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管理對象間關係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4-07 04:55:05

專利名稱:管理對象間關係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管理對象間關係的裝置,這些對象是在有限長地址段(field)中可以單個識別的對象。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是關於可供實時應用的裝置。每個關係關聯著兩個對象,它們屬於同一組對象,或分別屬於含有同類對象或不同類對象的兩組。對術語「關係」應該作廣義的理解,因為具體的關係作為所考慮的應用的函數會各有不同。再有,一個對象可以由一種或多種不同類型的關係與一個或多個其他對象相關聯。
一個特別重要的應用在於遠程通信領域,特別是在於管理以異步方式傳送的單元(cell)之間關係的領域。一個異步傳送方式(ATM)交換系統(switching system)包括一個或多個緩衝存儲器用於暫時存儲要被交換的單元。緩衝存儲器通常被用作為隊列,例如先進先出(FIFO)型隊列。在這第一個應用例中,必須管理緩衝存儲器的各位置之間的順序關係,以指示存於各自所述位置的單元的隊列順序。
在本應用中,其關係是「隊列中下一個單元」型的關係,它把位於緩衝存儲器中某一位置的一個單元與「下一個」位於緩衝存儲器中某一其他位置的另一個單元關聯起來。一般地說,對於由多個隊列共享的一個緩衝存儲器,那個另外的位置並不是一個相鄰位置,因為這些位置是以隨機次序釋放的,而且在它們被釋放時即被重新使用。
結果,是通過管理單元識別標誌來實現管理各個單元在隊列中的順序,這種單元識別標誌可以是諸如包含這些單元的存儲器位置的地址。例如,為了存儲存於一個緩衝存儲器中的單元的隊列順序,它們的地址被寫於所謂「地址存儲器」的接續地址中,在每次寫操作之後,則通過寫指針增量1來實現對它的寫尋址,在每次讀操作之後,通過對讀指針增量1來實現對它的讀尋址。地址寫入該存儲器中接續行的順序決定了這些單元將被從緩衝存儲器中讀出的順序。
管理隊列中單元順序的另一傳統方法是在隨機存取存儲器中建立一個彼此連結的地址清單,稱作「連結存儲器」。在連結存儲器中的位置對應於在緩存存儲器中的各自位置。在連結存儲器中的每個位置中含有一個地址,它是要使用的下一個地址,即用於讀取緩衝存儲器中的下一個單元,也用於讀取在連結存儲器中的下一個要使用的地址。這種管理單元間次序的方法在例如歐洲專利申請0441787號(Henrion18)中進行了描述。
在這兩個傳統的管理隊列中單元間順序的實例中,所用的顯式識別標誌是單元地址,而單元間的關係則保持為隱含的。
還有另一類關係,它不是定義對象的特定順序或特定分類,而是定義這些對象屬於同一對象子集(subset)或組,而且所考慮的子集中的全部對象對於這種關係具有完全相同的特性。在遠程通信領域,這種關係的一個實例是這樣一種單元之間的關係,即在同一時間間隔裡要由緩衝存儲器恢復這些單元,以使它們按照與其到達順序相對應的順序重新排序。當一個單元到達所考慮的交換系統時,系統與一時間標籤相關聯,該時間標籤指明要在交換系統的一個輸出端恢復該單元的時間間隔。於是,與同一時間標籤相關聯的所有單元被一種「屬於子集」關係關聯到所述時間標籤上,而在屬於該集合的各個單元之間沒有任何順序關係。例如在歐洲專利申請0438415號(Henrion 17)中描述了這種單元重新排序方法。
為了管理一個非順序對象集合中的這種分組,傳統方法是使用·一個隊列存儲器,其中的單元保留足夠長的時間,以使後來的單元能追趕上其他具有同一時間標籤的單元;以及·一個堆棧,凡具有所述時間標籤的所有單元均不按特定的順序而是按每個單元子集的時間標籤傳送到該堆棧中。
用於管理那些有序或無序對象集合中各對象間關係的已知方法,通常是由傳統的隨機存取存儲器或內容可尋址存儲器來實現的。那些已知方法的實現總是簡化為存儲對象標識,而不是存儲對象間關係的標識。正是這種存儲對象標識的方式(例如作為它們在隊列中順序的函數)決定了對象間的順序關係的隱含性。結果,利用隱含關係管理對象的傳統裝置受到如下限制·如果必須在同一操作期間管理多個關係(例如當要對於給定集合增加或去掉一個對象時就必須找出並重新安排各個關係),則執行管理操作所需的時間會變得極長以致不可能實現。
·為了能通過並行操作來節省時間,對隱含關係的管理被分配到多個存放對象標識的分立存儲器中。由於這一原因,使得實現管理多個關係的裝置變得異常複雜。隨著存儲器個數的增加,以及對存儲器的各種訪問之間的互聯所需平行路徑個數的增加,其複雜性快速增長需要選擇存儲器元件的多個導線;控制寫操作的多個導線;以及控制讀操作的多個導線。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議一種管理對象間關係的裝置,該裝置能更好地滿足實時性限制,從而使得能夠考慮管理比當前完成的操作(並行執行和/或多個單位操作的組合執行)更加複雜的操作,在同一對象集合內或在由多個對象集合組成的結構內包含一種或多種關係。
例如,在異步傳輸方式交換系統領域中,管理一個有序單元集中的多個關係可能是有利的,這些關係分別指示下一個單元,前一個單元,一個有序清單中的第一個單元,以及一個有序清單中的最後一個單元。在一個無序的單元子集中,管理一個單元與其他每個單元之間的關係,或者一個單元和作為所考慮子集參考的一個單元之間的關係,可能是有利的。管理這種「隸屬」關係便有可能按不同方式將單元分組按照考慮到每個單元的丟失和/或延遲而加到各個單元上的不同優先級;按照單元再排序分組;按輸出隊列;等等。
本發明提供管理在有限地址域內可單獨識別的對象之間關係的裝置。
其特徵在於,對於由兩個不同對象(稱作第一對象和第二對象)組成的對象對,以及可能關聯這兩個對象的每個關係,該裝置包括一個「關係」存儲器元件,用於存儲指示所述關係存在或不存在的「關係」信息;其特徵在於,所述各個關係存儲器元件的結構是具有至少二維的陣列,其實現辦法是利用多條能夠傳送對象選擇信號和操作控制信號的總線,每個部件位於兩個「單獨」總線的交叉點,每個單獨總線對應於一個單個對象並適於傳送至少一個「選擇」信號以選擇所述對象;其特徵在於,每個元件包括一個邏輯電路,它能接收至少一個選擇信號並能接收至少一個操作控制信號,以向所述元件寫入或從中讀出關係信息;以及其特徵在於,該裝置包括與總線存取點相耦合的邏輯部件,以向這些總線存取點提供操作控制信號,向它們提供對象選擇信號,以及從這些總線存取點接收被讀入關係存儲器元件的信息。
其特徵在於,該裝置包括與總線存取點相耦合的邏輯部件,以向這些總線存取點提供至少是操作控制信號和對象選擇信號;並接收被讀入關係存儲器部件的信息。
這樣,該裝置的一個特點是直接地管理兩個對象之間的關係,即顯式關係,而不是間接地管理這些關係,因為每個存儲器元件用於通過激活對應於這些對象的單個總線來以直接尋址方式存儲或恢復兩個對象之間的關係。
該裝置的一個特點是提供比現有技術裝置快得多的處理速度,因為它能通過總線陣列直接存取關係信息。這種分布式陣列結構提供了對與兩個對象之間關係相對應的每個存儲器元件的快速的訪問。再有,對於對應於一個給定對象的單個總線的讀激活(read acti-vation),在單個操作中可訪問存儲所建立的該對象和集合中其他對象之間關係的所有存儲器元件。這樣,單個讀操作可以同時知道所有這些關係。因而所需時間很短。類似地,單個寫操作可以同時存儲多個關係的存在和不存在。
本發明的裝置的一個最佳實施例用於管理由N個對象組成的一個對象集合中兩個不同對象間的不一定對稱的關係,其特點在於各個總線的組成是·N列控制總線,分別對應於N個對象,並分別控制N列元件;·N行控制總線,分別對應於N個對象,並分別控制N行元件;每個行控制總線與每個列控制總線有一個交叉點;以及其特徵在於,該關係管理裝置有N(N-1)個存儲器元件,用於能把N個獨立對象中兩兩關聯起來的每個關係;所述存儲器元件位於行控制總線和列控制總線的交叉點,但不包括處在陣列一個對角線上的交叉點。
本發明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用於管理N個對象組成的集合中的對稱關係,其特點在於它由N個單獨總線構成,分別對應於N個對象,每個總線有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共用一個公共端;而且每個總線與所述N個總線中的其他每個總線各有一個交叉點;其特徵在於,該關係管理裝置有1/2N(N-1)個關係存儲器元件,用於所述有N個對象的集合中兩兩對象可能伴隨的對稱關係;其特徵在於,存儲排在i=1至k-1的對象與排在k位的對象(這裡k處於1至N的範圍)之間關係信息的存儲器元件位於對應所述k位對象的單個總線的第一分支和對應所述i=1至k-1位對象的各單個總線的第二分支的交叉點上;以及其特徵在於,存儲排在k位的對象與排在j=k+1至N的對象之間關係信息的存儲器元件位於對應所述k位對象的單個總線的第二分支和對應所述j=k+1至N位對象的各單個總線的第一分支的交叉點上。
這個實施例表現出的優點是它特別簡單,因為它能以N個訪問點來管理N個對象之間的對稱關係,而只用1/2(N2-N)個存儲器元件。對於大多數關係它都是可用的,因為這些關係一般是對稱的。例如,當使用按已知順序排列的單元時,如果單元A放在單元B的前面,那麼顯然單元B是放在單元A的後面。於是不需要把這兩種冗餘關係都存儲起來。
在某些具體應用中,這種結構也使其能夠同時訪問存儲器元件集合中第一和第二子集之間的關係,而不必同時訪問在同一子集內各對象之間的關係。於是,訪問既快又可以選擇。
從下面對實施例的描述及附圖,可對本發明更好地理解並看出本發明的其他特點。這些附圖是

圖1至圖4概要描述了本發明裝置的四個實施例。
圖5概要描述了本發明裝置的關係存儲器元件的第一實施例;圖6顯示出為控制圖5所示實施例的「正交」總線及對應於一給定對象的訪問點;圖7概要描述了圖5所示第一實施例的一個變體;圖8顯示出在進行讀操作以讀出兩個子集A和B的對象之間關係的過程中(當從A實現讀操作時),管理裝置(包括如圖5所示存儲器元件)是如何操作的;圖9概要描述了包括如圖5所示存儲器元件的本發明裝置實施例,並顯示出當對關聯一個對象集的子集S的各對象的關係進行操作時該實施例裝置是如何操作的;圖10顯示出當一個寫操作涉及兩個對象子集(S1和S2)時產生的問題;圖11概要描述了本發明裝置的關係存儲器元件的第二實施例;圖12顯示出為控制圖10所示實施例的「正交」總線及對應於一給定對象的訪問點;圖13顯示出在讀出所考慮對象集中一單個對象與全部其他對象之間存在的全部關係的過程中,包括如圖10所示存儲器元件的管理裝置如何操作;圖14和圖15顯示出在對關聯子集S1的對象和子集S2的對象(這裡S1和S2沒有聯接)的關係完成同一寫操作的兩種變體操作過程中,該同一裝置的兩種操作變體。這裡不包括同一子集的對象之間的所有關係;圖16和圖17概要描述包括諸如圖5所示存儲器元件的本發明裝置的變體實施例,並顯示出當對關聯子集S1的對象和子集S2的對象的關係完成寫操作時該實施例是如何操作的(這裡S1和S2是不相交的);圖18給出,在進行寫操作以寫入兩個任意的非不相交的子集S1和S2的對象間關係過程中,包括諸如圖11所示存儲器元件的管理裝置的另一種使用;圖19概要描述圖11所示第二實施例的一個變體;
圖20至22顯示出本發明裝置在管理多個靜態對象子集時的應用,這裡的對象子集分別把屬於不同類別的對象組合在一起;圖23至26顯示出能管理動態子集對象的四種基本的關係結構;圖27顯示讀操作,以讀出存在於給定對象和屬於三個不同子集的對象之間的關係;圖28和29顯示與屬於兩組的對象間關係相關的寫操作;圖30和31顯示第一複合操作,它構成了對存在於一對象和任何其他對象間的任何關係的釋放。
圖32概要描述關係存儲器部件第一實施例的一個變體,該變體使其能夠完成第一複合操作;圖33概要描述第二實施例的一個變體,該變體使其能夠完成第一複合操作;圖34和圖35顯示第二複合操作,它構成了兩個同時的讀操作,以讀出存在於兩個給定對象和其他對象間的全部關係,其輸出按照兩個讀操作認定的對象各自分組;圖36概要描述第一實施例的一個變體,該變體使其能夠完成第二複合操作;圖37概要描述第二實施例的一個變體,該變體使其能夠完成第二複合操作;圖38顯示第三複合操作,它在於由傳播實現讀(reading bypropagation);圖39概要描述圖6所示訪問點的實施例變體,該變體包括附加的邏輯部件以完成第三複合操作;圖40概要描述圖12所示訪問點的實施例變體,該實施例包括附加邏輯部件以完成第三複合操作;圖41顯示第四複合操作,它在於通過傳播釋放關係;圖42概要描述圖6所示訪問點的實施例變體,該變體使其能夠完成第四複合操作;圖43是顯示這一變體如何操作的時序圖44概要描述圖12所示訪問點的實施例變體,該變體包括附加部件使其能夠完成第四複合操作;圖45是顯示如何完成第四複合操作的時序圖;圖46顯示第五複合操作,它在於釋放兩個對象間的關係及通過建立兩個新關係來在兩個對象之間插入一個新對象;圖47顯示如何實現第五複合操作;圖48和圖49概要顯示第一實施例的兩個變體,這些變體包括附加的邏輯部件以使其能夠完成第五複合操作;圖50和圖51概要描述第二實施例的兩個變體,這些變體包括附加的邏輯部件以使其能夠完成第五複合操作;圖52顯示第六複合操作,它在於從一個由關係關聯的對象線性鏈中去掉一個已知對象E而不必知道它的相鄰對象,還在於自動地在被去掉的對象兩側的兩個可能相鄰的對象之間建立直接關係;圖53概要描述第一實施例的一個變體,該變體包括附加的邏輯部件,這些附加部件與圖30所示變體相似,從而使它能完成第六複合操作;圖54是顯示這一變體如何操作的時序圖;圖55概要描述圖12所示訪問點的實施例變體,該變體包括附加邏輯部件以使其能夠完成第六複合操作;圖56概要描述用於本發明裝置的關係存儲器元件的第三實施例,該變體包括附加邏輯部件使其能夠完成第一複合操作和第六複合操作,即釋放存在於給定對象和任何其他對象之間的全部關係,然後自動地在先前通過該給定對象間直接關聯的各對象之間建立關係;圖57是顯示該變體如何操作以完成第六複合操作的時序圖;圖58和圖59分別顯示第一和第二實施例的變體。
圖1概要描述本發明裝置的非最佳化第一實施例的一個部分。這一部分由一個方陣列SN構成,該陣列SN由一存儲器元件矩陣RMP組成,每個元件存儲能把屬於同一對象集E的兩個對象關聯起來的關係存在或不存在的信息,該對象集E由N個對象構成,這些對象分別由N個不同的標識Nos.1,…,N來識別。首先,我們考慮一個均一對象集E的情況,即該集由屬於單一類別的對象組成。例如,它們可以都是單元,或者它們可以都是時間間隔。
圖中未顯示出利用所存儲信息的邏輯電路。陣列SN有N行和N列,每行和每列包含N個元件RMP。這些元件RMP被置於行總線LC(1)…LC(N)(用於矩陣的各行)及列總線CC(1)…CC(N)(用於矩陣的各列)的交叉點上。
一個關係的存在,例如在第X個對象和第Y個對象之間的順序關係的存在,是通過在元件RMP(X,Y)中寫入一位值1來存儲信息的,該元件RMP(X,Y)位於總線CC(X)和LC(Y)之間的交叉點上。可通過讀取這一元件的內容來確定這兩個對象間的關係存在或不存在。
下面描述總線的寫和讀控制。術語「總線」用於包括將同一信號送到一組存儲器元件或從中取出同一信號的任何傳統裝置。最簡單的實施例的構成是每個信號有一個導體,而實現多路復用的其他傳統實施例也能用於本發明的裝置。
這種結構要求對由N個對象構成的集合E有N2個存儲器元件。立即就能看出,這些元件中有一些是無用的。那些位於矩陣對角線(用虛線表示)上的元件是無用的,因為沒有任何對象與它本身有一種關係。再有,在實線中遇到的關係通常是對稱關係是互換的或互逆的。對於互換的關係,如果對象X與對象Y有某種關係,那麼對象Y與對象X有同樣關係。例如,「相同於」關係即為對稱的。對於互逆的關係,如果對象X與對象Y有某種關係,那麼Y與對象X有一種完全確定的相反關係。例如,在處理按其到達順序排列的對象時,考慮對象序列到達順序如果對象X先於對象Y到達,那麼它能隱含地導出對象Y後於對象X到達,所以不需存儲該第二種關係的存在。
圖2概要描述本發明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一部分,該實施例是對於一對稱關係最佳化的。它由存儲器元件的三角陣列TN構成。如圖1中那樣,未畫出使用所存信息的邏輯電路。該存儲器元件矩陣已被簡化,刪除了位於矩陣對角線上以及位於由所述對角線確定的一半矩陣上的那些存儲器部件。總線CC(1)和LC(N)也被刪除了,因為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會用於任何存儲器元件。
例如,對於給定的小於或等於N的K,通過使用列總線CC(K)和行總線LC(1)…LC(K-1),能夠寫或讀代表第K個對象與K-1個其他對象Nos,1,…,K-1之間關係存在或不存在的信息。相應的元件RMP示為黑色。在下文中,位於K的對象稱作對象K。
通過使用列總線CC(K+1),…,CC(N)和行總線LC(K),還能向元件RMP寫入信息或從中讀出信息,用以指示對象K和對象K+1,…,N之間關係的存在或不存在。相應的元件RMP用陰影表示。這樣,可以看出,總線CC(K)和LC(K)用於同時寫或讀關於對象1,…,N構成集合中的對象K與集合中所有其他對象之間關係的信息。能把這兩個總線在一個公共點連到一起,在下文中稱作對象K的訪問點,並寫作AP(K)。
圖3概要描述本發明裝置的第三實施例,它對於對稱關係最佳化,其中對每個對象K(K位於1至N範圍)只有一個訪問點AP(K)。它由一三角陣列TN』構成,例如有右角三角形形式。N列總線CC(X)和N行總線LC(Y)被重新放置成N個「正交」總線,每個總線由二個相互正交的分支組成,兩個分支共用一個與訪問點相連的公共點。每個正交總線對應於一個單個對象。例如,對應於一個N對象集合中K位置的對象的訪問點AP(K)與構成分支BO(K)和BO』(K)的正交總線相連,這兩個分支分別平行於處在右角的陣列TN』的兩個側邊。
