 將次氮基三乙酸溶於蒸餾水,用氫氧化鉀中和後,添加其餘的鹽類。
·鹽類原液(100ml的組成) 為了明確050572I9株是羅氏假單胞菌、螢光假單胞菌中的哪一種,對於作為公知菌株的羅氏假單胞菌JCM11940株、螢光假單胞菌NBRC14160株,與上述同樣地進行上述表2的項目試驗。將其結果示於表2。
此外,已知螢光假單胞菌對西紅柿表現病原性而使西紅柿細菌性莖壞疽病發病,但為了研究050572I9株對西紅柿是否具有這樣的病原性,進行以下那樣的試驗。
將050572I9株在液體培養基中培養直至A600(波長600nm的吸光度)達到1.0,將該培養液散布接種於以西紅柿苗的葉柄基部為中心的主莖和葉柄部分。栽培7天後,觀察苗,結果沒有看到西紅柿細菌性莖壞疽病的病症。栽培14天後和栽培21天後觀察苗,但同樣沒有看到西紅柿細菌性莖壞疽病的病症。此外,使西紅柿苗帶傷後,在該部分接種050572I9株的上述培養液並進行同樣的試驗,但是同樣沒有看到西紅柿細菌性莖壞疽病的病症。進而,用注射器向西紅柿苗的內部注入接種050572I9株的上述培養液,進行同樣的試驗,同樣沒有看到西紅柿細菌性莖壞疽病的病症。
由表2的結果可知,050572I9株與螢光假單胞菌NBRC14160株的不同點是有無明膠的分解力、精氨酸的分解力、蔗糖的同化性、阿東糖醇的同化性、丙酸的同化性和丙二醇的同化性。另一方面,050572I9株與羅氏假單胞菌JCM11940株的不同點僅是有無硝酸鹽的還原能力。
此外,進行菌體的形狀觀察,結果050572I9株(細胞全長2.0~2.5μm、細胞寬幅0.7~0.8μm)與羅氏假單胞菌JCM11940株(細胞全長2.0~2.5μm、細胞寬幅0.7~0.8μm)為大致相同的大小,與此相對,螢光假單胞菌NBRC14160株(細胞全長2.2~2.7μm、細胞寬幅0.8~1.0μm)的全長和寬幅比050572I9株稍大。
進而,050572I9株與螢光假單胞菌不同,不會使西紅柿細菌性莖壞疽病發病。
將以上結果綜合考慮,考慮到050572I9株與羅氏假單胞菌的同源性高於螢光假單胞菌,因此將050572I9株鑑定為羅氏假單胞菌。本發明人等將該050572I9株命名為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羅氏假單胞菌是生物安全第1級的微生物。
另外,用農業環境技術研究所的資料庫檢索050572I9株的API20NE的解析結果,雖然是極低的機率,為9%,但是由於提示050572I9株是邊緣假單胞菌邊緣致病變種的可能性,因此為了驗證該可能性,通過以下的試驗研究050572I9株是否對已知邊緣假單胞菌邊緣致病變種發揮病原性的白菜和萵苣顯示病原性。
將對050572I9株進行液體培養而得到的培養液進行離心分離,回收菌體。將回收的菌體用水懸浮,添加水進行調整,使得該菌體懸浮液的A600達到1.0。在該菌體懸浮液中浸漬白菜中脈部的切片。從菌體懸浮液中取出切片,在28℃溫育4天。其後,觀察該白菜切片,結果完全不顯示邊緣假單胞菌邊緣致病變種成為病原菌的白菜腐敗病的病症(產生水浸狀的綠褐色斑點)。
使用萵苣代替白菜進行同樣的試驗,但同樣完全不顯示邊緣假單胞菌邊緣致病變種成為病原菌的萵苣腐敗病的病症(產生水浸狀的病斑、葉脈褐變並擴大)。此外,如上述表2所示,050572I9株也不會引起土豆的塊莖腐敗。由這些可以確認,050572I9株不是邊緣假單胞菌邊緣致病變種。
4.菌體懸浮液的製備 在300ml容量的三角燒瓶中裝入標準液體培養基(酵母提取物0.25%,腖0.5%,葡萄糖0.1%,pH7.0)150ml,進行加熱滅菌。接種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FERM BP-10912株)的前培養物0.1ml,在往復振蕩機中於30℃、以100rpm培養3天。將得到的培養液進行離心分離並取出上清,將沉澱用水清洗,再次離心後取出上清並用水清洗沉澱。如此製備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的菌體懸浮液。
5.植物病害防除可溼性粉劑組合物的製造 將上述4.中製備的菌體懸浮液冷凍乾燥。該乾燥物的活菌數是1.0×1011cfu/g。將菌體乾燥物10重量份與萘磺酸(鈉)甲醛縮聚物9重量份、硫酸鈣及其水合物81重量份混合均勻,得到可溼性粉劑組合物。可溼性粉劑組合物是以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為有效成分的藥劑。
〔試驗例1〕 萵苣軟腐病防除效果試驗(室內試驗) 將上述4.中得到的菌體懸浮液用水稀釋來製備處理液(A600=0.1)。將處理液散布於萵苣中脈部切取葉的切取口。作為比較例,將Biokeeper(註冊商標)可溼性粉劑(中央硝子株式會社制)的1000倍稀釋液同樣地散布處理。將散布處理的各種萵苣在加溼條件下於28℃溫育5小時後,將萵苣軟腐病的病原菌(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的水懸浮液(A600=0.5)接種於各個萵苣的切取口。接種處理後在28℃溫育4天後,按以下的基準調查發病程度,基於以下的式1和式2算出發病度和防除價。
基準0無病變 基準1病變小於中脈部的10% 基準2病變為中脈部的10~50% 基準3病變為中脈部的50~75% 基準4病變超過中脈部的75%
n1~n4是對應於各個基準1~4的葉數 防除價=(1-(處理區的發病度/無處理區的發病度))×100 將萵苣軟腐病防除效果試驗(室內試驗)的結果示於表3。
表3

