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易上火怎麼辦?養生堂為您解答
2025-07-17 02:30:10
到了寒冷的冬季,您最害怕的是什麼?感冒?發燒?還是上火?
本篇為您講解如何去肺火
雖然上火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但是人們對於上火併不重視。很多人不知道,如果上火嚴重,一旦火邪侵入我們的身體,那麼就會損傷我們的五臟六腑,我們的身體健康就會受到影響。下面是專家總結的關於火的一些資料,還有不同的臟腑應該如何去火的知識,一起看看吧。
冬季最易上火,一個是因為冬季寒冷,皮膚毛孔閉合,汗出的也少,陽氣內收,加上冬季易食溫燥的食物,導致陽氣亢盛,往外發散不出去,內熱又洩不掉,熱氣都憋在了身體裡,最終內熱叢生。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冬季外面寒冷,人們為了避寒,經常躲在有暖氣的房間裡不出門,久而久之,就會化燥傷陰。
張仲景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東漢時代,寫了一部《傷寒論》,這本書主要論述了人體感受寒邪的病證,可見那時外感寒邪的機會比較多。但是隨著全球溫室效應的不斷增大,氣候變暖,外感病的疾病譜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總體而言,現在感受風熱之邪的機率在增加,所以造成了一些外感熱病的增多。加之現在人的體質也因為飲食、工作因素在變化,熱性體質在增多,所以即使外感了寒邪,也很快化熱了,出現外感熱證。
首先說肺火。
中醫認為,肺不僅是一個主呼吸的器官,還有通調水道、外合皮毛、開竅於鼻的功能,所以肺這個器官雖然居於體內,但通過皮毛、鼻竅的關係直接與外界相通,可以這樣說,在五臟之中,肺是唯一一個與自然界直接相通的器官,這是肺的一個最大的特點;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肺屬嬌髒,是個「嬌氣包」,所以又最怕邪氣侵擾。正是這樣兩個生理上的特性,所以就決定了肺最容易受到外界邪氣的幹擾,尤其是在感冒以後,肺臟最容易受到累及,特別是小兒、老人,機體抵抗力相對不足,所以感冒發熱很容易影響到肺,導致小兒肺炎、老年肺部感染的發生,這時候也最容易見到肺部上火的病症。
肺火的症狀有哪些表現呢?
如何去肺火,關鍵就在於氣體的一進一出,也就是宣發與肅降。宣發、肅降,是肺最基本的功能方式。什麼是宣發、肅降呢?打個比方,宣發就像推氣筒,把氣體送出去,所以宣發就是宣通和布散的意思,也就是肺的向上、向外的布散。肅降,就像拉氣筒一樣,將氣體吸進來,所以肅降就是清肅、下降的意思,也就是肺氣的向下、向內的通降。
我們有什麼方法知道這麼多地方出現的毛病,都有可能是肺火所引起的呢?大家可以觀察自己的鼻子,有沒有幹、堵、癢的情況發生。如果最近感覺比較頻繁,那說明可能有肺火了。《黃帝內經》裡有這樣一句話:「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聞香臭矣。」古人就已經總結出來肺火與鼻子之間的關係了。這是大家可以在家進行自我判斷的重要指徵,也好辨別,也比較直接。
治療的關鍵就是用清散的方法去肺熱。前面說了肺合皮毛、開竅於鼻,肺與外界相通,所以清肺火一定要利用好這個條件。中醫認為當體內有邪氣的時候,必須給邪氣找出路,讓邪氣盡去,否則的話容易留下病根。所以清肺熱,一定要加外散的藥物。肺直接與外界相通,邪氣從外而解的機率較大,這就是清散的治火法。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出自《傷寒論》,是張仲景專為清肺熱而設的方子,此方組成只有4味藥物,全寫在方子的名稱中了。麻黃有強大的辛散作用,入肺經,可以用來散肺中的病邪;石膏辛寒,兼制麻黃的溫燥,是治療肺熱的佳品。專家提示,此藥方須經專業醫生辨證,切勿自行服用。
生活中有什麼食物是可以清散肺火的呢?就是荊芥拌黃瓜。
荊芥,既是食品,又是藥品,入藥時用乾燥的莖葉或花穗,作食品時,用鮮嫩的葉子。荊芥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為發汗、解熱的常用草藥之一。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汗、嘔吐,都有很好療效。
黃瓜,性微寒,清脆爽口,主要入肺經,是清肺熱的食物佳品。
如果有肺火,但又怕吃黃瓜等涼物,可用荊芥下麵條。
陳老師給大家推薦了一個五汁飲。五汁飲出自吳鞠通《溫病條辨》,原是治療溫病口渴的方子。常服可以滋肺潤燥,不僅治療秋冬燥咳,還可以治療皮膚發乾,鼻子發乾發癢,又可潤腸通便。適應症、禁忌、注意事項等,請收看本期節目。
[NextPage]
中醫認為舌為心的外候,稱為「舌為心之苗」。舌頭有兩大功能,主司味覺、表達語言。如果心的功能失常了,就會導致味覺的改變和語言的遲鈍。專家出診時經常碰到口苦的病人,吃什麼都沒有味道,甚至吃什麼都覺得是苦的。這些都是心火亢盛的結果,心火亢盛導致了味覺的改變。甚至還有一部分人,說話不利索,語言遲鈍,思維不敏捷,相當一部人往往就是給心火鬧的。還有不少的人舌頭總痛,這也往往是心火的表現。哪些舌象是有心火的表現呢?
如果要沒有舌頭的這些表現,是不是就不代表有心火的問題了呢?下面再教給大家一些基本辨別心火的方法。
有些人認為,上火是小事,去火就可以了,並不太重視。專家告誡可別小看了心火,不及時解決處理,有時也會出大問題的。火性炎上,心主神志,所以當心火發生時,首先最易上擾神明,出現一些神志的病症,輕則心煩、失眠、多夢、健忘;重則癲狂、譫語、昏迷、不省人事。心主血脈,全身的血液運行都要依賴心臟的推動運行,所以當心火發生時,火熱壅塞於脈道,就會發生脈道不利,血流不暢,甚至發生血脈瘀阻,輕則胸悶、氣短、心悸;重則胸痛,特別表現為心前區的憋悶刺痛,甚至向背部放射,稱之為胸痛徹背。例如冠心病的發生與表現,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往往是心火的逐漸累積而造成的。冠心病患者多有情緒不穩、壓力過大、經常悶悶不樂、借酒澆愁的情況,這些原因都會逐漸使心火積聚,當積聚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為心臟疾病。
另外須注意,當臉頰經常泛紅或發黑時,最好到醫院檢查檢查,一部分患者屬於心火的表現,心其華在面,心火炎上,輕者發紅,重者發黑。
患上心火,患者會出現失眠、健忘、心臟病、高血壓、泌尿感染、痛風等症狀。去心火是重中之重,患者一定要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