為了存儲代表選自N個對象中的兩個不同對象間關係存在或不存在的信息,這個陣列TN』由1/2N(N-1)個存儲器元件RMP組成。存儲器元件RMP(i,k)存儲排在第K個位置上的對象(K在1至N範圍選取)與位於i=1至k-1的對象之間的關係信息,該存儲器元件RMP(i,K)位於分支BO(K)與對應於位於i=1至k-1的對象的各正交總線的分支BO』(i)之間的各交叉點。存儲器元件RMP(j,k)存儲器第K個對象和位於j=k+1至N的對象之間的關係信息,該存儲器元件RMP(J,K)位於與第K位對象對應的正交總線的分支BO』(K)和與位於j=K+1至N的對象對應的各控制總線的分支BO(j)之間的交叉點上。
三角形陣列TN』的所有訪問點AP(1),…,AP(N)被連於邏輯部件LM,以向控制總線提供讀控制信號和寫控制信號,用於管理對象間的關係。
下面只考慮對稱關係,存儲對象X和對象Y之間關係及其對稱關係存在或不存在的存儲器元件記為RMP(X,Y)和RMP(Y,X)。
這裡描述的陣列結構的實例所具有的控制總線為相互正交的直線段形式。然而,任何其他形式也能使用,只要對應於對象的每個總線與對應於其他對象的控制總線的每一個之間有至少一個交叉點,因為每個存儲器元件必須位於兩條總線之間的交叉點上。
圖4是一幅透視圖,概要描述陣列的第四實施例,該陣列分布於三維空間。這個實施例是針對四個對象(第1、2、3、4號對象)間的對稱關係實現最佳化的。它由四個正交總線構成,每個總線由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組成,其例外是有一條總線第二分支不被使用。這第四實施例包括三個相互疊加的三角形層·層TN1,正交總線的第一分支BO(1),…BO(4)位於這一層;·層TN2,六個關係存儲器元件位於這一層,例如元件RMP(3,4)存儲第3號對象和第4號對象之間關係的存在或不存在信息;以及·層TN3,正交總線的第二分支BO』(1),BO』(2),BO』(3)位於這一層。
第一分支BO(1),…,BO(4)分別與四個訪問點AP(1),…,AP(4)相連。分支BO(1),BO(2),及BO(3)分別由總線BV(1),BV(2)及BV(3)連到第二分支BO』(1)、BO』(2)及BO』(3),總線BV(1),BV(2)及BV(3)正交於這三層所在平面。每個存儲單元由正交於層TN1、TN2及TN3所在平面的一組鏈路連接到一個正交總線的第一分支以及另一正交總線的第二分支。例如,由一組鏈路L3將存儲器元件RMP(3,4)連於分支BO』(3);並由一組鏈路L4將其連於分支BO(4)。
在同一個N對象集合中,在對象之間可以同時存在兩種類型的關係相互排他的關係以及不排他的關係·當所有的關係都是排他的時,也就是說,如果在任何情況下,在屬於兩個給定類別的集合中的兩個對象之間只能有一種關係,那麼這兩個對象間關係的性質能保持為隱含的,因為它能從這兩個對象中每一個所屬類別推導出來。於是,單個關係存儲器元件能管理兩個對象間的關係的存在,不管這種關係的性質如何。例如,當這兩個對象中的每一個或者是單元或者是時間位置,則存在三種排他的關係,這取決於或者這兩個對象都屬於相同的「單元」類,或者都屬於相同的「時間位置」類,或者分別屬於「單元」類和「時間位置」類。
·當這些關係是非排他的,因而在兩個給定對象之間能同時存在的時候,管理裝置陣列必須對每對對象都包括多個存儲器元件,以便對每個可能的關係存儲其存在或不存在信息。這個陣列或者是對每種關係有一個存儲器元件,或有有限定數量的存儲器元件,而以其中的數據代表被編碼的每種關係的存在或不存在。例如,稱作類型1,2,3,…,6的六種關係的存在或不存在可以被編碼和存儲於三個存儲器元件中,作法是存儲下列二進位字
圖5概要描述記為RMP1(X,Y)的存儲器元件實施例。它可用於上述任何一個實施例SN,TN,或TN』。
例如,這個元件RMP1(X,Y)位於分支BO1(X)和分支BO』1(Y)的交叉點上,這裡的分支BO1(X)是與對應於對象X的訪問點AP1(X)相連的一個正交總線的分支,而分支BO』1(Y)是與對應於對象Y的訪問點AP1(Y)相連的另一個正交總線的分支。這兩條總線交叉而不彼此連在一起。在下面描述的實施例中,總線的類型是每個要傳送的信號有一個導線。然而,本行專家能使用傳統技術以其他總線結構來替代它們,例如,為了減少導線數目的目的。
元件RMP1(X,Y)的組成是·第一輸入I(Y)接收三個信號STy、RTy及RSy;在本例中,這一輸入包括三根導線,它們分別與分支BO』1(Y)的三根導線相連,分別傳送本例中的這三個信號;·第二輸入I(X)接收三個信號STx、RTx及RSx;在本例中,這一輸入包括三根導線,它們分別與分支BO1(X)的三根導線相連,分別傳送本例中的這三個信號;·第一輸出O1(Y),與傳送信號OLy的分支BO』1(Y)的導線之一相連,所述分支BO』1(Y)的導線構成一個「連線或」(wired-OR)電路WOR2;·第二輸出O1(X)與傳送信號OLx的分支BO1(X)的導線相連,這個導線構成一個「連線或」WOR3;·雙穩態電路5,有「設置」輸入S,「復位」輸入R,以及標號為1的輸出端;·邏輯與門1,有兩個輸入和一個輸出,該輸出與雙穩態電路5的輸入端S相連;·邏輯與門2,有兩個輸入和一個輸出,該輸出與雙穩態電路5的輸入相連;·邏輯與門3,有兩個輸入和一個輸出,該輸出構成輸出O1(X);以及·邏輯與門4,有兩個輸入和一個輸出,該輸出構成輸出O1(Y)。
門1的兩個輸入分別連於提供信號STy的分支BO』1(Y)的導線以及提供信號STx的分支BO1(X)的導線,從而在信號STy和STx同時加到對應於對象x和Y的各自訪問點AP1(X)和AP1(Y)時設置雙穩態電路5。門2的兩個輸入分別連於提供信號RTy的分支BO』1(Y)的導線及提供信號RTx的分支BBO1(X)的導線,從而當信號RTy和RTx同時加到對應於對象X和Y的各自訪問點AP1(X)和AP1(Y)時使雙穩態電路5復位。
門3的兩個輸入分別連於雙穩態電路5的輸出1(當該雙穩電路被設置時它提供一個「1」)以及提供信號RSy的分支BO』1(Y)的導線。每當信號RSy加到對應於對象Y的訪問點AP1(Y)時,門1便將存於雙穩態電路5的一位傳送給輸出O1(X),以便在對應於對象X的訪問點AP1(X)上接收所述位的值,該位構成信號OLx。
門4的兩個輸入分別連於雙穩態電路5的輸出1及提供信號RSx的分支BO1(X)的導體。每當信號RSx加到訪問點AP1(X)時,門4向輸出O1(Y)傳送存儲在雙穩態電路5中的位,從而在對應於對象y的訪問點AP1(Y)上接收所述位的值,所述位的值構成信號OLy。
這樣,該實施例RMP1(X,Y)用於當信號STx和STy同時有效時在雙穩態電路5中存儲「1」』值位;或當信號RTx和RTy同時有效時存儲「0」值位;或者,如果由信號RSx控制讀,則從對應於對象Y的訪問點AP1(Y)讀取存於雙穩電路5的位;或者,如果由信號RSY控制讀,則從對應於對象X的訪問點AP1(X)讀取它。在這個第一實施例中,每個與對象對應的總線所傳送的信號同時完成兩個功能選擇對象和控制操作。
圖6以例顯示由分支BO(K)和BO』1(K)構成的正交總線以及訪問點AP1(K),它們全都對應於對象K。該訪問點有四個導線分別與構成分支BO1(K)的四個導線相連,還與構成分支BO』1(K)的四個導線相連。這些導線使得能完成下述管理操作·寫信息,例如一位值「1」,指示對象K與另一對象之間的一種關係存在;
·寫信息,例如一位值「0」,指示對象K與另一對象之間的一種關係不存在;以及·讀信息,例如一位值,指示對象K與另一對象之間的一種關係存在或不存在。
為完成這些操作,加到訪問點AP(K)的控制信號分別為·「設置位」控制信號STk;·「復位」控制信號RTk;以及·「讀」控制信號RSk。
訪問點AP1(K)的第四根導線為一輸出,向邏輯電路LM發出一個二進位信號OLk,給出讀入一個或多個存儲器元件的結果,分支BO1(K)和BO』1(K)的導線OLk構成「連線或」電路,在圖中以WOR1為標記。
圖7概要描述第一實施例的一個變體RMP1」(X,Y)。在這個變體中,由對應於各自對象的總線所傳送的信號的數目被減至最少,然而有一附加總線OC,它對於所有對象是公用的,而且連接到所有的關係存儲器元件。元件RMP1」(X,Y)位於一正交總線的分支BO1」(X)和另一正交總線的分支BO』1」(Y)的交叉點,前一個正交總線連接於對應對象X的訪問點AP1」(X),而後一個正交總線連接於對應對象Y的訪問點AP1」(Y)。每個分支只有兩個導線,一個傳送選擇信號,用於選擇對應於給定對象的全部元件,另一個傳送對給定對象的讀輸出信號。公共總線OC對於要控制的每個操作有一個導線·一個導線傳送一信號RT,以控制寫一個「0」值,用以指示一種關係不存在;·一個導線傳送一信號ST,以控制寫一個「1」值,用以指示一種關係存在;以及·一個導線傳送信號RD,用於控制讀關係信息。
這樣,在第一實施例的這個變體中RMP1」,目標選擇信號SSx和SSy與用於操作控制的公共信號RT、ST、RD是完全分開的。
在其他變體實施例中,可以實現這兩種功能的部分分開。
存儲器元件RMP1」(X,Y)的組成是·一個雙穩態電路5」,有「置位」輸入S,「復位」輸入R,以及標號為1的輸出;·邏輯與門1」有三個輸入和一個輸出,該輸出與雙穩態電路5」的輸入端S相連;·邏輯與門2」有三個輸入和一個輸出,該輸出與雙穩態電路5」的輸入端R相連;·邏輯與門3」有三個輸入和一個輸出,該輸出構成來自元件RMP1」(X,Y)的輸出,並與分支BO』1」(y)的一個導線相連,所述導線傳送一個讀輸出信號OLy並構成「連線或」電路WOR3;以及·邏輯與門4」,有三個輸入和一個輸出,該輸出構成來自元件RMP1」(X,Y)的輸出,它與分支BO』1」(x)的一個導線相連,該導線傳送一個讀輸出信號OLx並構成「連線或」電路WOR2」。
門1」的第一輸入與分支BO』1」(Y)的導線之一相連以接收編址信號SSy。門1」的第二輸入與分支BO1」(X)的一個導線相連以接收編址信號SSx。門2」的第一輸入和第二輸入分別以同樣方式連接。不論要完成的操作是何種類型,如果要在雙穩態電路5」中寫入「1」或「0」,則通過同時在訪問點AP1」(X)提供選擇信號SSy=1並在對應於對象Y的訪問點AP1」(Y)提供選擇信號SSx=1來選擇特定元件RMP1」(X,Y)。要完成的操作的性質由加到公共總線OC的操作控制信號來確定。門1」的第三輸入與公共總線OC的導線相連,用於當三個信號SSy、SSx和ST同時有效時接收信號ST以在雙穩態電路5」中寫入值「1」。門2」的第三輸入與公共總線OC導線相連,用於當三個信號SSy、SSx和RT同時有效時提供信號RT以在雙穩態電路5」中寫入值「0」。
門3」和門4」二者的第一輸入連於雙穩態電路5」的輸出1。門3」的第二輸入與分支BO』1」(Y)的導線相連,它傳送選擇信號SSy。門4」的第二輸入與分支BO1」(X)的導線相連,它傳送選擇信號SSx。門3」的第三輸入和門4」的第三輸入與公共總線OC的導線相連,當兩個信號RD和SSy同時有效或當兩個信號RD和SSx同時有效時,該公共總線OC的導線傳送信號RD以控制讀操作。在第一種情況裡,讀輸出信號是提供給分支BO1」(X)導線的信號OLx。在第二種情況裡讀輸出信號是提供給分支BO』1」(Y)導線的信號OLy。
自然,本領域技術人員也能借鑑圖5和圖7所示變體之間的各種變體,從而實現其他變體實施例。
應該看到,對應於各個對象的訪問點和關係存儲器點的各種特點使其能夠並行完成多個操作。例如,在圖5所示變體實施例RMP1中,由對訪問點AP1(X)發送信號RSx觸發的來自對象X的讀操作引起所有存儲器元件RMP1(X,Y),其中Y=1到N且Y≠X,中發生讀操作。一個值為「1」的邏輯信號OLy同時出現在對象Y=1,…,N(Y≠X)的所有訪問點AP1(Y),這些對象與所考慮的對象X有一已建立的關係,即它們的存儲器元件RMP1(X,Y)包含二進位信息值「1」。
再有,還能夠完成多重讀操作,即同時從一組對象(例如X1,X2及X3)中進行讀操作。在這種情況中,一個值為「1」的邏輯信號OLy同時出現在至少與對象X1、X2及X3之一建立關係的對象Y=1,…,N的全部訪問點AP1(Y)上。在這種多重讀操作中,作為與對象X1,X2,…Xx當中至少一個建立關係的對象而識別出來的對象Y的集合便是這樣一些對象Y的X個集合的「併集」(使用該名詞u-nion的邏輯意義)這些對象Y會由從X1,X2,…Xx中進行X各個讀(每次從一個對象中讀)而識別出來。除了識別出與對象X1,X2,…,Xx中至少一個(即與X1,或與X2,…,或與Xx)已建立關係的所有對象外,同時從N個對象組成的集合中完成的一個多重讀操作還用於識別出與另一對象有至少一種已建立的關係的全部對象,以及與其他對象中的任何一個都沒有建立任何關係的所有對象。就是說,典型情況是分別識別出那些「忙」的或「被使用」的對象以及那些「自由」的或「未被使用」的對象。
將置位信號STk加到對應於n個預定對象組成的一個子集的n個訪問點,由此觸發的一個寫操作用於同時存儲能從所述n個對象的子集中取出的全部對象對中所有的「兩對象」關係的存在信息。以類似的方式,還能夠存儲n個對象組成的子集中所有可能對象對中兩個對象之間所有關係都不存在的信息,作法是對所述預定子集中的對象的n個訪問點加上一個復位信號RT=1。
開始時我們只考慮了對預定子集所完成的操作,即那些或者是靜態的(即固定組成的)子集,或者是動態的但其組成是可從本發明裝置的外部進行管理的已知組成。其後,我們考慮對那些不是預先確定的對象子集完成的更複雜的操作,即這些子集的組成不一定要為裝置外部知道。
當N個對象構成多個由預定對象組成的子集,而這些子集的組成為裝置外部知道時,可以按以下幾段的描述來完成讀操作和寫操作。
如果從一個或多個對象的讀操作被限定於由n個對象組成的一個已知子集,只要邏輯電路LM包括一個只考慮n個信號OL的邏輯電路就足夠了,這n個信號OL來自對應於該子集中n個對象的n個訪問點。
圖8以實例顯示如何識別出關係,這些關係是在由對象X1,X2,…X8構成的集合E中構成子集S1的對象X3和X4之間建立的,以及在構成另一子集S2的對象X5、X6、X7之間建立的。被讀的關係存儲器元件由圓圈代表。它們是圖5所示的RMP1型存儲器元件。
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完成識別從子集之一(例如S1)的各對象中同時讀,並有選擇地只考慮來自其他子集(在所選實例中即為S2)中對象訪問點的信號OL。
為了把讀操作限於和子集S1中對象有關的關係,邏輯電路LM包括一個邏輯電路LA2,它只向對應於子集S1中對象的訪問點AP(X3)和AP(X4)傳送信號RS=1。為把讀操作限於和子集S2的對象有關的關係,邏輯電路LM包括一個邏輯電路LB2,它只考慮來自對應於子集S2的訪問點AP(X5)、AP(X6)、AP(X7)的信號OL。圖中帶陰影的圓圈代表那些被讀的、但其信息未被電路LB2考慮的那些存儲器元件。在本例中,信號OL=1表示集合S2中哪些對象與集合S1中的對象有至少一種關係。
現在讓我們來考慮對裝置外部已知的子集進行寫操作的可能性。
圖9給出n=5的一個實例。讓我們考慮由五個對象A1、A2、B1、B2、B3構成的子集S,這些對象都處在屬於同一類型的八個對象(N=8)組成的集合E中。例如,這五個對象間的所有可能關係的存在可以藉助單個寫操作來進行存儲,其方法是利用邏輯電路L1(它提供對子集S的選擇,且該電路是邏輯電路LM的一部分)同時將五個信號STk=1分別加到訪問點AP(A1)、AP(A2)、AP(B1)、AP(B2)、AP(B3)。被激活的總線在圖中用實線表示。未被激活的總線在圖中用虛線表示。完成寫操作的每個存儲器元件分別用圓圈表示。
看來能在一次單個操作中存儲A1-A2、A1-B1、A1-B2、A1-B3、A2-B1、A2-B2、A2-B3、B1-B2、B1-B3、B2-B3所有這些關係的存在。以類似的方式還能夠在一次單個操作中抹掉所有這些關係的存在。
然而,存儲器元件的這個第一實施例不可能完成更多的選擇操作以應用於集合E中的至少兩個子集,例如由n1=2的對象A1和A2構成的子集S1以及由n2=3的對象B1、B2、B3構成的子集S2。例如,下列情況是不可能的存儲對象A1和n2個對象B1、B2、B3中每一個之間關係的存在,而不存儲子集S2內的關係B1-B2、B1-B3、B2-B3的存在;或者,存儲n1個對象A1、A2的子集S1中每個對象和n2個對象B1、B2、B3的子集S2中每個對象之間關係的存在,而不存儲子集S1中對象間的關係A1-A2的存在,也不存儲子集S2中對象間的關係B1-B2、B1-B3、B2-B3的存在。
存儲關係的不存在,換句話說,抹掉存儲器元件的內容,也提出類似的問題。
圖10顯示出當本發明裝置由諸如圖5所示元件存儲器元件RMP1構成時該裝置是如何操作的,以此來說明這一問題。利用信號STk=1,邏輯電路LA1激活對應於集合E的子集S1的訪問點AP(A1)和AP(A2),邏輯電路LB1激活對應於集合E的子集S2的訪問點AP(B1)、AP(B2)、AP(B3)。被激活的總線用實線表示。被激活的存儲器元件用圓圈表示。那些存儲子集S1中一對象和子集S2中一對象之間關係存在的存儲器元件的圓圈未加陰影。那些存儲同一子集S1或S2中兩對象間關係存在的存儲器元件的圓圈加了陰影。希望的是能夠存儲或抹掉未加陰影元件中的信息而不必在加陰影元件中完成同樣的操作。
圖11概要描述本發明裝置中所用存儲器元件的第二實施例RMP2(X,Y)。這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好處是能進行更有選擇的「設置」或「復位」,因為它能修改屬於各自子集S1和S2的兩個對象之間的關係,而不必須修改在各子集內部的關係。其總線不具有圖5和圖6所示第一實施例中的相同功能。標為OC的第一總線傳送三個信號。在本實施例中,總線由三個導線構成,它們的路徑分布獨立於存儲器元件的分布,因為路徑分布對於所有存儲器元件是公共的,而總線提供「非特定(non-specific)」信號來控制從一組預定操作中選出的一個操作。所傳送的三個信號是·信號RT控制對否則要尋址的任何存儲器元件的復位;·信號ST對否則要尋址的任何存儲器元件進行再設置;以及·信號RD控制對否則要尋址的任何存儲器元件的讀操作。
第一總線OC與該裝置的三個輸入(未畫出)相連。這三個輸入獨立於分別對應該管理裝置的N個對象的各單個訪問點。