由表3可知,確認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的防除價為72.4以及對萵苣軟腐病具有高防除效果。此外,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顯示出比使用非病原性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的Biokeeper(註冊商標)可溼性粉劑更優異的防除價。
〔試驗例2〕 白菜軟腐病防除效果試驗(田地試驗) 將上述4.中得到的菌體懸浮液用水稀釋來製備處理液(A600=0.1)。將處理液散布處理於定植在田地的白菜。作為比較例,將Biokeeper(註冊商標)可溼性粉劑(中央硝子株式會社制)的1000倍稀釋液、或Coppersin(註冊商標)可溼性粉劑(明治制果株式會社制)的1000倍稀釋液同樣地散布處理。散布處理隔1周實施2次。此外,白菜軟腐病的病源菌(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在第1次散布處理的當天,散布接種其水懸浮液(A600=0.1)。自第2次散布1周後,用以下的基準調查發病程度,基於以下的式3、式4和式5算出發病度、發病株率和防除價。
基準0無發病 基準1在外葉的一部分看到發病 基準2在外葉和結球葉的一部分看到發病 基準3在結球葉的大部分看到發病
n1~n3是分別對應於基準1~3的株數 發病株率=(發病株數/全部調查株數)×100
將白菜軟腐病防除效果試驗(田地試驗)的結果示於表4。
表4

由表4可知,確認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對發病度的防除價為72.2、對發病株率的防除價為72.3、對白菜軟腐病具有高防除效果。此外,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的防除價是與作為以鹼性氯化銅為主要成分的化學系防除劑的Coppersin(註冊商標)可溼性粉劑同等的防除價,是比使用非病原性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的Biokeeper(註冊商標)可溼性粉劑更高的防除價。
〔試驗例3〕 柑橘潰瘍病防除效果試驗(室內試驗) 將上述4.中得到的菌體懸浮液用水稀釋來製備處理液(A600=0.1)。將處理液散布於用手術刀劃傷的柑橘(檸檬)葉。作為比較例,將Agrept(註冊商標)可溼性粉劑(明治制果株式會社)的1000倍稀釋液同樣地散布處理。其後,在加溼條件下於28℃溫育5小時,然後在傷口上接種柑橘潰瘍病菌(野油菜黃單胞菌柑橘病原變種Xanthomonascampestris pv.citri)的水懸浮液(A600=0.5)。接種處理後在28℃溫育7天,按以下的基準調查發病程度,基於以下的式6和式7算出發病度和防除價。
基準0未見病斑 基準1稍見病斑 基準2看到病斑 基準3看到顯著病斑
n1~n3是對應於各個基準1~3的病斑數 防除價=(1-(處理區的發病度/無處理區的發病度))×100 將柑橘潰瘍病防除效果試驗(室內試驗)的結果示於表5。
表5

