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筋調骨暢全身養生堂視頻
2025-07-17 03:25:15
王慶甫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副院長
很多人睡覺的時候喜歡開窗,他們認為開窗戶睡覺能讓空氣流通,呼吸也能保持順暢。但是也有很多人不喜歡開窗戶睡覺,害怕冷風吹了受涼導致全身疼痛,那麼睡覺的時候到底要不要開窗戶呢?一起看看下面的介紹。
王院長告訴大家,睡覺時大開窗戶卻無遮無掩的人容易感受風寒,引起落枕等症狀;而如果窗戶緊閉,又會因為空氣得不到很好的流通而影響身體健康,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打開窗戶,但是拉上窗簾這樣既可以保持空氣通暢,又可以避免夜風直接吹到身上,感受風寒。
大家可能會說,落枕是多小的一個問題呀,值得那麼大驚小怪的嗎?王院長告訴提示大家,不要小看落枕。反覆的落枕高度提示著頸椎病,而嚴重的頸椎病可能導致頸部以下的高位截癱。其實所有的慢性疾病都有一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過程,骨科的疾病也是一樣的,最初都是筋傷漸漸發展成骨病,最後變成筋骨同病,就很難治療了。
一旦出現頸部筋傷應該怎麼辦呢?王院長教大家三個簡單的理筋手法---推、揉、撥。
這三個手法出自宮廷正骨手法傳承人劉壽山老先生的「治筋八法」和「舒筋八法」,而劉老的這些手法正是在原有的宮廷正骨手法上加以提煉和擴展而來,有助於舒展頸部的筋結和條索。同時,王院長還交給大家兩個對緩解頸部疼痛非常有效的穴位---肩井穴和天宗穴,配合手法使用,效果顯著。
腰部常見的筋傷有閃腰、腰肌勞損和早期的腰椎間盤突出,同樣的,如果這些筋傷得不到很好的治療,失治誤治,持續發展下去,也有可能出現腰部以下截癱的危險。針對腰部的常見筋傷,王院長交給大家幾個理筋的宮廷正骨手法---揉、拿、順、捋、撥,幾個手法配合使用,可達到緩解腰部筋傷引起的疼痛,理筋防治骨病的效果。
除了手法之外,王院長強調平時多做養生保健的功法,防病於未然。他推薦了有利於伸展頸部的筋的功法---米字操(即用頭寫米字)和對鍛鍊腰背部的筋有很好效果的功法---仙人推碑和風擺荷葉。
同時,王院長也給出了一個代茶飲小方,大家平時可以喝一些來達到強筋壯骨的目的。
王慶甫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副院長
您後有過眩暈的症狀嗎?您眩暈的感覺是什麼樣的呢,是頭暈頭沉還是天旋地轉?王院長告訴大家,臨床上常見的眩暈主要有三種:耳源性眩暈(即美尼爾症候群)、頸性眩暈和高血壓引起的眩暈,它們在從症狀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
其中,頸性眩暈是一種常見的頸椎病,它的出現就是由於頸椎附近的筋出現不平衡(中醫叫做「筋出槽」),導致了頸椎的病變,中醫叫做「骨錯逢」。而且,病變部位的頸椎壓迫了頸動脈,導致腦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而「筋出槽,骨錯縫」就是從中醫的角度解釋了從筋傷到慢性骨病的過程。因此,中醫認為,治骨必先理筋,如果不理筋,無論是骨病還是筋傷都無法很好的治療。
如果筋傷已經發展到骨病了,那麼單純的靠理筋的手法就不行了,必須配合調骨的手法。王教授說,用宮廷正骨手法治療慢性骨病有一個固定過程:理筋—調骨—整理。針對不同的病位,手法的組合套路也會有不同。
其中調骨的手法不建議大家自己在家使用,但是理筋(包括整理)手法是可以自己在家使用來達到緩解疼痛,理順筋結,減緩骨病發展速度的目的。同時,他提供另一個肩背部的穴位肺腧穴不僅對於治療頸部的疼痛有一定作用,還能起到一定調節更年期症候群的潮熱、出汗等症狀的功效。
腰部常見的「骨錯縫」是腰椎的退行性改變,包括:腰椎滑脫、骨質增生和椎管狹窄等老年人常會出現的退行性病變。出現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因為隨著年紀的增長,筋漸漸老化而出現了「筋不束骨」的情況。所以,治療這樣的腰部慢性骨病,治療手法還是要遵循理筋—調骨—整理的步驟,並且提供了一套腰部骨病常用的手法組合。
同時,王院長也教給大家一個穴位--環跳穴,對於治療腰部筋傷骨病引起的腰痛、腿痛都有效果。
當然,我們還是可以通過練習功法來達到抻筋護骨的效果。王教授向我們推薦了兩個對於頸部保健比較好的功法雛鳥欲飛和九鬼拔馬刀;以及兩個對腰部保健比較好的功法搖椅式和喜鵲登枝。
王院長為大家推薦的鹿茸酒,有很好的壯骨功效。