每個元件RMP2位於分別對應兩個對象的單個總線之間的交叉點,這兩個總線可以分別為行總線型和列總線型,或者是正交總線型,這些類型已在前文中參考圖1和圖3描述過。例如,讓我們考慮正交總線型的兩個總線。第一個正交總線特別包括一個分支BO2(X),而且它與對應對象X的訪問點AP2(X)相連。第二正交總線特別包括一個分支BO』2(Y),而且它與對應對象Y的訪問點AP2(Y)相連。分支BO2(X)傳送三個信號。在本例中,它包括三個導線,分別傳送·信號SSAx,用於寫尋址和選擇組A,或用於讀尋址;·信號SSBx,用於寫尋址和選擇組B;以及·輸出信號OLx,這是讀取存儲器元件RMP2(X,Y)得到的結果,該存儲器元件連於和訪問點AP2(X)相對應的正交總線上,每個存儲器元件RMP2(X,Y)有一輸出O2(X),它與分支LC(2)的公共導線相連,從而構成「連線或」電路WOR5。
分支BO』2(Y)傳送三個信號。在本例中,它包括三個導線,分別傳送·信號SSAy,用於寫尋址和選擇組A;或用於讀尋址;·信號SSBy,用於寫尋址和選擇組B;以及·輸出信號OLy,這是讀取存儲器元件RMP2(X,Y)的結果,這些存儲器元件連於和訪問點AP2(Y)對應的正交總線。這些存儲器元件的每一個都有一輸出O2(Y),與分支BO』2(Y)的公共導線相連,從而構成「連線或」電路WOR5。
對於讀,沒有對照A或B的選擇,一個尋址信號就足夠了當從對象Y讀時,總線BO』2(Y)上SSAy=1,或當從對象X讀時,總線BO2(Y)上SSAx=1。
對於寫,對象K可以屬於兩組A和B中的一個和/或另一個,取決於在訪問點AP(K)被激活的信號SSAk和SSBk·如果SSAk=1和SSBk=0,則對象K只屬於A組,用於寫;·如果SSAk=0和SSBk=1,則對象K只屬於B組,用於寫;·如果SSAk=0和SSBk=0,則對象K既不屬於A組也不屬於B組(沒有任何一個存儲對象K和其他對象間關係的存在或不存在的存儲器元件被激活);以及·如果SSAk=1和SSBk=1,則對象K屬於A組,也屬於B組。
圖11所示存儲器元件RMP2(X,Y)的這個實施例的組成是·兩個寫選擇輸入IA(Y)和IA(X),它們分別連於在分支BO』2(Y)中傳送信號SSAy的導線及在分支BO2(X)中傳送信號SSAx的導線;
·兩個寫選擇輸入IB(Y)和IB(X),它們分別連於在分支BO』2(Y)中傳送信號SSBy的導線及在分支BO2(X)中傳送信號SSBx的導線;·非特定復位輸入I2,連於傳送信號RT的總線OC導線;·非特定置位輸入I1,連於傳送信號ST的總線OC導線;·非特定讀控制輸入I5,連於傳送信號RD的總線OC導線;·兩個讀選擇輸入I3和I4,分別連於在分支BO』2(Y)中傳送信號SSAy的導線及在分支BO2(X)中傳送信號SSAx的導線;·前面提到的輸出O2(Y)和O2(X);·兩個與門11和12,每個門有第一輸入、第二輸入和一個輸出;門11和12的第一輸入構成輸入IB(Y)和IA(Y);門11和12的第二輸入構成輸入IA(X)和IB(X);·或門13有兩個輸入分別連於門11和12的兩個輸出,或門13有一個輸出;·兩個與門14和15,每個門有第一輸入、第二輸入和一個輸出;它們的第一輸入共同連於或門13的輸出;門14和門15的第二輸入分別構成元件RMP2(X,Y)的復位輸入I2和置位輸入I1;·一個雙穩態電路16,有標號為S的置位輸入連於門14的輸出,有標號為R的復位輸入連於門15的輸出,還有一個輸出;以及·兩個與門17和18,它們各有第一輸入、第二輸入、第三輸入和一個輸出。門17和18的第一輸入連在一起,構成讀控制輸入I5;門17和18的第二輸入分別構成讀選擇門I3和I4,門17和18的第三輸入共同連於雙穩態電路16的輸出,而門17和18的輸出分別構成輸出O2(Y)和O2(X)。
圖12舉例顯示對應於對象K的正交總線和訪問點AP(K)。該正交總線由兩個分支構成BO2(K)和BO』2(K)。訪問點AP2(K)的組成是·與分支BO2(K)的一個導線和分支BO』2(K)的一個導線相連的一個導線,用於傳送信號SSAk;·與分支BO2(K)的一個導線和分支BO』2(K)的一個導線相連的一個導線,用於傳送信號SSBk;以及·與分支BO2(K)的一個導線和分支BO』2(K)的一個導線相連的一個導線,用於接收信號OLk並構成「連線或」電路WOR6。
在與對象X和Y相關聯的關係存儲器元件RMP2(X,Y)中,當在控制總線上滿足如下兩個條件時,在該存儲器元件中完成寫操作·在公共總線OC上ST=1或RT=1,分別用於寫1或0;以及·分別在控制總線BO2(X)和控制總線BO2』(Y)上有SSAx=1和SSBy=1,或者有SSBx=1和SSAy=1。
在這後一個邏輯條件下,即SSAx·SSBy+SSBx·SSAy=1時,每當對象X屬於至少是A組或B組之一(SSAx=1或SSBx=1)而另一對象Y屬於至少是另一組即為B或A(SSBy=1或SSAy=1)時,關係存儲器元件RMP2(X,Y)即被選擇用於寫操作,而不取決於對象X和Y是否各屬於單一組或各屬於兩個組。
對於讀,存儲器元件RMP2(X,Y)受如下控制使總線OC上RD=1(這個信號對所有存儲器元件是共同的)並使對應於要了解的對象K的訪問點AP(K)處信號SSAk=1(信號SSBk對讀沒有影響),則讀取對象K和任何其他對象L之間存在的關係(不在組A和組B之間加以區分)。於是在每個與K建立了關係的對象i所對應的每個訪問點AP(i)上出現信號OLi=1,即那些存儲器元件RMP2(K,Li)含有一個值為1的位。
圖13說明讀操作,圖中顯示出的邏輯電路LM管理由8個對象X1,…,X8組成的集合E的各個關係。圖13中顯示的是讀那些涉及集合E中對象X6和集合E中所有其他對象間關係的那些關係存儲器元件。邏輯電路L2向訪問點AP(X6)提供一信號SSA=1(信號SSB對於讀而言是任意的)。由信號RD=1和信號SSA=1同時加到公共總線上而被讀取的存儲器元件分別用圓圈代表。
如前面對存儲器元件RMP1的描述那樣,如果讀操作被限定於集合X1,…,X5,X7,X8的一個已知子集,則邏輯電路LM包括這樣一個邏輯電路就足夠了該電路只考慮來自該子集所對應的訪問點的那些信號OL。例如,要讀取關於對象X6與另一單個對象(例如X3)的關係存在或不存在的信息,只要利用與這個訪問點相連的邏輯電路L3來檢驗由訪問點AP(X3)所提供的信號OL3之值(1或0)就足夠了。
更一般地講,第二實施例RMP2(X,Y)使能完成第一實施例RMP1(X,Y)所能完成的同樣的讀操作一個單一讀操作或一個多重讀操作(同時從多個對象中讀);並識別處在兩個子集中的對象之間建立的關係(如圖8對RMP1(X,Y)的說明)。
在元件RMP1(X,Y)或元件RMP2(X,Y)的變體實施例中,當該存儲器元件正進行讀操作時,如果它通過兩個單獨總線中的至少一個接收選擇信號以及一個讀控制信號,它便同時恢復對應於第一對象的單個總線BO1(X)或BO2(X)上的關係信息以及對應於第二對象的單個總線BO1』(Y)或BO』2(Y)上的關係信息。當使用這個變體實施例時,邏輯部件LM必須適用於這個變體,即它們必須能區分通過加上選擇信號的訪問點提供哪一個讀輸出信號,以及能區分通過其他訪問點提供哪一個或哪幾個輸出信號。
至於寫操作,第二實施例RMP2(X,Y)能完成·如第一實施例RMP1(X,Y)所能完成的同樣的寫操作,即在n個對象構成的單個預定子集上完成無選擇的操作;以及·特定的寫操作,即在預先確定的兩個子集的第一子集n1個對象和第二子集的n2個對象之間有選擇地完成寫操作。
利用第二實施例,為了要對n個對象組成的一組完成無選擇寫操作,即對於n個成對對象間的所有關係進行寫操作,同時傳送下列信號就足夠了·在公共控制總線OC上ST=1或RT=1(分別為置位和復位);以及·在與屬於所考慮的n個對象的子集的對象K相對應的每個訪問點AP(K)上SSAk=1且SSBk=1。
通過將n個要考慮的對象每一個指定為A組和B組以進行寫操作(SSAk=1和SSBk=1),與屬於所考慮n個對象的子集的這兩個對象X和Y相關聯的每個關係存儲器元件RMP2(X,Y)通過對象X的控制總線BO2(X)接收信號SSAx=1和SSBx=1,通過對象Y的控制總線BO2』(Y)接收SSAy=1和SSBy=1。所以每個元件RMP2(X,Y)對關係x-y完成寫操作,因為對象(X,Y)之一被組(A,B)之一所選擇,而其他對象(Y,X)被其他組(B,A)所選擇,這也被證明在這種情況下對於A組和B組兩者互換是冗餘的。
上述方法對於n個對象組成的子集(這裡2≤n≤N)是有效的。然而,應當指出,在n=2的特殊情況下,即對兩個對象X和Y之間的單個關係的寫操作,另一種方法也可以使用,即為了這一操作,任意地把對象X之一指定為A組或B組之一,而把另外的對象Y指定為另外的B組或A組。在這種情況下,同時傳送的信號是·在公共總線OC上ST=1或RT=1(置位或復位);·在對象X的控制總線上SSAx=1和SSBx=0,在對象Y的控制總線上SSAy=0和SSBy=1;或者,在對象X的控制總線上SSAx=0和SSBx=1,在對象Y的控制總線上SSAy=1和SSBy=0。
對於n=2,使用這一其他方法也能由所考慮的存儲器元件RMP2(X,Y)來完成對關係X-Y的寫操作。
現在讓我們來考察能由第二實施例RMP2(X,Y)完成的特定寫操作,即有選擇地在第一預定子集的n1個對象和第二預定子集的n2個對象之間來完成,而不必修改在同一預定子集內各對象之間的關係(假定這兩個子集不完全相同,而且n1和/或n2大於1)。
對於屬於兩個「不相交」子集或「非不相交」(non-disjoint)子集的對象之間關系所進行的寫操作,在將第一預定子集中的n1個對象和第二預定子集中的n2個對象之間的關係存在或不存在信息(1或0)寫入時,為了便於操作,是將第一子集中的n1個對象任意指定為A組或B組之一(使用選擇信號SSA和SSB),而將第二子集中的n2個對象指定為另一組B或組A。
為了弄清楚在兩個預定的對象子集之間選擇的這種寫操作是如何完成的,必須區分兩種情況。這兩種情況是n1和n2個對象組成的預定子集或者是「不相交」的(每個對象只屬於單一子集)或者是「非不相交」的(至少一個對象屬於這兩個子集)。在第一種情況中,每個對象只存在於單一的組(A或B),在操作時對這類對象使用的選擇信號或者是SSA=1和SSB=0(如果它屬於A組),或者SSA=0和SSB=1(如果它屬於B組)。而在第二種情況中,n1和n2個對象構成「非不相交」子集,所考慮的對象中(在n1+n2個對象中)至少有一個對象對於預定的兩個子集是共有的,對於這類共有的對象,要同時激活兩個選擇信號,即SSA=1和SSB=1,因為對於該操作而言,它屬於A組和B組。
這樣,通過同時傳送下列信號,來實現在兩個不相交或非不相交的預定子集之間選擇的這種寫操作·在公共總線OC上ST=1或RT=1(置位或復位);·在只是指定給A組的每個對象L的控制總線上SSAL=1和SSBL=0;·在只是指定給B組的每個對象M的控制總線上SSAM=0和SSBM=1;·在只是指定給B組的每個對象M的控制總線上SSAM=1和SSBM=1;·在指定給A組和B組兩組的每個對象N(公共對象)的控制總線上SSAN=1和SSBN=1。
圖14和15說明了這兩種等效的方法,用於寫第一子集S1的對象A1、A2與第二子集S2的對象B1、B2、B3之間關係的存在或不存在,這兩個子集S1和S2假定為不相交的。
在這兩張圖中,尋址和選擇信號按如下方式加以區分·SSA=1粗實線;·SSB=1粗虛線;·SSA=0細實線;以及·SSB=0細虛線。
此外,由圓圈指示完成寫操作的存儲器元件。
應該指出,與第一實施例RMP1所發生的情況(圖8所示)不同,如果象圖14和15所假定的那樣子集S1和S2為不相交的話,那麼第二實施例RMP2不會造成寫入指示在同一子集S1中對象A1和A2之間關係或在同一子集S2中對象B1、B2、B3之間關係的存在或不存在的信息。與此相反,當這兩個子集不是不相交的時候,由於存在一個或多個對象為兩個子集共有的情況,便會引起在同一子集內的某些關係要被寫入(看下文並參考圖18)。
對於圖14所示實例,邏輯電路LM包括·邏輯電路LA3,向被指定為A組的子集S1的對象的訪問點AP(A1)和AP(A2)提供信號SSA=1和SSB=0;以及·邏輯電路LB3,向被指定為B組的子集S2的對象的訪問點AP(B 1)、AP(B2)、AP(B3)提供信號SSA=0和SSB=1。
在其他訪問點的所有其他信號SSA和SSB均有「0」值。邏輯電路LM向公共總線(未畫出)提供寫信號ST=1或RT=1(分別為設置或復位)。
在其他實例中某些對象被指定即為A組又為B組,所提供的邏輯電路LAB用於向對應這些對象的訪問點提供信號SSA=1和SSB=1。因為在圖14和15所示實例中未使用邏輯電路LAB,故以虛線表示它。
對於圖15所示實例,邏輯電路LM包括·邏輯電路LA4,向被指定為B組的子集S1的對象的訪問點AP(A1)和AP(A2)提供信號SSA=0和SSB=1;以及·邏輯電路LB4,向被指定為A組的子集S2的對象的訪問點AP(B1)、AP(B2)、AP(B3)提供信號SSA=1和SSB=0。
在其他訪問點的所有其他信號SSA和SSB均為「0」值。邏輯電路LM向公共總線(未畫出)提供寫信號ST=1或RT=1(分別為設置或復位)。
圖16給出本發明裝置的存儲器元件陣列的變體實施例中的總線結構。這個陣列仍是由圖5所示存儲器元件RMP1構成,但在分支BO(K)中傳送信號RTK和STK的導線不再與分支BO』(K)中的相應導線相連(如圖6所示)。在這個變體中兩個分支受到獨立的寫控制。
圖16給出一個訪問點AP』(K)。它有六個導線
·一個導線用於當對象K屬於A組時向所有連於分支BO1(K)的元件傳送「置位」信號STAK;·一個導線用於當對象K屬於B組時向所有連於分支BO1』(K)的元件傳送「置位」信號STBK;·一個導線用於當對象K屬於A組時向所有連於分支BO1(K)的元件傳送「復位」信號RTAK;·一個導線用於當對象K屬於B組時向所有連於分支BO1(K)的元件傳送「復位」信號RTBK;·一個讀控制導線,用於向連於由分支BO1(K)和BO1』(K)構成的正交總線的所有元件傳送一個讀控制信號RSK;·一個讀輸出導線,用於向邏輯電路LM提供信號OLK,該信號是通過一「連線或」電路,由讀與分支BO』1(K)和BO1(K)構成的正交總線相連的元件所提供的所有信號造成的結果。
存儲器元件RMP1陣列的這種結構使其能夠完成的選擇性尋址與元件RMP2的前述總線結構所能完成的相類似,特別是用於完成兩個不相交子集S1和S2的對象間的寫操作,而不引起任何不希望的操作來寫屬於同一子集的兩對象之間的關係。
這種結構包括12個總線提供對存儲器元件的訪問,而不是圖11和圖12所示變體中的9個總線。但是每個存儲器元件包括的門較少少了兩個「與門」和一個「或門」。
圖16顯示在一個實例中該變體如何操作,在這個實例中,寫操作涉及構成子集S1並被指定為A組的對象A1、A2、A3與構成子集S2並被指定為B組的對象B1、B2之間的關係。邏輯電路LM包括一個邏輯電路LA5,它同時向對應於A組中對象的訪問點AP(A1)、AP(A2)、AP(A3)提供信號STA=1和信號STB=0;邏輯電路LM還包括一個邏輯電路LB5,它同時向對應於B組中對象的訪問點AP(B1)和AP(B2)提供信號STB=1和信號STA=0。
被激活寫的元件RMP1在圖中用圓圈表示。傳送有效信號的導線用粗實線或粗虛線表示。為A組提供信號STA=1的導線用粗實線表示。為B組提供信號STA=0的導線用粗虛線表示。為B組提供信號STB=1的導線用粗實線表示。為A組提供信號STB=0的導線用細虛線表示。
然而,應該指出,在為兩個子集之間的寫操作而構成對象A和B的子集方面,圖16所示的這個變體陣列沒有提供如前面的以元件RMP2組成陣列的變體所具有的同樣的靈活性。
在前述採用元件RMP2的變體中,每個對象K可以根據操作需要自由地被指定為A組和B組之一,或者被指定為屬於這兩組,不依賴於對象K相對於其他對象的位置。例如,從八個對象(標號為1、2、3、4、5、6、7、8)組成的集合E中,可以對該集合E的任何兩個子集(不相交的或非不相交的)完成寫操作,例如由對象1、3、7組成的子集S1及由對象2、3、5、8組成的子集S2。
相反地,在採用元件RMP1的變體(圖16和圖17所示)中,兩個分支BO1(K)和BO1』(K)的物理分離引入了對子集S1和S2組成的限制,要求它們不僅必須是不相交的,而且這兩個子集的對象要各處於集合E的對象訪問點行中物理分離線的兩側。
例如,圖15可以代表一個用於8個對象的陣列,這裡考慮由對象B1和B2組成的子集S2與由對象A1、A2、A3組成的子集S1之間的一個操作。這個操作是可能的,因為這兩個子集S1和S2是不相交的,而且它們各位於對象B2和A1之間的物理分離線的兩側,這個分離線劃定了兩個獨立的區域。在圖15中這個物理分離線用點虛線表示。
然而,對於所提到的兩個非不相交子集,它們的存儲器元件不能物理地分別位於這個物理分離線兩側,在這種情況下該變體便不能對這兩個子集完成一個操作。
這種實例示於圖18,它顯示出基於第二實施例RMP2(X,Y)的陣列如何對所考慮的N=8個對象的集合中的兩個子集S1(由標號1、3、7的對象構成,n1=3)和S2(由標號2、3、5、8的對象構成,n2=4)進行操作。這兩個子集S1和S2是非不相交的,因為它們有公共的對象3。例如,子集S1被指定為A組,子集S2被指定為B組(指定子集S1為B組,子集S2為A組,也會造成同樣的結果)。
邏輯電路LM包括的邏輯部件(圖17中未畫出)對每個對象提供適當的尋址和選擇信號(SSA、SSB),這基於前文對第二實施例RMP2(X,Y)描述的規律,並取決於每個對象是否屬於A組、B組、或屬於這兩組,具體地說·邏輯部件,用於為只屬於A組的對象提供尋址和選擇信號(SSA=1和SSB=0);·邏輯部件,用於為只屬於B組的對象提供尋址和選擇信號(SSA=0和SSB=1);以及·邏輯部件,用於為同屬於A和B兩組的對象提供尋址和選擇信號(SSA=1和SSB=1)。
在圖18中給出對每個對象的信號SSA和SSB的適當值,而且在圖中對虛線、實線、粗線、細線的使用也與圖14和15中的相同。可以看到,對應於共同屬於A組和B組的對象3的訪問點AP(3)同時接收信號SSA3=1和SSB3=1。此外,沒有被這一操作連接的對象4和6的訪問點AP(4)和AP(6)接收信號SSA=0和SSB=0。
在存儲器元件RMP2(X,Y)的陣列中,完成關係寫操作的元件在圖18中用圓圈表示,這些關係是1-2、1-3、1-5、1-8、2-3、2-7、3-5、3-7、3-8、5-7、以及7-8。能夠注意到,在這個非不相交子集的實例中,由於存在共屬於兩個子集S1和S2的對象3,引起了寫同一子集的對象間的關係(這也是兩個子集的對象間的關係),即1-3、2-3、3-5、3-7和3-8。
本發明的裝置可以包括一個與每個總線導體OLK相連的濾波器,將與給定對象K有關的所有存儲器元件的輸出連在一起,以向通過這些總線導體並行提供的信號提供一個濾波掩蔽。於是這個濾波器可以用於替代前述邏輯電路L3、LB3,用於讀操作。