由表5可知,確認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的防除價為81.8,對柑橘潰瘍病具有高防除效果。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的防除價比作為以鏈黴素硫酸鹽為主要成分的化學系防除劑的Agrept(註冊商標)可溼性粉劑的防除價更高。
〔試驗例4〕 柑橘潰瘍病防除效果試驗(田地試驗) 將上述4.中得到的的菌體懸浮液用水稀釋來製備處理液(A600=0.05)。將處理液對臍橙樹木整體進行散布處理。作為比較例,將Coppersin(註冊商標)可溼性粉劑(明治制果株式會社制)的1000倍稀釋液同樣地散布處理。散布處理自落花10天後和其後每2~3周1次,實施共計3次。自最終散布7天後,按以下的基準調查臍橙的葉和果實的發病程度,基於以下的式8、式9、式10和式11算出發病度、發病葉率、發病幼果率和防除價。
基準0無病斑 基準1病斑數為1~3個 基準2病斑數為4~10個 基準3病斑數為11~20個 基準4病斑數為21個以上
n1~n4是對應於各個基準1~4的葉和幼果數 發病葉率=(發病葉數/全部調查葉數)×100 發病幼果率=(發病幼果數/全部調查幼果數)×100
對於發病葉率、發病幼果率的防除價也同樣地計算。
將柑橘潰瘍病防除效果試驗(田地試驗)的結果示於表6(柑橘葉)和表7(柑橘幼果)。
表6

表7

由表6和表7可知,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顯示出對葉子發病度的防除價為72.5、對發病葉率的防除價為67.5的高防除價。此外,對幼果發病度的防除價為77.5、對發病幼果率的防除價為60.7的高防除價。
〔試驗例5〕 萵苣軟腐病防除效果試驗(室內試驗) 將上述4.中得到的菌體懸浮液用水稀釋來製備處理液(A600=0.05)。此外,將對與上述4.同樣培養和製備羅氏假單胞菌JCM11940的菌體懸浮液和與上述5.同樣進行製劑製備的可溼性粉劑用水稀釋來製備處理液(A600=0.05)。進而,將與上述4.同樣地培養和製備螢光假單胞菌NBRC14160的菌體懸浮液用水稀釋而製備處理液(A600=0.05)。
將對4.中得到的菌體懸浮液稀釋而成的上述處理液散布於萵苣中脈部切取葉的切取口。此外,將對含有羅氏假單胞菌JCM11940的菌體懸浮液稀釋而成的上述處理液同樣地散布於萵苣中脈部切取葉的切取口。進而,作為比較例,將對含有螢光假單胞菌NBRC14160的菌體懸浮液稀釋而成的上述處理液同樣地散布於萵苣中脈部切取葉的切取口。
將經散布處理的各個萵苣在加溼條件下於25℃溫育5小時後,將萵苣軟腐病菌(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的水懸浮液(A600=0.5)接種於傷口。接種處理後在25℃溫育5天後,按以下的基準調查發病度,基於以下的式12和式13算出發病度和防除價。
基準0無病變 基準1病變小於中脈部的10% 基準2病變為中脈部的10~50% 基準3病變為中脈部的50~75% 基準4病變超過中脈部的75%
n1~n4是對應於各個基準1~4的葉數 防除價=(1-(處理區的發病度/無處理區的發病度))×100 將萵苣軟腐病防除效果試驗(室內試驗)的結果示於表8。
表8

由表8可知,雖然羅氏假單胞菌JCM11940株比050572I9株差,但是防除價為57.1且對萵苣軟腐病具有防除效果。然而,確認與羅氏假單胞菌為近緣種的螢光假單胞菌的防除價為0.0且對萵苣軟腐病沒有防除效果。
〔試驗例6〕 萵苣腐敗病防除效果試驗(室內試驗) 將上述4.中得到的菌體懸浮液用水稀釋來製備處理液(A600=0.05)。在處理液中將以萵苣中脈部為中心的切取葉片浸漬處理10分鐘。作為比較例,將Vegikeeper〔註冊商標〕可溼性粉劑(中央硝子株式會社制)的1000倍稀釋液同樣地浸漬處理。將經藥劑處理的各個萵苣葉在加溼條件下於25℃溫育5小時後,將萵苣腐敗病菌(菊苣假單胞菌PCL2001)的水懸浮液(A600=0.01)在切片的斷面兩側各接種20μl。處理後,在25℃溫育5天,按下述的基準調查發病度。
基準0無病變 基準1病症小於中脈部的10% 基準2病症為中脈部的10~50% 基準3病症為中脈部的50~75% 基準4病症超過中脈部的75%
n1~n4是對應於各個基準1~4的葉數 防除價=(1-(處理區的發病度/無處理區的發病度))×100 表9

由表9可知,確認羅氏假單胞菌(Pseudomonas rhodesiae)050572I9株的防除價為87.5且對萵苣腐敗病具有高防除效果。此外,羅氏假單胞菌(Pseudomonas rhodesiae)050572I9株顯示出比Vegikeeper〔註冊商標〕可溼性粉劑優異的防除價。
〔試驗例7〕 甘藍黑腐病防除效果試驗(室內試驗) 將上述4.中得到的菌體懸浮液用水稀釋來製備處理液(A600=0.05)。將以甘藍葉的葉脈為中心而切取得到的葉片在處理液中進行10分鐘浸漬處理。作為比較例,將Vegikeeper(註冊商標)可溼性粉劑(中央硝子株式會社制)的1000倍稀釋液同樣地進行浸漬處理。將經藥劑處理的各個甘藍葉在加溼條件下於25℃溫育5小時後,將甘藍黑腐病菌(野油菜黃單胞菌野油菜致病變種CAX303)的水懸浮液(A600=1.0)在切片的斷面兩側各接種20μl。處理後,在25℃溫育8天,按下述的基準調查發病度。
基準0無病變 基準1病症僅在切口的一部分產生 基準2病症產生到葉脈的一部分 基準3病症在葉脈整體產生 基準4病症在葉脈整體產生且產生到葉面
n1~n4是對應於各個基準1~4的葉數 防除價=(1-(處理區的發病度/無處理區的發病度))×100 表10

由表10可知,明確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的防除價為60.0且對甘藍黑腐病具有高防除效果。此外,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顯示出比Vegikeeper(註冊商標)可溼性粉劑優異的防除價。
〔試驗例8〕 桃細菌性穿孔病防除效果試驗(田地試驗) 將上述4.中得到的菌體懸浮液用水稀釋來製備處理液(A600=0.1)。將處理液對桃樹木整體進行散布處理。散布處理在落花後立即進行第1次,在其7天後、22天後、34天後、49天後進行處理,實施共計5次。自第2次散布15天後、第4次散布6天後、自最終散布8天後對GL1m周邊的樹周圍的新梢葉調查健全葉數和患病葉數,算出防除價。
表11