圖19概要描述本發明裝置所用存儲器元件的第二實施例的一個變體RMP2」(x,y)。該變體不包括控制操作的公共總線。然而,它能夠修改分屬於兩個子集的兩個對象之間的關係,而不必修改各子集內部的關係。每個元件RMP2」位於對應對象x的總線的分支BO2」(x)和對應對象y的總線的分支BO』2」(y)的交叉點處。在本實施例中,每個分支由六個導線構成。例如,分支BO』2」(y)傳送如下信號·控制寫「1」值的STAy和STBy,使對象y被指定為A組、B組、或同時被指定為這兩組;·控制寫「0「值的RTAy和RTBy,使對象y被指定為A組、B組、或同時被指定為這兩組;·控制讀的RDy;以及·OLy,這是可能存儲對象y和另一對象間關係的所有元件所使用的一個公共讀輸出信號。
元件RMP2」(x,y)的組成是·一個雙穩態電路66,它有一個「置位」輸入S、一個「復位」輸入R、以及一個輸出1;·一個或門63,有兩個輸入和一個輸出,該輸出連於雙穩態電路66的S輸入;·一個或門67,有兩個輸入和一個輸出,該輸出連於雙穩態電路66的R輸入;·一個與門62,有兩個輸入和二個輸出,該輸出連於門63的第一輸入;·一個與門61,有兩個輸入和一個輸出,該輸出連於門63的第二輸入;·一個與門69,有兩個輸入和一個輸出,該輸出連於門67的第一輸入;·一個與門68,有兩個輸入和一個輸出,該輸出連於門67的第二輸入;·一個與門64,有一輸入連於雙穩態電路66的輸出1,有一輸入連於傳送信號RDy的分支BO』2」(y)的一個導線,以及一個輸出,該輸出構成元件RMP2」(x,y)的輸出並與分支BO2」(x)的一個導線相連,以傳送公共輸出信號OLx並構成「連線或」電路WOR5;以及一個與門65,有一輸入連於雙穩態電路66的輸出1,有一個輸入連於傳送信號RDx的分支BO2」(x)的一個導線,以及一個輸出,該輸出構成元件RMP2」(x,y)的輸出並與分支BO』2」(x)的一個導線相連,以傳送公共輸出信號OLy,並構成「連線或」電路WOR4。
對於讀,沒有A或B組選擇,單一尋址信號就足夠了當從對象y讀時,在分支BO』2」(y)上RDy=1;當從對象x讀時,在分支BO2」(x)上RDx=1。
對於寫,對象K可能屬於A和B兩組中的一個和/或另一個,取決於加到總線上的信號。例如,要寫「1」值·如果STAy=1和STBy=0,則對象y只屬於A組,用於寫;·如果STAy=0和STBy=1,則對象y只屬於B組;·如果STAy=0和STBy=0,則對象y既不屬於A組,也不屬於B組,所以,凡存儲與對象y的關係存在或不存在的存儲器元件都不被激活;以及·如果STAy=1和STBy=1,則對象y屬於A和B兩組。
類似地,利用信號RTAx和RTAy,能對屬於A或B組的對象寫一「0」值。自然,對於對象x,能由訪問點AP2」(x)進行同樣的操作。
當選擇和操作控制信號滿足如下邏輯等式STAx·STBy+STBx·STAy=1(或RTAx·RTBy+RTBx·RTAy=1),則完成一個寫操作,將一個關係的存在(或不存在)寫入與對象x和y相關聯的元件RMP2」(x,y)中。
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實現第二實施例的其他變體,作為分別由圖11和圖19所示變體RMP2和RMP2」二者之間的中間產物。
現在讓我們考慮管理一個集合中關係的情況,這裡的集合由屬於不同類別的對象構成的靜態子集構成。例如,讓我們考慮管理一個N個對象的集合,其中N1個對象為單元,N2個對象為時間位置。在本例中N=N1+N2。這個例子根本不是均一的,因為所實現的關係是很不同的,換句話說·管理N1個可能的單元之間的關係(例如按優先級、按順序等把它們組合到一起);·管理N2個可能的時間位置之間的關係(把空閒時間位置組合在一起,忙時間位置序列,等);以及·管理N1個可能的單元和N2個可能的時間位置之間的關係(把一個單元與一個時間位置關聯起來)。
圖20給出本發明裝置的陣列,它能管理由N個對象構成的這種非均一集合EH。圖中未畫出邏輯電路LM。該陣列類似於圖3所示三角形陣列TN,那個陣列管理屬於同一類別的N個對象組成的均一集合。在這裡所考慮的情況中,陣列的N個訪問點分別對應於集合EH的N個對象,例如,把位於1到N1的訪問點分配給把單元組合在一起的子集CL的各單元C1,…,CN1,而把位於N+1到N的訪問點分別分配給把時間位置組合在一起的子集PT的各時間位置P1到PN2。子集CL和PT的構成是固定的。這個關係管理裝置可以被認為是三個較簡單的裝置D1、D2、D3組合到一起。
圖21給出這三個較簡單的裝置·裝置D1有一三角形結構,它管理N1個單元之間的關係;·裝置D2有一個矩形矩陣結構,它管理N1個單元與N2個時間位置之間的關係;以及·裝置D3有一個三角形結構,它管理N2個時間位置之間的關係。
在一個不需管理N2個時間位置之間關係的特殊情況中,可以去掉裝置D3從而使裝置簡化。
圖22給出按這種方式簡化的陣列。裝置D1由一三角形陣列構成,類似於參考圖3描述的陣列TN′,而裝置D2由一矩形陣列構成,類似於參考圖1描述的方形陣列SN。
現在讓我們考慮管理屬於動態子集的對象之間的關係。這種管理在於對這樣一些對象之間的某些關係進行操作這些對象不一定都為裝置外部所知,但屬於間接識別的子集。本發明的裝置被組織成最多管理N個對象,但在實踐中,在一給定時刻,它只管理n個對象,而N-n個訪問點在這種情況下為「未使用」或「空閒」。
被管理的子集個數取決於·或者只取決於本發明裝置的用途,在這種情況下子集的數目是固定的;·或者取決於該裝置管理的對象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子集的數目是隨時改變的。
例如,通過建立子集來管理單元與時間間隔(稱作時間位置)之間的關係,每個子集把與一給定時間位置相關聯的單元組合在一起。在一給定時刻這種子集的存在取決於存在只少一個單元關聯於和該子集有關的時間位置。所以,在某些時候這樣的子集可能會消失,如果沒有與可能的時間位置之一相關聯的單元到達的話。
圖23至圖26給出能管理動態子集中對象的關係基本結構的四個實例。在每種結構中,對象之一F起到特殊作用,並稱作訪問所考慮子集時的「參考」對象。它是該子集中的唯一一個為管理裝置外部所知的對象。其他對象只為存儲所有這些對象間關係的關係管理裝置所知。
圖23給出一個環狀結構,它由參考對象F及對象T、K、P、L組成,由關係F-T、T-K、K-P、P-L及L-F相關聯,並構成一個環。
圖24給出一個網狀(meshed)結構,其中如前一種結構那樣相同的對象由相同的關係關聯,但還有如下關係F-K、F-P、T-L、T-P、K-F、K-L。
圖25給出一個星形結構,由與前面同樣的對象構成,但其中只有關係F-T、F-K、F-P、F-L。
圖26給出一個線性結構,由與前面同樣的對象構成,但其中的關係是F-L、L-P、P-K、K-T。
還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加入一個對象W,這取決於要加入對象的子集的結構。
如果該子集有如圖23所示環狀結構,該新對象W被插入或者對象F和T之間,或者對象F和L之間。這種插入涉及釋放掉關係F-T或F-L,並建立二個新關係W-F和W-T或者W-F和W-L。所以,加入對象的這一操作是把以下操作組合起來的操作識別出與F關聯的對象T或L,釋放掉關係F-T或F-L,建立二個新關係F-W和W-T或者F-W和W-L。這是按下述方式完成的。
如果一個新對象W要被插入到圖24所示結構中,該對象要與已在該子集中的所有對象關聯起來,這涉及從對象F起始識別出所有對象,然後建立增加的關係W-T、W-K、W-P、W-L、W-F。
如果一個新對象W要被加到圖25所示結構中,則通過新關係W-F把對象W關聯於參考對象F(已知的)就足夠了。
如果一個新對象W要被加到圖26所示結構中,該新對象W可以被·或者關聯到該結構的最後一個對象T,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由對象F識別出這最後一個對象T,而且必須建立關係W-T(這種情況示於圖26);·或者被關聯到該結構的第一個對象F,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建立關係W-F就足夠了,因為已知對象F是作為參考對象和該結構的第一對象。
下面,不僅對象類別和對象動態子集是彼此不同的,而且在基本操作中所涉及的對象分組也是彼此不同的,這些對象不一定要與對象類別或與子集相吻合。由本發明的管理裝置完成的操作可能涉及屬於一個或多個不同子集的二個或多個對象間的關係。所以,在一操作中涉及的對象分組通常與動態子集不同。例如,這種對象分組可以是·一單個對象;·由對多個子集進行邏輯操作產生的一些對象(「或」、「與」、「異或」);·來自一個子集的預定數目對象(例如,每批4個從一個子集傳送到另一子集);·其他在圖23至圖26所示每種結構中,一子集中的參考對象F以兩種可能的方式發揮特殊的作用·或者它是作為對所考慮的子集進行訪問的參考點來發揮特殊作用,這只要它保持作為該子集的一部分,而且如果它要離開這個子集,則在能把另一對象指定為訪問參考點之前要重新構成這些關係;·或者它是在處理對象過程中在某一給定時刻隨機選擇的一個對象,但它在此時所考慮的子集的結構中沒有特殊作用。於是,它被稱作給定操作的「前後關係(context)參考對象」。
對於圖23和圖24所示的那種對所有對象為對稱的結構,任何對象都能替換訪問參考對象而無需修改對象間關係結構。在圖25和圖26所示的那種不是對所有對象為對稱的結構中,由於對象F作為訪問參考點發揮特殊作用,要以另一對象來替換對象F涉及到事先重新構成該子集中對象間的關係。
圖27給出讀出在一對象集中存在的關係的讀操作,這是從對象L讀出,此時對象L與屬於三個不同子集SS1、SS2、SS3的對象有關係。在這個例子中,對象L是屬於子集SS3的前後關係參考對象。子集SS1有一網狀結構,由3個對象構成T、Z、B,它們彼此間有關係T-Z、Z-B、B-T,並與參考對象有關係T-L、Z-L、B-L。子集SS2有一線性結構,由二個對象N和U構成,彼此間關係為N-U,與參考對象L的關係為L-N。子集SS3有一環形結構,由3個對象C、I、P加上L構成,彼此間有關係L-C、C-I、I-P及P-L。
通過向對應於對象L的訪問點提供信號RSL=1,可以實現在例如圖5所示裝置中的讀操作。該陣列在與對象T、Z、B、N、P、C的訪問點處提供響應。這樣讀出的關係在圖27中以粗體線表示。這一操作對於和L建立關係的所有對象提供了一種視同性。根據定義,這些對象構成視為同一的對象組GRO,它不與任何動態子集SS1、SS2、SS3吻合,也不與這些子集的任何特定組合吻合。
圖28和圖29給出利用圖11所示本發明裝置實施例進行的寫操作,它涉及屬於兩個對象組的對象之間的關係。圖28給出一個關係寫操作,每個關係建立於GRA組的一個對象和GRB組的一個對象之間。圖28隻顯示出受這一寫操作影響的關係(即如果ST=1則被建立,如果RT=1則被取消)。這一寫操作不改變構成GRA組的對象G和V之間關係的狀態,也不改變構成GRB組的對象T、B、F之間關係的狀態。要新建立的關係是G-T、G-B、G-F、V-T、V-B、V-F。圖10所示實施例利用在每個訪問點的兩個選擇信號SSB和SSA,使得能夠對GRA和GRB這兩個對象組進行寫操作,從而使得寫操作只對屬於GRA組的對象G或V與屬於GRB組的對象T、B或F之間的關係才有效。其控制信號有如下值在公共總線上ST=1或RT=1(置位或復位);對GRA組SSA=1,SSB=0;以及對GRB組SSA=0,SSB=1。
對於這兩個組,指定為A和指定為B是可以互換的只要在對應於所考慮的各對象的訪問點處,對SSB和SSA線的激活進行互換就足夠了。
還應該指出,同一對象可以屬於單一組或屬於兩個組,因為每個訪問點有兩個選擇信號SSB和SSA,它們可被同時激活。
圖29給出這樣一個寫操作例子,用於寫兩個非不相交組之間的關係GRB』組由對象T、B、F構成,GRA』組由同樣的對象T、B、F以及增加的對象G和V構成。這種分組是通過在對應各對象的訪問點處適當地激活選擇信號SSB和SSA來實現的對G和V,SSA=1,SSB=0;以及對T、B、F,SSA=1,SSB=1。
圖中的線表示受影響的關係,這些關係的存在或不存在被這樣一個涉及GRA』組和GRB』組的寫操作存儲起來。這些關係是G-T、G-B、G-F、V-T、V-B、V-F、T-B、B-F、F-T。在這種情況中T、B、F之間的關係被修改了,因為這三個對象都屬於GRA』組和GRB』組。相反,對象G和V之間的關係未被修改,因為它們只屬於GRA』組。
現在讓我們考慮比上述讀或寫操作更複雜的操作,那些操作既定地需要完成一系列基本操作,從而需要比一基本操作更長的時間。
圖30和圖31給出第一複合操作,該操作用於釋放掉存在於一給定對象和任何其他不為該關係管理裝置外部所知的對象之間存在的全部關係。
這種操作通常用於「去掉」或「釋放掉」管理裝置中的一個對象。
如果在操作之前在裝置外部已知與給定對象有關係的對象(通常由事先進行的基本讀操作來確定),那麼這個「釋放」操作便可以只由單個基本寫操作來完成。這個第一複合操作的目標是以總體方式完成釋放,是利用本發明裝置中的單個操作,因而要快得多。此外,必須對多個給定的不同對象同時完成這一操作。
圖30給出對象B、L、P、K、M、T、U,它們由關係L-B、L-M、L-P、P-K、M-T、M-U、U-T關聯。在本例中,標為LI的操作在於釋放掉對象L和所有其他對象之間的關係。
圖31給出在完成該操作之後留下的對象間關係。對象L和B未示出,因為該裝置沒有存儲任何與對象L和B的關係。但它繼續存儲關係P-K、ML-T、M-U、U-T。
釋放掉存在於給定對象Z和任何其他對象之間的關係,在於向對應於對象Z的正交總線與所有其他正交總線交叉點處的存儲器元件中寫入「0」。這樣一個寫操作的特點在於使用對應於給定對象Z的單個選擇信號,而在這一操作中所有其他對象都是隱含地被確定的;這樣,為了完成這一操作,只要使存儲器元件RMP(Z,X)(這裡X是Z以外的任何其他對象)在其與對象Z關聯的單個總線上接收單一選擇信號就足夠了。在本例中,寫操作是由和其他任何對象關聯的單個對象來完成的,所以它只實施一個對象選擇,這類似於讀操作(不同於兩個顯式確定的對象間的關係寫操作,這種寫操作對每個關係要實施兩個對象選擇)。
所以,在功能上,這一釋放操作需要一個附加控制信號以把它同其他操作區分開。利用關係存儲器元件的第二實施例RMP2(X,Z),將一釋放控制信號加到公共總線上。如果利用第一實施例RMP1(X,X),它是把操作控制信號和選擇信號組合到單個總線上的,這時可把一個釋放控制和選擇信號定義為一個附加信號(RLz),或者利用已有信號的編碼組合。
例如,這種編碼組合可以是RTz=1和RSz=1,它對於單個讀和寫操作是不用的。
圖32概要描述關係存儲器元件的第一實施例RMP1(x,y)的一個變體,該變體能完成第一複合操作。它包括與圖5所示相同的部件再加上部件OC1,用於在命令RTx=1和RSx=1(如果要去掉與對象X的關係)或者RTy=1和RSy=1(如果要去掉與對象y的關係)之下完成第一複合操作。附加部件OC1的組成是·邏輯與門21,有兩個輸入,分別連於提供信號RTy和RSy的分支BO』1(y)的兩個導線上;·邏輯與門22,有兩個輸入,分別連於提供信號RTx和RSx的分支BO1(X)的兩個導線上;以及·邏輯或門23,有三個輸入,分別連於門21的一個輸出,門22的一個輸出,以及存儲器元件RMP1(x,y)的與門2的輸出,該輸出不再直接與雙穩態電路5的R輸入相連;以及一個輸出,與雙穩態電路5的R輸入相連。
在圖中附加部件OC1和存儲器元件OC1是分別畫出的,但在實踐中它們構成一體,稱作關係存儲器元件,放在分支BO1(X)和BO』1(Y)的交叉點處。
利用附加部件OC1,將信號RTx=1和RSx=1加到對應於對象X的訪問點AP1(X),便足以使應當存儲給定對象X和任何其他對象間關係的存在信息的所有存儲器元件復位。類似地,將信號RTy=1和RSy=1加到訪問點AP1(Y),便足以使應當存儲給定對象Y和任何其他對象間關係的存在信息的所有存儲器元件復位。
本領域技術人員能把部件OC1移到變體RMP2」的結構圖(圖19)中,以完成第一複合操作。
圖33概要描述關係存儲器元件的第二實施例RMP2(x,y)的一個變體,該變體使其能夠完成第一複合操作。該變體包括圖11所示全部元件以及附加部件OC1』,它在命令RTA=1和SSAZ=1之下對給定對象Z完成第一複合操作。選擇信號SSAZ=1被加到對應於對象Z的正交總線,控制信號RTA=1被加到所有存儲器元件的一個公共導線上,它可以是總線OC的一個附加導線。
圖33所示附加部件OC』1完成邏輯功能RTA·(SSAX+SSAY),因為當對對象X完成第一操作和對對象Y完成第一操作時元件RMP2(x,y)必須被復位。附加部件OC1』的組成是·邏輯或門25,有兩個輸入分別連於提供信號SSAY的分支BO』2(Y)的導線以及提供信號SSAX的分支BO2(X)的導線;·邏輯與門26,有一輸入連於門25的輸出,有一輸入利用一導線接收公共控制信號RTA,該導線可以任選地集成於總線OC;以及·邏輯或門27,有一輸入連於門26的輸出;一輸入連於邏輯與門15的輸出,該輸出不再直接與雙穩態電路16的R輸入相連;以及一輸出與雙穩態電路16的R輸入相連。
可以看出,至少另一個邏輯條件RTA·(SSBX+SSBY)能被用來完成第一複合操作,作法是用信號SSBY代替信號SSAY,用信號SSBX代替信號SSAX。
在下文中將參考圖51描述第二實施例RMP2(x,y)的另一個變體,它能完成第一複合操作以及另一個複合操作。
圖34和圖35共同給出第二複合操作,該操作在於兩個同時的讀操作La和Lb,以讀出同兩個給定對象建立起來的所有關係,並對分布於兩個不同組A和B的被識別出的對象分別輸出。圖34顯示出第一讀操作La,它在於從那些在關係管理裝置外部未知的對象B、G、M、T、U、P、K當中讀取與給定對象L有關聯的那些對象。在本例中,從對象L讀必須利用關係L-B、L-G、L-M、L-P(圖中用粗線表示)對於A組識別出對B、G、M和P。
圖35顯示同時從給定對象M,從同樣的對象B、G、M、T、U、P、K當中完成第二讀操作Lb。這第二讀操作必須使用關係M-L、M-G、M-T、M-U對組B識別出對象L、G、T、U。
可以看出,在本例中關係L-M被讀兩次。與此對照的是,關係T-U和P-K從未被讀過,因為它們不是與給定作為參考的對象L和M建立的關係。
第二複合操作提供的好處是在一個單一操作中同時從L讀A組(由所識別出的對象B、G、M、P組成)和從M讀B組(由所識別出的對象L、G、T、U組成),而同時又把結果分開,從而區分開分別屬於兩個被識別對象組A和B的對象。這涉及到在關係管理裝置中復設讀部件,即在每個正交總線處,使其能夠控制對A組從第一對象L的讀操作La,控制對B組從第二對象M的讀操作Lb;並有兩個分開的讀輸出信號分別對應於讀操作La和讀操作Lb;以及在每個存儲器元件處,提供一個讀邏輯條件,它考慮了兩個讀控制可能性La和Lb。
圖36概要描述關係存儲器元件第一實施例RMP1(x,y)的一個變體。這個變體使其能完成第二複合操作,該操作使兩個同時的讀操作成為可能。它包括前述圖5所示同樣部件,加上附加部件。該附加部件的組成是·在每個正交總線的每個分支中的兩個附加導線;一個第一導線加到分支BO2(X)以傳送加到訪問點AP3(X)的信號RSBX;一個第二附加導線加到分支BO2(X)上以接收信號OLBX和將它們傳送給訪問點AP3(X),這第二附加導線構成一個「連線或」電路WOR9;一個第一附加導線加到分支BO』2(Y)用於傳送信號RSBY;一個第二附加導線加到總線BO』2(Y)以接收信號OLBy和將它們傳送給訪問點AP3(Y),這第二附加導線構成一個「連線或」電路WOR8;以及·附加邏輯部件OC2,它包括——邏輯與門29,有一輸入連於傳送信號RSBY的導線,一輸入連於雙穩態電路5的輸出1,以及一輸出連於傳送信號OLBX的導線;以及——邏輯與門30,有一輸入連於雙穩態電路5的輸出1,一輸入連於傳送信號RSBX的導線,以及一輸出連於傳送信號OLBY的導線。
如果對訪問點AP3(Y)加信號RSBY=1,即要讀取與對象Y有關聯的屬於B組的對象,則與門29將雙穩態電路5的輸出所提供的信息傳送給傳送信號OLBX的導線。如果對訪問點AP3(X)加信號RSBX=1,即要讀取與對象X有關聯的屬於B組的對象,則與門30將雙穩態電路5的輸出所提供的信息傳送給傳送信號OLBY的導線。
門3和門4的操作方式與圖5所示變體中的相同,但它們只用於傳送由雙穩態電路5的輸出1所提供的信息以讀取屬於A組的對象。於是信號RSY稱作RSAY。於是讀輸出信號OLX稱作OLAX。於是信號RSX稱作RSAX。於是信號OLY稱作OLAY。
圖37概要描述關係存儲器元件的第二實施例RMP2(x,y)的一個變體,這個變體使其能完成第二複合操作。這一變體包括圖11所示第二實施例中相同的部件,還包括附加部件,該附加部件的組成是·加到分支BO』2(Y)上的一附加導線,用於接收讀輸出信號OLBY,該導線構成一「連線或」線路WOR10並傳送這些信號到訪問點AP4(Y);·加到分支BO2(X)上的一附加導線,用於接收讀輸出信號OL-Bx,該導線構成一「連線或」線路WOR11並傳送這些信號到訪問點AP4(X);以及·邏輯電路OC』2,其組成是——邏輯與門32,有一輸入連於雙穩態電路16的輸出1,有一輸入連於傳送信號SSBy的分支BO』2(Y)的導線,有一輸入連於傳送公共讀控制信號RD的總線OC的導線,以及一輸出連於傳送信號OLBx的附加導線;以及——邏輯與門33,有一輸入連於雙穩態電路16的輸出1,有一輸入連於傳送公共讀控制信號RD的總線OC的導線,有一輸入連於傳送信號SSBx的分支BO2(X)的導線,以及一輸出連於傳送信號OLBy的附加導線。
當同時提供公共讀控制信號RD=1與信號SSBy=1時,門32向訪問點AP4(X)傳送由雙穩態電路16的輸出1提供的信息,從而當雙穩態電路16提供「1」信息時能夠表明屬於組B的對象X與給定對象Y相關聯。當同時提供信號RD=1的信號SSBx=1時,門33向訪問點AP4(y)傳送由雙穩態電路16的輸出1提供的信息,從而當雙穩態電路16的輸出1提供「1」信息時能夠表明屬於組B的對象y與給定對象x相關聯。
圖17和圖18的操作方式與圖11所示變體的操作方式相同,但它們的作用是讀屬於組A的對象,這就是為什麼把信號OLy稱作OLAy以及信號OLx稱作OLAx的原因。
自然地,如果一個讀操作不需要區分組A和組B,則通過提供或者是對應於組A的信號或者是對應於組B的信號,便足以完成這兩個讀的單一操作。
再有,如果在讀構成組A和組B的對象之後要在被識別為組A和組B的對象之間完成一些邏輯操作,那只要在每個訪問點將適當的邏輯電路連到提供信號OLAx和OLBx的輸出,以完成所需邏輯功能,就足夠了。
圖38顯示第三複合操作,它在於通過傳播來讀。從一參考對象R開始讀,並依次傳播到所有已建立的關係上,首先是事先未知的但與R直接關聯的對象B、M、K。然後讀操作從對象B、M、K傳播到與對象R間接關聯的對象N、T、U,再從對象P到對象K。
最後,讀操作從對象N傳播到對象B、M、T;從對象T傳播到對象N和U;以及從對象K傳播到對象P。這種傳輸讀方法的實現,可以通過在每個存儲器元件處附加邏輯電路,從而在陣列本身當中從一個元件到下一個元件依次傳播讀操作,但是,一個最佳實施例是在每個訪問點放置附加邏輯部件。
圖39概要描述圖6所示訪問點AP1(K)的一個變體實施例,該變體包括完成傳播讀的附加邏輯部件,這些部件與每個訪問點相關聯,而且與相應的控制總線相關聯。圖39給出訪問點的兩例,AP1(K)和AP1(R),分別對應於對象R和K,用以描述從參考對象R到對象K然後到對象P的讀傳播(如圖38所示)。對訪問點AP1(R)提供一邏輯與門35,對訪問點AP1(K)提供一邏輯與門36。對門35提供一個輸入,該輸入連於總線LP,該總線對於所有訪問點是公共的,用以控制傳播讀。門35的另一輸入連於訪問點AP1(R)的導線,以接收讀輸出信號OLR;門35的輸出連於訪問點AP1(R)的傳送信號RSR的導線,該導線構成「連線或」線路WOR10。
類似地,向訪問點AP1(K)提供一邏輯門36,它有一輸入連於控制總線LP以控制傳播讀;有一輸入連於訪問點AP1(K)的傳送信號OLK的導線;有一輸出連於訪問點AP1(K)的傳送信號RSK的導線,該導線構成「連線或」線路WOR11。門35和36可以位於邏輯部件LM當中,它提供控制信號給關係存儲器元件陣列的各訪問點。
在圖39中,粗箭頭顯示出在該傳播讀舉例中主要信號的傳播,該例的具體構成是從參考對象R識別出對象K和P。首先,信號RSR=1加到對應於參考對象R的訪問點AP(R)。
當信號OLK=1出現在對應於對象K的正交總線上時,這個信號便觸發在存儲器元件RMP(R,K)中的讀操作。特別是這個信號使與訪問點AP1(K)相關聯的與門36啟動。門36從其他某處接收信號LP=1以觸發傳播讀。所以門36提供一個值為1的信號,該信號構成一個讀信號RSK,它在應該存儲對象K和其他事先未知對象間關係存在或不存在的信息的那些存儲器元件中觸發讀操作。在本例中,存儲器元件RMP1(K,P)提供一個讀輸出信號OLP=1,指明對象K與對象P關聯。這個讀輸出信號接下來激活一個同對應於對象P的訪問點相關聯的邏輯與門(未畫出)。這個邏輯與門接下來傳送一個讀控制信號RSP,但是在本例中,除了已經發現的對象K以外,這個讀未檢測出其他與對象P關聯的對象。由這個傳播讀所確定的對象是通過信號OLK=1和OLP=1得知的,而這兩個信號是分別由訪問點AP1(K)和AP1(P)提供的。
圖40概要描述圖11所示訪問點AP2(K)的一個變體實施例,該變體包括附加邏輯部件以完成第三複合操作,即傳播讀。圖40還顯示出對應於對象R的訪問點AP2(R)。對每個訪問點提供由一邏輯與門構成的邏輯部件。訪問點AP2(2)包括一邏輯與門37,它有一輸入連於傳送信號OLR的導線;另一輸入連於一總線,該總線對於所有訪問點是公共的,且傳送信號LP』=1以控制傳播讀;以及一輸出連於傳送讀控制信號SSAR的訪問點AP2(R)的導線,該導線構成「連線或」線路WOR12。類似地,訪問點AP2(K)包括一邏輯與門38,它有一輸入連於傳送信號OLK的訪問點AP2(K)的導線;另一輸入連於總線LP;以及一輸出連於傳送信號OLK的訪問點AP2(K)的導線,該導線構成「連線或」線路WOR13。
在圖40中,粗箭頭顯示出在操作例中的基本信號,該操作例對應的例子是利用從參考對象R的傳播來讀對象K和P。從對象R開始的傳播讀是這樣被觸發的同時在對所有存儲器元件為公共的總線上加信號LP』=1和信號RD=1,並將信號SSAR=1或SSBR=1加到對應於參考對象R的訪問點AP2(R)。這些信號引起從那些與對象R所對應的正交總線相連的所有存儲器元件中讀。具體地說,存儲器元件RMP2(R,K)向對應對象K的正交總線提供信號OLK=1。這個信號傳播到訪問點AP2(K),在那裡它啟動從其他某處接收信號LP』1=1的門38。門38的輸出提供一個值為1的信號,該信號在對應於對象K的正交總線上構成讀控制信號SSAK=1。這個信號在所有與該總線相連的存儲器元件中引起要完成的讀操作。具體地說,存儲器元件RMP2(K,P)提供一個信號OLP=1,表明對象K和對象P之間關係存在。這個信號傳播給訪問點AP(P),在那裡它啟動另一個邏輯與門(未畫出),使其能夠將該讀操作從對象P向外傳播。
圖41給出第四複合操作LRP的一例,該操作在於以傳播方式依次釋放掉多個關係。該例的對象及關係與圖38中的例子相同。這一釋放在於使一釋放控制信號從一個對象傳播到與它相關聯的另一對象,該釋放控制信號是在第一複合操作中使用的信號,從而使其能釋放掉一給定對象和其他事先未知對象間的所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在該複合操作之前要先使用上述第三複合操作(傳播讀),以識別出要使用第一複合操作(釋放全部關係)的對象。這樣,第四複合操作是第一複合操作和第三複合操作的結合。這一操作最好通過放在訪問點的而不是分布於存儲器元件的附加邏輯部件來實現。
圖42概要描述圖6所示訪問點的一個變體實施例。通過此例顯示出對應於圖39所示對象R和K的訪問點AP1(R)和AP1(K)。這一變體使其能利用元件RMP1-OC1(諸如前述圖32所示元件)來完成第四複合操作。
除了用於實現第三複合操作的邏輯與門35和36,還提供了兩個附加邏輯與門39和40。門39有一輸入連於門35的輸出;一個輸入連於一個總線,該總線對所有訪問點是公共的而且傳送信號LRP以通過傳播釋放所有關係;以及一輸出連於屬於訪問點AP1(R)的一個導線,該導線傳送一信號RTR來控制復位。類似地,邏輯門40包括一輸入連於門36的輸出;一輸入連於傳送信號LRP的公共總線;以及一輸出連於屬於訪問點AP1(K)並傳送信號RTK的導線,該導線構成「連線或」線路WOR15。
第四複合操作按兩步完成,如圖43的時序圖所示。在第一時間間隔T0期間,信號LP=1被加到公共總線以授權傳播讀。同時把信號RSR=1加到訪問點AP(R)以在和對象R對應的正交總線相連的存儲器元件中觸發第一讀操作。對於傳播讀至關重要的信號用粗實箭頭表示。在本例中,存儲器元件RMP1(R,K)包含「1」信息,這表明對象R和對象K之間的關係存在。利用信號RSR=1進行的讀操作使信號OLK=1在對應於對象K的正交總線上傳送。這一信號被傳送到訪問點AP1(K)並啟動門36。於是門36提供一信號RSK=1,該信號在和對應於對象K的正交總線相連的所有存儲器元件中觸發讀操作。具體地說,在存儲器元件RMP1(K,P)中完成讀操作,該存儲器元件包含「1」信息,表明在對象K和對象P之間的關係存在。然後,這一存儲器元件在對應於對象P的正交總線(未畫出)上傳送一信號OLP=1。這一信號被總線傳送到對應於對象P的訪問點,以此觸發另一讀信號在對應於對象P的正交總線上傳送。在本例中,以這種方式觸發的讀操作不檢測超出已發現的關係P-K之外的任何關係的存在。
與此對照的是,傳播讀操作進一步對分別對應於對象B、M、N、T、U的訪問點提供肯定的響應。
然後,在時間間隔T1期間,信號LP=1和RSR=1被保持,信號LRP=1被加到公共總線上。對傳播關係釋放至關重要的信號用粗虛箭頭表示。信號LRP=1啟動門39。這個門提供一信號構成信號RTR=1。信號RTR=1和RSR=1同時加到邏輯部件OC1,邏輯部件OC1所關聯的每個存儲器元件連接於和對象R對應的正交總線,具體地說是元件RMP1(R,K)。這兩個信號引起在連接於和對象R對應的正交總線的所有存儲器元件中完成復位,具體地說,在元件RMP1(R,K)中完成復位。類似地,由信號LRP=1啟動門40,它提供一信號,從而在對應於對象K的正交總線上構成一信號RTK=1。所有連於這一正交總線上的存儲器元件被復位,具體地說是元件RMP1(K,B)。在對應於已被識別出的對象R、K、P、M、N、T、U的所有正交總線上同時進行這同一釋放方法。
為保證正確地完成第四複合操作,必須以時間偏移T0來提供信號LP=1和LRP=1。該時間偏移足夠長,以保證在實施釋放所有關係之前能識別出所有的與參考對象的直接或間接關係;否則,一個早熟的釋放命令可能會在對象識別完成之前停止對象識別過程的傳播。此外,由對象識別產生的讀輸出信號OL必須在整個釋放過程期間保持下去,以便保持圖39所示門35和36處於啟動狀態。這一條件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在每個訪問點提供一個由每個OL信號控制的信號保持雙穩態電路,這取決於實現關係管理裝置時使用的結構和技術。然後,由雙穩態電路輸出而不是直接由讀輸出信號OL提供的信號產生一個復位控制信號RS=1。
圖44概要描述圖12所示訪問點的一個變體實施例。由此例顯示出對應於對象R和K的訪問點,這一變體包括能完成第四複合操作的附加邏輯部件。第四複合操作由元件RMP2(x,y)-OC』1(諸如圖33中所示那些元件)來完成的。與第一和第三複合操作相比,它不需要附加裝置。圖42顯示出這些信號所遵循的路徑。
圖45是一時序圖,顯示出如何實現第四複合操作。為了由參考對象R完成第四複合操作,信號LP』=1加到對所有訪問點為公共的總線,信號RD=1加到對所有存儲器元件為公共的控制總線,還同時把信號SSAR=1加到訪問點AP2(R)。信號SSAR=1觸發在所有與對應對象R的正交總線相連的所有存儲器元件中的讀操作,具體地說是在元件RMP2(R,K)中的讀操作。這一讀在對應於對象K的正交總線上提供信號OLK=1。這一信號傳送到訪問點AP2(K),在那裡它啟動門38。這個門從其他某處接收公共讀控制信號LP』=1。所以它提供一個「1」值信號,該信號在對應於對象K的正交總線上構成讀控制信號SSAK=1。這一信號在連於對應對象K的正交總線的所有存儲器元件中觸發讀,具體地說,在元件RMP2(K,P)中觸發讀。這個讀在對應於對象P的正交總線上提供信號OLP=1。這一信號被傳送給訪問點AP(P)。(圖43中未畫出),在那裡它啟動與門38類似的一個門。這樣,讀操作被傳播到應該存儲與對象R、K、P、M、N、T、U之一的關係的所有存儲器元件。
在一個預定的時間延遲T2之後,信號RTA=1被加到公共控制總線上一段時間T3,從而在附加邏輯部件OC1』中啟動關係釋放操作,邏輯部件OC1』與每個存儲器元件相關聯並從別處接收一信號SSA=1,就是說,這邏輯部件OC1』與那些存儲器元件相關聯,在這些存儲器元件中實際上被讀出的是信息「1」。虛箭頭示出信號RTA=1遵循的路徑,以控制關係的釋放。在本例中,與存儲器元件RPM2(R,K)相關聯的邏輯部件OC1』控制該存儲器元件的雙穩態電路的復位,因為它們同時接收信號RTA=1和由門37提供的信號SSAR=1。類似地,與存儲器元件RMP2(K,P)相關聯的邏輯部件OC1』同時接收信號RTA=1和由門38提供的信號SSAK=1,所以它們觸發元件RMP2(K,P)復位。這一相同過程發生在含有信息「1」並與對應對象R、K、P、M、N、T、U的正交總線相連的所有存儲器元件中。
圖46以例說明第五複合操作,該操作在於釋放兩個對象P和Q之間的可能關係,但不需知道該關係是否存在,然後在給定第三個對象(N)和這兩個對象中的每一個之間建立兩個新關係。完成該第五複合操作所用方法與在此之前P和Q之間的關係是否存在無關。
圖47說明如何實現第五複合操作,顯示了通過同時選擇完成下列操作的方法在元件RMP(P,Q)中寫入一個「0」值,在元件RMP(P,N)中寫入一個「1」值,在元件RMP(N,Q)中寫入一個「1」值。這個方法的優點是同時完成操作,不必要在存儲器元件之間傳播信號,也不必要把操作分成兩個相繼的步驟。為了這一目的,這三個要考慮的存儲器元件是藉助兩類選擇信息的不同組合來選擇的,這兩類選擇信息是IST1稱作1類選擇信息,IST2稱作2類選擇信息。選擇信息的兩種組合隱含地連結於能夠同時完成的兩個獨立的寫操作·一個寫操作用於在組合IST1(P)·IST1(Q)控制下在元件RMP(P,Q)中寫「0」值,表明對象P和Q之間的關係不存在;以及一個寫操作,用於在組合IST1(P)·IST2(N)控制下在元件RMP(P,N)中寫「1」值表明對象N和P的關係存在,在組合IST2(N)·IST1(Q)控制下在元件RMP(N,Q)寫「1」值表明對象N和Q的關係存在。
在所考慮的例子中,為完成第五複合操作以釋放一個(可能的)在兩個對象間的關係並同時在一第三對象和所述兩個對象間建立新關係,如果一個存儲器元件通過它所在交叉點處的兩個總線同時分別接收同一類型IST1的兩個信息(第一組合IST1/IST1),則該存儲器元件完成一個「0」值寫操作。如果一個存儲器元件通過它所在交叉點處的兩個總線同時分別接收不同類型IST1和IST2兩個選擇信息(第二組合IST1/IST2),則該存儲器元件完成一個「1」值寫操作。
更一般地說,該方法使得能夠同時對各個關係存儲器元件RMP完成多個不同的操作,這些存儲器元件RMP分別對應的對象可以是任意的,即不一定是相互排他的,各個可同時完成的操作屬於互不相交的操作子集。為此目的·每個單個總線應該能傳送多個不同類型的選擇信號,這些信號由與總線訪問點相連的邏輯部件LM提供;以及·對每個存儲器元件RMP提供邏輯部件,以便有選擇地把各種接收到的選擇信號類型與可能操作的各種子集關聯起來,;每個操作子集都能得到這種關聯—或者是直接地隱含地指定一個特定選擇信號,特別是對那些基於選擇對應於該元件的兩對象之一的操作(如從一個對象讀,或寫一對象與任何其他對象間關係的存在或不存在);—或者隱含地指定從連於該元件的兩個單個總線收到的選擇信號的特定組合,這是針對基於同時選擇對應於該元件的兩個對象的操作(如寫兩個對象間關係的存在或不存在)。
除了由第五複合操作構成的應用例外,由於這種通用化的方法能同時完成多個不同的操作,所提供的優越性十倍地增大了關係管理裝置的處理能力。