由表11明確,羅氏假單胞菌050572I9株對生長期的桃顯示出防除價達50~65左右之高的桃細菌性穿孔病防除效果。
序列表
日本曹達株式會社
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微生物和使用該微生物的植物病害防除劑
Case775
JP 2006-302263
2006-11-8
3
PatentIn version 3.4
1
1422
DNA
羅氏假單胞菌
1
ggcctaacac atgcaagtcg agcggtagag agaagcttgc ttctcttgag agcggcggac 60
gggtgagtaa tgcctaggaa tctgcctggt agtgggggat aacgttcgga aacggacgct120
aataccgcat acgtcctacg ggagaaagca ggggaccttc gggccttgcg ctatcagatg180
agcctaggtc ggattagcta gttggtgggg taatggctca ccaaggcgac gatccgtaac240
tggtctgaga ggatgatcag tcacactgga actgagacac ggtccagact cctacgggag300
gcagcagtgg ggaatattgg acaatgggcg aaagcctgat ccagccatgc cgcgtgtgtg360
aagaaggtct tcggattgta aagcacttta agttgggagg aagggccatt acctaatacg420
tgatggtttt gacgttaccg acagaataag caccggctaa ctctgtgcca gcagccgcgg480
taatacagag ggtgcaagcg ttaatcggaa ttactgggcg taaagcgcgc gtaggtggtt 540
tgttaagttg gatgtgaaat ccccgggctc aacctgggaa ctgcattcaa aactgactga 600
ctagagtatg gtagagggtg gtggaatttc ctgtgtagcg gtgaaatgcg tagatatagg 660
aaggaacacc agtggcgaag gcgaccacct ggactgatac tgacactgag gtgcgaaagc 720
gtggggagca aacaggatta gataccctgg tagtccacgc cgtaaacgat gtcaactagc 780
cgttgggagc cttgagctct tagtggcgca gctaacgcat taagttgacc gcctggggag 840
tacggccgca aggttaaaac tcaaatgaat tgacgggggc ccgcacaagc ggtggagcat 900
gtggtttaat tcgaagcaac gcgaagaacc ttaccaggcc ttgacatcca atgaactttc 960
tagagataga ttggtgcctt cgggaacatt gagacaggtg ctgcatggct gtcgtcagct1020
cgtgtcgtga gatgttgggt taagtcccgt aacgagcgca acccttgtcc ttagttacca1080
gcacgttatg gtgggcactc taaggagact gccggtgaca aaccggagga aggtggggat1140
gacgtcaagt catcatggcc cttacggcct gggctacaca cgtgctacaa tggtcggtac1200
aaagggttgc caagccgcga ggtggagcta atcccataaa accgatcgta gtccggatcg1260
cagtctgcaa ctcgactgcg tgaagtcgga atcgctagta atcgcgaatc agaatgtcgc1320
ggtgaatacg ttcccgggcc ttgtacacac cgcccgtcac accatgggag tgggttgcac1380
cagaagtagc tagtctaacc ttcgggggga cggttaccac gg 1422
2
20
DNA
人工的

16S 27F引物
2
agagtttgat cctggctcag20
3
20
DNA
人工的

16S 1544R引物
3
agaaaggagg tgatccagcc20
權利要求
1、一種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羅氏假單胞菌。
2、一種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羅氏假單胞菌FERMBP-10912。
3、一種變異株,其是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的變異株,而且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羅氏假單胞菌、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或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的變異株,其中,植物病害是選自潰瘍病、細菌性穿孔病、軟腐病、細菌性斑點病、細菌性黑斑病、青枯病、細菌性褐斑病、細菌性莖壞疽病、細菌性稻穀枯病、細菌性苗立枯病、白葉枯病、腐敗病和黑腐病中的1種或2種以上的植物病害。
5、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羅氏假單胞菌、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或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的變異株,其中,植物病害是由於如下病原菌所致病的植物病害,即選自黃單胞菌屬、歐文氏菌屬、假單胞菌屬、雷爾氏菌屬和伯克霍爾德氏菌屬中的1種或2種以上的病原菌。
6、一種植物病害防除劑,其含有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羅氏假單胞菌的菌體。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病害防除劑,其中,羅氏假單胞菌的菌體是選自權利要求2所述的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的菌體和權利要求3所述的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的變異株的菌體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菌體。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病害防除劑,其中,植物病害是選自潰瘍病、細菌性穿孔病、軟腐病、細菌性斑點病、細菌性黑斑病、青枯病、細菌性褐斑病、細菌性莖壞疽病、細菌性稻穀枯病、細菌性苗立枯病、白葉枯病、腐敗病和黑腐病中的1種或2種以上的植物病害。
9、一種植物病害的防除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羅氏假單胞菌、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或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的變異株施用於植物和/或該植物的栽培土壤。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對環境負荷少、抵抗性病原菌產生的可能性極低、並且對多種植物病害(特別是葉菜、根菜類的軟腐病、潰瘍病)具有優異防除能的微生物,含有該微生物的植物病害防除劑,將該植物病害防除劑施用於植物和/或該植物的栽培土壤的植物病害防除方法。使用含有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羅氏假單胞菌(Pseudomonas rhodesiae)、優選對植物病害具有防除能力的羅氏假單胞菌FERM BP-10912或其變異株的菌體的植物病害防除劑。
文檔編號C12N1/20GK101541948SQ20078004030
公開日2009年9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2006年11月8日
發明者前田光紀 申請人:日本曹達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