在所考慮的例子中,為完成第五複合操作,可以根據存儲器元件的實施例而構成不同的選擇信息和操作控制信息。圖48至51概要描述了前述四種存儲器元件RMP1(x,y)、RMP1」(x,y)、RMP2(x,v)和RMP2」(x,y)的三個變體實施例。
圖48概要描述實施例RMP1(x,y)加上了附加部件以完成第五複合操作。這些附加部件的組成是·在每個單個總線中的附加導線,對應於對象X的該總線的分支BO1(X)包括例如一個附加導線用於傳送信號ST2x,於是信號STx稱作ST1x;·有兩個輸入和一個輸出的與門39,第一輸入與傳送信號ST2y的分支BO』1(Y)的導線相連,第二輸入與傳送信號ST1x的分支BO1(X)的導線相連;·有兩個輸入和一個輸出的與門40,第一輸入與傳送信號ST1y的分支BO』1(Y)的導線相連,第二輸入連於傳送信號ST2x的分支BO1(X)的導線;以及·有三個輸入和一個輸出的或門41,第一輸入連於門39的輸出,第二輸入連於門40的輸出,第三輸入連於與門1的輸出,該輸出不再直接連於雙穩態電路5的S輸入,而門41的輸出直接連於S輸入。
正常的寫「1」值沒有改變,即保持前述方式不變。若且唯若滿足如下條件時才完成這一寫操作ST1x·ST1y=1正常的寫「0」值也如前述方式完成,即若且唯若
RR1x·RT1y=1具體地說,為在元件RMP(P,Q)中寫「0」值,要滿足的邏輯條件是RT1p·RT1Q=1信號RT1p=1和RT1Q=1構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選擇信號,它們還進一步構成控制「0」值寫操作的控制信號。
與此對照的是,若且唯若滿足下述條件時,完成在元件RMP(N,Q)中「特別」寫入「1」值ST1N·ST2P+ST2N·ST1P=1換句話說,該條件是如果門39的二個輸入,或者門40的二個輸入,接收二個不同類型的選擇信號,其中之一是ST1類型的,另一個是ST2類型的。
類似地,若且唯若滿足下述條件時,完成在元件RMP(N,Q)中「特別」寫入「1」值ST1N·ST2Q+ST2N·ST1Q=1圖49概要描述實施例RMP1」(x,y)及對它增加的附加部件,以使其能完成第五複合操作。該附加部件的組成是·在每個單個總線中的一個附加導線;例如,對應於對象X的總線的分支BO1」(X)包括傳送信號SS2x的附加導線,於是信號SSx稱作SS1x;·在公共總線OC中的附加導線,用於傳送信號ST』,以控制特殊寫入「1」值;·與門72有三個輸入和一個輸出,第一輸入與公共總線OC的傳送信號ST』的導線相連,第二輸入與分支BO1」(X)的傳送信號SS2x的導線相連,第三輸入與分支BO』1」(Y)的傳送信號SS1y的導線相連;·與門73有三個輸入和一個輸出,第一輸入與分支BO』1」(Y)的傳送信號SS2y的一導線相連,第二輸入與分支BO1」(X)的傳送信號SS1x的一導線相連,第三輸入與公共總線OC的傳送信號ST』的導線相連;以及
·或門74有三個輸入和一個輸出,第一輸入連於門72的輸出,第二輸入連於門73的輸出,第三輸入連於與門1」,該與門1」不再直接與雙穩態電路5」的S輸入相連,門74的輸出與所述S輸入相連。
正常寫「1」值如前述方式完成,即若且唯若SS1x·SS1y=1和ST=1正常寫「0」值如前述方式完成,即若且唯若SS1x·SS1y=1和RT=1對於這些正常操作,在存儲器元件所在交叉點處相交的兩個總線上具有相同類型SS1的選擇信息。
為完成特殊寫入「1」值,其選擇信息必須是兩個不同類型的SS1和SS2。若且唯若滿足下列條件時才完成特殊寫「1」值SS1N·SS2P+SS2N·SS1P=1及ST』=1(對於RMP1」(P,N))SS1N·SS2Q+SS2N·SS1Q=1及ST』=1(對於RMP1」(N,Q))圖50概要描述實施例RMP2(x,y),對它已提供了附加部件以能完成第五複合操作。這些附加部件包括·在公共總線OC中的一個附加導線,用於傳送信號RT』以控制特殊寫「0」值;·在每個對應於一對象的總線中有兩個附加導線;例如,在對應於對象X的總線分支BO2(X)中,兩個附加導線傳送信號SS1x和SS2x,但是,一種最佳實現方式是再次使用那些用於分別傳送選擇信號SSAx和SSBx的相同導線,信號SSAx和SSBx使其能把每個對象指定於子集A或B之一,或指定於這兩個子集A和B;·與門42有三個輸入和一個輸出,第一輸入與公共總線OC的傳送信號RT』的導線相連,第二輸入與分支BO』2(Y)的傳送信號SS1y和信號SSAy的導線相連,第三輸入與分支BO2(X)的傳送信號SS1x和SSAx的導線相連;以及·或門43有兩個輸入和一個輸出,第一輸入連於門42的輸出,第二輸入連於與門15的輸出,該輸出不再直接與雙穩態電路16的R輸入相連,門43的輸出與輸入R相連。
在元件RMP2(x,y)中的正常寫按前述方式完成,只是信號標號已改變了存儲器元件必須接收兩類型不同的選擇信號SS1和SS2。若且唯若滿足下述條件時,完成正常寫「1」值SS1x·SS2y+SS2x·SS1y=1且ST=1若且唯若滿足下述條件時,完成正常寫「0」值SS1x·SS2y+SS2x·SS1y=1且RT=1這樣,若且唯若滿足下述條件時,完成在元件RMP2(N,P)中「1」值的正常寫操作SS1N·SS2P+SS2N·SS1P=1且ST=1若且唯若滿足下述條件時,完成在元件RMP(N,Q)中正常寫「1」值SS1N·SS2Q+SS2N·SS1Q=1且ST=1若且唯若滿足下述條件時,完成特殊寫「0」值寫操作SS1P·SS1Q=1且RT』=1即當元件接收同一類型SS1的兩個選擇信息。
圖51概要描述實施例RMP2」(x,y),對它增加了附加部件以使其能完成這第五操作。這些附加部件包括·在每個對應於對象的總線中增加四個附加導線,用於分別傳送四個信號ST1x,ST2x,RT1x,RT2x;例如,對於對象X,這四個附加導線最好是分別用於傳送信號STAx,STBx,RTAx,RTBx的同樣四個導線,這些信號使其能把該對象指定於A組或B組,或者指定於A和B兩組。
·與門70有兩個輸入和一個輸出,第一輸入與分支BO』2」(Y)的傳送信號RT1y的導線相連,第二輸入與分支BO2」(X)的傳送信號RT1x的導線相連,一個輸出連於或門64的一個附加輸入。
一個正常寫操作的完成方式與前述相同,只是信號的參考標號改變了。若且唯若存儲器元件所處交叉點處的兩個彼此交叉總線上同時被加上同類型SS1的兩個選擇信息時,才完成正常寫操作。若且唯若滿足下述條件時,完成正常寫「1」值ST1x·ST2y+ST2x·ST1x=1若且唯若滿足下述條件時,完成正常寫「0」值
RT1x·RT2x+RT2x·RT1x=1完成特殊寫「0」值的條件是若且唯若存儲器元件同時接收兩個同類型RT1選擇信息的時候,這兩個選擇信息是被分別加到在該存儲器元件所處交叉點處彼此相交的兩個總線上的。若且唯若滿足下述條件時,完成特殊寫「0」值RT1x·RT1y=1圖52顯示第六複合操作,該複合操作在於在對象間線性關係鏈中,釋放存在於一給定對象和不多於兩個的其他對象(稱作「相鄰對象」)間的關係,然後在這兩個相鄰對象間建立直接關係。這涉及從對象線性鏈P-E-Q(其中對象P和Q是事先未知的)中去掉一已知對象E(稱作「要被去掉」對象),並自動在相鄰對象P和Q之間建立直接關係。再有,在下述情況下也必須能完成這同一操作要被去掉的對象E與單個相鄰對象相關聯,而不是與兩個相鄰對象相關聯,而這種情況又不是在裝置外部所知道的(假定要被去掉的對象至少有一個相鄰對象)。
圖53概要描述關係存儲器元件第一實施例RMP1的一個變體,該變體能完成第六複合操作。
除了使其能完成第一複合操作的存儲器元件RMP1和邏輯部件OC1外,該變體還包括兩個邏輯與門44和45。下面將針對存儲對象E和對象P之間關係存在的存儲器元件RMP1(E,P),描述這一變體的結構和操作。自然,對於存儲對象E和對象Q之間關係的存儲器元件,以及對於存儲對象E和任何其他對象間關係存在的任何其他存儲器元件,所述操作是完全相同的。在每個存儲器元件中,第六複合操作是同樣地而且是平行地完成的。
在本例中,與門44包括一個輸入連於對所有存儲器元件為公共的一個總線上,該總線傳送信號EC=1用以控制第六複合操作;一個輸入連於存儲器元件RMP1(E,P)的與門44的輸出;以及一個輸出連於和對象E對應的正交總線的分支BO』1(E)的一個導線,它傳送信號STE以控制寫「1」值,該導線構成「連線或」線路18。類似地,門45包括一輸入連於傳送信號EC=1的公共導線;一輸入連於門3的輸出;以及一輸出連於和對象P對應的正交總線的導線,該導線傳送信號STp以控制寫「1」值,該導線構成「連線或」線路WOR19。
圖54是時序圖,顯示出圖53所示實施例的操作。在第一時間間隔T5期間,關係管理裝置從對象E開始讀取指示關係E-P和E-Q存在的信息,並存儲關係P-Q的建立。然後,在時間間隔T6期間,它存儲對關係E-P和E-Q的釋放。
在間隔T5期間,信號RSE=1被加到連於和對象E對應的正交總線的所有存儲器元件。與此同時,信號EC=1被加到對所有存儲器元件為公共的總線。讀取從E開始的各關係的至關重要的信號由實箭頭表示。建立諸如P-Q這種關係的至關重要的信號由實箭頭表示。
如圖53所示,信號RSE啟動門3從而通過對應於對象P的正交總線傳送讀輸出信號OLP。這個信號有一個「1」值,因為對象P和E由一關係關聯。信號EC=1啟動門45以向對應於對象P的正交總線提供信號STp=1以控制寫入所有的與該正交總向相連並通過另一正交總線同時接收另一寫控制信號RS的存儲器元件。在本例中,存儲器元件RMP1(E,Q)(未畫出)的操作是類似的。所以,一個信號STQ=1通過對應於對象Q的正交總線傳輸。所以,存儲器元件RMP1(P,Q)同時接收信號STp=1和STQ=1。這樣,它存儲對象P和Q之間所建立的關係。一個關係的建立以同樣的方式存儲於對應一對對象的任何其他存儲器元件中,每個對象都與對象E有關係。
然後,在間隔T6期間,信號EC再取「0」值,信號RSE=1被保持,控制信號RTE=1被加到對應對象E的訪問點AP1(E)。因為兩個信號RSE=1和RTE=1是同時的,它們構成完成第一複合操作的命令,即釋放對象E與其他對象之間建立的所有關係。如前所述,這兩個信號通過對存儲器元件RMP1(E,P)的雙穩態電路5復位,來控制邏輯部件OC1。
圖55概要描述圖12所示訪問點的變體實施例。圖中的舉例代表對應於對象E、P、Q的三個訪問點AP4(E)、AP4(P)、AP4(Q)。
在這個變體中,利用附加邏輯部件完成第六複合操作,該附加邏輯部件不同於放在每個存儲器元件處的門44和45,而是藉助放在每個訪問點的一個門電路。在本例中,三個邏輯與門47、48、49分別放在靠近對應對象E、P、Q的訪問點處。每個門47、48、49有第一輸入連於對所有訪問點公共的一個總線,它傳送信號EC』=1以引起要完成的第六複合操作。
門47有一第二輸入連於一導線,該導線屬於對應對象E的正交總線並傳送讀輸出信號OLE。門47的一個輸出連於這個總線的傳送信號STE的導體,該導體構成「連線或」電路WOR21。類似地,門48有一第二輸入,它所連接的導線屬於對應對象P的正交總線並傳送信號OLp。門48的一個輸出連於該總線的傳送信號STp的導線,該導線構成「連線或」線路WOR23。類似地,門49有一第二輸入,它所連接的導線屬於對應對象Q的正交總線,並傳送信號OLQ。門49的一個輸出連於該總線的傳送信號STQ的導線,該導線構成「連線或」線路WOR22。
圖54所示時序圖對說明圖55中變體的操作仍然有效,只要用EC』代替EC。在時間間隔T5期間,信號RSE=1和EC』=1同時被分別加到對應於給定對象E的訪問點AP4(E)以及對所有存儲器元件為公共的總線。
信號RSE=1控制從連於對應對象E的正交總線的所有存儲器元件中讀,具體地說是元件RMP1(E,P)和RMP1(E,Q)。這樣,在本例中,這個讀便在對應於對象P的正交總線上提供信號OLp=1,在對應對象Q的正交總線上提供信號OLQ=1。這兩個信號分別啟動門48和門49,它們從別處接收引起第六複合操作的控制信號EC』=1。然後門48提供信息「1」,它在對應於對象P的正交總線上構成信號STp=1。門49提供信息「1」,在對應於對象Q的正交總線上構成信號STQ=1。這樣,位於對應對象P和Q的正交總線的交叉點上的存儲器元件RMP1(P,Q)便同時接收兩個寫控制信號,這樣便使得關係P-Q的建立被存儲起來。
在時間間隔T6期間,當信號RTE=1加到對應對象E的訪問點時,信號EC』變為「0」值。信號RSE=1被保持,所以凡連於和對象E對應的正交總線的所有存儲器元件都同時接收信號RSE=1和RTE=1。這些信號使分別伴隨每個存儲器元件的邏輯部件OC1將產生一復位信號。具體地說,這一復位在存儲器元件RMP1(E,Q)中完成,從而存儲對關係E-Q的釋放,以及這一復位在存儲器元件RMP1(E,P)中完成,從而存儲對關係E-P的釋放。
在一個由本領域技術人員實現的變體實施例中,藉助由每個單個總線中的一個附加導線傳送的特殊信號,在圖53和圖55所示裝置中能控制該釋放操作。
圖56概要描述用於本發明裝置的關係存儲器元件的第三實施例RMP3。這第三實施例與圖11所示第二實施例RMP2的區別在於·所有存儲器元件的公共總線沒有導線用於提供信號RD來觸發所有存儲器元件中的讀操作;但它包括一附加導線傳送一讀和傳播控制信號EC」。
·每個正交總線(例如對應於對象P的正交總線),除了包括傳送信號SSp、SSp及OLp的導線(這些信號保持原有功能,只是信號SSAp不用於讀)外,還包括了一個附加導線RDp用於控制從對象P開始讀。
·元件RMP3伴隨一附加邏輯部件OC1」,使其能完成第一複合操作以釋放在給定對象和任何對象間存在的所有關係(特別是當有兩個對象相鄰於給定對象時);還有兩個邏輯與門51和52,專門用於第六複合操作,使其能在曾與給定對象關聯的相鄰對象之間自動建立關係。
每個存儲器元件RMP3包括如第二實施例RMP2中所包括的同樣的門11、12、13、14及同樣的雙穩態電路16,而且這些部件有與第二實施例RMP2中相同的功能。它還包括與門15』、17』和18』,它們的功能稍不同於門15、17和18的功能。每個門17』和18』有第一輸入連於雙穩態電路16的輸出1,但它的第二輸入不再連於公共總線以接收非特定讀控制信號RD,因為這一信號不復存在。該第二輸入連於屬於一正交總線的導線,該導線對於對象E和P分別提供讀控制信號RDE和RDp。
圖56所示元件RMP3(E,P)用於存儲對象E和對象P之間關係的存在或不存在信息。門17』的第二輸入連於屬於和對象E對應的正交總線BO3(E)的一個導線,該導線提供信號RDE。門18』的第二輸入連於屬於和對象P對應的正交總線BO』3(P)的一個導線,該導線提供信號RDp。與門17的輸出類似,門17』的輸出所連接的導線屬於對應對象P的正交總線BO』3(P)。這個導線構成「連線或」線路WOR5,以傳送讀輸出信號OLp。與門18的輸出類似,門18』的輸出連於屬於對應對象E的正交總線BO3(E)的一個導線,該導線構成「連線或」線路WOR4,以傳送讀輸出信號OLE。
讓我們考慮使其能完成第一複合操作的附加邏輯部件OC1」。它們的組成是·邏輯與門53有一輸入連於與門18』的輸出,還有一輸入連於屬於公共總線並提供一信號RTA』控制釋放多個關係的導線;·邏輯與門54有一輸入連於與門17』的輸出,還有一輸入連於屬於公共總線並提供信號RTA』的導線;以及邏輯或門55有一輸入連於門53的輸出;有一輸入連於門54的輸出;有一輸入連於門15』的輸出,該輸出不再直接連於雙穩態電路16的R輸入;以及一輸出連於雙穩態電路16的R輸入。
首先讓我們考慮附加部件OC1」如何操作以使其能完成第一複合操作,該操作在於釋放對象E和任何其他對象間存在的所有關係。信號RDE=1被加到對應對象E的訪問點AP5(E),信號RTA』=1被通過公共總線同時加到所有存儲器元件。在存儲對象E和另一對象間關係存在或不存在的所有存儲器元件中(具體地說,在元件RMP3(E,P)中),由信號RDE=1和雙穩態電路16的輸出所提供的「1」信息同時啟動門17』。所以門17』的輸出提供「1」信息啟動門54 。一接收到信號RTA』=1,這個門便向或門55提供「1」信息。門55的輸出控制雙穩態電路16復位。於是該雙穩態電路存儲關係E-P的不存在。
現在讓我們考慮除部件OC1」外的附加部件,以完成第六複合操作。這些部件包括兩個邏輯與門51和52。
邏輯與門52包括·一個輸入與一導線相連,該導線屬於對所有存儲器元件為公共的總線,並用於提供信號EC」』=1,以控制建立與將被去掉的給定對象有關係的兩個相鄰對象之間的關係;·一個輸入連於門17』的輸出;以及·一個輸出連於屬於對應對象P的正交總線BO』3(P)的兩個導線,它們分別傳送信號SSAp和SSBp,這兩個導線分別構成「連線或」WOR27和WOR26。
為了避免這兩個導線短路,其連接是通過緩衝級(未畫出)實現的。
類似地,門51包括·一個輸入連於屬於公共總線的一導線,它傳送信號EC」;一個輸入連於門18』的輸出;以及一個輸出連於屬於對應對象E的正交總線BO3(E)的兩個導線,它們分別傳送信號SSAE和SSBE,這兩個導線分別構成「連線或」WOR25和WOR24。
為避免這兩個導線短路,其連接是通過緩衝級(未畫出)實現的。
圖57是時序圖,說明這個變體如何對對象E完成第六複合操作。在第一時間間隔T7期間,在連接對應於對象E的正交總線的所有存儲器元件中,利用信號SSA和SSB完成傳播讀,並完成寫操作以在圖52所示例子中建立對象P和Q之間的關係P-Q。然後,在間隔T8期間,使用第一複合操作釋放與對象E之間已建立的關係E-P和E-Q。對應於這兩步的至關重要的信號分別由實箭頭和虛箭頭表示。
在時間間隔T7期間,讀控制信號RDE=1被加於訪問點AP5(E),信號EC」=1和ST=1也同時加到公共總線上,而信號RTA』保持「0」值。信號RDE=1引起在連於對應對象E的正交總線的所有存儲器元件中完成讀操作,具體地說,是在元件RMP3(E,P)中,其中存儲了關係E-P的存在。由這個讀操作造成的信號OLp=1啟動門52。所以它的輸出在對應相鄰對象A的正交總線BO』3(A)上產生信號SSBp=1和SSAp=1。
所以,如果給定信號ST的有效存在,則與正交總線BO』3(P)相連而且通過另一正交總線接收信號SSB=1或SSA=1的任何存儲器元件都存儲對象P與對應該另一正交總線的對象之間關係的存在。在本例中,在另一存儲器RMP3(E,Q)中(圖中未畫出)也會發生同樣的過程,如果第二相鄰對象Q與E關聯的話。這一過程導致類似的信號SSBQ=1和SSAQ=1通過對應於另一相鄰對象Q的正交總線BO3(B)傳送。存儲器元件RMB3(A,Q)便這樣受到控制以存儲P和Q之間新關係的存在。
在第二時間間隔T8期間,信號RDE=1被保持,信號EC」被復位,信號ST有任意狀態,然後加上信號RTA』=1。然後信號RTA』=1引起完成(前述的)第一複合操作,從而釋放對象E和其他相鄰對象間的關係,因為加上了信號RDE=1。在本例中,存儲器元件RMP3(E,P)便這樣被復位,存儲器元件RMP3(E,Q)(未畫出)也這樣被復位。
在單個相鄰對象P(舉例)與要去掉的對象E相關聯的特殊情況中,被識別出的單個對象P產生信號SSAP和SSBP,但沒有與P建立的新關係(這是正常的,因為沒有其他對象Q與E關聯)。然後,關係E-P被正常地釋放掉,從而在所有情況中去掉對象E。
本發明不限於前面描述的實施例。具體地說,能使用不同於前述方法的方法完成讀操作,這種方法在於在一單一總線上傳送讀輸出信號,該單一總線是對應於由讀確定的對象的總線。一種不同的方法在於通過兩個總線同時分別傳送兩個讀輸出信號,這兩個總線對應於兩個對象,這兩個對象由所考慮的關係聯接。
圖58概要描述第一實施例RMP1的變體RMP1』,用於同時傳送兩個讀輸出信號;這個變體包括相同元件1、2、5。但區別在於·去掉了與門3和與門4;
·它包括有兩個輸入的與門3』,第一輸入連於雙穩態電路5的輸出1,一個輸出同時連於元件RMP1』(X,Y)的兩個輸出01(Y)和01(X);以及·它包括有兩個輸入的或門4』,一個輸入連於分支BO』1(Y)的提供信號RSY的導線,另一輸入連於總線BO1(X)的提供信號RSX的導線,它的輸出連於與門3』的第二輸入。
這樣,當通過兩個總線BO1(X)和BO1』(Y)之一提供讀信號RSX或RSY時,門3』便同時把雙穩態電路5包含的信息傳送給總線BO1(X)和BO1』(Y)。
圖59概要描述第二實施例的變體RMP2』,用以同時傳送兩個讀輸出信號。它包括同樣的元件11到16。但其不同點在於·與門17和18被去掉了;·它包括有兩個輸入的與門17』,其第一輸入同時與元件RMP2』(x,y)的輸出O2(X)和O2(Y)相連;以及·它包括有兩個輸入和一個輸出的或門18』,一個輸入連於總線BO2(X)的提供信號SSAX的導線,一個輸入連於總線BO2(Y)的提供信號SSAY的導線,一個輸出連於與門17』的第二輸入。
這樣,當通過兩個總線BO2(X)和BO』2(Y)之一提供讀信號SSAX或SSAY時,門17』便同時把雙穩態電路16中包含的信息傳送給總線BO2(X)和BO』2(Y)。
用於完成複合操作(如前文所述)的第一實施例變體和第二實施例變體能夠按照實現這一個讀操作的類似方式加以修改。
權利要求
1.在有限地址域內管理單獨可識別的對象之間關係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對於每對兩個不同對象(X和Y),稱作第一對象和第二對象,對於可能使這兩個對象相關聯的每個關係,該裝置包括一個「關係」存儲器元件(RMP)以存儲指示所述關係存在或不存在的「關係」信息;其特徵還在於所述關係存儲器元件為通過一組總線構成的至少為二維的陣列(SN;TN;TN』),這些總線能傳送對象選擇信號和操作控制信號,每個元件位於兩個「單個」總線(CC(X),LC(Y))的交叉點,每個單個總線分別對應於單個對象並適於傳送至少一個「選擇」信號以選擇所述對象;其特徵還在於每個元件包括一個邏輯電路(1至5,OC1;11至18,OC1』),該邏輯電路能接收至少一個選擇信號,還能接收至少一個操作控制信號,以把關係信息寫入或讀出所述元件;以及其特徵還在於該設備包括一個邏輯裝置(LM),與總線訪問點相連,以向它們提供操作控制信號,向它們提供對象選擇信號,以及從它們接收在關係存儲器元件中讀的關係信息。
2.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用於管理由N個對象組成的對象集中兩個不同對象(X和Y)之間的不一定對稱的關係,其特徵在於,單個對象總線的組成是·N列控制總線(CC(1),……,CC(N)),分別對應於N個對象,並分別控制N列元件;·N行控制總線(LC(1),……,LC(N)),分別對應於N個對象,並分別控制N行元件;每個行控制總線與每個列控制總線有一交叉點;以及其特徵還在於,該關係管理裝置包括N(N-1)個存儲器元件(RMP(X,Y)),用於能把N個不同對象中兩兩對象(X和Y)關聯起來的每個關係;所述元件位於列控制總線和行控制總線的各個交叉點,唯有位於陣列一個對角線上的交叉點除外。
3.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用於管理由N個對象組成的對象集中的對稱關係,其特徵在於,它分別對應於N個對象的由N個單個總線組成,每個單個總線有共用一個公共端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BO(K),BO』(K));而且每個單個總線與所述N個單個總線中的其他總線中的每一個都有一交叉點;其特徵還在於,該關係管理裝置包括1/2N(N-1)個關係存儲器元件(RMP(i,k)),用於可以關聯所述N個對象的集合中兩個不同對象的每個對稱關係;其特徵還在於,存儲位號為i=1到k-1的對象和位號為k的對象(k位於1到N範圍)之間關係信息的存儲器元件(RMP(i,k))位於對應所述信號為K的對象的單個總線的第一分支(BO(K))和對應位號為i=1到K-1的對象的各單個總線的第二分支(BO』(i))之間的交叉點處;以及其特徵還在於,存儲位號為k的對象和位號為j=k+1到N的對象之間關係信息的存儲器元件(RMP(j,k))位於對應所述位號為k的對象的單個總線的第二分支(BO』(K))和對應位號為j=k+1到N的對象的各單個總線的第一分支(BO(j))的交叉點處。
4.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特徵在於,位於對應於第一對象(X)的單個總線和對應於第二對象(Y)的單個總線的交叉點處的元件的邏輯電路包括部件(3,4;17,18),用於當它接收由對應第一對象的一個單個總線傳送的至少一個選擇信號(RSX,SSAX)時授權讀存儲在所述元件中的關係信息,還用於當它接收由對應第二對象的一個單個總線傳送的至少一個選擇信號(RSY,SSAY)時授權讀所述信息;在上述第一種情況中,至少在對應第二對象(Y)的單個總線(BO』1(Y);BO』2(Y))上該被讀信息被恢復,而在上述第二種情況中,至少在對應第一對象(X)的單個總線(BO1(X);BO2(X))上該被讀信息被恢復。
5.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啟動一個在一元件中寫入關係信息的操作,該操作通過顯式選擇兩個對象,能把指明所述兩個對象中第一對象和第二對象之間關係的存在或不存在的信息存儲起來,為此,所述元件的邏輯電路還包括部件(1,2;11,12)特別用於授權寫關於所述第一對象(X)和所述第二對象(Y)之間關係的關係信息,如果它同時接收由對應於第一對象(X)的單個總線傳送的至少一個選擇信號(STX;RTX)以及由對應於第二對象(Y)的單個總線傳送的至少一個選擇信號(分別為STY;RTY)的話。
6.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每個對應於一對象(K)的單個總線(BO2(K),BO』2(K))適合於傳送至少兩個選擇信號,使其能由寫操作來指定該對象屬於兩組(A,B)中的至少一組,以此來選擇該對象;其特徵還在於,每個存儲器元件的邏輯電路包括部件(11至15),用於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情況下授權在該元件中進行寫操作·在對應於第一對象(X)的單個總線(BO2(X))上出現與第一組相關聯的至少一個選擇信號(SSAX或SSBX);以及·在對應於第二對象(Y)的單個總線(BO』2(Y))上出現與第二組相關聯的至少一個選擇信號(SSBY或SSAY)。
7.根據權利要求6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與訪問點相連的邏輯部件(LM)包括-對於一給定的寫操作,向對應於一個被排他地指定為屬於第一組(A)的對象的每個單個總線提供選擇信號值的第一組合(STA=1和STB=0;或RTA=1和RTB=0;SSA=1和SSB=0)的部件(LA);-對於所述給定寫操作,向對應於一個被排他地指定為屬於第二組(B)的對象,每個單個總線提供選擇信號值的第二組合(STA=0和STB=1;RTA=0和RTB=1;SSA=0和SSB=1)的部件(LB);以及-對於所述給定寫操作,向對應於一個被指定為既屬於第一組(A)又屬於第二組(B)的對象的每個單個總線提供選擇信號值的第三組合(STA=1和STB=1;或RTA=1和RTB=1;SSA=1和SSB=1)的部件(LAB);其特徵還在於,寫指示一關係存在或不存在的信息,該關係能把預定對象第一子集(S1)中的每個第一對象與預定對象第二子集(S2)中的每個第二對象關聯起來,又不必對只屬於第一子集的對象(A1、A2;1,7)之間關係以及只屬於第二子集的對象(B1,B2,B3;2,5,8)之間的關係進行同樣的寫操作,為此,邏輯部件(LM)提供向只屬於第一子集或只屬於第二子集的對象所對應的單個總線提供第一組合值,任意選定兩個子集中的一個(S1或S2),從而指定這些對象只屬於第一組(A);向只屬於另一子集(S2或S1)的對象所對應的單個總線提供第二組合值,從而指定這些對象只屬於第二組(B);以及向同時屬於兩個子集(S1和S2)那些對象所對應的單個總線提供第三組合值,從而指定這些對象同屬於第一組(A)和第二組(B)。
8.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每個單獨總線(BO1(X),BO』1(Y);BO2」(X);BO』2」(Y))還適於傳送至少一個對象選擇和操作控制信號(RTX/STX/RSX,RTY/STY/RSY;RTAX和RTBX/STAX及STBX/RDX,RTAY及RTBY/STAY及STBY/RDY),以及每個元件(RMP1(x,y);RMP2」(x,y))的邏輯電路包括部件(1,2;61至69)用於在接收下列信號的條件下授權一個操作·對於一個以選擇單個對象為基礎而另一對象為任意對象的一個操作,要接收至少一個選擇和操作控制信號,該信號由該元件所在交叉點處兩個單獨總線之一提供;或者·對於一個以選擇兩個對象為基礎的操作,要接收至少兩個對象選擇和操作控制信號,它們同時分別由所述元件所在交叉點處的兩個單個總線提供。
9.根據權利要求8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對應一個對象(X)的每個單獨總線(BO1(X);BO2」(X))適於傳送·至少一個信號(STX;STAX或STBX)用於選擇一對象並控制寫信息(1),以指示所述對象和另一對象間關係的存在;·至少一個信號(RTX;RTAX或RTBX)用於選擇一對象並控制寫信息(0),以指示所述對象和另一對象間關係的不存在;·至少一個信號(RSX;RDX)用於選擇一對象和控制讀信息,該信息指示所述對象和另一對象間關係的存在或不存在;以及·至少一個讀輸出信號(OLX;OLAX,OLBX)以向總線的一個訪問點傳送。
10.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一個對所有元件(RMP1」(x,y),RMP2(x,y))為公共的「操作控制」總線(OC),該總線適於傳送至少一個非特殊操作控制信號(RT,ST,RD);以及其特徵還在於,每個元件(RMP1」(x,y);RMP2(x,y)的邏輯控制電路還包括部件(1」至4」;14、15、17、18),用於當它同時接收至少一個由該公共總線傳送的操作控制信號(RT;ST;RD)以及由至少一個單獨總線傳送的至少一個選擇信號(SSX;SSY;SSAX;SSAY)時授權一個操作。
11.根據權利要求8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每個對應於一對象(X)的單獨總線(BO1」(X),BO2(X)適於傳送-至少一個用於選擇所述對象(X)的對象選擇信號(SSX;SSAX;SSBX);以及-至少一個向所述總線的訪問點傳送的讀輸出信號(OLX;OLAX,OLBX);以及·其特徵還在於,對所有元件(RMP1」(x,y),RMP2(x,y)為公共的總線(OC)適於傳送至少-一個公共信號(ST)用於控制寫信息(1)的操作,該信息(1)指明所述對象(X)和另一對象間的關係存在;-一個公共信號(RT)用於控制寫信息(0)的操作,該信息(0)指明所述對象(X)和另一對象間的關係不存在;以及-一個公共信號(RD)用於控制讀信息的操作,該信息指明所述對象(X)和另一對象間的關係存在或不存在。
12.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使得能夠完成第一複合操作,該操作在於寫公共信息以同時指明一給定對象(X)和所有其他對象間的關係存在或不存在;所述裝置的特徵在於所述總線(BO1(X);BO2(X);RTA)能把一信號組合(RSX=1和RTX=1;SSAX=1和SSAY=1和RTA=1)傳送給所有那些能存儲關於給定對象(X)和所有其他對象間關係的關係信息的元件(RMP1;RMP2),這個信號組合是專門針對給定對象而且專門針對第一複合操作的,從而選擇給定對象並使第一複合操作得以完成;其特徵還在於,與總線訪問點相連的邏輯部件(LM)包括在總線上傳送該信號組合的部件;其特徵還在於,每個元件(RMP1(x,y);RMP2(x,y))的邏輯電路包括如果該邏輯部件接收到所述信號組合的話,授權在元件中寫關係信息的部件(OC1;OC』1)。
13.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使其能引起同時完成多個不同操作,這些操作分別屬於不相交的可能操作子集,所述裝置的特徵在於·每個單獨總線(BO(N),BO』(N);BO(P),BO』(P);BO(Q),BO』(Q))適於傳送多個不同的選擇信號(IST1(P),IST2(N),IST1(Q)),這些選擇信號是由和總線訪問點相連的邏輯部件(LM)提供的;以及·每個元件(RMP(P,N);RMP(P,Q);RMP(N,Q))的邏輯電路包括授權完成屬於一個子集的全部操作的部件,這授權操作是當該電路接收到下列信號時完成的-或者,在基於選擇單個對象的操作子集情況下,由在該元件處彼此交叉的兩個單獨總線之一所提供的選擇信號(IST1;IST2),該信號是特別指定給這一操作子集的;-或者,在基於同時選擇兩個對象的操作子集情況下,由在該元件處彼此交叉的兩個單獨總線分別傳送的兩個不同的選擇信號(IST1和IST2)的一個組合,這兩個選擇信號的組合是特別指定給該操作子集的。
14.根據權利要求13的裝置,使能對兩個選定對象間的關係同時完成第一寫操作和與其不同的第二寫操作,每個寫操作屬於一個獨特的可能操作子集,所述裝置的特徵在於·每個單獨總線(BO(P),BO』(P);BO(N),BO』(N);BO(Q),BO』(Q))適於傳送至少兩個獨特類型的選擇信號(IST1,IST2);以及·每個元件的邏輯電路包括部件用於授權-當邏輯電路收到第一組合(IST1(P),IST1(Q)=1)時進行第一寫操作,該第一組合是由在該元件(RMP(P,Q))處彼此交叉的兩個單獨總線分別提供的兩個選擇信號組成的;以及-當邏輯電路收到第二組合(IST1(P),IST2(N)+IST2(P),IST1(N)=1;IST1(Q),IST2(N)+IST2(Q),IST1(N)=1)時進行第二寫操作,該第二組合是由在元件(RMP(P,N);RMP(N,Q))處彼此交叉的兩個單獨總線分別提供的兩個選擇信號組成的。
15.根據權利要求12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對所述第一複合操作,對應於一給定對象(X)的每個單獨總線(BO1(X))能夠傳送特別針對給定對象(X)和特別針對第一複合操作的所述信號組合(RSX=1和RTX=1);其特徵還在於,與單獨總線的訪問點相連的邏輯部件(LM)包括一部件用於向對應每個給定對象(X)的單獨總線(BO1(X))提供所述信號組合;其特徵還在於,每個存儲器元件(RMP1(X,Y))的邏輯電路(1至5)還包括部件(OC1)用於在所述信號組合(RTY=1和RSY=1,或RTX=1和RSX=1)是由在該元件處彼此交叉的兩個單獨總線(BO1(X);BO』1(Y))之一傳送的情況下,授權寫信息(0),指明在該元件中的關係不存在。
16.根據權利要求12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特別針對一給定對象和特別針對第一複合操作的信號組合是這樣構成的首先是用於選擇一給定對象的選擇信號(SSAX=1;SS1X=1),它通過對應該給定對象的單獨總線(BO2(X);BO』3(P))傳送;其次是一釋放控制信號(RTA=1;RTA』=1),它由對全部存儲器元件公共的總線(OC)傳送;其特徵還在於,與總線訪問點相連的邏輯部件(LM)包括一部件用於同時向公共總線提供釋放控制信號(RTA=1;RTA』=1)和向對應每個給定對象的單獨總線提供選擇信號(SSAX=1;RDP=1);其特徵還在於,每個關係存儲器元件(RMP2(x,y);RMP3(E,P))的邏輯電路(11至18;11』至18』)還包括部件(OC1』;OC1」)用於在釋放控制信號(RTA=1;RTA』=1)被加到公共總線而且同時一適當的選擇信號(SSAX=1;RDP=1)加到在該存儲器元件處彼此交叉的兩個單獨總線之一的情況下,授權寫信息(0)以指明在該存儲器元件中一個關係的不存在。
17.根據權利要求13的裝置,其特徵在於,使一第二複合操作成為可能,該操作在於兩個同時的讀操作(La,Lb),用於讀出所有的關係信息以指明至少一個對象(L)和任何其他對象間建立的關係存在或不存在(對於第一讀操作(La))以及至少一個另一對象(M)和任何其他對象間建立的關係存在或不存在(對於第二讀操作(Lb)),所識別出的對象被分成兩個獨特的組(A和B),稱作「輸出組」,分別與兩個讀操作(La,Lb)相關聯;·對應於每個對象(X)的單獨總線(BO1(X),BO』1(X);BO2(X),BO』2(X))適於傳送第一選擇信號(RSAX;SSAX)和傳送第二選擇信號(RSBX;SSBX),這兩個信號是獨特的專門針對第二複合操作的;而且該單獨總線適於傳送第一讀輸出信號(OLAX)和傳送第二讀輸出信號(OLBX),這兩個讀輸出信號是專門針對第二複合操作的;·邏輯部件(LM)包括向這些單獨總線提供第一選擇信號的部件和提供第二選擇信號的部件;第一信號和第二信號分別被提供給分別對應於每個從中完成第一讀操作(La)的對象(L)的單獨總線以及對應於從中完成第二讀操作(Lb)的每個對象(M)的單獨總線;該邏輯部件還包括部件用於接收可能由每個單獨總線傳送的兩個讀輸出信號;以及·與第一對象(X)和第二對象(Y)相關聯的每個存儲器元件(RMP1(X,Y);RMP2(x,y))的邏輯電路還包括部件(OC2;OC』2)用於授權四個讀操作來讀該元件,它們可能是同時的也可能不是同時的-如果由對應第一對象(X)的單獨總線傳送第一選擇信號(RSAX;SSAX),則從第一對象(X)進行第一讀操作(La),-如果由對應第一對象(X)的單獨總線傳送第二選擇信號(RSBX;SSBX),則從第一對象(X)進行第二讀操作(Lb);-如果由對應第二對象(Y)的單獨總線傳送第一選擇信號(RSAY;SSAY),則從第二對象(Y)進行第一讀操作(La);-如果由對應第二對象(Y)的單獨總線傳送第二選擇信號(RSBY;SSBY),則從第二對象(Y)進行第二讀操作(Lb)。
18.根據權利要求17的裝置,其特徵在於,第一和第二選擇信號(RSAX,RSBX)的每一個還構成讀操作控制信號;其特徵還在於,每個存儲器元件(RMP2(x,y))的邏輯電路包括部件(OC2)以完成權利要求17提到的四個可能的讀操作,這取決於由電路接收的兩個選擇和讀操作控制信號(RSAX,RSBX)。
19.根據權利要求17的裝置,其特徵在於·一個對所有元件為公共的總線(OC)適於傳送一個對第一和第二讀操作(La,Lb)為公共的非特定的讀控制信號(RD);·邏輯部件(LM)包括部件用於還向該公共總線(OC)提供非特定讀控制信號(RD);以及·每個存儲器元件(RMP2(x,y))的邏輯電路還包括部件(OC』2),用於只有當它們還接收到非特定讀控制信號(RD)時完成在權利要求17中提到的四個讀操作。
20.根據權利要求4的裝置,其特徵在於,使第三複合操作成為可能,該操作在於從一給定對象(R)開始進行傳播讀,從而識別出與給定對象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所有對象;·所述裝置包括一總線,該總線對於選擇總線的所有訪問點(AP1(K);AP2(K))是公共的,並適用於傳送專門針對第三複合操作的操作控制信號(LP=1;LP』=1);以及·與獨立總線的訪問點相連的邏輯部件(LM)對於每個對應對象(K)的獨立總線(BO1(K),BO』1(K);BO2(K),BO』2(K))都有一個邏輯部件(36,38),如果在該總線上存在一讀輸出信號(OLK=1)而且如果在對所有訪問點為公共的總線上存在專門針對第三複合操作的操作控制信號(LP=1;LP』1=1)的話,則該邏輯部件向該總線提供至少一個選擇信號(RSK=1;SSAK=1)。
21.根據權利要求20的裝置,其特徵在於,由連於選擇總線訪問點的邏輯部件(36)提供的選擇信號(RSK=1)還構成對元件(RMP1(K,P))的讀操作控制信號。
22.根據權利要求20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一個對所有元件(RMP1」(x,y);RMP2(x,y))為公共的總線,適於傳送至少一個非特定的操作控制信號(RD=1);·每個元件(RMP1」(x,y))的邏輯電路還包括部件(3」,4」;17,18)用於只有當它們接收一個非特定讀控制信號(RD=1)時授權一個讀操作;以及·與單個總線的訪問點相連的邏輯部件(LM)還向對所有元件為公共的總線(OC)提供一個非特定讀控制信號(RD=1),並同時提供選擇信號(SSAK=1)。
23.根據權利要求20和權利要求15或16的裝置,其特徵在於使第四複合操作成為可能,該操作在於通過傳播來識別和釋放一給定對象(R)和任何其他對象間的直接或間接關係,該邏輯部件(LM)提供·向對應於給定對象(R)的總線提供一選擇信號(RSR=1;SSAR=1);以及·向對選擇總線的所有訪問點為公共的總線提供一專門針對第三複合操作的操作控制信號(LP=1;LP』=1),從而識別出與給定對象(R)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所有對象;其特徵還在於,然後該邏輯部件(LM)·接收讀輸出信號(OLK=1),它識別出與給定對象(R)有關係的每個對象(K);·然後它們向這樣識別出的每個對象(K)的單獨總線提供一選擇信號(RSK=1和RTK=1;SSAK=1);以及·它們至少向存儲指明給定對象(R)和這樣識別出的對象(K)之間關係存在的信息的元件提供選擇和釋放控制信號的組合(RSK=1和RTK=1;RTA=1),從而在每個元件中寫指明一個關係的不存在的信息(0)。
24.根據權利要求23的裝置,其特徵在於,邏輯部件(LM)包括·部件(36)用於在第一時間間隔(T0)和第二時間間隔(T1)期間向每個被識別對象的單獨總線(BO1(K),BO』1(K))提供一選擇信號(RK=1);該選擇信號還構成一個讀控制信號,以及·然後部件(36;40)在只有第二時間間隔(T1)期間向每個被識別出的對象的單獨總線(BO1(K),BO』1(K))提供一控制信號(RTK=1);在第二時間間隔(T1)期間選擇信號(RSK=1)和控制信號(RTK=1)的組合引起寫指明一個關係的不存在的信息(0)。
25.根據權利要求23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對所有元件為公共的總線(OC)適於傳送一個非特定控制信號(RTA=1),而這是專門針對第一複合操作的;其特徵還在於,該邏輯部件(LM)包括·用於在第一時間間隔(T2)期間和在第二時間間隔(T3)期間向每個被識別出的對象的單獨總線(BO2(K),BO』2(K))提供選擇信號(SSAK=1)的部件(38);·用於在第一時間間隔(T2)期間和在第二時間間隔(T3)期間向對於所有元件為公共的總線提供讀控制信號(RD=1)的部件;以及·只在第二時間間隔(T3)期間向對於所有元件為公共的總線(OC)提供一非特定信號(RTA=1)的部件,從而寫指明一個關係的不存的信息(0)。
26.根據權利要求14的裝置,用於完成第五複合操作,該操作在於釋放第一對象(P)和任何第二對象(Q)之間的任何關係(P-Q),並同時分別建立第三對象(N)和這兩個對象(P,N)之間的新關係(P-N)和新關係(N-Q);所述裝置的特徵在於與總線的訪問點相連的邏輯部件(LM)包括部件用於同時提供·向第一對象(P)和第二對象(Q)的單獨總線提供第一類選擇信號(RT1,ST1,SS1);以及·向第三對象(N)的單獨總線提供第二類選擇信號(RT2,ST2,SS2);其特徵還在於,每個元件(RMP1;RMP1」;RMP2;RMP2」)的邏輯電路包括部件(1至4;39至41;11」至41」;72至74;11至18,42,43;61至69)用於同時完成如下操作·當邏輯電路通過在該邏輯電路處交叉的兩個單獨總線接收到由兩個第一類信號(RT1;SS1)構成的兩信號第一組合(RT1P.RT1Q=1;SS1P.SS1Q=1)時,完成第一寫操作,該操作在於寫指明一個關係不存在的信息(0);以及當邏輯電路通過在該邏輯電路處彼此交叉的兩個選擇總線分別接收到由一個第一類信號(ST1;SS1)和一個第二類信號(ST2;SS2)構成的選擇信號第二組合(ST1N·ST2P+ST2N·ST1P=1;SS1N·SS2P+SS2N·SS1P=1,或ST1N·ST2Q+ST2N·ST1Q=1;SS1N·SS2Q+SS2N·SS1Q=1)時,完成第二寫操作,該操作在於寫指明一個關係的存在的信息(1)。
27.根據權利要求12的裝置,使第六複合操作成為可能,該操作在於釋放一給定對象(E),稱作「要被去掉的對象」,和處於對象間線性關係鏈中的最多兩個其他對象(P,Q)稱作「相鄰對象」,之間存在的關係,並在兩個對象(P,Q)之間直接建立關係;所述裝置的特徵在於,為了在第一時間間隔(T5;T7)期間順序引起完成如下操作-第一操作在於讀元件(RMP(E,P),RMP(E,Q)),這些元件中存儲的信息指明要被去掉的對象(E)和任何其他對象間關係的存在;然後-第二操作在於在存儲器元件(RMP(P,Q))中寫信息,指明關聯兩個可能已被第一操作識別出的兩個相鄰對象(P,Q)間的關係存在;·與總線訪問點相連的邏輯部件(LM)包括部件用於為第一操作提供第一選擇和操作控制信號(RSE=1;RDE=1),該信號被加到要被去掉的對象(E)的單個總線,從而引起在存儲要被去掉的對象(E)和所有其他對象間關係的元件中完成讀操作;以及·所述裝置還包括邏輯部件(44,45;51,52;47至49)以傳播與第二操作關聯的另一選擇信號,該部件與各單個總線相連並且如果該總線正在傳送一讀輸出信號(OLP),則向對象(P,Q)的單個總線提供第二選擇和操作控制信號(STP;SSAP和SSBP),從而引起寫指明由第一操作識別出的兩個相鄰對象(P,Q)間關係的存在的信息(1),其特徵還在於,為了在第二時間間隔(T6;T8)期間釋放存在於要被去掉的對象(E)和相鄰對象(P,Q)之間的關係,所述裝置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2的部件(OC1,OC』1),使其能完成第一複合操作,以釋放與一對象的任何關係。
28.根據權利要求27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一個對所有存儲器元件為公共的總線,該總線在第一時間間隔(T5)期間傳送一個專門針對第六複合操作的「傳播控制」信號(EC=1);其特徵還在於,在第一時間間隔(T5)期間應用的第一選擇和操作控制信號由讀控制信號(RSE=1)構成,以從要被去掉的對象(E)中讀;其特徵還在於,在第二時間間隔(T6)期間應用的第二選擇的操作控制信號由專門針對第一複合操作的釋放控制信號(RSE=1和RTE=1)構成,以釋放要被去掉的對象(E)和所有其他對象之間的關係,其特徵還在於,每個關係存儲器元件(RMP1(E,P))的邏輯電路(1至5;OC1)還包括·邏輯部件(45),用以產生寫控制信號(STP=1;STQ=1),以在下列條件下寫入指明關係(P-Q)的存在的信息(1),該信號是在對應於與該元件相連的相鄰對象(P;Q)的每個單獨總線(BO1(P);BO1(Q))上產生的,這裡所述條件是-在公共控制總線上存在專門針對第六操作的公共傳播控制信號(EC=1);-同時,在對應於要被去掉的對象(E)的單個總線(BO』1(E))上存在一個讀控制信號(RSE=1);-並且在元件中讀的關係信息指明存在一個關係;·部件(1),當邏輯電路同時接收到兩個寫控制信號(STP=1和STQ=1)以引起寫表明一個關係存在的信息(1)時,該部件(1)寫表明關係(P-Q)存在的信息(1),這些信號是通過與其相連的兩個單獨總線分別接收的;以及·部件(OC1),當該邏輯電路接收到專門針對第一複合操作的選擇和操作控制信號(RSE=1和RTE=1)時,該部件(OC1)寫表明關係(P-E;E-Q)不存在的信息(0),從而能釋放掉與要被去掉的對象(E)的關係。
29.根據權利要求27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一個對所有訪問點為公共的總線,而且該總線能傳送一個專門針對第六複合操作的公共「傳播控制」信號(EC』=1);其特徵還在於,與控制總線的訪問點相連的邏輯部件(LM)包括·部件用於在第一時間間隔(T5)期間傳送專門針對第六複合操作的公共控制信號(EC』=1),並通過對應於要被去掉的對象(E)的單獨總線傳送一選擇和讀控制信號(RSE=1);·對每個對應於一對象的單獨總線,部件(48;49)提供一選擇和寫控制信號(STP=1;STQ=1)以引起寫指明一個關係的存在的信息(1),如果專門針對第六複合操作的信號(EC』=1)為有效,而且如果同時在單個總線上一個指明要被去掉的對象(E)和至少一個相鄰對象(P,Q)之間關係存在的讀輸出信號(OLP=1;OLQ=)為有效的話;以及·部件用於在第二時間間隔(T6)期間停止傳送專門針對第六複合操作的信號(EC』=1),但傳送專門針對第一複合操作的釋放信號(RSE=1;RTE=1),並引起寫指明一個關係不存在的信息(0),該釋放信號是通過對應於要被去掉的對象(E)的總線傳送的,從而釋放掉要被去掉的對象(E)和所有其他對象(P,Q)之間的關係;其特徵還在於,每個關係存儲器元件RMP1(E,P)的邏輯電路(1至5;OC1)還包括·部件(1),當邏輯電路同時接收到兩個單獨的選擇和寫控制信號(STP=1)和STQ=1)以引起寫指明一個關係存在的信息(1)時,該部件(1)寫指明關係(P-Q)存在的信息(1),這些信號是通過該邏輯電路所連的在交叉點處彼此相交的兩個單獨總線傳送的;以及·部件(OC1),當該邏輯電路接收到專門針對第一複合操作的釋放控制信號(RSE=1和RTE=1)時,部件(OC1)寫指明關係(P-E;E-Q)不存在的信息(0),從而釋放掉與要去掉的對象的關係。
30.根據權利要求27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一個對所有存儲器元件為公共的總線,該總線適於傳送專門針對第六複合操作的「識別和傳播」控制信號(EC」1)以及一個「釋放」控制信號(RTA』=1);其特徵還在於,每個關係存儲器元件(REP3(E,P))的邏輯電路(11至18』,OC」1)包括—邏輯部件(51,52),如果指明一個關係存在的讀輸出信號(OLP=1)由元件提供給在該元件處彼此相交的兩單獨總線之一(BO』3(P)),並且如果同時加上專門針對第六複合操作的識別與傳播控制信號(EC」=1)的話,則該邏輯部件(51,52)通過該總線提供「寫控制傳播」信號(SSBE=SSAE=1;SSBP=SSAP=1)以寫指明一個關係存在的信息(1);以及—部件(OC1」),如果對公共總線加釋放控制信號(RTA』=1),而且如果同時把選擇和讀控制信號(RDE=1)加到在該元件處彼此相交的兩個單獨總線之一的話,則部件(OC1」)在該存儲器元件中寫指明一個關係的不存在的信息(0);其特徵還在於,與控制總線的訪問點相連的邏輯部件(LM)包括部件用於·在第一時間間隔(T7)期間同時激活如下信號—通過公共總線的專門針對第六複合操作的識別和傳播控制信號(EC」=1);—通過對應於要被去掉的對象(E)的單獨總線的選擇和讀控制信號(RDE=1);以及—通過公共總線的寫控制信號(ST=1),從而寫表明與要去掉的對象(E)相鄰的兩個對象(P,Q)間關係的存在的信息(1);·在第二時間間隔(T8)期間同時激活如下信號—通過對應於要被去掉的對象(E)的單個總線的選擇和讀控制信號(RDE=1);以及—通過公共總線的釋放控制信號(RTA』=1),從而寫指明要被去掉的對象(E)和所有其他對象間任何關係都不存在的信息(0)。
31.根據權利要求4的裝置,其特徵在於,當存儲器元件(RMP1』,RMP2』)的邏輯電路(1,2,3』,4』,5;11至16,17』,18』)完成一個讀操作時,如果它通過兩個單獨總線中的至少一個總線收到一個選擇信號以及一個讀控制信號,則它同時在對應於第一對象的單個總線(BO1(x);BO2(x))上和在對應於第二對象的單個總線(BO』1(Y),BO』2(Y))上恢復關係信息。
32.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特徵在於,為了在與一對象(x)相關聯的訪問點(AP(x))處恢復至少一個指示其與對象(x)的至少一個關係存在或不存在的讀輸出信號,每個存儲器元件(RMP1(X,Y),RMP2(X,Y))包括·一個輸出(O1(x);O2(x))關聯於第一對象(x)並連接於對應第一對象(x)的總線(BO1(x);BO2(x))的至少一個導線;所有與第一對象(x)關聯的輸出被連在一起構成「連線或」線路(WOR3;WOR5)將至少一個讀輸出信號傳送給與第一對象關聯的訪問點(AP(x));以及·一個輸出(O1(Y);O2(Y))關聯於第二對象(Y)並連於對應第二對象(Y)的總線(BO』1(Y);BO』2(y))的至少一個導線;所有與第二對象(Y)關聯的輸出被連在一起構成「連線或」線路(WOR2;WOR4)將至少一個讀輸出信號傳送給與第二對象關聯的訪問點(AP)。
33.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特徵在於,為了把讀操作限定於涉及屬於已知子集(S1)的對象(X5,X6,X7)的關係,邏輯部件(LM)還包括一過濾邏輯部件(L3,LB3),它與和這些對象關聯的存儲器元件的輸出相連,而且在讀操作過程中不考慮由所述輸出提供的信號。
全文摘要
對於任意一對兩個不同對象(i,j)和對可能存在於所述兩個對象間的每個關係,管理裝置包括一個存儲器元件RMP(i,j)以存儲所述關係的存在或不存在信息。這個存儲器元件包括一個對應於第一對象(i)的輸入和一個對應於第二對象(j)的輸入,這兩個輸入連於分別對應於所述兩個對象的兩個單獨總線(CC(j),LC(j))。這兩個輸入必須同時分別接收兩個控制信號才能在所述元件中寫入信息指明這兩個對象間的關係存在或不存在。在一個最佳實施例中,對應於第一對象的輸入必須接收一個讀信號才能使存儲器元件在對應於第二對象的輸出上恢復所述信息;而對應於第二對象的輸入必須接收一個讀信號才能使存儲器元件在對應於第一對象的輸出上恢復所述信息。如果關係是對稱的,則這些存儲器元件被組成呈一三角形陣列(TN』)。該裝置可應用於異步傳輸方式的遠程通信交換系統。
文檔編號H04L12/54GK1157089SQ9619066
公開日1997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1996年7月9日 優先權日1995年7月12日
發明者米歇爾·亨裡昂 申請人:阿爾卡達有限公司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